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适其职_中国古代用人思想的借鉴

第20卷第3期2000年9月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OFNORTHWESTERNPOLYTECHNICALUNIVERSITY(SocialSciences)

Vol120No13Sep12000

官适其职——中国古代用人思想的借鉴

钱芳莉

(华南师范大学组织部,摘 要:本文解释了“官适其职”,。说明了人都有两面性,有长有短,,,人尽其才,调动一切积极性,充分发挥;,应该在德才兼备的情况下注意发挥某些方面有专才的人的作用;要处理好继承与创新的关系,做到不拘一格降人才;破除求全责备思想;重视人才培,形成良好的用人氛围;加强对用人的监督,防止用人上的不正之风,保证用人的准确。关键词:官适其职;继承与创新;德才兼备

  中国是一个有着几千年文明的国家,她不仅形成了悠久的文化渊源,深遂的思想精华,而且孕育了丰富的人才学说。如“既重德、又重才”、“亲贤人、远小人”、“取其长、弃其短”、“官适其职”等等,尽管其中不乏一些封建帝王君主的思想,我们应当弃之。但中国古代长期形成的用人学说,经历史长河的洗礼,终于成为博大、精深、辩证的用人思想,给我们留下了丰富而宝贵的人才理论资源,我们可以从中汲取有益的精华。尤其是“官适其职”的思想在今天仍有很深的现实意义。

重的人可放在守业、细致性强、需保持良好状态的工作岗位上,而不宜放在“攻城掠地”、富有挑战性的岗位上;对贪者,即私欲性强或权位较重的人,可让其做开发创业的工作,而不宜承担物资和财务的管理;对廉者,即安份守业、循规蹈矩的人,可让其从事常规性的管理工作,而不宜让其从事攻关性开拓性强的工作;对信者,即重信誉而灵活应变较差的人,可让其担任信誉性强的工作,而不宜担负应变性强的工作。

从“官适其职”的用人学说中,我们可以看到中国古代用人思想的确具有辩证的思想。因为人都有两面性,都有长短之分,如英和雄,聪明秀出谓之英,胆力过人谓之雄,英者为相,勇者为将,二者相合才谓之“英雄”。又如管仲,既有伟岸光明的一面,也有自私、邀功、敛财的一面;千里马亦是又奔又踢,但是,好马难得,人才难得。所以,用人一定要用其特长,审慎观察,官适其职。正如唐太宗所说:“君子用人如器,各取所长。”取其长而弃其短

,天下皆为人才。哪怕鸡鸣狗盗的人也有派上用场的时候。所以,“寸有所长,尺有所短”。清人顾嗣在诗《杂兴》中更是形象地写到:“骏马能历险,历田不如牛。坚车能载重,渡河不如舟。舍长以就短,智者难为求。生材贵适用,慎勿多苛求。”就很好地阐明了量才而用、官适其职的思想。

但是,官适其职、量才而用,并不仅仅以“才”取人,首先还是要重德,在此前提下量才而用,德才兼备。如孔子说:“德厚而位卑谓之过,德薄而位尊谓之

一、官适其职的基本含义

“官适其职”的基本思想,就是指用人时,所选择

的人员要比较适合所适用的职位。按照一般的说法,就是要“用人所长”,将其放在最合适的岗位上。在《文子・自然》篇中,古人将人才分为五类:勇、重、贪、廉、信。一曰勇。勇者可令进斗,不可令坚持。二曰重。重者可令守固,不可令凌敌。三曰贪。贪者可令攻取,不可令分财。四曰廉。廉者可令守分,不可令进取。五曰信。信者可令持约,不可令应变。此勇、重、贪、廉、信的分类,最充分地体现了中国古代官适其职的用人思想。这一思想的根本意思是指,在用人时,要根据其性格、能力、特征等安排对口岗位,量才而用。如对勇者,即大胆有魄力的人,可放在能开拓进取、有创新工作的岗位上,而不宜放在需要有耐心的攻坚任务以及持续性的工作岗位上;对重者,即稳

2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第20卷

失,宁过于君子,勿失于小人。”就是说宁可让德厚的人没有用上,也不能让小人篡夺了领导权。因为“过于君子其为祸者浅,失于小人其为祸者深。”德和才的关系,司马光说得好:“才者,得之资;德者,才之。”才能是品德的资助,是条件,当领导不仅要品德好,还要有能力,否则就没有当领导的资本。墨子说,为他人谋利益本身就是德。才可以变德,有才为人民谋利益,就变才为德了。才和德,一般的说法是“乱世重才,治世重德;创世重才,守业重德。”如三国乱世时,曹操有才能的人就用,能打胜仗的就用;而刘备则首先重德,到后来都“蜀中无大将”了。定会有大缺点,二、长期以来,我国的用人制度随着历史的变迁和

时代的变化发生着变化。大体上说,新中国建立以来,用人制度经历了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两种体制下的两种用人制度,从而表现了一些不同的用人特色,前者比较集中,组织的权威性高于一切,因此,“官适其职”的效能不明显;后者较为民主,在“服从组织”的前提下兼顾个人的专长,尽可能做到量才而用,比较充分地反映了“官适其职”的思想。

具体分析两种体制下的用人制度,不难看出其中的一些利与弊。

1.在用人的指导思想上。计划经济体制下更强调的是组织权力、组织权威高于一切,个人作为行为主体,只能牢牢地依附于组织权力的管辖内,“绝对服从”是我们的意识构成部分,甚至连个人的婚姻也要由组织上考察批准。衡量人的标准明显是重德轻才,“德”掩盖了一切。这种用人思想的好处是,政令畅通,人际间矛盾少,组织的威信高,有效性强;它的不利在于抹杀了个人的主动性,“左”的思想突出,主观主义风行,从而导致用人上的不平等。如“出身论、血统论”扼制了一些人才的发展。市场经济条件下,用人指导思想冲破了“左”的束缚,向人本思想发展,尊重人、理解人成为新的管理思想,突出的表现就是尊重知识、尊重人才,“人才”的自主和流动意识增强,“跳槽”已不足怪;干部上岗要公开竞争,不再只由组织内部决定。其好处是人的才能价值得到充分认可,双向选择,体现了经济学的“最小化”和“最大化”原则,成本、效率在人才队伍中成为基本的要素。但不利之处在于组织的有效性正在逐步递减,强调官适其职的同时,弱化了德的功能,以致一些私欲膨

胀走上违法犯罪道路的人有增无减,制衡措施总显无力。

2.在用人制度上。计划经济条件下的用人制度显得严谨、细致,对“人”的管理以行政手段见长。它的好处是原则性强,对人的管理比较好控制;不利之处在于人治现象突出,人才流动性差,有层层“卡”的倾向,制度显得僵化。全民、集体制制约了人的发展空间,;,干部本人只,人,、尊重人才”构建了用。尤其是当前兴起的如“特聘岗位、年薪制、股份制”等开辟了前所未有的用人机制,真正激活了人才队伍。但它的不利之处在于个人利益摆在了重要的位置,国家、集体、个人三者间的利益协调迫在眉睫;此外,“人才”战引发了一些新的社会问题,利益格局的调整需要尽快有新的政策、法律作为支撑和调节。

3.在用人方式上。计划经济条件下用人较为突出的是,在一定范围内选人,在组织确认的范围内挑选人。用人的标准以德为名,无不渗透着“血统论

、出身论”的影子。用人的程序表明组织性、保密性较强;用人渠道表现为单向性选择。其好处是能引导人以国家利益为重,服从大局需要,所选拔的人才大多比较安份守业,听话老实。但不利之处在于用人视野狭窄,“在少数人中选人”,一些有才能的人往往因为某些不足而不能任用。市场经济条件下,用人的方式产生了很大的变化,无论在用人标准还是在用人程序上都进行了较大改革,如“英雄不问出处”,人事管理中的“招聘”、“代理”、“特聘岗位”;干部管理中的公开选拔、竞争上岗、任期制、公示制等等,为用人提供了广阔的途径。新的用人机制的好处是“双向选择”,有利于人才真正发挥作用,最大化的显示了以人为本的用人思想,其不利之处在于一些配套政策、措施跟不上,保障、监督的作用有待于加强。

三、处理好继承与创新的关系

“官适其职”的学说对我们现在仍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借鉴作用。它使我们明白,任何时候,“人才”对社会的进步作用不可低估,重视人才,用好人才,量才使用,国家就兴旺发达,反之,国家则波折、多难;尤其在当今高科技突飞猛进的时代,人才的概念无论在内涵及外延上都不同于以往,更需要注意人

第3期钱芳莉:官适其职——中国古代用人思想的借鉴3

才的培养、锻炼和使用,扬长避短,从而使中华民族掌握主动权,永远立于不败之地。为此,要处理好继承和创新的关系,发扬传统用人学说的有益精华。

1.不拘一格降人才。面临新世纪的挑战,人才对我国的经济建设、民主法制建设举足轻重,我们必须继续打破固有的用人模式,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不拘一格选拔人才,广开用人之路,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使每一个人都能在其岗位上发挥专长,相互补充,相得益彰。一方面废除终身制,打破铁饭碗,建立能上能下、能进能出、能高能低的竞争机制,使人才队伍始终充满活力,富有生气;另一方面,才路,不问出身、资历、,拔、,,,正确,真正形成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氛围。古代燕昭王求士、曹操求贤若渴,他们善待人才的典范值得我们的学习。

2.破除“求全责备”的思想。人无完人,金列足赤,这是千古真理。在用人问题上,必须做到不苛求、不求全责备才能选到人才,否则,人才就会在眼皮下流失。用人要用所长,发挥长处,对于短处经常提醒、诫免,使之不会影响到职责的履行。用人时千万不能因其一点不足而忽视了他的长处,弃之不用。大凡有作为的人,往往是优点突出,缺点也突出,处理不好就会浪费人才,所以选人时,千万不能用一个既定的尺寸去衡量,要因才制宜,努力造就人才辈出的环境和机制。联想到学术界有学者为我国难出大师级的专家而感叹的事情,问题的关键就在于我们的评价机制太标准划一,用一个标准,如x篇国家级、y篇省级发表文章来衡量人才,大家都功利性的完成指标,象工厂生产规模产品一样,怎么能出大师级的人才呢?我们在大力提倡学术思想自由的同时,也应倡

导怎么样呵护人才,怎么样保护我们的“奇花异草”,否则,发掘人才只是一句空话。当然,用其所长,在实践中运用不是简单之事,笔者认为有一个原则是可以把握的,就是要用“好人说好、坏人说坏”的人。由于社会风气的复杂,人与人之间往往因各种利益矛盾交织在一起,使得评价一个人的标准不一定很客观、公正,有人说好,有人说坏,如何把握呢?就得具体分析评价的人是否客观、公正,在对待“民意票时,正确看待

,,但,不要忽略掉了有作为的人才。

3.重视“人才”培养机制的创立,形成良好的用人氛围。千百年来,中国社会有一种根深蒂固的妒贤嫉能的思想,“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形高于众人必毁之”,强者被人妒,弱者被人欺。此不良传统已经不同程度影响到现在的用人问题上,过份讲究十全十美,而忽略了人才自身的特点,抑制了人才的特长发挥,客观上严重制约了人才的成长。所以,我们一定要倡导一种好的风气,形成宽松、融洽的用人环境,为人才的成长提供好的条件、机制,使更多的人才茁壮成长。

4.加强对用人的监督。当今社会,各种诱惑太多,一些人往往经不起考验而导致犯错误或犯罪,因此,在用人问题上,一方面要选拔那些真正有才能的人,尤其是事业心和责任感强的人,能把国家的兴旺发达真正当作事业来干,从而一身正气,尽心尽责;另一方面,确实要加强监督,一是监督用人的过程,保证选人用人的准确,减少用人失误;其次要对干部行使权力进行监督,保证权力使用的合法,防止干部犯错误,减少事业受损的程度。

第20卷第3期2000年9月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OFNORTHWESTERNPOLYTECHNICALUNIVERSITY(SocialSciences)

Vol120No13Sep12000

官适其职——中国古代用人思想的借鉴

钱芳莉

(华南师范大学组织部,摘 要:本文解释了“官适其职”,。说明了人都有两面性,有长有短,,,人尽其才,调动一切积极性,充分发挥;,应该在德才兼备的情况下注意发挥某些方面有专才的人的作用;要处理好继承与创新的关系,做到不拘一格降人才;破除求全责备思想;重视人才培,形成良好的用人氛围;加强对用人的监督,防止用人上的不正之风,保证用人的准确。关键词:官适其职;继承与创新;德才兼备

  中国是一个有着几千年文明的国家,她不仅形成了悠久的文化渊源,深遂的思想精华,而且孕育了丰富的人才学说。如“既重德、又重才”、“亲贤人、远小人”、“取其长、弃其短”、“官适其职”等等,尽管其中不乏一些封建帝王君主的思想,我们应当弃之。但中国古代长期形成的用人学说,经历史长河的洗礼,终于成为博大、精深、辩证的用人思想,给我们留下了丰富而宝贵的人才理论资源,我们可以从中汲取有益的精华。尤其是“官适其职”的思想在今天仍有很深的现实意义。

重的人可放在守业、细致性强、需保持良好状态的工作岗位上,而不宜放在“攻城掠地”、富有挑战性的岗位上;对贪者,即私欲性强或权位较重的人,可让其做开发创业的工作,而不宜承担物资和财务的管理;对廉者,即安份守业、循规蹈矩的人,可让其从事常规性的管理工作,而不宜让其从事攻关性开拓性强的工作;对信者,即重信誉而灵活应变较差的人,可让其担任信誉性强的工作,而不宜担负应变性强的工作。

从“官适其职”的用人学说中,我们可以看到中国古代用人思想的确具有辩证的思想。因为人都有两面性,都有长短之分,如英和雄,聪明秀出谓之英,胆力过人谓之雄,英者为相,勇者为将,二者相合才谓之“英雄”。又如管仲,既有伟岸光明的一面,也有自私、邀功、敛财的一面;千里马亦是又奔又踢,但是,好马难得,人才难得。所以,用人一定要用其特长,审慎观察,官适其职。正如唐太宗所说:“君子用人如器,各取所长。”取其长而弃其短

,天下皆为人才。哪怕鸡鸣狗盗的人也有派上用场的时候。所以,“寸有所长,尺有所短”。清人顾嗣在诗《杂兴》中更是形象地写到:“骏马能历险,历田不如牛。坚车能载重,渡河不如舟。舍长以就短,智者难为求。生材贵适用,慎勿多苛求。”就很好地阐明了量才而用、官适其职的思想。

但是,官适其职、量才而用,并不仅仅以“才”取人,首先还是要重德,在此前提下量才而用,德才兼备。如孔子说:“德厚而位卑谓之过,德薄而位尊谓之

一、官适其职的基本含义

“官适其职”的基本思想,就是指用人时,所选择

的人员要比较适合所适用的职位。按照一般的说法,就是要“用人所长”,将其放在最合适的岗位上。在《文子・自然》篇中,古人将人才分为五类:勇、重、贪、廉、信。一曰勇。勇者可令进斗,不可令坚持。二曰重。重者可令守固,不可令凌敌。三曰贪。贪者可令攻取,不可令分财。四曰廉。廉者可令守分,不可令进取。五曰信。信者可令持约,不可令应变。此勇、重、贪、廉、信的分类,最充分地体现了中国古代官适其职的用人思想。这一思想的根本意思是指,在用人时,要根据其性格、能力、特征等安排对口岗位,量才而用。如对勇者,即大胆有魄力的人,可放在能开拓进取、有创新工作的岗位上,而不宜放在需要有耐心的攻坚任务以及持续性的工作岗位上;对重者,即稳

2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第20卷

失,宁过于君子,勿失于小人。”就是说宁可让德厚的人没有用上,也不能让小人篡夺了领导权。因为“过于君子其为祸者浅,失于小人其为祸者深。”德和才的关系,司马光说得好:“才者,得之资;德者,才之。”才能是品德的资助,是条件,当领导不仅要品德好,还要有能力,否则就没有当领导的资本。墨子说,为他人谋利益本身就是德。才可以变德,有才为人民谋利益,就变才为德了。才和德,一般的说法是“乱世重才,治世重德;创世重才,守业重德。”如三国乱世时,曹操有才能的人就用,能打胜仗的就用;而刘备则首先重德,到后来都“蜀中无大将”了。定会有大缺点,二、长期以来,我国的用人制度随着历史的变迁和

时代的变化发生着变化。大体上说,新中国建立以来,用人制度经历了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两种体制下的两种用人制度,从而表现了一些不同的用人特色,前者比较集中,组织的权威性高于一切,因此,“官适其职”的效能不明显;后者较为民主,在“服从组织”的前提下兼顾个人的专长,尽可能做到量才而用,比较充分地反映了“官适其职”的思想。

具体分析两种体制下的用人制度,不难看出其中的一些利与弊。

1.在用人的指导思想上。计划经济体制下更强调的是组织权力、组织权威高于一切,个人作为行为主体,只能牢牢地依附于组织权力的管辖内,“绝对服从”是我们的意识构成部分,甚至连个人的婚姻也要由组织上考察批准。衡量人的标准明显是重德轻才,“德”掩盖了一切。这种用人思想的好处是,政令畅通,人际间矛盾少,组织的威信高,有效性强;它的不利在于抹杀了个人的主动性,“左”的思想突出,主观主义风行,从而导致用人上的不平等。如“出身论、血统论”扼制了一些人才的发展。市场经济条件下,用人指导思想冲破了“左”的束缚,向人本思想发展,尊重人、理解人成为新的管理思想,突出的表现就是尊重知识、尊重人才,“人才”的自主和流动意识增强,“跳槽”已不足怪;干部上岗要公开竞争,不再只由组织内部决定。其好处是人的才能价值得到充分认可,双向选择,体现了经济学的“最小化”和“最大化”原则,成本、效率在人才队伍中成为基本的要素。但不利之处在于组织的有效性正在逐步递减,强调官适其职的同时,弱化了德的功能,以致一些私欲膨

胀走上违法犯罪道路的人有增无减,制衡措施总显无力。

2.在用人制度上。计划经济条件下的用人制度显得严谨、细致,对“人”的管理以行政手段见长。它的好处是原则性强,对人的管理比较好控制;不利之处在于人治现象突出,人才流动性差,有层层“卡”的倾向,制度显得僵化。全民、集体制制约了人的发展空间,;,干部本人只,人,、尊重人才”构建了用。尤其是当前兴起的如“特聘岗位、年薪制、股份制”等开辟了前所未有的用人机制,真正激活了人才队伍。但它的不利之处在于个人利益摆在了重要的位置,国家、集体、个人三者间的利益协调迫在眉睫;此外,“人才”战引发了一些新的社会问题,利益格局的调整需要尽快有新的政策、法律作为支撑和调节。

3.在用人方式上。计划经济条件下用人较为突出的是,在一定范围内选人,在组织确认的范围内挑选人。用人的标准以德为名,无不渗透着“血统论

、出身论”的影子。用人的程序表明组织性、保密性较强;用人渠道表现为单向性选择。其好处是能引导人以国家利益为重,服从大局需要,所选拔的人才大多比较安份守业,听话老实。但不利之处在于用人视野狭窄,“在少数人中选人”,一些有才能的人往往因为某些不足而不能任用。市场经济条件下,用人的方式产生了很大的变化,无论在用人标准还是在用人程序上都进行了较大改革,如“英雄不问出处”,人事管理中的“招聘”、“代理”、“特聘岗位”;干部管理中的公开选拔、竞争上岗、任期制、公示制等等,为用人提供了广阔的途径。新的用人机制的好处是“双向选择”,有利于人才真正发挥作用,最大化的显示了以人为本的用人思想,其不利之处在于一些配套政策、措施跟不上,保障、监督的作用有待于加强。

三、处理好继承与创新的关系

“官适其职”的学说对我们现在仍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借鉴作用。它使我们明白,任何时候,“人才”对社会的进步作用不可低估,重视人才,用好人才,量才使用,国家就兴旺发达,反之,国家则波折、多难;尤其在当今高科技突飞猛进的时代,人才的概念无论在内涵及外延上都不同于以往,更需要注意人

第3期钱芳莉:官适其职——中国古代用人思想的借鉴3

才的培养、锻炼和使用,扬长避短,从而使中华民族掌握主动权,永远立于不败之地。为此,要处理好继承和创新的关系,发扬传统用人学说的有益精华。

1.不拘一格降人才。面临新世纪的挑战,人才对我国的经济建设、民主法制建设举足轻重,我们必须继续打破固有的用人模式,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不拘一格选拔人才,广开用人之路,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使每一个人都能在其岗位上发挥专长,相互补充,相得益彰。一方面废除终身制,打破铁饭碗,建立能上能下、能进能出、能高能低的竞争机制,使人才队伍始终充满活力,富有生气;另一方面,才路,不问出身、资历、,拔、,,,正确,真正形成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氛围。古代燕昭王求士、曹操求贤若渴,他们善待人才的典范值得我们的学习。

2.破除“求全责备”的思想。人无完人,金列足赤,这是千古真理。在用人问题上,必须做到不苛求、不求全责备才能选到人才,否则,人才就会在眼皮下流失。用人要用所长,发挥长处,对于短处经常提醒、诫免,使之不会影响到职责的履行。用人时千万不能因其一点不足而忽视了他的长处,弃之不用。大凡有作为的人,往往是优点突出,缺点也突出,处理不好就会浪费人才,所以选人时,千万不能用一个既定的尺寸去衡量,要因才制宜,努力造就人才辈出的环境和机制。联想到学术界有学者为我国难出大师级的专家而感叹的事情,问题的关键就在于我们的评价机制太标准划一,用一个标准,如x篇国家级、y篇省级发表文章来衡量人才,大家都功利性的完成指标,象工厂生产规模产品一样,怎么能出大师级的人才呢?我们在大力提倡学术思想自由的同时,也应倡

导怎么样呵护人才,怎么样保护我们的“奇花异草”,否则,发掘人才只是一句空话。当然,用其所长,在实践中运用不是简单之事,笔者认为有一个原则是可以把握的,就是要用“好人说好、坏人说坏”的人。由于社会风气的复杂,人与人之间往往因各种利益矛盾交织在一起,使得评价一个人的标准不一定很客观、公正,有人说好,有人说坏,如何把握呢?就得具体分析评价的人是否客观、公正,在对待“民意票时,正确看待

,,但,不要忽略掉了有作为的人才。

3.重视“人才”培养机制的创立,形成良好的用人氛围。千百年来,中国社会有一种根深蒂固的妒贤嫉能的思想,“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形高于众人必毁之”,强者被人妒,弱者被人欺。此不良传统已经不同程度影响到现在的用人问题上,过份讲究十全十美,而忽略了人才自身的特点,抑制了人才的特长发挥,客观上严重制约了人才的成长。所以,我们一定要倡导一种好的风气,形成宽松、融洽的用人环境,为人才的成长提供好的条件、机制,使更多的人才茁壮成长。

4.加强对用人的监督。当今社会,各种诱惑太多,一些人往往经不起考验而导致犯错误或犯罪,因此,在用人问题上,一方面要选拔那些真正有才能的人,尤其是事业心和责任感强的人,能把国家的兴旺发达真正当作事业来干,从而一身正气,尽心尽责;另一方面,确实要加强监督,一是监督用人的过程,保证选人用人的准确,减少用人失误;其次要对干部行使权力进行监督,保证权力使用的合法,防止干部犯错误,减少事业受损的程度。


相关内容

  • 中国古代人力资源管理的思想与方法
  • 122 人力资源管理研究(人文社科版) 2007/09总第193期<西南民族大学学报> 中国古代人力资源管理的思想与方法 文久富 伍永章 [摘要]人力资源管理是一个时髦的现代词汇, 但究其本质及内容, 对中国这一东方文明古国而言, 并 非一个新鲜概念, 几千年的治国长史本是一部关于人力资 ...

  • 中国古代儒家心理学思想探析
  • 中国古代儒家心理学思想探析 朱立军 自孔子以来,历代儒家非常重视对人性和人的心理规律的探究,几千年来积累了丰厚的心理 学思想.尤其是其中的以人为本.中庸之道.和为贵等思想对我们今天建设以人为本的和谐社 会富有积极的启发意义. 一.儒家心理学思想的主要内容 将散见于<大学>.<中庸& ...

  • [中国历代职官沿革史]
  • 中国历代职官沿革史 中国官制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随着国家的产生而产生,又随着国家性质的演变而不断变化发展.中国自秦汉以来,就是一个官本位的国家,这是一个事实,官僚占有最多的社会资源,也占据着社会最多的荣耀.国家出现以后,作为统治阶级要建立政府来管理这个国家.政府实际是统治阶级管理国家的执行者,政府是 ...

  • 我国行政领导方式与艺术的现状
  • 我国行政领导方式与艺术的现状 最佳答案 观中国古今领导科学的发展史,值得行政领导者借鉴的主要有以下几点: 1.关于治国以人才为本的思想 古人说:"得人者兴,失人者崩".它说明了古代政治家注重用人,人才是创业之本.治国之本的思想.现代伟人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也十分重视人才的作用, ...

  • 行政领导用人艺术的研究
  • 行政领导用人艺术的研究 行政领导者,社会公共事业的组织指挥者,任何一项社会事业的实施与成功,都离不开行政领导者的组织指挥。然而行政领导者作用发挥的大小,工作成绩的大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行政领导者的用人艺术。用人是领导的基本职能之一,也是实现领导决策的组织保证。用什么样的人以及如何用人,往往关系到领 ...

  • 唐代官吏考核制度述评及启示
  • 唐代官吏考核制度述评及思考 考核,在古代称"考课"."考绩"."考功"等,是对官员履行职责情况的考察,主要是政绩考核.在中国古代社会,无论什么朝代,也无论在何种社会形态下,统治者都以一定标准考核科责在任官吏的功过行能,并以此升降赏罚.唐代是 ...

  • [光明论坛·温故]尚贤者,政之本也
  • 尚贤者,政之本也 作者:彭永捷 <光明日报>( 2017年03月13日 06版) [光明论坛·温故]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引用<墨子>"尚贤者,政之本也"一语,来强调选拔人才.选贤任能的重要性.2013年6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 ...

  • 从[古文评论·左传]看康熙的人才观
  • [摘要]康熙是我国封建社会后期一位具有雄才大略和远见卓识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他在万机之暇,通读<左传>等传统典籍,作评论计1396条,本文选读有关<左传>的7条评论,以期从中管窥康熙的人才观. [关键词]康熙 古文评论 左传 人才观 康熙是我国封建社会后期一位具有雄才大略和远见 ...

  • 推荐人力资源方面书籍
  • 推荐人力资源方面书籍1.<3P模式 中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操作方案> 林泽炎 中信出版社<组织设计与人力资源战略管理> 林泽炎 广东经济出版社点评:林泽炎较为系统的详述人力资源整体运作及模式,是国内关于人力资源方面较可读的教材.2.<至尊企业至尊人力资源>(绩效考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