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敏灸技术与理论
2013年 外科 黄芬梅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白衣天使们:
下午好!(你们好!)
今天我的讲课内容是,中医特色护理新进展, ——热敏灸技术及临床应用图片1
热敏灸, 这个灸就是艾灸,我们先来说下艾灸疗法,艾灸疗法是用艾叶制成的艾条材料产生的艾热刺激体表穴位或特定部位,通过激发经气的活动来调整人体紊乱的生理生化功能,从而到达防病治病目的的一种治疗方法。
他的作用是:1. 温经散寒,行气通络。2. 扶阳固脱,升阳举陷。3. 泄热拔毒,消瘀散结。
4. 防病保健,延年益寿。
艾灸疗法适合那些病症适合那些病症:寒证、热证、表证、里证、虚证、实证。
1. 寒湿入体,灸优于针。2. 阳虚病症,灸贵于针。3. 瘀血阻络,灸之所宜。4. 气阴不足,亦可用灸。 5. 热毒之症,亦可灸之。
在座的都艾灸这项中医操作, 当把一根艾条,点燃后,放在合谷穴上方3cm 左右,这个时候有什么感觉?有热感,这是一个很自然的现象,都会有热感,那么这个热,热在哪里呢?、、、一般都是灸哪里就热在哪里,在临床上,你要是问患者,您是热在皮肤上还是热在里面,他会说,热在皮肤上,也就是手大多数都是你灸哪里他就热在哪里,但是,热敏灸的热感不是这种热感,它不能只满足予于这种热感,这种热感起不到热敏灸的作用。什么是热敏灸? 热敏灸是指采用点燃的艾材产生的艾热悬灸热敏态穴位,激发透热、扩热、传热、局部不(微)热远部热 、表面不(微)热深部热 、其他非热感觉 等热敏灸感和经气传导,并施以个体化的饱和消敏灸量,从而提高艾灸疗效的一种新疗法。 这里说到了热敏灸感,是穴位热敏化现象,也叫腧穴热敏化,穴位热敏是一种新发现的疾病体表反应现象。人体在疾病或亚健康状态下,相关穴位会发生热敏。
具有6种热敏特征:
1. 透热, 灸热从施灸穴位皮肤表面直接向深部组织穿透,甚至直达胸、腹腔脏器。 透热图
2. 扩热, 灸热以施灸穴位为中心向周围片状扩散。扩热图
3. 传热, 灸热从施灸穴位开始循经脉路线向远部传导,甚至到达病所。 传热图
4. 局部不(微)热远部热, 施灸部位不(或微)热,而远离施灸部位感觉甚热。远部热图
5. 表面不(微)热深部热, 施灸部位的皮肤不(或微)热,而皮肤下深部组织甚至胸腹腔脏器感觉甚热。至胸腹腔脏器感觉甚热图
6. 其他非热感觉, 施灸部位或远离施灸部位产生酸、胀、压、重、痛、麻、冷等非热感觉. 这种现象也是一种渗透远传的现象,是传导之处、施灸部位产生的热、胀、痛等感觉发生深透远传,所到之处,病症随之缓解。
(比如悬灸风门穴,热胀感向肩部传导,多年肩痛立即缓解;悬灸阳陵泉穴,热胀感向腰部传导,多年腰部困重紧痛感立即缓解;施灸三阴交,热流向下腹部传导,几次治疗后盆腔积液明显改善;悬灸右天枢穴,热流直透腹腔,几次治疗后,多年紊乱的肠功能明显改善。) 这些深透远传现象,就是热敏灸感,艾灸时产生了这些热敏灸感,会有什么样的疗效呢? 等下给大家举个例子, 先介绍一下热敏灸的发展:热敏灸课题研究始于1988年,2006年10月28日经国家技术鉴定评选为原始,创新技术,2010年9月29日,在上海世博会(的联合国计划开发署执行机构——) 国际信息发展网馆举行了“中华热敏灸日暨中华热敏灸全球,启航”仪式。从此热敏灸走向世界,看一下当时起航仪式的图片,图片2 这里面的有一个人是江西热敏灸,医院的院长,叫做陈日新,是教授,热敏灸,(又称热敏悬灸,全称“腧穴热敏化艾灸新疗法”,简称“热敏灸”是江西省中医院陈日新教授临床18年的)是他的科研成果、(专利技术。) 大概在今年2月底,有这样一名患者,这个患者呢,(动作)当他手指打开伸直大拇指紧贴食指的时候,他的合谷穴是凹陷的,我们也可以把手指打开、伸直、并拢,大拇指也并拢,这是我们的合谷穴是隆起的,是吗?. 我们正常人这样做的时候,合谷穴这里是隆起的,而这个患者当时手还有麻木感,出现了肌肉萎缩的情况,陈日新,教授就给他灸大椎穴,大家都知道大椎穴在哪里吧,在第7颈椎棘突下凹陷处,将艾条点燃放在穴位上方3cm 左右,开始灸,灸的时候患者感觉热感传至手,可维持5个小时,经过7天治疗后,患者说手没有麻木感了,在经过几次治疗,这个患者又说,真是神奇了,他说:他的手上长肉了,意思是说他的合谷穴这里隆起来了,这个患者特高兴。所以说热敏灸它有它的疗效和特效;
那我们怎样才能找到这种可以深透远传的穴位呢?先了解一下穴位,也叫做腧穴,腧穴是个体化、动态的、敏化态的疾病体表反应部位,同时也是调控人体功能到达防病治病目的的针灸刺激部位。腧穴具有敏化态与静息态两种,我们要怎样找到这种敏化态的穴位呢?, 当人有疾病的时候,相应的穴位才会开放,穴位就像一扇门,只有当门打开的时候,才能起到一个开放的作用,当门关着的时候等于没有门一样,产生不了热敏灸的深透远传感,好比我们玩电脑的时,按一下鼠标右键(示范一下),看一下,有很多功能键,有复制、粘帖、剪切等,这个功能键颜色是不是不一样的,有黑的和白的两种,这个白的键,我们是说没有激活的,黑的键是激活了的,那我们白的键没有用,点黑的键有用,穴位也是这样,有很多
穴位,但是它关着的时候,没有激活的时候,是起不了作用的,当它开放的时候才起到作用,如果我们在艾灸的时候,专门去找这种开放的穴位,我们就很容易做到深透远传。所以人体腧穴有敏化态与静息态之别,而不仅仅是部位之别,表现在:(1)人体发生疾病时能使体表经穴发生敏化,敏化的类型多种多样,而腧穴热敏化是腧穴敏化的一种新类型,处在敏化态的腧穴对外界相关刺激呈现腧穴特异性的“小刺激大反应”。
(2)“热”敏化穴的最佳刺激为艾灸热刺激,(热敏化”经穴对艾热具有高度的敏感性,) 能使病人产生透热、扩热等临床反应,(且极易激发灸性感传活动。) 也是灸疗的最佳选穴,疗效远优于常规静息态 经穴的针灸疗法。
(3)“热”敏化态经穴在艾热刺激下极易激发灸性感传(70%的出现率)乃至气至病所,达到速效、特效、高效和长效目的。
例如:小李一位过敏性鼻炎患者,一到春天,就打喷嚏,流清涕,嗅觉也有一些减退。为此,他找到热敏灸创始人之一、陈日新先在他印堂、通天(在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4寸,旁开1.5寸)、风池(在头额后面大筋的两旁与耳垂平行处)、肺俞(第三胸椎棘突旁开1.5寸)等进行穴位热敏探查,标记热敏穴位。随后在这些穴位单点或双点温和灸。小李自觉热感深透或向四周扩散或传导,灸至热敏灸感消失。10次治疗后,小李的鼻炎症状几乎消失了。这个热敏灸对过敏性鼻炎疗效很好,但对非过敏性鼻炎没什么用。过敏性鼻炎如此疗效是因为中医学认为,这种病的内因多与肺、脾、肾等脏腑功能失调及个人先天体质有关,外因多由六淫邪气侵袭鼻窍所致。
与传统温和灸疗法相比,“热敏灸”有着独特的治疗特点,且疗效大幅提高。
如何探查热敏穴位,(怎样发现这些热敏穴)?我们可以这样做:
(一)热敏穴位的粗定位, 在疾病状态下,相关穴位发生热敏化的高概率大致区域。 例如:感冒
1 热敏穴位探查::穴位热敏高发部位:上印堂、太阳、风池、风府、大椎、至阳、腰阳关等
2 治疗操作:
对于流鼻涕,打喷嚏,鼻塞,前额紧痛的风寒感冒:
(1)上印堂:单点温和灸,可觉热感或紧压重感扩散至整个前额,灸至热敏灸感消失。(印堂上1寸为上印堂)。
(2)太阳穴:双点温和灸,可觉热感透至深部并扩散至两侧颞部,灸至热敏灸感消失。 对于头项强痛的风寒感冒:大椎、风池穴:三角温和灸,可觉热感透至深部并扩散至整个头
项背部,灸至热敏灸感消失。
对于恶风,恶寒发热,全身乏力的风寒感冒:分别按序对风府、大椎、至阳、腰阳关穴循经往返和接力灸,振奋督脉阳气,祛寒解表,可觉热感沿头项背腰部督脉传导,灸至 热敏灸感消失。
3 灸疗疗程:每天2次,灸至症状消失。一般1~2天即可
(二)热敏穴位的细定位, 在上述粗定位 的狭小区域对热敏穴位的准确定位。 细定位的探查手法有4种:
1. 回旋灸, 用点燃的艾条的一端与施灸部位距离皮肤3cm 左右,不固定地反复旋转施灸,以患者感觉施灸部位温热潮红为度。有利于温热施灸部位的气血。
2. 循经往返灸, 用点燃的艾条在患者体表距离皮肤3cm 左右,沿经脉方向循经往返匀速移动施灸,以感觉施灸路线温热潮红为度。有利于疏通经络,激发经气。
3. 雀啄灸, 用点燃的艾条的一端与皮肤不固定在一定的距离,像鸟雀啄食一样,一上一下活动的施灸。有利于施灸部位进一步加强敏化,从而为局部的经气激发,产生灸感奠定基础。
4. 温和灸, 用艾条的一端点燃,对准穴位或患处,约距皮肤3cm 左右施灸,使局部有热感而无灼痛感为宜。有利于施灸部位进一步激发经气,发动感传。 按以上前3种手法顺序每种操作1分钟,反复重复上述手法,灸至皮肤潮红为度,一般2-3遍即可。然后再施行温和灸手法。温和灸,是指在选定穴位上方3cm 左右以患者不感觉灼痛为度,产生深透远传感。 这种热敏灸技术操作,有“十六字”总结,即“探感定位、辨敏施灸、量因人异、敏消量足”。
1、探感定位 热敏灸在穴位选取上是以感觉法确定最佳施灸部位,即6种热敏灸感(透热、扩热、传热、局部不(微)热远部热、表面不(微)热深部热、其他非热感觉)的出现部位为最佳施灸部位。因此,需要以艾热为刺激源探查不同部位的灸感,从而确定热敏穴位作为施灸部位。图片3
2、辨敏施灸 热敏穴位有首选与后选、主选与次选之分,需要分析和辨别,从而采用相应的悬灸方法施灸。如以出现热敏灸感经过,或直达病变部位的热敏穴位为主选热敏穴位;以出现非热灸感的热敏穴位为主选热敏穴位,而非热灸感中又以痛感优于酸胀感;以出现较强的热敏灸感的热敏穴位为首选热敏穴位。
3、量因人异 艾灸剂量由艾灸强度、艾灸面积、艾灸时间三个因素组成,在前两个因素基本不变的情况下,艾灸剂量主要由艾灸时间所决定。在施行热敏灸疗法时,每穴的施灸时间,因人因病因穴而不同,是以个体化的热敏灸感消失为度的施灸时间。不同热敏穴位施灸时从热敏灸感产生至热敏灸感消失所需要的时间是不同的,从10~200分钟不等,这就是热敏
穴位的最佳个体化施灸剂量。
4、敏消量足 热敏灸疗法强调每次艾灸要达到个体化的消除穴位敏化状态的饱和灸量,这是保证热敏灸临床疗效的关键之一。每次给予艾热刺激的量最终取决于热敏化态穴位的消敏或脱敏量,消敏或脱敏量指的是深透远传感消失了,达到这个剂量灸疗疗效明显提高,这时穴位的热敏态转化为消敏态(即非热敏态)。这个艾灸剂量就是这个热敏穴位的最佳充足剂量。
热敏灸操作技术要求
1、调定灸态。灸态就是艾灸是的状态,他包括环境、患者和医生,概括来说就是静、松、匀、守四个字。
静:灸疗环境宁静,灸疗师、顾客的心神安静。这时可以最大限度激发热敏感传,(不安静时,穴位会闭合。)为了提高灸疗效果,施灸前嘱咐顾客要腹式呼吸,深深吸气, 慢慢呼出,调的细长慢匀。
松:肌肉放松、自然,有利于激发感传。
匀:呼吸均匀,有利于调整机体内环境平衡。
守:意守施灸点。一是顾客意守艾灸的热度感觉;二是灸疗师必须将艾热固守在热敏穴位上。
2、确定灸位。
3、选择灸法(1)悬灸。(2)先回旋灸打基础,继雀啄灸激经气,再温和灸通经络。
4、施足灸量。最佳灸量是以热敏灸感消失为标准。不能以时间的长短做标准。
注意事项:
灸疗疗程每次选取相应穴位2~3组,每天1次,10次为1个疗程,疗程间休息2~5天,共2~3个疗程。他提醒有关人员,施灸时,应让患者详细了解操作过程,打消对艾灸的恐惧感或紧张感;应根据年龄、性别、体质、病情,采取舒适的并能充分暴露施灸部位的体位;施灸剂量根据腧穴热敏强度不同而各不相同;过饥、过饱、过劳、醉酒等,不宜施灸;艾灸局部出现水疱,水疱较小时,勿使其破裂,一般数日即可吸收自愈。如水疱过大,用注射器从水疱下方穿入,将渗出液吸出后,外用消毒敷料保护,一般7~10天可痊愈;要注意防止艾火脱落灼伤患者,或烧坏衣服、被褥等物;艾灸结束后,必须将燃着的艾条熄灭,以防复燃。
关于热敏灸的内容就讲到这里!谢谢大家!
热敏灸的选穴原则
1. 以出现热觉灸感经过,或直达病变部位的热敏穴位为首选热敏穴位。
2. 以出现非热灸感的热敏穴位为首选热敏穴位,而痛觉又优于酸胀感。
3. 以出现较强的热敏灸感的热敏穴位为首选热敏穴位。
热敏灸与传统的艾灸疗法有哪些区别
传统的艾灸疗法是通过艾热刺激穴位,调控人体自身机能,达到防治疾病的效果,(但艾灸产生烟雾,操作相对针刺比较麻烦。因此,临床上有“重针轻灸”现象。
热敏灸是在热敏穴位上施灸,热敏穴位对艾热异常敏感,最易激发经气感传,产生小刺激大反应;而传统悬灸由于未认识到穴位有敏化态与静息态之别,而疗效平平。
它们的区别表现为:“四不同”
1、灸感不同 灸感即施灸时患者的自我感觉。对于悬灸疗法,艾热作用于体表,自然产生热感。( 针刺疗法的精髓与灵魂是“刺之要,气 至而有效”,即激发经气,气至病所。)热敏灸强调要求施灸过程中产生6种热敏灸感和经气感传,气至病所,而传统悬灸仅有局部和表面的热感。
2、灸位不同 灸位即施灸部位,热敏灸是在热敏穴位上施灸,热敏穴位对艾热异常敏感,最易激发经气感传,产生小刺激大反应;而传统悬灸由于未认识到穴位有敏化态与静息态之别,因此不要求辨别与选择热敏穴位施灸,因此激发经气感传的效率很低。说到这里我们大概了解一下经气,经气:它运行于经脉中,亦称脉气。是精气的结合物,运行、输布全身,不但指经脉的运动功能和经脉中的营养物质,而且是整体生命功能的表现。在说下穴位的敏化态与静息态,人体经穴存在敏化态与静息态两种状态,“热”敏化态经穴在艾热刺激下极易激发灸性感传(70%的出现率)乃至气至病所,达到速效、特效、高效和长效目的。灸至要, 仍然是气至而有效。
人体在病理状态下,体表的某些经穴会发生“敏化”,(其中“热敏化”是一类新的敏化态类型,“热敏化”经穴对艾热具有高度的敏感性,) 能使病人产生透热、扩热等临床反应,(且极易激发灸性感传活动)
3、灸量不同 灸量即艾灸的每次有效作用剂量,由艾灸强度、面积、时间三个因素组成。在施行热敏灸疗法时,每个穴位的施灸时间是不同的,施灸时间因人而异,因病因穴位不同而不同。而传统悬灸的灸量每次每个穴位一般灸10~15分钟,或者以局部皮肤潮红为度,往往达不到治疗个体化的最佳灸量。
4、灸效不同 由于热敏灸激发经气,气至病所,实现古人“气至而有效”的要求,因此热敏灸的疗效较传统悬灸疗法有大幅度提高。
热敏灸的施灸方法:
1. 单点温和灸:激发经气,发动感传,开通经络;
2. 双点温和灸:传导经气,开通经络;
3. 三点温和灸:接通经气,开通经络;
4. 接力温和灸:延长感传;5. 循经往返灸:疏导经络,激发经气。
保健操作
1. 天枢穴:双点温和灸,自觉热感深透至腹腔或沿两侧扩散至腰部,灸至热敏灸感消失。
2. 关元穴:单点温和灸,可觉热感透至腹腔内,灸至热敏灸感消失。
3. 大肠俞穴:双点温和灸,自觉热感深透至腹腔或扩散至腰骶部或向下肢传导,灸至热敏灸感消失。
4. 足三里穴:双点温和灸,自觉热感深透,或向上或向下沿足阳明胃经传导,灸至热敏灸感消失。
每次选取上述1~2组穴位,每2天1次,共10次,以后每月保健灸4次。
心脏保健 热敏穴位探查:穴位热敏高发部位:至阳、心俞、内关等。
血脂保健 热敏穴位探查:穴位热敏高发部位:天枢、胃俞、内关、阴陵泉、丰隆等 血压保健 热敏穴位探查:穴位热敏高发部位:气海、人迎、足三里、内关、涌泉等 血糖保健 热敏穴位探查:穴位热敏高发部位:神阙、脾俞、胰俞、三阴交等。灸至热敏灸感消失。每次选取上述2组穴位,每2天1次,共10次,以后每月保健灸4次。 “得气”与“气至”含义相同,“得气是指在针刺入腧穴时或行针、留针过程中, 患者感到针刺部位产生凉、热、痒、蚁行以及酸麻、重胀等感觉, 而医者的刺手有针下沉紧、涩滞或针体颤动等感觉。“这些感觉称为得气, 又称„气至‟,或称为„针感‟
临床用于针灸替代疗法,疗效显著,治疗范围广泛,对临床100多种常见病、疑难杂症有独特的疗效。 应用热敏灸技术可治疗20余种病症。
针刺疗法的精髓与灵魂是“刺之要,气至而有效”,即激发经气,气至病所。热敏灸强调要求施灸过程中产生6种热敏灸感和经气感传,气至病所,而传统悬灸仅有局部和表面的热感。 过敏性鼻炎是鼻黏膜接触变应原后,由免疫球蛋白介导的炎症反应及其引发的一系列鼻部症状。中医学认为,这种病的内因多与肺、脾、肾等脏腑功能失调及个人先天体质有关,外因多由六淫邪气侵袭鼻窍所致。
灸[jiǔ]:烧,中医的一种医疗方法。
腧穴[shù xué]:人体上穴位的总称。又四肢远端部位有五腧穴。“腧”通“输”,或从简作“俞”。腧(shù,第四声)穴。
穴[xué]:人体可以进行针灸的部位,多为神经末梢密集或较粗的神经干经过的地方:~位。与“学”同音。
翳[yì] [yi]:
灼[zhuó:烧,炙:~热。~伤(烧伤)。焦~。心急如~。
神阙[shén quē]:人体穴位名。位于脐正中。1. 阙 [quē]2. 阙 [què]
俞 [shù]:同“腧”,1. 俞 [yú]2. 俞 [yù]3. 俞 [shù]
悬[xuán]:悬空。
热敏灸技术与理论
2013年 外科 黄芬梅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白衣天使们:
下午好!(你们好!)
今天我的讲课内容是,中医特色护理新进展, ——热敏灸技术及临床应用图片1
热敏灸, 这个灸就是艾灸,我们先来说下艾灸疗法,艾灸疗法是用艾叶制成的艾条材料产生的艾热刺激体表穴位或特定部位,通过激发经气的活动来调整人体紊乱的生理生化功能,从而到达防病治病目的的一种治疗方法。
他的作用是:1. 温经散寒,行气通络。2. 扶阳固脱,升阳举陷。3. 泄热拔毒,消瘀散结。
4. 防病保健,延年益寿。
艾灸疗法适合那些病症适合那些病症:寒证、热证、表证、里证、虚证、实证。
1. 寒湿入体,灸优于针。2. 阳虚病症,灸贵于针。3. 瘀血阻络,灸之所宜。4. 气阴不足,亦可用灸。 5. 热毒之症,亦可灸之。
在座的都艾灸这项中医操作, 当把一根艾条,点燃后,放在合谷穴上方3cm 左右,这个时候有什么感觉?有热感,这是一个很自然的现象,都会有热感,那么这个热,热在哪里呢?、、、一般都是灸哪里就热在哪里,在临床上,你要是问患者,您是热在皮肤上还是热在里面,他会说,热在皮肤上,也就是手大多数都是你灸哪里他就热在哪里,但是,热敏灸的热感不是这种热感,它不能只满足予于这种热感,这种热感起不到热敏灸的作用。什么是热敏灸? 热敏灸是指采用点燃的艾材产生的艾热悬灸热敏态穴位,激发透热、扩热、传热、局部不(微)热远部热 、表面不(微)热深部热 、其他非热感觉 等热敏灸感和经气传导,并施以个体化的饱和消敏灸量,从而提高艾灸疗效的一种新疗法。 这里说到了热敏灸感,是穴位热敏化现象,也叫腧穴热敏化,穴位热敏是一种新发现的疾病体表反应现象。人体在疾病或亚健康状态下,相关穴位会发生热敏。
具有6种热敏特征:
1. 透热, 灸热从施灸穴位皮肤表面直接向深部组织穿透,甚至直达胸、腹腔脏器。 透热图
2. 扩热, 灸热以施灸穴位为中心向周围片状扩散。扩热图
3. 传热, 灸热从施灸穴位开始循经脉路线向远部传导,甚至到达病所。 传热图
4. 局部不(微)热远部热, 施灸部位不(或微)热,而远离施灸部位感觉甚热。远部热图
5. 表面不(微)热深部热, 施灸部位的皮肤不(或微)热,而皮肤下深部组织甚至胸腹腔脏器感觉甚热。至胸腹腔脏器感觉甚热图
6. 其他非热感觉, 施灸部位或远离施灸部位产生酸、胀、压、重、痛、麻、冷等非热感觉. 这种现象也是一种渗透远传的现象,是传导之处、施灸部位产生的热、胀、痛等感觉发生深透远传,所到之处,病症随之缓解。
(比如悬灸风门穴,热胀感向肩部传导,多年肩痛立即缓解;悬灸阳陵泉穴,热胀感向腰部传导,多年腰部困重紧痛感立即缓解;施灸三阴交,热流向下腹部传导,几次治疗后盆腔积液明显改善;悬灸右天枢穴,热流直透腹腔,几次治疗后,多年紊乱的肠功能明显改善。) 这些深透远传现象,就是热敏灸感,艾灸时产生了这些热敏灸感,会有什么样的疗效呢? 等下给大家举个例子, 先介绍一下热敏灸的发展:热敏灸课题研究始于1988年,2006年10月28日经国家技术鉴定评选为原始,创新技术,2010年9月29日,在上海世博会(的联合国计划开发署执行机构——) 国际信息发展网馆举行了“中华热敏灸日暨中华热敏灸全球,启航”仪式。从此热敏灸走向世界,看一下当时起航仪式的图片,图片2 这里面的有一个人是江西热敏灸,医院的院长,叫做陈日新,是教授,热敏灸,(又称热敏悬灸,全称“腧穴热敏化艾灸新疗法”,简称“热敏灸”是江西省中医院陈日新教授临床18年的)是他的科研成果、(专利技术。) 大概在今年2月底,有这样一名患者,这个患者呢,(动作)当他手指打开伸直大拇指紧贴食指的时候,他的合谷穴是凹陷的,我们也可以把手指打开、伸直、并拢,大拇指也并拢,这是我们的合谷穴是隆起的,是吗?. 我们正常人这样做的时候,合谷穴这里是隆起的,而这个患者当时手还有麻木感,出现了肌肉萎缩的情况,陈日新,教授就给他灸大椎穴,大家都知道大椎穴在哪里吧,在第7颈椎棘突下凹陷处,将艾条点燃放在穴位上方3cm 左右,开始灸,灸的时候患者感觉热感传至手,可维持5个小时,经过7天治疗后,患者说手没有麻木感了,在经过几次治疗,这个患者又说,真是神奇了,他说:他的手上长肉了,意思是说他的合谷穴这里隆起来了,这个患者特高兴。所以说热敏灸它有它的疗效和特效;
那我们怎样才能找到这种可以深透远传的穴位呢?先了解一下穴位,也叫做腧穴,腧穴是个体化、动态的、敏化态的疾病体表反应部位,同时也是调控人体功能到达防病治病目的的针灸刺激部位。腧穴具有敏化态与静息态两种,我们要怎样找到这种敏化态的穴位呢?, 当人有疾病的时候,相应的穴位才会开放,穴位就像一扇门,只有当门打开的时候,才能起到一个开放的作用,当门关着的时候等于没有门一样,产生不了热敏灸的深透远传感,好比我们玩电脑的时,按一下鼠标右键(示范一下),看一下,有很多功能键,有复制、粘帖、剪切等,这个功能键颜色是不是不一样的,有黑的和白的两种,这个白的键,我们是说没有激活的,黑的键是激活了的,那我们白的键没有用,点黑的键有用,穴位也是这样,有很多
穴位,但是它关着的时候,没有激活的时候,是起不了作用的,当它开放的时候才起到作用,如果我们在艾灸的时候,专门去找这种开放的穴位,我们就很容易做到深透远传。所以人体腧穴有敏化态与静息态之别,而不仅仅是部位之别,表现在:(1)人体发生疾病时能使体表经穴发生敏化,敏化的类型多种多样,而腧穴热敏化是腧穴敏化的一种新类型,处在敏化态的腧穴对外界相关刺激呈现腧穴特异性的“小刺激大反应”。
(2)“热”敏化穴的最佳刺激为艾灸热刺激,(热敏化”经穴对艾热具有高度的敏感性,) 能使病人产生透热、扩热等临床反应,(且极易激发灸性感传活动。) 也是灸疗的最佳选穴,疗效远优于常规静息态 经穴的针灸疗法。
(3)“热”敏化态经穴在艾热刺激下极易激发灸性感传(70%的出现率)乃至气至病所,达到速效、特效、高效和长效目的。
例如:小李一位过敏性鼻炎患者,一到春天,就打喷嚏,流清涕,嗅觉也有一些减退。为此,他找到热敏灸创始人之一、陈日新先在他印堂、通天(在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4寸,旁开1.5寸)、风池(在头额后面大筋的两旁与耳垂平行处)、肺俞(第三胸椎棘突旁开1.5寸)等进行穴位热敏探查,标记热敏穴位。随后在这些穴位单点或双点温和灸。小李自觉热感深透或向四周扩散或传导,灸至热敏灸感消失。10次治疗后,小李的鼻炎症状几乎消失了。这个热敏灸对过敏性鼻炎疗效很好,但对非过敏性鼻炎没什么用。过敏性鼻炎如此疗效是因为中医学认为,这种病的内因多与肺、脾、肾等脏腑功能失调及个人先天体质有关,外因多由六淫邪气侵袭鼻窍所致。
与传统温和灸疗法相比,“热敏灸”有着独特的治疗特点,且疗效大幅提高。
如何探查热敏穴位,(怎样发现这些热敏穴)?我们可以这样做:
(一)热敏穴位的粗定位, 在疾病状态下,相关穴位发生热敏化的高概率大致区域。 例如:感冒
1 热敏穴位探查::穴位热敏高发部位:上印堂、太阳、风池、风府、大椎、至阳、腰阳关等
2 治疗操作:
对于流鼻涕,打喷嚏,鼻塞,前额紧痛的风寒感冒:
(1)上印堂:单点温和灸,可觉热感或紧压重感扩散至整个前额,灸至热敏灸感消失。(印堂上1寸为上印堂)。
(2)太阳穴:双点温和灸,可觉热感透至深部并扩散至两侧颞部,灸至热敏灸感消失。 对于头项强痛的风寒感冒:大椎、风池穴:三角温和灸,可觉热感透至深部并扩散至整个头
项背部,灸至热敏灸感消失。
对于恶风,恶寒发热,全身乏力的风寒感冒:分别按序对风府、大椎、至阳、腰阳关穴循经往返和接力灸,振奋督脉阳气,祛寒解表,可觉热感沿头项背腰部督脉传导,灸至 热敏灸感消失。
3 灸疗疗程:每天2次,灸至症状消失。一般1~2天即可
(二)热敏穴位的细定位, 在上述粗定位 的狭小区域对热敏穴位的准确定位。 细定位的探查手法有4种:
1. 回旋灸, 用点燃的艾条的一端与施灸部位距离皮肤3cm 左右,不固定地反复旋转施灸,以患者感觉施灸部位温热潮红为度。有利于温热施灸部位的气血。
2. 循经往返灸, 用点燃的艾条在患者体表距离皮肤3cm 左右,沿经脉方向循经往返匀速移动施灸,以感觉施灸路线温热潮红为度。有利于疏通经络,激发经气。
3. 雀啄灸, 用点燃的艾条的一端与皮肤不固定在一定的距离,像鸟雀啄食一样,一上一下活动的施灸。有利于施灸部位进一步加强敏化,从而为局部的经气激发,产生灸感奠定基础。
4. 温和灸, 用艾条的一端点燃,对准穴位或患处,约距皮肤3cm 左右施灸,使局部有热感而无灼痛感为宜。有利于施灸部位进一步激发经气,发动感传。 按以上前3种手法顺序每种操作1分钟,反复重复上述手法,灸至皮肤潮红为度,一般2-3遍即可。然后再施行温和灸手法。温和灸,是指在选定穴位上方3cm 左右以患者不感觉灼痛为度,产生深透远传感。 这种热敏灸技术操作,有“十六字”总结,即“探感定位、辨敏施灸、量因人异、敏消量足”。
1、探感定位 热敏灸在穴位选取上是以感觉法确定最佳施灸部位,即6种热敏灸感(透热、扩热、传热、局部不(微)热远部热、表面不(微)热深部热、其他非热感觉)的出现部位为最佳施灸部位。因此,需要以艾热为刺激源探查不同部位的灸感,从而确定热敏穴位作为施灸部位。图片3
2、辨敏施灸 热敏穴位有首选与后选、主选与次选之分,需要分析和辨别,从而采用相应的悬灸方法施灸。如以出现热敏灸感经过,或直达病变部位的热敏穴位为主选热敏穴位;以出现非热灸感的热敏穴位为主选热敏穴位,而非热灸感中又以痛感优于酸胀感;以出现较强的热敏灸感的热敏穴位为首选热敏穴位。
3、量因人异 艾灸剂量由艾灸强度、艾灸面积、艾灸时间三个因素组成,在前两个因素基本不变的情况下,艾灸剂量主要由艾灸时间所决定。在施行热敏灸疗法时,每穴的施灸时间,因人因病因穴而不同,是以个体化的热敏灸感消失为度的施灸时间。不同热敏穴位施灸时从热敏灸感产生至热敏灸感消失所需要的时间是不同的,从10~200分钟不等,这就是热敏
穴位的最佳个体化施灸剂量。
4、敏消量足 热敏灸疗法强调每次艾灸要达到个体化的消除穴位敏化状态的饱和灸量,这是保证热敏灸临床疗效的关键之一。每次给予艾热刺激的量最终取决于热敏化态穴位的消敏或脱敏量,消敏或脱敏量指的是深透远传感消失了,达到这个剂量灸疗疗效明显提高,这时穴位的热敏态转化为消敏态(即非热敏态)。这个艾灸剂量就是这个热敏穴位的最佳充足剂量。
热敏灸操作技术要求
1、调定灸态。灸态就是艾灸是的状态,他包括环境、患者和医生,概括来说就是静、松、匀、守四个字。
静:灸疗环境宁静,灸疗师、顾客的心神安静。这时可以最大限度激发热敏感传,(不安静时,穴位会闭合。)为了提高灸疗效果,施灸前嘱咐顾客要腹式呼吸,深深吸气, 慢慢呼出,调的细长慢匀。
松:肌肉放松、自然,有利于激发感传。
匀:呼吸均匀,有利于调整机体内环境平衡。
守:意守施灸点。一是顾客意守艾灸的热度感觉;二是灸疗师必须将艾热固守在热敏穴位上。
2、确定灸位。
3、选择灸法(1)悬灸。(2)先回旋灸打基础,继雀啄灸激经气,再温和灸通经络。
4、施足灸量。最佳灸量是以热敏灸感消失为标准。不能以时间的长短做标准。
注意事项:
灸疗疗程每次选取相应穴位2~3组,每天1次,10次为1个疗程,疗程间休息2~5天,共2~3个疗程。他提醒有关人员,施灸时,应让患者详细了解操作过程,打消对艾灸的恐惧感或紧张感;应根据年龄、性别、体质、病情,采取舒适的并能充分暴露施灸部位的体位;施灸剂量根据腧穴热敏强度不同而各不相同;过饥、过饱、过劳、醉酒等,不宜施灸;艾灸局部出现水疱,水疱较小时,勿使其破裂,一般数日即可吸收自愈。如水疱过大,用注射器从水疱下方穿入,将渗出液吸出后,外用消毒敷料保护,一般7~10天可痊愈;要注意防止艾火脱落灼伤患者,或烧坏衣服、被褥等物;艾灸结束后,必须将燃着的艾条熄灭,以防复燃。
关于热敏灸的内容就讲到这里!谢谢大家!
热敏灸的选穴原则
1. 以出现热觉灸感经过,或直达病变部位的热敏穴位为首选热敏穴位。
2. 以出现非热灸感的热敏穴位为首选热敏穴位,而痛觉又优于酸胀感。
3. 以出现较强的热敏灸感的热敏穴位为首选热敏穴位。
热敏灸与传统的艾灸疗法有哪些区别
传统的艾灸疗法是通过艾热刺激穴位,调控人体自身机能,达到防治疾病的效果,(但艾灸产生烟雾,操作相对针刺比较麻烦。因此,临床上有“重针轻灸”现象。
热敏灸是在热敏穴位上施灸,热敏穴位对艾热异常敏感,最易激发经气感传,产生小刺激大反应;而传统悬灸由于未认识到穴位有敏化态与静息态之别,而疗效平平。
它们的区别表现为:“四不同”
1、灸感不同 灸感即施灸时患者的自我感觉。对于悬灸疗法,艾热作用于体表,自然产生热感。( 针刺疗法的精髓与灵魂是“刺之要,气 至而有效”,即激发经气,气至病所。)热敏灸强调要求施灸过程中产生6种热敏灸感和经气感传,气至病所,而传统悬灸仅有局部和表面的热感。
2、灸位不同 灸位即施灸部位,热敏灸是在热敏穴位上施灸,热敏穴位对艾热异常敏感,最易激发经气感传,产生小刺激大反应;而传统悬灸由于未认识到穴位有敏化态与静息态之别,因此不要求辨别与选择热敏穴位施灸,因此激发经气感传的效率很低。说到这里我们大概了解一下经气,经气:它运行于经脉中,亦称脉气。是精气的结合物,运行、输布全身,不但指经脉的运动功能和经脉中的营养物质,而且是整体生命功能的表现。在说下穴位的敏化态与静息态,人体经穴存在敏化态与静息态两种状态,“热”敏化态经穴在艾热刺激下极易激发灸性感传(70%的出现率)乃至气至病所,达到速效、特效、高效和长效目的。灸至要, 仍然是气至而有效。
人体在病理状态下,体表的某些经穴会发生“敏化”,(其中“热敏化”是一类新的敏化态类型,“热敏化”经穴对艾热具有高度的敏感性,) 能使病人产生透热、扩热等临床反应,(且极易激发灸性感传活动)
3、灸量不同 灸量即艾灸的每次有效作用剂量,由艾灸强度、面积、时间三个因素组成。在施行热敏灸疗法时,每个穴位的施灸时间是不同的,施灸时间因人而异,因病因穴位不同而不同。而传统悬灸的灸量每次每个穴位一般灸10~15分钟,或者以局部皮肤潮红为度,往往达不到治疗个体化的最佳灸量。
4、灸效不同 由于热敏灸激发经气,气至病所,实现古人“气至而有效”的要求,因此热敏灸的疗效较传统悬灸疗法有大幅度提高。
热敏灸的施灸方法:
1. 单点温和灸:激发经气,发动感传,开通经络;
2. 双点温和灸:传导经气,开通经络;
3. 三点温和灸:接通经气,开通经络;
4. 接力温和灸:延长感传;5. 循经往返灸:疏导经络,激发经气。
保健操作
1. 天枢穴:双点温和灸,自觉热感深透至腹腔或沿两侧扩散至腰部,灸至热敏灸感消失。
2. 关元穴:单点温和灸,可觉热感透至腹腔内,灸至热敏灸感消失。
3. 大肠俞穴:双点温和灸,自觉热感深透至腹腔或扩散至腰骶部或向下肢传导,灸至热敏灸感消失。
4. 足三里穴:双点温和灸,自觉热感深透,或向上或向下沿足阳明胃经传导,灸至热敏灸感消失。
每次选取上述1~2组穴位,每2天1次,共10次,以后每月保健灸4次。
心脏保健 热敏穴位探查:穴位热敏高发部位:至阳、心俞、内关等。
血脂保健 热敏穴位探查:穴位热敏高发部位:天枢、胃俞、内关、阴陵泉、丰隆等 血压保健 热敏穴位探查:穴位热敏高发部位:气海、人迎、足三里、内关、涌泉等 血糖保健 热敏穴位探查:穴位热敏高发部位:神阙、脾俞、胰俞、三阴交等。灸至热敏灸感消失。每次选取上述2组穴位,每2天1次,共10次,以后每月保健灸4次。 “得气”与“气至”含义相同,“得气是指在针刺入腧穴时或行针、留针过程中, 患者感到针刺部位产生凉、热、痒、蚁行以及酸麻、重胀等感觉, 而医者的刺手有针下沉紧、涩滞或针体颤动等感觉。“这些感觉称为得气, 又称„气至‟,或称为„针感‟
临床用于针灸替代疗法,疗效显著,治疗范围广泛,对临床100多种常见病、疑难杂症有独特的疗效。 应用热敏灸技术可治疗20余种病症。
针刺疗法的精髓与灵魂是“刺之要,气至而有效”,即激发经气,气至病所。热敏灸强调要求施灸过程中产生6种热敏灸感和经气感传,气至病所,而传统悬灸仅有局部和表面的热感。 过敏性鼻炎是鼻黏膜接触变应原后,由免疫球蛋白介导的炎症反应及其引发的一系列鼻部症状。中医学认为,这种病的内因多与肺、脾、肾等脏腑功能失调及个人先天体质有关,外因多由六淫邪气侵袭鼻窍所致。
灸[jiǔ]:烧,中医的一种医疗方法。
腧穴[shù xué]:人体上穴位的总称。又四肢远端部位有五腧穴。“腧”通“输”,或从简作“俞”。腧(shù,第四声)穴。
穴[xué]:人体可以进行针灸的部位,多为神经末梢密集或较粗的神经干经过的地方:~位。与“学”同音。
翳[yì] [yi]:
灼[zhuó:烧,炙:~热。~伤(烧伤)。焦~。心急如~。
神阙[shén quē]:人体穴位名。位于脐正中。1. 阙 [quē]2. 阙 [què]
俞 [shù]:同“腧”,1. 俞 [yú]2. 俞 [yù]3. 俞 [shù]
悬[xuán]:悬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