樟塘镇城乡一体化建设的实施方案
为加快推进我镇城乡一体化建设进程,促进全镇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围绕打造“生态宜居乡镇、幸福和谐家园”主题,结合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缩小城乡差距、提高城乡居民生活水平为目标,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和改善民生,强化基层组织保障,加强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和村庄整治,聚全镇之力,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规格发展,从而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努力实现农村经济社会健康稳定发展。
二、发展目标
围绕打造“生态宜居乡镇,幸福和谐家园”,突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深入统筹城乡发展,着力完善民生保障,致力建设“开放樟塘、魅力樟塘、生态樟塘”,实现“城镇规模扩大,经济发展加快,收入大幅增加,社会事业繁荣,居住环境优美,管理科学规范”,确保综合实力达到全县7个乡镇的上等发展水平,成为东山重要节点乡镇、生态宜居乡镇。
三、基本原则
1.规划先行,彰显特色。统筹制订城乡一体化建设总体规划。以规划为引领,科学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
2.整合资源,重点扶持。在条件较好的南山、下湖、湖尾等村先行先试。加大向上争取项目力度,全面整合资源,集中项目资金,汇聚各方合力,加快试点村建设。
3.发展经济,促进增收。按照“一村一品”的发展思路,调结构、促流转、建基地、扩规模、连市场、创品牌、强产业,千方百计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
4.以人为本,注重实效。充分发挥农民群众的主体作用,尊重农民意愿,维护农民利益。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坚持实事求是,科学统筹,推进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着力解决农村民生问题。
5.示范试验,探索经验。大胆改革创新,引入市场机制,深入探索加快城乡一体化的途径和办法。实行上下联动,点面结合,分类指导,协调推进。
四、工作重点
1.统筹发展城乡经济。推进项目建设,着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发展现代服务业,实现转型发展、率先发展。
一是以工业发展为主引擎。要发挥区域地理优势,突出打造更具竞争力的优势产业,突出引进城市综合体、对台商业物流、船舶工业、锂电隔膜科技和汽车旅馆项目。要规划高新科技工业园区,引进电子信息、新能源等产业的旗舰型企业,打造全县高新科技产品集聚中心,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要加强对企业的引导和服务,加大品牌培育力度。做大做强箱包、水产加工产业,鼓励桑茶保健食品创品牌、上规模。同时,保障企业用工需求,强化职业技能培训,提高人力资源产出率和对财政的贡献力。
二是以旅游发展为加速力。科学拟定樟塘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和景点详细规划,加快开发建设力度。南正院景区,要按5A级标准高起点规划、高品味开发,引进计划总投资10亿元的景区综合体项目,建成东山一流的度假别墅群和集休
闲娱乐、朝圣为一体的大容量风景区。金銮湾片区,要以庄园、马里兰高星级酒店为依托,致力于加快游乐、娱乐、购物项目的引进和建设,持续夯实新增长区域的发展态势,提升南部片区在全镇的带动和辐射功能。要提升滨海美食广场项目档次,塑造全县首屈一指的“农家乐”品牌,规范金銮湾海鲜大排档,建设南埔岭下美食一条街。通过全方位、多层次发展,形成“南有金銮湾,北有南正院”的旅游休闲度假基地。
三是以现代农业为助推器。坚持巩固、整合、创新。促进水果品种改良更新,蔬菜、花卉、苗木等特色主导产业规模扩大,构建布局合理、结构优化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鼓励土地有效流转、通过推动农坊经济适度推进农业规模经营,推行“山地种果,果中养畜,水中养鱼”的立体种养模式。要拓宽流通渠道,基本形成“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农业产业化发展格局,进一步提高农产品商品率。
2.统筹发展公共设施
一是重新规划建设全镇路网。要融入全县路网建设,实施疏港路接下湖、接南正院、接镇政府道路建设项目,带动区域土地利用、经济发展。
二是力争“再建一个新镇区”。将镇行政办公场所进行整体外移搬迁,科学规划,配套建设教育机构、文体科技、医疗保健、集贸设施等公共设施,拉大集镇框架,完善镇区功能,提高镇区品位,增强要素集聚和辐射能力。
三是建设村级集体优质经营性资产。要以南山村综合大楼为带动,五年内村村建有村级集体优质经营性资产,建成一批具有标志性、代表性的高楼、美景。 四是注重环境建设。要持续深入开展家园清洁行动和城乡环境卫生整治行动,更加注重公园、绿地、公厕、道路设施和垃圾中转站的建设及维护。加快建设村级农民公园、体育设施、休闲健身小广场,新建镇级垃圾中转站。要巩固造林绿化成果,提升绿化品位,扎实做好“四湾一区”整治,保护湿地、河流、森林等生态资源,着力建设环境优美、生态良好的新城镇。
3.统筹发展住宅新区
一是做好社区建设试点。前马、后马两个较小的村要先行先试,做好把村庄建设成为“配套完善、功能齐全、服务到位”居住小区的准备,集约、节约土地资源,让群众生活的更舒适。
二是力抓改旧建新工作。投资1000万元实施港西、下湖、南埔旧村改造项目。规划建设湖尾、古港、南埔、南山、下湖新村。
4.统筹发展社会事业
一是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发挥古港幸福园的作用,三年内完成樟塘、港西敬老院建设,全面提高农村五保对象供养保障水平和农村低保户中无房户的居住条件。关注征地问题,积极探索失地农民和拆迁户的安置新举措,维护群众的合法权益,确保被征地农民原有生活水平不降低、长远生计有保障。
二是创造更多就业岗位。建立若干支有卫生保洁、安保、园林、水电、建筑装修等专业人才组成的综合性物业管理队伍,切实加强行业引导、培训和管理,使之成为行业佼佼者和领军队伍。强力推进培育电子信息、新能源等产业发展需求的上游技术工人,实现经济发展和扩大就业良性互动。
三是抓好文教卫生事业。坚持教育优先的发展战略,大力发展学前教育,进一步提升义务教育水平。完成校安工程建设,撤并古港小学。教育质量稳定在全县前列,让教育成为全镇人民最受益、最满意的福祉。加快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制度和管理,确保“新农合”参保率达到100%,巩固提
升“新农保”参保率。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继续推进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农家书屋等重点文化惠民工程,构建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四是全力维护社会稳定。切实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严密防范、依法严厉打击各种犯罪行为,健全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完善综治联席会议和汇报制度,深入开展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抓好社会公众安全感调查工作,认真落实信访工作责任制,健全维护群众的权益机制,依法防范和严厉打击各类刑事犯罪,巩固“平安樟塘”创建成果。
五、保障措施
1.加强领导,明确责任。为扎实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镇成立以党委书记任组长,党委副书记、镇长为副组长,其他班子成员为副组长,各村及镇直有关部门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同时下设办公室,成立各职能小组,负责指导、协调、检查和督办工作。
2.大力宣传,广泛发动。通过发放公开信、广播、标语等多种方式,宣传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的意义和相关政策,突出农民群众的主体作用,发动广大农民投资投劳踊跃参加。要大力宣传村建设的明显变化、工作经验和感人事迹,及时总结经验,加强对外报道和信息上报,扩大影响。
3.整合资源,加大投入。积极向上争取项目资金,充分发挥资金的聚集效应,实现资源利用最大化、综合效益最大化。要充分利用本地社会资源,发动外出成功人士、返乡创业人士献计献策,捐资捐物,对重要项目和产业发展予以大力支持。
4.加强督办,严格奖惩。镇党委、政府将城乡一体化建设纳入全镇目标管理的重要内容,对有关村和部门实行责任目标考评,考评结果作为年终评先评优、绩效工资、评奖、评劳的重要依据。建立联席会议工作制度,定期召开会议,交流情况,解决问题,研究部署下段工作。对于工作进展情况,镇领导小组每月督办一次,及时协调处理建设中出现的问题和困难,确保每项工程保质按时完成。
樟塘镇城乡一体化建设的实施方案
为加快推进我镇城乡一体化建设进程,促进全镇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围绕打造“生态宜居乡镇、幸福和谐家园”主题,结合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缩小城乡差距、提高城乡居民生活水平为目标,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和改善民生,强化基层组织保障,加强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和村庄整治,聚全镇之力,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规格发展,从而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努力实现农村经济社会健康稳定发展。
二、发展目标
围绕打造“生态宜居乡镇,幸福和谐家园”,突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深入统筹城乡发展,着力完善民生保障,致力建设“开放樟塘、魅力樟塘、生态樟塘”,实现“城镇规模扩大,经济发展加快,收入大幅增加,社会事业繁荣,居住环境优美,管理科学规范”,确保综合实力达到全县7个乡镇的上等发展水平,成为东山重要节点乡镇、生态宜居乡镇。
三、基本原则
1.规划先行,彰显特色。统筹制订城乡一体化建设总体规划。以规划为引领,科学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
2.整合资源,重点扶持。在条件较好的南山、下湖、湖尾等村先行先试。加大向上争取项目力度,全面整合资源,集中项目资金,汇聚各方合力,加快试点村建设。
3.发展经济,促进增收。按照“一村一品”的发展思路,调结构、促流转、建基地、扩规模、连市场、创品牌、强产业,千方百计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
4.以人为本,注重实效。充分发挥农民群众的主体作用,尊重农民意愿,维护农民利益。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坚持实事求是,科学统筹,推进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着力解决农村民生问题。
5.示范试验,探索经验。大胆改革创新,引入市场机制,深入探索加快城乡一体化的途径和办法。实行上下联动,点面结合,分类指导,协调推进。
四、工作重点
1.统筹发展城乡经济。推进项目建设,着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发展现代服务业,实现转型发展、率先发展。
一是以工业发展为主引擎。要发挥区域地理优势,突出打造更具竞争力的优势产业,突出引进城市综合体、对台商业物流、船舶工业、锂电隔膜科技和汽车旅馆项目。要规划高新科技工业园区,引进电子信息、新能源等产业的旗舰型企业,打造全县高新科技产品集聚中心,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要加强对企业的引导和服务,加大品牌培育力度。做大做强箱包、水产加工产业,鼓励桑茶保健食品创品牌、上规模。同时,保障企业用工需求,强化职业技能培训,提高人力资源产出率和对财政的贡献力。
二是以旅游发展为加速力。科学拟定樟塘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和景点详细规划,加快开发建设力度。南正院景区,要按5A级标准高起点规划、高品味开发,引进计划总投资10亿元的景区综合体项目,建成东山一流的度假别墅群和集休
闲娱乐、朝圣为一体的大容量风景区。金銮湾片区,要以庄园、马里兰高星级酒店为依托,致力于加快游乐、娱乐、购物项目的引进和建设,持续夯实新增长区域的发展态势,提升南部片区在全镇的带动和辐射功能。要提升滨海美食广场项目档次,塑造全县首屈一指的“农家乐”品牌,规范金銮湾海鲜大排档,建设南埔岭下美食一条街。通过全方位、多层次发展,形成“南有金銮湾,北有南正院”的旅游休闲度假基地。
三是以现代农业为助推器。坚持巩固、整合、创新。促进水果品种改良更新,蔬菜、花卉、苗木等特色主导产业规模扩大,构建布局合理、结构优化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鼓励土地有效流转、通过推动农坊经济适度推进农业规模经营,推行“山地种果,果中养畜,水中养鱼”的立体种养模式。要拓宽流通渠道,基本形成“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农业产业化发展格局,进一步提高农产品商品率。
2.统筹发展公共设施
一是重新规划建设全镇路网。要融入全县路网建设,实施疏港路接下湖、接南正院、接镇政府道路建设项目,带动区域土地利用、经济发展。
二是力争“再建一个新镇区”。将镇行政办公场所进行整体外移搬迁,科学规划,配套建设教育机构、文体科技、医疗保健、集贸设施等公共设施,拉大集镇框架,完善镇区功能,提高镇区品位,增强要素集聚和辐射能力。
三是建设村级集体优质经营性资产。要以南山村综合大楼为带动,五年内村村建有村级集体优质经营性资产,建成一批具有标志性、代表性的高楼、美景。 四是注重环境建设。要持续深入开展家园清洁行动和城乡环境卫生整治行动,更加注重公园、绿地、公厕、道路设施和垃圾中转站的建设及维护。加快建设村级农民公园、体育设施、休闲健身小广场,新建镇级垃圾中转站。要巩固造林绿化成果,提升绿化品位,扎实做好“四湾一区”整治,保护湿地、河流、森林等生态资源,着力建设环境优美、生态良好的新城镇。
3.统筹发展住宅新区
一是做好社区建设试点。前马、后马两个较小的村要先行先试,做好把村庄建设成为“配套完善、功能齐全、服务到位”居住小区的准备,集约、节约土地资源,让群众生活的更舒适。
二是力抓改旧建新工作。投资1000万元实施港西、下湖、南埔旧村改造项目。规划建设湖尾、古港、南埔、南山、下湖新村。
4.统筹发展社会事业
一是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发挥古港幸福园的作用,三年内完成樟塘、港西敬老院建设,全面提高农村五保对象供养保障水平和农村低保户中无房户的居住条件。关注征地问题,积极探索失地农民和拆迁户的安置新举措,维护群众的合法权益,确保被征地农民原有生活水平不降低、长远生计有保障。
二是创造更多就业岗位。建立若干支有卫生保洁、安保、园林、水电、建筑装修等专业人才组成的综合性物业管理队伍,切实加强行业引导、培训和管理,使之成为行业佼佼者和领军队伍。强力推进培育电子信息、新能源等产业发展需求的上游技术工人,实现经济发展和扩大就业良性互动。
三是抓好文教卫生事业。坚持教育优先的发展战略,大力发展学前教育,进一步提升义务教育水平。完成校安工程建设,撤并古港小学。教育质量稳定在全县前列,让教育成为全镇人民最受益、最满意的福祉。加快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制度和管理,确保“新农合”参保率达到100%,巩固提
升“新农保”参保率。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继续推进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农家书屋等重点文化惠民工程,构建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四是全力维护社会稳定。切实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严密防范、依法严厉打击各种犯罪行为,健全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完善综治联席会议和汇报制度,深入开展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抓好社会公众安全感调查工作,认真落实信访工作责任制,健全维护群众的权益机制,依法防范和严厉打击各类刑事犯罪,巩固“平安樟塘”创建成果。
五、保障措施
1.加强领导,明确责任。为扎实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镇成立以党委书记任组长,党委副书记、镇长为副组长,其他班子成员为副组长,各村及镇直有关部门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同时下设办公室,成立各职能小组,负责指导、协调、检查和督办工作。
2.大力宣传,广泛发动。通过发放公开信、广播、标语等多种方式,宣传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的意义和相关政策,突出农民群众的主体作用,发动广大农民投资投劳踊跃参加。要大力宣传村建设的明显变化、工作经验和感人事迹,及时总结经验,加强对外报道和信息上报,扩大影响。
3.整合资源,加大投入。积极向上争取项目资金,充分发挥资金的聚集效应,实现资源利用最大化、综合效益最大化。要充分利用本地社会资源,发动外出成功人士、返乡创业人士献计献策,捐资捐物,对重要项目和产业发展予以大力支持。
4.加强督办,严格奖惩。镇党委、政府将城乡一体化建设纳入全镇目标管理的重要内容,对有关村和部门实行责任目标考评,考评结果作为年终评先评优、绩效工资、评奖、评劳的重要依据。建立联席会议工作制度,定期召开会议,交流情况,解决问题,研究部署下段工作。对于工作进展情况,镇领导小组每月督办一次,及时协调处理建设中出现的问题和困难,确保每项工程保质按时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