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角兽俱乐部:十亿美元级初创企业有哪些特点? | 36氪

许多创业者,也包括资助他们的风投家,都想要建设一家 10 亿美元级的公司。

为什么投资者似乎很看重“10 亿美元级退出”?历史上,顶级的风投基金是广种薄收,对很多公司投钱,但仅靠在少数几家公司取得的所有权就能获得回报。此外,传统风投基金规模已经扩大,要求更大规模的“退出”才能获得可接受的回报。比方说,哪怕只是返还风投基金 4 亿美元的创办资本,也需要拿到 2 家 10 亿美元估值公司或 1 家 20 亿美元公司 20% 的股权然后在其被收购或上市时才能变现。

那么一家初创企业如何才能达到 10 亿美元的估值?看看 Facebook、LinkedIn 及 WorkDay 等,我们可否以史为鉴呢?

为了回答这个问题,Cowboy Ventures 的团队建立了一个 2003 年 1 月至今最近估值超过 10 亿美元(含上市和未上市)的美国技术公司的数据集。其发现如下:

1、 估值超过10亿美元的“独角兽俱乐部”有39名成员。在获风投的消费者及企业软件初创企业中的占比为0.07%。

Cowboy Ventures 综合各方数字认为最近 10 年约有 6 万软件公司获风投资金。0.07% 意味着每 1538 家初创企业才有可能冒出一个独角兽。

独角兽的估值情况

2、过去10年,每年平均新诞生4头独角兽,其中Facebook属于“超级独角兽”(价值超1000亿美元)。每10年大约诞生1-3头超级独角兽。

每年新诞生独角兽的数量

1990 年代的超级独角兽是 Google,目前市值将近 Facebook3 倍,以及价值 1600 亿美元的 Amazon;1980 年代是思科;1970 年代是苹果、Oracle 及微软;1960 年代是英特尔。从中可以看出,每一波的技术创新都会催生了若干的超级独角兽。(那么未来 10 年的技术创新潮又是什么呢?移动吗?)

除 Facebook 外其余 38 家独角兽的平均价值为 36 亿美元。

3、面向消费者的独角兽潜能更大,累计价值更大(即便排除Facebook也比企业型软件初创企业大)

尽管最近面向消费者性初创企业的投资热似乎有些冷却,但值得注意的是,过去 20 年有 3 头超级独角兽都是这个类型的:Facebook、Google、Amazon。此类独角兽的累计价值(不计 Facebook)比企业型超出 60%。在未上市的独角兽中有 85% 也是此类的(Twitter、Pinterest、Zulily 等 )。

4、但企业型独角兽平均价值更高,融资相对少很多,即投资回报率更高。

企业型独角兽平均融资规模达 1.38 亿美元,目前价值是融资规模的 26 倍。投资回报率高的 3 个典型是 Nicira、Splunk 及 Tableau,融资规模小于 5000 万美元,但平均价值达 38 亿美元。而 Workday、ServiceNow 和 FireEye 现在的价值更达到其融资额的 60 倍。

而面向消费者型独角兽平均融资额为 3.48 亿美元,比企业型的多 2.5 倍,而价值为融资额的 11 倍。这说明面向消费者的初创企业要想在快速变大的环境下去的巨大成功需要更多的资金。而创始人及投资者需要对过去 10 年消费者互联网公司估值过高负责(注:现在似乎已经接近泡沫边缘了)。

5、商业模式可归为4类:消费者电子商务、消费者受众、软件即服务及企业软件。

1)面向消费者的电子商务指的是消费者购买商品或服务(共有 11 家);2)面向消费者受众型的公司一般服务是免费的,靠广告或管道货币化(11 家公司);3)SaaS 指用户付费使用基于云的软件(一般采取免费增值模式,有 7 家公司);4)企业型公司:即企业购买使用的大规模软件(10 家公司)。

这些公司里面只有 4 家采取移动优先的策略,不过这也不奇怪,因为 iPhone 手机 2007 年才出来。

6、成功是一场马拉松而不是冲刺:平均需7年以上才会发生“套现事件”,这还不包括清单中有1/3者仍未上市。变现之路漫漫。

这些公司里面只有 YouTube 和 Instagram 属于异类,成立大概 2 年就被买家(Google、Facebook)以超过 10 亿美元收购。此外被收购的 9 家公司平均估值为 13 亿美元,这个数字也许是收购者的最佳出手时机,以免拖到后面负担不起。

7、20多岁缺乏经验的创业者属于少数异类(outlier)。30多岁受过良好教育且有履历的创始人创业最成功。

这些公司创始人创业时的平均年龄为 34 岁。

是,Facebook 的创始人扎克伯格创业时的年龄仅为 20 岁,但第 2 成功的 LinkedIn 的创始人平均年龄却是 36 岁,而价值排第 3 的 Workday,创始人平均年龄达到了 56 岁。但是这些独角兽当中 80% 者至少拥有 1 名联合创始人此前是有过创业经验的。而且创始人当中大多出身名校。但是有 8 家公司的创始人是中途辍学的,而前 5 家最有价值公司里面有 3 家的创始人是中途辍学的(Facebook、Twitter 及 ServiceNow)。

受众驱动型的公司,如 Facebook、Twitter 及 Tumblr 的创始人创业时的平均年龄最小,为 30 岁;SaaS 及电子商务类创始人的平均年龄为 35-36 岁;企业软件创始人平均年龄为 38 岁。

创始人人数情况

绝大多数的独角兽都是联合创业(35 家),平均的联合创始人数为 3 人。而且绝大多数都有多年的合作史,90% 的联合创始人要么是同学或者一起工作;60% 的联合创始人之前曾一起工作;46% 的曾是同学。而且联合创业的公司价值要比单独创业者的公司要高。

8、所谓的“大转折”(Big pivot,即起初开发的产品跟最后成功的产品差异巨大)亦不在多数。

90% 的公司都致力于最初的产品愿景。最后成功的产品跟原始产品不一样的只有 4 家公司,都是消费者型的:Groupon、Instagram、Pinterest 及 Fab。

9、 旧金山(而非硅谷)成为独角兽之家

39 家公司里面有 27 家的总部设在旧金山湾区。

10、独角兽俱乐部创始人的多样性不强

当然,这 39 家公司本身就是 0.07% 的异类。指望通过它们找出一些有成为独角兽潜能的初创企业企业并不现实。但还是有一些地方表现出惊人的共同点的。比方说 90% 的企业型公司创始人 /CEO 拥有技术学位;公司大部分拥有 2 位以上的联合创始人是同学或同事;大部分公司均至少有 1 位联合创始人有过创业经验;创始人大都在 30 岁以上。

另一点需要注意的是独角兽的成功绝非一蹴而就。尽管一般的授予期为 4 年,但最有价值的那些公司往往至少需要 8 年的时间才能“套现”,且大多数公司创始人都会呆到套现之后。在此期间独角兽往往要大量融资。因此,这些创业团队有能力对公司的美好愿景达成共识而不会收到经济景气的影响。

现在的问题的是未来 10 年又会有哪些新的独角兽成员呢?

[本文参考以下来源:avc.com]

AD:【明道】还在为KPI头疼?来明道体验风靡Google、Intel的OKR

许多创业者,也包括资助他们的风投家,都想要建设一家 10 亿美元级的公司。

为什么投资者似乎很看重“10 亿美元级退出”?历史上,顶级的风投基金是广种薄收,对很多公司投钱,但仅靠在少数几家公司取得的所有权就能获得回报。此外,传统风投基金规模已经扩大,要求更大规模的“退出”才能获得可接受的回报。比方说,哪怕只是返还风投基金 4 亿美元的创办资本,也需要拿到 2 家 10 亿美元估值公司或 1 家 20 亿美元公司 20% 的股权然后在其被收购或上市时才能变现。

那么一家初创企业如何才能达到 10 亿美元的估值?看看 Facebook、LinkedIn 及 WorkDay 等,我们可否以史为鉴呢?

为了回答这个问题,Cowboy Ventures 的团队建立了一个 2003 年 1 月至今最近估值超过 10 亿美元(含上市和未上市)的美国技术公司的数据集。其发现如下:

1、 估值超过10亿美元的“独角兽俱乐部”有39名成员。在获风投的消费者及企业软件初创企业中的占比为0.07%。

Cowboy Ventures 综合各方数字认为最近 10 年约有 6 万软件公司获风投资金。0.07% 意味着每 1538 家初创企业才有可能冒出一个独角兽。

独角兽的估值情况

2、过去10年,每年平均新诞生4头独角兽,其中Facebook属于“超级独角兽”(价值超1000亿美元)。每10年大约诞生1-3头超级独角兽。

每年新诞生独角兽的数量

1990 年代的超级独角兽是 Google,目前市值将近 Facebook3 倍,以及价值 1600 亿美元的 Amazon;1980 年代是思科;1970 年代是苹果、Oracle 及微软;1960 年代是英特尔。从中可以看出,每一波的技术创新都会催生了若干的超级独角兽。(那么未来 10 年的技术创新潮又是什么呢?移动吗?)

除 Facebook 外其余 38 家独角兽的平均价值为 36 亿美元。

3、面向消费者的独角兽潜能更大,累计价值更大(即便排除Facebook也比企业型软件初创企业大)

尽管最近面向消费者性初创企业的投资热似乎有些冷却,但值得注意的是,过去 20 年有 3 头超级独角兽都是这个类型的:Facebook、Google、Amazon。此类独角兽的累计价值(不计 Facebook)比企业型超出 60%。在未上市的独角兽中有 85% 也是此类的(Twitter、Pinterest、Zulily 等 )。

4、但企业型独角兽平均价值更高,融资相对少很多,即投资回报率更高。

企业型独角兽平均融资规模达 1.38 亿美元,目前价值是融资规模的 26 倍。投资回报率高的 3 个典型是 Nicira、Splunk 及 Tableau,融资规模小于 5000 万美元,但平均价值达 38 亿美元。而 Workday、ServiceNow 和 FireEye 现在的价值更达到其融资额的 60 倍。

而面向消费者型独角兽平均融资额为 3.48 亿美元,比企业型的多 2.5 倍,而价值为融资额的 11 倍。这说明面向消费者的初创企业要想在快速变大的环境下去的巨大成功需要更多的资金。而创始人及投资者需要对过去 10 年消费者互联网公司估值过高负责(注:现在似乎已经接近泡沫边缘了)。

5、商业模式可归为4类:消费者电子商务、消费者受众、软件即服务及企业软件。

1)面向消费者的电子商务指的是消费者购买商品或服务(共有 11 家);2)面向消费者受众型的公司一般服务是免费的,靠广告或管道货币化(11 家公司);3)SaaS 指用户付费使用基于云的软件(一般采取免费增值模式,有 7 家公司);4)企业型公司:即企业购买使用的大规模软件(10 家公司)。

这些公司里面只有 4 家采取移动优先的策略,不过这也不奇怪,因为 iPhone 手机 2007 年才出来。

6、成功是一场马拉松而不是冲刺:平均需7年以上才会发生“套现事件”,这还不包括清单中有1/3者仍未上市。变现之路漫漫。

这些公司里面只有 YouTube 和 Instagram 属于异类,成立大概 2 年就被买家(Google、Facebook)以超过 10 亿美元收购。此外被收购的 9 家公司平均估值为 13 亿美元,这个数字也许是收购者的最佳出手时机,以免拖到后面负担不起。

7、20多岁缺乏经验的创业者属于少数异类(outlier)。30多岁受过良好教育且有履历的创始人创业最成功。

这些公司创始人创业时的平均年龄为 34 岁。

是,Facebook 的创始人扎克伯格创业时的年龄仅为 20 岁,但第 2 成功的 LinkedIn 的创始人平均年龄却是 36 岁,而价值排第 3 的 Workday,创始人平均年龄达到了 56 岁。但是这些独角兽当中 80% 者至少拥有 1 名联合创始人此前是有过创业经验的。而且创始人当中大多出身名校。但是有 8 家公司的创始人是中途辍学的,而前 5 家最有价值公司里面有 3 家的创始人是中途辍学的(Facebook、Twitter 及 ServiceNow)。

受众驱动型的公司,如 Facebook、Twitter 及 Tumblr 的创始人创业时的平均年龄最小,为 30 岁;SaaS 及电子商务类创始人的平均年龄为 35-36 岁;企业软件创始人平均年龄为 38 岁。

创始人人数情况

绝大多数的独角兽都是联合创业(35 家),平均的联合创始人数为 3 人。而且绝大多数都有多年的合作史,90% 的联合创始人要么是同学或者一起工作;60% 的联合创始人之前曾一起工作;46% 的曾是同学。而且联合创业的公司价值要比单独创业者的公司要高。

8、所谓的“大转折”(Big pivot,即起初开发的产品跟最后成功的产品差异巨大)亦不在多数。

90% 的公司都致力于最初的产品愿景。最后成功的产品跟原始产品不一样的只有 4 家公司,都是消费者型的:Groupon、Instagram、Pinterest 及 Fab。

9、 旧金山(而非硅谷)成为独角兽之家

39 家公司里面有 27 家的总部设在旧金山湾区。

10、独角兽俱乐部创始人的多样性不强

当然,这 39 家公司本身就是 0.07% 的异类。指望通过它们找出一些有成为独角兽潜能的初创企业企业并不现实。但还是有一些地方表现出惊人的共同点的。比方说 90% 的企业型公司创始人 /CEO 拥有技术学位;公司大部分拥有 2 位以上的联合创始人是同学或同事;大部分公司均至少有 1 位联合创始人有过创业经验;创始人大都在 30 岁以上。

另一点需要注意的是独角兽的成功绝非一蹴而就。尽管一般的授予期为 4 年,但最有价值的那些公司往往至少需要 8 年的时间才能“套现”,且大多数公司创始人都会呆到套现之后。在此期间独角兽往往要大量融资。因此,这些创业团队有能力对公司的美好愿景达成共识而不会收到经济景气的影响。

现在的问题的是未来 10 年又会有哪些新的独角兽成员呢?

[本文参考以下来源:avc.com]

AD:【明道】还在为KPI头疼?来明道体验风靡Google、Intel的OKR


相关内容

  • 风口上的独角兽
  • 他们各路圈地圈资本,只为不做摔得最重的那一个 北京城的西北角,有着整个城市最多的春意,圆明园.颐和园.畅春园.清华园.燕园,它们在此构成了中国清代皇家园林的群像.过去偏隅一角的它们,如今成为北京人气最旺的地方,曾经的皇家园林被中国风头最盛的科技公司所环伺,这些是当代中国的群像,中国的独角兽在这里生长 ...

  • 热点▎全球102家估值过10亿美元的初创企业名单曝光,中国占几席?
  • 当创业浪潮席卷全球之际,美国的初创企业的数量和和增长速度依然独占鳌头.截至目前,小米以460亿美元的估值位列榜首,但最近Uber透露将继续融资,未来估值可能达500亿美元,未来榜首地位可能会变动. 当创业浪潮席卷全球之际,美国的初创企业的数量和和增长速度依然独占鳌头. CB insight发布一篇报 ...

  • 一张图让你秒懂私募股权基金运作模式!(PE人士必收藏)
  • 转自: greg 玩转PE股权来袭 今天我们就再来看看关于私募股权基金的内容.以图文的形式,让你对私募股权基金运作模式有着充分的了解. 私募股权基金一般是指从事私人股权(非上市公司股权)投资的基金.目前我国的私募股权基金已有很多,包括阳光私募股权基金等等.私募股权基金的数量仍在迅速增加.下面用一张图 ...

  • 劳工问题:共享经济的阿喀琉斯之踵?
  • Uber(优步).Airbnb(原意为"气垫床和早餐",提供家庭旅店服务).Handy(提供家政服务).Taskrabbit(提供跑腿等人力服务)等硅谷初创企业被一些评论认为是共享经济的代表,媒体轰炸式报道,Uber.Airbnb在风险资本投资竞赛中惊人估值不断跃升.中国人寿.中 ...

  • 京东内部的倒三角表,用户体验.成本.效率|界面·JMedia
  • 最 强 音 京东CEO刘强东:我们内部有个倒三角表,就三件事--用户体验.成本.效率.我认为在做出任何商业判断时,只要能够降低和提升效率,或者带来更好的用户体验,就要坚决去做.反之,我们从来不做. 奇虎360董事长周鸿祎:对于很多做智能硬件的创客来说,我的建议是"忘掉一些资本的喧嚣,不要太 ...

  • 天使的瓶颈
  • 中国天使投资处于初始发展阶段,其进入和退出机制仍存在着诸多问题,如天使投资者与创业团队数量.信息不对等,金融环境.法律环境的不完善为天使投资的进入和退出设置了障碍.因此,积极培育天使群体.拓宽天使投资者与创业者沟通的渠道.建立多渠道多层次退出机制.完善规范产权交易市场.充分利用海外证券市场以及进一步 ...

  • 大型活动策划与管理
  • 大型活动的策划与管理 --如何成功运作一个文化活动项目  演讲者:  副主任 卢晓副教授  一.大型活动策划与组织的一般原则  二.大型活动的运作模式  三.大型活动的行业管理  四.国内外经典案例分析 1.大型活动概述  (1)大型活动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 在促进目的地旅游发展方面, ...

  • 创业管理试卷(综合版本)
  • 创业管理试卷 单选: 1. 我国的公司包括:股份有限公司 2. 当一个创业者看好一个市场或商品领域并确定要进入该市场后,创业者主要选择哪种市 场进入模式不包括:组建战略联盟 3. 债券性资金的特点:到期从企业收回 4. 关于创业计划下列正确的是:创业计划应基于详细而真实的调查完成 5. 下列哪些因素 ...

  • 创业与中小企业管理美高校创新创业研究和教育发展概述与启示
  • 美高校创新创业研究和教育发展概述与启示 李彤1 李莉2 李立清3 (1深圳大学 管理学院/移动互联产业化研究所 广东 深圳 518060) (2深圳大学 数学与统计学院/移动互联产业化研究所 广东 深圳 518060) (3伊利诺伊香槟分校 消费者与环境科学学院 美国 伊利诺伊 厄巴纳―香槟 6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