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奴娇 赤壁怀古
教学目标
1、 通过对词的景物描写的分析,领悟豪放词的艺术特色
2、 通过对词中所描写的历史人物的分析,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
3、 对作者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的理解,培养学生思考和质疑探究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俞文豹《吹剑录》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东坡在玉堂(官署名),有幕士善歌,因问:“我词何如柳七?”对曰:“柳郎中词,只合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
词风: 豪放派 苏轼 阳刚 高亢激昂、铿锵有力。
婉约派 柳永 阴柔 低沉 、 哀婉。
二、朗读
可惜我没那么壮,但我还是想来读读看,好不好?
注意老师的停顿和重读的字句,以及抑扬顿挫的地方(师范读)
我想请同学们一起读一遍,要读出豪放派高亢激昂、铿锵有力,好吗?(众生朗读全词) 总的来说,大家读得很有气势了(8分钟)
三、 整体感知
读过之后我们再来看看,对这首词有了初步的印象了,这首词上下两阕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抒一己之怀 (至苏轼之前的词几乎都是诉说儿女情长的婉约风格的,直至苏轼才扩大了词的内容,可以咏史怀古,可以追慕英雄豪杰,可以抒发自己的理想抱负,所以说是苏轼拓展了词的意境,开创了豪放词派)(3分钟)
二、 词作研读
一)、分析上阙
这首词被公认为豪放派代表作,你从上阕哪些句子中看出这首词表现出的豪放风格?
(1)明确:“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追问:这是写景的句子,他为什么就显得豪放?
(不管是豪放还是婉约都是通过字词句来体现的,而古人诗文讲求练字,哪些字能显示出豪放?)
明确:“乱”写群峰壁立,山崖陡峭;“穿”形容山岩高耸入云的动势;
“惊”字拟人,写巨浪声势;“拍”写江涛力度,拍击江岸,澎湃有声;
“卷”写雪浪汹涌,形象真切;“千堆雪”运用借喻描绘浪花千层,绘形绘色,蔚为壮观。 描绘了一幅极为壮观的画面:陡峭的山崖高插云霄,汹涌的骇浪搏击着江岸,滚滚的江流卷起千万堆澎湃的波浪。
(为什么苏东坡的这个词就给人这种豪放的感觉呢?我们来比较一下,李后主有这么两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他也写江水,比较一下,有何不同?请一位同学说一说。 明确:李后主写什么?写个人的愁,家国的愁。 “愁”字就表现出词人的心情,不是那种很豪放的,而是一种愁,“愁”,就感觉,当然就不是那种气势磅礴了.)
现在请大家齐读这三句,读出“穿空”的高度,“拍岸”的力度,“千堆雪”的广度,语气和气势要逐渐加强。
(2)“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追问:如果将“大江”改为“江水”、将“千古”改为“无数”好不好?换掉后有没有豪放之气? 明确:“大江” 给人一种气势磅礴的感觉 ,“大江东去”把空间拓展开了;
“千古”让我们想到了悠久的历史,从古到今,把时间概念扩大了。
如果换了就失去了这种博大广阔之感,也就失去了豪放之气。
三) 、分析下阙
问题1:在下阕中有没有表现出这首词豪放特点的的句子: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
问题2:为什么能够表现出豪放的特点?
明确:我们能够想象孙刘联军,赤壁火烧千里舳舻、百万曹军的雄壮场面(回想《赤壁赋》中描写曹操军队的情形“舳舻千里,旌旗蔽空”)
同事也刻画出了周瑜在赤壁战场上的指挥若定、足智多谋的形象。
问题3:从这里我们可以看下阕已转为怀古了,作者还写了周瑜的哪些事迹?
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
追问5:从这些描述中苏轼刻画出周瑜哪些特点?
(提示:从具体语句中得出具体特征,文下注释也可以帮助我们理解的。)
明确:
小乔初嫁了。 风流倜傥年轻得意
雄姿英发,英俊潇洒
羽扇纶巾,从容闲雅
谈笑间,指挥若定
强虏灰飞烟灭 足智多谋
好,请大家齐读这个片断,
,“遥想”要略用低声,到“小乔初嫁了”都要轻读,“雄姿英发”重读,“羽扇纶巾”又轻些,“谈笑间”的“谈”加重声、延长,“灰飞烟灭”逐字重读。这样读来,既有抑扬又有顿挫,也充分表现出这首词的豪放的特点!
读得非常好!不过,读到这里,我有个疑问:大家都知道,“千古”“多少豪杰”,三国时的英雄同学们一定很熟悉了(列举:刘关张,诸葛亮、曹操等),历史上有人就推崇孙权,说“生子当如孙仲谋”
追问5:那么,这么多英雄,苏轼为何对周郎情有独钟呢?
提示:从作者的遭遇和经历中也许能看出些东西来,让我们来看看苏轼当时的境况如何。
苏轼生平:苏轼(1037—1101),因与王安石政见不同,受小人陷害而入狱。后于1082年贬为黄州团练副使。他在黄州生活了七年,这七年对苏轼一生产生了重大影响。宋哲宗时,旧党当权,召还为翰林学士;新党再度秉政后,又贬惠州,再贬儋州,即今海南儋县,后死于常州。苏轼总结自己一生,“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明确:作者是在拿周瑜和自己作对比! 好,那我们就来比一比,瞧一瞧。
(在周瑜形象表格的基础上投影二者形象比较的表格,集体讨论明确:苏轼年龄47岁,生活屡遭不幸,外貌用词的原文“早生华发”,职位“团练副使”,际遇“怀才不遇”。)
可以看出周瑜在情场、官场、战场上是场场得意,他的人生基调是“奋发得意”的,那么苏轼相比他而言,如何呢?
(投影对联: 情场、官场、战场,场场得意
)
余秋雨在《苏东坡突围》中这样写道:“他从监狱里走来,带着一个极小的官职,实际上以一个流放犯的身份走来,带着官场和文坛泼给他的浑身脏水走来……一路上小人牵着大师,大师牵着历史,一路走来了黄州……”
下面让我们看看苏轼在抒一己之怀时,是否仅仅在感怀一己之失呢?请大家集体读词的最后一部分的抒怀之句。 (生齐读)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问题
6 这几句中哪句最能体现作者内心的感受?
问题7 探究:有人说,词的最后几句含有消极成分,与本词的豪放情调不和,你认为呢?结合余秋雨的《苏东坡突围》,同座位之间相互交流。
周瑜是值得自己羡慕了,可是看看自己,苏轼这时47岁(板书:叹自己早生华发),早生华发。从这个角度来看,确实是有点悲慨的。你看周瑜34岁就立那么大的功劳,我都47岁了,我空有报国之志,没有施展的机会,对这点有着慨叹。但这种慨叹,能不能说就是消极的呢?
他受的打击太多了,再大的风浪他都经得起,“泰山崩于前而不变色”,一种人生态度。在黄州呆了四年多,后来又到了京都,但是他还是不顺。
他有很大的抱负,在《赤壁赋》中他这样唱到: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美人代指君王)
即时沦落黄州他心里惦念的仍是君上,一心想为国、为君效力,但他的性格很耿直,不随大流,该怎么说怎么说。王安石变法的时候,他有些不赞成;旧派上台后,他又觉得新法之中还有些东西可取,又不完全反对。两边都不落好,总是倒霉。有一天在家晒书的时候,他拍拍自己的肚子,对那些婢女说:,“你们说我这里面装的什么?”有一个婢女说:“您这里面装的一肚子文章。”苏东坡笑笑:“不是。”还有一位说:“您这是满腹经纶啊!”他还是笑笑:“不是。”他的侍妾朝云说了:“您呀,一肚子是不合时宜!”所以,’他总是一再地被贬。黄州:后来又贬到惠州,惠州在广东;再贬的时候,当朝的宰相竟然出了一个点子,看到苏轼的字“子瞻”,他们按地图查,海南岛有个地方叫“儋州”,就那儿去吧。——还有这样贬人的?——但是苏轼宠辱不惊,就在那儿,他仍然很平静地生活。我们看,苏轼,他就是这样来对待外界的打击,就
像在《赤壁赋》里面说的那样:
(投影《赤壁赋》中文字:
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食. ——苏轼《赤壁赋》)
苏轼就是这样的气派!所以,你看,慨叹过了以后,他举起杯中的酒,邀空中的明月,洒在江里,“一尊还酹江月” 将情感寄托在永存的江与月之上,使得诗人的心胸一下子变得十分开阔,旷达。
用浩浩的大江,用空中的明月作证,我苏东坡是有报国之志的,只要有机会,我还是为国、为民去效力。人生短暂,江月永恒;壮志难酬,豪情长存!
你说这是消极,还是积极?
作业:背诵这首词
完成一幅有关苏东坡是词的书法作品,硬笔、毛笔都行。
念奴娇 赤壁怀古
教学目标
1、 通过对词的景物描写的分析,领悟豪放词的艺术特色
2、 通过对词中所描写的历史人物的分析,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
3、 对作者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的理解,培养学生思考和质疑探究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俞文豹《吹剑录》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东坡在玉堂(官署名),有幕士善歌,因问:“我词何如柳七?”对曰:“柳郎中词,只合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
词风: 豪放派 苏轼 阳刚 高亢激昂、铿锵有力。
婉约派 柳永 阴柔 低沉 、 哀婉。
二、朗读
可惜我没那么壮,但我还是想来读读看,好不好?
注意老师的停顿和重读的字句,以及抑扬顿挫的地方(师范读)
我想请同学们一起读一遍,要读出豪放派高亢激昂、铿锵有力,好吗?(众生朗读全词) 总的来说,大家读得很有气势了(8分钟)
三、 整体感知
读过之后我们再来看看,对这首词有了初步的印象了,这首词上下两阕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抒一己之怀 (至苏轼之前的词几乎都是诉说儿女情长的婉约风格的,直至苏轼才扩大了词的内容,可以咏史怀古,可以追慕英雄豪杰,可以抒发自己的理想抱负,所以说是苏轼拓展了词的意境,开创了豪放词派)(3分钟)
二、 词作研读
一)、分析上阙
这首词被公认为豪放派代表作,你从上阕哪些句子中看出这首词表现出的豪放风格?
(1)明确:“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追问:这是写景的句子,他为什么就显得豪放?
(不管是豪放还是婉约都是通过字词句来体现的,而古人诗文讲求练字,哪些字能显示出豪放?)
明确:“乱”写群峰壁立,山崖陡峭;“穿”形容山岩高耸入云的动势;
“惊”字拟人,写巨浪声势;“拍”写江涛力度,拍击江岸,澎湃有声;
“卷”写雪浪汹涌,形象真切;“千堆雪”运用借喻描绘浪花千层,绘形绘色,蔚为壮观。 描绘了一幅极为壮观的画面:陡峭的山崖高插云霄,汹涌的骇浪搏击着江岸,滚滚的江流卷起千万堆澎湃的波浪。
(为什么苏东坡的这个词就给人这种豪放的感觉呢?我们来比较一下,李后主有这么两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他也写江水,比较一下,有何不同?请一位同学说一说。 明确:李后主写什么?写个人的愁,家国的愁。 “愁”字就表现出词人的心情,不是那种很豪放的,而是一种愁,“愁”,就感觉,当然就不是那种气势磅礴了.)
现在请大家齐读这三句,读出“穿空”的高度,“拍岸”的力度,“千堆雪”的广度,语气和气势要逐渐加强。
(2)“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追问:如果将“大江”改为“江水”、将“千古”改为“无数”好不好?换掉后有没有豪放之气? 明确:“大江” 给人一种气势磅礴的感觉 ,“大江东去”把空间拓展开了;
“千古”让我们想到了悠久的历史,从古到今,把时间概念扩大了。
如果换了就失去了这种博大广阔之感,也就失去了豪放之气。
三) 、分析下阙
问题1:在下阕中有没有表现出这首词豪放特点的的句子: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
问题2:为什么能够表现出豪放的特点?
明确:我们能够想象孙刘联军,赤壁火烧千里舳舻、百万曹军的雄壮场面(回想《赤壁赋》中描写曹操军队的情形“舳舻千里,旌旗蔽空”)
同事也刻画出了周瑜在赤壁战场上的指挥若定、足智多谋的形象。
问题3:从这里我们可以看下阕已转为怀古了,作者还写了周瑜的哪些事迹?
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
追问5:从这些描述中苏轼刻画出周瑜哪些特点?
(提示:从具体语句中得出具体特征,文下注释也可以帮助我们理解的。)
明确:
小乔初嫁了。 风流倜傥年轻得意
雄姿英发,英俊潇洒
羽扇纶巾,从容闲雅
谈笑间,指挥若定
强虏灰飞烟灭 足智多谋
好,请大家齐读这个片断,
,“遥想”要略用低声,到“小乔初嫁了”都要轻读,“雄姿英发”重读,“羽扇纶巾”又轻些,“谈笑间”的“谈”加重声、延长,“灰飞烟灭”逐字重读。这样读来,既有抑扬又有顿挫,也充分表现出这首词的豪放的特点!
读得非常好!不过,读到这里,我有个疑问:大家都知道,“千古”“多少豪杰”,三国时的英雄同学们一定很熟悉了(列举:刘关张,诸葛亮、曹操等),历史上有人就推崇孙权,说“生子当如孙仲谋”
追问5:那么,这么多英雄,苏轼为何对周郎情有独钟呢?
提示:从作者的遭遇和经历中也许能看出些东西来,让我们来看看苏轼当时的境况如何。
苏轼生平:苏轼(1037—1101),因与王安石政见不同,受小人陷害而入狱。后于1082年贬为黄州团练副使。他在黄州生活了七年,这七年对苏轼一生产生了重大影响。宋哲宗时,旧党当权,召还为翰林学士;新党再度秉政后,又贬惠州,再贬儋州,即今海南儋县,后死于常州。苏轼总结自己一生,“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明确:作者是在拿周瑜和自己作对比! 好,那我们就来比一比,瞧一瞧。
(在周瑜形象表格的基础上投影二者形象比较的表格,集体讨论明确:苏轼年龄47岁,生活屡遭不幸,外貌用词的原文“早生华发”,职位“团练副使”,际遇“怀才不遇”。)
可以看出周瑜在情场、官场、战场上是场场得意,他的人生基调是“奋发得意”的,那么苏轼相比他而言,如何呢?
(投影对联: 情场、官场、战场,场场得意
)
余秋雨在《苏东坡突围》中这样写道:“他从监狱里走来,带着一个极小的官职,实际上以一个流放犯的身份走来,带着官场和文坛泼给他的浑身脏水走来……一路上小人牵着大师,大师牵着历史,一路走来了黄州……”
下面让我们看看苏轼在抒一己之怀时,是否仅仅在感怀一己之失呢?请大家集体读词的最后一部分的抒怀之句。 (生齐读)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问题
6 这几句中哪句最能体现作者内心的感受?
问题7 探究:有人说,词的最后几句含有消极成分,与本词的豪放情调不和,你认为呢?结合余秋雨的《苏东坡突围》,同座位之间相互交流。
周瑜是值得自己羡慕了,可是看看自己,苏轼这时47岁(板书:叹自己早生华发),早生华发。从这个角度来看,确实是有点悲慨的。你看周瑜34岁就立那么大的功劳,我都47岁了,我空有报国之志,没有施展的机会,对这点有着慨叹。但这种慨叹,能不能说就是消极的呢?
他受的打击太多了,再大的风浪他都经得起,“泰山崩于前而不变色”,一种人生态度。在黄州呆了四年多,后来又到了京都,但是他还是不顺。
他有很大的抱负,在《赤壁赋》中他这样唱到: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美人代指君王)
即时沦落黄州他心里惦念的仍是君上,一心想为国、为君效力,但他的性格很耿直,不随大流,该怎么说怎么说。王安石变法的时候,他有些不赞成;旧派上台后,他又觉得新法之中还有些东西可取,又不完全反对。两边都不落好,总是倒霉。有一天在家晒书的时候,他拍拍自己的肚子,对那些婢女说:,“你们说我这里面装的什么?”有一个婢女说:“您这里面装的一肚子文章。”苏东坡笑笑:“不是。”还有一位说:“您这是满腹经纶啊!”他还是笑笑:“不是。”他的侍妾朝云说了:“您呀,一肚子是不合时宜!”所以,’他总是一再地被贬。黄州:后来又贬到惠州,惠州在广东;再贬的时候,当朝的宰相竟然出了一个点子,看到苏轼的字“子瞻”,他们按地图查,海南岛有个地方叫“儋州”,就那儿去吧。——还有这样贬人的?——但是苏轼宠辱不惊,就在那儿,他仍然很平静地生活。我们看,苏轼,他就是这样来对待外界的打击,就
像在《赤壁赋》里面说的那样:
(投影《赤壁赋》中文字:
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食. ——苏轼《赤壁赋》)
苏轼就是这样的气派!所以,你看,慨叹过了以后,他举起杯中的酒,邀空中的明月,洒在江里,“一尊还酹江月” 将情感寄托在永存的江与月之上,使得诗人的心胸一下子变得十分开阔,旷达。
用浩浩的大江,用空中的明月作证,我苏东坡是有报国之志的,只要有机会,我还是为国、为民去效力。人生短暂,江月永恒;壮志难酬,豪情长存!
你说这是消极,还是积极?
作业:背诵这首词
完成一幅有关苏东坡是词的书法作品,硬笔、毛笔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