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化细雨 校本教研满园辉
——皇甫小学校本教研经验交流材料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新一轮课程改革犹如一股拂面而来的春风,吹遍大江南北,吹遍校园内外,给我们的教育教学带来了盎然的生机。传统教学方式的“柴扉之门”扣得再紧,也挡不住这股课改的春风,而校本教研则是这春风之中的春雨、红杏,漫溢着满园春色。一年多来,我们以校为本,以教师的学习研究为主体,以促进学生发展为宗旨,开展了一系列的校本教研活动,使校园内阳光流溢,充满春的色彩,让师生们主动去认识,去发现,去体味。
一、学习研究,共同成长
为了让新课改的理念像润物春雨那样,浸润着每一位教师的心田,转化为教师行为的动力杠杆,我们开展了自我学习, 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的一系列教学研究活动,提高了教师的教学实践能力,从中体会到教研之花的喜悦,教研之果的甘甜。
(一) 学习就是生存
信息社会就是学习的社会,终身学习应该成为每位教师永远的追求。书到用时方恨少,是非经过不知难。我们积极引导教师树立“学习就是生存”的学习理念,改变“一桶水”和“一杯水”陈旧观念,努力使自己的大脑和知识储量成为一条生生不息的河流,筛滤旧有,活化新知,积淀素养。我们采取了自主学习与集中学习两种方式,培养了教师的终身学习,主动发展的意识。
走进新课程,我们每位教师都能主动学习,用新理念为自己“洗脑”。出现了三个场景:①抢书读。教育学、心理学、教育法规,走进新课程,各学科课程标准解读,讲述自己的故事,辽宁教育,中国教育报„„这些书刊在教师手中,在各年组,在领导办公室随处可见。有的是学校订的。常常见到教师之间为其中一篇好文章相互抢着学习。
②抢时间看。课改实验光盘,学校利用集中学习时间组织全校教师观看。有的组内教研利用课余时间看,有的教师没看够,拿到家里自己看。原来每周两小时的集中学习时间,教师反映不够用,现在增加到四小时,可是还感觉时间短,回到家里,坚持自学。有的教师上网学习,并能将自己所学讲给同事听,并在自己的课上实践着,成功地做了一节省级观摩课,一节市级观摩课,体验着一次次的成功。③比着写。要求教师每学期写3万字,学习笔记可许多教师写的要多达5万字,从数量上教师之间有一个比劲,从质量上更有一个比劲。
检查中,我们看到王士贤老师在他的笔记中写道: “课改如同计划生育„„”初读,为之一笑;再读深思,果真有道理,这是一位50多岁的老教师对课改的认识的真实写照。
(二) 教研就是发展
在课程改革中,人人处于同一起跑线,没有绝对的专家与权威,人人都有面临着机遇与挑战,都有机会实践与研究,都有可能成为专家与领头人。但学习只能生存,研究才能提高生存的质量,才有发展的前景。
1.身先士卒,做好表率。作为学校教育教学的管理人员,不仅是实验的组织者,更是实验的参与者和指导者。在课改实验中,当我们遇到棘手问题,困惑——实践——失败时,领导深入课改一线,亲自参与教研活动。如“语文教学如何让学生自读自悟”,语文教研组长亲自上了一课《尊严》,学生围绕“尊严”展开了讨论交流,培养了学生自读自悟能力; “如何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数学教研组长上了两节数学课,课堂上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给出充足的探索时间,探索数列规律、6的乘法口诀编写。课后,领导与听课教师评课、座谈、个别访谈,了解教学的“得”与“失”。领导身先士卒,深人参与,加强指导,使我们学校课改实验的脚步迈得非常坚实。
2.自我反思,品味香醇。孔子提倡“每日三省吾身”的修身之道,我们的课堂教学同样需要“每课三思”的教学之道。校本教研只有转化教师的自我反思行为,校本教研才能有基础,才能得以真正的落实。我们的反思分为两个层面进行的。
第一层面:领导的反思。一思工作计划是否有利于课改的实施,二思自己怎样在工作中起到很好的督促、示范、指挥作用,以推动校本教研工作的扎扎实实开展。
第二层面:教师们的反思。教师的反思,我们强调:课前反思要求在备课上要留有复案的痕迹;课中反思要侧重某个环节的得与失,并随时简单记录;课后反思要全面深刻,经过一年多的努力,教师的反思质量提高了,真正为教学服务了。
课后反思一例:对古诗词教学,我采用对比方式教学,前一首逐字逐句串解,咀嚼细腻,结果学生理解生硬,印象不深。这种教学方式我失败了, 自己独唱了这台戏,束缚了学生的行为,没有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思、互相合作交流,没有给他们“用武之地”。对下一首古诗,我采用了自主性、合作性、探究性的教学方法,使学生真正从教学的“襁褓”中解放出来。结果我成功了,实现了开放性的课堂,激活了学生的思维,把学生引进知识的殿堂,出现了“抛香诱鱼,满地开花”的结果。
反思活动的开展,教学后记、教学反思卡、教学随笔的填写、学期每月一次反思交流会,使教师课堂教学质量提高了。不敢说我们的课堂教学节节有精品,但我们可以保证,每一节都是我们教师经过思考后设计的。这种经过反思锤炼后的课堂教学,就如同一杯经过调制的咖啡,越品味道越香醇。
3.同伴互助,取长补短。新课程倡导学生之间的合作和探究学习,同时更需要教师之间的相互学习与相互合作,教师之间的同伴互助可以形成合力,促进新课程的顺利实施。这种教研倡导合作、研讨、交
流,反对“孤芳白赏”。我们采用的主要形式有:教师间的随机教研、集中专题教研、案例分析与问题会诊,教学观摩与交流,教研组长、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进行示范、帮助、指导等等。一年多来,教师间的随机教研平均每两周1次,集体备课5次,区观摩课2人次(语文、数学) ,问题会诊8次,案例分析10次。
镜头一:放手让学生在电脑上制作美丽的小房子,重难点处学生讨论,教者点拨,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描绘着自己喜欢的小房子,绘画结束,学生间进行评价。课堂上,我们欣赏到各式各样的房子:鸡蛋形、圆桶形、三角形、组合形的均有,有的房子还能移动呢。学生的创造力令人叹服。教者收放有序。这是同伴互助的结果,王老师指导的学生电脑绘画获市级二、三等奖8人次。
这一节课只是教研花絮中的一朵,它的雏形并非如此,是我们领导深入课堂听课、讨论、研究,经历3次实践才取得的成果,这是彼此之间坦诚交流,取长补短的结果。同伴互助,强调教师之间的业务切磋、协调与合作,互相学习,彼此支持,共同分享经验,学校要为教师提供信息交流的平台,积聚教师的智慧,集成最佳成果,这不仅对于学校是有价值的,对于教师个体,教师集体而言更是有意义的。
4.专业引领,纵向发展。面对新课改中全新的教育理念,我们每天都会遇到新问题,因此,加强自身学习, 自我反思是参与教研活动的前提条件,但如果缺乏横向交流和纵向引领,也就是说,没有同伴之间的互助,将会使自己处于孤陋寡闻、孤立无援的尴尬境地,如果只有同一层次的横向交流,而没有专业研究者与骨干教师等高一层次的纵向引领,有可能会使横向交流长期处于徘徊不前的局面,所以,专业引领,可提升校本教研质量,使校本教研向纵深方向发展,结合我们学校的实际,重点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以各种书刊、光盘为载体,开展学术引领。 (2)发掘校本资源,校内名优教师引领。
我们学校省、市级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2人,这是学校的“财富”,更是校本教研的中坚力量。每学期,我们都要通过他们的示范课,研讨课,专题讲座,开卷问答等形式,启发引导其他教师不断思考、实践、进步。 (3)集中学习,进行理论引领。针对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难题,我们利用业务学习时间,开展年级、学科组之间的研讨,学校进行专业引领。 (4)外引资源,专业引领。在学习、实践中感到困惑时,学校领导带领教师走出去学习。一年多来,我们先后去焦作、郑州学习5人次;有时还把市级的专业研究人员请到学校为我们进行专业讲座。如我们在低年级如何培养学生提问题的质量时遇到了困惑,便请来进修的语数教研员为我们上了五节示范课,并进行了专题讲座。教师学习后茅塞顿开,并在教学实践中体验着成功。
二、立足课堂,体验成功
课改要求我们的教师是学习型的,是研究型的,更是实践型。课堂是我们的实践基地,我们在这块绿色的沃土上不懈耕耘,迎来了学校课堂上的春意。
案例1:史自杰老师的美术课《用蔬果做的小动物》,联系学生实际,让学生说出现实生活中熟悉的小动物的特点,教者再适时机地利用多媒体课件呈现形象化的动物作品,结果把学生的创作欲望调动起来了,学生分组竞赛,利用手中的土豆、黄瓜、胡萝卜、牙签等制作了各式各样的小动物:鳄鱼、小猪、乌龟、刺猬等。那些栩栩如生的小动物被各组同学送到“评比台’’前展示,那场景真的感觉不是课堂,而是到了动物园,这时教者又将精品摄下在电脑中呈现给全体同学,那种成功的喜悦挂在同学们的脸上久久不能消失。
这节课,学生创造潜能得到了最大的发挥,是教师用合作激发了创作的空间,用成功诱导了学习兴趣,用竞赛保持升华了兴趣,用摄影等评价手段,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这堂课使师生情绪高昂,
内心振奋,学习成为一种带有情感的脑力劳动,根本感觉不到疲倦,真是课虽止,趣犹浓。
案例2:王淑芸老师一节数学课《走进乡村》。教者重视情境的创设,用优美语言导人。通过观图,让学生发现问题并合作交流解决问题。当处理到走进果园时:22箱苹果,每辆车最多运8箱,至少需几辆车时? 学生间出现了争议:有的说2辆,有的说3辆,说法不一。教师组织学生讨论,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结果孩子们说: “剩下的6箱,也不能丢下呀! 还得用1辆车运走,所以共用3辆车”,全班达成共识,老师也给予了肯定。教学内容准备往下进行时,突然刘畅同学站起来说: “老师,我觉得他答得不准确,‘至少’一词应加上,不然就不是3辆车,会是更多辆。”师生惊讶地发现了什么„„学生思考问题是多么周密啊,这是在辩论中,在解析中,学生们的思维在一点点地提升。课堂真正成了学生展示自己个性的舞台,心理学研究表明“运用多种感官协作记忆效果最好,我看过了,我就记住了;我做过了,我就理解了。学生只有经历了‘磨难’,对这个内容才会有更加深刻的理解与体验”。
我们的课堂充满民主、平等、和谐的氛围,为了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我们教师做到了四个“舍得”:舍得花时间让学生提出问题,舍得花时间让学生动手实践,舍得花时间让学生独立发现,舍得花时间让学生得出正确结论。一年多来的课改, “一言堂”变成了“群言堂”,多了动感、生气和活力,还时有孩子们的真知灼见,语惊四座,让人欣喜不已。上课的感觉像春天,学习真的成了一件快乐的事情。
三、辛勤耕耘,硕果累累
伴随着校本教研活动的开展,我们真实地目睹了每位教师在此期间付出的艰辛汗水,感受到我们的校园被课改的春色,浓浓的教研氛围笼罩着。深切地体会到:校本教研给学校带来了可喜的变化;给学生带来了发挥潜能的舞台;给经验丰富的教师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给朝气蓬勃的年轻教师带来了专业成长的机会;给课堂带来生机勃勃的气息。走进课堂教学的天地,我们依托“校本教研”。直面具体教学实践,不断尝试,大胆实践,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有播种就有收获。扎扎实实,形式多样的校本教研给学校带来了勃勃生机,给我们的课堂教学带来春风、春雨、春花,我们在学习中汲取,在研究中提高,在实践中收获。校本教研,让我们经历了“锅中煮肉,点火生香”的实践过程,让我们见到了“鸟语盛会,各显音色”的场景。校本教研,真是满园春色!
皇甫小学
2015、5
春风化细雨 校本教研满园辉
——皇甫小学校本教研经验交流材料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新一轮课程改革犹如一股拂面而来的春风,吹遍大江南北,吹遍校园内外,给我们的教育教学带来了盎然的生机。传统教学方式的“柴扉之门”扣得再紧,也挡不住这股课改的春风,而校本教研则是这春风之中的春雨、红杏,漫溢着满园春色。一年多来,我们以校为本,以教师的学习研究为主体,以促进学生发展为宗旨,开展了一系列的校本教研活动,使校园内阳光流溢,充满春的色彩,让师生们主动去认识,去发现,去体味。
一、学习研究,共同成长
为了让新课改的理念像润物春雨那样,浸润着每一位教师的心田,转化为教师行为的动力杠杆,我们开展了自我学习, 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的一系列教学研究活动,提高了教师的教学实践能力,从中体会到教研之花的喜悦,教研之果的甘甜。
(一) 学习就是生存
信息社会就是学习的社会,终身学习应该成为每位教师永远的追求。书到用时方恨少,是非经过不知难。我们积极引导教师树立“学习就是生存”的学习理念,改变“一桶水”和“一杯水”陈旧观念,努力使自己的大脑和知识储量成为一条生生不息的河流,筛滤旧有,活化新知,积淀素养。我们采取了自主学习与集中学习两种方式,培养了教师的终身学习,主动发展的意识。
走进新课程,我们每位教师都能主动学习,用新理念为自己“洗脑”。出现了三个场景:①抢书读。教育学、心理学、教育法规,走进新课程,各学科课程标准解读,讲述自己的故事,辽宁教育,中国教育报„„这些书刊在教师手中,在各年组,在领导办公室随处可见。有的是学校订的。常常见到教师之间为其中一篇好文章相互抢着学习。
②抢时间看。课改实验光盘,学校利用集中学习时间组织全校教师观看。有的组内教研利用课余时间看,有的教师没看够,拿到家里自己看。原来每周两小时的集中学习时间,教师反映不够用,现在增加到四小时,可是还感觉时间短,回到家里,坚持自学。有的教师上网学习,并能将自己所学讲给同事听,并在自己的课上实践着,成功地做了一节省级观摩课,一节市级观摩课,体验着一次次的成功。③比着写。要求教师每学期写3万字,学习笔记可许多教师写的要多达5万字,从数量上教师之间有一个比劲,从质量上更有一个比劲。
检查中,我们看到王士贤老师在他的笔记中写道: “课改如同计划生育„„”初读,为之一笑;再读深思,果真有道理,这是一位50多岁的老教师对课改的认识的真实写照。
(二) 教研就是发展
在课程改革中,人人处于同一起跑线,没有绝对的专家与权威,人人都有面临着机遇与挑战,都有机会实践与研究,都有可能成为专家与领头人。但学习只能生存,研究才能提高生存的质量,才有发展的前景。
1.身先士卒,做好表率。作为学校教育教学的管理人员,不仅是实验的组织者,更是实验的参与者和指导者。在课改实验中,当我们遇到棘手问题,困惑——实践——失败时,领导深入课改一线,亲自参与教研活动。如“语文教学如何让学生自读自悟”,语文教研组长亲自上了一课《尊严》,学生围绕“尊严”展开了讨论交流,培养了学生自读自悟能力; “如何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数学教研组长上了两节数学课,课堂上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给出充足的探索时间,探索数列规律、6的乘法口诀编写。课后,领导与听课教师评课、座谈、个别访谈,了解教学的“得”与“失”。领导身先士卒,深人参与,加强指导,使我们学校课改实验的脚步迈得非常坚实。
2.自我反思,品味香醇。孔子提倡“每日三省吾身”的修身之道,我们的课堂教学同样需要“每课三思”的教学之道。校本教研只有转化教师的自我反思行为,校本教研才能有基础,才能得以真正的落实。我们的反思分为两个层面进行的。
第一层面:领导的反思。一思工作计划是否有利于课改的实施,二思自己怎样在工作中起到很好的督促、示范、指挥作用,以推动校本教研工作的扎扎实实开展。
第二层面:教师们的反思。教师的反思,我们强调:课前反思要求在备课上要留有复案的痕迹;课中反思要侧重某个环节的得与失,并随时简单记录;课后反思要全面深刻,经过一年多的努力,教师的反思质量提高了,真正为教学服务了。
课后反思一例:对古诗词教学,我采用对比方式教学,前一首逐字逐句串解,咀嚼细腻,结果学生理解生硬,印象不深。这种教学方式我失败了, 自己独唱了这台戏,束缚了学生的行为,没有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思、互相合作交流,没有给他们“用武之地”。对下一首古诗,我采用了自主性、合作性、探究性的教学方法,使学生真正从教学的“襁褓”中解放出来。结果我成功了,实现了开放性的课堂,激活了学生的思维,把学生引进知识的殿堂,出现了“抛香诱鱼,满地开花”的结果。
反思活动的开展,教学后记、教学反思卡、教学随笔的填写、学期每月一次反思交流会,使教师课堂教学质量提高了。不敢说我们的课堂教学节节有精品,但我们可以保证,每一节都是我们教师经过思考后设计的。这种经过反思锤炼后的课堂教学,就如同一杯经过调制的咖啡,越品味道越香醇。
3.同伴互助,取长补短。新课程倡导学生之间的合作和探究学习,同时更需要教师之间的相互学习与相互合作,教师之间的同伴互助可以形成合力,促进新课程的顺利实施。这种教研倡导合作、研讨、交
流,反对“孤芳白赏”。我们采用的主要形式有:教师间的随机教研、集中专题教研、案例分析与问题会诊,教学观摩与交流,教研组长、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进行示范、帮助、指导等等。一年多来,教师间的随机教研平均每两周1次,集体备课5次,区观摩课2人次(语文、数学) ,问题会诊8次,案例分析10次。
镜头一:放手让学生在电脑上制作美丽的小房子,重难点处学生讨论,教者点拨,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描绘着自己喜欢的小房子,绘画结束,学生间进行评价。课堂上,我们欣赏到各式各样的房子:鸡蛋形、圆桶形、三角形、组合形的均有,有的房子还能移动呢。学生的创造力令人叹服。教者收放有序。这是同伴互助的结果,王老师指导的学生电脑绘画获市级二、三等奖8人次。
这一节课只是教研花絮中的一朵,它的雏形并非如此,是我们领导深入课堂听课、讨论、研究,经历3次实践才取得的成果,这是彼此之间坦诚交流,取长补短的结果。同伴互助,强调教师之间的业务切磋、协调与合作,互相学习,彼此支持,共同分享经验,学校要为教师提供信息交流的平台,积聚教师的智慧,集成最佳成果,这不仅对于学校是有价值的,对于教师个体,教师集体而言更是有意义的。
4.专业引领,纵向发展。面对新课改中全新的教育理念,我们每天都会遇到新问题,因此,加强自身学习, 自我反思是参与教研活动的前提条件,但如果缺乏横向交流和纵向引领,也就是说,没有同伴之间的互助,将会使自己处于孤陋寡闻、孤立无援的尴尬境地,如果只有同一层次的横向交流,而没有专业研究者与骨干教师等高一层次的纵向引领,有可能会使横向交流长期处于徘徊不前的局面,所以,专业引领,可提升校本教研质量,使校本教研向纵深方向发展,结合我们学校的实际,重点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以各种书刊、光盘为载体,开展学术引领。 (2)发掘校本资源,校内名优教师引领。
我们学校省、市级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2人,这是学校的“财富”,更是校本教研的中坚力量。每学期,我们都要通过他们的示范课,研讨课,专题讲座,开卷问答等形式,启发引导其他教师不断思考、实践、进步。 (3)集中学习,进行理论引领。针对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难题,我们利用业务学习时间,开展年级、学科组之间的研讨,学校进行专业引领。 (4)外引资源,专业引领。在学习、实践中感到困惑时,学校领导带领教师走出去学习。一年多来,我们先后去焦作、郑州学习5人次;有时还把市级的专业研究人员请到学校为我们进行专业讲座。如我们在低年级如何培养学生提问题的质量时遇到了困惑,便请来进修的语数教研员为我们上了五节示范课,并进行了专题讲座。教师学习后茅塞顿开,并在教学实践中体验着成功。
二、立足课堂,体验成功
课改要求我们的教师是学习型的,是研究型的,更是实践型。课堂是我们的实践基地,我们在这块绿色的沃土上不懈耕耘,迎来了学校课堂上的春意。
案例1:史自杰老师的美术课《用蔬果做的小动物》,联系学生实际,让学生说出现实生活中熟悉的小动物的特点,教者再适时机地利用多媒体课件呈现形象化的动物作品,结果把学生的创作欲望调动起来了,学生分组竞赛,利用手中的土豆、黄瓜、胡萝卜、牙签等制作了各式各样的小动物:鳄鱼、小猪、乌龟、刺猬等。那些栩栩如生的小动物被各组同学送到“评比台’’前展示,那场景真的感觉不是课堂,而是到了动物园,这时教者又将精品摄下在电脑中呈现给全体同学,那种成功的喜悦挂在同学们的脸上久久不能消失。
这节课,学生创造潜能得到了最大的发挥,是教师用合作激发了创作的空间,用成功诱导了学习兴趣,用竞赛保持升华了兴趣,用摄影等评价手段,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这堂课使师生情绪高昂,
内心振奋,学习成为一种带有情感的脑力劳动,根本感觉不到疲倦,真是课虽止,趣犹浓。
案例2:王淑芸老师一节数学课《走进乡村》。教者重视情境的创设,用优美语言导人。通过观图,让学生发现问题并合作交流解决问题。当处理到走进果园时:22箱苹果,每辆车最多运8箱,至少需几辆车时? 学生间出现了争议:有的说2辆,有的说3辆,说法不一。教师组织学生讨论,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结果孩子们说: “剩下的6箱,也不能丢下呀! 还得用1辆车运走,所以共用3辆车”,全班达成共识,老师也给予了肯定。教学内容准备往下进行时,突然刘畅同学站起来说: “老师,我觉得他答得不准确,‘至少’一词应加上,不然就不是3辆车,会是更多辆。”师生惊讶地发现了什么„„学生思考问题是多么周密啊,这是在辩论中,在解析中,学生们的思维在一点点地提升。课堂真正成了学生展示自己个性的舞台,心理学研究表明“运用多种感官协作记忆效果最好,我看过了,我就记住了;我做过了,我就理解了。学生只有经历了‘磨难’,对这个内容才会有更加深刻的理解与体验”。
我们的课堂充满民主、平等、和谐的氛围,为了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我们教师做到了四个“舍得”:舍得花时间让学生提出问题,舍得花时间让学生动手实践,舍得花时间让学生独立发现,舍得花时间让学生得出正确结论。一年多来的课改, “一言堂”变成了“群言堂”,多了动感、生气和活力,还时有孩子们的真知灼见,语惊四座,让人欣喜不已。上课的感觉像春天,学习真的成了一件快乐的事情。
三、辛勤耕耘,硕果累累
伴随着校本教研活动的开展,我们真实地目睹了每位教师在此期间付出的艰辛汗水,感受到我们的校园被课改的春色,浓浓的教研氛围笼罩着。深切地体会到:校本教研给学校带来了可喜的变化;给学生带来了发挥潜能的舞台;给经验丰富的教师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给朝气蓬勃的年轻教师带来了专业成长的机会;给课堂带来生机勃勃的气息。走进课堂教学的天地,我们依托“校本教研”。直面具体教学实践,不断尝试,大胆实践,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有播种就有收获。扎扎实实,形式多样的校本教研给学校带来了勃勃生机,给我们的课堂教学带来春风、春雨、春花,我们在学习中汲取,在研究中提高,在实践中收获。校本教研,让我们经历了“锅中煮肉,点火生香”的实践过程,让我们见到了“鸟语盛会,各显音色”的场景。校本教研,真是满园春色!
皇甫小学
20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