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代文学部分思考练习题参考答案

汉代文学部分思考练习题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 《史记》:我国西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司马迁撰写的一部纪传体史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列为二十四史之首。原名《太史公书》。全书分为十二本纪、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十表、八书,记载了自黄帝至汉武帝共3000多年的历史。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2.互见法:《史记》选取、安排材料表现人物性格的重要方法。其法是把某一历史人物的部分材料,并不写入本人传记中,而写入他人的传记里,以避免行文重复和影响传主的主要性格。

3. 班马:班固与司马迁的合称。司马迁是纪传体通史的开创者,其所作《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班固继承《史记》的传统,著作《汉书》,这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纪传体是以人物传记为主,记载历史人物的生平事迹与性格特征,文学性强。《史记》和《汉书》也是传记文学的代表作品。

4.《汉书》:我国第一部纪传体的断代史,主要由东汉班固创作。由纪(12篇)、表(8篇)、志(10篇)、传(70篇)四部分组成,全书一百篇,八十余万字。主要记载高帝元年(前206)到王莽地皇四年(23年)的历史,目的是宣扬“汉德”。汉初史实,多承《史记》之义,并进行了一些剪裁、订补。

5.乐府诗:乐府原是管理音乐的政府机构,后来把乐府机构收集整理起来的歌辞称为乐府诗。魏晋以后,文人利用汉乐府旧题创作的徒诗也称为乐府诗。乐府诗主要收集在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中。

6.乐府:本是古代掌握音乐的官署机构,秦代已有之。六朝时,人们把合乐的歌辞、袭用乐府旧题或模仿乐府体裁写成的诗歌统称为“乐府”,于是乐府演变成为一种诗体名称。沿用到后世,涵义进一步扩大,如宋人把词,元、明人把散曲也称作乐府。

7. 《古诗十九首》:最早见载于萧统编的《文选》,因作者佚名,时代莫辨,风格相近,萧统泛题为“古诗”。诗非一人一时之作,作者是中下层文人,创作时代为东汉末年的桓帝、灵帝之世,思想内容呈现出复杂的时代特点,都带有生命意识觉醒后的感伤色彩。艺术上浑然天成,言近旨远,语短情长,耐人寻味。是汉代文人五言诗成熟的标志。

二、简答题

1. 秦文学荒芜的原因是什麽?

秦王朝实行文化专制政策。焚书坑儒

秦朝时间短暂 。从秦始皇统一中国到秦王朝覆灭,只有十五年。

2. 汉代作家群生成的原因?

汉代的官学和私学都以讲授儒家经典为主,经典中有文学作品,师生由此受到熏陶,提高了文学素养。

西汉时解读《楚辞》成风。汉初统治者多为楚人,喜欢楚声。不少文人以解读《楚辞》为尚,创作辞赋作为文学事业。《楚辞》中屈原的作品历来被视作“经之亚”,引起众多文人的关注。

3. 汉乐府民歌的艺术特色

⑴ 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第一次具体而深入地反映了社会下层民众日常生活的艰难与痛苦。 ⑵ 奠定了中国古代叙事诗的基础。

⑶ 表现了激烈而直露的感情。

⑷强烈的乐生恶死的愿望。

⑸生动活泼的想象力

⑹使用了新型的杂言体和五言体。

4. 汉代文学的主要文学样式?

赋:骚体赋、散体大赋、咏物抒情小赋。

散文:叙事散文(以史传散文为代表)、政论散文、抒情议理散文(主要是书信类)。 诗:四言(文人创作为主)、杂言、五言、七言(附属于汉赋,未能完全独立)。

5. 司马迁对后人的影响有哪些?

大力弘扬的人文精神为后代作家树立起一面光辉旗帜。

是后世散文的楷模。其叙事体例、选材不重其多而重其典型性的原则、文章风格、语言特点,均对后世产生重要影响。

为后代小说创作提供了经验。情节曲折、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写事写人的方法,都有独到之处,为后世留下财富。

为后世文学作品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6.如何评价《史记》的历史地位?

《史记》开创了纪传体史学、传记文学写作的先河。

《史记》标志着中国古代史传文学的发展已达到高峰。“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史记》的纪传体形式,使得“历代作史者遂不能出其范围”。

成为后世散文创作的楷模,“文必秦汉,诗必盛唐”。

7. 《谏逐客书》是如何劝说成功的?

第一,开宗明义,提出观点。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过矣。

第二,针对秦王欲求统一之心,反客为主,处处站秦王“跨海内,制诸侯”大业的角度,说明纳客之利,逐客之害。

第三,有理有据,说服力强。从理论上阐明道理时丝丝入扣,层层深入,列举实例时,铺陈排比,紧扣论点,论据充分,说明力极强。

8.文人五言诗产生发展的过程

(1)五言诗的产生经历了从杂言到民间五言,再到文人五言的一个相当长的过程。(2)早在秦代,民间歌谣中已出现了以五言为主的《长城之歌》。(2)西汉已出现了以五言为主的《戚夫人歌》和《李延年歌》,这时期的乐府民歌中,也杂用了一些五言。(3)汉成帝时,民间完整的五言歌谣已经形成。(4)班固的《咏史》是最早出现的文人五言诗,是他有意模仿乐府民歌之作,质木无文。(5)东汉中后期,创作者继增,至《古诗十九首》产生而达到成熟。

9.《古诗十九首》的思想内容、艺术成就

思想内容可概括为两类:第一类诗歌抒发中下层知识分子为寻求生计不得不背井离乡以求进仕而带来的羁旅离愁,如《迢迢牵牛星》、《庭中有奇树》等。

第二类诗歌主要写知识分子宦途失意的苦闷,为伤时失志之作,如《今日良辰会》等。 艺术特色:

情景交融。《古诗十九首》所描写的景物、情境与情思非常切合,往往通过或白描、或比兴、或象征等手法形成情景交融,浑然圆融的艺术境界;

语言精练。《古诗十九首》语言浅近自然,却又极为精炼准确。传神达意,意味隽永。

10. 汉乐府的思想内容。

揭露战争和徭役带给人民的灾难和痛苦。

反映劳动人民的穷困生活及对阶级压迫的反抗。

反映男女爱情和被压迫妇女的命运。

三、论述题

1. 鲁迅先生评价《史记》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你对这句话是如何认识的?

2.《史记 项羽本纪》中项羽形象分析。

3.《古诗十九首》中,你最喜欢哪一篇?说说你的理由。

4. 以两首汉乐府诗为例,分析汉乐府的艺术表现手法。

汉代文学部分思考练习题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 《史记》:我国西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司马迁撰写的一部纪传体史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列为二十四史之首。原名《太史公书》。全书分为十二本纪、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十表、八书,记载了自黄帝至汉武帝共3000多年的历史。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2.互见法:《史记》选取、安排材料表现人物性格的重要方法。其法是把某一历史人物的部分材料,并不写入本人传记中,而写入他人的传记里,以避免行文重复和影响传主的主要性格。

3. 班马:班固与司马迁的合称。司马迁是纪传体通史的开创者,其所作《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班固继承《史记》的传统,著作《汉书》,这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纪传体是以人物传记为主,记载历史人物的生平事迹与性格特征,文学性强。《史记》和《汉书》也是传记文学的代表作品。

4.《汉书》:我国第一部纪传体的断代史,主要由东汉班固创作。由纪(12篇)、表(8篇)、志(10篇)、传(70篇)四部分组成,全书一百篇,八十余万字。主要记载高帝元年(前206)到王莽地皇四年(23年)的历史,目的是宣扬“汉德”。汉初史实,多承《史记》之义,并进行了一些剪裁、订补。

5.乐府诗:乐府原是管理音乐的政府机构,后来把乐府机构收集整理起来的歌辞称为乐府诗。魏晋以后,文人利用汉乐府旧题创作的徒诗也称为乐府诗。乐府诗主要收集在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中。

6.乐府:本是古代掌握音乐的官署机构,秦代已有之。六朝时,人们把合乐的歌辞、袭用乐府旧题或模仿乐府体裁写成的诗歌统称为“乐府”,于是乐府演变成为一种诗体名称。沿用到后世,涵义进一步扩大,如宋人把词,元、明人把散曲也称作乐府。

7. 《古诗十九首》:最早见载于萧统编的《文选》,因作者佚名,时代莫辨,风格相近,萧统泛题为“古诗”。诗非一人一时之作,作者是中下层文人,创作时代为东汉末年的桓帝、灵帝之世,思想内容呈现出复杂的时代特点,都带有生命意识觉醒后的感伤色彩。艺术上浑然天成,言近旨远,语短情长,耐人寻味。是汉代文人五言诗成熟的标志。

二、简答题

1. 秦文学荒芜的原因是什麽?

秦王朝实行文化专制政策。焚书坑儒

秦朝时间短暂 。从秦始皇统一中国到秦王朝覆灭,只有十五年。

2. 汉代作家群生成的原因?

汉代的官学和私学都以讲授儒家经典为主,经典中有文学作品,师生由此受到熏陶,提高了文学素养。

西汉时解读《楚辞》成风。汉初统治者多为楚人,喜欢楚声。不少文人以解读《楚辞》为尚,创作辞赋作为文学事业。《楚辞》中屈原的作品历来被视作“经之亚”,引起众多文人的关注。

3. 汉乐府民歌的艺术特色

⑴ 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第一次具体而深入地反映了社会下层民众日常生活的艰难与痛苦。 ⑵ 奠定了中国古代叙事诗的基础。

⑶ 表现了激烈而直露的感情。

⑷强烈的乐生恶死的愿望。

⑸生动活泼的想象力

⑹使用了新型的杂言体和五言体。

4. 汉代文学的主要文学样式?

赋:骚体赋、散体大赋、咏物抒情小赋。

散文:叙事散文(以史传散文为代表)、政论散文、抒情议理散文(主要是书信类)。 诗:四言(文人创作为主)、杂言、五言、七言(附属于汉赋,未能完全独立)。

5. 司马迁对后人的影响有哪些?

大力弘扬的人文精神为后代作家树立起一面光辉旗帜。

是后世散文的楷模。其叙事体例、选材不重其多而重其典型性的原则、文章风格、语言特点,均对后世产生重要影响。

为后代小说创作提供了经验。情节曲折、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写事写人的方法,都有独到之处,为后世留下财富。

为后世文学作品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6.如何评价《史记》的历史地位?

《史记》开创了纪传体史学、传记文学写作的先河。

《史记》标志着中国古代史传文学的发展已达到高峰。“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史记》的纪传体形式,使得“历代作史者遂不能出其范围”。

成为后世散文创作的楷模,“文必秦汉,诗必盛唐”。

7. 《谏逐客书》是如何劝说成功的?

第一,开宗明义,提出观点。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过矣。

第二,针对秦王欲求统一之心,反客为主,处处站秦王“跨海内,制诸侯”大业的角度,说明纳客之利,逐客之害。

第三,有理有据,说服力强。从理论上阐明道理时丝丝入扣,层层深入,列举实例时,铺陈排比,紧扣论点,论据充分,说明力极强。

8.文人五言诗产生发展的过程

(1)五言诗的产生经历了从杂言到民间五言,再到文人五言的一个相当长的过程。(2)早在秦代,民间歌谣中已出现了以五言为主的《长城之歌》。(2)西汉已出现了以五言为主的《戚夫人歌》和《李延年歌》,这时期的乐府民歌中,也杂用了一些五言。(3)汉成帝时,民间完整的五言歌谣已经形成。(4)班固的《咏史》是最早出现的文人五言诗,是他有意模仿乐府民歌之作,质木无文。(5)东汉中后期,创作者继增,至《古诗十九首》产生而达到成熟。

9.《古诗十九首》的思想内容、艺术成就

思想内容可概括为两类:第一类诗歌抒发中下层知识分子为寻求生计不得不背井离乡以求进仕而带来的羁旅离愁,如《迢迢牵牛星》、《庭中有奇树》等。

第二类诗歌主要写知识分子宦途失意的苦闷,为伤时失志之作,如《今日良辰会》等。 艺术特色:

情景交融。《古诗十九首》所描写的景物、情境与情思非常切合,往往通过或白描、或比兴、或象征等手法形成情景交融,浑然圆融的艺术境界;

语言精练。《古诗十九首》语言浅近自然,却又极为精炼准确。传神达意,意味隽永。

10. 汉乐府的思想内容。

揭露战争和徭役带给人民的灾难和痛苦。

反映劳动人民的穷困生活及对阶级压迫的反抗。

反映男女爱情和被压迫妇女的命运。

三、论述题

1. 鲁迅先生评价《史记》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你对这句话是如何认识的?

2.《史记 项羽本纪》中项羽形象分析。

3.《古诗十九首》中,你最喜欢哪一篇?说说你的理由。

4. 以两首汉乐府诗为例,分析汉乐府的艺术表现手法。


相关内容

  • 唐代文学习题及答案
  • 唐诗繁荣的原因 1) 社会因素 唐代立国之初至安史之乱前, 国势强大, 经济富裕, 朝廷百官宴游, 多唱诗互和, 以为谈佐之乐.而国家的统一, 南北交通无阻, 文人有机会饱览祖国的大好山河, 激发诗情.诗歌的酬唱流传, 蔚成一时的风气.至於安史之乱后, 藩镇之祸继起, 唐室中衰, 加以外患日极, 以 ...

  • 华中师范大学网络教育学院[先秦两汉散文史]练习题库及参考答案
  • <先秦两汉散文史>练习题库及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我国最早的散文是 2.先秦历史散文文学成就最高的是 3."三表法"的提出者是. 4.两汉散文的主流是 5.贾谊.晁错是汉初 6.先秦散文中最早的一本书是 7.先秦诸子散文文学成就最高的一部书是 8."法& ...

  • 高中历史必修三期末复习选择题练习
  • 高中历史必修三期末复习选择题练习1 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练习题 1.孔子说:"中人以上,可以语上(深奥学问),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这表明了他的什么教育思想( ) A.因材施教 B.启发诱导 C.择优而教 D.有教无类 2.有一家父母得知其孩子在外面偷了东西,如 ...

  • (含答案)七年级上册语文[古代诗歌五首]练习题
  • 七年级上册第15课<古代诗歌五首>课堂练习 第一课时 ⒈文学常识填空. ⑴<观沧海>一诗选自 ,作者 ,字 , 时期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他的诗以 见称.他与其子 . 合称为"三曹". ⑵<次北固山下>一诗中"次"意为 , ...

  • [采薇]练习1(带答案)
  • <采薇>练习1 1.思考:这首诗表现了什么样的主题?你认为哪些诗句最能表现这种情感? 明确: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犭严 狁之故( )( ) 不遑启居( ) 我戍未定( ) 象弭鱼服( ) ...... 王事靡盬( ) 小人所腓( ) 靡使归聘( ) 四牡骙骙( ) ..... (二) ...

  • 高考下定义题教案.学案
  • Ⅰ.理论部分 一.下定义规则 下定义,是一种用简洁明确的语言对事物的本质特征作概括说明的方法. 1. 下定义概念与被定义概念外延(概念所反映的事物的范围)必须相等.如: (1)商品就是劳动所得的产品. (2)历史小说是以农民革命战争为题材的小说. 例(1)的定义概念外延大于被定义概念的外延.因为劳动 ...

  • 大学语文考试答案(重点篇)
  • 先秦文学自测题(一) 一.单项选择题 88 1.<周易>包括( C ). "传"两部分. A.卦 B.序 C. 经 D.辞 2.八卦中,( A )代表天. A.乾 B.坤 C.艮 D.离 88 3.六十四卦每个卦有( C )个爻 A.一 B.三 C.六 D.九 4. ...

  • 一轮复习题
  • 一轮复习题 秦汉时期 一.选择题 1.有学者认为,自中国古代进入文明社会,先后出现了"方国联盟"等三种政治统治模式.据此,与右图匹配的正确选项是( ) A.郡县制度.封邦建国 B.行省制度.封邦建国 C.行省制度.郡县制 D.封邦建国.郡县制度 2.秦统一后,"废封建, ...

  • 2017古代诗歌散文专题小抄(整理版)
  • 古代诗歌散文专题教学大纲 第一部分 课程及教学内容说明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古代诗歌散文专题>是中央广播电视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的一门必修课程. 其教学目的是利用以往已经获得的文学史知识,引导学生更深入地学习自先秦至清代的诗歌 散文.本课程以文体作为基本架构,介绍诗.词.散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