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进文化:和谐社会的精神支撑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要建设一个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这是我们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深化的必然结果。建设和谐社会是一项系统工程,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强大的精神支撑。
发展先进文化,确保和谐社会发展方向的正确性和目标模式的科学性。建设什么样的和谐社会、怎样建设和谐社会?这是执政党在确立和谐社会目标、建设和谐社会实践中首先需要回答的基本问题。在当代,不同国家和地区对社会发展模式的选择是多种多样的。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可以确保和谐社会发展方向的正确性和目标模式的科学性。这种正确性和科学性集中表现为制度安排,也就是通过先进文化建设引导人们自觉选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它有三层含义:其一,我们要建设的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实际上属于科学社会主义的范畴,不是封建式的“田园牧歌”,也不是空想社会主义的“乌托邦”,更不是现代资本主义式的“福利社会”。其二,我们要建设的和谐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和谐社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四位一体的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建立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形成社会公平分配的调控机制,社会各阶层人员享有公平公正的政治、经济、文化权益,整个社会充满活力和生机,这为构建和谐社会奠定了制度基础、社会基础、思想基础和道德基础。其三,和谐是一个社会稳定、成熟的表现,它是人民群众的共同愿望和理想追求,也是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所在。它应当成为人民选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社会制度的重要依据,应当成为我们党执政的主要目标和最终旨归。这种认识已经上升为我们党的执政理念,成为我们党制定社会发展模式的指导方针,这就从制度安排、执政方略和社会成员认同方面使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成为一种可能。
发展先进文化,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思想和精神资源。首先,发展先进文化有利于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引导人们坚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去观察社会,处理社会问题,把握社会发展的规律和特点,防止思想上的片面性和极端化。其次,发展先进文化有利于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指导发展实践。科学发展观强调以人为本,强调人与自然、经济与社会、城市与乡村、经济各部类以及区域之间的协调发展,这有利于和谐社会的形成。第三,发展先进文化有利于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发掘新的精神因子,提炼新的思想元素,进而培育新的和谐理念及和谐精神。同时,先进文化本身就是对中国古代传统文化批判继承的科学成果,同时又丰富了新时期的和谐理念及和谐精神。第四,发展先进文化同样有赖于吸收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如其他国家建设和谐社会的政治理念、体制机制和成功做法,做到为我所用。
发展先进文化,有助于确立以和谐为旨归的道德评判体系。在构建和谐社会中,非物质、非法律、非制度的因素,如道德的规范、引导、调适、融合、促进作用等十分重要。通过发展先进文化,以和谐社会观为核心,大力宣传并弘扬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科学的自然观、竞争观等现代观念,积极汲取优秀传统道德的积极成分,可以使全社会逐步形成以和为真、以和为善、以和为美、以和为贵的共识,从而形成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道德相承接、与和谐社会要求相吻合的道德体系。发展先进文化,有助于全体社会成员正确对待和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尊重自然,保护自然,利用自然,造福人类;正确对待和处理人与社会的关系,维护社会秩序,完善社会功能,实现社会公平,保护个人权益;正确对待和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诚实守信、平等友爱,与人为善、尊重差异。
发展先进文化,有助于营造以和谐为基调的舆论导向和社会氛围。通过多种大众媒体和方式途径,深入宣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以及尊重人格、尊重个体、关爱弱者、伸张正义、维护公平、保持公正等理念和典型;深入宣传社会和谐、民族和谐、城乡和谐、阶层和谐、群际和谐、人际和谐的价值和意义,使尊重、理解、文明成为社会氛围的基调。同时,还可借助文学艺术作品等所特有的“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功能,作用于人的精神和心理层面,引导人们的精神消费,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和审美需求,调节人们的情感和心理,促进全体社会成员人格、意志、品格的完善,形成积极、健康、包容、宽容的心态,为和谐社会营造良好的心理基础和社会氛围。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要建设一个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这是我们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深化的必然结果。建设和谐社会是一项系统工程,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强大的精神支撑。
发展先进文化,确保和谐社会发展方向的正确性和目标模式的科学性。建设什么样的和谐社会、怎样建设和谐社会?这是执政党在确立和谐社会目标、建设和谐社会实践中首先需要回答的基本问题。在当代,不同国家和地区对社会发展模式的选择是多种多样的。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可以确保和谐社会发展方向的正确性和目标模式的科学性。这种正确性和科学性集中表现为制度安排,也就是通过先进文化建设引导人们自觉选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它有三层含义:其一,我们要建设的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实际上属于科学社会主义的范畴,不是封建式的“田园牧歌”,也不是空想社会主义的“乌托邦”,更不是现代资本主义式的“福利社会”。其二,我们要建设的和谐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和谐社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四位一体的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建立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形成社会公平分配的调控机制,社会各阶层人员享有公平公正的政治、经济、文化权益,整个社会充满活力和生机,这为构建和谐社会奠定了制度基础、社会基础、思想基础和道德基础。其三,和谐是一个社会稳定、成熟的表现,它是人民群众的共同愿望和理想追求,也是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所在。它应当成为人民选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社会制度的重要依据,应当成为我们党执政的主要目标和最终旨归。这种认识已经上升为我们党的执政理念,成为我们党制定社会发展模式的指导方针,这就从制度安排、执政方略和社会成员认同方面使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成为一种可能。
发展先进文化,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思想和精神资源。首先,发展先进文化有利于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引导人们坚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去观察社会,处理社会问题,把握社会发展的规律和特点,防止思想上的片面性和极端化。其次,发展先进文化有利于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指导发展实践。科学发展观强调以人为本,强调人与自然、经济与社会、城市与乡村、经济各部类以及区域之间的协调发展,这有利于和谐社会的形成。第三,发展先进文化有利于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发掘新的精神因子,提炼新的思想元素,进而培育新的和谐理念及和谐精神。同时,先进文化本身就是对中国古代传统文化批判继承的科学成果,同时又丰富了新时期的和谐理念及和谐精神。第四,发展先进文化同样有赖于吸收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如其他国家建设和谐社会的政治理念、体制机制和成功做法,做到为我所用。
发展先进文化,有助于确立以和谐为旨归的道德评判体系。在构建和谐社会中,非物质、非法律、非制度的因素,如道德的规范、引导、调适、融合、促进作用等十分重要。通过发展先进文化,以和谐社会观为核心,大力宣传并弘扬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科学的自然观、竞争观等现代观念,积极汲取优秀传统道德的积极成分,可以使全社会逐步形成以和为真、以和为善、以和为美、以和为贵的共识,从而形成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道德相承接、与和谐社会要求相吻合的道德体系。发展先进文化,有助于全体社会成员正确对待和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尊重自然,保护自然,利用自然,造福人类;正确对待和处理人与社会的关系,维护社会秩序,完善社会功能,实现社会公平,保护个人权益;正确对待和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诚实守信、平等友爱,与人为善、尊重差异。
发展先进文化,有助于营造以和谐为基调的舆论导向和社会氛围。通过多种大众媒体和方式途径,深入宣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以及尊重人格、尊重个体、关爱弱者、伸张正义、维护公平、保持公正等理念和典型;深入宣传社会和谐、民族和谐、城乡和谐、阶层和谐、群际和谐、人际和谐的价值和意义,使尊重、理解、文明成为社会氛围的基调。同时,还可借助文学艺术作品等所特有的“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功能,作用于人的精神和心理层面,引导人们的精神消费,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和审美需求,调节人们的情感和心理,促进全体社会成员人格、意志、品格的完善,形成积极、健康、包容、宽容的心态,为和谐社会营造良好的心理基础和社会氛围。

  


相关内容

  • 十六届六中全会心得-先进文化篇
  •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也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方面.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历史和时代赋予我们的一项具有深刻内涵和重大意义的战略任务.在这个过程中,先进文化不仅处于重要地位,而且具有特殊作用.只有从先进文化中获得强大的精神 ...

  • 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几点体会
  • 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几点体会   从党执政的角度来看,先进文化主要有三大功能:   1、引导和教育人民群众。先进文化是人类崇高精神的结晶,是国家价值取向的寄托,是民族团结进步的灵魂,具有引导社会进步、整合社会理想、教化社会成员的巨大作用。从引导层面看,坚持先进文化方向,推动先进文化建设,能够从思想上、精 ...

  • 文化"支撑力"感悟
  • 对于一个人来说,文化支撑力是生命的灵魂:对于一个地区来说,文化支撑力是发展的助推器:对于一个社会来说,文化支撑力是和谐发展的内在动力和关键所在. "十一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要更快更好地发展,需要我们从指导思想.发展模式.工作措施等方面实现根本性的转变.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为 ...

  • 浅析文化创新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关键
  • 浅析文化创新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关键 摘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中国文化在国际文化话语中的影响越来越大.同时,我国文化发展也面临着许多新问题.党的十八大依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全局需要,明确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奋斗目标,并指出文化创新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之关键.任何文化的生命力都源于自 ...

  • 专题十一.弘扬民族精神和奥运精神
  • 专题十一.弘扬民族精神和奥运精 神 热点链接: 1, 2006年12月1日至15日,第十五届亚洲运动会在卡塔尔首都多哈的哈里发体育场隆重开幕.本届亚运会是亚运会历史上设项最多.参赛人数最多的一届盛会.中国体育代表团共夺得165枚金牌.88枚银牌.63枚铜牌,奖牌总数316枚,获得金牌数和奖牌数第一的 ...

  • 论文化复兴视野下中国文化自信的意义与价值
  • 摘 要:在新时期,文化已成为一个国家软实力的重要体现,在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发展中,强调文化自信,是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的使命要求,也是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它是"三个自信"的必然诉求与深切呼唤,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特性使然与优势驱动,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qu ...

  • 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 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1.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内容? 2.思想道德建设的意义和要求? 3.教育科学文化建设的意义和主要内容? 4.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是什么? 启示 一些人缺乏社会公德和环保意识, 必须要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万木逢春,小家富带动大家富:一心向上,口袋丰还须脑袋 ...

  • 强大精神力量的支撑--昆山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调查
  • 强大精神力量的支撑--昆山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调查 发布时间: 2010-8-2 14:20:05 被阅览数: 232 次 来源: 中国千灯党教信息网 文字 [大中小 ] 自动滚屏(右键暂停) 昆山,江苏苏南地区一个年轻而古老的城市,素以昆石的玲珑坚毅.琼花的天下无双.并蒂莲的清香祥瑞在江南文 ...

  • 十七届六中全会演讲稿
  • 光阴似箭,岁月如梭,转瞬之间,中国共产党已经走过90年的风风雨雨.在党的90岁生日之际,我们每一个人的心情,除了感慨,更多的是感激.90年的风雨洗礼,留下的是不变的信仰和不懈的追求,让党旗永远飘扬在人民群众的心中.回首这90年来,我们的党走过的是一条艰苦奋斗的道路,我们的国家领导人也兢兢业业,勤勤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