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二年级上册第七单元 分一分与除法

第 七 单 元

第一课时 分物游戏

教学目标

1. 结合具体情境,经历把小数目实物进行平均分的操作过程

2. 初步体会平均分的意义,能用图示(连一连、圈一圈)的或语言表达平均分的过程与结果。

3.经历与同学讨论、交流平均分的过程,体会平均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体验平均分

教学过程

一、问题情境

师:明天就是小熊的生日了,它邀请它的好朋友参加,并且准备了很多好吃的食物给朋友吃,你看,你猜会有谁参加?(小猴、小兔子、小狗)门铃响了,看看都有谁来了?(课件出示)你们真厉害啊,全猜对了。

作为主人,小熊拿出了很多好吃的食物分给大家,下面我们一起帮小熊分食物吧。

1. 分桃子

小熊先把分桃子分给小猴,我们可以用圆片代表两只猴子,用小棒代表桃子,分一分。

学生汇报分的方法

你觉得哪种分法最公平?让两只猴子的都满意?为什么? 哦,原来这样分两只猴子都分的一样多,这样比较公平。

分完了桃子,小熊去帮小兔子分萝卜了,你都看到哪些数学信息?

2. 分萝卜

学生汇报他们看到的数学信息。

小熊希望我们把这些萝卜公平的分给这3只小兔子,用几个圆片代表小兔子?用多少根小棒代表萝卜?

现在我们分萝卜,分的时候要把你分的过程表示出来,让别人一眼就能看出你每次分给小兔子几个萝卜?分了几次分完的(学生分,教师巡视,有目的的选择学生的分法展示)

谁来分一分?

学生汇报。

最后每只小兔子分到多少个萝卜?

我们帮小猴分好了桃子,给兔子分了萝卜,虽然分的过程不一样,但结果都让他们都很满意,因为他们分的一样多,在数学上我们叫平均分。现在小熊给小狗分骨头去了,看看有哪些数学信息?

3. 分骨头

师:现在要把这15根骨头要平均分给3只小狗,每只狗分到几根骨头?

师:把骨头平均分给3只小狗,是什么意思?

生:每只小狗分的同样多?

师:你怎么知道必须同样多?

生;平均分

师:原来从这里看到了关键的词:平均分。现在我们在小组里面用小棒分一分。

教师巡视了解不同情况。 组织交流,展示不同的分法。 学生分

还有谁有不同的分法吗?

我特别想让你们也上来分一分,可是这样刚才的过程就没了,我特别想把他分的过程保留下来,有什么方法呢?(画下来)

用图画下来。

画的过程和分的过程是(一样的),现在你们把自己刚才分骨头的过程画下来。

巡视,找出学生的分法,展示,学生讲解。

谁看的出他是怎么分的?

学生说

看来你们想的方法很好,能把过程很好的保留下来,现在我这里有一幅图,谁能看明白?说说他是怎么分的?我们来看看,他具体是怎么分的 ?

三、总结提升

刚才我们用平均分的方法帮助淘淘给小动物们分了好吃的,虽然我们分的过程不一样,有的分的次数多,有的分的次数少,但是最后的结果都小动物都很满意,因为他们分到的实物的数量都是(一样的),为了感谢你们,小熊备了三个奖状,看谁能用平均分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就把奖状发给谁。准备好接受小熊的挑战了吗?

四、练习巩固

1. 练一练第1题

看看,小熊要我们分什么呢?(花)它是想把多少枝花分给几个花瓶?

是不是随便分?

生;不是,平均分

师;现在你们用小棒分一分。

师;谁愿意把分一分?

圈一圈,连一连的方法

2. 第2题

这次小熊要我们分什么?

你可以用小棒或者是圈一圈,连一连的方法分一分

学生展示

谁能看出是怎么分的?要是不解释你能看明白吗?怎么看?

3. 练一练第3题、第4题

现在用圈一圈,连一连的方法分一分

4、练一练第5题

现在让大家分橘子了。有多少个橘子呢?用小圆片代表橘子分一分,随便你选择分几堆,但是要平均分。

学生分,说说怎么分?

课件展示分的四种情况。仔细观察这四幅图,这四幅图有什么共同的地方?又有什么区别?

五、总结

这节课我们都进行了哪些数学活动?

教学板书

分物游戏

猴哥哥 猴弟弟

分的同样多,很公平 平均分

教学后记

通过分一分的活动,让学生体验什么是平均分,就是分得一样多或同样多。学生基本能理解什么是平均分,和平均分的过程,但数学语言的表达还有所欠缺。

第二课时 分苹果

教学目标

1. 结合“分苹果”的具体情境与操作过程,认识平均分的两种现实原型,进一步体会平均分的意义

2. 能通过具体操作或画图的方法解决一些平均分的简单问题。

3. 经历与同学讨论、交流的过程,感受合作与分享的愉快 教学重难点

体验平均分的两种原型,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教学准备

小正方体

教学过程

一、课题引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分物游戏),是怎么分的?(每个人分的同样多)我们把这样的分法叫(平均分),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平均分

二、新课讲授

1、按分数分的平均分

出示课件

小猴、小狐狸和小兔子一起到森林里玩,它们今天的运气可好了,看到了一棵苹果树,看,上面还有又红又大的苹果呢,小狐狸是爬树能手,它一下子就爬到树上,把苹果全部摘了下来,小猴看着苹果急了,就想吃了,小兔子说,别急,我们先分一下吧。小朋友,你们来帮帮忙,帮它们分一分吧,并且让大家都满意,要公平的分,就是要

我们进行平均分。它们摘了多少个苹果?(12个)它们几个人分(3个人)?那意思是把12个苹果,平均分成3份,现在想一想可以怎样分,并用圆圈代表苹果,在练习本上把你分的过程表示出来。

(1)学生独立完成

(2)展示学生的作业,学生分享分的过程

2、按每份个数分的平均分

现在如果要把这12个苹果放到盘子里,每个盘子放4个苹果,需要多少个盘子?大家可以采用画一画,圈一圈的方法

学生先画一画,圈一圈,说一说

(学生基本上都能很快的知道需要几个盘子)

3、两种平均分模型的异同

这两种平均分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相同点:都是分12个苹果,最后每份的个数都是一样的,都是平均分

不同点:第一次是把苹果平均分成3份,每份分4个,第二次是把每4个苹果分成一份,最后平均分成3份

三、巩固练习

1、练一练第1题

每只兔子拿4根,需要( )只兔子才能一次运走

学生先弄懂题意,采用圈一圈的方法

2、第2题 圈一圈,填一填

学生先说说题意,在独立填一填,集体纠正

3、圈一圈,算一算

(1)一共收了多少个西瓜?

(2)每个纸箱装4个西瓜,需要多少个纸箱?

第(1)题有的学生可能会全部数出来,也有学生能采用乘法计算,只要方法可以,都给与鼓励

第(2)题可以提醒学生先圈一圈,再填一填

4、这些小朋友还可以怎样站队 ?

这题主要要学生先算出一共有多少人,再采用合适的方法排一排 教学后记

通过具体情境与操作过程,学生基本能认识平均分的两种现实原型,进一步体会了平均分的意义,能通过具体操作或画图的方法解决一些平均分的简单问题。对于平均分的两种原型,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理解还不太清晰。

第三课时 分糖果

教学目标

1. 通过分一分的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并结合具体情境让学生进一步体会除法的意义。

2. 使学生能用除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初步体验除法运算与生活实际的密切关系。而且让学生在合作与交流的学习中,学会肯定自己和倾听他人的意见。

教学重点

体会除法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星期天,几位小朋友到乐乐家做客,乐乐拿出了一些糖果与大家分享。可是遇到难题了,他们不知怎么分了,你们愿意帮助他们吗? 这节课我们和乐乐一起分糖果。(课件出示图片)

师:仔细观察图片,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学生观察,获取信息。能够发现“有5个小朋友”和“20块糖果”。

师:根据这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数学问题吗?

学生提出问题,可能会提出“如果把20块糖果平均分给5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几块?”也可能是“想一样多,怎么分?”“够分吗?” “能正好分完吗?”等等。

教师接着学生说:“这正是乐乐遇到的难题,接下来,我们一起来

解决这个问题。

二、动手操作,解决问题 1.活动前想一想 师:你们能帮他解决这个问题吗?

(学生根据前两节课的经验,学生可能会想到画一画的方法用图形代表糖果分一分。)

师:我们就用5个圆片代替5个小朋友,用20根小棒代替20块糖果。先想想你准备怎样分?然后,动手分一分。 2.活动中分一分。

预测:由于有前两节课的基础,有的学生是通过几次分步完成的,也会有学生一次分完, [设计意图:有了前两节课的基础,学生应该都能够独立分一分,所以给每个孩子动手操作的机会。教

师有意参与并指导学生操作,收集活动中存在的问题,作为汇报处理生成问题的依据。由于存在个体差异,学生分法会不相同,正好可以从中体会分法的多样性及结果的一致性。]

3.活动后说一说。 (1)示范记录。

师:同学们都很快地利用画一画的方法解决了问题,可是老师发现你们的分法并不一样,想知道大家各用了什么方法吗?谁愿意展示一下你分的过程?

教师提出,为了帮助大家理解和记忆,可以把分的过程记录下来。(出示表格)

师:现在通过这个表格,你能了解这名同学分的过程和结果了

吗?是不是看上去更方便,更清楚呢? [设计意图:对于记录这样复杂的活动过程,学生是有困难的。所以,先让学生感受到做记录在活动和

交流中的优势,然后,教师示范记录过程。再让所有学生试着记录自己的过程,既可以让学生的思维变得更加有序,又可以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运用“枚举法”解决问题的策略,这也为后续的小组活动打下重要基础。]

(2)学生进行记录。

师:那其他同学想不想把自己分的过程记录下来呢?你可以回忆一下刚才分的过程,或者再摆一摆,然后把你自己分的过程记录到书上36页右下的表格中。 学生打开书,边摆边做记录。 (3)交流方法,比较、反思。

师:请观察不同分法,哪种方法和你的一样,你能来介绍一下吗?

生介绍分的方法。

师:我们来回顾一下,把20颗糖平均分给5个小朋友,有的是„„分的,有的是„„分的,不管怎么分,我们都是把20颗糖平均分给5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得4颗糖。

当然分法不同,可能分的时候有一次分完的,有多次分完的,你更喜欢哪一种?(预测:更多的学生会喜欢一次分完。理由是简便快捷。也不排除会有喜欢多次分完的,教师要给学生时间,等待学生从下面的大数目的分小棒活动中,自己发现用乘法口诀帮助平均分的好

处。)

师:那好,你能根据你所喜欢的分法,再分一次数目更大些的吗?[设计意图:展示学生不同的方法,引导学生交流、倾听,体验分法的多样化与结果的一致性。及时表扬利用口诀一次平均分的学生,同时引导学生比较和反思,优化自己的策略,提升数学认知,为后续学习打基础。]

三.拓展活动,巩固提升 1. 提出问题。

要把50根小棒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怎么分呢? 2. 活动准备。

(1)小组分工,明确要求

师:一会儿大家要在小组内分一分,并把分的过程记录到这张表格上(出示表格)。 (2)组内商定方法。

师:请各小组先商量一下,想怎么分,第一次分几块比较合适。每个人都表达一下自己的想法,共同选择一个分法。动手分一分,做好记录。比一比,看哪个小组最先完成任务![设计意图:有了分糖果活动的基础,学生会想到用口诀来平均分,但50根小棒相对于20块糖果,是一个大数目。让学生先商量一下分法,能够避免盲目、无效的活动。另外,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四人小组合作学习经历不是很多,缺乏经验,需要教师引导分工和组织示范。] 3.小组活动 学生小组内分一分。

4.汇报交流。

汇报分的过程和结果,本组的学生做补充,其他组的学生做检查。 [设计意图:展示一些小组的记录,让学生感受分法的多样性,同时,引导学生交流,意在让学生评价一下哪些分法更简便、更合理,给学生反思、调整的机会,进一步促进学生反思、优化自己的策略。] 五、总结收获,课外延伸。

师:这节课我们进行了许多分一分的活动,都是怎样分的?从中,你有什么新的收获?

引导学生说一说,在分糖果和分小棒的活动中,都是平均分的;可以有多种方法,结果却是一致的;可以利用乘法口诀帮助快捷地完成任务;有时会正好分完,也可能会有剩余„„ 教学后记

学生进一步体会除法的意义。并能用除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初步体验除法运算与生活实际的密切关系。

第四课时

教学目标

分糖果练习课

通过分一分的活动,填写记录表格的策略 教学过程 一、分一分

把30根小棒平均分给6个小朋友,可以怎样分?把分的过程记录下来

1、学生先独立完成 2、全班进行交流

交流时需要让学生分析分的策略,进行方法优化

二、学校买来70本图书,平均分给3个班 (1)说一说可以怎样分

(2)分一分,把分的过程记录下来

学生先独立完成,再展示学生的作品

三、把90本书平均分给4个班,平均每个班分到多少本? 学生列表填一填

进一步培养学生及分的策略意思 教学后记

填写表格时,仍有部分学生不太明白表格的格式,不能准确填写,分多少,怎么分,分几次。但大部分学生都能按要求将所分的数量正确分完。

第五课时 分香蕉(1)

教学目标

通过前面大量的等分活动,学生积累了一定的经验,这里开始用除法表示等分的过程,并介绍除法算式的读法及各部分名称。培养动手操作、合作交流习惯。 教学重难点

除法算式的读法及各部分名称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师:前几天我们学习了分物游戏,分了苹果,分了糖果,这些分物我们都是怎样分的?(公平的分,平均分)我们还知道平均分的方法可以有很多,但是结果都是一样的,都是平均分,我们知道了什么?(分的时候有时候能全部分完,有时候不能全部分完)很好,今天呀我们帮小猴子分香蕉

二、新授课。

看,小猴子摘了很多香蕉,可高兴了,它要和好朋友分着吃呢,它有多少根香蕉?(12根)

现在你帮帮小猴子把这12根香蕉每份同样多,你可以怎样分?用你的方法分一分

学生独立完成分的过程,全班交流

1、“把12根香蕉平均分成2份,每份几根?”

(重点:认识除号及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会用除法算式表

示“把一些物体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几”,会读除法算式。)

师:把12根香蕉平均分成2份,每份6根。两只猴子都高兴。 2、认识除号。

师:真是好想法。同学们,如果我们都没有了小棒可怎么办?大家还有没有别的方法,能知道把12根香蕉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6根的?

学生:口答。2个6是12等。除法。

师:你真了不起。大家知道吗,把一些东西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可以用除法计算。我想,大家一定特别想问问“什么是除法呀?”大家别着急,等会儿,你见到除法的运算符号——除号,你就明白了。瞧,它来了(屏显:÷) 叫叫它的名字。 除号长什么模样啊?

它和乘号、加号长得一点儿也不像。

学生:中间有一横,上面有一个小圆点,下面也有一个小圆点,长得就像两只可爱的小眼睛,大小一样,对得很整齐。真是可爱极了。(领学生读2遍——“除号”)

师:同学们,你知道吗?除号可喜爱和数字娃娃在一块儿做游戏。 看看,除号都把谁请到了它的旁边做客呀?

(屏显:12÷2)12是从哪儿请来的,这2又是谁呀? 师:我们一共把多少根香蕉平均分了? 学生:12根香蕉。

师:“ 12” 是平均分的香蕉的总数,写在了除号的前边。那“ 2” 又表示什么呀?

学 生:平均分成了2份。

师:“ 2” 是表示平均分成的份数。平均分成了2份,把“ 2” 写在除号的后边。

3、会读除法算式。

师:瞧瞧,我们的除法算式站得多整齐呀。它就能表示把12根香蕉平均分成了2份。你知道,这个除法算式该怎样读吗?首先看看除号读作什么?(屏显:除以)

除法的运算符号——除号读作“除以”。这个除法算式,该读作“几除以几呀?”

这个除法算式读作:12除以2。 学生:跟读2遍。“12除以 2” 。

4、练一练。(除法算式的读法、看图意说出除法算式。) 5、师:(演示课件)小猴子又给我们带了一个问题:12根香蕉,每4根装1盘需要几个盘子?

生:4个盘子。

写成除法算式怎样写?试试看 学生写,板书12÷4=3(份) 你能说说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吗?

生:12表示分的香蕉的总数,4表示每份有4根香蕉,3表示能平均分成3份。

这个算式是想告诉我们12里面有几个4呢?

6、12根香蕉平均分给6只小猴,每只小猴分到几根? 这个会写出除法算式吗? 12÷6=2(根) 学生说说算式的含义

师:这个算式好像跟前面的算式有点像呢(12÷2=6(根),你能说说这两个算式有什么区别吗?

7、还有其他分法吗?

生:把12根香蕉平均分给4只小猴子,每只小猴分到3根香蕉 师:这个写成除法算式怎样写? 学生写,并说说含义 三、新课总结

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除法算式,什么时候可以用除法表示?除法的各个部分名称是什么? 板书设计

分香蕉

12根香蕉,平均分成2份,每份有6根 12÷2=6(根) 12根香蕉,每只小猴分4根,平均分给3只小猴 12÷4=3(份) 12根香蕉,平均分成6份,每份有2根 12÷6=2(根) 12根香蕉,平均分成4份,每份有3根 12÷4=3(根) 教学后记

通过前面大量的等分活动,学生已积累了一定的经验,这节课学

生基本能用除法表示等分的过程,并能介绍除法算式的读法及各部分名称。

第五课时 分香蕉(2)

教学目标

进一步巩固除法算式的意义,会写出除法算式,并采用口诀计算除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除法算式的意义及各部分名称

写一写60页和61页的问题用除法算式表示

学生先独立写,通过算式复习各个部分名称,说说算式的含义

二、练一练

1、圈一圈,填一填,并说说算式中每个数表示什么意思

(1)学生先看懂图意,说一说

(2)独立写算式

(3)全班交流,说说算式的意义

2、(1)一共有多少架飞机?

(2)每3架飞机编成1组,可以编成多少组?

(3)每4架飞机编成1组,可以编成多少组?

(4)平均分成6组,每组有多少架飞机?

(这题主要要注意学生容易出错的地方,如第(1)题,学生可能没理解好就写了除法算式)

3、(1)每6块橡皮装1盒,可以装多少盒?

(2)平均装在3个盒子里,每盒装多少块?

学生先独立完成练习,集体交流,主要是说说算式的含义,每个数字代表什么意思

三、评讲作业上的问题

《知识与能力训练》53和54页

教学后记

通过这节课的练习,学生对于 除法的认识有了进一步的巩固。但有部分学生出现,学习了除法不管是什么问题都用除法算式解决。除法是学生比较难理解的一个知识点,需要学生多从直观的图片开始,让学生在理解题目要求的基础上选择正确的算式方法。

第六课时 练习五

教学目标:

1、能在活动中正确体会理解除法的含义。

2、提高在实际情境中灵活选择解决问题策略的能力。

3、通过游戏活动,提高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能在活动中正确体会理解除法的含义。

教学难点:提高在实际情境中灵活选择解决问题策略的能力。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 动手操作:

分一分、填一填

书P40第1、2题。

1、学生独立动手圈一圈,填一填。

2、分组讨论。

3、集体交流、汇报。

书P40第3、4、5题

1、学生集体读题,教师帮助学生理解题目的意思。

2、学生独立完成。

3、分组讨论。

4、集体交流、汇报:

为什么这样列式,是怎么分的?

二、知识应用:数学故事

学生根据书中三幅图的意思,编数学故事。

先让学生说一说故事的情节,在解决除法问题的同时,发展学生的兴趣和语言表达能力。

三、小组活动:看算式编故事

1、让学生看算式,再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编故事。进一步沟通学生的生活经验与除法之间的联系,引导学生发现身边的除法问题。

2、组内交流;

3、集体汇报。

板书设计

练习五

1、可以给(2)件上衣钉上扣子。

10÷5=2(件)

2、平均每只小刺猬运(3)个果子。

12÷4=3(个)

教学后记

通过这节课的练习,学生对于除法的认识有了进一步的巩固。但学生在实际情境中灵活选择解决问题策略的能力仍有所欠缺。今后仍需加强训练,帮助学生进一步体会理解除法的含义。

第七课时 小熊开店

教学目标:

1、 初步体会除法运算与生活世纪的密切关系.

2 、学会用2到5的乘法口诀求商, 使学生感受用乘法解决除法的简便性.

3 、体会乘法, 除法的互逆关系.

4 、能用除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建立“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数学模型.

教学难点:拓展对“除法意义”的理解, 认识和运用的空间. 教学准备:课件、教具。

教学过程:

一、情景创设

师:刚才你们听到了什么声音?

生:鞭炮的声音。

师:对了,爱睡觉的小熊今天起的特别早, 原来阿! 小熊开的店今天开张了, 它的好朋友小猴和小虎也来为他的新店开张来祝贺了。你们想不想去看看?想。那我们一起去看一看, 好不好?

电脑出示课件主题, 板书:小熊开店

小熊请我们进去了, 我们来看看小型的店里有些什么东西? 那位小朋友跟大家说说(电脑出示课本主题图)

请小朋友仔细观察, 看看你都收到了那些数学信息? 跟你的同桌说一说.

二、问题探究

小猴想买4辆坦克送给它的表姐、表哥、好朋友和它自己, 可是小猴总也算不出他要付多少钱。这下可把小熊给难住了, 小朋友你们愿意帮助小熊吗?

1、算一算:买4辆坦克要多少钱?

1) 独立思考

2) 独立列式

3) 交流汇报

4) 汇报:4×5=20(元)或5×4=20

2、20元可以买多少辆坦克?

1) 独立思考

2) 独立列式

3) 交流汇报

4) 汇报:20÷5=4

3、深入探讨:20÷5还可以怎样计算呢?

独立思考, 个人汇报

小猴, 小狗都买到了坦克, 他们可高兴了, 你们高兴吗? 现在老师要考考你们了, 在4*5=? 20/4=5 中你发现了什么?

三、体验感悟

1、老师的问题

现在老师有个问题,要靠靠大家,我有12元钱,如果要买铅笔盒,可以买多少个?买皮球呢?

1)独立思考,列式计算 2)学生反馈

3)将答案写到书上

4)解决“买什么东西,正好用完24元?”

引导学生说自己的想法

2、学生的问题

互动活动:小组内提问、解答,说说所用的口诀

四、实践应用

1、 试一试(提醒大家边想口诀边计算)

1)独立尝试 2)交流,说说所用的口诀

2、 练一连

1)小鸟回家

出示该题图片,引导学生读懂图意,

独立完成,集体交流并订正。

2)蚂蚁搬家

出示该题图片,引导学生读懂图意,

独立完成,集体交流并订正。说说所用的口诀

3)动物搬家

出示该题图片,引导学生读懂图意,

独立完成,集体交流并订正。比比看,那个队做得快!

五、小结:今天这节课你又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小熊开店

买4辆坦克要多少钱?

4×5=20(元)或5×4=20(元)

20元可以买多少辆坦克?

20÷5=4(辆)

教学后记

这节课内容不够紧凑,讲的知识点太少,发现还是有很多学生把“除以”说成了“除”,这说明之前除法算式的读法没有巩固扎实。不应该一节课的知识点只在当时那节课讲,还应该在之后的学习过程进行多次巩固,加深印象。

第八课时 快乐的动物

教学目标:

1、在情境中体会“倍”的意义。能动手操作找出“倍”的数量关系。

2、初步建立“倍”的概念,使学生掌握“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教学重点:理解“倍”的含义,知道“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 教学难点:知道“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

教学准备:课件、教具。

教学过程:

一、情景创设

1、谈话引入,老师想带大家去参加一个快乐的动物聚会,好不好?(板书课题,播放课件)

二、问题探究

2、师:同学们,参加聚会的都有哪些小动物呀?数数看,它们各有多少只?(学生说完,教师点击课件,出示猴子,鸭子,松鼠,小鸡的图像,然后出示只数:3、6、2、8)

师:如果老师想用磁扣代替小猴和小鸭的只数,(边说边贴动物图像)谁能告诉老师,我应该怎样贴呢?

师:请同学们拿出你的围棋子,也象老师这样代替小猴和小鸭的只数摆在你的课桌上,能摆好吗?

师:小朋友们仔细观察一下,根据我们摆的情况,你能发现什么吗? 大家说的都很好,小鸭的只数是6,(板书6)小猴的只数是3(板书

3),6里面有几个3呀?6里面有2个3,(边说边圈)我们就说6是3的2倍,也就是说小鸭数是小猴的2倍。(边说边板书)

生:6是3的几倍,我们可以用除法来算,6÷3=2(板“倍”不是单位名称,所以2后面就不用写“倍”字了。

师:如果又来了3只小鸭,(加3个磁扣,请小朋友也加3个围棋子),谁知道现在谁是谁的几倍?为什么?

学生尝试练习,进行讨论,再集体汇报,教师讲解:

现在小鸭是9只,小猴是3只,(板书9),9里面有几个3呢?9里面有3个3,我们就说9是3的3倍,也就是说小鸭数是小猴的3倍。(把2倍改成3倍)

师:如果要同学们像这样也列个除法算式来求9是3的几倍,谁会?(把6÷3=2改成9÷3=3)

三、体验感悟

1、请同学们用刚刚学到的倍数知识想一想,根据这四种小动物的只数,除了小鸭数是小猴的2倍,还能找到其它的倍数问题吗?

2、在小组内交流,可以摆一摆,算一算,然后在老师发给你们的答题纸上做好记录。

3、汇报、交流:根据学生填的情况,请小组派代表上台来做小老师。

讲解小鸭数是松鼠的3倍,6是2的3倍,6÷2=3

小鸡数是松鼠的4倍。8是2的4倍,8÷2=4

四、实践应用

1、课件演示:其实今天来参加这个快乐的聚会的小动物还有很多呢,看看还来了谁吧!书上P47练习题。(小猫,小老鼠)

2、尝试解决问题,把你的算式写在自己的算草本上,行吗? 集体订正,在电脑上操作。

3、还有很多的小动物呢!(出示蝴蝶,蜻蜓)

集体订正,在电脑上操作。

4、出示在这个聚会上,还有我们最熟悉的朋友呢?猜猜是谁吧!(出示淘气,机灵狗比身高的图)

师:知道他们在做什么吗?他们碰到难题了,你们能帮助他们解决这个难题吗?

打开书P47,小组讨论一下,看怎样解决这个问题,然后把书上的空填好。

集体订正,教师重点讲解(电脑上操作课件)。

5、找一找生活中有倍数问题吗?

五、小结

小朋友们,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呀?

板书设计

快乐的动物

6是2的3倍,6÷2=3

8是2的4倍,8÷2=4

9是3的3倍,9÷3=3

教学后记

这一个环节, 遵循二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 好奇, 好动的特点, 通过动物王国欢聚, 许多小动物都来到河边玩耍为题, 这时学生都乐于玩耍. 在探究性学习里强调学生通过自主参与的学习活动, 获得亲身体验, 逐步形成善于质疑, 乐于探究, 勤于动手, 努力求知的积极态度, 让学生感觉非常有趣, 在一种兴奋, 积极的心态下学习数学, 激发他们探索, 创新的欲望。

第九课时 试一试

教学目标:

1、通过创设“文具店”这一情境,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倍”的含义。

2、培养学生观察、思考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和体验“倍”的含义。

教学难点:理解和体验“倍”的含义。

教学准备:课件、教具。

教学过程:

一、情景创设

1、CAI 课件演示小兔、狐狸、小牛去买文具的故事,同时出示价钱:1支铅笔2元钱。

问:学生观察到了什么?想一想、说一说。学生在回答问题时尽量让

学生说完整。

2、让学生根据图中的意思提出不同的问题。

这时学生会根据以前所学的知识提出不同的数学问题:小兔买了1支笔用了多少钱?小牛买了3只笔需要多少钱?狐狸买了4只笔需要多少钱?

老师根据学生回答的内容板书在黑板上。

二、问题探究

1、学生根据同学们提出的问题自己解决。

教师根据同学们解决的情况板书:

(1)小牛买了3只笔需要多少钱?

2×3=6(元)

(2)狐狸买了4只笔需要多少钱?

2×4=8(元)

2、有谁能把小兔、小牛、狐狸用的钱换成倍数说一说。

有同学回答:小牛用的钱是小兔的3倍

狐狸用的钱是小兔的4倍

老师引导:这就是我们所学的乘除法知识与“倍数”的联系,现在我们就来试试将乘除法问题换成倍数问题试试,好吗?

3、如果把刚才说的有关于倍数的句子换成条件,又应该怎样提出这个问题呢?比如:小明用的钱是小兔的2倍,小明用了多少钱?说法变了,但实质没变。

同学们根据要求提出了两道有关于倍数的应用题。

(1)小牛用的钱是小兔的3倍,小牛用了多少钱?

(2)狐狸用的钱是小兔的4倍,狐狸用了多少钱?

4、 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呢?

找同学举例说说“几倍”是什么意思。

有同学回答,4的3倍就是3个4。

小兔的3倍就是3个小兔用的钱那么多,小兔用了2

元钱,也就是2×3=6(元)

小兔的4倍就是4个小兔用的钱那么多,也就是2×4=8(元)

5、解答完以后要注意什么?写答语。

三、体验感悟

摆珠子

游戏规则: 按要求摆两行不同颜色的珠子,看谁摆得又对又快。

(1)上面摆3个白珠子,下面摆蓝色珠子的个数是白珠子个数的2倍。摆完了以后与老师比比看看摆对了没有。

(2)上面摆2个蓝珠子,下面摆白珠子的个数是蓝珠子的4倍。摆完了以后同座之间互相检查看看摆对了没有。

(3)上面摆10个蓝色珠子,下面摆白色珠子,使得蓝色珠子的个数是白色珠子的5倍。这一小题对于学生来说有一定困难,可以先让学生想一想,说一说再摆。

四、实践应用

1、3片叶子配1朵花,15片叶子配( )朵花。

2、白珠子有18个,白珠子的个数是蓝珠子的2倍,有( )

个蓝珠子。 做完后小组同学商量讨论,交流想法。

五、小结

这节课学习了什么内容?你学习得怎样?

板书设计

试一试

(1)小牛买了3只笔需要多少钱?

2×3=6(元)

(2)狐狸买了4只笔需要多少钱?

2×4=8(元)

教学后记

通过这节课的练习,学生对于 除法的认识有了进一步的巩固。但有部分学生出现,学习了除法不管是什么问题都用除法算式解决。除法是学生比较难理解的一个知识点,需要学生多从直观的图片开始,让学生在理解题目要求的基础上选择正确的算式方法。

第十课时 花园

教学目标:

1、结合全体情境,提出并解决与“倍”有关的数学问题,培养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解决问题的活动,进一步体会“倍”与乘、除法运算的联系。 教学重点:进一步理解“倍”的意义。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看图收集信息、自主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主题图、课件 。

教学过程:

一、 情景创设:引导学生看图同学们,你们经常到花园去玩吗? 师: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一幅图,图画上是花园的一角,这里有许多数学问题,看谁发现的多。

二、问题探究

1. 理解图意

出示挂图让学生自己看图,独立思考,小组交流,教师巡视

2. 提出问题

同学们看懂图意了吗?根据图一提问题适时鼓励

3. 解决问题

三、体验感悟

出示试一试1题:让学生理解图意,自己在书上圈一圈、画一画。 订正结果:16÷4=4

出示2题:笑脸是哭脸的2倍

请画出笑脸

订正结果:

4×2=8(个)

四、实践应用

完成练一练1,2,3题

1题:让学生自己估计,测量,让后填写

2题:先数一数在提问

3题:让学生收集正确信息,提出问题并解答

五、小结

你在本节课学会了什么?

板书设计

花园

小鸟是蝴蝶的几倍?24÷4=6

蜜蜂有多少只? 4×2=8(只)

红花是白花的几倍?8÷2=4

教学后记

通过创设生活化的“花园”这一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观察图片搜集相关的数学信息,并且有机整合信息,提出比较有价值的数学问题,从而让学生在形式多样的练习中进一步真切体会和理解“倍”的意义以及“倍”与乘除法运算”的联系,这是学习本课的主要目标。

第十一课时 练习六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使学生熟练掌握表内乘除法。

2、提高在实际情境中解决问题的意识。

教学重点:通过练习使学生熟练掌握表内乘除法

教学难点:提高在实际情境中解决问题的意识。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口算:

P75第1题

看谁算的又快又对。学生独立完成,集体校对。

二、连一连:

P75第2题:连一连:这题有多余的信息。学生独立完成,集体校对。

三、填一填:

P76第3题

让学生认真看清题意,独立填表,然后在小组内交流。

三、看图列式计算:

P76第4题

学生观察图意,独立思考算法,再在小组内进行交流。

四、根据要求列式:

学生独立思考,列式计算。集体汇报。

第5题的第3小题是一个开放题。“30元可以买什么?”有两种理解:30元可以全部花完,也可以用其中的一部分。

五、知识应用:

P75第6题

通过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自觉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意识。教学时,要引导学生看懂图意,说一说自己的想法,再集体交流。

板书设计

练习三

(1)买6副手套需要多少远?4×6=24(元)

(2 )钱的价钱是袜子的几倍? 24÷3=8(元)

教学后记

通过这节课的练习,学生对于 除法的认识有了进一步的巩固。但有部分学生出现,学习了除法不管是什么问题都用除法算式解决。除法是学生比较难理解的一个知识点,需要学生多从直观的图片开始,让学生在理解题目要求的基础上选择正确的算式方法。

第 七 单 元

第一课时 分物游戏

教学目标

1. 结合具体情境,经历把小数目实物进行平均分的操作过程

2. 初步体会平均分的意义,能用图示(连一连、圈一圈)的或语言表达平均分的过程与结果。

3.经历与同学讨论、交流平均分的过程,体会平均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体验平均分

教学过程

一、问题情境

师:明天就是小熊的生日了,它邀请它的好朋友参加,并且准备了很多好吃的食物给朋友吃,你看,你猜会有谁参加?(小猴、小兔子、小狗)门铃响了,看看都有谁来了?(课件出示)你们真厉害啊,全猜对了。

作为主人,小熊拿出了很多好吃的食物分给大家,下面我们一起帮小熊分食物吧。

1. 分桃子

小熊先把分桃子分给小猴,我们可以用圆片代表两只猴子,用小棒代表桃子,分一分。

学生汇报分的方法

你觉得哪种分法最公平?让两只猴子的都满意?为什么? 哦,原来这样分两只猴子都分的一样多,这样比较公平。

分完了桃子,小熊去帮小兔子分萝卜了,你都看到哪些数学信息?

2. 分萝卜

学生汇报他们看到的数学信息。

小熊希望我们把这些萝卜公平的分给这3只小兔子,用几个圆片代表小兔子?用多少根小棒代表萝卜?

现在我们分萝卜,分的时候要把你分的过程表示出来,让别人一眼就能看出你每次分给小兔子几个萝卜?分了几次分完的(学生分,教师巡视,有目的的选择学生的分法展示)

谁来分一分?

学生汇报。

最后每只小兔子分到多少个萝卜?

我们帮小猴分好了桃子,给兔子分了萝卜,虽然分的过程不一样,但结果都让他们都很满意,因为他们分的一样多,在数学上我们叫平均分。现在小熊给小狗分骨头去了,看看有哪些数学信息?

3. 分骨头

师:现在要把这15根骨头要平均分给3只小狗,每只狗分到几根骨头?

师:把骨头平均分给3只小狗,是什么意思?

生:每只小狗分的同样多?

师:你怎么知道必须同样多?

生;平均分

师:原来从这里看到了关键的词:平均分。现在我们在小组里面用小棒分一分。

教师巡视了解不同情况。 组织交流,展示不同的分法。 学生分

还有谁有不同的分法吗?

我特别想让你们也上来分一分,可是这样刚才的过程就没了,我特别想把他分的过程保留下来,有什么方法呢?(画下来)

用图画下来。

画的过程和分的过程是(一样的),现在你们把自己刚才分骨头的过程画下来。

巡视,找出学生的分法,展示,学生讲解。

谁看的出他是怎么分的?

学生说

看来你们想的方法很好,能把过程很好的保留下来,现在我这里有一幅图,谁能看明白?说说他是怎么分的?我们来看看,他具体是怎么分的 ?

三、总结提升

刚才我们用平均分的方法帮助淘淘给小动物们分了好吃的,虽然我们分的过程不一样,有的分的次数多,有的分的次数少,但是最后的结果都小动物都很满意,因为他们分到的实物的数量都是(一样的),为了感谢你们,小熊备了三个奖状,看谁能用平均分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就把奖状发给谁。准备好接受小熊的挑战了吗?

四、练习巩固

1. 练一练第1题

看看,小熊要我们分什么呢?(花)它是想把多少枝花分给几个花瓶?

是不是随便分?

生;不是,平均分

师;现在你们用小棒分一分。

师;谁愿意把分一分?

圈一圈,连一连的方法

2. 第2题

这次小熊要我们分什么?

你可以用小棒或者是圈一圈,连一连的方法分一分

学生展示

谁能看出是怎么分的?要是不解释你能看明白吗?怎么看?

3. 练一练第3题、第4题

现在用圈一圈,连一连的方法分一分

4、练一练第5题

现在让大家分橘子了。有多少个橘子呢?用小圆片代表橘子分一分,随便你选择分几堆,但是要平均分。

学生分,说说怎么分?

课件展示分的四种情况。仔细观察这四幅图,这四幅图有什么共同的地方?又有什么区别?

五、总结

这节课我们都进行了哪些数学活动?

教学板书

分物游戏

猴哥哥 猴弟弟

分的同样多,很公平 平均分

教学后记

通过分一分的活动,让学生体验什么是平均分,就是分得一样多或同样多。学生基本能理解什么是平均分,和平均分的过程,但数学语言的表达还有所欠缺。

第二课时 分苹果

教学目标

1. 结合“分苹果”的具体情境与操作过程,认识平均分的两种现实原型,进一步体会平均分的意义

2. 能通过具体操作或画图的方法解决一些平均分的简单问题。

3. 经历与同学讨论、交流的过程,感受合作与分享的愉快 教学重难点

体验平均分的两种原型,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教学准备

小正方体

教学过程

一、课题引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分物游戏),是怎么分的?(每个人分的同样多)我们把这样的分法叫(平均分),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平均分

二、新课讲授

1、按分数分的平均分

出示课件

小猴、小狐狸和小兔子一起到森林里玩,它们今天的运气可好了,看到了一棵苹果树,看,上面还有又红又大的苹果呢,小狐狸是爬树能手,它一下子就爬到树上,把苹果全部摘了下来,小猴看着苹果急了,就想吃了,小兔子说,别急,我们先分一下吧。小朋友,你们来帮帮忙,帮它们分一分吧,并且让大家都满意,要公平的分,就是要

我们进行平均分。它们摘了多少个苹果?(12个)它们几个人分(3个人)?那意思是把12个苹果,平均分成3份,现在想一想可以怎样分,并用圆圈代表苹果,在练习本上把你分的过程表示出来。

(1)学生独立完成

(2)展示学生的作业,学生分享分的过程

2、按每份个数分的平均分

现在如果要把这12个苹果放到盘子里,每个盘子放4个苹果,需要多少个盘子?大家可以采用画一画,圈一圈的方法

学生先画一画,圈一圈,说一说

(学生基本上都能很快的知道需要几个盘子)

3、两种平均分模型的异同

这两种平均分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相同点:都是分12个苹果,最后每份的个数都是一样的,都是平均分

不同点:第一次是把苹果平均分成3份,每份分4个,第二次是把每4个苹果分成一份,最后平均分成3份

三、巩固练习

1、练一练第1题

每只兔子拿4根,需要( )只兔子才能一次运走

学生先弄懂题意,采用圈一圈的方法

2、第2题 圈一圈,填一填

学生先说说题意,在独立填一填,集体纠正

3、圈一圈,算一算

(1)一共收了多少个西瓜?

(2)每个纸箱装4个西瓜,需要多少个纸箱?

第(1)题有的学生可能会全部数出来,也有学生能采用乘法计算,只要方法可以,都给与鼓励

第(2)题可以提醒学生先圈一圈,再填一填

4、这些小朋友还可以怎样站队 ?

这题主要要学生先算出一共有多少人,再采用合适的方法排一排 教学后记

通过具体情境与操作过程,学生基本能认识平均分的两种现实原型,进一步体会了平均分的意义,能通过具体操作或画图的方法解决一些平均分的简单问题。对于平均分的两种原型,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理解还不太清晰。

第三课时 分糖果

教学目标

1. 通过分一分的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并结合具体情境让学生进一步体会除法的意义。

2. 使学生能用除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初步体验除法运算与生活实际的密切关系。而且让学生在合作与交流的学习中,学会肯定自己和倾听他人的意见。

教学重点

体会除法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星期天,几位小朋友到乐乐家做客,乐乐拿出了一些糖果与大家分享。可是遇到难题了,他们不知怎么分了,你们愿意帮助他们吗? 这节课我们和乐乐一起分糖果。(课件出示图片)

师:仔细观察图片,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学生观察,获取信息。能够发现“有5个小朋友”和“20块糖果”。

师:根据这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数学问题吗?

学生提出问题,可能会提出“如果把20块糖果平均分给5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几块?”也可能是“想一样多,怎么分?”“够分吗?” “能正好分完吗?”等等。

教师接着学生说:“这正是乐乐遇到的难题,接下来,我们一起来

解决这个问题。

二、动手操作,解决问题 1.活动前想一想 师:你们能帮他解决这个问题吗?

(学生根据前两节课的经验,学生可能会想到画一画的方法用图形代表糖果分一分。)

师:我们就用5个圆片代替5个小朋友,用20根小棒代替20块糖果。先想想你准备怎样分?然后,动手分一分。 2.活动中分一分。

预测:由于有前两节课的基础,有的学生是通过几次分步完成的,也会有学生一次分完, [设计意图:有了前两节课的基础,学生应该都能够独立分一分,所以给每个孩子动手操作的机会。教

师有意参与并指导学生操作,收集活动中存在的问题,作为汇报处理生成问题的依据。由于存在个体差异,学生分法会不相同,正好可以从中体会分法的多样性及结果的一致性。]

3.活动后说一说。 (1)示范记录。

师:同学们都很快地利用画一画的方法解决了问题,可是老师发现你们的分法并不一样,想知道大家各用了什么方法吗?谁愿意展示一下你分的过程?

教师提出,为了帮助大家理解和记忆,可以把分的过程记录下来。(出示表格)

师:现在通过这个表格,你能了解这名同学分的过程和结果了

吗?是不是看上去更方便,更清楚呢? [设计意图:对于记录这样复杂的活动过程,学生是有困难的。所以,先让学生感受到做记录在活动和

交流中的优势,然后,教师示范记录过程。再让所有学生试着记录自己的过程,既可以让学生的思维变得更加有序,又可以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运用“枚举法”解决问题的策略,这也为后续的小组活动打下重要基础。]

(2)学生进行记录。

师:那其他同学想不想把自己分的过程记录下来呢?你可以回忆一下刚才分的过程,或者再摆一摆,然后把你自己分的过程记录到书上36页右下的表格中。 学生打开书,边摆边做记录。 (3)交流方法,比较、反思。

师:请观察不同分法,哪种方法和你的一样,你能来介绍一下吗?

生介绍分的方法。

师:我们来回顾一下,把20颗糖平均分给5个小朋友,有的是„„分的,有的是„„分的,不管怎么分,我们都是把20颗糖平均分给5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得4颗糖。

当然分法不同,可能分的时候有一次分完的,有多次分完的,你更喜欢哪一种?(预测:更多的学生会喜欢一次分完。理由是简便快捷。也不排除会有喜欢多次分完的,教师要给学生时间,等待学生从下面的大数目的分小棒活动中,自己发现用乘法口诀帮助平均分的好

处。)

师:那好,你能根据你所喜欢的分法,再分一次数目更大些的吗?[设计意图:展示学生不同的方法,引导学生交流、倾听,体验分法的多样化与结果的一致性。及时表扬利用口诀一次平均分的学生,同时引导学生比较和反思,优化自己的策略,提升数学认知,为后续学习打基础。]

三.拓展活动,巩固提升 1. 提出问题。

要把50根小棒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怎么分呢? 2. 活动准备。

(1)小组分工,明确要求

师:一会儿大家要在小组内分一分,并把分的过程记录到这张表格上(出示表格)。 (2)组内商定方法。

师:请各小组先商量一下,想怎么分,第一次分几块比较合适。每个人都表达一下自己的想法,共同选择一个分法。动手分一分,做好记录。比一比,看哪个小组最先完成任务![设计意图:有了分糖果活动的基础,学生会想到用口诀来平均分,但50根小棒相对于20块糖果,是一个大数目。让学生先商量一下分法,能够避免盲目、无效的活动。另外,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四人小组合作学习经历不是很多,缺乏经验,需要教师引导分工和组织示范。] 3.小组活动 学生小组内分一分。

4.汇报交流。

汇报分的过程和结果,本组的学生做补充,其他组的学生做检查。 [设计意图:展示一些小组的记录,让学生感受分法的多样性,同时,引导学生交流,意在让学生评价一下哪些分法更简便、更合理,给学生反思、调整的机会,进一步促进学生反思、优化自己的策略。] 五、总结收获,课外延伸。

师:这节课我们进行了许多分一分的活动,都是怎样分的?从中,你有什么新的收获?

引导学生说一说,在分糖果和分小棒的活动中,都是平均分的;可以有多种方法,结果却是一致的;可以利用乘法口诀帮助快捷地完成任务;有时会正好分完,也可能会有剩余„„ 教学后记

学生进一步体会除法的意义。并能用除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初步体验除法运算与生活实际的密切关系。

第四课时

教学目标

分糖果练习课

通过分一分的活动,填写记录表格的策略 教学过程 一、分一分

把30根小棒平均分给6个小朋友,可以怎样分?把分的过程记录下来

1、学生先独立完成 2、全班进行交流

交流时需要让学生分析分的策略,进行方法优化

二、学校买来70本图书,平均分给3个班 (1)说一说可以怎样分

(2)分一分,把分的过程记录下来

学生先独立完成,再展示学生的作品

三、把90本书平均分给4个班,平均每个班分到多少本? 学生列表填一填

进一步培养学生及分的策略意思 教学后记

填写表格时,仍有部分学生不太明白表格的格式,不能准确填写,分多少,怎么分,分几次。但大部分学生都能按要求将所分的数量正确分完。

第五课时 分香蕉(1)

教学目标

通过前面大量的等分活动,学生积累了一定的经验,这里开始用除法表示等分的过程,并介绍除法算式的读法及各部分名称。培养动手操作、合作交流习惯。 教学重难点

除法算式的读法及各部分名称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师:前几天我们学习了分物游戏,分了苹果,分了糖果,这些分物我们都是怎样分的?(公平的分,平均分)我们还知道平均分的方法可以有很多,但是结果都是一样的,都是平均分,我们知道了什么?(分的时候有时候能全部分完,有时候不能全部分完)很好,今天呀我们帮小猴子分香蕉

二、新授课。

看,小猴子摘了很多香蕉,可高兴了,它要和好朋友分着吃呢,它有多少根香蕉?(12根)

现在你帮帮小猴子把这12根香蕉每份同样多,你可以怎样分?用你的方法分一分

学生独立完成分的过程,全班交流

1、“把12根香蕉平均分成2份,每份几根?”

(重点:认识除号及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会用除法算式表

示“把一些物体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几”,会读除法算式。)

师:把12根香蕉平均分成2份,每份6根。两只猴子都高兴。 2、认识除号。

师:真是好想法。同学们,如果我们都没有了小棒可怎么办?大家还有没有别的方法,能知道把12根香蕉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6根的?

学生:口答。2个6是12等。除法。

师:你真了不起。大家知道吗,把一些东西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可以用除法计算。我想,大家一定特别想问问“什么是除法呀?”大家别着急,等会儿,你见到除法的运算符号——除号,你就明白了。瞧,它来了(屏显:÷) 叫叫它的名字。 除号长什么模样啊?

它和乘号、加号长得一点儿也不像。

学生:中间有一横,上面有一个小圆点,下面也有一个小圆点,长得就像两只可爱的小眼睛,大小一样,对得很整齐。真是可爱极了。(领学生读2遍——“除号”)

师:同学们,你知道吗?除号可喜爱和数字娃娃在一块儿做游戏。 看看,除号都把谁请到了它的旁边做客呀?

(屏显:12÷2)12是从哪儿请来的,这2又是谁呀? 师:我们一共把多少根香蕉平均分了? 学生:12根香蕉。

师:“ 12” 是平均分的香蕉的总数,写在了除号的前边。那“ 2” 又表示什么呀?

学 生:平均分成了2份。

师:“ 2” 是表示平均分成的份数。平均分成了2份,把“ 2” 写在除号的后边。

3、会读除法算式。

师:瞧瞧,我们的除法算式站得多整齐呀。它就能表示把12根香蕉平均分成了2份。你知道,这个除法算式该怎样读吗?首先看看除号读作什么?(屏显:除以)

除法的运算符号——除号读作“除以”。这个除法算式,该读作“几除以几呀?”

这个除法算式读作:12除以2。 学生:跟读2遍。“12除以 2” 。

4、练一练。(除法算式的读法、看图意说出除法算式。) 5、师:(演示课件)小猴子又给我们带了一个问题:12根香蕉,每4根装1盘需要几个盘子?

生:4个盘子。

写成除法算式怎样写?试试看 学生写,板书12÷4=3(份) 你能说说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吗?

生:12表示分的香蕉的总数,4表示每份有4根香蕉,3表示能平均分成3份。

这个算式是想告诉我们12里面有几个4呢?

6、12根香蕉平均分给6只小猴,每只小猴分到几根? 这个会写出除法算式吗? 12÷6=2(根) 学生说说算式的含义

师:这个算式好像跟前面的算式有点像呢(12÷2=6(根),你能说说这两个算式有什么区别吗?

7、还有其他分法吗?

生:把12根香蕉平均分给4只小猴子,每只小猴分到3根香蕉 师:这个写成除法算式怎样写? 学生写,并说说含义 三、新课总结

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除法算式,什么时候可以用除法表示?除法的各个部分名称是什么? 板书设计

分香蕉

12根香蕉,平均分成2份,每份有6根 12÷2=6(根) 12根香蕉,每只小猴分4根,平均分给3只小猴 12÷4=3(份) 12根香蕉,平均分成6份,每份有2根 12÷6=2(根) 12根香蕉,平均分成4份,每份有3根 12÷4=3(根) 教学后记

通过前面大量的等分活动,学生已积累了一定的经验,这节课学

生基本能用除法表示等分的过程,并能介绍除法算式的读法及各部分名称。

第五课时 分香蕉(2)

教学目标

进一步巩固除法算式的意义,会写出除法算式,并采用口诀计算除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除法算式的意义及各部分名称

写一写60页和61页的问题用除法算式表示

学生先独立写,通过算式复习各个部分名称,说说算式的含义

二、练一练

1、圈一圈,填一填,并说说算式中每个数表示什么意思

(1)学生先看懂图意,说一说

(2)独立写算式

(3)全班交流,说说算式的意义

2、(1)一共有多少架飞机?

(2)每3架飞机编成1组,可以编成多少组?

(3)每4架飞机编成1组,可以编成多少组?

(4)平均分成6组,每组有多少架飞机?

(这题主要要注意学生容易出错的地方,如第(1)题,学生可能没理解好就写了除法算式)

3、(1)每6块橡皮装1盒,可以装多少盒?

(2)平均装在3个盒子里,每盒装多少块?

学生先独立完成练习,集体交流,主要是说说算式的含义,每个数字代表什么意思

三、评讲作业上的问题

《知识与能力训练》53和54页

教学后记

通过这节课的练习,学生对于 除法的认识有了进一步的巩固。但有部分学生出现,学习了除法不管是什么问题都用除法算式解决。除法是学生比较难理解的一个知识点,需要学生多从直观的图片开始,让学生在理解题目要求的基础上选择正确的算式方法。

第六课时 练习五

教学目标:

1、能在活动中正确体会理解除法的含义。

2、提高在实际情境中灵活选择解决问题策略的能力。

3、通过游戏活动,提高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能在活动中正确体会理解除法的含义。

教学难点:提高在实际情境中灵活选择解决问题策略的能力。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 动手操作:

分一分、填一填

书P40第1、2题。

1、学生独立动手圈一圈,填一填。

2、分组讨论。

3、集体交流、汇报。

书P40第3、4、5题

1、学生集体读题,教师帮助学生理解题目的意思。

2、学生独立完成。

3、分组讨论。

4、集体交流、汇报:

为什么这样列式,是怎么分的?

二、知识应用:数学故事

学生根据书中三幅图的意思,编数学故事。

先让学生说一说故事的情节,在解决除法问题的同时,发展学生的兴趣和语言表达能力。

三、小组活动:看算式编故事

1、让学生看算式,再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编故事。进一步沟通学生的生活经验与除法之间的联系,引导学生发现身边的除法问题。

2、组内交流;

3、集体汇报。

板书设计

练习五

1、可以给(2)件上衣钉上扣子。

10÷5=2(件)

2、平均每只小刺猬运(3)个果子。

12÷4=3(个)

教学后记

通过这节课的练习,学生对于除法的认识有了进一步的巩固。但学生在实际情境中灵活选择解决问题策略的能力仍有所欠缺。今后仍需加强训练,帮助学生进一步体会理解除法的含义。

第七课时 小熊开店

教学目标:

1、 初步体会除法运算与生活世纪的密切关系.

2 、学会用2到5的乘法口诀求商, 使学生感受用乘法解决除法的简便性.

3 、体会乘法, 除法的互逆关系.

4 、能用除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建立“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数学模型.

教学难点:拓展对“除法意义”的理解, 认识和运用的空间. 教学准备:课件、教具。

教学过程:

一、情景创设

师:刚才你们听到了什么声音?

生:鞭炮的声音。

师:对了,爱睡觉的小熊今天起的特别早, 原来阿! 小熊开的店今天开张了, 它的好朋友小猴和小虎也来为他的新店开张来祝贺了。你们想不想去看看?想。那我们一起去看一看, 好不好?

电脑出示课件主题, 板书:小熊开店

小熊请我们进去了, 我们来看看小型的店里有些什么东西? 那位小朋友跟大家说说(电脑出示课本主题图)

请小朋友仔细观察, 看看你都收到了那些数学信息? 跟你的同桌说一说.

二、问题探究

小猴想买4辆坦克送给它的表姐、表哥、好朋友和它自己, 可是小猴总也算不出他要付多少钱。这下可把小熊给难住了, 小朋友你们愿意帮助小熊吗?

1、算一算:买4辆坦克要多少钱?

1) 独立思考

2) 独立列式

3) 交流汇报

4) 汇报:4×5=20(元)或5×4=20

2、20元可以买多少辆坦克?

1) 独立思考

2) 独立列式

3) 交流汇报

4) 汇报:20÷5=4

3、深入探讨:20÷5还可以怎样计算呢?

独立思考, 个人汇报

小猴, 小狗都买到了坦克, 他们可高兴了, 你们高兴吗? 现在老师要考考你们了, 在4*5=? 20/4=5 中你发现了什么?

三、体验感悟

1、老师的问题

现在老师有个问题,要靠靠大家,我有12元钱,如果要买铅笔盒,可以买多少个?买皮球呢?

1)独立思考,列式计算 2)学生反馈

3)将答案写到书上

4)解决“买什么东西,正好用完24元?”

引导学生说自己的想法

2、学生的问题

互动活动:小组内提问、解答,说说所用的口诀

四、实践应用

1、 试一试(提醒大家边想口诀边计算)

1)独立尝试 2)交流,说说所用的口诀

2、 练一连

1)小鸟回家

出示该题图片,引导学生读懂图意,

独立完成,集体交流并订正。

2)蚂蚁搬家

出示该题图片,引导学生读懂图意,

独立完成,集体交流并订正。说说所用的口诀

3)动物搬家

出示该题图片,引导学生读懂图意,

独立完成,集体交流并订正。比比看,那个队做得快!

五、小结:今天这节课你又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小熊开店

买4辆坦克要多少钱?

4×5=20(元)或5×4=20(元)

20元可以买多少辆坦克?

20÷5=4(辆)

教学后记

这节课内容不够紧凑,讲的知识点太少,发现还是有很多学生把“除以”说成了“除”,这说明之前除法算式的读法没有巩固扎实。不应该一节课的知识点只在当时那节课讲,还应该在之后的学习过程进行多次巩固,加深印象。

第八课时 快乐的动物

教学目标:

1、在情境中体会“倍”的意义。能动手操作找出“倍”的数量关系。

2、初步建立“倍”的概念,使学生掌握“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教学重点:理解“倍”的含义,知道“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 教学难点:知道“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

教学准备:课件、教具。

教学过程:

一、情景创设

1、谈话引入,老师想带大家去参加一个快乐的动物聚会,好不好?(板书课题,播放课件)

二、问题探究

2、师:同学们,参加聚会的都有哪些小动物呀?数数看,它们各有多少只?(学生说完,教师点击课件,出示猴子,鸭子,松鼠,小鸡的图像,然后出示只数:3、6、2、8)

师:如果老师想用磁扣代替小猴和小鸭的只数,(边说边贴动物图像)谁能告诉老师,我应该怎样贴呢?

师:请同学们拿出你的围棋子,也象老师这样代替小猴和小鸭的只数摆在你的课桌上,能摆好吗?

师:小朋友们仔细观察一下,根据我们摆的情况,你能发现什么吗? 大家说的都很好,小鸭的只数是6,(板书6)小猴的只数是3(板书

3),6里面有几个3呀?6里面有2个3,(边说边圈)我们就说6是3的2倍,也就是说小鸭数是小猴的2倍。(边说边板书)

生:6是3的几倍,我们可以用除法来算,6÷3=2(板“倍”不是单位名称,所以2后面就不用写“倍”字了。

师:如果又来了3只小鸭,(加3个磁扣,请小朋友也加3个围棋子),谁知道现在谁是谁的几倍?为什么?

学生尝试练习,进行讨论,再集体汇报,教师讲解:

现在小鸭是9只,小猴是3只,(板书9),9里面有几个3呢?9里面有3个3,我们就说9是3的3倍,也就是说小鸭数是小猴的3倍。(把2倍改成3倍)

师:如果要同学们像这样也列个除法算式来求9是3的几倍,谁会?(把6÷3=2改成9÷3=3)

三、体验感悟

1、请同学们用刚刚学到的倍数知识想一想,根据这四种小动物的只数,除了小鸭数是小猴的2倍,还能找到其它的倍数问题吗?

2、在小组内交流,可以摆一摆,算一算,然后在老师发给你们的答题纸上做好记录。

3、汇报、交流:根据学生填的情况,请小组派代表上台来做小老师。

讲解小鸭数是松鼠的3倍,6是2的3倍,6÷2=3

小鸡数是松鼠的4倍。8是2的4倍,8÷2=4

四、实践应用

1、课件演示:其实今天来参加这个快乐的聚会的小动物还有很多呢,看看还来了谁吧!书上P47练习题。(小猫,小老鼠)

2、尝试解决问题,把你的算式写在自己的算草本上,行吗? 集体订正,在电脑上操作。

3、还有很多的小动物呢!(出示蝴蝶,蜻蜓)

集体订正,在电脑上操作。

4、出示在这个聚会上,还有我们最熟悉的朋友呢?猜猜是谁吧!(出示淘气,机灵狗比身高的图)

师:知道他们在做什么吗?他们碰到难题了,你们能帮助他们解决这个难题吗?

打开书P47,小组讨论一下,看怎样解决这个问题,然后把书上的空填好。

集体订正,教师重点讲解(电脑上操作课件)。

5、找一找生活中有倍数问题吗?

五、小结

小朋友们,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呀?

板书设计

快乐的动物

6是2的3倍,6÷2=3

8是2的4倍,8÷2=4

9是3的3倍,9÷3=3

教学后记

这一个环节, 遵循二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 好奇, 好动的特点, 通过动物王国欢聚, 许多小动物都来到河边玩耍为题, 这时学生都乐于玩耍. 在探究性学习里强调学生通过自主参与的学习活动, 获得亲身体验, 逐步形成善于质疑, 乐于探究, 勤于动手, 努力求知的积极态度, 让学生感觉非常有趣, 在一种兴奋, 积极的心态下学习数学, 激发他们探索, 创新的欲望。

第九课时 试一试

教学目标:

1、通过创设“文具店”这一情境,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倍”的含义。

2、培养学生观察、思考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和体验“倍”的含义。

教学难点:理解和体验“倍”的含义。

教学准备:课件、教具。

教学过程:

一、情景创设

1、CAI 课件演示小兔、狐狸、小牛去买文具的故事,同时出示价钱:1支铅笔2元钱。

问:学生观察到了什么?想一想、说一说。学生在回答问题时尽量让

学生说完整。

2、让学生根据图中的意思提出不同的问题。

这时学生会根据以前所学的知识提出不同的数学问题:小兔买了1支笔用了多少钱?小牛买了3只笔需要多少钱?狐狸买了4只笔需要多少钱?

老师根据学生回答的内容板书在黑板上。

二、问题探究

1、学生根据同学们提出的问题自己解决。

教师根据同学们解决的情况板书:

(1)小牛买了3只笔需要多少钱?

2×3=6(元)

(2)狐狸买了4只笔需要多少钱?

2×4=8(元)

2、有谁能把小兔、小牛、狐狸用的钱换成倍数说一说。

有同学回答:小牛用的钱是小兔的3倍

狐狸用的钱是小兔的4倍

老师引导:这就是我们所学的乘除法知识与“倍数”的联系,现在我们就来试试将乘除法问题换成倍数问题试试,好吗?

3、如果把刚才说的有关于倍数的句子换成条件,又应该怎样提出这个问题呢?比如:小明用的钱是小兔的2倍,小明用了多少钱?说法变了,但实质没变。

同学们根据要求提出了两道有关于倍数的应用题。

(1)小牛用的钱是小兔的3倍,小牛用了多少钱?

(2)狐狸用的钱是小兔的4倍,狐狸用了多少钱?

4、 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呢?

找同学举例说说“几倍”是什么意思。

有同学回答,4的3倍就是3个4。

小兔的3倍就是3个小兔用的钱那么多,小兔用了2

元钱,也就是2×3=6(元)

小兔的4倍就是4个小兔用的钱那么多,也就是2×4=8(元)

5、解答完以后要注意什么?写答语。

三、体验感悟

摆珠子

游戏规则: 按要求摆两行不同颜色的珠子,看谁摆得又对又快。

(1)上面摆3个白珠子,下面摆蓝色珠子的个数是白珠子个数的2倍。摆完了以后与老师比比看看摆对了没有。

(2)上面摆2个蓝珠子,下面摆白珠子的个数是蓝珠子的4倍。摆完了以后同座之间互相检查看看摆对了没有。

(3)上面摆10个蓝色珠子,下面摆白色珠子,使得蓝色珠子的个数是白色珠子的5倍。这一小题对于学生来说有一定困难,可以先让学生想一想,说一说再摆。

四、实践应用

1、3片叶子配1朵花,15片叶子配( )朵花。

2、白珠子有18个,白珠子的个数是蓝珠子的2倍,有( )

个蓝珠子。 做完后小组同学商量讨论,交流想法。

五、小结

这节课学习了什么内容?你学习得怎样?

板书设计

试一试

(1)小牛买了3只笔需要多少钱?

2×3=6(元)

(2)狐狸买了4只笔需要多少钱?

2×4=8(元)

教学后记

通过这节课的练习,学生对于 除法的认识有了进一步的巩固。但有部分学生出现,学习了除法不管是什么问题都用除法算式解决。除法是学生比较难理解的一个知识点,需要学生多从直观的图片开始,让学生在理解题目要求的基础上选择正确的算式方法。

第十课时 花园

教学目标:

1、结合全体情境,提出并解决与“倍”有关的数学问题,培养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解决问题的活动,进一步体会“倍”与乘、除法运算的联系。 教学重点:进一步理解“倍”的意义。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看图收集信息、自主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主题图、课件 。

教学过程:

一、 情景创设:引导学生看图同学们,你们经常到花园去玩吗? 师: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一幅图,图画上是花园的一角,这里有许多数学问题,看谁发现的多。

二、问题探究

1. 理解图意

出示挂图让学生自己看图,独立思考,小组交流,教师巡视

2. 提出问题

同学们看懂图意了吗?根据图一提问题适时鼓励

3. 解决问题

三、体验感悟

出示试一试1题:让学生理解图意,自己在书上圈一圈、画一画。 订正结果:16÷4=4

出示2题:笑脸是哭脸的2倍

请画出笑脸

订正结果:

4×2=8(个)

四、实践应用

完成练一练1,2,3题

1题:让学生自己估计,测量,让后填写

2题:先数一数在提问

3题:让学生收集正确信息,提出问题并解答

五、小结

你在本节课学会了什么?

板书设计

花园

小鸟是蝴蝶的几倍?24÷4=6

蜜蜂有多少只? 4×2=8(只)

红花是白花的几倍?8÷2=4

教学后记

通过创设生活化的“花园”这一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观察图片搜集相关的数学信息,并且有机整合信息,提出比较有价值的数学问题,从而让学生在形式多样的练习中进一步真切体会和理解“倍”的意义以及“倍”与乘除法运算”的联系,这是学习本课的主要目标。

第十一课时 练习六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使学生熟练掌握表内乘除法。

2、提高在实际情境中解决问题的意识。

教学重点:通过练习使学生熟练掌握表内乘除法

教学难点:提高在实际情境中解决问题的意识。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口算:

P75第1题

看谁算的又快又对。学生独立完成,集体校对。

二、连一连:

P75第2题:连一连:这题有多余的信息。学生独立完成,集体校对。

三、填一填:

P76第3题

让学生认真看清题意,独立填表,然后在小组内交流。

三、看图列式计算:

P76第4题

学生观察图意,独立思考算法,再在小组内进行交流。

四、根据要求列式:

学生独立思考,列式计算。集体汇报。

第5题的第3小题是一个开放题。“30元可以买什么?”有两种理解:30元可以全部花完,也可以用其中的一部分。

五、知识应用:

P75第6题

通过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自觉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意识。教学时,要引导学生看懂图意,说一说自己的想法,再集体交流。

板书设计

练习三

(1)买6副手套需要多少远?4×6=24(元)

(2 )钱的价钱是袜子的几倍? 24÷3=8(元)

教学后记

通过这节课的练习,学生对于 除法的认识有了进一步的巩固。但有部分学生出现,学习了除法不管是什么问题都用除法算式解决。除法是学生比较难理解的一个知识点,需要学生多从直观的图片开始,让学生在理解题目要求的基础上选择正确的算式方法。


相关内容

  • (北师大版.苏教版.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目录对比
  •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材目录 一年级上册 1. 生活中的数 2. 比较 3. 加减法(一) 4. 整理与复习(一) 5. 大家来锻炼 6. 分类 7. 位置与顺序 8. 认识物体 9. 加减法(二) 10. 整理与复习(二) 11. 认识钟表 12. 统计 13. 迎新年 14. 总复习 一年级下册 1 ...

  • 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材解读
  • 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材解读 下面结合本册教材的学习内容,作一些具体分析和说明. 一.本册教材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 (一) 数与代数 1. 第一单元"加与减" 本单元主要包括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和加减法估算.通过情境教学,让学生体会加.减法的估算的实际意义,学习加减法估算, ...

  •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课程标准
  •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课程标准 一.指导思想: 为了全面落实素质教育,进一步推进课程改革的进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提高课堂效率.提高教师素质为核心,大力提倡先进的教育思想与理念,牢牢把握"发展"这个主题,突出"创新" ...

  •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
  •  一、本学期教学的指导思想:   1.重视以学生的已有经验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具体情景,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2.增加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注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愉悦的数 ...

  • 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
  • 北师大版 三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 大新中心小学 胡明忠 2014.8 北师大版 三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 一. 学情分析 经过两年的小学生活,孩子们基本懂得了学习的习惯和常规.但孩子们由于存在着心理特征及思维发展不一致,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在面向全体学生的同时,更要注意因材施教.从上学期的学习情况看 ...

  •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
  •  一、整体感知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认识更大的数、乘法、除法、生活中的负数、线与角、图形的变换、方向与位置和统计等教学内容。   1、第一单元“认识更大的数”。本单元是在第一学段学生认识万以内数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亿以内的数在实际生活中的意义,掌握大数读写的方法,认识近似数及其作用。   ...

  • 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小数除法试卷三小
  •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上第一单元(小数除法)测试卷 班级: 姓名: 学号: 一. 填空.(每空1分,共20分) 1. 计算小数除法时,商的小数点一定要与( )的小数点对齐. 2.0除以一个非0的数仍得( ):任何两个相同的数(0除外)相除,商是( ).3.4×1.25×0.8×2.5应用( )和( )可 ...

  • 数学四年级上买文具说课稿
  • 北师大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66-67页 <买文具>说课稿 <买文具>是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内容.本单元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一位数除两.三位数的基础上进行学习两.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为后续学习小数除法和分数除法作好铺垫.<买文具>是本单元第一小节,分两课时 ...

  • 2014北师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测试卷
  • 北师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测试卷 班级: 姓名: 得分: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①18+4×6先算﹙ ﹚,再算﹙ ﹚. ②72÷9-5先算﹙ ﹚,再算﹙ ﹚. ③在一个算式里,里面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先算﹙ ﹚,再算﹙ ﹚. ④算式有括号的,要先算﹙ ﹚ 四.我是小法官. ﹙每题1分 ...

  • 中小学各学科说课备选课题
  • 中小学各学科说课备选课题 中学语文 课题一 <短文两篇"贝壳>(人教2001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 课题二 <短文两篇"第一次真好>(人教2001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 课题三 <春>(人教2001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 课题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