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梁启超的家教传奇

赵慧峰 《 光明日报 》( 2013年12月12日   11 版)

上个世纪初年,梁启超在主持《新民丛报》笔政时创造了下笔气势如虹,读之使人酣畅淋漓的报章体散文,起到了示范天下、从风响应的启蒙奇效,一时士林仿效纷纷,举国欲狂。胡适感叹:“梁先生的文章,使人不能不跟着他走,不能不跟着他想。”谁知十来年后,梁启超这位当年“言论界的骄子”在写给子女的家书中,竟似乎效仿起五四文学青年冰心的文笔。梁容若指出:“(任公)有一部分白话信件,自然真挚,充满情趣,可以说是绝代妙文。有些寄给子女的信,看出似乎是模仿谢婉莹女士《寄小读者》的笔调。文坛名宿梁任公,追随后进的胡适之,从风而靡,这是有人指出过、惋惜过的,却绝料不到暗暗的他正在向小儿女行辈的少女作风看齐。任公的进取、虚心、无我,真够令人惊叹了。”

近读俞祖华、俞梦晨的新作《像梁启超那样做父亲》(山东画报出版社2013年版),我们不难体会该书主人公精心、细心、耐心教育子女的一片赤诚、一番苦心。梁启超以其爱心与智慧成功缔造了“一家三院士,满门皆才俊”的家教传奇,为世人贡献了难以复制、堪称奇迹的成功案例。按其将教育分为智育、情育、意育三方面的说法衡量:智育方面,以梁思成、梁思永、梁思礼三院士为代表,梁家九个子女个个成才,满门俊秀。情育方面,其子女个个对家国故乡情深意笃,九个子女中七个有海外学习与生活的经历,最后都学成归来报效国家;除思忠早逝外,其他子女都有幸福的爱情与美满的婚姻;又都按父亲“人生在世,常要思报社会之恩”的教诲,有着关爱社会、奉献社会的责任感。意育方面,梁家子女不惧挫折、常思进取,经受住了苦难、困境、逆境的磨砺与考验,他们不依赖父辈的声名,而靠自强自立书写了各自灿烂的人生篇章。

梁启超关注着儿女成长的每一阶段,从早期幼教,到学校教育,到他们出国留学,再到学成回国、谈婚论嫁、就业择业,子女人生的整个过程都不会游离梁启超的视线。在全程关注的同时他又注意对子女的智商、情商、意商、财商进行全面培养,在其引领下,子女们个个都得到了全面发展。他在儿女们面前亦庄亦谐,亦师亦友,亦尊亦亲,扮演了亲情上的好父亲、心灵上的好朋友、学识上的好老师、人格上的好榜样等多重角色。

梁启超的家庭教育理念先进,方法得体,且别具特色。理念上,他强调教育就是教人学做智仁勇兼备、知情意全面发展的人,学做人是第一位的,做学问则次之;他注重幼学、女学,强调“人生百年,立于幼学”,提出“欲强国必由女学”;他注重个性主义教育,从来不强迫子女学习所谓的热门专业,而是鼓励子女按照自己的兴趣和个性,进行差异化的学习;他主张趣味主义,希望儿女不仅从专业中获得趣味,也从人文、艺术、游戏、现实生活中多渠道增进自己的兴味。方法上,他努力营造有利于孩子成长的温馨、和谐的寒门家风,以书香盈门的家学涵养智育,以其乐融融的亲情陶养情育,以“俭以养德”的寒士家风培养意育;他注重授子女以“渔”而非“鱼”,主张“教人当以方法为主”,给子女传授了鸟瞰、解剖、会通的“三步读书法”与“‘猛火熬’和‘慢火炖’两种工作循环交互着用”的治学方法,更传授了实现精彩人生的生存经验、生活智慧。梁氏家教的最大特色是充满爱心,洋溢亲情。父亲写给儿女的书信处处渗透着炽热的情感,亲切的称呼、细致的关怀、深情的思念、真诚的告白、娓娓的诉说、谆谆的教诲,无一不在充分展露深深的父爱。

书中还概括了梁启超教育子女所遵循的一些重要原则,如:言谈举止的“小道理”与安身立命的“大道理”兼顾,围绕“教人学做人”一个目标;“爹爹虽然是挚爱你们,却从不肯姑息溺爱”,宽严相济,突出一个“爱”字;“润物无声”的感化与“掷地有声”的点化结合,争取达到一个好的效果。他的一些教子箴言,例如“处忧患最是人生幸事”“悲观是腐蚀人心的最大毒菌”“莫问收获,但问耕耘”“吾家始终不能享无汗之金钱也”,经得起我们掩卷长思、反复玩味。梁启超虽然去世已近一个世纪,但他教育子女成才的经验与方法,对于当下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家长们仍然具有弥足珍贵的借鉴价值。

(作者单位:鲁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赵慧峰 《 光明日报 》( 2013年12月12日   11 版)

上个世纪初年,梁启超在主持《新民丛报》笔政时创造了下笔气势如虹,读之使人酣畅淋漓的报章体散文,起到了示范天下、从风响应的启蒙奇效,一时士林仿效纷纷,举国欲狂。胡适感叹:“梁先生的文章,使人不能不跟着他走,不能不跟着他想。”谁知十来年后,梁启超这位当年“言论界的骄子”在写给子女的家书中,竟似乎效仿起五四文学青年冰心的文笔。梁容若指出:“(任公)有一部分白话信件,自然真挚,充满情趣,可以说是绝代妙文。有些寄给子女的信,看出似乎是模仿谢婉莹女士《寄小读者》的笔调。文坛名宿梁任公,追随后进的胡适之,从风而靡,这是有人指出过、惋惜过的,却绝料不到暗暗的他正在向小儿女行辈的少女作风看齐。任公的进取、虚心、无我,真够令人惊叹了。”

近读俞祖华、俞梦晨的新作《像梁启超那样做父亲》(山东画报出版社2013年版),我们不难体会该书主人公精心、细心、耐心教育子女的一片赤诚、一番苦心。梁启超以其爱心与智慧成功缔造了“一家三院士,满门皆才俊”的家教传奇,为世人贡献了难以复制、堪称奇迹的成功案例。按其将教育分为智育、情育、意育三方面的说法衡量:智育方面,以梁思成、梁思永、梁思礼三院士为代表,梁家九个子女个个成才,满门俊秀。情育方面,其子女个个对家国故乡情深意笃,九个子女中七个有海外学习与生活的经历,最后都学成归来报效国家;除思忠早逝外,其他子女都有幸福的爱情与美满的婚姻;又都按父亲“人生在世,常要思报社会之恩”的教诲,有着关爱社会、奉献社会的责任感。意育方面,梁家子女不惧挫折、常思进取,经受住了苦难、困境、逆境的磨砺与考验,他们不依赖父辈的声名,而靠自强自立书写了各自灿烂的人生篇章。

梁启超关注着儿女成长的每一阶段,从早期幼教,到学校教育,到他们出国留学,再到学成回国、谈婚论嫁、就业择业,子女人生的整个过程都不会游离梁启超的视线。在全程关注的同时他又注意对子女的智商、情商、意商、财商进行全面培养,在其引领下,子女们个个都得到了全面发展。他在儿女们面前亦庄亦谐,亦师亦友,亦尊亦亲,扮演了亲情上的好父亲、心灵上的好朋友、学识上的好老师、人格上的好榜样等多重角色。

梁启超的家庭教育理念先进,方法得体,且别具特色。理念上,他强调教育就是教人学做智仁勇兼备、知情意全面发展的人,学做人是第一位的,做学问则次之;他注重幼学、女学,强调“人生百年,立于幼学”,提出“欲强国必由女学”;他注重个性主义教育,从来不强迫子女学习所谓的热门专业,而是鼓励子女按照自己的兴趣和个性,进行差异化的学习;他主张趣味主义,希望儿女不仅从专业中获得趣味,也从人文、艺术、游戏、现实生活中多渠道增进自己的兴味。方法上,他努力营造有利于孩子成长的温馨、和谐的寒门家风,以书香盈门的家学涵养智育,以其乐融融的亲情陶养情育,以“俭以养德”的寒士家风培养意育;他注重授子女以“渔”而非“鱼”,主张“教人当以方法为主”,给子女传授了鸟瞰、解剖、会通的“三步读书法”与“‘猛火熬’和‘慢火炖’两种工作循环交互着用”的治学方法,更传授了实现精彩人生的生存经验、生活智慧。梁氏家教的最大特色是充满爱心,洋溢亲情。父亲写给儿女的书信处处渗透着炽热的情感,亲切的称呼、细致的关怀、深情的思念、真诚的告白、娓娓的诉说、谆谆的教诲,无一不在充分展露深深的父爱。

书中还概括了梁启超教育子女所遵循的一些重要原则,如:言谈举止的“小道理”与安身立命的“大道理”兼顾,围绕“教人学做人”一个目标;“爹爹虽然是挚爱你们,却从不肯姑息溺爱”,宽严相济,突出一个“爱”字;“润物无声”的感化与“掷地有声”的点化结合,争取达到一个好的效果。他的一些教子箴言,例如“处忧患最是人生幸事”“悲观是腐蚀人心的最大毒菌”“莫问收获,但问耕耘”“吾家始终不能享无汗之金钱也”,经得起我们掩卷长思、反复玩味。梁启超虽然去世已近一个世纪,但他教育子女成才的经验与方法,对于当下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家长们仍然具有弥足珍贵的借鉴价值。

(作者单位:鲁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相关内容

  • 梁启超信札:有时会像孩子似的撒娇
  • 信札中的梁启超 李然 昨天是"南长街54号"梁氏重要档案清华特展的最后一天,展览从25日开始,30日结束,这期间,许多专家.学者.学生.市民赶到清华凯风人文社科图书馆,一睹梁启超的书信.手稿,回望百年前风起云涌.大师频出的岁月,都不禁要生出许多感叹. 梁启超是一位百科全书式的人物 ...

  • 汉语言文学.中文秘书专业选题
  • 中山大学中文系本科毕业论文选题 一. 1.中(小)学古诗文教学研究 2.王维前后期诗比较研究 3.李白诗的浪漫主义手法 4.孟浩然山水田园诗的艺术风格 5.刘禹锡民歌(或咏史诗)研究 6.柳永词研究 7.李白杜甫交往诗研究 8.苏轼词风的多样性 9.唐宋文学研究(具体题目自选) 10.李清照研究 二 ...

  • 士不可以不弘毅君子以自强不息
  • 士不可以不弘毅 君子以自强不息 □ 薛百成 君子说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语出<周易>之乾卦象传.六十四卦中独乾卦更名为健,唐李鼎祚<周易集解>引北周何妥的解释:"天体不健,能行之德健也.犹如地体不顺,承弱之势顺也.所以乾卦独变名为健者.& ...

  • 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一定要看------毕业论文选题
  • 汉语言文学专业 的学生一定要看------毕业论文选题 文学编 一. 文学史篇 1 五四时期白话诗的特征 2 20年代乡土小说的特征及其发展 3 30年代:中国现代文学的选择 4 中国现代新诗诗体的发展 5 中国现代散文文体的发展 6 解放区文学:大众化走向得失探 7 论中国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发展轨迹 ...

  • 功过是非曾国藩
  • 功过是非曾国藩 ---读曾国藩有感 [内容摘要] 中兴名臣曾国藩,生时叱咤风云,功勋卓著:死后却成为数百年来争议不断的人物.是什么让他飞黄腾达,成就一生?是什么让他大权在握,傲视群雄?又是什么,让这位不可一世的文臣名将惹来永不停息的争论?是历史的巧合,还是历史的玩笑?让我们解读这位一生传奇的人物. ...

  • 滁州学院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论文选题
  • 滁州学院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论文选题 说明: 1.所列选题是参考兄弟本科院校和本系老师建议的选题,涵盖了中文专业各个学科: 2.所列选题有的是具体题目,有的只是选题范围,学生应在此范围内确定具体题目: 3.所列每个选题同届学生不能超过两个人共选,且具体题目或论述角度应有所差异: 4.每届毕业生选 ...

  • 国学家张昌余谈家规家风:忘荣辱忘毁誉忘浮沉
  • 原标题:国学家张昌余谈家规家风:忘荣辱忘毁誉忘浮沉 国学家张昌余谈家规家风:忘荣辱忘毁誉忘浮沉 四川首届"天府好家规"评选活动正式启动,全省征集"身边的好家规"故事 张昌余家的客厅挂着一幅自勉新辞,其中"忘荣辱.忘毁誉.忘浮沉"令人印象深刻 ...

  • 汉语言文学专业学士论文论文选题
  • 二.毕业论文参考选题 1.文艺学.美学 编号 论文题目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 ...

  • 莫言小说的英雄主义
  • DOI:10.13669/j.cnki.33-1276/z.2010.02.009 第10 卷第2期2010年6月 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Journal of Wenzhou Vocational & Technical College V ol.10 No.2Jun.2010 莫言小说的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