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文言诗文一日一练(4)

字斟句酌读文言短章(4)

(一)文征明习字

条分缕析答诗歌鉴赏(4)

1. 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行香子 文征明临写《千字文》,日以十本为率,书遂大进。平生于书,未尝苟且,

或答人简札,少不当意,必再三易之不厌,故愈老而愈益精妙。

(《书林纪事》)

注释:根据语境进行推理。 (1)文征明临写《千字文》,日以十本为率.

(2)平生于书,未尝苟且..

(3)或答人简札,少不当意,必再三易之不厌.

译文: (二)司马光好学

司马温公幼时,患记问不若人,群居讲习,众兄弟既成诵,游息矣;独下帷绝编,迨能倍诵乃止。用力多者收功远,其所精诵,乃终身不忘也。温公尝言:‚书不可不成诵,或在马上,或中夜不寝时,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三朝名臣言行录》)

注释:根据语境进行推理。 (1)司马温公幼时,患.

记问不若人, (2)众兄弟既成诵,游息..矣;独下帷绝编 (3)迨.能倍诵乃止。 (三)李生论善学者

王生好学而不得法。其友李生问这曰:‚或谓君不善学,信乎?‛王生不说,曰:‚凡师之所言,吾悉能志之,是不亦善学乎?‛李生说之曰:‚孔子云‘学而不思则罔’,盖学贵善思,君但志之而不思之,终必无所成,何心谓之善学也?‛王生益愠,不应而还走。居五日,李生故寻王生,告之曰:‚夫善学者不耻下问,择善者所应有邪?学者之大忌,莫逾自厌,盍改之乎?不然,迨年事蹉跎,虽欲改励,恐不及矣!‛王生惊觉,射曰:‚余不敏,今日始知君言之善。请铭之坐右,以昭炯戒。‛

注释:根据语境进行推理

(1)或谓君不善学,信.乎 (2)吾悉能志.

之 (3)王生益愠.,不应而还走。 (4)居五日,李生故.

寻王生 (5)学者之大忌,莫逾自厌,盍改之乎? 译文: 第1页 秦观

树绕村庄,水满陂塘。倚东风、豪兴徜徉。小园几许,收尽春光。有桃花红,李花白,菜花黄。

远远围墙,隐隐茅堂。飏青旗、流水桥旁。偶然乘兴,步过东冈。正莺儿啼,燕儿舞,蝶儿忙。

(1)

词人主要运用了哪一种手法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画?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词的语言有什么特点?请结合具体内容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临江仙 杨慎①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②

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注】 ①杨慎(1488年~1559年) ,明代中叶文学家,一生命运蹭蹬,老年境况凄凉。②渚:水中小块陆地。

(1)“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是千古传诵的名句,说说这两句妙在何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词的下阕着力塑造了“白发渔樵”的形象。这是怎样的形象?寄托了词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2页

字斟句酌读文言短章(4)

(一)文征明习字

条分缕析答诗歌鉴赏(4)

1. 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行香子 文征明临写《千字文》,日以十本为率,书遂大进。平生于书,未尝苟且,

或答人简札,少不当意,必再三易之不厌,故愈老而愈益精妙。

(《书林纪事》)

注释:根据语境进行推理。 (1)文征明临写《千字文》,日以十本为率.

(2)平生于书,未尝苟且..

(3)或答人简札,少不当意,必再三易之不厌.

译文: (二)司马光好学

司马温公幼时,患记问不若人,群居讲习,众兄弟既成诵,游息矣;独下帷绝编,迨能倍诵乃止。用力多者收功远,其所精诵,乃终身不忘也。温公尝言:‚书不可不成诵,或在马上,或中夜不寝时,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三朝名臣言行录》)

注释:根据语境进行推理。 (1)司马温公幼时,患.

记问不若人, (2)众兄弟既成诵,游息..矣;独下帷绝编 (3)迨.能倍诵乃止。 (三)李生论善学者

王生好学而不得法。其友李生问这曰:‚或谓君不善学,信乎?‛王生不说,曰:‚凡师之所言,吾悉能志之,是不亦善学乎?‛李生说之曰:‚孔子云‘学而不思则罔’,盖学贵善思,君但志之而不思之,终必无所成,何心谓之善学也?‛王生益愠,不应而还走。居五日,李生故寻王生,告之曰:‚夫善学者不耻下问,择善者所应有邪?学者之大忌,莫逾自厌,盍改之乎?不然,迨年事蹉跎,虽欲改励,恐不及矣!‛王生惊觉,射曰:‚余不敏,今日始知君言之善。请铭之坐右,以昭炯戒。‛

注释:根据语境进行推理

(1)或谓君不善学,信.乎 (2)吾悉能志.

之 (3)王生益愠.,不应而还走。 (4)居五日,李生故.

寻王生 (5)学者之大忌,莫逾自厌,盍改之乎? 译文: 第1页 秦观

树绕村庄,水满陂塘。倚东风、豪兴徜徉。小园几许,收尽春光。有桃花红,李花白,菜花黄。

远远围墙,隐隐茅堂。飏青旗、流水桥旁。偶然乘兴,步过东冈。正莺儿啼,燕儿舞,蝶儿忙。

(1)

词人主要运用了哪一种手法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画?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词的语言有什么特点?请结合具体内容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临江仙 杨慎①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②

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注】 ①杨慎(1488年~1559年) ,明代中叶文学家,一生命运蹭蹬,老年境况凄凉。②渚:水中小块陆地。

(1)“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是千古传诵的名句,说说这两句妙在何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词的下阕着力塑造了“白发渔樵”的形象。这是怎样的形象?寄托了词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2页


相关内容

  • 2015年语文中考上海卷考试手册
  • 2015年语文中考上海卷考试手册 一.考试性质.目的和对象 上海市初中毕业语文科统一学业考试是义务教育阶段的终结性考试.它的指导思想是有利于切实减轻中学生过重的学业负担,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和谐.富有个性的发展,有利于推进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利于学生在高中教育 ...

  • 2014古诗文大赛1-14
  • 1.曾子拒邑 曾子①衣敝衣以耕.鲁君使人往致邑②焉,曰:"请以此修衣③."曾子不受,反,复往,又不受.使者曰:"先生非求于人,人则献之,奚④为不受?"曾子曰:"臣闻之,'受人者畏人:予人者骄人.'纵子有赐,不我骄也,我能勿畏乎⑤?"终不受. ...

  • 高中语文教学指导意见
  • 高中语文教学指导意见 高一年级教学指导意见 学生刚上高中,对高中语文学习的要求.方法等都不熟悉,老师必须要注意初高中的衔接,重视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注重非智力因素的开发,提升学生语文学习的良好心理素质,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辨证性和周密性.对学生提出明确的要求. 基础知识:落实课文中重点字词的字音.字形 ...

  • 2014年中考语文复习计划
  • 一.学情现状分析 2014年语文中考复习计划 面对目前这种状况,作为语文教师需自我检讨和深刻反思,我们要找准和中考目标的差距.同时,通过对每次试卷的分析,发现学生书写不工整,审题不清:基础知识掌握不牢.为此,在接下来的复习阶段,九年级语文组全体教师应以"夯实基础"为根本,以&qu ...

  • 2014年七年级上册文言文阅读训练
  • 2014年七年级上册文言文阅读训练<世说新语> 1.词语: [儿女]指子侄辈,这里指家中年轻一代人. [讲论文义]讲解诗文.义,道理,意义,文章表达. [似]相似,像. [差(ch à)]大致.差不多. [拟]相比. [未若]不如,比不上.[因]由于. 寒雪日内集(家庭会议)(内:指家人 ...

  • 古诗文阅读训练6
  • 古诗文阅读训练6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 狱中上母书 ①夏完淳 不孝完淳今日死矣!以身殉父,不得以身报母矣! . 痛自严君见背,两易春秋,冤酷日深,艰辛历尽.本图复见天日,以报大仇,恤死荣生,告成黄土:奈天不佑我,钟虐先朝,一旅才兴,便成齑粉.去年之举,淳已自分必死,..②谁知不死,死于今 ...

  • 2012年至2014年江苏高考语文考试说明
  • 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卷)说明 语文科 一.命题指导思想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是合格的高中毕业生和具有同等学力的考生参加的选拔性考试.高等学校根据考生成绩,按已确定的招生计划,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因此,高考应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以及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 ...

  • 九年级语文质量分析
  • 师宗县大同中学2014-2015学年度上学期期末 九年级语文质量分析 大同中学 向 丽 一.基本情况 师宗县大同中学九年级总体情况: (2).抽样统计(65人): (3).各小题得分抽样统计(65人): 二.试卷分析 (1).试卷结构 全卷26小题.课内占20%,课外占80%.试卷内容'结构和题型如 ...

  • 高中语文古诗文阅读
  • 古诗文阅读 考纲要求: 一.理解 1.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2.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常见虚词:而 何 乎 乃 其 且 若 所 焉) 3.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省略句.词类活用 4.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 二.分析综合 1.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