我国古代科举考试

作者:郎爱民

第二课堂 2001年01期

  我国最早建立科举制度是在隋炀帝大业二年,也就是公元606年。 在这之前,夏商周时期选拔人才实行的是“举贤才”,战国时实行的是“养士”,两汉时实行的是“察举”,魏晋南北朝时实行的是“九品中正”,这些做法或制度的核心是推荐,而推荐是很难做到公正的。

  古代科举考试因朝代不同而大同小异,大致有这样几个过程:

  县试 这是科举考试的第一关,县试时,县官要在一个月前公布考试日期,大都在二月。投考的人不能冒籍、匿丧、冒名顶替。还要出身清白,不是娼优皂隶的子孙,才有资格报考。

  府式 县试选拔的考生再参加府试,府试的日期多在四月,考官由知府担任。通过县试、府试的考生叫生员,也称童生。

  院试 经过府试的生员即可参加院试,主考官由朝廷委派,称为学政。学政在院试的当年八月,从京师受钦命简放。按省份远近,由驿站驰往考区。全省府、州、县全归其考试。考试规程很严,所过州县要护送敕印文卷食物,并准许调用驿站车马、船只,考试纪律非常严格。学政先要通告各县出场考试日期,考生按照试期的寅正之时也就是早晨四点,到考场门前集合。考场称“贡院”或“试院”或“考棚”,学政要亲自点名,并有保人在场,详细对照报名单。入场时要严格搜身,甚至头发、袜子都要检查。只允许带诗韵,其它不准带片纸只字。点名后封门,限制出入。学政亲自坐镇,并派人四处巡查,如发现有交头接耳、换座、飞纸条、左顾右盼、出声吟哦等犯规者,立即揪出,轻者取消考试资格,重者披枷示众。而且在考试一小时后,监考者用学政发的小戳在考生答卷百字之后盖上,以防止偷换试卷。申时开门放头牌,交卷考生可以退场,然后闭上。过一小时继放二牌、三牌,直到终场为止,院试的入取者称为秀才。

  乡试 乡试每三年为一科,逢子、卯、午年为正科,遇到国家大典时设恩科。因《周礼》上有三年大比之语,所以乡试也称大比之年。乡试多在秋季进行,也称秋闱。各省乡试,凡属本省府、州、县的生员、贡生、监生、荫生、官生,皆可报考。一般在八月末放榜,中榜者称举人,第一名称解元。

  会试 中举之后去京城参加会试,会试中得第一名的称会员,其他录取者称为贡士。

  殿试 殿试在皇宫中举行,由皇帝亲自主持,协助的有读卷、提调、监试的学官,中榜者称进士,共分三甲,一甲取三名,赐“进士及第”,第一名叫状元,第二名叫榜眼,第三名叫探花;二甲若干名,赐“进士出身”;三甲若干名,赐“同进士出身”。

作者:郎爱民

第二课堂 2001年01期

  我国最早建立科举制度是在隋炀帝大业二年,也就是公元606年。 在这之前,夏商周时期选拔人才实行的是“举贤才”,战国时实行的是“养士”,两汉时实行的是“察举”,魏晋南北朝时实行的是“九品中正”,这些做法或制度的核心是推荐,而推荐是很难做到公正的。

  古代科举考试因朝代不同而大同小异,大致有这样几个过程:

  县试 这是科举考试的第一关,县试时,县官要在一个月前公布考试日期,大都在二月。投考的人不能冒籍、匿丧、冒名顶替。还要出身清白,不是娼优皂隶的子孙,才有资格报考。

  府式 县试选拔的考生再参加府试,府试的日期多在四月,考官由知府担任。通过县试、府试的考生叫生员,也称童生。

  院试 经过府试的生员即可参加院试,主考官由朝廷委派,称为学政。学政在院试的当年八月,从京师受钦命简放。按省份远近,由驿站驰往考区。全省府、州、县全归其考试。考试规程很严,所过州县要护送敕印文卷食物,并准许调用驿站车马、船只,考试纪律非常严格。学政先要通告各县出场考试日期,考生按照试期的寅正之时也就是早晨四点,到考场门前集合。考场称“贡院”或“试院”或“考棚”,学政要亲自点名,并有保人在场,详细对照报名单。入场时要严格搜身,甚至头发、袜子都要检查。只允许带诗韵,其它不准带片纸只字。点名后封门,限制出入。学政亲自坐镇,并派人四处巡查,如发现有交头接耳、换座、飞纸条、左顾右盼、出声吟哦等犯规者,立即揪出,轻者取消考试资格,重者披枷示众。而且在考试一小时后,监考者用学政发的小戳在考生答卷百字之后盖上,以防止偷换试卷。申时开门放头牌,交卷考生可以退场,然后闭上。过一小时继放二牌、三牌,直到终场为止,院试的入取者称为秀才。

  乡试 乡试每三年为一科,逢子、卯、午年为正科,遇到国家大典时设恩科。因《周礼》上有三年大比之语,所以乡试也称大比之年。乡试多在秋季进行,也称秋闱。各省乡试,凡属本省府、州、县的生员、贡生、监生、荫生、官生,皆可报考。一般在八月末放榜,中榜者称举人,第一名称解元。

  会试 中举之后去京城参加会试,会试中得第一名的称会员,其他录取者称为贡士。

  殿试 殿试在皇宫中举行,由皇帝亲自主持,协助的有读卷、提调、监试的学官,中榜者称进士,共分三甲,一甲取三名,赐“进士及第”,第一名叫状元,第二名叫榜眼,第三名叫探花;二甲若干名,赐“进士出身”;三甲若干名,赐“同进士出身”。


相关内容

  • 试论古代科举制对我国公务员制度的借鉴意义
  • 摘要: 我国现行公务员制度与隋唐科举制有着紧密关联,西方国家公务员制度也借鉴了古代科举制.作为一种考试与选官制度,隋唐科举制在报考资格的广泛性.考试内容的多样性.面试环节的有序性等方面均可以为我国现行公务员制度提供重要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 古代科举制现今公务员制度借鉴意义 a 现今时兴的公务员制度 ...

  • 昂扬进取的社会风貌
  • 昂扬进取的社会风貌 一.选择题 1.<武状元苏乞儿>电影曾风靡全国,最早设立武举的是 A.隋炀帝 B.唐玄宗 C.武则天 D.唐太宗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科举制度的相关知识,唐朝时期科举制度得到了完善,武则天为完善科举制作出的贡献是:开创了殿试和武举,所以答案是C ...

  • 浅谈中国古代官吏选拔制度与当代官吏选拔制度
  • 浅谈中国古代官吏选拔制度与当代官吏选拔制度 [摘要]官吏的选拔制度贯穿着古今社会.从原始社会开始就存在着"禅让制"的官吏选拔制度,再到奴隶社会的"世卿世禄",封建社会的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直接当今社会的公务员选拔制度.我们要了解古代官吏选拔制度的发展历 ...

  • 科举制度的潜在价值
  • 东京文学 科举制度的潜在价值 壬汉鹂,何熙文 (四川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四川 成都610046) [摘要]科举制度在中国历史上延绵数千年并受到各朝统治者的高度重视,站定有其存在的深层次的原因.科举制度的施行使大量人才纷至沓来,为统治者提供参政执政精荚,论其根本,科举制度的潜在价值迎合了统治者的需求. ...

  • 科举制度的利与弊
  • 中国古代科举有好处也有坏处. 好处是:开放考试,吸收了不少寒士进入政权,有益于扩大和巩固封建统治的政治基础,改变了封建社会前期豪门士族把持朝政的局面:广大庶族地主通过科举入仕做官,给封建政权注入了生机与活力:选拔官吏从此有了文化知识水平的客观依据,有利于形成高素质的文官队伍:读书一考试-做官三者联系 ...

  • 科举制度对古代社会的影响
  • 一.科举制度的演变 1科举制度的创立 隋朝初是以秀才.明经等科选拔官吏,到隋炀帝统治时期设置进士科,宣告了旧的以门第为 主要依据的选官体制的结束及新的以进士科为代表的科举制的诞生.唐代科举考试分制科和 常科.制科主要应试对策,也就是对时政的看法和建议.唐代常科的科名有秀才.明经.进 士.明法. ...

  • [科举制的创立]教学设计
  • 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评选 教案设计..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 □中学 2,学科:历史 2,课时:1 3,学生课前准备:地图册,科举制度相关多媒体.图片,准备<范进中举>和<孔乙己>小说片段,预习课文 课前预习了解 科举制的相关内容 ...

  • [高考历史知识点]古代选官制度和监察制度
  • 我国选官(才)制度的演变 1.世袭制;军功受爵; 2.察举制度两汉时期,为适应****主义中央集权制封建国家统治的需要,汉朝建立和发展了一整套选拨人才的选官制度.包括察举和征召等内容.选官标准:前期是才能和品德,后期却变成门第望族.九品中正制 3.科举制度 (1).隋唐时期:创立和完善:A.隋文帝开 ...

  • 选官制度的基础是什么意思
  • 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历史沿革 中国历代都非常重视对官吏的选拔,制定了许多种不同的人事选拔方式,由此形成了中国古代富有特点的选拔制度.北宋的苏轼曾经总结说,"三代以上出于学,战国到秦出于客,汉以后出于郡县吏,魏晋以来出于九品中正,隋唐至今出于科举".这一段话精辟地概括了中国古代官吏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