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人物金陵十二钗判词欣赏

红楼梦人物金陵十二钗判词欣赏

宝钗黛玉

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

玉带林中挂, 金簪雪里埋

“停机德”指的是出自战国时代燕国乐羊子妻停下机子不织 布来劝勉丈夫求取功名贤

淑之 德的故事。符合封建道德标准 的女人,称为具有“停机德” ,这里是赞叹宝钗。 “咏絮才”指女子咏诗的才华,出自晋朝谢奕女幼年时期的故事。后世称赞能诗善文的女子为有“咏絮才”这里喻指黛 玉应怜惜 。

“玉带林中挂”,倒过来是指 “林黛玉”。好好的一条封建官僚的腰带,沦落到挂在枯

木上,是黛玉才情被忽视,命运悲惨的写照。

“金簪雪里埋”,是指薛宝钗如图里的金簪一般,被埋在雪里,也是不得其所,暗示薛

宝钗必然遭到冷落孤寒的境遇。她虽然胜了黛玉,当上“宝二奶奶”,但也好景不常,终在宝玉出家离去后,空守闺房,成了封建礼教的牺牲品。

元春

二十年来辨是非,榴花开处照宫闱.

三春争及初春景,虎兕相逢大梦归.

第一句“二十年来辨是非”写元春在宫中生活了二十多年,对人世间的荣辱甘苦有了新

的认识,觉得自己实到了“那不 见得人的去处”,“终无意趣 ”。第二句“榴花开处照宫闱 ”写元春从女史到凤藻宫尚书,直至贤德贵妃,荣耀一时,像石榴花盛开时一般火红。在外人看来,作为一个封建社会的女子应该满足了,但元春的结论却是懂得了“辨是非”,认识到了宫廷内部的种种黑暗 和腐败,对自己的生活道路采取了否定的态度.第三句“三春争及初春景”的三春是指元春的三个妹妹迎春、探春、惜春。”“争及初春景”的“初春”寓指元春,这句意思是说迎春、探春、惜 春比不上元春的荣华富贵。 最后一句“虎兔相逢大梦归”“虎兔相逢”指虎年和兔年之 交,元春死的十二月既是虎年的末尾,又是兔年的开始,所以说“虎兔相逢”,兔被虎吃掉了,是元春入宫作妃的必然结局。作者在这里把批判的锋芒直接指向了一般人都认为是“神圣”不可侵犯的皇权!

对于元春好象也有另一种解释,皇上是属虎的,元春是属兔的.后来元春是被皇上逼疯的

探春

才自精明志自高,生于末世运偏消.

清明涕送江边望,千里东风一梦遥.

探春是贾府的三小姐,贾政之妾赵姨娘之女。“才自精明志 自高”。指的是她的志向高

远,精明能干,清醒精敏,不被 富贵蒙昏了头。“生于末世运偏消”写她生于封建社会衰亡的末世,又是庶出的不幸,“ 才”、“志”不能得到充分发 挥的可惜。

“清明涕泣江边望,千里东风一梦遥”暗示探春将远嫁边疆,如断了线的风筝般一去不返,出嫁时乘船而去。句中的“清明”点出她将在清明时分远嫁他乡,如在综观画里的女子一样在船上对着江边“掩面泣涕”,挥别父母家人,往后只能在睡梦中与家人团聚。

湘云

富贵又何为,襁褓之间父母违.

展眼吊斜晖, 湘江水逝楚云飞.

住不下金陵一个史

自面对落日感伤了。

妙玉

欲洁何曾洁,云空未必空.

可怜金玉质,终陷淖泥中.

此为妙玉的判词。妙玉虽入空门,然却恋着宝玉,最终被劫,也许就是佛家对她的惩

罚吧。

迎春

子系中山狼,得志便猖狂.

金闺花柳质,一载赴黄粱.

首句

下,乞求帮助。后来,孙绍祖在京袭了官职,又

香菱

根并荷花一茎香,平生遭际实堪伤.

自从两地生孤木,致使香魂返故乡.

首句“根并荷花一茎香”写的是莲根荷花同长在一根茎上,一样芳香。荷花也称莲花,

这里暗示香菱原名英莲。

“自从两地生孤木”的“两地 生孤木”寓一个“桂”字,点 出夏金桂的名字。

最后一句“致使香魂返故乡”指的是死亡,暗示香菱被夏金桂虐待致死。香菱由地主阶

级出身的小姐而终于 落入四大家族的罗网,这种遭遇深刻反映了在封建社会的斗争中,中、小地主必然破败的命运,也抨击血淋淋的妻妾制度的残酷,从而揭示封建“末世”女子的悲惨命运。

惜春

勘破三春景不长,缁衣顿改昔年妆.

可怜绣户侯门女,独卧青灯古佛旁.

判词首句

景不长。实际上指惜春的三个姐姐即元春、迎春、探春这

第二句

这两句是说惜春从她三个姐姐的遭遇中,看到了封建统治阶级的好景不长,决心摆脱世

俗,遁入空门。

第三、四句

再也不是公府千金而是过着

这首判词写惜春由三个姐姐的不幸遭遇预感到,自己将来也不会有好结果,决定出家为

尼。但这条逃避现实的道路凄凉孤独,仍然是行不通的。诗里流露的同情与惋惜,明显地反映了作者的矛盾心情。

熙凤

凡鸟偏从末世来,都知爱慕此生才.

一从二令三人木, 哭向金陵事更哀.

点出

巧姐

势败休云贵,家亡莫论亲.

偶因济刘氏,巧得遇恩人.

第一句

家亡莫论亲

第三句

这首判词揭露了封建统治者内部人与人之间的伪善关系。得势富贵的时侯,攀宗论亲;

势败没落的时侯,欺诈拐骗,骨肉相残;完全是赤裸裸的权势与金钱的交易。巧姐的遭遇是令人同情的,她来到乡村,长在农家,成了村姑。比较而言,要比她姑母们幸运得多。

李纨

桃李春风结子完,到头谁似一盆兰.

如冰水好空相妒,枉与他人作笑谈.

首句写到

可卿

情天情海幻情身,情既相逢必主淫.

漫言不肖皆荣出,造衅开端实在宁.

判词中第一句

最后两句

以下是副册中提及的人物

晴雯

霁月难逢,彩云易散.心比天高,身为下贱.

风流灵巧招人怨.寿夭多因毁谤生,多情公子空牵念.

词首两句“霁月难逢,彩云易散”点出晴雯的名字,暗示他的人品和将遭到的不幸,霁月,指雨后月出,天晴月朗。这就点出了一个“ 晴 ”字。而旧时以“光风霁月”喻人的品格光明磊落。这也就是作者对晴雯人品的赞赏。彩云是有纹彩的云霞,两云呈彩叫雯,点出一个“雯”字,而且寓有纯净美好的意思。这两句中的“难逢”、“易散”,暗寓晴雯品格高尚,像易于消散的云彩那样难存于世,她将遭到不幸。

袭人

枉自温柔和顺,空云似桂如兰,

堪羡优伶有福, 谁知公子无缘.

首句“枉自温柔和顺”是指花袭人温柔和顺的性格,封建的道德观念,要求妇女“温柔和厚”,袭人就是这种封建道德的牺牲品。

第二句是“空云似桂如兰”。这里“似桂如兰”是古人常用来比喻人的美好品德的桂花、

兰草。“空云”,也就是徒然 说,是对桂和兰的否定。宋代陆游有“花气袭人知骤暖”的 诗句。袭人姓花,原名蕊珠,宝玉就根据陆游的诗把她改名为花袭人。这里的桂兰也寓花袭人的名字。

第三句“堪羡优伶有福”是指袭人在宝玉出走后,袭人第一个离开贾府,嫁给了曾是唱戏的蒋玉函。而袭人也始终与“ 公子”,宝玉无缘分。

红楼梦人物金陵十二钗判词欣赏

宝钗黛玉

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

玉带林中挂, 金簪雪里埋

“停机德”指的是出自战国时代燕国乐羊子妻停下机子不织 布来劝勉丈夫求取功名贤

淑之 德的故事。符合封建道德标准 的女人,称为具有“停机德” ,这里是赞叹宝钗。 “咏絮才”指女子咏诗的才华,出自晋朝谢奕女幼年时期的故事。后世称赞能诗善文的女子为有“咏絮才”这里喻指黛 玉应怜惜 。

“玉带林中挂”,倒过来是指 “林黛玉”。好好的一条封建官僚的腰带,沦落到挂在枯

木上,是黛玉才情被忽视,命运悲惨的写照。

“金簪雪里埋”,是指薛宝钗如图里的金簪一般,被埋在雪里,也是不得其所,暗示薛

宝钗必然遭到冷落孤寒的境遇。她虽然胜了黛玉,当上“宝二奶奶”,但也好景不常,终在宝玉出家离去后,空守闺房,成了封建礼教的牺牲品。

元春

二十年来辨是非,榴花开处照宫闱.

三春争及初春景,虎兕相逢大梦归.

第一句“二十年来辨是非”写元春在宫中生活了二十多年,对人世间的荣辱甘苦有了新

的认识,觉得自己实到了“那不 见得人的去处”,“终无意趣 ”。第二句“榴花开处照宫闱 ”写元春从女史到凤藻宫尚书,直至贤德贵妃,荣耀一时,像石榴花盛开时一般火红。在外人看来,作为一个封建社会的女子应该满足了,但元春的结论却是懂得了“辨是非”,认识到了宫廷内部的种种黑暗 和腐败,对自己的生活道路采取了否定的态度.第三句“三春争及初春景”的三春是指元春的三个妹妹迎春、探春、惜春。”“争及初春景”的“初春”寓指元春,这句意思是说迎春、探春、惜 春比不上元春的荣华富贵。 最后一句“虎兔相逢大梦归”“虎兔相逢”指虎年和兔年之 交,元春死的十二月既是虎年的末尾,又是兔年的开始,所以说“虎兔相逢”,兔被虎吃掉了,是元春入宫作妃的必然结局。作者在这里把批判的锋芒直接指向了一般人都认为是“神圣”不可侵犯的皇权!

对于元春好象也有另一种解释,皇上是属虎的,元春是属兔的.后来元春是被皇上逼疯的

探春

才自精明志自高,生于末世运偏消.

清明涕送江边望,千里东风一梦遥.

探春是贾府的三小姐,贾政之妾赵姨娘之女。“才自精明志 自高”。指的是她的志向高

远,精明能干,清醒精敏,不被 富贵蒙昏了头。“生于末世运偏消”写她生于封建社会衰亡的末世,又是庶出的不幸,“ 才”、“志”不能得到充分发 挥的可惜。

“清明涕泣江边望,千里东风一梦遥”暗示探春将远嫁边疆,如断了线的风筝般一去不返,出嫁时乘船而去。句中的“清明”点出她将在清明时分远嫁他乡,如在综观画里的女子一样在船上对着江边“掩面泣涕”,挥别父母家人,往后只能在睡梦中与家人团聚。

湘云

富贵又何为,襁褓之间父母违.

展眼吊斜晖, 湘江水逝楚云飞.

住不下金陵一个史

自面对落日感伤了。

妙玉

欲洁何曾洁,云空未必空.

可怜金玉质,终陷淖泥中.

此为妙玉的判词。妙玉虽入空门,然却恋着宝玉,最终被劫,也许就是佛家对她的惩

罚吧。

迎春

子系中山狼,得志便猖狂.

金闺花柳质,一载赴黄粱.

首句

下,乞求帮助。后来,孙绍祖在京袭了官职,又

香菱

根并荷花一茎香,平生遭际实堪伤.

自从两地生孤木,致使香魂返故乡.

首句“根并荷花一茎香”写的是莲根荷花同长在一根茎上,一样芳香。荷花也称莲花,

这里暗示香菱原名英莲。

“自从两地生孤木”的“两地 生孤木”寓一个“桂”字,点 出夏金桂的名字。

最后一句“致使香魂返故乡”指的是死亡,暗示香菱被夏金桂虐待致死。香菱由地主阶

级出身的小姐而终于 落入四大家族的罗网,这种遭遇深刻反映了在封建社会的斗争中,中、小地主必然破败的命运,也抨击血淋淋的妻妾制度的残酷,从而揭示封建“末世”女子的悲惨命运。

惜春

勘破三春景不长,缁衣顿改昔年妆.

可怜绣户侯门女,独卧青灯古佛旁.

判词首句

景不长。实际上指惜春的三个姐姐即元春、迎春、探春这

第二句

这两句是说惜春从她三个姐姐的遭遇中,看到了封建统治阶级的好景不长,决心摆脱世

俗,遁入空门。

第三、四句

再也不是公府千金而是过着

这首判词写惜春由三个姐姐的不幸遭遇预感到,自己将来也不会有好结果,决定出家为

尼。但这条逃避现实的道路凄凉孤独,仍然是行不通的。诗里流露的同情与惋惜,明显地反映了作者的矛盾心情。

熙凤

凡鸟偏从末世来,都知爱慕此生才.

一从二令三人木, 哭向金陵事更哀.

点出

巧姐

势败休云贵,家亡莫论亲.

偶因济刘氏,巧得遇恩人.

第一句

家亡莫论亲

第三句

这首判词揭露了封建统治者内部人与人之间的伪善关系。得势富贵的时侯,攀宗论亲;

势败没落的时侯,欺诈拐骗,骨肉相残;完全是赤裸裸的权势与金钱的交易。巧姐的遭遇是令人同情的,她来到乡村,长在农家,成了村姑。比较而言,要比她姑母们幸运得多。

李纨

桃李春风结子完,到头谁似一盆兰.

如冰水好空相妒,枉与他人作笑谈.

首句写到

可卿

情天情海幻情身,情既相逢必主淫.

漫言不肖皆荣出,造衅开端实在宁.

判词中第一句

最后两句

以下是副册中提及的人物

晴雯

霁月难逢,彩云易散.心比天高,身为下贱.

风流灵巧招人怨.寿夭多因毁谤生,多情公子空牵念.

词首两句“霁月难逢,彩云易散”点出晴雯的名字,暗示他的人品和将遭到的不幸,霁月,指雨后月出,天晴月朗。这就点出了一个“ 晴 ”字。而旧时以“光风霁月”喻人的品格光明磊落。这也就是作者对晴雯人品的赞赏。彩云是有纹彩的云霞,两云呈彩叫雯,点出一个“雯”字,而且寓有纯净美好的意思。这两句中的“难逢”、“易散”,暗寓晴雯品格高尚,像易于消散的云彩那样难存于世,她将遭到不幸。

袭人

枉自温柔和顺,空云似桂如兰,

堪羡优伶有福, 谁知公子无缘.

首句“枉自温柔和顺”是指花袭人温柔和顺的性格,封建的道德观念,要求妇女“温柔和厚”,袭人就是这种封建道德的牺牲品。

第二句是“空云似桂如兰”。这里“似桂如兰”是古人常用来比喻人的美好品德的桂花、

兰草。“空云”,也就是徒然 说,是对桂和兰的否定。宋代陆游有“花气袭人知骤暖”的 诗句。袭人姓花,原名蕊珠,宝玉就根据陆游的诗把她改名为花袭人。这里的桂兰也寓花袭人的名字。

第三句“堪羡优伶有福”是指袭人在宝玉出走后,袭人第一个离开贾府,嫁给了曾是唱戏的蒋玉函。而袭人也始终与“ 公子”,宝玉无缘分。


相关内容

  • 红楼梦判词
  • [引用]红楼梦十二金钗判词赏析 2010-12-11 19:29:34| 分类: | 标签: |字号大中小 订阅 本文引用自冰心无尘<[赏析]红楼梦十二金钗判词赏析> 引用 冰心无尘 的 [赏析]红楼梦十二金钗判词赏析 [赏析]红楼梦十二金钗判词赏析 素材/网络 整编/冰心无尘(郝红) ...

  • [红楼梦]诗词与人物形象塑造的艺术遇合分析
  • 摘要 <红楼梦>是中国最重要的古典名著之一,作品成功地塑造了众多人物形象.<红楼梦>的人物描写艺术打破了正面人物皆善.反面人物皆恶的传统化模式,并且将诗词运用到人物描写艺术中,突显其独特的艺术形象.作品<红楼梦>中有许多诗词,这些诗词已经融入到人物的形象中,如果略 ...

  • "金陵十二钗"判词
  • <红楼梦>"金陵十二钗"判词解读<红楼梦>问世以来,就以它的生动.博大.深厚.传奇.谜一样的魅力,吸引着一代又一代读者不断地拜读.研究.今天,我也管中窥豹,简略谈论一下"金陵十二钗"判词.后四十回的遗失,使<红楼梦>象断臂的 ...

  • 江苏高考语文附加题[红楼梦]专题检测
  • <红楼梦>阅读检测题 班级 姓名 成绩 2012-9-22 时间:50分钟 赋分:100分 一.根据小说内容,填空:(每空1分,共50分) 1."葫芦僧判断葫芦案"中被打死的小乡绅之子叫 ,凶手是诨名叫"呆霸王"的 .案子中被拐卖的丫头是住在葫芦庙 ...

  • 红楼梦的好词好句摘抄
  • 红楼梦的好词好句摘抄 <红楼梦>小说艺术的一个奇特点是将诗词曲赋贯穿在整个故事情节中,作者用画家烟云模糊法,含沙射影,瞒人眼目的狡猾之笔,表达其悲愤,怨而含恨的思想风格.它的每一首诗词,每一幅对联,每一篇赋文都是为小说中人物和场合量身定做的.它不仅反映了人物的特性,甚至暗示了人物的命运. ...

  • 林黛玉进贾府--王熙凤人物描写赏析
  • 一.教学设计意图 本课的教学内容在<普通高中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人教版)必修四第一单元,小说单元.是<林黛玉进贾府>的第二课时教学内容.王熙凤是<红楼梦>中作者着力刻画的一个重要的人物,理解王熙凤的人物形象对赏析<红楼梦>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节课的 ...

  • [红楼梦]知识竞赛题(含答案)
  • 东莞市<红楼梦>知识竞赛题 (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 学校: 指导老师: 姓名: 得分: 一. 选择题(每题3分,共36分) 1.下面肖像描写写得是<红楼梦>那个人物?( ) 她姿容美丽,出场时总是满身锦绣,珠光宝气,"彩绣辉煌,恍若神妃仙子",一双 ...

  • 红楼梦试题
  • <红楼梦>阅读水平测试题 1.曹雪芹有很多个"号",以下不是他的"号"的一项是: A.芹溪 B.芹圃 C.雪芹 D.梦阮 2.<红楼别>最初的书名是: A.<金陵十二钗> B.<石头记> C.<风月宝鉴&g ...

  • [红楼梦]中凤姐的判词"一从二令三人木"是什么意思?
  • 这个判词应当连贯来看,单看判词:'凡鸟偏从未世来,都知爱慕此生才,一从二令三人木,哭向金陵事更哀'.对她的解是:'机关算尽太聪明,反算了卿卿性命,生前心己碎,死后性空灵,家富人宁,终有个家亡人散各奔腾,枉费了意悬悬半世心,好-似荡悠悠三更梦,忽喇喇似大厦倾.昏惨惨似灯将尽,呀!-场欢喜忽悲辛,叹人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