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散文诗两首》
【学习目标】
1、指导学生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鉴赏诗歌的能力。
2、品味诗歌的精美语言。
3、体会诗歌中浓浓的母爱之情。 【导学重点】
1、指导学生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鉴赏诗歌的能力。
2、体会诗歌中浓浓的母爱之情
【导学难点】
品味诗歌的精美语言。
【课时】1课时
【作者简介】
1、作者介绍
(1)泰戈尔 印度近代伟大作家、诗人、艺术家、社会活动家。一生创作丰富,早期作品有诗集《暮歌》、《晨歌》和剧本《修道士》、《国王和国后》等。一九○三年起陆续发表长篇小说《小沙子》、《沉船》、《戈拉》,剧本《摩吉多塔拉》、《邮局》、《红夹竹桃》。著名散文诗集有《吉檀迦利》、《新月集》、《园丁集》、《飞鸟集》等。诗歌格调清新,具有民族风格,带有神秘色彩和感伤情调。一九一三年获诺贝尔文学奖。其创作对印度文学的发展影响很大,对中国诗特别是散文诗影响也是广泛的。他还擅长作曲和绘画,所作歌曲《人民的意志》一九五○年被定为印度国歌。
(2)冰心(1900~1999),原名谢婉莹,福建长乐人,现代散文家、诗人、儿童文学家,诗歌代表作《繁星》、《春水》等。散文集《寄小读者》。冰心的创作内容大致包括:母爱、童真、自然三个方面。以宣扬“爱的哲学”著称,而母爱,就是“爱的哲学”的根本出发点。
2、关于散文诗: 散文诗是兼有散文和诗的特点的一种文体,一般篇幅短小,具有诗的意境和散文表现力。表象是散文,本质是诗。
3、朗读课文及朗读指导。朗读诗歌,须注意以下几点: ⑴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应读得轻松活泼,读出儿童特有的调皮。 ⑵根据情感的需要,确立语速。如果内容是欢快的、激动的或紧张的,速度要快一些;表现的内容是悲痛的低沉的或抒情的,速度要慢一些;表现的内容是平铺直叙,速度采取中等为宜。⑶ 根据诗歌意境,确定轻读、重读及音长音短。
⑷根据语境的关系,确定诗句的停顿。
总之,现代诗歌的诵读,不同于一般的课文朗读,它具有很浓的表演性,需要掌握一定的技巧,将情感投入其中,反复吟咏,方能渐入佳境,最终达到“诗人合一”的最高境界。
一、课前预习:
1.给加点字注音:
并蒂( ) 菡萏( ) 徘徊( ) 欹( ) 荫蔽( )
花瑞( ) 莲蓬( ) 亭亭( ) 匿笑( )祷告( ) 嗅( ) 衍( )
2、解释下列词语:
匿笑: 祷告:
徘徊: 花瑞:
【学习《金色花》】
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A、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事?
B、三次嬉戏具体是什么?
C、诗歌表现了什么?
1
2、合作学习,质疑探究
1)为什么“我”想变成一朵金色花?为了好玩吗?为了跟妈妈捉迷藏吗?为了实现自己的小小心愿,给妈妈带来一些幸福吗?
2)妈妈为什么反而责怪孩子?还骂“ 你这坏孩子”是什么口吻?孩子为什么不告诉妈妈自己做了不少好事?
3)诗人为什么把孩子想象成一朵金色花?结合注释谈谈你的看法。
【学习《荷叶 母亲》】
1、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A、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首散文诗的大意。
B、这首诗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理由是什么?
2、合作学习,质疑探究
A、文章三看红莲,当时的环境是怎样的? 红莲呢? 作者的心境又是如何变化的呢?
一看红莲 二看红莲 三看红莲
环境(雨)
红莲
心境
B、作者写“荷花”是为了写谁?写“荷叶”又是为了写谁?这样写有何作用?
【名人名句】母爱的名言 世界上的一切光荣和骄傲,都来自母亲。(高尔基)
慈母的胳膊是慈爱构成的,孩子睡在里面怎能不甜?(雨果)
人的嘴唇所能发出的最甜美的字眼,就是母亲,最美好的呼唤,就是“妈妈”(纪伯伦)
世界上一切其他都是假的,空的,唯有母亲才是真的,永恒的,不灭的。(印度)
全世界的母亲多么的相象!他们的心始终一样。每一个母亲都有一颗极为纯真的赤子之心。(惠特曼)
女人固然是脆弱的,母亲却是坚强的(法国) 没有无私的,自我牺牲的母爱的帮助,孩子的心灵将是一片荒漠。(英国)
2
4、《散文诗两首》
【学习目标】
1、指导学生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鉴赏诗歌的能力。
2、品味诗歌的精美语言。
3、体会诗歌中浓浓的母爱之情。 【导学重点】
1、指导学生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鉴赏诗歌的能力。
2、体会诗歌中浓浓的母爱之情
【导学难点】
品味诗歌的精美语言。
【课时】1课时
【作者简介】
1、作者介绍
(1)泰戈尔 印度近代伟大作家、诗人、艺术家、社会活动家。一生创作丰富,早期作品有诗集《暮歌》、《晨歌》和剧本《修道士》、《国王和国后》等。一九○三年起陆续发表长篇小说《小沙子》、《沉船》、《戈拉》,剧本《摩吉多塔拉》、《邮局》、《红夹竹桃》。著名散文诗集有《吉檀迦利》、《新月集》、《园丁集》、《飞鸟集》等。诗歌格调清新,具有民族风格,带有神秘色彩和感伤情调。一九一三年获诺贝尔文学奖。其创作对印度文学的发展影响很大,对中国诗特别是散文诗影响也是广泛的。他还擅长作曲和绘画,所作歌曲《人民的意志》一九五○年被定为印度国歌。
(2)冰心(1900~1999),原名谢婉莹,福建长乐人,现代散文家、诗人、儿童文学家,诗歌代表作《繁星》、《春水》等。散文集《寄小读者》。冰心的创作内容大致包括:母爱、童真、自然三个方面。以宣扬“爱的哲学”著称,而母爱,就是“爱的哲学”的根本出发点。
2、关于散文诗: 散文诗是兼有散文和诗的特点的一种文体,一般篇幅短小,具有诗的意境和散文表现力。表象是散文,本质是诗。
3、朗读课文及朗读指导。朗读诗歌,须注意以下几点: ⑴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应读得轻松活泼,读出儿童特有的调皮。 ⑵根据情感的需要,确立语速。如果内容是欢快的、激动的或紧张的,速度要快一些;表现的内容是悲痛的低沉的或抒情的,速度要慢一些;表现的内容是平铺直叙,速度采取中等为宜。⑶ 根据诗歌意境,确定轻读、重读及音长音短。
⑷根据语境的关系,确定诗句的停顿。
总之,现代诗歌的诵读,不同于一般的课文朗读,它具有很浓的表演性,需要掌握一定的技巧,将情感投入其中,反复吟咏,方能渐入佳境,最终达到“诗人合一”的最高境界。
一、课前预习:
1.给加点字注音:
并蒂( ) 菡萏( ) 徘徊( ) 欹( ) 荫蔽( )
花瑞( ) 莲蓬( ) 亭亭( ) 匿笑( )祷告( ) 嗅( ) 衍( )
2、解释下列词语:
匿笑: 祷告:
徘徊: 花瑞:
【学习《金色花》】
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A、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事?
B、三次嬉戏具体是什么?
C、诗歌表现了什么?
1
2、合作学习,质疑探究
1)为什么“我”想变成一朵金色花?为了好玩吗?为了跟妈妈捉迷藏吗?为了实现自己的小小心愿,给妈妈带来一些幸福吗?
2)妈妈为什么反而责怪孩子?还骂“ 你这坏孩子”是什么口吻?孩子为什么不告诉妈妈自己做了不少好事?
3)诗人为什么把孩子想象成一朵金色花?结合注释谈谈你的看法。
【学习《荷叶 母亲》】
1、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A、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首散文诗的大意。
B、这首诗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理由是什么?
2、合作学习,质疑探究
A、文章三看红莲,当时的环境是怎样的? 红莲呢? 作者的心境又是如何变化的呢?
一看红莲 二看红莲 三看红莲
环境(雨)
红莲
心境
B、作者写“荷花”是为了写谁?写“荷叶”又是为了写谁?这样写有何作用?
【名人名句】母爱的名言 世界上的一切光荣和骄傲,都来自母亲。(高尔基)
慈母的胳膊是慈爱构成的,孩子睡在里面怎能不甜?(雨果)
人的嘴唇所能发出的最甜美的字眼,就是母亲,最美好的呼唤,就是“妈妈”(纪伯伦)
世界上一切其他都是假的,空的,唯有母亲才是真的,永恒的,不灭的。(印度)
全世界的母亲多么的相象!他们的心始终一样。每一个母亲都有一颗极为纯真的赤子之心。(惠特曼)
女人固然是脆弱的,母亲却是坚强的(法国) 没有无私的,自我牺牲的母爱的帮助,孩子的心灵将是一片荒漠。(英国)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