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活动 折纸与证明

数学活动 折纸与证明

【学习重、难点】

重点:经历操作、证明的过程,探究解决折纸问题的方法并会解决折纸问题 难点:探究解决折纸问题的思路

学习过程: 活动一:

(1) 用一张长方形纸片折正方形,并探究操作的合理性。

B

(2) 用一张长方形纸片折等腰三角形,并探究操作的合理性。

'

C D

B C E

活动二:(1)用一张正方形纸片折矩形。

(2)用一张正方形纸片折等腰三角形,并探究操作的合理性。 (3)用一张正方形纸片折等边三角形,并探究操作的合理性。

C

F E

N

B

活动三:

(1)用一张等边三角形纸片折菱形,并探究操作的合理性。 (2)用一张等腰三角形纸片折菱形,并探究操作的合理性。

) 观察与发现:小明将三角形纸片ABC(AB>AC)沿过点A 的直线折叠,使得AC 落在AB 边上,折痕为AD ,展开纸片(如图①);再次折叠该三角形纸片,使点A 和点D 重合,折痕为EF ,展平纸片后得到△AEF (如图②).再分别沿DE 、DF 折叠展平纸片后得四边形A EDF (如图③)。试判断四边形AEDF 是什么四边形?,并证明你的结论。

A A A

图① 图②

活动四:

用两张长方形纸条纸片拼菱形,并探究操作的合理性。 活动四:

用一张长方形纸片折正五边形,并探究操作的合理性。

折叠问题方法归纳:

图③

1、如图,将△ABC 中,AB >AC ,D 、E 分别是AB 、AC 上的点,△ADE 沿线段DE 翻折,使点A 落在边上,记作A ′.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DE 垂直平分线段A A′ (B) AD=AE

(C) A A′垂直平分线段DE (D) A A′平分∠BAC

2、将一矩形纸片按如图方式折叠,BC 、BD 为折痕,折叠后A 'B 与E 'B 与在同一条直线上,则∠CBD 的度数 ( ) A. 大于90° B. 等于90° C. 小于90° D. 不能确定

'

D

'

A

5、如图,将△ABC 沿DE 折叠,使点A 与BC 边的中点F 重合,下列结论中:①EF ∥AB 且EF =1

2

AB ;②∠BAF =∠CAF ;

③S 1

四边形ADFE =2

AF DE ;

④∠BDF +∠FEC =2∠BAC ,正确的个数是( )(A )

A .1

B .2

C .3

B

E

第5题图

春蕾杯教学反思

———5.4折纸与证明

今年的春蕾杯的课题是九年级的一节活动课《折纸与证明》,这节课极具挑战性,对于活动课该怎么上,作为年轻老师的我是一头雾水,没有一点头绪。这样的课题让我感觉到很有压力,不过正是因为有压力,人才会有动力,象我们这样的年轻教师,正需要这样的磨练机会,促使我们的成长,所以首先感谢学校给我们创造了这么好的平台,在这次活动中我学到了很多,知道了自己在讲课中还存在很多的不足。我对这节课的总结如下:

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这样的:1、经历操作、证明的过程,进一步激发对数学证明的兴趣,感受证明的必要性,感受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相辅相成的关系;2、进一步发展合乎逻辑的思考和有条理表达的能力;3、经历克服困难和取得成功的过程,增进应用数学的能力。这节课我准备了四个活动:活动一 在长方形上折正方形,折等腰三角形,折等边三角形;活动二 在正方形上折等腰三角形,折等边三角形;活动三 在三角形上折菱形。从这4个活动中让学生感受折纸当中体现的数学证明思想。这节课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变传统的接受学习为主动探究的学习,也让学生在探究中体验折纸中的数学证明,但从备课到一节课上下来,我的思绪都不是太清楚,对本节课的重点把握的不是很到位,上课的时候语言表述的也不是

很清楚。在评课的过程当中,我发现自己有很多的不足,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对教材的研究要更加细致到位,多从学生的角度考虑他们的认知水平,并要有一定的提升。

总的来说,我觉得这节课设计还算完整,有让人满意的地方,也有很多的不足。最大的问题就是自己讲的过多,留给学生思考和回答问题的余地太少,这样不利于学生的掌握,特别是一些差生,反应比较慢的学生有点接受不了。还有就是板书太少以及板书的不规范,这些都是以后的教学过程我所要注意的问题。只有发现了问题,才会有改进的机会,才会有进步。

王丹娟

2010-12-10

数学活动 折纸与证明

【学习重、难点】

重点:经历操作、证明的过程,探究解决折纸问题的方法并会解决折纸问题 难点:探究解决折纸问题的思路

学习过程: 活动一:

(1) 用一张长方形纸片折正方形,并探究操作的合理性。

B

(2) 用一张长方形纸片折等腰三角形,并探究操作的合理性。

'

C D

B C E

活动二:(1)用一张正方形纸片折矩形。

(2)用一张正方形纸片折等腰三角形,并探究操作的合理性。 (3)用一张正方形纸片折等边三角形,并探究操作的合理性。

C

F E

N

B

活动三:

(1)用一张等边三角形纸片折菱形,并探究操作的合理性。 (2)用一张等腰三角形纸片折菱形,并探究操作的合理性。

) 观察与发现:小明将三角形纸片ABC(AB>AC)沿过点A 的直线折叠,使得AC 落在AB 边上,折痕为AD ,展开纸片(如图①);再次折叠该三角形纸片,使点A 和点D 重合,折痕为EF ,展平纸片后得到△AEF (如图②).再分别沿DE 、DF 折叠展平纸片后得四边形A EDF (如图③)。试判断四边形AEDF 是什么四边形?,并证明你的结论。

A A A

图① 图②

活动四:

用两张长方形纸条纸片拼菱形,并探究操作的合理性。 活动四:

用一张长方形纸片折正五边形,并探究操作的合理性。

折叠问题方法归纳:

图③

1、如图,将△ABC 中,AB >AC ,D 、E 分别是AB 、AC 上的点,△ADE 沿线段DE 翻折,使点A 落在边上,记作A ′.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DE 垂直平分线段A A′ (B) AD=AE

(C) A A′垂直平分线段DE (D) A A′平分∠BAC

2、将一矩形纸片按如图方式折叠,BC 、BD 为折痕,折叠后A 'B 与E 'B 与在同一条直线上,则∠CBD 的度数 ( ) A. 大于90° B. 等于90° C. 小于90° D. 不能确定

'

D

'

A

5、如图,将△ABC 沿DE 折叠,使点A 与BC 边的中点F 重合,下列结论中:①EF ∥AB 且EF =1

2

AB ;②∠BAF =∠CAF ;

③S 1

四边形ADFE =2

AF DE ;

④∠BDF +∠FEC =2∠BAC ,正确的个数是( )(A )

A .1

B .2

C .3

B

E

第5题图

春蕾杯教学反思

———5.4折纸与证明

今年的春蕾杯的课题是九年级的一节活动课《折纸与证明》,这节课极具挑战性,对于活动课该怎么上,作为年轻老师的我是一头雾水,没有一点头绪。这样的课题让我感觉到很有压力,不过正是因为有压力,人才会有动力,象我们这样的年轻教师,正需要这样的磨练机会,促使我们的成长,所以首先感谢学校给我们创造了这么好的平台,在这次活动中我学到了很多,知道了自己在讲课中还存在很多的不足。我对这节课的总结如下:

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这样的:1、经历操作、证明的过程,进一步激发对数学证明的兴趣,感受证明的必要性,感受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相辅相成的关系;2、进一步发展合乎逻辑的思考和有条理表达的能力;3、经历克服困难和取得成功的过程,增进应用数学的能力。这节课我准备了四个活动:活动一 在长方形上折正方形,折等腰三角形,折等边三角形;活动二 在正方形上折等腰三角形,折等边三角形;活动三 在三角形上折菱形。从这4个活动中让学生感受折纸当中体现的数学证明思想。这节课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变传统的接受学习为主动探究的学习,也让学生在探究中体验折纸中的数学证明,但从备课到一节课上下来,我的思绪都不是太清楚,对本节课的重点把握的不是很到位,上课的时候语言表述的也不是

很清楚。在评课的过程当中,我发现自己有很多的不足,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对教材的研究要更加细致到位,多从学生的角度考虑他们的认知水平,并要有一定的提升。

总的来说,我觉得这节课设计还算完整,有让人满意的地方,也有很多的不足。最大的问题就是自己讲的过多,留给学生思考和回答问题的余地太少,这样不利于学生的掌握,特别是一些差生,反应比较慢的学生有点接受不了。还有就是板书太少以及板书的不规范,这些都是以后的教学过程我所要注意的问题。只有发现了问题,才会有改进的机会,才会有进步。

王丹娟

2010-12-10


相关内容

  • 数学活动折纸与证明
  • 数学活动 折纸与证明 [学习重.难点] 重点:经历操作.证明的过程,探究解决折纸问题的方法并会解决折纸问题 难点:探究解决折纸问题的思路 学习过程: 活动一: (1) 用一张长方形纸片折正方形,并探究操作的合理性. B (2) 用一张长方形纸片折等腰三角形,并探究操作的合理性. ' C D B C ...

  • 数学活动_折纸做60°.30°.15°的角
  • 数学活动 折纸做60°.30°.15°的角 数学教育应本着面向每一个学生.服务每一个学生的原则,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自身最大的发展.在这个理念下,我与大家来交流<折纸与数学>,希望大家提出宝贵的建议和意见. 一.教材分析 1.教材地位及作用 <折纸与数学>是四边形章节中的数学活 ...

  • 折纸背后的数学之美
  • 折纸背后的数学之美:完备的折纸几何公理,甚至比尺规作图更强大 果壳DIY 上前不久的"叹为观纸"第一期:现代折纸介绍一文让无数人喜欢上了 折纸这门艺术.死理性派也来凑个热闹,讲一讲折纸背后的数学之美.一张白纸,不剪不裁,却能折出无数变化.有时候尺规作图无法完成的任务,折纸却能解决 ...

  • 1.1菱形的性质与判定(一) 说课稿
  • <菱形的性质与判定>(一)说课稿 清镇市第三中学教育集团 马 玲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菱形的性质与判定>,下面,我的说课将从以下几个环节展开: 一.教材分析: 1.教学内容 <菱形的性质与判定>是北师版九年级数学上册第一章第一节的内容,&l ...

  • 数学中的折纸问题
  • 数学中的折纸问题 1 折出黄金分割比 众所周知的分线段为黄金分割比: 5-12 ≈0. 618.这是个美妙的比例,实质上是"将 线段为不相等的两段,使长段为全线段和短线段的比例中项".黄金分割比的作图并不难,但步骤较为复杂 [2] F D E C B G A .如果用折纸的办法, ...

  • 高中数学必修2
  • 一.教学目标 ? 1. 借助对图片.实例的观察,抽象概括出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定义,并能正确理解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定义. ? 2. 通过直观感知,操作确认,归纳直线与平面垂直判定的定理,并能运用判定定理证明一些空间位置关系的简单命题,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 3. 让学生亲身经历数学研究的过程,体验 ...

  • 等腰三角形反思
  •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教学反思 本节课内容是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起着比较重要的作用,设计理念是让学生通过折纸.猜想.验证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然后运用全等三角形的知识加以论证.使学生思维由形象直观过渡到抽象的逻辑演绎,层层展开,步步深入,从而实现教学目标. ⑴ 感受生活中的等腰三角形.在学习本节课 ...

  • 等腰三角形说课稿
  • 等腰三角形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来应聘初中数学的X号考生.我今天抽到的题目是等腰三角 形________(板书),我将主要从说教材,说学情,说学法.教法,说教学过程和说板书设 计五个部分对本堂课的教学进行说明. 一 说教材 (一)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本节教材是人教版初中数学 ____八年级 ...

  • 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
  • 作者:熊丹 中小学数学:中学版 2008年09期 [教学设计] 立体几何是高中新课程改革变化较大的章节之一.高中课标强调用直观感知.操作确认.思辨论证.度量计算的方法认识和探索几何图形及其性质,所以本节课的设计也是围绕着这条主线展开的. 本节课是在学习直线与平面平行.平面与平面平行后,开始研究垂直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