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之行之教育考察报告

北京之行之教育考察报告

2004年11月27日至12月3日,初中校长岗位培训班学员一行对北京部分中学的现状进行了考察,通过考察发现这些学校有许多值得学习借鉴的经验。
一、专家治教、观念现代
在考察中我们发现:学校的管理层的素质越高,越是有办学特色;北京第十一中学分校的校级领导可以说全是教育专家,保证学校按教育规律良性发展,领导层具有前瞻性和超前意识,这是取胜的法宝。名校、名校长、名老师的三名工程,在北京前门外国语学校体现得十分充分。学校以树立先进的办学思想,培养一流人才为理念,高师强徒,师生共同奋斗。教师树立了七种意识:
1、树立服务意识:以真诚无私的奉献赢得学生信赖,家长的尊重,杜会的信任。更好地为学生、家长、社会服务。
2、树立法律意识:依法执教,不体罚、变相体罚学生。
3、树立道德意识:为人师表,廉洁从教,不求家长办私事。
4、树立发展意识:一切为了学生发展、一切为了教师发展、一切为了学校发展,一切教育教学活动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归宿,对学生终身发展负责。
5、树立民主意识:面向全体学生,形成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要象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学生的自尊心;尊重学生人格,善待学生。
6、树立质量意识:将现代教育理念贯穿于教育教学中,形成自己的教育教学风格,培养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重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求知。
7、树立扬长意识:要及时发现学生的闪光点,以点带面,鼓励发展学生特长,主动迎接人生中的各种挑战。
二、分层次教学,充分发展学生个性特长
在所考察的几所学校中,实行分层次管理和分层次教学“有教无类,因材施教”注重基础教学,使学生从不知到知循环渐进,几乎都采用了分层次教学的方法,充分体现了因材施教的原则。使学生各得其所,使每位学生能充分发挥特长、培养个性,全面推行素质教育,收到良好的效果。注重发展学生个性特长,学校有特色,教师、学生有特长。
三、营造优美的育人环境。
我们所到的学校,不管校园面积的宽窄,都将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结合得十分完美,校园清洁优雅,文化气氛浓厚,墙壁、走廊、门窗办起了墙报专刊,名言警句、书橱……等,营造了浓厚良好的育人环境。
四、三点启示:办好学校教育要确立先进的教育理念。
1、要确立全面的人才观。一是要确立学生必须在思想道德、科学文化、身体素质及劳动技能、艺术修养等方面全面发展,才能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观念;二是要确立教育个性化观念,要认识到“无个性即无人才”,在学生品德、文化、身心素质充分得到发展的基础上挖掘学生潜力,培养其特长。
2、要确立正确的学生观。树立每个孩子都是好的,一切学生都是可以教育的,一切学生都有发展潜能的思想。
3、要确立科学的教育观。一是学生中心观念,学校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努力创造适合学生发展的环境,创造适合学生成才的教育。二是教育的发展性观念,教育是为了学生的发展,为了学生的未来。三是教育的个别性观念,每个学生部是具体的而不是抽象的,要因材施教,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四是教育的鼓励性观念,多让学生体验成功,用成功和表扬激励学生奋进。五是教育的灵活性观念。教师要把书教活,提供多种教育的最佳结合。
五、六点思考:
我们与北方教育的差距,第一是观念.第二是观念,第三还是观念.我们的教育观念滞后于教育的改革和发展,需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应在以下六方面认真思考。
1、坚定不移地落实国务院基础教育“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充分发挥政府的调控管理职能,这是能否建成“教育强县”的“治本之策”。
2、“三名工程”扎实推进。一名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校级班子选配,必须按“专家型”的要求配备,锤炼出一批远近闻名的校长,教师要按“身正,学高、业精、技强”的要求,培养一批县、市、省、乃至全国的名教师,打造一批名校。
3、营造优美校园。环境有重要的育人功能,又是外来者的第一印象。运动场地建设既标志学校档次,又是贯彻“健康第一”方针的必备条件。学校绿化美化、校园文化建设要整体规划,分步实施,和谐统一,营造浓郁的育人氛围。
4、常规立校,树立优良校风。常规是立校之本,是学校的“法”,无常规则不可能树立优良校风。学校应建立健全科学的、全面的赖以规范师生的“一日常规”、“一周常规”、“一月常规”、“一期常规”、“一学年常规”。
5、因材施教,注重“双基”全面发展。“因材施教”是教育的一大原则,分层次教学,是因材施教的具体体现。实施好“因材施教”,就能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中小学生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战了学生应掌握知识的70%以上,学校、教师应把“双基”教学放在突出的位置,作为质量永恒的主题来抓。德、智、体、美等育全面抓,全面发展,全面提高,这才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本质要求。
6、深化教改,践行新课程。 全面推行素质教育,是教育战线的深刻变革,课程改革是素质教育的核心部位,而教师的教育观念陈旧,教学方法老化严重制约着课改的推进。“时间加汗水”的疲劳战成了教改的“拦路虎”,特别在中学的疲劳战大有俞演俞烈之势。大有必要在全县掀起痛打“拦路虎”,践行新课程的教改活动,要大胆进行教学方法的改革,解放教师,解放学生。把时间和精力放在课堂教学改革的科研上,向课堂要“双基”,向课堂要质量,把课堂变成推行素质教育的主战场。

北京之行之教育考察报告

2004年11月27日至12月3日,初中校长岗位培训班学员一行对北京部分中学的现状进行了考察,通过考察发现这些学校有许多值得学习借鉴的经验。
一、专家治教、观念现代
在考察中我们发现:学校的管理层的素质越高,越是有办学特色;北京第十一中学分校的校级领导可以说全是教育专家,保证学校按教育规律良性发展,领导层具有前瞻性和超前意识,这是取胜的法宝。名校、名校长、名老师的三名工程,在北京前门外国语学校体现得十分充分。学校以树立先进的办学思想,培养一流人才为理念,高师强徒,师生共同奋斗。教师树立了七种意识:
1、树立服务意识:以真诚无私的奉献赢得学生信赖,家长的尊重,杜会的信任。更好地为学生、家长、社会服务。
2、树立法律意识:依法执教,不体罚、变相体罚学生。
3、树立道德意识:为人师表,廉洁从教,不求家长办私事。
4、树立发展意识:一切为了学生发展、一切为了教师发展、一切为了学校发展,一切教育教学活动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归宿,对学生终身发展负责。
5、树立民主意识:面向全体学生,形成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要象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学生的自尊心;尊重学生人格,善待学生。
6、树立质量意识:将现代教育理念贯穿于教育教学中,形成自己的教育教学风格,培养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重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求知。
7、树立扬长意识:要及时发现学生的闪光点,以点带面,鼓励发展学生特长,主动迎接人生中的各种挑战。
二、分层次教学,充分发展学生个性特长
在所考察的几所学校中,实行分层次管理和分层次教学“有教无类,因材施教”注重基础教学,使学生从不知到知循环渐进,几乎都采用了分层次教学的方法,充分体现了因材施教的原则。使学生各得其所,使每位学生能充分发挥特长、培养个性,全面推行素质教育,收到良好的效果。注重发展学生个性特长,学校有特色,教师、学生有特长。
三、营造优美的育人环境。
我们所到的学校,不管校园面积的宽窄,都将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结合得十分完美,校园清洁优雅,文化气氛浓厚,墙壁、走廊、门窗办起了墙报专刊,名言警句、书橱……等,营造了浓厚良好的育人环境。
四、三点启示:办好学校教育要确立先进的教育理念。
1、要确立全面的人才观。一是要确立学生必须在思想道德、科学文化、身体素质及劳动技能、艺术修养等方面全面发展,才能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观念;二是要确立教育个性化观念,要认识到“无个性即无人才”,在学生品德、文化、身心素质充分得到发展的基础上挖掘学生潜力,培养其特长。
2、要确立正确的学生观。树立每个孩子都是好的,一切学生都是可以教育的,一切学生都有发展潜能的思想。
3、要确立科学的教育观。一是学生中心观念,学校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努力创造适合学生发展的环境,创造适合学生成才的教育。二是教育的发展性观念,教育是为了学生的发展,为了学生的未来。三是教育的个别性观念,每个学生部是具体的而不是抽象的,要因材施教,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四是教育的鼓励性观念,多让学生体验成功,用成功和表扬激励学生奋进。五是教育的灵活性观念。教师要把书教活,提供多种教育的最佳结合。
五、六点思考:
我们与北方教育的差距,第一是观念.第二是观念,第三还是观念.我们的教育观念滞后于教育的改革和发展,需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应在以下六方面认真思考。
1、坚定不移地落实国务院基础教育“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充分发挥政府的调控管理职能,这是能否建成“教育强县”的“治本之策”。
2、“三名工程”扎实推进。一名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校级班子选配,必须按“专家型”的要求配备,锤炼出一批远近闻名的校长,教师要按“身正,学高、业精、技强”的要求,培养一批县、市、省、乃至全国的名教师,打造一批名校。
3、营造优美校园。环境有重要的育人功能,又是外来者的第一印象。运动场地建设既标志学校档次,又是贯彻“健康第一”方针的必备条件。学校绿化美化、校园文化建设要整体规划,分步实施,和谐统一,营造浓郁的育人氛围。
4、常规立校,树立优良校风。常规是立校之本,是学校的“法”,无常规则不可能树立优良校风。学校应建立健全科学的、全面的赖以规范师生的“一日常规”、“一周常规”、“一月常规”、“一期常规”、“一学年常规”。
5、因材施教,注重“双基”全面发展。“因材施教”是教育的一大原则,分层次教学,是因材施教的具体体现。实施好“因材施教”,就能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中小学生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战了学生应掌握知识的70%以上,学校、教师应把“双基”教学放在突出的位置,作为质量永恒的主题来抓。德、智、体、美等育全面抓,全面发展,全面提高,这才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本质要求。
6、深化教改,践行新课程。 全面推行素质教育,是教育战线的深刻变革,课程改革是素质教育的核心部位,而教师的教育观念陈旧,教学方法老化严重制约着课改的推进。“时间加汗水”的疲劳战成了教改的“拦路虎”,特别在中学的疲劳战大有俞演俞烈之势。大有必要在全县掀起痛打“拦路虎”,践行新课程的教改活动,要大胆进行教学方法的改革,解放教师,解放学生。把时间和精力放在课堂教学改革的科研上,向课堂要“双基”,向课堂要质量,把课堂变成推行素质教育的主战场。


相关内容

  • 黑龙江省省级骨干校长赴新.甘.青之行教育考察报告
  • 黑龙江省省级骨干校长赴新.甘.青之行教育考察报告 教育学院 孙洪莲 2005年4月17日-4月30日,黑龙江首期省级骨干校长班的第四组学员一行17人,在省干训中心主任白新华的率领下,赴新疆.青海.甘肃进行了为期13天的教育考察学习,我有幸参加了本组的考察学习.现将我对西北考察学习的总结和体会汇报如下 ...

  • 幼儿教师培训自我鉴定
  • 从20xx年12月开班到20xx年5月,为期三年的嘉兴市第二批名校长培养人选培训活动将要结束。三年的学习、实践、考察、调研以及交流、讨论、论文答辩等活动,收获颇丰,回忆起来一种职业的满足感和幸福感油然而生: 1、认真聆听了每一次专家的报告讲座,撰写了《说说健康指数”“幸福指数”和“魅力指数” 》、《 ...

  • 上海复旦附中和新昌中学之行教育考察报告
  • --上海复旦附中和新昌中学之行教育考察报告 东阳市南马高中 申屠继法 2004年11月28日下午至11月30日,教育局组织的一行24人在陈绍龙局长的带领下赴上海复旦附中和新昌中学进行教育学习考察.在教育学习考察中,我们聆听了三位校长的办学思想.办学特色.以及教育改革的情况介绍,参观了这两所学校的校园 ...

  • 工业大学学生实习报告
  • 一、时间、地点要求 1、实习时间: 第3学期,共3周; 2、实习地点要求:文化古迹、传统文艺与建筑、博物馆。 二、实习的目的和意义 艺术调研是艺术设计学专业的一个重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学生在学习了相关理论课程的基础上,通过到艺术品市场或艺术博物馆等第一线开展现场教学,学生以艺术鉴赏工作者的角色参加企事 ...

  • 艺术生赴北京考察报告
  • 赴北京考察报告 摘要:每个人都是红沙发的主角.从一杯咖啡.一根搅拌棒的细节中体现关怀,从一次次的户外锻炼和集体聚餐中凝聚力量.每件产品都有生命,有情感的.与产品对话,赋予产品以灵魂,用心设计出每一件超乎想象的产品,而不是有功能无感情的工具. 关键词:北京.798.DRC.LKK 北京,全国第二大城市 ...

  • 初中校长芜湖之行教育考察报告
  • 初中校长芜湖之行教育考察报告 2004 年 4 月 11 日一 4 月 21 日,第四期全国初中校长高级研修班 45 名学员在华东师大教育部中学校长培训中心吴志綋书记.林文君老师及班主任李伟胜老师的带领下赴安徽省合肥市.芜湖市.马鞍山市进行考查学习.现将他们赴第二组芜湖市考察学习的总结体会摘发如下) ...

  • [塘约道路]引来全国上百考察团赴黔"取经"
  • 2017-04-20 11:43:17  来源:人民网  作者:孙远桃 点击:922   评论: 6(查看) 4 <塘约道路>引来全国上百考察团赴黔"取经" 人民网贵阳4月19日(孙远桃)"我们不仅组团亲自到塘约村进行考察,还专门订购了<塘约道路> ...

  • 教师培训结业鉴定
  • 从20xx年12月开班到20xx年5月,为期三年的嘉兴市第二批名校长培养人选培训活动将要结束。三年的学习、实践、考察、调研以及交流、讨论、论文答辩等活动,收获颇丰,回忆起来一种职业的满足感和幸福感油然而生: 1、认真聆听了每一次专家的报告讲座,撰写了《说说健康指数”“幸福指数”和“魅力指数” 》、《 ...

  • 幼师培训自我鉴定
  • 为期三年的嘉兴市第二批名校长培养人选培训活动将要结束。三年的学习、实践、考察、调研以及交流、讨论、论文答辩等活动,收获颇丰,回忆起来一种职业的满足感和幸福感油然而生: 1、认真聆听了每一次专家的报告讲座,撰写了《说说健康指数”“幸福指数”和“魅力指数” 》、《浅谈学校安全工作》等学习体会。 2、愉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