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作文教学改革之我见
肃宁县邵庄乡北窝小学石铁锤
摘要:充分认识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存在的缺憾,探索新方法,提高作文教学效果。 关键词:观察 积累 表达
写作的素材来源于生活,教学生作文就是把平时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用文字表达出来。然而学生的作文,往往脱离自己的生活实际,东拼西凑,移植抄袭,具有真材实料的文章却寥寥无几。小学生之所以出现这些现象,往往是因为不会观察、不会积累、不会表达写起文章来一是无话可说,二是有话说不出。为了帮助学生突破作文难关,提高写作水平,我在近几年进行了一些探索,着重采取了下列措施,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一、指导观察,开阔视野,真正做到“言之有物”
作文训练首先要知道学生学会观察事物,学会积累材料,做到有话可说,言之有物。过去,我上作文指导课的时候,总是按照老办法:帮助学生审题、立意,然后根据立意在解决写作材料时,便由老师提供或自己写一篇范文供学生借鉴。结果既束缚了学生的写作思路,使之养成了依赖老师提供材料而后写作的坏习惯,也产生了易造成大半文章内容雷同的弊病。当老师一旦不提供材料或不给范文时,学生便难以下笔,写出的文章内容空泛,言之无物。那么,如何让学生在作文时做到言之有物呢?在小学生的生活中,他们所看到、听到、想到的内容或亲身经历的事情,如繁星闪烁、琳琅满目。这需要我们多指导,帮助他们去发现、去观察、去积累、去写作。因此,我多想办法,尽力改变这种现状。
1.指导学生学会观察,变提供材料为自找材料
鲁迅先生曾说过:“要创作,第一要观察。”首先我指导学生结合实际,掌
握观察的方法:瞄准观察点,确定观察的顺序,并抓住重点、特点进行细致的观察。如:在初学人物素描时,我找了一位同学站在讲台前当模特儿,引导学生从上到下、从整体到局部抓住这位学生的外貌、衣着、神情的特点进行观察,初步掌握方法后,还让学生练习观察动、植物和其他方面的内容。这样触类旁通,学生不但学会了从上到下,从整体到局部的观察法,还学会了按时间顺序观察,按内容顺序观察,按事物发展变化顺序观察。其次,结合阅读教学,经常进行观察训练。又如学《海上日出》时练习观察“日落”,学《我爱故乡的杨梅》时练习观察“苹果树”,学《猫》时练习观察“小猪”“小狗”等。
2.为学生创设情境,积累写作素材
“心有所思情有所感,而后有所撰作。”叶圣陶先生这句话揭示了人写作的心理活动规律。学生作文也是如此,若无所思,情无所动,必然搜索枯肠,写不出文章来。因此,我经常有计划有目的的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以开阔学生的视野,丰富他们的生活,结合不同的活动地点开展写作。组织学生进行比赛时,指导学生写《一次有意义的活动》;组织学生到野外春游,指导学生写《春天》。此外我还注意把握时机,抓住生活中有意义的事件、场景及时指导学生习作,积累材料。有一次,我正在教室上语文课,当同学们聚精会神地听课的时候,一位同学突然呕吐,一股难闻的臭味充满了整个教室,旁边的同学马上向老师反映了这个情况。顿时,教室里出现了一个令人感动的场面:同学们有的扫,有的铲,有的倒,还有的给这个同学倒水 „„不到十分钟,教室又变得安静了。自始至终,老师没有用过半句话来指挥,同学们却做得那么主动,那么麻利,那么有条理。我看在眼里,乐在心上,激动不已,放下所讲的课,及时指导学生写《记发生在教室里的一件事》。因为这些事情都是发生在学生身边所亲身经历的事情,学生写起来感到亲切有话可说,变提供材料为自找材料。
二、重视说话训练,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作文教学应该从说到写,“说”是写的基础,只有“说”好了,才能写好。
1.让学生大胆地说
课堂上设各种奖励,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学生每回答一个问题,对的获“准确奖”;大声回答的获“声音响亮奖”;大胆提出自己的不同见解,并能陈述理由的获“勇敢奖”;平时少举手,这堂课举手多了,获“进步奖”,这样学生开口发言的积极性很高。另外,我还制造机会让学生大胆说话,如举行朗读比赛、故事会知识竞赛,让人人都有机会当众说话。这样,不但培养了学生的心理素质、参与意识,学生的说话能力也不断提高。
2.让学生说规范的话
学生平时说话、习作中经常出现方言。为了避免这种现象,我有意识地帮助学生将方言翻译成普通话。例如:每次习作,我总会把出现的方言记下来,讲评时念给大家听,常常引得哄堂大笑。然后让大家来一次口头翻译,学生印象非常深刻。另外,因受语言环境的影响,生活中很多常用的语言,学生不会用普通话来叙述,也就更不会在练习中运用规范的书面语言。因此,学生仅在课堂上使用普通话还不够,必须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坚持使用普通话,使他们的词汇更丰富,这样才回用普通话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于是,我要求学生课内、课外都要用普通话跟老师、同学交流,还在班里成立了推普小组,负责普通话的推广与监督。同学们平时说话遇到不会表达的可以请教老师,也可以推普小组的成员。经过一段时间以后,同学们的表达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习作中出现的方言少了,使用的语言准确、丰富多了。
3.让学生学会说
古人说的好“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每篇作文都是优秀的范
文,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在读中体会、理解句意,在读中学习作者的表达方式,学习具体、细致、准确、生动的描写。遇到好的片段,我让学生背下来并默写一遍。如学《桂林山水》,其中写山和水的那两部分都写得很好,我就让学生背下来并默写。平时,我鼓励学生多读课外书,摘录好词佳句,并熟读成诵。这样,学生积累了语言,开阔了思路思路。
重视作文讲评方法的改进
几年来,我一直重视作文讲评课,并对作文讲评的方法进行了改革,运用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新的讲评方法,如“交换互改”、“朗读评改”等。其中效果较好的是“朗读评改”,即作文讲评时,挑选一些好的文章,让学生自己上台朗读自己的文章,然后由大家进行评议,分析其成功之点或不足之处。当这些学生在台上神采飞扬地朗读自己的文章时,下面的同学息声屏气,仔细聆听。那神情有羡慕的,有恍然大悟的。读完后,大家纷纷举手发言,各抒几见。有位学生在小作文中写道:“我最喜欢的上作文讲评课,因为我可以欣赏到好文章,可以看出自己文章中的不足。虽然老师没有选中我的文章,但我不气馁,我以后要认真作文,争取下次也能上台朗读我的作品。”这样不但培养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而且进一步激发了他们的创作激情。
通过几年的不断探索与实践,我觉得以上的作法收效是很大的,我班同学的写作水平提高得很快,有不少同学在县、乡、校的作文竞赛中多次获奖。
小学作文教学改革之我见
肃宁县邵庄乡北窝小学石铁锤
摘要:充分认识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存在的缺憾,探索新方法,提高作文教学效果。 关键词:观察 积累 表达
写作的素材来源于生活,教学生作文就是把平时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用文字表达出来。然而学生的作文,往往脱离自己的生活实际,东拼西凑,移植抄袭,具有真材实料的文章却寥寥无几。小学生之所以出现这些现象,往往是因为不会观察、不会积累、不会表达写起文章来一是无话可说,二是有话说不出。为了帮助学生突破作文难关,提高写作水平,我在近几年进行了一些探索,着重采取了下列措施,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一、指导观察,开阔视野,真正做到“言之有物”
作文训练首先要知道学生学会观察事物,学会积累材料,做到有话可说,言之有物。过去,我上作文指导课的时候,总是按照老办法:帮助学生审题、立意,然后根据立意在解决写作材料时,便由老师提供或自己写一篇范文供学生借鉴。结果既束缚了学生的写作思路,使之养成了依赖老师提供材料而后写作的坏习惯,也产生了易造成大半文章内容雷同的弊病。当老师一旦不提供材料或不给范文时,学生便难以下笔,写出的文章内容空泛,言之无物。那么,如何让学生在作文时做到言之有物呢?在小学生的生活中,他们所看到、听到、想到的内容或亲身经历的事情,如繁星闪烁、琳琅满目。这需要我们多指导,帮助他们去发现、去观察、去积累、去写作。因此,我多想办法,尽力改变这种现状。
1.指导学生学会观察,变提供材料为自找材料
鲁迅先生曾说过:“要创作,第一要观察。”首先我指导学生结合实际,掌
握观察的方法:瞄准观察点,确定观察的顺序,并抓住重点、特点进行细致的观察。如:在初学人物素描时,我找了一位同学站在讲台前当模特儿,引导学生从上到下、从整体到局部抓住这位学生的外貌、衣着、神情的特点进行观察,初步掌握方法后,还让学生练习观察动、植物和其他方面的内容。这样触类旁通,学生不但学会了从上到下,从整体到局部的观察法,还学会了按时间顺序观察,按内容顺序观察,按事物发展变化顺序观察。其次,结合阅读教学,经常进行观察训练。又如学《海上日出》时练习观察“日落”,学《我爱故乡的杨梅》时练习观察“苹果树”,学《猫》时练习观察“小猪”“小狗”等。
2.为学生创设情境,积累写作素材
“心有所思情有所感,而后有所撰作。”叶圣陶先生这句话揭示了人写作的心理活动规律。学生作文也是如此,若无所思,情无所动,必然搜索枯肠,写不出文章来。因此,我经常有计划有目的的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以开阔学生的视野,丰富他们的生活,结合不同的活动地点开展写作。组织学生进行比赛时,指导学生写《一次有意义的活动》;组织学生到野外春游,指导学生写《春天》。此外我还注意把握时机,抓住生活中有意义的事件、场景及时指导学生习作,积累材料。有一次,我正在教室上语文课,当同学们聚精会神地听课的时候,一位同学突然呕吐,一股难闻的臭味充满了整个教室,旁边的同学马上向老师反映了这个情况。顿时,教室里出现了一个令人感动的场面:同学们有的扫,有的铲,有的倒,还有的给这个同学倒水 „„不到十分钟,教室又变得安静了。自始至终,老师没有用过半句话来指挥,同学们却做得那么主动,那么麻利,那么有条理。我看在眼里,乐在心上,激动不已,放下所讲的课,及时指导学生写《记发生在教室里的一件事》。因为这些事情都是发生在学生身边所亲身经历的事情,学生写起来感到亲切有话可说,变提供材料为自找材料。
二、重视说话训练,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作文教学应该从说到写,“说”是写的基础,只有“说”好了,才能写好。
1.让学生大胆地说
课堂上设各种奖励,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学生每回答一个问题,对的获“准确奖”;大声回答的获“声音响亮奖”;大胆提出自己的不同见解,并能陈述理由的获“勇敢奖”;平时少举手,这堂课举手多了,获“进步奖”,这样学生开口发言的积极性很高。另外,我还制造机会让学生大胆说话,如举行朗读比赛、故事会知识竞赛,让人人都有机会当众说话。这样,不但培养了学生的心理素质、参与意识,学生的说话能力也不断提高。
2.让学生说规范的话
学生平时说话、习作中经常出现方言。为了避免这种现象,我有意识地帮助学生将方言翻译成普通话。例如:每次习作,我总会把出现的方言记下来,讲评时念给大家听,常常引得哄堂大笑。然后让大家来一次口头翻译,学生印象非常深刻。另外,因受语言环境的影响,生活中很多常用的语言,学生不会用普通话来叙述,也就更不会在练习中运用规范的书面语言。因此,学生仅在课堂上使用普通话还不够,必须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坚持使用普通话,使他们的词汇更丰富,这样才回用普通话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于是,我要求学生课内、课外都要用普通话跟老师、同学交流,还在班里成立了推普小组,负责普通话的推广与监督。同学们平时说话遇到不会表达的可以请教老师,也可以推普小组的成员。经过一段时间以后,同学们的表达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习作中出现的方言少了,使用的语言准确、丰富多了。
3.让学生学会说
古人说的好“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每篇作文都是优秀的范
文,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在读中体会、理解句意,在读中学习作者的表达方式,学习具体、细致、准确、生动的描写。遇到好的片段,我让学生背下来并默写一遍。如学《桂林山水》,其中写山和水的那两部分都写得很好,我就让学生背下来并默写。平时,我鼓励学生多读课外书,摘录好词佳句,并熟读成诵。这样,学生积累了语言,开阔了思路思路。
重视作文讲评方法的改进
几年来,我一直重视作文讲评课,并对作文讲评的方法进行了改革,运用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新的讲评方法,如“交换互改”、“朗读评改”等。其中效果较好的是“朗读评改”,即作文讲评时,挑选一些好的文章,让学生自己上台朗读自己的文章,然后由大家进行评议,分析其成功之点或不足之处。当这些学生在台上神采飞扬地朗读自己的文章时,下面的同学息声屏气,仔细聆听。那神情有羡慕的,有恍然大悟的。读完后,大家纷纷举手发言,各抒几见。有位学生在小作文中写道:“我最喜欢的上作文讲评课,因为我可以欣赏到好文章,可以看出自己文章中的不足。虽然老师没有选中我的文章,但我不气馁,我以后要认真作文,争取下次也能上台朗读我的作品。”这样不但培养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而且进一步激发了他们的创作激情。
通过几年的不断探索与实践,我觉得以上的作法收效是很大的,我班同学的写作水平提高得很快,有不少同学在县、乡、校的作文竞赛中多次获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