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动导向型教学法
一、任务教学法
任务教学法是以工作任务为核心来训练专业技能和并构建专业理论知识的教学法。“基于工作任务”是这种教学法的核心思想。
这种教学法是针对把知识与任务剥离开来的传统教学法的弊端提出的。在传统教学法中,知识被看成是从实践中抽象出来的独立于工作任务的符号体系,因而其教授也是在教室中,在纯粹符号层面上采取与工作任务相剥离的方式进行,这些知识的实践价值要通过学习者把它们应用到实践中来实现。
建构主义和情境理论对这种知识观提出了挑战,前者认为,只有当个体已有知识不能解决目前的问题时,真正的学习才会发生;情境理论则认为,知识只有在与实践情景的联系中才有意义。这是任务教学法的知识论基础。
从职业教育的角度看,要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就要做到:(1)课程内容必须与工作任务密切联系,从课程中应能找到这些知识与工作任务的清晰联系;(2)必须形成学生的任务意识,在学生头脑中建立以工作任务为核心的知识结构,把知识和任务整合起来。前者是课程内容开发中需要完成的,后者虽然也需要相应的教材模式的支持,但最终需要运用任务教学法来实现。
任务教学法包括五个步骤:(1)提示工作任务,即教师首先给学生讲清楚要完成的工作任务的内容、条件和目标,并通过对工作任务的提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2)尝试完成工作任务,教师在简单演示后,即让学生尝试完成任务,教师适当指导,如果学生由于缺乏必要的知识准备而难以完成任务,那么就应当尽快转入第三个阶段;(3)提出问题,如果学生通过模仿教师能够基本完成任务,那么所提的问题就应当是针对如何理解操作过程的,如果学生无法完成任务,那么所提出的问题就应当是针对问题解决的;(4)查阅并理解和记住理论知识,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教材或查阅其他资料,或通过教师讲解来让学生获得完成工作任务所需要的专业技能和专业知识,并理解和记住;(5)回归工作任务,把所获得的知识与任务联系起来,看看在掌握了这些专业知识后,能否把工作任务完成的更好。
二、项目教学法(Projektmethode )
项目教学:面对一个实践性的、真实或接近真实的完整的“工作项目”,学
生们独立地(相对于教师控制而言)确定目标要求、制定具体计划、逐步实施并且检查和评价整个过程。
项目教学法与任务教学法区别:任务教学法的核心思想是将知识与工作任务整合进行学习,而项目教学法的核心思想是让学生通过一个完整的项目来实现知识、技能之间的联结,发展完整的职业能力。任务教学是围绕一个个孤立的工作任务展开的,通过任务教学,学生获得的技能、知识从职业整体工作的角度看,仍然存在相互割裂。因而要使学生对整个工作过程有一个完整的把握,并能把通过任务教学获得的技能、知识整合成一个整体,还需要一个相对大型的、完整的工作任务来展开教学,这就是项目教学。如销售某种产品、制作某个物品等。
相对于传统的教学而言,项目教学具有以下根本性特征:(1)学生自行负责地、全身心投入地实施较大的、完整的工作项目;(2)学习的最终目的在于完成具有实际利用价值的成果,无论是能够使用的产品还是具有启发性的研究发现或者能够进一步落实的行动方案;(3)为了完成项目,学生要把不同专业领域的知识结合起来。
项目教学法步骤:(1)选定项目,项目应立足于有利于获取经验、包含问题在内的事实,与具体工作情景密切相关,符合参与者兴趣;(2)设定目标并分组,设计项目教学总体目标,分阶段或分组后产生小目标,这些目标也是最后希望得到的结果,分组时注意组之间的平衡;(3)计划,做一个尽可能详尽的计划(含学生执行项目的计划、实施、评价等阶段),计划应围绕目标要求、并且是可行的;(4)实施,按事先订立的计划一步步施行,通过小组作业、多层交流和问题解决等形式开展交往性学习,学生逐步加强自行组织和负责学习过程,教师发挥咨询者和协调人的作用,并在整体上引导学习过程;(5)成果展示,完成项目后,各小组展示成果,包括项目成果、工作流程等,得到外界的评价;(6)评价,与原定目标比较,评价结果,可以自我评价与第三者评价相结合,检验学生是否获得必要技能与知识、实际结果是否具有实用价值。
三、基于项目的引导文教学法(Leittextmethode )
在项目教学法中,为配合学生的自主学习,避免不必要的教师干扰,要把过去教师的讲授和演示材料转化为声像制品,开发指导学生独自完成学习——工作过程的引导材料,供学生自主决定参考。这些引导性的文字材料就被称作引导文,这种方法就是项目教学中常用的引导文法。
引导文教学法需要大量配套的指导性材料,可以是有关过程的关键性问题与
简要答案,也可以是展示复杂结构的样图,还可以是材料或工具清单,又可能是辅以讲解或文字说明的视频材料。引导文包括:任务描述、引导性问题、学习目标描述、质量监控单、工作进度计划、工具和材料需求表、专业信息来源指示单(比如指明专业杂志、文献、技术资料、劳动安全规程和操作说明书)以及基于企业内部经验总结的辅助性材料。
引导问题、提示描述、工作计划和检查单构成了所谓的引导文材料主体,用于在方法上指导学生行动导向的学习过程。工作小组依据引导文来回答引导性问题、编制提示描述或制定工作计划和检查单。
引导文教学过程包括六个学习步骤,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完成项目教学的要求,依据该教学方法,学生需要能够获得有关各个步骤的方法指导,简要见下表:
教师上课前应做工作:(1)确定能力目标,即学生完成任务后应具备的能力;
(2)学习者分析,分析学生已具备的知识,预测学生需求与想法;(3)分析应提供信息,确定应提供哪些辅助材料,包括教科书、工具书、相关企业信息、技术文献、图片等;(4)设计引导性问题,一步步引导学生解决问题;(5)完成引导文。之后,教师应自问:引导文是否可以给学生提供帮助,一步步解决问题。
四、角色扮演法(Rolenspielmethode )
学生通过不同角色的扮演,体验自身角色的内涵活动,又体验对方角色的心理,从而充分展现出现实社会中各种角色的“为”和“位”,从而达到培养学生能力的目的。
角色扮演的流程:
(1)团队定向; (2)根据练习确定参加者;
(3)剩余学生作为参与型的旁观者(负责观察、评价等);
(4)情境流程的设计; (5)角色扮演;
(6)讨论与评估; (7)附加练习(角色互换,其他可能场景);
(8)附加讨论; (9)总结和概况。
角色扮演的阶段:
(1)导入阶段(教师); (2)加工阶段(师生共同);
(3)讨论阶段(学生); (4)反思阶段(师生共同);
(5)评估阶段(教师)。
五、情境教学法
情境教学法是指教师为激发学生思考的积极性而创设特定的问题情境,以培养学生独立探求解决问题途径与方法的教学方法。
教师首先创设情境,(如中东人与美国人同住一个宿舍问题),然后给学生提一些建议或不提,学生自己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分组讨论、展示,再全班讨论。
创设情境的途径初步归纳为以下六种:生活展现情境、实物演示情境、图画再现情境、音乐渲染情境、表演体会情境、语言描述情境等。
六、实验教学法
与传统教学理念不同,实验教学不是用实验的方法来证明一个已知的、并且存在的理论,或者用实验的手段来加深学生对某一理论、公式的认识,而是指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实验”工作而进行的、培养能力的教学活动。
在职业教育中,实验教学的学习性工作任务,以生产一件具体的、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产品为目的,或者模拟一个实际的工作过程。实验不只是用来检验假设的正确与否,实验行动蕴含的实质在于,在一定条件下学生的实验行动,要以检验自己的假设为目标,综合应用已有的知识,通过工具、测试手段的运用,观察、判断、搜寻乃至阐释有关现象,从而培养了能力。
1. 教学意义
(1)具体化以行动为导向的解决技术问题的过程;
(2)促进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个人能力的提升。
2. 教学步骤
(1)获取任务:教师和学生共同制定一个学习劳动任务;
(2)制定计划:学生进行问题分析,根据已知理论确定一个解决问题的模
型,尝试着去确定一些不了解的、非确定的因素,做出基本假设,思考实现目标和解决方法,根据假设确定实验目标,确立采取实验的方法手段,计划实验过程,准备实验;
(3)实施:以小组合作形式进行实验;
(4)检查评价:用实验来检验原有的假设,分析实验数据、结果;
(5)结论:排除分析问题时的不确定因素,阐释理论。
3. 对学习者的要求
(1)详细观察; (2)详细记录; (3)集体工作能力;
(4)合作能力;(5)沟通能力;(6)学会并运用安全操作规程。
4. 对教师的要求
(1)在解决问题时,需要许多方面能力与知识(制作能力、选择材料、环保知识);
(2)向学生讲明实验与学生今后工作的关系;
(3)教师应提前实验过;
(4)已测试过安全性,要保证学生安全。
5. 流程 (1)建立一个适当任务;
(2)解析问题,分析任务;
(3)提解决问题的方案、建议;
(4)选择评价标准;
(5)收集信息;
(6)制定可能的解决方案;
(7)做出决策,确定一种方案;
(8)实施;
(9)教师评价结果;
(10)对整个工作进程的评价。
七、现代四阶段教学法
传统四阶段教学法 现代四阶段教学法
八、模拟教学法(Simulationsmethode )
在一种人造的情境或环境里学习某职业所需的知识、技能和能力。技术类职业通常在模拟工厂中进行,经济类职业通常在模拟办公室或模拟公司中进行。模拟训练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更重要的是提供了许多重复的机会和随时进行过程评价的可能性,且成本较低。
九、案例教学法(Fallstudiensmethode )
通过案例分析和研究,达到为今后职业作准备的目的。在分析过程中,学习者自己提出问题,并自己找出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手段,从而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的能力和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
行动导向型教学法
一、任务教学法
任务教学法是以工作任务为核心来训练专业技能和并构建专业理论知识的教学法。“基于工作任务”是这种教学法的核心思想。
这种教学法是针对把知识与任务剥离开来的传统教学法的弊端提出的。在传统教学法中,知识被看成是从实践中抽象出来的独立于工作任务的符号体系,因而其教授也是在教室中,在纯粹符号层面上采取与工作任务相剥离的方式进行,这些知识的实践价值要通过学习者把它们应用到实践中来实现。
建构主义和情境理论对这种知识观提出了挑战,前者认为,只有当个体已有知识不能解决目前的问题时,真正的学习才会发生;情境理论则认为,知识只有在与实践情景的联系中才有意义。这是任务教学法的知识论基础。
从职业教育的角度看,要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就要做到:(1)课程内容必须与工作任务密切联系,从课程中应能找到这些知识与工作任务的清晰联系;(2)必须形成学生的任务意识,在学生头脑中建立以工作任务为核心的知识结构,把知识和任务整合起来。前者是课程内容开发中需要完成的,后者虽然也需要相应的教材模式的支持,但最终需要运用任务教学法来实现。
任务教学法包括五个步骤:(1)提示工作任务,即教师首先给学生讲清楚要完成的工作任务的内容、条件和目标,并通过对工作任务的提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2)尝试完成工作任务,教师在简单演示后,即让学生尝试完成任务,教师适当指导,如果学生由于缺乏必要的知识准备而难以完成任务,那么就应当尽快转入第三个阶段;(3)提出问题,如果学生通过模仿教师能够基本完成任务,那么所提的问题就应当是针对如何理解操作过程的,如果学生无法完成任务,那么所提出的问题就应当是针对问题解决的;(4)查阅并理解和记住理论知识,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教材或查阅其他资料,或通过教师讲解来让学生获得完成工作任务所需要的专业技能和专业知识,并理解和记住;(5)回归工作任务,把所获得的知识与任务联系起来,看看在掌握了这些专业知识后,能否把工作任务完成的更好。
二、项目教学法(Projektmethode )
项目教学:面对一个实践性的、真实或接近真实的完整的“工作项目”,学
生们独立地(相对于教师控制而言)确定目标要求、制定具体计划、逐步实施并且检查和评价整个过程。
项目教学法与任务教学法区别:任务教学法的核心思想是将知识与工作任务整合进行学习,而项目教学法的核心思想是让学生通过一个完整的项目来实现知识、技能之间的联结,发展完整的职业能力。任务教学是围绕一个个孤立的工作任务展开的,通过任务教学,学生获得的技能、知识从职业整体工作的角度看,仍然存在相互割裂。因而要使学生对整个工作过程有一个完整的把握,并能把通过任务教学获得的技能、知识整合成一个整体,还需要一个相对大型的、完整的工作任务来展开教学,这就是项目教学。如销售某种产品、制作某个物品等。
相对于传统的教学而言,项目教学具有以下根本性特征:(1)学生自行负责地、全身心投入地实施较大的、完整的工作项目;(2)学习的最终目的在于完成具有实际利用价值的成果,无论是能够使用的产品还是具有启发性的研究发现或者能够进一步落实的行动方案;(3)为了完成项目,学生要把不同专业领域的知识结合起来。
项目教学法步骤:(1)选定项目,项目应立足于有利于获取经验、包含问题在内的事实,与具体工作情景密切相关,符合参与者兴趣;(2)设定目标并分组,设计项目教学总体目标,分阶段或分组后产生小目标,这些目标也是最后希望得到的结果,分组时注意组之间的平衡;(3)计划,做一个尽可能详尽的计划(含学生执行项目的计划、实施、评价等阶段),计划应围绕目标要求、并且是可行的;(4)实施,按事先订立的计划一步步施行,通过小组作业、多层交流和问题解决等形式开展交往性学习,学生逐步加强自行组织和负责学习过程,教师发挥咨询者和协调人的作用,并在整体上引导学习过程;(5)成果展示,完成项目后,各小组展示成果,包括项目成果、工作流程等,得到外界的评价;(6)评价,与原定目标比较,评价结果,可以自我评价与第三者评价相结合,检验学生是否获得必要技能与知识、实际结果是否具有实用价值。
三、基于项目的引导文教学法(Leittextmethode )
在项目教学法中,为配合学生的自主学习,避免不必要的教师干扰,要把过去教师的讲授和演示材料转化为声像制品,开发指导学生独自完成学习——工作过程的引导材料,供学生自主决定参考。这些引导性的文字材料就被称作引导文,这种方法就是项目教学中常用的引导文法。
引导文教学法需要大量配套的指导性材料,可以是有关过程的关键性问题与
简要答案,也可以是展示复杂结构的样图,还可以是材料或工具清单,又可能是辅以讲解或文字说明的视频材料。引导文包括:任务描述、引导性问题、学习目标描述、质量监控单、工作进度计划、工具和材料需求表、专业信息来源指示单(比如指明专业杂志、文献、技术资料、劳动安全规程和操作说明书)以及基于企业内部经验总结的辅助性材料。
引导问题、提示描述、工作计划和检查单构成了所谓的引导文材料主体,用于在方法上指导学生行动导向的学习过程。工作小组依据引导文来回答引导性问题、编制提示描述或制定工作计划和检查单。
引导文教学过程包括六个学习步骤,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完成项目教学的要求,依据该教学方法,学生需要能够获得有关各个步骤的方法指导,简要见下表:
教师上课前应做工作:(1)确定能力目标,即学生完成任务后应具备的能力;
(2)学习者分析,分析学生已具备的知识,预测学生需求与想法;(3)分析应提供信息,确定应提供哪些辅助材料,包括教科书、工具书、相关企业信息、技术文献、图片等;(4)设计引导性问题,一步步引导学生解决问题;(5)完成引导文。之后,教师应自问:引导文是否可以给学生提供帮助,一步步解决问题。
四、角色扮演法(Rolenspielmethode )
学生通过不同角色的扮演,体验自身角色的内涵活动,又体验对方角色的心理,从而充分展现出现实社会中各种角色的“为”和“位”,从而达到培养学生能力的目的。
角色扮演的流程:
(1)团队定向; (2)根据练习确定参加者;
(3)剩余学生作为参与型的旁观者(负责观察、评价等);
(4)情境流程的设计; (5)角色扮演;
(6)讨论与评估; (7)附加练习(角色互换,其他可能场景);
(8)附加讨论; (9)总结和概况。
角色扮演的阶段:
(1)导入阶段(教师); (2)加工阶段(师生共同);
(3)讨论阶段(学生); (4)反思阶段(师生共同);
(5)评估阶段(教师)。
五、情境教学法
情境教学法是指教师为激发学生思考的积极性而创设特定的问题情境,以培养学生独立探求解决问题途径与方法的教学方法。
教师首先创设情境,(如中东人与美国人同住一个宿舍问题),然后给学生提一些建议或不提,学生自己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分组讨论、展示,再全班讨论。
创设情境的途径初步归纳为以下六种:生活展现情境、实物演示情境、图画再现情境、音乐渲染情境、表演体会情境、语言描述情境等。
六、实验教学法
与传统教学理念不同,实验教学不是用实验的方法来证明一个已知的、并且存在的理论,或者用实验的手段来加深学生对某一理论、公式的认识,而是指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实验”工作而进行的、培养能力的教学活动。
在职业教育中,实验教学的学习性工作任务,以生产一件具体的、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产品为目的,或者模拟一个实际的工作过程。实验不只是用来检验假设的正确与否,实验行动蕴含的实质在于,在一定条件下学生的实验行动,要以检验自己的假设为目标,综合应用已有的知识,通过工具、测试手段的运用,观察、判断、搜寻乃至阐释有关现象,从而培养了能力。
1. 教学意义
(1)具体化以行动为导向的解决技术问题的过程;
(2)促进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个人能力的提升。
2. 教学步骤
(1)获取任务:教师和学生共同制定一个学习劳动任务;
(2)制定计划:学生进行问题分析,根据已知理论确定一个解决问题的模
型,尝试着去确定一些不了解的、非确定的因素,做出基本假设,思考实现目标和解决方法,根据假设确定实验目标,确立采取实验的方法手段,计划实验过程,准备实验;
(3)实施:以小组合作形式进行实验;
(4)检查评价:用实验来检验原有的假设,分析实验数据、结果;
(5)结论:排除分析问题时的不确定因素,阐释理论。
3. 对学习者的要求
(1)详细观察; (2)详细记录; (3)集体工作能力;
(4)合作能力;(5)沟通能力;(6)学会并运用安全操作规程。
4. 对教师的要求
(1)在解决问题时,需要许多方面能力与知识(制作能力、选择材料、环保知识);
(2)向学生讲明实验与学生今后工作的关系;
(3)教师应提前实验过;
(4)已测试过安全性,要保证学生安全。
5. 流程 (1)建立一个适当任务;
(2)解析问题,分析任务;
(3)提解决问题的方案、建议;
(4)选择评价标准;
(5)收集信息;
(6)制定可能的解决方案;
(7)做出决策,确定一种方案;
(8)实施;
(9)教师评价结果;
(10)对整个工作进程的评价。
七、现代四阶段教学法
传统四阶段教学法 现代四阶段教学法
八、模拟教学法(Simulationsmethode )
在一种人造的情境或环境里学习某职业所需的知识、技能和能力。技术类职业通常在模拟工厂中进行,经济类职业通常在模拟办公室或模拟公司中进行。模拟训练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更重要的是提供了许多重复的机会和随时进行过程评价的可能性,且成本较低。
九、案例教学法(Fallstudiensmethode )
通过案例分析和研究,达到为今后职业作准备的目的。在分析过程中,学习者自己提出问题,并自己找出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手段,从而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的能力和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