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一[离骚]导学案教师用^

1

《、

【学习导航】

1、了解屈原的生平思想,了解“楚辞体”的特征和《离骚》的历史地位。

2、反复诵读,鉴赏重点句子,理解并感受屈原高尚的人格美。

3、了解本诗的表现手法及作用 。

◆ 学习重点

1、诗中疑难字词以及表达含蓄句子的理解。

2、学习诗歌比兴手法(移情手法)的运用,理解诗中的“美人”“香草”的意象内涵。 (使用说明&学法指导:1、依据预习案对《离骚^》相关知识有进一步了解。2、借助阅读注释来自己理解课文,在此基础上通读全文,对文章的思路有一个准确的把握。3、完成预习自测题目:所有题目都书面完成。4、将预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标出来,并填写到后面“我的疑问”处。

5、限时30分钟,独立完成。)

预 习 案

Ⅰ教材助读

一、. 走近作者

屈原(约前339~约前278),战国末期楚国人,杰出的政治家和爱国诗人,“楚辞”的创立者和代表作者。20世纪中期,曾被推举为世界文化名人而受到广泛尊崇。名平,字原。屈原因出身贵族,又明于治乱,娴于辞令,故而早年深受楚怀王的宠信,位为左徒、三闾大夫。屈原在政治上的活动,主要有:内政方面赞助怀王,议论国事及应对宾客,起划宪令及变法;外交方面参加合纵派与秦斗争。两度出使齐国。

屈原为实现楚统一大业,对内积极辅佐怀王变法图强,对外坚决主张联齐抗秦,使楚国一度出现了一个国富兵强、威震诸侯的局面。但是由于在内政外 交上屈原与楚国腐朽贵族集团发生了尖锐的矛盾,由于上官大夫等人的嫉妒,屈原后来遭到群小的诬陷和楚怀王的疏远及顷襄王的放逐,流放江南,辗转流离于沅、湘二水之间。楚怀王死了以后,长子顷襄王继位,以其弟子兰为令尹。当时,楚国人都责怪子兰劝怀王入秦的过错,所以,屈原受到了广泛的同情。但子兰非但不思其过,反而唆使上官大夫向顷襄王诽谤屈原。顷襄王一怒之下,再次把屈原流放到江南地区。大约此时郢都在庄跻暴郢之后,“百姓震愆”,“民离散而相失”,他只得去故乡而就远而已。于是,他又慢慢地顺着沅江,向长沙走去。屈原回楚都既不可能,远游、求贤又不成。这时他“被发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最后,在无可奈何之际,他自沉于汨罗江中,以明其忠贞爱国之怀。

屈原学识渊博。他对天文、地理、礼乐制度、周以前各代的治乱兴衰和一些重要历史传说,都很熟悉;对于春秋以来的各大国的历史和一些重要人物,也很了解;而对楚国先王的创业史,尤为精熟。在这广阔的领域里,他总结了许多治世之理,提出了深刻的见解。在屈原的作品中,随处都表现有忧国忧民、忠君政治的思想感情。

屈原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是浪漫主义诗歌的杰出代表。他所开创的新诗体——楚辞,突破了《诗经》的表现形式,极大地丰富了诗歌的表现力,为中国古代的诗歌创作开辟了一片新天地。后人也因此将《诗经》中的“国风”与《楚辞》并称为“风、骚”。“风、骚”是中国诗歌史上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两大优良传统的源头。同时,以屈原为代表的楚辞还影响到汉赋的形成。

2. 探寻背景

楚怀王三十九年(公元前300年)春,屈原被贬斥流放到汉北。此间他作了《离骚》,它是屈原的代表作,也是我国古代最长的一首抒情诗。全诗运用美人香草的比喻、神话传说和丰富

沅江三中四环八步教学模式导学案 第3页(共6页)

教师评价: 评价日期:

的想像,表达了作者鼎革图治的政治抱负和同腐朽势力作斗争的坚强意志,抒发了热爱祖国的炽烈感情,是我国浪漫主义长诗的鼻祖。

课文节选了原诗的开头部分。作者写了自己的身世并表现了自己的志向与愿望。表达了自己献身国家的愿望以及诗人对国事的危机感、对国家前途的焦虑。

3. 楚辞 “楚辞”是战国时代以屈原为代表的楚国人创作的诗歌,它是《诗经》三百篇以后的一种新诗体。 其 特点:(1)句子长短不一。全诗句式参差错落,四言、五言、七言、八言均有,形式灵活多样,读起来抑扬顿挫,富有节奏感。 (2)多用“兮”字。“兮”字的广泛运用,使诗歌的抒情性大大增强,使诗人的情感得以表露。

三、朗读课文

(1)骚体诗的朗读节奏:一般是三、四个节拍,随文切分。

(2)“兮”字是语气助词,读时应拉长语气。

(3)注意处理声音的高低、疾缓、强弱变化,体会其节奏、韵律及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离骚》(长太息以掩涕兮)翻译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我一面擦泪一面长叹, 哀叹人民生活多灾多难。

余虽好修姱以鞿羁兮,謇朝谇而夕替;

我虽爱好修洁严以律己, 但早晨被诟骂晚上被免职。

既替余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揽茞。

他们既诽谤我佩带蕙草,又指责我采集苗兰。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这原是我一心追求的理想, 虽然死九次我也不后悔。

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

我埋怨王上太肆无忌惮, 始终不考虑人民的情感。

原句: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

3

2

3

翻译:众女(诸臣)嫉妒我的美貌(才德),造谣诬蔑说我放荡不羁。

固时俗之工巧兮,偭规矩而改错。

庸俗之人本来就善于投机取巧, 他们违反规矩,改变措施,

背绳墨以追曲兮,竞周容以为度。

违背标准,追求邪曲,争着取悦于人成为法度。

忳郁邑余佗傺兮,吾独穷困乎此时也。

我忧愁抑郁失志无聊, 现在我多么孤独穷困!

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

我宁愿马上死去魂离魄散, 也不愿采取这种态度取悦于人。

鸷鸟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

雄鹰不与燕雀同群, 自古以来就是这样。

原句:何方圜之能周兮,夫孰异道而相安?

翻译:方与圆怎能互相配合? 志向不同怎能彼此相安?

屈心而抑志兮,忍尤而攘诟。

只好暂时委屈心志,抑制感情, 忍受责怪,容忍咒骂。

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

保持清白,死于直道, 这本是前圣所称道。

悔相道之不察兮,延伫乎吾将反。

我后悔没有仔细观察道路, 长久站立后我又反回。

回朕车以复路兮,及行迷之未远。

我调转车子走回原路, 趁我迷途还不太远的时候。

步余马于兰皋兮,驰椒丘且焉止息。

我牵着马在滋生兰草的水边漫步, 跑上椒木林立的小山稍事停留。

进不入以离尤兮,退将复修吾初服。

我进仕未成反遭怨尤,不如退休重修旧服。

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

我把菱叶制成上衣, 并把荷花织就下裳。

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

沅江三中四环八步教学模式导学案 第3页(共6页)

教师评价: 评价日期:

没人了解我也就算了, 只要我的感情真正芳洁。

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

我把帽子高高戴上,又把佩带增得长长。

芳与泽其杂糅兮,唯昭质其犹未亏。

芳洁(贤士)与污垢(佞臣)混杂一起,只有纯洁品质不会腐败。

忽反顾以游目兮,将往观乎四荒。

我忽然回头纵目远眺,将往观四面遥远的地方。

原句:佩缤纷其繁饰兮,芳菲菲其弥章。

翻译:我佩戴五彩缤纷华丽服饰,它散发出浓烈的芳香。

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

人们各有自己的爱好, 我独爱好修饰,习以为常。

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

虽粉身碎骨我也不会改变,难道我的心会受到惩罚?

四、整体感知

提问1:第一段中,诗人“太息”“掩涕”,为什么?

明确:诗人是因为“哀民生之多艰”,即同情人民生活艰难。这两句形象地概括了诗人内心苦闷,忧国忧民的博大情怀,给我们塑造了一位“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诗人形象。

提问2:“余虽好修姱以羁鞿兮,謇朝谇夕替 ”两句在本节中有何作用?屈原一生“好修姱以鞿羁鞿兮”,却为什么“謇朝谇而夕替”?有哪三个原因?

明确:“余虽好修姱以羁鞿兮,謇朝谇夕替 ”两句启下。

原因:小人投机(“众女”“谣诼”);君王“不察”,自己不愿同流合污。

提问3:屈原怎么对待这种不公平的待遇?(用诗句回答)由此看出屈原是什么态度?表现了他什么样的感情?

明确:“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追求美德,至死不改。)“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疾恶如仇,不同流合污。)“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世之所厚”(刚正不阿,愿献身正道)。表现了屈原实施“美政”,振兴楚国的政治理想和爱国热情,以及修身洁行的高尚节操和嫉恶如仇的斗争精神,并对楚国的腐败政治和黑暗势力做了无情的揭露和斥责。

Ⅱ 预习自测

学习建议 :熟读课文,尝试独立完成下面题目。

3

4

5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修姱(kuā) 羁(jī jī) 謇謇(jiǎn) 侘傺(chà chì) 溘死(kè) 蕙 (xiān 揽茝(chǎi) 谣诼(zhuó) 方圜(yuán) 攘诟(gòu) 鸷鸟(zhì) 延伫(zhù) 芰荷(jì) 岌岌(jíjí) 杂糅(róu) 兰皋(gāo) 可惩(chéng) 好修姱(hào) 相(xiàng) 谇(suì) 偭(miǎn) 忳(tún)

2、找出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偭规矩而改错(“错”通“措”,措施) 忳郁邑余侘(傺(兮(“邑”通“悒”,忧愁苦闷) 何方圜之能周兮(“圜”通“圆”) 进不入以离尤兮(“离”通“罹”,遭受) 芳菲菲其弥章(“章”通“彰”,明显,显著) 延伫乎吾将反(“反”通“返”,返回)

1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译文:我揩着眼泪啊声声长叹, 可怜人生道路多么艰难。

2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译文:这是我心中追求的东西, 就是多次死亡也不后悔。

3固时俗之工巧兮,偭规矩而改错。

译文:庸人本来善于投机取巧, 背弃规矩而又改变政策。

4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译文:宁可马上死去魂魄离散,媚俗取巧啊我坚决不干。

5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

译文:保持清白节操死于直道,这本是古代圣贤所称赞!

6制芰荷以为衣兮, 集芙蓉以为裳。

译文:我要把菱叶裁剪成上衣, 我并用荷花把下裳织就。

7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译文:人生各有各的乐趣啊,我独爱美,并且习以为常。 8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译文:即使被肢解,我也不会改变啊,

难道我的志向是可以挫败的吗?

(1)表现作者刚正不阿、一身正气的句子: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

(2)表现作者嫉恶如仇、不同流合污的句子: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

(3)表现作者洁身自好、自我完善的句子: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

(4)表现作者坚持真理、献身理想的句子: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沅江三中四环八步教学模式导学案 第3页(共6页)

教师评价: 评价日期:

(5)表现作者忧国忧民、热爱祖国的句子: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1、表现诗人极度苦闷难以排解又忧国忧民的诗句是: , 。

长太兮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2、写诗人坚持心中的理想和追求,纵然死一万次也绝不后悔的句子是: ,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尤未悔

。3、诗人直抒胸臆、表白心志写自己对美好德行的追求,至死不改的句子是: , 。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尤未悔

4、诗人怨恨楚怀王昏聩糊涂,轻信谣言的语句是: ,

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

5、表现诗人宁愿突然死去,也不肯做出世俗小人的模样的句子是

写小人们种种丑态、伎俩,自己不为所动,宁死也不与他们同流合污的诗句

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 。

6、写作者向古圣先贤学习保持清白为正道而死的句子是 , 。 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

7、诗人用比兴的手法借助鲜花香草写自己要修养自己的品行的句子是: , 。 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

8、写自己因为有芳香和光泽,所以纯洁的品格未亏的诗句是: , 。

芳与泽其杂糅兮,唯昭质其犹未亏

9、写人各有志,而我独喜欢加强品格修养的诗句是: ,

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

10、屈原写自己坚持特立独行的品格,粉身碎骨也不改的句子是: , 。 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

3

6

1

《、

【学习导航】

1、了解屈原的生平思想,了解“楚辞体”的特征和《离骚》的历史地位。

2、反复诵读,鉴赏重点句子,理解并感受屈原高尚的人格美。

3、了解本诗的表现手法及作用 。

◆ 学习重点

1、诗中疑难字词以及表达含蓄句子的理解。

2、学习诗歌比兴手法(移情手法)的运用,理解诗中的“美人”“香草”的意象内涵。 (使用说明&学法指导:1、依据预习案对《离骚^》相关知识有进一步了解。2、借助阅读注释来自己理解课文,在此基础上通读全文,对文章的思路有一个准确的把握。3、完成预习自测题目:所有题目都书面完成。4、将预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标出来,并填写到后面“我的疑问”处。

5、限时30分钟,独立完成。)

预 习 案

Ⅰ教材助读

一、. 走近作者

屈原(约前339~约前278),战国末期楚国人,杰出的政治家和爱国诗人,“楚辞”的创立者和代表作者。20世纪中期,曾被推举为世界文化名人而受到广泛尊崇。名平,字原。屈原因出身贵族,又明于治乱,娴于辞令,故而早年深受楚怀王的宠信,位为左徒、三闾大夫。屈原在政治上的活动,主要有:内政方面赞助怀王,议论国事及应对宾客,起划宪令及变法;外交方面参加合纵派与秦斗争。两度出使齐国。

屈原为实现楚统一大业,对内积极辅佐怀王变法图强,对外坚决主张联齐抗秦,使楚国一度出现了一个国富兵强、威震诸侯的局面。但是由于在内政外 交上屈原与楚国腐朽贵族集团发生了尖锐的矛盾,由于上官大夫等人的嫉妒,屈原后来遭到群小的诬陷和楚怀王的疏远及顷襄王的放逐,流放江南,辗转流离于沅、湘二水之间。楚怀王死了以后,长子顷襄王继位,以其弟子兰为令尹。当时,楚国人都责怪子兰劝怀王入秦的过错,所以,屈原受到了广泛的同情。但子兰非但不思其过,反而唆使上官大夫向顷襄王诽谤屈原。顷襄王一怒之下,再次把屈原流放到江南地区。大约此时郢都在庄跻暴郢之后,“百姓震愆”,“民离散而相失”,他只得去故乡而就远而已。于是,他又慢慢地顺着沅江,向长沙走去。屈原回楚都既不可能,远游、求贤又不成。这时他“被发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最后,在无可奈何之际,他自沉于汨罗江中,以明其忠贞爱国之怀。

屈原学识渊博。他对天文、地理、礼乐制度、周以前各代的治乱兴衰和一些重要历史传说,都很熟悉;对于春秋以来的各大国的历史和一些重要人物,也很了解;而对楚国先王的创业史,尤为精熟。在这广阔的领域里,他总结了许多治世之理,提出了深刻的见解。在屈原的作品中,随处都表现有忧国忧民、忠君政治的思想感情。

屈原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是浪漫主义诗歌的杰出代表。他所开创的新诗体——楚辞,突破了《诗经》的表现形式,极大地丰富了诗歌的表现力,为中国古代的诗歌创作开辟了一片新天地。后人也因此将《诗经》中的“国风”与《楚辞》并称为“风、骚”。“风、骚”是中国诗歌史上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两大优良传统的源头。同时,以屈原为代表的楚辞还影响到汉赋的形成。

2. 探寻背景

楚怀王三十九年(公元前300年)春,屈原被贬斥流放到汉北。此间他作了《离骚》,它是屈原的代表作,也是我国古代最长的一首抒情诗。全诗运用美人香草的比喻、神话传说和丰富

沅江三中四环八步教学模式导学案 第3页(共6页)

教师评价: 评价日期:

的想像,表达了作者鼎革图治的政治抱负和同腐朽势力作斗争的坚强意志,抒发了热爱祖国的炽烈感情,是我国浪漫主义长诗的鼻祖。

课文节选了原诗的开头部分。作者写了自己的身世并表现了自己的志向与愿望。表达了自己献身国家的愿望以及诗人对国事的危机感、对国家前途的焦虑。

3. 楚辞 “楚辞”是战国时代以屈原为代表的楚国人创作的诗歌,它是《诗经》三百篇以后的一种新诗体。 其 特点:(1)句子长短不一。全诗句式参差错落,四言、五言、七言、八言均有,形式灵活多样,读起来抑扬顿挫,富有节奏感。 (2)多用“兮”字。“兮”字的广泛运用,使诗歌的抒情性大大增强,使诗人的情感得以表露。

三、朗读课文

(1)骚体诗的朗读节奏:一般是三、四个节拍,随文切分。

(2)“兮”字是语气助词,读时应拉长语气。

(3)注意处理声音的高低、疾缓、强弱变化,体会其节奏、韵律及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离骚》(长太息以掩涕兮)翻译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我一面擦泪一面长叹, 哀叹人民生活多灾多难。

余虽好修姱以鞿羁兮,謇朝谇而夕替;

我虽爱好修洁严以律己, 但早晨被诟骂晚上被免职。

既替余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揽茞。

他们既诽谤我佩带蕙草,又指责我采集苗兰。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这原是我一心追求的理想, 虽然死九次我也不后悔。

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

我埋怨王上太肆无忌惮, 始终不考虑人民的情感。

原句: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

3

2

3

翻译:众女(诸臣)嫉妒我的美貌(才德),造谣诬蔑说我放荡不羁。

固时俗之工巧兮,偭规矩而改错。

庸俗之人本来就善于投机取巧, 他们违反规矩,改变措施,

背绳墨以追曲兮,竞周容以为度。

违背标准,追求邪曲,争着取悦于人成为法度。

忳郁邑余佗傺兮,吾独穷困乎此时也。

我忧愁抑郁失志无聊, 现在我多么孤独穷困!

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

我宁愿马上死去魂离魄散, 也不愿采取这种态度取悦于人。

鸷鸟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

雄鹰不与燕雀同群, 自古以来就是这样。

原句:何方圜之能周兮,夫孰异道而相安?

翻译:方与圆怎能互相配合? 志向不同怎能彼此相安?

屈心而抑志兮,忍尤而攘诟。

只好暂时委屈心志,抑制感情, 忍受责怪,容忍咒骂。

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

保持清白,死于直道, 这本是前圣所称道。

悔相道之不察兮,延伫乎吾将反。

我后悔没有仔细观察道路, 长久站立后我又反回。

回朕车以复路兮,及行迷之未远。

我调转车子走回原路, 趁我迷途还不太远的时候。

步余马于兰皋兮,驰椒丘且焉止息。

我牵着马在滋生兰草的水边漫步, 跑上椒木林立的小山稍事停留。

进不入以离尤兮,退将复修吾初服。

我进仕未成反遭怨尤,不如退休重修旧服。

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

我把菱叶制成上衣, 并把荷花织就下裳。

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

沅江三中四环八步教学模式导学案 第3页(共6页)

教师评价: 评价日期:

没人了解我也就算了, 只要我的感情真正芳洁。

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

我把帽子高高戴上,又把佩带增得长长。

芳与泽其杂糅兮,唯昭质其犹未亏。

芳洁(贤士)与污垢(佞臣)混杂一起,只有纯洁品质不会腐败。

忽反顾以游目兮,将往观乎四荒。

我忽然回头纵目远眺,将往观四面遥远的地方。

原句:佩缤纷其繁饰兮,芳菲菲其弥章。

翻译:我佩戴五彩缤纷华丽服饰,它散发出浓烈的芳香。

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

人们各有自己的爱好, 我独爱好修饰,习以为常。

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

虽粉身碎骨我也不会改变,难道我的心会受到惩罚?

四、整体感知

提问1:第一段中,诗人“太息”“掩涕”,为什么?

明确:诗人是因为“哀民生之多艰”,即同情人民生活艰难。这两句形象地概括了诗人内心苦闷,忧国忧民的博大情怀,给我们塑造了一位“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诗人形象。

提问2:“余虽好修姱以羁鞿兮,謇朝谇夕替 ”两句在本节中有何作用?屈原一生“好修姱以鞿羁鞿兮”,却为什么“謇朝谇而夕替”?有哪三个原因?

明确:“余虽好修姱以羁鞿兮,謇朝谇夕替 ”两句启下。

原因:小人投机(“众女”“谣诼”);君王“不察”,自己不愿同流合污。

提问3:屈原怎么对待这种不公平的待遇?(用诗句回答)由此看出屈原是什么态度?表现了他什么样的感情?

明确:“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追求美德,至死不改。)“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疾恶如仇,不同流合污。)“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世之所厚”(刚正不阿,愿献身正道)。表现了屈原实施“美政”,振兴楚国的政治理想和爱国热情,以及修身洁行的高尚节操和嫉恶如仇的斗争精神,并对楚国的腐败政治和黑暗势力做了无情的揭露和斥责。

Ⅱ 预习自测

学习建议 :熟读课文,尝试独立完成下面题目。

3

4

5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修姱(kuā) 羁(jī jī) 謇謇(jiǎn) 侘傺(chà chì) 溘死(kè) 蕙 (xiān 揽茝(chǎi) 谣诼(zhuó) 方圜(yuán) 攘诟(gòu) 鸷鸟(zhì) 延伫(zhù) 芰荷(jì) 岌岌(jíjí) 杂糅(róu) 兰皋(gāo) 可惩(chéng) 好修姱(hào) 相(xiàng) 谇(suì) 偭(miǎn) 忳(tún)

2、找出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偭规矩而改错(“错”通“措”,措施) 忳郁邑余侘(傺(兮(“邑”通“悒”,忧愁苦闷) 何方圜之能周兮(“圜”通“圆”) 进不入以离尤兮(“离”通“罹”,遭受) 芳菲菲其弥章(“章”通“彰”,明显,显著) 延伫乎吾将反(“反”通“返”,返回)

1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译文:我揩着眼泪啊声声长叹, 可怜人生道路多么艰难。

2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译文:这是我心中追求的东西, 就是多次死亡也不后悔。

3固时俗之工巧兮,偭规矩而改错。

译文:庸人本来善于投机取巧, 背弃规矩而又改变政策。

4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译文:宁可马上死去魂魄离散,媚俗取巧啊我坚决不干。

5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

译文:保持清白节操死于直道,这本是古代圣贤所称赞!

6制芰荷以为衣兮, 集芙蓉以为裳。

译文:我要把菱叶裁剪成上衣, 我并用荷花把下裳织就。

7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译文:人生各有各的乐趣啊,我独爱美,并且习以为常。 8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译文:即使被肢解,我也不会改变啊,

难道我的志向是可以挫败的吗?

(1)表现作者刚正不阿、一身正气的句子: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

(2)表现作者嫉恶如仇、不同流合污的句子: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

(3)表现作者洁身自好、自我完善的句子: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

(4)表现作者坚持真理、献身理想的句子: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沅江三中四环八步教学模式导学案 第3页(共6页)

教师评价: 评价日期:

(5)表现作者忧国忧民、热爱祖国的句子: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1、表现诗人极度苦闷难以排解又忧国忧民的诗句是: , 。

长太兮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2、写诗人坚持心中的理想和追求,纵然死一万次也绝不后悔的句子是: ,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尤未悔

。3、诗人直抒胸臆、表白心志写自己对美好德行的追求,至死不改的句子是: , 。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尤未悔

4、诗人怨恨楚怀王昏聩糊涂,轻信谣言的语句是: ,

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

5、表现诗人宁愿突然死去,也不肯做出世俗小人的模样的句子是

写小人们种种丑态、伎俩,自己不为所动,宁死也不与他们同流合污的诗句

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 。

6、写作者向古圣先贤学习保持清白为正道而死的句子是 , 。 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

7、诗人用比兴的手法借助鲜花香草写自己要修养自己的品行的句子是: , 。 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

8、写自己因为有芳香和光泽,所以纯洁的品格未亏的诗句是: , 。

芳与泽其杂糅兮,唯昭质其犹未亏

9、写人各有志,而我独喜欢加强品格修养的诗句是: ,

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

10、屈原写自己坚持特立独行的品格,粉身碎骨也不改的句子是: , 。 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

3

6


相关内容

  • 2012届高中语文2.1.1[离骚(节选)]教案苏教版必修3
  • <离骚>节选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屈原生平,理解诗人热爱祖国.忧国忧民的高尚品质,从而培养学生爱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2.反复诵读,抓住关键词语,疏通诗句,培养学生初步鉴赏.评价古诗文的能力. 3.通过鉴赏重要语句,让学生理解并感受诗中作者的爱国忧民情感及追求理想九死不悔的精神. [ ...

  • 必修一到必修四情景式默写(答案版)
  • 必修一--必修四情景式默写 (一)<诗经•卫风•氓> 1.写女子在无奈下与男子约定婚期的句子是:2.用动物比喻女子不要沉迷爱情的句子是:3.写女子家人对其不理解的句子是:4.与"青梅竹马"意境相仿的一句是:5.写女子不愿同氓终老的句子是:6.通过写桑叶凋落喻指女子年华 ...

  • 必修二必修一理解性情境默写答案
  • 高中语文必修二必修一理解性情境默写 说明:加▲的为高考背诵篇目或教材要求背诵的内容,可作复习备考重点. (一)▲▲<氓>(<诗经·卫风>)(高考篇目) 1. 开篇"氓之蚩蚩 ,抱布贸丝"两句表现了男子求婚时的敦厚. 2. 用赋的手法写男子向女子求婚的句子是 ...

  • 必修2-5离骚教案
  • 离骚 教学目标: 1.学习掌握有关屈原和楚辞的文学知识: 2.重点理解屈原的爱国精神和人格节操: 3.学习理解本诗以比喻.象征为主的表现手法及所与作者理想的关系: 一.[作家作品] 屈原(约前339-约前278),中国战国末期楚国人,杰出的政治家和爱国诗人.名平,字原.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丹阳 ...

  • 高二语文(沪教版必修3)教案:2.5[无韵之离骚]
  • 无韵之离骚 --太史公笔法小议 教学目标: 1.明确书评的内涵及特点 2.训练书评的写作思路并作基本操练 3.让学生从明晰的指导和简单可行的训练里走近书评.喜爱书评. 教学重点:用书评的相关知识梳理文本 教学难点:明确书评的内涵及特点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步骤: 一.谈谈书评 1. 顾名思义,写书 ...

  • 必修二情景式默写,训练及答案
  • 必修二情景式默写训练及答案 <诗经•氓>(选自<诗经•卫风>)(10年12考) 1.用赋的手法写男子向女子求婚的句子 是: , . , . 2.在诗中以桑叶之润泽有光,比喻女子的容颜亮丽.另一说,用桑叶茂盛比喻男子情感旺盛之时的句子是: , . 3.桑葚是甜的,鸠多食则易致醉 ...

  • 人教版必修二[离骚]详细翻译
  • <离骚>(节选)高中语文必修二 长太息①以掩②涕③兮,哀民生④之多艰⑤. ① 太息:叹息. ② 掩:掩面. ③ 涕:泪水,这里名词活用为动词,拭泪. ④ 民生:百姓生活.一作"人生". ⑤ 艰:艰难. 参考翻译:我长声叹息而泪流满面啊,为老百姓多灾多难而哀伤. 余虽好 ...

  • 必修二第二单元默写训练(情景式)
  • 必修二第二单元默写训练 1. <氓>中比兴诗句:(女子年轻貌美) ,.(女子年老色衰) 2. <氓>中以警醒.提示的口吻劝告女性不要沉溺爱情原因的诗句是: .,. 3. <涉江采芙蓉>中从眼前之景想到此后的生涯,表达出主人公黯然情绪的诗句: ,. 4. <涉 ...

  • 人教版必修二目录
  • 人教版必修二目录 人教版必修二目录xfnl 1.<荷塘月色>教案 荷塘月色·教案之二(上) 荷塘月色·教案之二(下) 荷塘月色(课文精讲) <荷塘月色>同步练习 2.<故都的秋>教案 <故都的秋>教案之二 故都的秋(课文精讲) <故都的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