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1.认识6个字,会写14个字。
2.抓住文中描写周总理的有关句子,体会句子的意思,感受周总理的精神风貌和思想情怀。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通过让学生试着提出不懂的问题,初步培养质疑能力。
重点难点:
抓住文中描写周总理的有关句子,体会这些句子在表现人物品质上的作用,感受周总理的精神风貌和关心人民群众的思想情怀。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单元导读
齐读导读内容,明确本单元的主题和需要学会的内容。【美好的品质。(平凡而伟大的精神)。在学课文的同时试着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并懂得动手和同学们一起讨论解决。】
二、导入新课。
同学们,大家知道周总理吗?作为新世纪的少年儿童,我们无缘目睹总理的伟人风采,只能从老一辈的追忆中去感受,在十里长街送总理中去深味。今天,当我们从文章中再一次走进伟人时,他的身影是那样清晰,那样高大!周总理作为一个时代的伟人,永远让人肃然起敬。下面,就让我们带着对他的深切缅怀,学习21课。请同学们一起读课题“群众也在淋雨”。(师提前板书好课题)看到课题后,你猜一猜作者会写些什么?
二、初读课文,自行解疑,学习字词
1、全班齐朗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并画出生字词。
2、板书生字词。
【群众 ○1 外宾 负伤 ○2 呼喊 心疼 同志 烧水 ○3 ○4驱寒 】
【○1集合,凑在一起。 ○2(老年人的态度、神色)和蔼安详。 ○3举起手来左右摇动,表示与人打招呼。 ○4赶走寒气】
3、带读——分组读——全班齐读
三、再读课文
1、课文主要讲什么事?
【本课通过记叙周恩来总理和人民群众一样淋雨欢送外国元首的感人情景,表现了周总理文明礼貌的精神风貌和胸怀祖国、关爱人民的高尚情怀,同时也表现了人民群众对周总理的崇敬和爱戴。】
2、课文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来写的?【来到机场(雨前)——专机起飞前(雨中)——专机起飞后(雨后)】
3、按照顺序可以把课文分为多少部分?
【第一部分:写周总理陪同外宾来到机场,人们群众热烈欢呼,周总理亲切的向人们群众招手致意的动人情景。
第二部分:写外宾登机后,大雨倾盆,周总理和群众一样彬彬有礼的站在原地。 第三部分:写外宾离开后,周总理不顾自己淋湿的身体,指示准备姜汤给受雨淋的群众驱寒。】
四、全班再次齐读课文,加深对课文的印象。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复习生字词。
二、精读课文
1、找出课文中雨前、雨中、雨后描写总理的句子,总理是怎样做的,为什么要这样做?这些句子分别体现了总理怎样的品质?(动作、语言)【板书】
2.根据思考题,默读课文,并划出有关句子。
三、第一段
1、全班齐读第一段。
2、读完了第一段,你们想到了哪些问题?
(1)第一句话分别交代了什么?【时间、地点、人物、原因】
什么叫“元首”【国家最高领导人】(说明了这是一个重要的外交活动)
(2)“健步”是什么意思?代表了人物怎样的特点?
【轻快有力的脚步。突出了周总理步履矫健,轻快有力,以一个健康的精神面貌出现在群众面前,引起人们的欢呼。(说明了人们群众对总理的尊重和热爱)】
(3)总理不时抬起那负过伤的右手,向欢呼的人群招手致意。【板书】 周总理为什么不抬起左手,而是抬起那负过伤的右手?
【○1右手代表着希望和尊重,也是因为习惯问题,例如握手礼仪。○2起强调作用。“负过伤”说明总理的手活动不是很方便,而他所抬起的恰恰正是这“负过伤”的手,表达了总理对人们群众的尊重和礼遇。】
(虽然身处高位,却不因此而看轻群众,反而是把群众摆在更重要的位置上)
(4)找出这个自然段让你印象最深的句子,读一读。
3、指名2--3位同学有感情的朗读第一自然段,读出人们群众因为看到总理时高兴的心情。(语速稍快)
四、第二段
1、全班齐读。读完了第二段,你们想到了哪些问题?
(1)“霎时”和“变了脸”分别表达了什么样的效果?
【“霎时”:时间极短;说明天气变化的突然,为下文很多人没有带雨伞做铺垫。“变了脸”用拟人的手法描写大雨的突然降临。】
(2)客人刚刚登机。。。。【“刚刚”与上文中的那个词语相照应,说明了什么?】 〖与“霎时”相照应,说明了雨势来得极快。〗
(3)“看,我们的总理!”
【请1—2位同学来朗读,读出群众的激动。语速急促。】
(4)欢送外宾时,大雨突然倾盆而下,周总理是怎么做的,为什么要这样做? ★ 只见他还是彬彬有礼地站在原地,向飞机上的外宾招手致意。
(彬彬有礼:文雅而有礼貌。)
【总理宁可淋雨也不愿失礼,充分表现了一个礼仪之邦领导人的非凡风度、爱国情怀和人格魅力,一切以国家的利益为主,总理的人格魅力鼓舞和影响着在场的群众,骚动平息了。】
★ 周总理轻轻地摆摆手,谢绝了。
【“轻轻地”再一次说明了总理对待工作人员的礼貌。】
(5)“恳求”是什么意思?有什么作用?
【指以真诚恳切的心情去请求。从侧面表现出总理是一个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人。】
【请同学来表演工作人员的语气,要诚恳。】
(6)★ 周总理转过头:“你看,.群众也在淋雨,我怎么不能呢?”
【○1、“”是文章的点睛之笔,紧扣文题。多么普通的一句话啊!却折射出总理崇高的品质和人格魅力,他心里面装的永远是别人,唯独没有自己。2“用反问的形式强调了“我”和群众之间的平等,表达了○
总理尊重、爱护人民群众的崇高品质。】
【请同学用关心的语气来朗读总理说的这句话。】
(6)找出这个自然段让你印象最深的句子,读一读。 五、第三段
1、全班带着尊敬之情朗读
(1)外宾的飞机起飞后,周总理又是怎么做的,为什么要这样做?
【这句话从行动和语言上写出了总理置自己于不顾,而时时刻刻把群众的冷暖放在心上的领袖品质,于强烈对比中彰显了总理崇高的思想境界。】 【朗读时充满激情和感动。】
(2)是呀,多么普通的一句话呀!却折射出总理崇高的平直和人格魅力.此时此刻,如果你在场的群众,你会怎么做?如果你是总理的工作人员,你会怎么想?
(3)是的,我们的总理用它的言行,感染和征服者每一个人,中国百姓爱戴他,外国友人敬重他,就让我们带着对总理的这份特殊情感,再次读一读他说说过的话吧!
六、拓展延伸,升华感情
学到这里,你对周总理一定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你能不能来形容一下你心目中的总理。【慈祥和蔼、平易近人、尊重和爱护群众、把群众放在第一位、彬彬有礼、】
七、全班齐读全文。
八、布置作业
1、回去练习听写
2、完成生字
3、完成21课《互动》、《天天》
4、预习22课 5、回去有感情的朗读课文3遍
【板书设计】
1、顺序:来到机场(雨前)——专机起飞前(雨中)——专机起飞后(雨后)
2、第一部分:写周总理陪同外宾来到机场,人们群众热烈欢呼,周总理亲切的向人们群众招手致意的动人情景。
第二部分:写外宾登机后,大雨倾盆,周总理和群众一样彬彬有礼的站在原地。 第三部分:写外宾离开后,周总理不顾自己淋湿的身体,指示准备姜汤给受雨淋的群众驱寒。
3、问题:
找出课文中雨前、雨中、雨后描写总理的句子,总理是怎样做的,为什么要这样做?这些句子分别体现了总理怎样的品质?(动作、语言)
周总理:(1)抬起 负过伤的右臂 礼遇和尊重
(2)彬彬有礼 站在原地 非凡气度、爱国情怀
轻轻地 谢绝 文明礼貌
群众也在淋雨 我为什么不行 平等、尊重和爱护
(3)浑身湿透 为群众烧姜汤 关心群众、处处为群众着想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字,会写14个字。
2.抓住文中描写周总理的有关句子,体会句子的意思,感受周总理的精神风貌和思想情怀。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通过让学生试着提出不懂的问题,初步培养质疑能力。
重点难点:
抓住文中描写周总理的有关句子,体会这些句子在表现人物品质上的作用,感受周总理的精神风貌和关心人民群众的思想情怀。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单元导读
齐读导读内容,明确本单元的主题和需要学会的内容。【美好的品质。(平凡而伟大的精神)。在学课文的同时试着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并懂得动手和同学们一起讨论解决。】
二、导入新课。
同学们,大家知道周总理吗?作为新世纪的少年儿童,我们无缘目睹总理的伟人风采,只能从老一辈的追忆中去感受,在十里长街送总理中去深味。今天,当我们从文章中再一次走进伟人时,他的身影是那样清晰,那样高大!周总理作为一个时代的伟人,永远让人肃然起敬。下面,就让我们带着对他的深切缅怀,学习21课。请同学们一起读课题“群众也在淋雨”。(师提前板书好课题)看到课题后,你猜一猜作者会写些什么?
二、初读课文,自行解疑,学习字词
1、全班齐朗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并画出生字词。
2、板书生字词。
【群众 ○1 外宾 负伤 ○2 呼喊 心疼 同志 烧水 ○3 ○4驱寒 】
【○1集合,凑在一起。 ○2(老年人的态度、神色)和蔼安详。 ○3举起手来左右摇动,表示与人打招呼。 ○4赶走寒气】
3、带读——分组读——全班齐读
三、再读课文
1、课文主要讲什么事?
【本课通过记叙周恩来总理和人民群众一样淋雨欢送外国元首的感人情景,表现了周总理文明礼貌的精神风貌和胸怀祖国、关爱人民的高尚情怀,同时也表现了人民群众对周总理的崇敬和爱戴。】
2、课文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来写的?【来到机场(雨前)——专机起飞前(雨中)——专机起飞后(雨后)】
3、按照顺序可以把课文分为多少部分?
【第一部分:写周总理陪同外宾来到机场,人们群众热烈欢呼,周总理亲切的向人们群众招手致意的动人情景。
第二部分:写外宾登机后,大雨倾盆,周总理和群众一样彬彬有礼的站在原地。 第三部分:写外宾离开后,周总理不顾自己淋湿的身体,指示准备姜汤给受雨淋的群众驱寒。】
四、全班再次齐读课文,加深对课文的印象。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复习生字词。
二、精读课文
1、找出课文中雨前、雨中、雨后描写总理的句子,总理是怎样做的,为什么要这样做?这些句子分别体现了总理怎样的品质?(动作、语言)【板书】
2.根据思考题,默读课文,并划出有关句子。
三、第一段
1、全班齐读第一段。
2、读完了第一段,你们想到了哪些问题?
(1)第一句话分别交代了什么?【时间、地点、人物、原因】
什么叫“元首”【国家最高领导人】(说明了这是一个重要的外交活动)
(2)“健步”是什么意思?代表了人物怎样的特点?
【轻快有力的脚步。突出了周总理步履矫健,轻快有力,以一个健康的精神面貌出现在群众面前,引起人们的欢呼。(说明了人们群众对总理的尊重和热爱)】
(3)总理不时抬起那负过伤的右手,向欢呼的人群招手致意。【板书】 周总理为什么不抬起左手,而是抬起那负过伤的右手?
【○1右手代表着希望和尊重,也是因为习惯问题,例如握手礼仪。○2起强调作用。“负过伤”说明总理的手活动不是很方便,而他所抬起的恰恰正是这“负过伤”的手,表达了总理对人们群众的尊重和礼遇。】
(虽然身处高位,却不因此而看轻群众,反而是把群众摆在更重要的位置上)
(4)找出这个自然段让你印象最深的句子,读一读。
3、指名2--3位同学有感情的朗读第一自然段,读出人们群众因为看到总理时高兴的心情。(语速稍快)
四、第二段
1、全班齐读。读完了第二段,你们想到了哪些问题?
(1)“霎时”和“变了脸”分别表达了什么样的效果?
【“霎时”:时间极短;说明天气变化的突然,为下文很多人没有带雨伞做铺垫。“变了脸”用拟人的手法描写大雨的突然降临。】
(2)客人刚刚登机。。。。【“刚刚”与上文中的那个词语相照应,说明了什么?】 〖与“霎时”相照应,说明了雨势来得极快。〗
(3)“看,我们的总理!”
【请1—2位同学来朗读,读出群众的激动。语速急促。】
(4)欢送外宾时,大雨突然倾盆而下,周总理是怎么做的,为什么要这样做? ★ 只见他还是彬彬有礼地站在原地,向飞机上的外宾招手致意。
(彬彬有礼:文雅而有礼貌。)
【总理宁可淋雨也不愿失礼,充分表现了一个礼仪之邦领导人的非凡风度、爱国情怀和人格魅力,一切以国家的利益为主,总理的人格魅力鼓舞和影响着在场的群众,骚动平息了。】
★ 周总理轻轻地摆摆手,谢绝了。
【“轻轻地”再一次说明了总理对待工作人员的礼貌。】
(5)“恳求”是什么意思?有什么作用?
【指以真诚恳切的心情去请求。从侧面表现出总理是一个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人。】
【请同学来表演工作人员的语气,要诚恳。】
(6)★ 周总理转过头:“你看,.群众也在淋雨,我怎么不能呢?”
【○1、“”是文章的点睛之笔,紧扣文题。多么普通的一句话啊!却折射出总理崇高的品质和人格魅力,他心里面装的永远是别人,唯独没有自己。2“用反问的形式强调了“我”和群众之间的平等,表达了○
总理尊重、爱护人民群众的崇高品质。】
【请同学用关心的语气来朗读总理说的这句话。】
(6)找出这个自然段让你印象最深的句子,读一读。 五、第三段
1、全班带着尊敬之情朗读
(1)外宾的飞机起飞后,周总理又是怎么做的,为什么要这样做?
【这句话从行动和语言上写出了总理置自己于不顾,而时时刻刻把群众的冷暖放在心上的领袖品质,于强烈对比中彰显了总理崇高的思想境界。】 【朗读时充满激情和感动。】
(2)是呀,多么普通的一句话呀!却折射出总理崇高的平直和人格魅力.此时此刻,如果你在场的群众,你会怎么做?如果你是总理的工作人员,你会怎么想?
(3)是的,我们的总理用它的言行,感染和征服者每一个人,中国百姓爱戴他,外国友人敬重他,就让我们带着对总理的这份特殊情感,再次读一读他说说过的话吧!
六、拓展延伸,升华感情
学到这里,你对周总理一定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你能不能来形容一下你心目中的总理。【慈祥和蔼、平易近人、尊重和爱护群众、把群众放在第一位、彬彬有礼、】
七、全班齐读全文。
八、布置作业
1、回去练习听写
2、完成生字
3、完成21课《互动》、《天天》
4、预习22课 5、回去有感情的朗读课文3遍
【板书设计】
1、顺序:来到机场(雨前)——专机起飞前(雨中)——专机起飞后(雨后)
2、第一部分:写周总理陪同外宾来到机场,人们群众热烈欢呼,周总理亲切的向人们群众招手致意的动人情景。
第二部分:写外宾登机后,大雨倾盆,周总理和群众一样彬彬有礼的站在原地。 第三部分:写外宾离开后,周总理不顾自己淋湿的身体,指示准备姜汤给受雨淋的群众驱寒。
3、问题:
找出课文中雨前、雨中、雨后描写总理的句子,总理是怎样做的,为什么要这样做?这些句子分别体现了总理怎样的品质?(动作、语言)
周总理:(1)抬起 负过伤的右臂 礼遇和尊重
(2)彬彬有礼 站在原地 非凡气度、爱国情怀
轻轻地 谢绝 文明礼貌
群众也在淋雨 我为什么不行 平等、尊重和爱护
(3)浑身湿透 为群众烧姜汤 关心群众、处处为群众着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