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山底传说故事

书呆李迷子只迷不呆

李迷子是西山底乡中方村人,自幼聪颖好学,记忆力过人,《三字经》、《顷

学幼村》,老师一讲即懂,念一遍即会背诵。凡他读过的书,总能牢牢记在心里。

他精通 四书 、五经 ,真乃满腹经纶,只可惜变成了书呆子。人们送号李迷子,

时间长了,都忘掉了他的真名。

李迷子一生留下的笑话很多,他虽然学问渊博,年年秀才应试,一次也没有

考中,每次考试他总是把写好的文章先给别人。待交卷时,自己的文章老是个半

拉子,等于交了个白卷。别人劝他以后可不能这样,他却很乐意的说:" 先天下

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助人为乐呗,这次不行下次再来.

他家境本来并不富裕,可别人来借他家的东西,只要有就借给,他认为明有

说没有那是不诚实的表现,不管自己有没有用处都要借给,借了不还他也从不去

取回,他想:来借者必缺,不还者必需。究竟他呆到啥样程度,没法形容,反正

老认为凡是书上写的都正确,照书行事没错。他家养着一头小驴,娇爱过人,他

说家畜是家里的一口人,既然是口人,就得按人对待。一次,他上街卖黑豆牵着

驴,背着黑豆,有人见他就说:" 养驴就是叫人使用的,你骑上该多好啊" ,他

一讲的是理,于是他就骑地驴背上迈背着黑豆,又有人说你骑着驴,怎么还背着

黑豆,他说" 我背上驴不就轻了点" 。别人说:" 那还不是东驴身上呢?" 惹得

大家哈哈大笑。有一次,他又要去街上卖玉谷,媳妇把粮装好,扎上袋口放在地

上,他自己提起来背着就走,不一会,胳膊弯得酸困,非常难受,他看到别人都

是将粮食放布袋两端,背在中间怪得劲。他就放3 个石头装进去背着,后来有

个人问他:" 你背的是啥" ,他答:" 粮食" ,这人手一摸是个石头,就问:" 你

背石头也是卖的吗?" 他说:" 配重" ," 配重" 这个词大概是书上有过。这人

又说:" 你把石头掏出来,将粮食分开背在中间看怎样" ,这一次李迷子照办了,

一背上肩就说这就是比那样轻的多了。可他又说:" 书上怎么没有这样写呢?"

还有一次去别处办事,半路上在一棵大树下休息,把棉袄脱下放在地上,歇罢走

时忘了拿,走到老远处有点凉意,才想起了棉袄,想回头取吧,有点太远,铁心

回来再拿吧,办罢事回来,棉袄不见了,他说:" 路不拾贵书上写的明明白白,

是谁这样缺德,将我的棉袄拿去,于良心何忍。" 过一段时间,他家养的毛驴生

了3 个驴娃,他爱过人娃,搬着着咀喂饭, 汤。有时候驴娃卧在那里瞌睡,

他也睡在驴娃身旁,驴娃睡多长时间,他陪多长时间,他给驴娃起名叫" 驴子" 。

有一次他与媳妇一同去岳父家走亲。中余过一道小河,驴淌着水过去,可他在河

边乱转圈就是不过,是蹦是跳不完,主意媳妇看了急就说:" 你蹦,你蹦" ,李

迷子一听又脚并拢一蹦,正好蹦进河里,弄得满身是水,像个小母鸡一样,媳妇

埋怨他不中用,李迷子也恨恨的说:" 书上说,双脚反蹦,单脚为跳,你叫我蹦,

成了这样,你还有啥理。" 过了河,驴娃还在河边啃草,李迷子一个劲叫" 驴子

" 、" 驴子" ,可驴娃理也不理,媳妇急了就叫,只叫了峡两声,驴娃就飞快的

赶了上来,李迷子说:" 书上明明写是' 驴子' ,我叫它为啥不听,你叫,他就

来了,这是在那本上写着的。"

李迷子虽然是书呆,可毕竟是看书太多,想象力还很强,有很长时间,昼夜

思考:如果把房子盖成能够移动,那该多好呢?于是他若思宴想,进行画图、设

计,不知他反复了多少次,终于制出了一张完整的图式,在房屋的下面安装四个

输子,必要时可以推移换位,这张图一直保留到5 0 年代才丢失了,怪可异的,

就在这个时期他还铭记一句名言" 耳听十遍,不如自作一遍" ,这时候这里经常

出现旱天,人们祈雨总要到大沟口处去。他想在村边盖个雨王庙该多好呢?主意

一定,一切都要自己动手,整天压在屋里设计制图,设计成了,还要亲自到砖瓦

窑场制作,砖瓦木料齐了又亲自动手建造,连塑像也是他一个人干的,整整用了

半年时间,庙总算建成了,中方和周围村都来烧香奉神,祈雨许愿,都说李迷子

说呆不呆,给老百姓办了不少好事,这个庙一直保留到2 0 世纪6 0 年代,而

李迷子这个名却永远留在人们的心坎里

沟固刘秀而得

刘秀被王莽人马赶至土门坡西一个沙歧,追兵赶到,在这里进行一场撕杀,

结果刘秀用宝剑把一帮王莽全部将头砍落在地,此沟叫杀脖沟,后人叫成沙坡沟。 刘秀来到麦沟。追兵追来,刘藏在一个小水沟里用剑将沟崖的土挖下来盖在身上,

追兵至不见人形。搜索好大一阵,才撤退到庙上,歇兵。刘秀继续向西跑去,到

了青牛池。追兵不到,这时,正好赶上一群青牛,当住了去路,山区羊肠小道追

兵干急过不去。追兵向刘秀射箭,可 箭没射住刘秀却射住了青牛,牛随即倒

在路上,这一下后边的牛全 过不去,追兵更无法通过。之后,追兵把活牛死

牛一个一个掀到沟下。后来这里叫青牛池,刘秀跑到刘秀沟住下了。刘秀沟。在

西山底乡南9 . 4 公里,属 沟行政村管辖。传说,刘秀被王莽追 到这

里时,刘秀无耐迅速躲进了此沟,王莽部下在满山遍野布下了天落地网,进行搜

查,经数天的困剿确未找到刘秀,王莽令撤兵后,刘秀从沟里出来,对天呼喊:

“此沟救我也”后人就叫刘秀沟。后人叫转了音,都称灵醒沟。刘秀沟的北面有

个白马探海的地名白马探沟与王莽赶刘秀。

私塾先生段逢源

很早很早以前,西山底村历年成立了许多私塾,教书先生不计其数,但传说

最有名气就算段先生啦。段先生在山底从教二十多年,教材大半自编自教,据说

他的作品有三百多篇。 段先生是陈吴乡谷圭村人,名逢源宗志深少时家贫,

常随父亲上山砍柴、挖药为主。他聪颖好学,但无力交纳学费。只该望而之。那

时离他家不远处有所私塾,他每当听道学生们朗朗地读书声时,心里就觉得痒痒

得难受就跑到校院偷听先生讲课和学生朗读,日子长了也会背下许多文章。后来

他的偷听被段先生发现。先生知道他特别聪明就破格免费收下了。在先生的培育

下他对诗经、论语、四书„„背得滚瓜烂熟,成了当地一名高材生。曾有人举荐

他到县衙当个差事,可他看到当时官场" 邪曲之害公,谗媚之闲明" ,官员与官

员尔虞我诈的社会现象,便产生了" 不 王孙贵,切喜白云闲" 的想法,遂决

白做个穷酸流流的儒生,教书育人了却一生。"

先生来到山底先在一个小庙后在姓祠堂因教学有方、声誉传遍四方,各方学子

慕名前来,后因学生多,房舍少,在人们合力学校迁走。

段先生教学保选用古典文学的精华文章外,多把自己写的作品给学生做教材。

有人把他的文章全部整理抄录下来,名为《逢源精华》。具说段先生既善写文言

文,又善写白话文,深入浅出,多是以物言志,以物状人,以景叙情,还有说理

论事的文章,教学方法多采用启发式。因家境贫寒忍受压制所以,段先生疾恶如

仇,曾把腐朽糜烂的寄生虫,比做虱子,遂了一篇抓虱文章让学生诵读。

说的是长工某某哀声叹气与虱对话:" 虱乎,虱乎,生吾身,长吾身,太阳不而

晒,风雨不而击,终日吸吾血、耗吾精此非寄生虫乎?" 虱怒而对曰:" 天赋命

也,运也!" 长工曰 :" 尔离吾身暴于旷野能存乎?" 遂抓虱,拇指合击虱命

敞。然虱天赋真命乎?曰非也。这篇文章大部分学生都念会了,可就有两个不肯

学习的学生,自己不学习,又去扰乱,可先生没有大加责罚,遂笔写了一篇《教

学难》的文章让学生们读,这篇文章是这样写的: 师为学生传道、解感,口讲

指画唯恐学生听不懂,耳提面明又恐学生不闻。又遇野蛮之徒,视校规如无物,

任意狂欢,与书无缘。虽与之俱学,所知无几。师叹曰:" 非学生之有错,实师

者教之无方,日三餐,为上座之兵,饮食,起居皆无所怃,静思亏哉!师者记人

金钱,误人子弟,然难逃其罪,阳世受他人耻笑,死后受冥间处罚,已是罪果昭

彰。文章写成后,学生读起来朗朗上口,很快就背会了。那两个不爱学习的学生

明知老师在批评他们的不规行为,可文里行间不说学生不好,再说的是老师的责

任,精心自门,觉得很对不起苦口婆心教育自己的老师。至此,两个学生努力学

习,很快变成了好学生。

段先生的文章往往寓理于事,令人品尝,据说山底有一村妇,丈夫出外多年

杳无音讯,日接到丈夫家书,分外高兴,找段先生为她写封面信催丈夫快些回家。

段先生提笔疾书,信的主要部分是这样写的:君别时,为妻一再叮嘱,多则一年

即转,少则半年即回,曲指去日一十六年,花开花落青丝增霜。梦中与君协手相

还醒后两泪如雨。见人家夫唱妇随如鸳鸯之并翅,痛我奴身单影只,实为孤雁之

独声。长亭一别,首恕不蓬,岂愿膏目为容。孰知梁上小燕对飞,朝而去暮而归,

胡马逐北,越鸟巢南,故园之情禽兽知文,况拟乎!

夫君在外,终日风霜之苦,倘不幸卧病在床,渴药难以入口,起坐不能随心。环

顾四周,烟云飘渺,尽是他乡文容,谁悲失路之人,至时想奴饥渴而遇苦,悔之

晚矣。

信写完后,先生边念边讲,村妇听着顿时痛哭失声。痛 后,村妇说:" 信

里咋没说叫他接信后快回家呢?" 先生笑了笑说:" 你尽管放心,他看信后会很

快回来的。后事先生边念边讲,村妇听着顿时痛哭失声。痛哭后,村妇说:“信

里咋没说叫他接信后快回家呢?”先生笑了笑说:“你尽管放心,他看信后会很

快回来的。”后事正像先生说的那样,村真夫看信里字字句句渗透着妻子关爱思

念之情,心内十分感动,很快起程回家了。

段先生虽是个穷困知识分子,但他有着强烈的爱国之心。七七泸沟桥事变后,

全国军民抗战呼声高涨,此时的先生义愤填膺,写了篇《讨日本习》让学生学生

并张贴在大街上以鼓舞民众爱国热情。文章的内容如下: 东洋倭寇日本者,

行如蛇蝎,性似豺狼。立国不过三岛地,人民不过七千万,元明时代,贡奉我国。

明维维新始强于世。眼欺满 清,藐视中华。依仗囊鼓炮坚,强占东三省。闯进

山海关,杀我同胞,焚我家园,狼之野心谋图中原,铁蹄插着甘兰枝,獠牙缝里

挤出“大东亚共荣圈。”

我中华地大物博,资源丰富,富饶物产,世界烈强早已垂涎。明清时期蛮夷

进犯,占我国土,掠我国资源。中华儿女愤起抗战。郑公率军打败荷兰,抗击夷

人堪称典范;沙皇俄国十分凶残,强占东北诈恶多端,烧杀抢掠禽兽一般,康熙

大英英杰善战,亲率将士攻克“雅克隆”,迫使沙俄议和停战;甲午海战风云再

现,邓状节公“为国殉难,民族英烈载入史篇。百年史册掀开一览,列强烽烟接

连不断,中华儿女共赴国难,民族气节粹火更坚。七七抗战名将哲元,如此将军,

中华劲派岂止千万!

东条英机真真瞎眼,国土只有巴掌大,先天不足是资源。中华大地无底泥潭,

涉足容易,拨腿难。四亿人民怒火燃,血债定要血来还。巍巍中华, 这篇文章

在学生中,民族中起到了激发抗日激情,鼓舞了抗日意志。

段先生在西山底地区培养出了栋梁之材。有的从教,有的从戎。真可谓桃李满天

下。春蚕吐丝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段先生年逾七旬,身患重病,当他离开

二十多年辛苦耕耘之地,学生们设宴为他饯行。段先生感动得老泪纵横,举杯吟

出一首惜别诗:“喜之喜,今霄夜,恨之恨明日别,恨老天闰年闰月不闰夜,恨

双手托吃托喝难托天边日和月。”

整理人: 李发动

武术好手高鹞子

整理人: 高作栋

西山底乡中方村有个高耀,生座年月不详。据传说是少林俗家弟子,会飞

檐走壁,贴墙挂画,吊晴吐舌,人称“高鹞子”。下面是关于他的三。

一、拧散八仙桌

中方人善于舞狮子,引狮子的就是高鹞子。有一年中方舞狮队去老城城隍庙会

上表演,返回时路过王范街。一街两行生意铺都摆出八仙桌,上面放些烟酒糖果,

让舞狮子蹿桌子。只见那狮子昂首跷尾,连过三张桌子,顿时响起一片叫好声。

这时舞狮子人已是大汗淋淳,吃喘吁吁,闲看看后面一眼看不到头的桌子,都感

到十分为难。这时迟,那时快,只见高鹞子飞身跳上一张八仙桌,双脚一拧,“喀

嚓”一声那张八仙桌已经四零五散。接着,高鹞子连续拧散三张八仙桌。后边的

生意铺主人见此情景,连忙撤回了自家的桌子,中方村狮队这才顺顺当当通过了

王东街。

二、马店突围

一年来天,马店村一家大户邀请高鹞子去当保镖。高鹞子到马店向一个铁匠

师傅到那家大户的院子,进门一看,宅宽院大,非常气派。主人三十多岁,一脸

笑容,眉间却暗藏杀机。双方寒喧之后,分宾主坐下,开始谈话。言语间,高鹞

见主人霸气十足,十分厌烦。过了一会儿,话不投机,高鹞忍无可忍,便起身告

辞。那人大喝一声,立刻蹿出三四十条大汉,手执木棍将高鹞子团团围住。高鹞

子纵向一跳,跃上尾顶。那些人紧追不放,四下一喊声。正在危急时刻,忽听有

人高叫:“看家伙!”高鹞子回头一看,只见一把大铁钳迎面飞来。他顺手接住,

跳下房来冲入人群,指东打西,左冲右突,杀出重围,踏过洛河,返回了中方村。

原来那铁匠师傅见高鹞子被围,不便明里出手相救,就装作打他,实际上是送铁

钳给他作了武器。

三、长水打擂

有一年,长水街立了个擂点,高九尺,宽三丈,两边挂了一副对联:“脚踏黄河

两岸,拳打盖世英雄。”那擂主摆擂多日,未遇对手,狂妄之极。高鹞子听说后,

决心前去打擂。他到擂台前一看,只见一个彪形大汉还在擂台上耍九节鞭,风声

呼呼,青光一片,好不威风!高鹞子大叫一声,飞身跳上擂台,接着就地来了个

十八滚。那人大吃一惊,还没有反映过来九节鞭早被高鹞子夺去了。擂主顿时满面通红,躬身揖首,口称“甘拜下风。”高鹞子本想教训他一番,见此情景,大笑一声,纵身跳下擂台向西而去。那擂主知道此人不凡,连忙追去。一直追到洛河滩,才将高鹞子追回,并设宴相待。二人从此结为至交好友

白马探沟和刘秀柏

据传公元2 3 年,王莽带领4 0 多万人马在昆阳(今河南叶)被王风和刘秀

的几千人马以少胜多打败了。为了争夺王位,王莽恨透了刘秀,下决心除掉刘秀。这样就形成了“王莽撵刘秀”的许多神话传说,其中有个“白马探沟”的故事。 话说刘秀进入洛宁县(古称永宁县)境以后,依山向西而行,走到西山底 坡跟时,进入深山区,在一条大沟里迷失了方向,只得停了下来,这里形势险要,本想直此多停一天,但又怕王莽追来,尤其是他不知道前边的路通不能,就叫他骑的白龙马先到前边和另一道沟里去探看情况。白龙马到沟里转一圈儿,只见沟里静悄悄的,前边是悬崖绝壁,无法攀登,就跑回去对着刘秀摇头摆尾,刘秀一看明白其意是前边无路可走,就赶紧另外选择出路,不能再躲,在这条布袋底儿沟了。后来,那里的村民就把刘秀派白龙马探路的地方叫白马探沟。

刘秀出了沟仍往西边走,到了现在的兴华乡袁凹村,东北边的岭脊上,抬头向东边一看,大吃一惊,王莽的追兵也沿这条路追上来了,怎么办呢?刘秀心中慌乱,拿不定主意,再仔细一看,前面有棵柏树,长型奇特,枝叶茂盛,沿着坡度散成一片向前爬着,他俯下身子从树缝中爬进去躲藏在稠密的枝叶里。王莽追兵撵来后没有发现刘秀,就沿着大路一直向西追去。停了一会儿外面没有动静了,刘秀才从树叶中爬出来,抚摸着柏树说:“柏树呀,柏树,是你救了我,你就叫刘秀柏吧。”

沟因刘秀而得名

话说刘秀与王莽原来都是上界的神仙。一日早朝,玉皇大帝颁诏让刘秀下凡为帝,刘秀奏道:“下界乃弹刃之地,连屁股也难蹲得下,我„„我我„„”他想说我不愿去,但又不敢轻易出口。

“你敢抗旨?”玉帝勃然大怒。 “臣不敢,为臣领旨。谢主隆恩„„”刘秀吓得出了一身冷汗,急忙领旨下殿去了。

后来,为了教训刘秀这个玩世不恭、骄傲自大的小子,玉帝又颁密旨一道,差王莽下凡到处追赶刘秀,好让刘秀饱尝奔波鞍马之苦,挫其傲气,让他领略神州地域之广阔。但,不得伤害刘秀的生命„„ 西汉末年,王莽把刘秀追赶到河南省洛宁县(古永宁县)西山底乡(古景阳川)景阳河上游地带的庙嘴里村。刘秀的人马从东往西过埋沟,下青中池,穿小金沟,奔入王家沟(也就是东汉以后称之为滑落印,现在人改称为花落印的地方),这时,刘秀的掌印官一跤倒地,不慎把印玺抛出三尺之远,落在地上。原打算在此峡谷安营扎寨的刘秀一见此情认为是不祥这兆。于是驱赶人马从五龙河上游的鸽子崖渡河西上。大椅子沟和小椅子沟扎下黄亲女眷。小刘家沟驻扎御林军和不久前从东山太子坪生下的小太子母

子与其她嫔妃。大刘家沟由刘秀及文武大臣和将士们驻扎。刘秀之所以要在此地安营扎寨、造饭、休息,原因之一是他认为天下刘姓是一家,到了这里有到家一样的安全感。当然,刘秀并非是凡夫俗子,他处处挨打的被动处境不容许他有半点侥幸、马虎。所以,他待人马安顿就绪后,急招两位驯马师把白龙宝驹牵到大刘家沟的前岭之上,他与两位探子高手密谋了一会儿,用手将白龙宝驹的脖背抚摸了好几遍。他亲昵地对着坐骑的耳朵轻声叮嘱了几句,然后把白龙宝驹的屁股猛拍三下,那马极通人意地随两位师父飞驰而去„„ 王莽的追兵刚翻过埋沟到青牛池的山梁上,一阵腥臭的东南风过后,浓云密布,瘴雾云集青牛池四周的山峰深谷。王莽的兵将们突嗅恶瘴邪气,个个头晕目眩,恶心呕吐,整个军队顿失战斗能力。领头的兵士原计划也从青牛池南面的小金沟尾追刘秀的,谁知道瘴雾陡起,人们身不由己地顺正沟而下,西行至五龙河边,从小石人足下渡河西去了。这也许是天意加人为之缘故吧。突起的雾瘴使刘秀在王莽的穷追之下化险为夷,得以休息和用饭。

刘秀的两位马师与机警的白龙宝驹在王莽前哨渡过五龙河后,于白石沟口相遭遇。两位马师武艺超群,轻功极佳。他俩采取速战速决的战术,打伤王莽兵士

六、七个人之后,高声大喊:“老子是鸡冠山上的大王爷、二王爷,尔等何人敢黑夜闯关?留下买路钱,方可放你们过山!”王莽兵士闻言,停止前进,急禀王莽知道。

两位马师这招叫做浑水摸鱼。吓一吓、诈一诈,赢得战机,实乃缓兵之计。

两位马师嘬口鸣哨,白龙宝驹仰天长啸数十声后,驮着两位师父飞越白石涧。由于浓雾罩山,能见度只有三五尺远,白龙宝驹报警心切,四足腾空之后,二位马师也被瘴气薰得乱摇乱晃,弄得白龙马驹负载不稳而失前蹄。白石涧小溪正中有碾盘大的一块青石头,白龙宝驹前蹄落在石上溅起的火花映得半谷锃明。白龙宝驹凭借着石头之力又飞身跃上对面崖上。大青石面上留下了深深的两个蹄印。这条白石沟后人叫做马蹄沟,最后人们才改名叫做白马探沟。

刘秀惊闻白龙宝驹报警之声,马上命令刚吃完饭的全部人马起营。他们沿着老母猪坑西,翻过几道山梁,向西而行。 王莽听了前哨禀报之后,笑了笑说:“山贼小寇,何足挂齿,继续前进!”王莽一声令下,人马拖拖拉拉地又勉强行了五里路程,才分别驻扎在大赵岔和小赵岔稍事休息、疗疾、造饭„„ 星转斗移,代代相传。人们把大、小椅子沟叫做大、小姨子沟。把大、小刘家沟叫做大、小刘秀沟,把滑落印误叫做花落印,把马蹄沟叫做白马探沟。这些地名都是因刘秀而传的。

红娘子墓倒坐景阳川

“头枕洛河脚登山,红娘子墓倒坐景阳川”这是洛出传闻最广的一段故事。 红娘子墓坐属于西山底乡洪岭村西一个高窑地段。据说原来墓家长约1 5 0 米,宽约百米,高约5 米,形似一座小山岭。因为岭周围的土地全县汤沟村汤姓人家的耕地,所以俗称汤家岭。后来,又因为有了红娘子墓,所以又叫洪岭。岭东面这个村又叫洪岭村。

据说红娘子墓是李自成义军部将李信夫人墓葬地。李自成起事于商洛,活动

于熊耳和崤山地带。明崇祯年间,李自成亲率义军先后四次在永宁、宜阳之间征

战。其部对永宁地势环境可谓了如指掌。大将军李信及夫人、红色娘子军的头领,对永宁更熟知惯见。所以在攻打北京被清兵击溃之后,李信及夫人,取此路线西撤来到永宁,意图在这里,占山为据,养精蓄锐,以利再战。到了景阳川上庄村,看到这里,北有洛水阻险,南有大山作屏,东西两山对峙是个攻守兼有的战略要地,遂在此安营扎寨,重整军容,操练兵马,以待东山再起,不久李信娘娘突然病死,选择上庄村西高地上埋葬。景阳川是南高北低,按一般常规,墓穴应该是头高脚低,可红娘子墓却来了个南低北高的倒坐之势。李信为什么要这样作据说含意有二。一是红娘子绝命时是头北脚南,安葬时就空向为“头枕洛河脚登山”。二是有意隐蔽墓的直像,才把墓冢也来了倒向,使不知底细的人们以为这不是墓冢。李信为了给他的人留下个寻找的依据,又编了“头枕洛河脚登山,红娘子倒坐景阳川”这句名言。还有意把上庄村改成洪岭村,把红改字为洪字,这一系列办法更能模糊视听。只有后人来寻找时则既有具体地点又有墓冢的特色及特点可见李信用心良苦,计谋周详,真是聪明过人。李信去的,再没来过这里,几下年之后,红娘子的鬼魂也爱上这个竹木翁郁、山青水秀、风和日现、鸟语花香的云梦山区(整个西山底西岭曾齐云梦山),不愿意再让迁坟异地就耍了个鬼术。有一天,中午烈日当空,红娘子墓冢上起了一个旋风,高达十丈,刮起的尘土把整

墓区宠罩得严严实实,待风停去落之后,墓冢却变成南高北低,就像现在的样子。 传说只是传统但未必会无依据,其遗迹总有物证。据传李信的娘子既无史记,也无找到确信地址。建国前后,特别是近几年来,洛阳、郑州有不少历史学家考古工作者来此考察,共同认为此为李信娘子之墓可能性很大,很有必要进一步考究。

红娘子墓倒坐景阳川之二

相传明朝后期,社会混乱,贫苦农民揭竿而起,期间豫东地方一个姓郭的明将被削职为民之后,趁势联合一帮贫人起来造反。其女儿郭玉英也是个玩枪弄棒之辈,一身武功,干练利索,她也招来一批青壮女子,日夜操练,最后,训练得个个武艺高强,勇敢善战,在与官军对阵时,只打得官军落花流水,闻风丧胆,一直从豫东打到豫西,来到永宁景阳川上庄扎下营盘,进一步操练兵法。上庄村大都是姓郭的人家,郭玉英所居住的人家,有个女儿叫郭瑞兰,论辈份称郭玉英为姐姐。通过交往,情同道合,关系至密,犹如一母同生。郭瑞兰自从认识了郭玉英之后也爱上了玩枪弄棒,所以也参加了郭玉英部下为一个女兵。

自从郭玉英来到景阳川之后,引起当地官军的极度重视,遂派来大批官军来

剿,但由于郭玉英所领的这支队伍,勇敢善战,让官兵吃了不少苦头,所以官兵十分害怕,便下决心镇压这支造反队伍。可是多次征剿,也多次失败,官兵首领看看不行,就启奏皇上说:" 生杀硬拼,不好收拾,不如皇上降旨招抚为好,可用封官许愿之法,把这支起义军收买起来。" 皇上说:" 怎么个封法" ,官军将领说:" 以君之见即可。" 皇上明白了将领的意思,便传下一道圣旨," 只要红娘子能归顺皇上,皇上将封她为东宫娘娘,其余各个将领都依次加封" ,圣旨下达后,郭玉英一听怒火冲天,一刀砍下官小头目的首级说:" 这个头让你们带到朝廷那里请赏去吧。" 官军将领急报皇上,皇上大发雷霆喝道:" 小小毛头女子,竟然如此狂妄,目无皇上" ,随即又传圣旨说:" 此去征讨不下,提头来见。" 于是兴兵数万群般冲来景阳川。郭玉英正在军帐筹划对策,忽有小军来报:" 官军

派兵来袭,人数众多,望元帅小心行事" ,郭玉英的人马看来在景阳川西边土岭上布阵(后称为红岭),一听这个消息,又马上把人马移至" 景阳川" 东边一个方客缭绕摸天岭上。暂躲锋芒,谁知官兵一到景阳川,见不到这支兵马,便在村中任意枪杀,郭瑞兰的一家老小就是在这个时候被杀害的。郭瑞兰恼羞成怒,多次请战,下山报仇,郭玉英估计郭瑞兰不是官兵的对手,便极力阻拦,可是郭瑞兰报仇心切,便不顾大姐阻拦,单枪匹马,奔下山去与官军撕杀几个回合,只杀官军,狠狈鼠窜,然而郭瑞兰寡不抵众,在官兵群起围攻下慢慢力不能支,被官兵团团围住,后来竟被一枪打落马下当场被俘,绳捆绑起来,带到一个小河沟支起油锅,丢到滚没中活活烧死,后人便把这个山村称为" 汤" 沟。

话说郭玉英正为妹妹冒失下山着急,准备下山救瑞兰时,忽听探子来报说:" 郭瑞兰被官兵杀害。" 郭玉英一听此言,五脏具裂,立刻组织人马下岭要与官兵决一死战。临行时,她交待部下说:" 我与妹子立下誓言,不求同生,只愿同死,我若战死,一定要与妹妹头对头的埋在一起,到了地府也可以交谈心事" 说罢,跃马枪,下了摸天岭,直奔官兵大营,官兵见是一位红衣女将,个个下得胆颤心惊,有抱头鼠窜的被郭玉英枪一扫,百名之众,倒于地上,然而官兵太多,第一批倒下,第二批又拥了上来,当地正杀得过瘾之时,突然身着暗箭滚落马下,官兵一拥而上,正要活捉,郭玉英一个鸭子翻身,长枪一挥又撂倒了十几个,最后终因寡不抵众,又一批官兵齐用弓箭乱射,郭丽英精力尽死于乱箭之下,从此这支起义军被消灭了。

郭玉英战死以后,官兵把他的尸体暴于土岭之上,据说,这个穿红铠甲尸体竟然发出耀眼红光,把整个土岭照得通红。在埋葬郭玉英时,由于郭玉英的头与瑞兰的头埋在一块,于是就变成了头枕洛水,脚蹬山的架势。故事流传已久,后人编了顺口溜:头枕洛水,脚蹬山,红娘子倒坐景阳川。

红娘子墓的传说

“八步两孔桥,一里二官院,南有龙泉寺,北有上水崦,头枕洛河足蹬爨,红娘墓倒葬景阳川„„”这首在河南省洛宁县(古称永宁县)流传古今的民谣,道出了西山底乡西山底村(古称景阳镇)周围十大景观之概况。其中的红娘子墓座落在洪岭村与汤沟村的交界处。汤沟村古称长安寨。红娘子墓占地约两千平方米。

红娘子的故事大约发生在公元二下三至二十五年之间。

传说,刘秀的人马被王莽的部队追赶精疲力尽,饥渴难忍。此时,刘秀来至景阳河西的凤岭下。忽见一个美貌绝伦的少女挎篮提罐往地里送饭。刘秀顾不得自己是什么身份,亲自上前求食。那位女子面红心跳,思忖良久、终于将甜心饼(馅为柿糠面、皮是玉谷面)和胡辣汤(白面稀饭、鸡蛋花、豆角、红绦、辣椒绦等)献给了刘秀。刘秀饱腹之后对那位少女说:“姑娘赐食之恩,刘秀没齿不忘!但不知刚才那是饭送于何人所食?”那姑娘施礼回道:“小子女是给驱牛耕田的爹爹送贴晌的”。刘秀说:“姑娘心底善良,不知你否愿意把芳名、年庚告诉于我?”那女子窘态万千、垂道不语。刘秀自语道:“刘秀它日得帝、定封红娘为刀妃!”红娘深知父母治家颇严,忧心忡忡地说:“只恐红娘命薄福浅。” 红娘的爹爹在地里饿得头昏眼花,便怒气冲冲地回家责问红娘。红娘隐瞒不住,便将送饭时路遇刘秀索食许封之事原本相告父母。其父一听气得鼻生烟、火

冒八丈地吼呵开了:“男女有别,援受不亲!在家从父,你未禀告我们知晓,又无媒红,竟敢私订终身,直乃不孝之至!三纲五常、化理道德难容!孽女啊!教我们做父母的今后如何见人?”

红娘蒙头哭了一夜,黎明时分悬梁自缢。其父母见状嚎啕大哭,如痴如呆,

似疯似魔。不停地自打耳光,痛悔已迟。 公元二十五年刘秀面南登基称帝之后,心中念念不忘对红娘的承诺。他下旨,委派礼部尚书为钦差迎娶红进京受封。钦差大臣奉旨喜仪到该村打听,方知红娘早已西归。钦差回京复旨,刘秀泣曰:“是朕误红了红娘性命也!”他立即又下诏差专吏把红娘以嫔妃之礼仪择地厚葬,并追封红娘为洪妃。后来,配凤村也因此改名洪岭村,红娘子墓也改称洪妃陵。

草庙变瓦庙的故事

草庙岭村原来在下坪后来因在现在村北一个大圪塔上看了个草庙而得名,其

中有段神话传说。

大圪塔在彭凹村对过,现在的草庙村有一黑件,那里古来杂草丛生,是彭凹、罗凹、草庙岭牛羊放牧的地方。一些男女牧童玩耍中用石头垒了个小庙,上面用茅草盖顶,成了无神庙,一群孩子用木棍作香,跪拜求神保佑安全。有一天彭凹村一个闺女在这里跪拜时,突然打了一个冷战,回到家里病倒不起,没多天死去了。后来,给她妈托梦说她成了奶奶神。姓彭的便了奶奶神的娘家,这么一传邻近村庄都知道了,来此求神送子的人逐渐多了起来。不知什么原因反正来祈子的人家都生了不少孩子,周围几个村人丁兴旺,都是家家大发。过一段时间,奶奶神又给人托梦说,这个庙小且孬。这样以来,周围的良泉沟、彭凹、张凹、庄凹、杨岭等村商量重新盖庙变草庙为瓦庙。

在这之前大圪塔北罗凹村有叫罗本川的人家厚实,景阳川西侧大部竹园田地都归罗家所有。包括草庙岭在内大部村民都是罗家佃户。他产多人少,遂想盖个奶奶庙。以厚后辈因为他家财大富,这个奶奶庙盖成了九间九檀大圣殿。这与朝中九间九檀朝殿犯冲,后被勒令拆除。只在这里留下两间庙房,这些木材砖瓦没用场,有人提议想借用此料。罗本川知道后,欣然应许,接着发动各村男女劳力将这些料物往大圪塔处运送。

一隔祀第二天料场又回到原处,连续几天,照常如此,没办法大家又来求神

指点,烧上香,所有香灰都往南人们不懈其意,人产继续祷祈,借奶奶显灵,你愿意去那个地方请指引。结果不仅香灰朝南,而且表纸一烧,飞起来的纸灰成了一团,也往南飞去。人们跟着灰团一直到了草庙岭村南就落下了。人们就决定在此处建庙,一天视黑附近五个村发生了神出鬼没的故事。有车有牛的农户在人睡视静后,有人在门外喊借牛、借车,可这些户主都不向个来由,便如醒似梦的满口答应。待第二天早起,只见车在原处可圈里的牛通身水湿呼呼发喘。来到建庙场地一看,木料砖瓦堆得满地皆是应有尽有。大家齐心合力很快把庙宇建成,除了大殿、二殿、茅房等3 0 多间神舍和钟鼓楼,配房、戏台之外还给五个村(时称五个神社)盖了五间大房,供五个香客食宿专用。泥塑奶奶,神像做成后,神像胸口都要留一空洞。最后借一个灵魂才能封口。可这个神像的的胸口摆糊多次都不奏效,正在起急时,庄凹村一个庄姓女子从南而来,塑匠们眼疾手快,一把泥可糊上了。这个女子回家后躺床而死,人们说她也成了奶奶神,庄凹庄姓自然也成了奶奶神的娘家。从此奶奶神成了三位,即大奶奶、二奶奶、三奶奶。

这里,虽然草庙改建成瓦庙,可草庙岭的村名和庙名仍延续至今。草庙岭庙

宇规模之大,全县数一,每年清明节庙会期间,周围所有村庄,几乎是家家闭门,户户落锁,男女老少,一齐赴会。尤其三位奶奶神的娘家人,所带献食供物格外丰盛,牵着佩红带死的活猪活羊,抬着精工制做的“食盒”,打着五彩缤纷的彩旗,浩浩熙熙攘攘,很早就来到庙里。而庙里主办人早已为她们备好了饭菜,进行热情招待。因为这里有一个规矩,神前三烧香,是三个奶奶神娘家的,所以娘家人不烧,其他香客不能开炉,连大戏也不能开演。

郭志让 口述

张振卿 撰写

樊梨花显圣巧女寨

巧女寨原名鸡冠山。它位于河南省洛宁县〈古称永宁县〉西山底乡〈古称

景阳川〉西山底村〈古称景阳镇〉南约四十里处的伏牛山中段。古往今来,世代相传大唐时期的巾帼女英樊梨花,曾于此山顶屯兵操练以敌外侵。后人为了纪念她的功劳,曾经把砖、瓦缚于爬山能力极强的山羊身上驮运上山,为这位战功卓著的女神立碑盖庙供奉礼拜。此山外观奇伟险竣,峰恋秀美。谁也想不到樊将军当年操练兵马的所在竟有数十亩大的平地可使。古时的练兵场、饮马坑均在此地。山顶往南更有唐栅、番天印、南天门等好去处。偏北为巧女怀。怀有乳峰两个,分列左右,其形象逼真、活灵活现。双乳峰下有一石壁,壁中原有石门一个。人们为了怀念樊梨花的功绩把鸡冠山改名为巧女寨。樊梨花显圣巧女寨的传说就在双乳峰下„„ 大唐帝国的强盛,曾有樊梨花东西战的不朽功勋。樊庙开光之后,乡亲们各家各户竖立神位早晚敬奉、虔诚有加。久而久之,香到神知。樊

氏可能觉得不给老百姓办些好事、心里过意不去似的,逐渐萌生了显圣之心„„ 那时候人烟稀少。诺大一个巧女寨山区的九道沟里,分别住着周、杨、吕、习、郭、陈、赵、晁、白、胡等几个姓氏人家。

周金声年过古稀、须发苍白、为人正直、办事公道,是乡亲们信得过的老

寿星。

山楂熟了。弥猴桃甜了。山枣儿和山葡萄滴溜得让人见了馋得口水直淌。

这天夜里,周老汉过足了旱烟瘾后、便打起了呼噜。月光如银泼地,一阵春

风吹过,一位仙界圣女飘然入室。周老汉似梦似幻的正要起身询问,却见那位仙女施礼之后说道:“老人家不要惊慌,我乃樊氏梨花。您老德高望重,我有一事相托您来主持。从今往后,谁家若有婚丧嫁娶之事,可到双乳峰下石壁之前叩拜领取所需之桌椅板凳、锅碗瓢勺、酒具等物。有一条牢记莫违,诸物用过,洗净送还„„。”

周老汉觉得事出料外,正在挥根问源,忽觉春风飘渺远去,惊醒之后,正值

半夜,方知自己做了一个奇梦。

第二天,周老汉差儿子周泰邀请乡亲们来家议事。人员到齐,周老汉把昨

夜奇怪的梦事一一告诉大家。人们听后,有虔诚全信的,有信疑相半的,亦有不以为然的。

陈坡沟陈光显的女儿与赵岔的赵托家的儿子近期便要举办婚礼。白马探沟的

白良出了个好主意:“大伙儿听我说几句。常言说耳听是虚、眼见为实。大家一块儿到双乳峰下一试,不就知道灵验不灵验了吗?

人们熙熙攘攘地来到双乳峰下的石崖前,赵括与陈光显虔诚跪地,焚纸燃香,真心祈祷办事所需物件。礼拜刚完,只听轰轰隆隆一阵巨响过后,石壁正中洞门大开。人们齐拥上前睁大了惊喜的眼睛,看着洞内桌凳齐全,锅碗不缺,摆放得整整齐齐,抹洗得干干净净。

赵、陈重施大礼,遥空拜谢梨花圣母恩典之后,乡亲们才七手八脚地帮助赵、陈两家搬运所需的物件。待人们全部走出洞门之后,又是一阵轰响,石门合拢如初„„

以前,山里人过红、白大事,都得跑四十多里山路到景阳镇上去租凭所需之物件。自从梨花圣母显圣赐物之后,人们可方便多啦!

天下之大,无奇不有。百人百姓,好坏不一。

光阴似箭,转眼数代人生死离别已成云烟。后世有个余得利,是从外省犯了人命案迁居大刘秀沟隐居的。

这年腊月,余得利的儿子娶罢媳妇以后,没把借用之物件送还双乳峰下的石门之中。乡亲们质问他不该坏了山里的神规。他狡诈地笑着说:“取取送送多麻烦啊!这样吧,你们谁家乐意保管就搬回家去!如果没人管就放在我家。今后,谁家过红、白大事尽管来取„„”

话儿说到这份儿上,谁还好意思再说什么。甚至有几个年轻人还觉得老余说得怪有理的。有几个年纪大点的,清知老余破坏了祖训神规,想到这些用具霸为私有也不敢吭气。 就在这天半夜,山里刮了一阵狂风。狂风停止,雷声伴着山崖的迦声,好象天崩地裂一样令人心胆俱裂,魂飞魄散。余得利一家更是房响屋炸、电光神灯照得人睁不开眼睛。第二天拂晓,余得利起得特别早。他先到摆放桌凳锅碗的灶房一瞧,从石门中借来的一切用物空空如洗„„

自此以后,双乳峰下的石门再也没有启开过。父亲们七嘴八舌地把余家埋怨得连地缝也钻不进去。大家共议,谁也不许和余家打交道。没过半年,这个不受欢迎的外来户便迁走了„„

王德生、西山底乡张洼村6 6 0 1 2 0 8

石秀才的传说

整理人: 张振卿

在西山底村南去一公里处有个叫秀才岭的小山村,村东一条小河,水出石板沟,村西一条河,水出大沟里,两水合流处的半山坡上有一个近似人形的巨石。阴阳先生此石是个石秀才。有它的存在,压着西山底的风水地气,使西山底村不能出文化、职官。后来西山底的住户,就商量着将这块巨石拨掉。

有一天去了一帮子人带上铁头、铁锨将巨石刨掉,掀滚坡下。可是第二天早上,巨石照常稳立原处。就这样反复多次,仍不能拨除,又有阴阳先生说,必须将它粉身碎骨,方可有效。于是在一个仲夏的一天,下了一场大雨,山河暴涨。西山底部分人去将巨石刨掉出,用大锤将石砸成碎块,一一扔进河里被水冲去。从此石秀才不复在,然而秀才岭这个文雅的地名仍永留人间。而且也入方志之中。 随着社会的发展,西山底村教育事业发展很快。到民国私熟或国办学校教育,蓬勃兴起,成了西山底地区一个文化中心。文人志士,层出不穷。尽管说石秀才被除掉了。而秀才岭的住户,随着时代的演进,文化水平也在不断提高。虽然没有出过什么秀才,可在共产党建政前后,高中生、大学生、研究生也有多人。所

谓石秀才压地之说只不过是个神话传说而已。

火烧景阳寺

据传西山底乡孟村云梦岭下有座景阳寺。始建于唐贞观年间,当时还是佛教鼎盛时期,正殿侧殿,各路神客、群房、僧舍等不下百十间,仅大小和尚就有百余,香客云集烟火缭绕,其规模之大,远近闻名。

时到宋高宗年间,各地战事烽起,社会混乱,天灾兵祸,盗贼是处。有不少不规之徒,身遭官军追捕与斩杀。有的因罪外逃,躲入该寺,削发为僧,以保生命。这样以来名义上脱俗侍神的和尚群体,也逐渐混乱起来。时间久了,一些旧性难改的和尚开始作起恶来。其中为首的方丈就是一个杀人放火、无恶不作,罪恶滔天的大犯。因和尚的恶作,寺院周围的耕地没有人敢来此耕作。大片弃耕之地,被寺院霸为庙田,其面积扩大至百公之多。小和尚不愿干活时,就到周围村里抓来男女青壮年替其劳作。一些和尚还对抓来的妇女动手脚,进行调戏。一来二去,和尚们胆子越大,寺院风气越来越坏。甚至把香客中的美貌女子强留寺内进行轮奸,一住就是十天八天,其空寻找时也被扣留起来不让回家,大和尚为了不使向外传扬就让小和尚在院内挖了一个长约里余的大地道。出口设在洛河滩边一个苇子园内,人称地牢。地牢分两个部分:一是“人牢”,所谓人牢,即是把抓来的男女关押在牢里,任意折磨,死后,将尸体从洞运至河边抛至水中,弄个死无踪迹。所谓“牛牢”,即是把抢的牛羊暂且没有杀食的先放在洞里另一地方待用。

景阳寺的和尚作恶多端,恶劣行径引起周边村民的痛心疾首,怨声载道。群众曾多次拿着锨铲围攻寺院,结果均被有一空拳术肢技的和尚所击,致使群众伤亡残重。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不少人常在官府告状,后经地方官员逐级禀报,高宗皇帝下诏,命名将杨再兴来剿。但屡战不胜,无奈偶出一计,发动群众运来大量木柴、楷杆堆于院上,引火点燃。这一天正好刮起大风,奇怪的是风无方向,忽而东又忽而西。火趁风势,风助火势,众和尚救不奏效。越烧越旺,熊熊烈火把所有寺房全部燃着,大部分和尚北无去路,烧死寺内,偶而有冲出者不是被院外烈火烧死,就是被官兵捕杀。大火连续烧了三天三夜,整个景阳寺化为一片废墟。这就是传于后世的“火 烧景阳寺”的故事。以后为纪念这座古寺,把这条涧口叫作景阳川。清道光年向西山底村建起集后,西山底村曾名景阳镇,延续至解放后,才又改名西山底村。

雕 崖 洞

洛宁县西山底南部山区的正南沟里,高高的悬崖上有一天然石洞。

相传,很久以前,石洞里住着一群恶老雕。恶老雕群里有一只雕王,这只雕王活了多长时间,谁也不知道,人们只知它的羽毛由灰变的雪白,由白又变得乌黑,最后,居然成了精,当地的百姓都叫它“雕精”。它生性刁钻,整日里统领着众雕无恶不作。山下的百姓上山拾柴,干粮袋挂在树上,眼眨不见就被它们叨走了,等到吃午饭的时候,人们只好以山溪水充饥。有的人饥饿难忍,就头低腿高,倒

躺在石板上空肚子。慢慢地,山上放牧牛羊也成了雕精的口餐,腹中食。后来,上山的百姓,一旦病了,或在山上不小心受了伤,这群恶老雕就凭着灵敏的嗅觉,顺着腥味,闻风而动,猛扑过去,一阵猛叨,就会使伤病的人变成一架骨头。渐渐地,这群恶老雕在雕王的率领下,吃完了伤残病人,又开始袭击老弱、幼儿和妇女。最后,它们又盯上了正南沟过往的行人。一天,一个叫铁柱的壮汉打柴路过正南沟。突然,天空有一只老雕盘旋了一圈,即飞回洞穴。一眨眼功夫,乌黑的雕王象一只凶神,带着百余只恶老雕向他袭来。他无处躲避,只好抡起扁担左劈右砍。老雕们无法接近,只好佯装退却落在正南沟的两侧的崖壁上。铁柱继续前行,谁知去不多远,这群恶老雕又向他猛扑过来,他又是一阵猛劈猛打„„,如此这般,走走打打,打打走走,一连打了五六个回合,铁柱已累得筋病力尽。这时,天空又传来一阵呼啸,预示着这群恶老雕又将飞至。铁柱连忙本能地抖了抖精神,准备迎接下一场恶战,但是,疲惫的身子已经不听使唤了。他想抬脚,脚却不抬,他想动手,手却不动,他想张嘴呼救,嘴也难以张启„„,正铁柱走投无路的时候,只听呼啸过后,随即刮起一阵旋风。这旋风只刮的山林嘶鸣,直刮得天旋地转,一会儿,铁柱只觉得晕乎乎,不识了东西南北„„。

冥冥之中,铁柱突然听到有人喊他名字。他心里一惊,使劲地睁开了双眼,谁知,只觉得眼前金壁辉煌。而用手指着他,叫他名字的正是玉皇大帝。他正在纳闷,自己一个凡人如何能轻易踏进天庭。忽听玉皇大帝说:“雕精害人之事已经闻知。今天派派风神前去救你,你回去后,赶快召集百姓在雕崖洞盖一庙堂,此庙可锁住雕精,护佑百姓。”听罢此言,铁柱眼前一片,又是茫然,什么也看不见了,他索性闭上眼睛,任凭身子飘飘然,在空中腾云驾雾。 不一会儿,铁柱沉得落在了地上。他忙睁了睁眼睛。只听有人惊喜小声说:“醒了,醒了。”铁柱动了动手,手还是象往常一样灵活,抬了抬腿,腿比先前更轻快了。他干脆睁大双眼,只见自己躺在一个石炕上,石炕上铺着厚厚的毛草,软绵绵,暖和和。床前围了男女老少五六个人。一位大嫂左手端着一碗热汤,右手拿着一个汤勺,口吹热汤,正要喂他。他连忙拦住大嫂急问:“我咋能睡在这里?”一个心急口快的小伙抢着说:“我们听到天风大作,心想一定发生了怪事,就跑到门外看,不一会儿,只见脚迹山顶上飘下一个人来,大家急忙跑过去一看,原来是铁柱哥你。”这时,大嫂才开了腔:“铁柱,刚才看你昏迷不醒,可把俺村人吓坏了。”铁柱喝了几口汤水,更觉神爽志清,他忽地一下从炕上坐起来,面带神秘,对大家说:“我见到玉皇大帝了。”接着,他把自己刚才似梦非梦的经历向大伙述说了一遍。 铁柱说的绘声绘色,大伙儿听得津津有味。听完后,大家异口同声说:“干,联络山下的人一块干,不然就没有我们的活路了。”

“人心齐,泰山移。”盖庙那天,山上山下,几百号人马,头上扎着红布,手里挥着火把,把正南沟的天空照得通明通明。再说雕精最怕火光,它一看这么多人手举火把,头扎红布,也分不清哪里是火把,哪里是红布,吓得它早带着徒儿们飞到了很远很远的地方.

马如林许愿

整理人: 张振卿

在秀才岭南去十里地焦沟岭上,有个山神庙,凡是上山拾柴挖药、砍椽的人

们,常在这里给山神烧香,磕头许愿,祈求保佑,人畜安全。秀才岭有个叫马如柯的人,喜爱说“吊侃”。群众送号“吊瓜皮”。他常年赶一头小毛驴到山上拾柴。一天来到庙里给山神许愿。磕头作揖以华说道:“你是焦沟岭上一尊神,我是秀才岭马如林。你保我来无灾无难,年底我来大愿。许你蒸馍一百不许多少个,大戏一台不论多少人,猪头一个没有两个大耳朵。”一年过去了,马如林果真人畜无恙。该到还愿时,他把自己的头剃光,带上一个蒸馍,赶着小毛驴来到庙前。把馍一瓣两半,往供桌上一摆,把头往供桌边一换。上香跪罢以后,站起来一个人手舞足蹈的胡乱溜了起来:“高高山上一只狼,四只蹄子一般长,低脑就有头恁大,尾巴长到屁股上。喝罢将瓣开的那个蒸馍也拿去了。当他快步走到焦沟坡底时,发现小毛驴从坡上跌滚下来,已死死去。他慌忙之中跌了一跤,腿又被斧头砍伤了好大一条裂口,鲜血直流,后来还是秀才岭人将他和死抬回家中。之后,人们给他编了一个顺口溜:马如林,尖溜溜。欺骗山神礼不周,蒸馍一个当百个,自己低脑当猪头,一台大戏只一人,张牙午爪胡乱奏。驴滚坡,腿砍烂,看你还敢再捣蛋。

罗老二顶亲

在洛宁全县乃至更大的范围内,从清朝至今,流传着这样一个冒名顶亲,以假成真的故事。此事就发生在洛宁县西山底乡罗家村一个姓罗的人家。

罗家有两个儿子,老大长得呆头呆脑,五官不正,比较丑陋,名叫斧头;老二长得眉清目秀,端庄大方,一表人才,名叫清合。兄弟二人到了婚配年龄,不少人来给老二提亲,可自古以来,这里有个规矩,老大不成婚,老二不提亲。罗家父母日夜为老大的婚事萦心不下,曾托人四处给斧头提亲,都因斧头长相不扬,中途告吹。一天,罗家央本村杜应祥作媒去张沟村一个赵姓人家给斧头说亲,杜应祥把斧头夸称一番,说什么诚实厚道,端庄秀丽,才貌出众。媒人的一番好话,把赵家说得心悦百欢,立即应允,但强调要亲自见人,方可定压,媒人回报罗家,斧头的父母却犯起愁来,心相怊果真叫斧头相亲,婚事肯定又要泡汤。之后,老两口便把媒人请到家里,好吃好喝,招待一番,三个人反复商量,想出个应付办法,让老二清合代替相亲。一天罗家备了一份厚礼,让媒人带着清合到赵家,这一计果然录验,赵家一见清合长得如此俊俏,皆大欢喜,设宴招待,二话没说,当即定下了婚事。

第二年,罗家择吉日完婚,赵家也无异意,各自准备。迎亲这天,斧头估了一翻打扮,坐着四抬大娇,在乐队的陪同下,浩浩荡荡来到了张沟村。当时,斧头身穿袍子太衫,头戴礼帽,脚登深筒靴子,肩披红带,乍一看也有点风彩。进入客厅坐下以后,赵家人才发现这个新郎官不是那个被相中的人,就大骂罗家不仁不义。偷梁换柱,欺骗了赵家。坚决拒绝把闺女嫁给罗家,尽管迎亲的人再三央求,赵家人坚持说如果不是原来相亲的人就是朝廷老子来说情也不行。事情到了这种地步,根本没周旋的余地,迎亲的人只该扫兴而归。罗家在无奈之下,只得让清合去迎亲,阴差阳错,成全了清合的婚事。罗赵两家重新和好。这场弄假成真的婚事,在世间传播开来。事过几十年,杜应祥到开封作生意,住在一个朋友家,茶余饭后,那个朋友说起那桩冒名顶新郎和故事,应祥默不作声,听朋友一五一十地说完后,问道:“你知道那个媒人是谁?就是我也!”朋友一听,拍着

应祥的肩膀说:“好哥们,说孔明,孔明到,你这手真够高明的了。”说罢,两个人前仰后合,捧腹大笑。应祥才知道自己干的这场事儿传播得这么远哩!

书呆李迷子只迷不呆

李迷子是西山底乡中方村人,自幼聪颖好学,记忆力过人,《三字经》、《顷

学幼村》,老师一讲即懂,念一遍即会背诵。凡他读过的书,总能牢牢记在心里。

他精通 四书 、五经 ,真乃满腹经纶,只可惜变成了书呆子。人们送号李迷子,

时间长了,都忘掉了他的真名。

李迷子一生留下的笑话很多,他虽然学问渊博,年年秀才应试,一次也没有

考中,每次考试他总是把写好的文章先给别人。待交卷时,自己的文章老是个半

拉子,等于交了个白卷。别人劝他以后可不能这样,他却很乐意的说:" 先天下

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助人为乐呗,这次不行下次再来.

他家境本来并不富裕,可别人来借他家的东西,只要有就借给,他认为明有

说没有那是不诚实的表现,不管自己有没有用处都要借给,借了不还他也从不去

取回,他想:来借者必缺,不还者必需。究竟他呆到啥样程度,没法形容,反正

老认为凡是书上写的都正确,照书行事没错。他家养着一头小驴,娇爱过人,他

说家畜是家里的一口人,既然是口人,就得按人对待。一次,他上街卖黑豆牵着

驴,背着黑豆,有人见他就说:" 养驴就是叫人使用的,你骑上该多好啊" ,他

一讲的是理,于是他就骑地驴背上迈背着黑豆,又有人说你骑着驴,怎么还背着

黑豆,他说" 我背上驴不就轻了点" 。别人说:" 那还不是东驴身上呢?" 惹得

大家哈哈大笑。有一次,他又要去街上卖玉谷,媳妇把粮装好,扎上袋口放在地

上,他自己提起来背着就走,不一会,胳膊弯得酸困,非常难受,他看到别人都

是将粮食放布袋两端,背在中间怪得劲。他就放3 个石头装进去背着,后来有

个人问他:" 你背的是啥" ,他答:" 粮食" ,这人手一摸是个石头,就问:" 你

背石头也是卖的吗?" 他说:" 配重" ," 配重" 这个词大概是书上有过。这人

又说:" 你把石头掏出来,将粮食分开背在中间看怎样" ,这一次李迷子照办了,

一背上肩就说这就是比那样轻的多了。可他又说:" 书上怎么没有这样写呢?"

还有一次去别处办事,半路上在一棵大树下休息,把棉袄脱下放在地上,歇罢走

时忘了拿,走到老远处有点凉意,才想起了棉袄,想回头取吧,有点太远,铁心

回来再拿吧,办罢事回来,棉袄不见了,他说:" 路不拾贵书上写的明明白白,

是谁这样缺德,将我的棉袄拿去,于良心何忍。" 过一段时间,他家养的毛驴生

了3 个驴娃,他爱过人娃,搬着着咀喂饭, 汤。有时候驴娃卧在那里瞌睡,

他也睡在驴娃身旁,驴娃睡多长时间,他陪多长时间,他给驴娃起名叫" 驴子" 。

有一次他与媳妇一同去岳父家走亲。中余过一道小河,驴淌着水过去,可他在河

边乱转圈就是不过,是蹦是跳不完,主意媳妇看了急就说:" 你蹦,你蹦" ,李

迷子一听又脚并拢一蹦,正好蹦进河里,弄得满身是水,像个小母鸡一样,媳妇

埋怨他不中用,李迷子也恨恨的说:" 书上说,双脚反蹦,单脚为跳,你叫我蹦,

成了这样,你还有啥理。" 过了河,驴娃还在河边啃草,李迷子一个劲叫" 驴子

" 、" 驴子" ,可驴娃理也不理,媳妇急了就叫,只叫了峡两声,驴娃就飞快的

赶了上来,李迷子说:" 书上明明写是' 驴子' ,我叫它为啥不听,你叫,他就

来了,这是在那本上写着的。"

李迷子虽然是书呆,可毕竟是看书太多,想象力还很强,有很长时间,昼夜

思考:如果把房子盖成能够移动,那该多好呢?于是他若思宴想,进行画图、设

计,不知他反复了多少次,终于制出了一张完整的图式,在房屋的下面安装四个

输子,必要时可以推移换位,这张图一直保留到5 0 年代才丢失了,怪可异的,

就在这个时期他还铭记一句名言" 耳听十遍,不如自作一遍" ,这时候这里经常

出现旱天,人们祈雨总要到大沟口处去。他想在村边盖个雨王庙该多好呢?主意

一定,一切都要自己动手,整天压在屋里设计制图,设计成了,还要亲自到砖瓦

窑场制作,砖瓦木料齐了又亲自动手建造,连塑像也是他一个人干的,整整用了

半年时间,庙总算建成了,中方和周围村都来烧香奉神,祈雨许愿,都说李迷子

说呆不呆,给老百姓办了不少好事,这个庙一直保留到2 0 世纪6 0 年代,而

李迷子这个名却永远留在人们的心坎里

沟固刘秀而得

刘秀被王莽人马赶至土门坡西一个沙歧,追兵赶到,在这里进行一场撕杀,

结果刘秀用宝剑把一帮王莽全部将头砍落在地,此沟叫杀脖沟,后人叫成沙坡沟。 刘秀来到麦沟。追兵追来,刘藏在一个小水沟里用剑将沟崖的土挖下来盖在身上,

追兵至不见人形。搜索好大一阵,才撤退到庙上,歇兵。刘秀继续向西跑去,到

了青牛池。追兵不到,这时,正好赶上一群青牛,当住了去路,山区羊肠小道追

兵干急过不去。追兵向刘秀射箭,可 箭没射住刘秀却射住了青牛,牛随即倒

在路上,这一下后边的牛全 过不去,追兵更无法通过。之后,追兵把活牛死

牛一个一个掀到沟下。后来这里叫青牛池,刘秀跑到刘秀沟住下了。刘秀沟。在

西山底乡南9 . 4 公里,属 沟行政村管辖。传说,刘秀被王莽追 到这

里时,刘秀无耐迅速躲进了此沟,王莽部下在满山遍野布下了天落地网,进行搜

查,经数天的困剿确未找到刘秀,王莽令撤兵后,刘秀从沟里出来,对天呼喊:

“此沟救我也”后人就叫刘秀沟。后人叫转了音,都称灵醒沟。刘秀沟的北面有

个白马探海的地名白马探沟与王莽赶刘秀。

私塾先生段逢源

很早很早以前,西山底村历年成立了许多私塾,教书先生不计其数,但传说

最有名气就算段先生啦。段先生在山底从教二十多年,教材大半自编自教,据说

他的作品有三百多篇。 段先生是陈吴乡谷圭村人,名逢源宗志深少时家贫,

常随父亲上山砍柴、挖药为主。他聪颖好学,但无力交纳学费。只该望而之。那

时离他家不远处有所私塾,他每当听道学生们朗朗地读书声时,心里就觉得痒痒

得难受就跑到校院偷听先生讲课和学生朗读,日子长了也会背下许多文章。后来

他的偷听被段先生发现。先生知道他特别聪明就破格免费收下了。在先生的培育

下他对诗经、论语、四书„„背得滚瓜烂熟,成了当地一名高材生。曾有人举荐

他到县衙当个差事,可他看到当时官场" 邪曲之害公,谗媚之闲明" ,官员与官

员尔虞我诈的社会现象,便产生了" 不 王孙贵,切喜白云闲" 的想法,遂决

白做个穷酸流流的儒生,教书育人了却一生。"

先生来到山底先在一个小庙后在姓祠堂因教学有方、声誉传遍四方,各方学子

慕名前来,后因学生多,房舍少,在人们合力学校迁走。

段先生教学保选用古典文学的精华文章外,多把自己写的作品给学生做教材。

有人把他的文章全部整理抄录下来,名为《逢源精华》。具说段先生既善写文言

文,又善写白话文,深入浅出,多是以物言志,以物状人,以景叙情,还有说理

论事的文章,教学方法多采用启发式。因家境贫寒忍受压制所以,段先生疾恶如

仇,曾把腐朽糜烂的寄生虫,比做虱子,遂了一篇抓虱文章让学生诵读。

说的是长工某某哀声叹气与虱对话:" 虱乎,虱乎,生吾身,长吾身,太阳不而

晒,风雨不而击,终日吸吾血、耗吾精此非寄生虫乎?" 虱怒而对曰:" 天赋命

也,运也!" 长工曰 :" 尔离吾身暴于旷野能存乎?" 遂抓虱,拇指合击虱命

敞。然虱天赋真命乎?曰非也。这篇文章大部分学生都念会了,可就有两个不肯

学习的学生,自己不学习,又去扰乱,可先生没有大加责罚,遂笔写了一篇《教

学难》的文章让学生们读,这篇文章是这样写的: 师为学生传道、解感,口讲

指画唯恐学生听不懂,耳提面明又恐学生不闻。又遇野蛮之徒,视校规如无物,

任意狂欢,与书无缘。虽与之俱学,所知无几。师叹曰:" 非学生之有错,实师

者教之无方,日三餐,为上座之兵,饮食,起居皆无所怃,静思亏哉!师者记人

金钱,误人子弟,然难逃其罪,阳世受他人耻笑,死后受冥间处罚,已是罪果昭

彰。文章写成后,学生读起来朗朗上口,很快就背会了。那两个不爱学习的学生

明知老师在批评他们的不规行为,可文里行间不说学生不好,再说的是老师的责

任,精心自门,觉得很对不起苦口婆心教育自己的老师。至此,两个学生努力学

习,很快变成了好学生。

段先生的文章往往寓理于事,令人品尝,据说山底有一村妇,丈夫出外多年

杳无音讯,日接到丈夫家书,分外高兴,找段先生为她写封面信催丈夫快些回家。

段先生提笔疾书,信的主要部分是这样写的:君别时,为妻一再叮嘱,多则一年

即转,少则半年即回,曲指去日一十六年,花开花落青丝增霜。梦中与君协手相

还醒后两泪如雨。见人家夫唱妇随如鸳鸯之并翅,痛我奴身单影只,实为孤雁之

独声。长亭一别,首恕不蓬,岂愿膏目为容。孰知梁上小燕对飞,朝而去暮而归,

胡马逐北,越鸟巢南,故园之情禽兽知文,况拟乎!

夫君在外,终日风霜之苦,倘不幸卧病在床,渴药难以入口,起坐不能随心。环

顾四周,烟云飘渺,尽是他乡文容,谁悲失路之人,至时想奴饥渴而遇苦,悔之

晚矣。

信写完后,先生边念边讲,村妇听着顿时痛哭失声。痛 后,村妇说:" 信

里咋没说叫他接信后快回家呢?" 先生笑了笑说:" 你尽管放心,他看信后会很

快回来的。后事先生边念边讲,村妇听着顿时痛哭失声。痛哭后,村妇说:“信

里咋没说叫他接信后快回家呢?”先生笑了笑说:“你尽管放心,他看信后会很

快回来的。”后事正像先生说的那样,村真夫看信里字字句句渗透着妻子关爱思

念之情,心内十分感动,很快起程回家了。

段先生虽是个穷困知识分子,但他有着强烈的爱国之心。七七泸沟桥事变后,

全国军民抗战呼声高涨,此时的先生义愤填膺,写了篇《讨日本习》让学生学生

并张贴在大街上以鼓舞民众爱国热情。文章的内容如下: 东洋倭寇日本者,

行如蛇蝎,性似豺狼。立国不过三岛地,人民不过七千万,元明时代,贡奉我国。

明维维新始强于世。眼欺满 清,藐视中华。依仗囊鼓炮坚,强占东三省。闯进

山海关,杀我同胞,焚我家园,狼之野心谋图中原,铁蹄插着甘兰枝,獠牙缝里

挤出“大东亚共荣圈。”

我中华地大物博,资源丰富,富饶物产,世界烈强早已垂涎。明清时期蛮夷

进犯,占我国土,掠我国资源。中华儿女愤起抗战。郑公率军打败荷兰,抗击夷

人堪称典范;沙皇俄国十分凶残,强占东北诈恶多端,烧杀抢掠禽兽一般,康熙

大英英杰善战,亲率将士攻克“雅克隆”,迫使沙俄议和停战;甲午海战风云再

现,邓状节公“为国殉难,民族英烈载入史篇。百年史册掀开一览,列强烽烟接

连不断,中华儿女共赴国难,民族气节粹火更坚。七七抗战名将哲元,如此将军,

中华劲派岂止千万!

东条英机真真瞎眼,国土只有巴掌大,先天不足是资源。中华大地无底泥潭,

涉足容易,拨腿难。四亿人民怒火燃,血债定要血来还。巍巍中华, 这篇文章

在学生中,民族中起到了激发抗日激情,鼓舞了抗日意志。

段先生在西山底地区培养出了栋梁之材。有的从教,有的从戎。真可谓桃李满天

下。春蚕吐丝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段先生年逾七旬,身患重病,当他离开

二十多年辛苦耕耘之地,学生们设宴为他饯行。段先生感动得老泪纵横,举杯吟

出一首惜别诗:“喜之喜,今霄夜,恨之恨明日别,恨老天闰年闰月不闰夜,恨

双手托吃托喝难托天边日和月。”

整理人: 李发动

武术好手高鹞子

整理人: 高作栋

西山底乡中方村有个高耀,生座年月不详。据传说是少林俗家弟子,会飞

檐走壁,贴墙挂画,吊晴吐舌,人称“高鹞子”。下面是关于他的三。

一、拧散八仙桌

中方人善于舞狮子,引狮子的就是高鹞子。有一年中方舞狮队去老城城隍庙会

上表演,返回时路过王范街。一街两行生意铺都摆出八仙桌,上面放些烟酒糖果,

让舞狮子蹿桌子。只见那狮子昂首跷尾,连过三张桌子,顿时响起一片叫好声。

这时舞狮子人已是大汗淋淳,吃喘吁吁,闲看看后面一眼看不到头的桌子,都感

到十分为难。这时迟,那时快,只见高鹞子飞身跳上一张八仙桌,双脚一拧,“喀

嚓”一声那张八仙桌已经四零五散。接着,高鹞子连续拧散三张八仙桌。后边的

生意铺主人见此情景,连忙撤回了自家的桌子,中方村狮队这才顺顺当当通过了

王东街。

二、马店突围

一年来天,马店村一家大户邀请高鹞子去当保镖。高鹞子到马店向一个铁匠

师傅到那家大户的院子,进门一看,宅宽院大,非常气派。主人三十多岁,一脸

笑容,眉间却暗藏杀机。双方寒喧之后,分宾主坐下,开始谈话。言语间,高鹞

见主人霸气十足,十分厌烦。过了一会儿,话不投机,高鹞忍无可忍,便起身告

辞。那人大喝一声,立刻蹿出三四十条大汉,手执木棍将高鹞子团团围住。高鹞

子纵向一跳,跃上尾顶。那些人紧追不放,四下一喊声。正在危急时刻,忽听有

人高叫:“看家伙!”高鹞子回头一看,只见一把大铁钳迎面飞来。他顺手接住,

跳下房来冲入人群,指东打西,左冲右突,杀出重围,踏过洛河,返回了中方村。

原来那铁匠师傅见高鹞子被围,不便明里出手相救,就装作打他,实际上是送铁

钳给他作了武器。

三、长水打擂

有一年,长水街立了个擂点,高九尺,宽三丈,两边挂了一副对联:“脚踏黄河

两岸,拳打盖世英雄。”那擂主摆擂多日,未遇对手,狂妄之极。高鹞子听说后,

决心前去打擂。他到擂台前一看,只见一个彪形大汉还在擂台上耍九节鞭,风声

呼呼,青光一片,好不威风!高鹞子大叫一声,飞身跳上擂台,接着就地来了个

十八滚。那人大吃一惊,还没有反映过来九节鞭早被高鹞子夺去了。擂主顿时满面通红,躬身揖首,口称“甘拜下风。”高鹞子本想教训他一番,见此情景,大笑一声,纵身跳下擂台向西而去。那擂主知道此人不凡,连忙追去。一直追到洛河滩,才将高鹞子追回,并设宴相待。二人从此结为至交好友

白马探沟和刘秀柏

据传公元2 3 年,王莽带领4 0 多万人马在昆阳(今河南叶)被王风和刘秀

的几千人马以少胜多打败了。为了争夺王位,王莽恨透了刘秀,下决心除掉刘秀。这样就形成了“王莽撵刘秀”的许多神话传说,其中有个“白马探沟”的故事。 话说刘秀进入洛宁县(古称永宁县)境以后,依山向西而行,走到西山底 坡跟时,进入深山区,在一条大沟里迷失了方向,只得停了下来,这里形势险要,本想直此多停一天,但又怕王莽追来,尤其是他不知道前边的路通不能,就叫他骑的白龙马先到前边和另一道沟里去探看情况。白龙马到沟里转一圈儿,只见沟里静悄悄的,前边是悬崖绝壁,无法攀登,就跑回去对着刘秀摇头摆尾,刘秀一看明白其意是前边无路可走,就赶紧另外选择出路,不能再躲,在这条布袋底儿沟了。后来,那里的村民就把刘秀派白龙马探路的地方叫白马探沟。

刘秀出了沟仍往西边走,到了现在的兴华乡袁凹村,东北边的岭脊上,抬头向东边一看,大吃一惊,王莽的追兵也沿这条路追上来了,怎么办呢?刘秀心中慌乱,拿不定主意,再仔细一看,前面有棵柏树,长型奇特,枝叶茂盛,沿着坡度散成一片向前爬着,他俯下身子从树缝中爬进去躲藏在稠密的枝叶里。王莽追兵撵来后没有发现刘秀,就沿着大路一直向西追去。停了一会儿外面没有动静了,刘秀才从树叶中爬出来,抚摸着柏树说:“柏树呀,柏树,是你救了我,你就叫刘秀柏吧。”

沟因刘秀而得名

话说刘秀与王莽原来都是上界的神仙。一日早朝,玉皇大帝颁诏让刘秀下凡为帝,刘秀奏道:“下界乃弹刃之地,连屁股也难蹲得下,我„„我我„„”他想说我不愿去,但又不敢轻易出口。

“你敢抗旨?”玉帝勃然大怒。 “臣不敢,为臣领旨。谢主隆恩„„”刘秀吓得出了一身冷汗,急忙领旨下殿去了。

后来,为了教训刘秀这个玩世不恭、骄傲自大的小子,玉帝又颁密旨一道,差王莽下凡到处追赶刘秀,好让刘秀饱尝奔波鞍马之苦,挫其傲气,让他领略神州地域之广阔。但,不得伤害刘秀的生命„„ 西汉末年,王莽把刘秀追赶到河南省洛宁县(古永宁县)西山底乡(古景阳川)景阳河上游地带的庙嘴里村。刘秀的人马从东往西过埋沟,下青中池,穿小金沟,奔入王家沟(也就是东汉以后称之为滑落印,现在人改称为花落印的地方),这时,刘秀的掌印官一跤倒地,不慎把印玺抛出三尺之远,落在地上。原打算在此峡谷安营扎寨的刘秀一见此情认为是不祥这兆。于是驱赶人马从五龙河上游的鸽子崖渡河西上。大椅子沟和小椅子沟扎下黄亲女眷。小刘家沟驻扎御林军和不久前从东山太子坪生下的小太子母

子与其她嫔妃。大刘家沟由刘秀及文武大臣和将士们驻扎。刘秀之所以要在此地安营扎寨、造饭、休息,原因之一是他认为天下刘姓是一家,到了这里有到家一样的安全感。当然,刘秀并非是凡夫俗子,他处处挨打的被动处境不容许他有半点侥幸、马虎。所以,他待人马安顿就绪后,急招两位驯马师把白龙宝驹牵到大刘家沟的前岭之上,他与两位探子高手密谋了一会儿,用手将白龙宝驹的脖背抚摸了好几遍。他亲昵地对着坐骑的耳朵轻声叮嘱了几句,然后把白龙宝驹的屁股猛拍三下,那马极通人意地随两位师父飞驰而去„„ 王莽的追兵刚翻过埋沟到青牛池的山梁上,一阵腥臭的东南风过后,浓云密布,瘴雾云集青牛池四周的山峰深谷。王莽的兵将们突嗅恶瘴邪气,个个头晕目眩,恶心呕吐,整个军队顿失战斗能力。领头的兵士原计划也从青牛池南面的小金沟尾追刘秀的,谁知道瘴雾陡起,人们身不由己地顺正沟而下,西行至五龙河边,从小石人足下渡河西去了。这也许是天意加人为之缘故吧。突起的雾瘴使刘秀在王莽的穷追之下化险为夷,得以休息和用饭。

刘秀的两位马师与机警的白龙宝驹在王莽前哨渡过五龙河后,于白石沟口相遭遇。两位马师武艺超群,轻功极佳。他俩采取速战速决的战术,打伤王莽兵士

六、七个人之后,高声大喊:“老子是鸡冠山上的大王爷、二王爷,尔等何人敢黑夜闯关?留下买路钱,方可放你们过山!”王莽兵士闻言,停止前进,急禀王莽知道。

两位马师这招叫做浑水摸鱼。吓一吓、诈一诈,赢得战机,实乃缓兵之计。

两位马师嘬口鸣哨,白龙宝驹仰天长啸数十声后,驮着两位师父飞越白石涧。由于浓雾罩山,能见度只有三五尺远,白龙宝驹报警心切,四足腾空之后,二位马师也被瘴气薰得乱摇乱晃,弄得白龙马驹负载不稳而失前蹄。白石涧小溪正中有碾盘大的一块青石头,白龙宝驹前蹄落在石上溅起的火花映得半谷锃明。白龙宝驹凭借着石头之力又飞身跃上对面崖上。大青石面上留下了深深的两个蹄印。这条白石沟后人叫做马蹄沟,最后人们才改名叫做白马探沟。

刘秀惊闻白龙宝驹报警之声,马上命令刚吃完饭的全部人马起营。他们沿着老母猪坑西,翻过几道山梁,向西而行。 王莽听了前哨禀报之后,笑了笑说:“山贼小寇,何足挂齿,继续前进!”王莽一声令下,人马拖拖拉拉地又勉强行了五里路程,才分别驻扎在大赵岔和小赵岔稍事休息、疗疾、造饭„„ 星转斗移,代代相传。人们把大、小椅子沟叫做大、小姨子沟。把大、小刘家沟叫做大、小刘秀沟,把滑落印误叫做花落印,把马蹄沟叫做白马探沟。这些地名都是因刘秀而传的。

红娘子墓倒坐景阳川

“头枕洛河脚登山,红娘子墓倒坐景阳川”这是洛出传闻最广的一段故事。 红娘子墓坐属于西山底乡洪岭村西一个高窑地段。据说原来墓家长约1 5 0 米,宽约百米,高约5 米,形似一座小山岭。因为岭周围的土地全县汤沟村汤姓人家的耕地,所以俗称汤家岭。后来,又因为有了红娘子墓,所以又叫洪岭。岭东面这个村又叫洪岭村。

据说红娘子墓是李自成义军部将李信夫人墓葬地。李自成起事于商洛,活动

于熊耳和崤山地带。明崇祯年间,李自成亲率义军先后四次在永宁、宜阳之间征

战。其部对永宁地势环境可谓了如指掌。大将军李信及夫人、红色娘子军的头领,对永宁更熟知惯见。所以在攻打北京被清兵击溃之后,李信及夫人,取此路线西撤来到永宁,意图在这里,占山为据,养精蓄锐,以利再战。到了景阳川上庄村,看到这里,北有洛水阻险,南有大山作屏,东西两山对峙是个攻守兼有的战略要地,遂在此安营扎寨,重整军容,操练兵马,以待东山再起,不久李信娘娘突然病死,选择上庄村西高地上埋葬。景阳川是南高北低,按一般常规,墓穴应该是头高脚低,可红娘子墓却来了个南低北高的倒坐之势。李信为什么要这样作据说含意有二。一是红娘子绝命时是头北脚南,安葬时就空向为“头枕洛河脚登山”。二是有意隐蔽墓的直像,才把墓冢也来了倒向,使不知底细的人们以为这不是墓冢。李信为了给他的人留下个寻找的依据,又编了“头枕洛河脚登山,红娘子倒坐景阳川”这句名言。还有意把上庄村改成洪岭村,把红改字为洪字,这一系列办法更能模糊视听。只有后人来寻找时则既有具体地点又有墓冢的特色及特点可见李信用心良苦,计谋周详,真是聪明过人。李信去的,再没来过这里,几下年之后,红娘子的鬼魂也爱上这个竹木翁郁、山青水秀、风和日现、鸟语花香的云梦山区(整个西山底西岭曾齐云梦山),不愿意再让迁坟异地就耍了个鬼术。有一天,中午烈日当空,红娘子墓冢上起了一个旋风,高达十丈,刮起的尘土把整

墓区宠罩得严严实实,待风停去落之后,墓冢却变成南高北低,就像现在的样子。 传说只是传统但未必会无依据,其遗迹总有物证。据传李信的娘子既无史记,也无找到确信地址。建国前后,特别是近几年来,洛阳、郑州有不少历史学家考古工作者来此考察,共同认为此为李信娘子之墓可能性很大,很有必要进一步考究。

红娘子墓倒坐景阳川之二

相传明朝后期,社会混乱,贫苦农民揭竿而起,期间豫东地方一个姓郭的明将被削职为民之后,趁势联合一帮贫人起来造反。其女儿郭玉英也是个玩枪弄棒之辈,一身武功,干练利索,她也招来一批青壮女子,日夜操练,最后,训练得个个武艺高强,勇敢善战,在与官军对阵时,只打得官军落花流水,闻风丧胆,一直从豫东打到豫西,来到永宁景阳川上庄扎下营盘,进一步操练兵法。上庄村大都是姓郭的人家,郭玉英所居住的人家,有个女儿叫郭瑞兰,论辈份称郭玉英为姐姐。通过交往,情同道合,关系至密,犹如一母同生。郭瑞兰自从认识了郭玉英之后也爱上了玩枪弄棒,所以也参加了郭玉英部下为一个女兵。

自从郭玉英来到景阳川之后,引起当地官军的极度重视,遂派来大批官军来

剿,但由于郭玉英所领的这支队伍,勇敢善战,让官兵吃了不少苦头,所以官兵十分害怕,便下决心镇压这支造反队伍。可是多次征剿,也多次失败,官兵首领看看不行,就启奏皇上说:" 生杀硬拼,不好收拾,不如皇上降旨招抚为好,可用封官许愿之法,把这支起义军收买起来。" 皇上说:" 怎么个封法" ,官军将领说:" 以君之见即可。" 皇上明白了将领的意思,便传下一道圣旨," 只要红娘子能归顺皇上,皇上将封她为东宫娘娘,其余各个将领都依次加封" ,圣旨下达后,郭玉英一听怒火冲天,一刀砍下官小头目的首级说:" 这个头让你们带到朝廷那里请赏去吧。" 官军将领急报皇上,皇上大发雷霆喝道:" 小小毛头女子,竟然如此狂妄,目无皇上" ,随即又传圣旨说:" 此去征讨不下,提头来见。" 于是兴兵数万群般冲来景阳川。郭玉英正在军帐筹划对策,忽有小军来报:" 官军

派兵来袭,人数众多,望元帅小心行事" ,郭玉英的人马看来在景阳川西边土岭上布阵(后称为红岭),一听这个消息,又马上把人马移至" 景阳川" 东边一个方客缭绕摸天岭上。暂躲锋芒,谁知官兵一到景阳川,见不到这支兵马,便在村中任意枪杀,郭瑞兰的一家老小就是在这个时候被杀害的。郭瑞兰恼羞成怒,多次请战,下山报仇,郭玉英估计郭瑞兰不是官兵的对手,便极力阻拦,可是郭瑞兰报仇心切,便不顾大姐阻拦,单枪匹马,奔下山去与官军撕杀几个回合,只杀官军,狠狈鼠窜,然而郭瑞兰寡不抵众,在官兵群起围攻下慢慢力不能支,被官兵团团围住,后来竟被一枪打落马下当场被俘,绳捆绑起来,带到一个小河沟支起油锅,丢到滚没中活活烧死,后人便把这个山村称为" 汤" 沟。

话说郭玉英正为妹妹冒失下山着急,准备下山救瑞兰时,忽听探子来报说:" 郭瑞兰被官兵杀害。" 郭玉英一听此言,五脏具裂,立刻组织人马下岭要与官兵决一死战。临行时,她交待部下说:" 我与妹子立下誓言,不求同生,只愿同死,我若战死,一定要与妹妹头对头的埋在一起,到了地府也可以交谈心事" 说罢,跃马枪,下了摸天岭,直奔官兵大营,官兵见是一位红衣女将,个个下得胆颤心惊,有抱头鼠窜的被郭玉英枪一扫,百名之众,倒于地上,然而官兵太多,第一批倒下,第二批又拥了上来,当地正杀得过瘾之时,突然身着暗箭滚落马下,官兵一拥而上,正要活捉,郭玉英一个鸭子翻身,长枪一挥又撂倒了十几个,最后终因寡不抵众,又一批官兵齐用弓箭乱射,郭丽英精力尽死于乱箭之下,从此这支起义军被消灭了。

郭玉英战死以后,官兵把他的尸体暴于土岭之上,据说,这个穿红铠甲尸体竟然发出耀眼红光,把整个土岭照得通红。在埋葬郭玉英时,由于郭玉英的头与瑞兰的头埋在一块,于是就变成了头枕洛水,脚蹬山的架势。故事流传已久,后人编了顺口溜:头枕洛水,脚蹬山,红娘子倒坐景阳川。

红娘子墓的传说

“八步两孔桥,一里二官院,南有龙泉寺,北有上水崦,头枕洛河足蹬爨,红娘墓倒葬景阳川„„”这首在河南省洛宁县(古称永宁县)流传古今的民谣,道出了西山底乡西山底村(古称景阳镇)周围十大景观之概况。其中的红娘子墓座落在洪岭村与汤沟村的交界处。汤沟村古称长安寨。红娘子墓占地约两千平方米。

红娘子的故事大约发生在公元二下三至二十五年之间。

传说,刘秀的人马被王莽的部队追赶精疲力尽,饥渴难忍。此时,刘秀来至景阳河西的凤岭下。忽见一个美貌绝伦的少女挎篮提罐往地里送饭。刘秀顾不得自己是什么身份,亲自上前求食。那位女子面红心跳,思忖良久、终于将甜心饼(馅为柿糠面、皮是玉谷面)和胡辣汤(白面稀饭、鸡蛋花、豆角、红绦、辣椒绦等)献给了刘秀。刘秀饱腹之后对那位少女说:“姑娘赐食之恩,刘秀没齿不忘!但不知刚才那是饭送于何人所食?”那姑娘施礼回道:“小子女是给驱牛耕田的爹爹送贴晌的”。刘秀说:“姑娘心底善良,不知你否愿意把芳名、年庚告诉于我?”那女子窘态万千、垂道不语。刘秀自语道:“刘秀它日得帝、定封红娘为刀妃!”红娘深知父母治家颇严,忧心忡忡地说:“只恐红娘命薄福浅。” 红娘的爹爹在地里饿得头昏眼花,便怒气冲冲地回家责问红娘。红娘隐瞒不住,便将送饭时路遇刘秀索食许封之事原本相告父母。其父一听气得鼻生烟、火

冒八丈地吼呵开了:“男女有别,援受不亲!在家从父,你未禀告我们知晓,又无媒红,竟敢私订终身,直乃不孝之至!三纲五常、化理道德难容!孽女啊!教我们做父母的今后如何见人?”

红娘蒙头哭了一夜,黎明时分悬梁自缢。其父母见状嚎啕大哭,如痴如呆,

似疯似魔。不停地自打耳光,痛悔已迟。 公元二十五年刘秀面南登基称帝之后,心中念念不忘对红娘的承诺。他下旨,委派礼部尚书为钦差迎娶红进京受封。钦差大臣奉旨喜仪到该村打听,方知红娘早已西归。钦差回京复旨,刘秀泣曰:“是朕误红了红娘性命也!”他立即又下诏差专吏把红娘以嫔妃之礼仪择地厚葬,并追封红娘为洪妃。后来,配凤村也因此改名洪岭村,红娘子墓也改称洪妃陵。

草庙变瓦庙的故事

草庙岭村原来在下坪后来因在现在村北一个大圪塔上看了个草庙而得名,其

中有段神话传说。

大圪塔在彭凹村对过,现在的草庙村有一黑件,那里古来杂草丛生,是彭凹、罗凹、草庙岭牛羊放牧的地方。一些男女牧童玩耍中用石头垒了个小庙,上面用茅草盖顶,成了无神庙,一群孩子用木棍作香,跪拜求神保佑安全。有一天彭凹村一个闺女在这里跪拜时,突然打了一个冷战,回到家里病倒不起,没多天死去了。后来,给她妈托梦说她成了奶奶神。姓彭的便了奶奶神的娘家,这么一传邻近村庄都知道了,来此求神送子的人逐渐多了起来。不知什么原因反正来祈子的人家都生了不少孩子,周围几个村人丁兴旺,都是家家大发。过一段时间,奶奶神又给人托梦说,这个庙小且孬。这样以来,周围的良泉沟、彭凹、张凹、庄凹、杨岭等村商量重新盖庙变草庙为瓦庙。

在这之前大圪塔北罗凹村有叫罗本川的人家厚实,景阳川西侧大部竹园田地都归罗家所有。包括草庙岭在内大部村民都是罗家佃户。他产多人少,遂想盖个奶奶庙。以厚后辈因为他家财大富,这个奶奶庙盖成了九间九檀大圣殿。这与朝中九间九檀朝殿犯冲,后被勒令拆除。只在这里留下两间庙房,这些木材砖瓦没用场,有人提议想借用此料。罗本川知道后,欣然应许,接着发动各村男女劳力将这些料物往大圪塔处运送。

一隔祀第二天料场又回到原处,连续几天,照常如此,没办法大家又来求神

指点,烧上香,所有香灰都往南人们不懈其意,人产继续祷祈,借奶奶显灵,你愿意去那个地方请指引。结果不仅香灰朝南,而且表纸一烧,飞起来的纸灰成了一团,也往南飞去。人们跟着灰团一直到了草庙岭村南就落下了。人们就决定在此处建庙,一天视黑附近五个村发生了神出鬼没的故事。有车有牛的农户在人睡视静后,有人在门外喊借牛、借车,可这些户主都不向个来由,便如醒似梦的满口答应。待第二天早起,只见车在原处可圈里的牛通身水湿呼呼发喘。来到建庙场地一看,木料砖瓦堆得满地皆是应有尽有。大家齐心合力很快把庙宇建成,除了大殿、二殿、茅房等3 0 多间神舍和钟鼓楼,配房、戏台之外还给五个村(时称五个神社)盖了五间大房,供五个香客食宿专用。泥塑奶奶,神像做成后,神像胸口都要留一空洞。最后借一个灵魂才能封口。可这个神像的的胸口摆糊多次都不奏效,正在起急时,庄凹村一个庄姓女子从南而来,塑匠们眼疾手快,一把泥可糊上了。这个女子回家后躺床而死,人们说她也成了奶奶神,庄凹庄姓自然也成了奶奶神的娘家。从此奶奶神成了三位,即大奶奶、二奶奶、三奶奶。

这里,虽然草庙改建成瓦庙,可草庙岭的村名和庙名仍延续至今。草庙岭庙

宇规模之大,全县数一,每年清明节庙会期间,周围所有村庄,几乎是家家闭门,户户落锁,男女老少,一齐赴会。尤其三位奶奶神的娘家人,所带献食供物格外丰盛,牵着佩红带死的活猪活羊,抬着精工制做的“食盒”,打着五彩缤纷的彩旗,浩浩熙熙攘攘,很早就来到庙里。而庙里主办人早已为她们备好了饭菜,进行热情招待。因为这里有一个规矩,神前三烧香,是三个奶奶神娘家的,所以娘家人不烧,其他香客不能开炉,连大戏也不能开演。

郭志让 口述

张振卿 撰写

樊梨花显圣巧女寨

巧女寨原名鸡冠山。它位于河南省洛宁县〈古称永宁县〉西山底乡〈古称

景阳川〉西山底村〈古称景阳镇〉南约四十里处的伏牛山中段。古往今来,世代相传大唐时期的巾帼女英樊梨花,曾于此山顶屯兵操练以敌外侵。后人为了纪念她的功劳,曾经把砖、瓦缚于爬山能力极强的山羊身上驮运上山,为这位战功卓著的女神立碑盖庙供奉礼拜。此山外观奇伟险竣,峰恋秀美。谁也想不到樊将军当年操练兵马的所在竟有数十亩大的平地可使。古时的练兵场、饮马坑均在此地。山顶往南更有唐栅、番天印、南天门等好去处。偏北为巧女怀。怀有乳峰两个,分列左右,其形象逼真、活灵活现。双乳峰下有一石壁,壁中原有石门一个。人们为了怀念樊梨花的功绩把鸡冠山改名为巧女寨。樊梨花显圣巧女寨的传说就在双乳峰下„„ 大唐帝国的强盛,曾有樊梨花东西战的不朽功勋。樊庙开光之后,乡亲们各家各户竖立神位早晚敬奉、虔诚有加。久而久之,香到神知。樊

氏可能觉得不给老百姓办些好事、心里过意不去似的,逐渐萌生了显圣之心„„ 那时候人烟稀少。诺大一个巧女寨山区的九道沟里,分别住着周、杨、吕、习、郭、陈、赵、晁、白、胡等几个姓氏人家。

周金声年过古稀、须发苍白、为人正直、办事公道,是乡亲们信得过的老

寿星。

山楂熟了。弥猴桃甜了。山枣儿和山葡萄滴溜得让人见了馋得口水直淌。

这天夜里,周老汉过足了旱烟瘾后、便打起了呼噜。月光如银泼地,一阵春

风吹过,一位仙界圣女飘然入室。周老汉似梦似幻的正要起身询问,却见那位仙女施礼之后说道:“老人家不要惊慌,我乃樊氏梨花。您老德高望重,我有一事相托您来主持。从今往后,谁家若有婚丧嫁娶之事,可到双乳峰下石壁之前叩拜领取所需之桌椅板凳、锅碗瓢勺、酒具等物。有一条牢记莫违,诸物用过,洗净送还„„。”

周老汉觉得事出料外,正在挥根问源,忽觉春风飘渺远去,惊醒之后,正值

半夜,方知自己做了一个奇梦。

第二天,周老汉差儿子周泰邀请乡亲们来家议事。人员到齐,周老汉把昨

夜奇怪的梦事一一告诉大家。人们听后,有虔诚全信的,有信疑相半的,亦有不以为然的。

陈坡沟陈光显的女儿与赵岔的赵托家的儿子近期便要举办婚礼。白马探沟的

白良出了个好主意:“大伙儿听我说几句。常言说耳听是虚、眼见为实。大家一块儿到双乳峰下一试,不就知道灵验不灵验了吗?

人们熙熙攘攘地来到双乳峰下的石崖前,赵括与陈光显虔诚跪地,焚纸燃香,真心祈祷办事所需物件。礼拜刚完,只听轰轰隆隆一阵巨响过后,石壁正中洞门大开。人们齐拥上前睁大了惊喜的眼睛,看着洞内桌凳齐全,锅碗不缺,摆放得整整齐齐,抹洗得干干净净。

赵、陈重施大礼,遥空拜谢梨花圣母恩典之后,乡亲们才七手八脚地帮助赵、陈两家搬运所需的物件。待人们全部走出洞门之后,又是一阵轰响,石门合拢如初„„

以前,山里人过红、白大事,都得跑四十多里山路到景阳镇上去租凭所需之物件。自从梨花圣母显圣赐物之后,人们可方便多啦!

天下之大,无奇不有。百人百姓,好坏不一。

光阴似箭,转眼数代人生死离别已成云烟。后世有个余得利,是从外省犯了人命案迁居大刘秀沟隐居的。

这年腊月,余得利的儿子娶罢媳妇以后,没把借用之物件送还双乳峰下的石门之中。乡亲们质问他不该坏了山里的神规。他狡诈地笑着说:“取取送送多麻烦啊!这样吧,你们谁家乐意保管就搬回家去!如果没人管就放在我家。今后,谁家过红、白大事尽管来取„„”

话儿说到这份儿上,谁还好意思再说什么。甚至有几个年轻人还觉得老余说得怪有理的。有几个年纪大点的,清知老余破坏了祖训神规,想到这些用具霸为私有也不敢吭气。 就在这天半夜,山里刮了一阵狂风。狂风停止,雷声伴着山崖的迦声,好象天崩地裂一样令人心胆俱裂,魂飞魄散。余得利一家更是房响屋炸、电光神灯照得人睁不开眼睛。第二天拂晓,余得利起得特别早。他先到摆放桌凳锅碗的灶房一瞧,从石门中借来的一切用物空空如洗„„

自此以后,双乳峰下的石门再也没有启开过。父亲们七嘴八舌地把余家埋怨得连地缝也钻不进去。大家共议,谁也不许和余家打交道。没过半年,这个不受欢迎的外来户便迁走了„„

王德生、西山底乡张洼村6 6 0 1 2 0 8

石秀才的传说

整理人: 张振卿

在西山底村南去一公里处有个叫秀才岭的小山村,村东一条小河,水出石板沟,村西一条河,水出大沟里,两水合流处的半山坡上有一个近似人形的巨石。阴阳先生此石是个石秀才。有它的存在,压着西山底的风水地气,使西山底村不能出文化、职官。后来西山底的住户,就商量着将这块巨石拨掉。

有一天去了一帮子人带上铁头、铁锨将巨石刨掉,掀滚坡下。可是第二天早上,巨石照常稳立原处。就这样反复多次,仍不能拨除,又有阴阳先生说,必须将它粉身碎骨,方可有效。于是在一个仲夏的一天,下了一场大雨,山河暴涨。西山底部分人去将巨石刨掉出,用大锤将石砸成碎块,一一扔进河里被水冲去。从此石秀才不复在,然而秀才岭这个文雅的地名仍永留人间。而且也入方志之中。 随着社会的发展,西山底村教育事业发展很快。到民国私熟或国办学校教育,蓬勃兴起,成了西山底地区一个文化中心。文人志士,层出不穷。尽管说石秀才被除掉了。而秀才岭的住户,随着时代的演进,文化水平也在不断提高。虽然没有出过什么秀才,可在共产党建政前后,高中生、大学生、研究生也有多人。所

谓石秀才压地之说只不过是个神话传说而已。

火烧景阳寺

据传西山底乡孟村云梦岭下有座景阳寺。始建于唐贞观年间,当时还是佛教鼎盛时期,正殿侧殿,各路神客、群房、僧舍等不下百十间,仅大小和尚就有百余,香客云集烟火缭绕,其规模之大,远近闻名。

时到宋高宗年间,各地战事烽起,社会混乱,天灾兵祸,盗贼是处。有不少不规之徒,身遭官军追捕与斩杀。有的因罪外逃,躲入该寺,削发为僧,以保生命。这样以来名义上脱俗侍神的和尚群体,也逐渐混乱起来。时间久了,一些旧性难改的和尚开始作起恶来。其中为首的方丈就是一个杀人放火、无恶不作,罪恶滔天的大犯。因和尚的恶作,寺院周围的耕地没有人敢来此耕作。大片弃耕之地,被寺院霸为庙田,其面积扩大至百公之多。小和尚不愿干活时,就到周围村里抓来男女青壮年替其劳作。一些和尚还对抓来的妇女动手脚,进行调戏。一来二去,和尚们胆子越大,寺院风气越来越坏。甚至把香客中的美貌女子强留寺内进行轮奸,一住就是十天八天,其空寻找时也被扣留起来不让回家,大和尚为了不使向外传扬就让小和尚在院内挖了一个长约里余的大地道。出口设在洛河滩边一个苇子园内,人称地牢。地牢分两个部分:一是“人牢”,所谓人牢,即是把抓来的男女关押在牢里,任意折磨,死后,将尸体从洞运至河边抛至水中,弄个死无踪迹。所谓“牛牢”,即是把抢的牛羊暂且没有杀食的先放在洞里另一地方待用。

景阳寺的和尚作恶多端,恶劣行径引起周边村民的痛心疾首,怨声载道。群众曾多次拿着锨铲围攻寺院,结果均被有一空拳术肢技的和尚所击,致使群众伤亡残重。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不少人常在官府告状,后经地方官员逐级禀报,高宗皇帝下诏,命名将杨再兴来剿。但屡战不胜,无奈偶出一计,发动群众运来大量木柴、楷杆堆于院上,引火点燃。这一天正好刮起大风,奇怪的是风无方向,忽而东又忽而西。火趁风势,风助火势,众和尚救不奏效。越烧越旺,熊熊烈火把所有寺房全部燃着,大部分和尚北无去路,烧死寺内,偶而有冲出者不是被院外烈火烧死,就是被官兵捕杀。大火连续烧了三天三夜,整个景阳寺化为一片废墟。这就是传于后世的“火 烧景阳寺”的故事。以后为纪念这座古寺,把这条涧口叫作景阳川。清道光年向西山底村建起集后,西山底村曾名景阳镇,延续至解放后,才又改名西山底村。

雕 崖 洞

洛宁县西山底南部山区的正南沟里,高高的悬崖上有一天然石洞。

相传,很久以前,石洞里住着一群恶老雕。恶老雕群里有一只雕王,这只雕王活了多长时间,谁也不知道,人们只知它的羽毛由灰变的雪白,由白又变得乌黑,最后,居然成了精,当地的百姓都叫它“雕精”。它生性刁钻,整日里统领着众雕无恶不作。山下的百姓上山拾柴,干粮袋挂在树上,眼眨不见就被它们叨走了,等到吃午饭的时候,人们只好以山溪水充饥。有的人饥饿难忍,就头低腿高,倒

躺在石板上空肚子。慢慢地,山上放牧牛羊也成了雕精的口餐,腹中食。后来,上山的百姓,一旦病了,或在山上不小心受了伤,这群恶老雕就凭着灵敏的嗅觉,顺着腥味,闻风而动,猛扑过去,一阵猛叨,就会使伤病的人变成一架骨头。渐渐地,这群恶老雕在雕王的率领下,吃完了伤残病人,又开始袭击老弱、幼儿和妇女。最后,它们又盯上了正南沟过往的行人。一天,一个叫铁柱的壮汉打柴路过正南沟。突然,天空有一只老雕盘旋了一圈,即飞回洞穴。一眨眼功夫,乌黑的雕王象一只凶神,带着百余只恶老雕向他袭来。他无处躲避,只好抡起扁担左劈右砍。老雕们无法接近,只好佯装退却落在正南沟的两侧的崖壁上。铁柱继续前行,谁知去不多远,这群恶老雕又向他猛扑过来,他又是一阵猛劈猛打„„,如此这般,走走打打,打打走走,一连打了五六个回合,铁柱已累得筋病力尽。这时,天空又传来一阵呼啸,预示着这群恶老雕又将飞至。铁柱连忙本能地抖了抖精神,准备迎接下一场恶战,但是,疲惫的身子已经不听使唤了。他想抬脚,脚却不抬,他想动手,手却不动,他想张嘴呼救,嘴也难以张启„„,正铁柱走投无路的时候,只听呼啸过后,随即刮起一阵旋风。这旋风只刮的山林嘶鸣,直刮得天旋地转,一会儿,铁柱只觉得晕乎乎,不识了东西南北„„。

冥冥之中,铁柱突然听到有人喊他名字。他心里一惊,使劲地睁开了双眼,谁知,只觉得眼前金壁辉煌。而用手指着他,叫他名字的正是玉皇大帝。他正在纳闷,自己一个凡人如何能轻易踏进天庭。忽听玉皇大帝说:“雕精害人之事已经闻知。今天派派风神前去救你,你回去后,赶快召集百姓在雕崖洞盖一庙堂,此庙可锁住雕精,护佑百姓。”听罢此言,铁柱眼前一片,又是茫然,什么也看不见了,他索性闭上眼睛,任凭身子飘飘然,在空中腾云驾雾。 不一会儿,铁柱沉得落在了地上。他忙睁了睁眼睛。只听有人惊喜小声说:“醒了,醒了。”铁柱动了动手,手还是象往常一样灵活,抬了抬腿,腿比先前更轻快了。他干脆睁大双眼,只见自己躺在一个石炕上,石炕上铺着厚厚的毛草,软绵绵,暖和和。床前围了男女老少五六个人。一位大嫂左手端着一碗热汤,右手拿着一个汤勺,口吹热汤,正要喂他。他连忙拦住大嫂急问:“我咋能睡在这里?”一个心急口快的小伙抢着说:“我们听到天风大作,心想一定发生了怪事,就跑到门外看,不一会儿,只见脚迹山顶上飘下一个人来,大家急忙跑过去一看,原来是铁柱哥你。”这时,大嫂才开了腔:“铁柱,刚才看你昏迷不醒,可把俺村人吓坏了。”铁柱喝了几口汤水,更觉神爽志清,他忽地一下从炕上坐起来,面带神秘,对大家说:“我见到玉皇大帝了。”接着,他把自己刚才似梦非梦的经历向大伙述说了一遍。 铁柱说的绘声绘色,大伙儿听得津津有味。听完后,大家异口同声说:“干,联络山下的人一块干,不然就没有我们的活路了。”

“人心齐,泰山移。”盖庙那天,山上山下,几百号人马,头上扎着红布,手里挥着火把,把正南沟的天空照得通明通明。再说雕精最怕火光,它一看这么多人手举火把,头扎红布,也分不清哪里是火把,哪里是红布,吓得它早带着徒儿们飞到了很远很远的地方.

马如林许愿

整理人: 张振卿

在秀才岭南去十里地焦沟岭上,有个山神庙,凡是上山拾柴挖药、砍椽的人

们,常在这里给山神烧香,磕头许愿,祈求保佑,人畜安全。秀才岭有个叫马如柯的人,喜爱说“吊侃”。群众送号“吊瓜皮”。他常年赶一头小毛驴到山上拾柴。一天来到庙里给山神许愿。磕头作揖以华说道:“你是焦沟岭上一尊神,我是秀才岭马如林。你保我来无灾无难,年底我来大愿。许你蒸馍一百不许多少个,大戏一台不论多少人,猪头一个没有两个大耳朵。”一年过去了,马如林果真人畜无恙。该到还愿时,他把自己的头剃光,带上一个蒸馍,赶着小毛驴来到庙前。把馍一瓣两半,往供桌上一摆,把头往供桌边一换。上香跪罢以后,站起来一个人手舞足蹈的胡乱溜了起来:“高高山上一只狼,四只蹄子一般长,低脑就有头恁大,尾巴长到屁股上。喝罢将瓣开的那个蒸馍也拿去了。当他快步走到焦沟坡底时,发现小毛驴从坡上跌滚下来,已死死去。他慌忙之中跌了一跤,腿又被斧头砍伤了好大一条裂口,鲜血直流,后来还是秀才岭人将他和死抬回家中。之后,人们给他编了一个顺口溜:马如林,尖溜溜。欺骗山神礼不周,蒸馍一个当百个,自己低脑当猪头,一台大戏只一人,张牙午爪胡乱奏。驴滚坡,腿砍烂,看你还敢再捣蛋。

罗老二顶亲

在洛宁全县乃至更大的范围内,从清朝至今,流传着这样一个冒名顶亲,以假成真的故事。此事就发生在洛宁县西山底乡罗家村一个姓罗的人家。

罗家有两个儿子,老大长得呆头呆脑,五官不正,比较丑陋,名叫斧头;老二长得眉清目秀,端庄大方,一表人才,名叫清合。兄弟二人到了婚配年龄,不少人来给老二提亲,可自古以来,这里有个规矩,老大不成婚,老二不提亲。罗家父母日夜为老大的婚事萦心不下,曾托人四处给斧头提亲,都因斧头长相不扬,中途告吹。一天,罗家央本村杜应祥作媒去张沟村一个赵姓人家给斧头说亲,杜应祥把斧头夸称一番,说什么诚实厚道,端庄秀丽,才貌出众。媒人的一番好话,把赵家说得心悦百欢,立即应允,但强调要亲自见人,方可定压,媒人回报罗家,斧头的父母却犯起愁来,心相怊果真叫斧头相亲,婚事肯定又要泡汤。之后,老两口便把媒人请到家里,好吃好喝,招待一番,三个人反复商量,想出个应付办法,让老二清合代替相亲。一天罗家备了一份厚礼,让媒人带着清合到赵家,这一计果然录验,赵家一见清合长得如此俊俏,皆大欢喜,设宴招待,二话没说,当即定下了婚事。

第二年,罗家择吉日完婚,赵家也无异意,各自准备。迎亲这天,斧头估了一翻打扮,坐着四抬大娇,在乐队的陪同下,浩浩荡荡来到了张沟村。当时,斧头身穿袍子太衫,头戴礼帽,脚登深筒靴子,肩披红带,乍一看也有点风彩。进入客厅坐下以后,赵家人才发现这个新郎官不是那个被相中的人,就大骂罗家不仁不义。偷梁换柱,欺骗了赵家。坚决拒绝把闺女嫁给罗家,尽管迎亲的人再三央求,赵家人坚持说如果不是原来相亲的人就是朝廷老子来说情也不行。事情到了这种地步,根本没周旋的余地,迎亲的人只该扫兴而归。罗家在无奈之下,只得让清合去迎亲,阴差阳错,成全了清合的婚事。罗赵两家重新和好。这场弄假成真的婚事,在世间传播开来。事过几十年,杜应祥到开封作生意,住在一个朋友家,茶余饭后,那个朋友说起那桩冒名顶新郎和故事,应祥默不作声,听朋友一五一十地说完后,问道:“你知道那个媒人是谁?就是我也!”朋友一听,拍着

应祥的肩膀说:“好哥们,说孔明,孔明到,你这手真够高明的了。”说罢,两个人前仰后合,捧腹大笑。应祥才知道自己干的这场事儿传播得这么远哩!


相关内容

  • 13 西山龙门(完)
  • 西山龙门 各位朋友,大家好!西山景区历史文化悠久,有近千年的开拓史,素以雄.奇.险.秀的瑰丽景色享誉滇中,有云南第一风景名山的称号,目前是国家4A 级景区.现在我们已经来到了西山龙门游览区,昆明有句俗话:"一登龙门,身价百倍."现在我们将去探寻这种"身价百倍" ...

  • 春城的睡美人
  • 春城的睡美人 昆明是一座美丽的旅游城市.说她美,不仅是景物美,而且这里的风情也美.昆明虽处于亚热带地区,却气温均恒,四季如春,最热的7月平均气温只有20℃,最冷的1月气温也只有8℃,正是:"天气常如二三月,花枝不断四时春." 这里的人情风俗令人入迷.云南有20多个兄弟民族,是民族 ...

  • 与太阳有关的成语
  • 与太阳有关的成语 1.如日方中:好象太阳正在天顶.比喻事物正发展到十分兴盛的阶段. 2.干云蔽日:干:冲:蔽:遮挡.冲上云霄,挡住太阳.形容树木高大. 3.隐天蔽日:把天遮住,把太阳也挡住了.形容覆盖的面积广大. 4.指日誓心:对着太阳发誓,表明忠诚无二. 5.补天浴日:这是指女娲炼五色石补天和羲和 ...

  • 公共怒触不周山教学案
  • <夸夫逐日\公共怒触不周山>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利用课文注释和工具书读懂课文,正确掌握句中的停顿,理解掌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积累一些文言词汇.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和翻译理解课文,培养学生的自学文言文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理解两篇文章的主旨以及所蕴 ...

  • 西王母不是传说--山海经之西山经绝密研究(3)
  • 五.符禺之山 又西八十里,曰符禺之山,其阳多铜,其阴多铁.其上有木焉,名曰文茎,其实如枣,可以已聋.其草多条,其状如葵,而赤华黄实,如婴儿舌,食之使人不惑.符禺之水出焉,而北流注于渭.其兽多葱聋,其状如羊而赤鬣.其鸟多鴖,其状如翠而赤喙,可以御火. 1.符禺之山在哪里 顺着<西山首经>的 ...

  • 镇江旅游文化
  • 中国旅游文化琐谈 --镇江旅游文化 在中国,有那么一座城市,位于长江和京杭大运河的交界处:有那么一座城市,素有"天下第一江山"之称:有那么一座城市,被誉为"城市山林".这就是--镇江. 一.镇江历代名称 早在3000多年前,镇江就是商代土著居民荆蛮族的聚集之地 ...

  • 层出不穷的小说
  • 第一章 层出不穷的小说 一.神话和寓言--小说的源头 (一)想象奇特的神话传说 黄帝战刑天的传说 传说上古时代,有一个巨人叫刑天,他是天帝炎帝的臣子.后来黄帝带领族人推翻了炎帝的统治,并把炎帝驱赶到了南方.炎帝忍气吞声,不愿和黄帝发生战争,但是刑天却忍不下这口气,誓要与黄帝一决雌雄.刑天拥有两件十分 ...

  • 精卫:敢以微木填大海的勇士
  • 精卫:敢以微木填大海的勇士 "三皇五帝"中有炎帝.今天的中国人自称"炎黄子孙",即是把炎帝和黄帝看作中国人的老祖宗.炎帝在传说中被称为太阳神,他是上古姜姓部族首领,原居姜水流域,后向东发展到中原地区. 传说炎帝有三个女儿,这三个女儿分不清谁是姐姐,谁是妹妹 ...

  • "的"."地"."得"用法和练习
  • "的"."地"."得"用法和练习 分析例句,明确用法 这里有一组含有"的"."地"."得"的例句如下: 1. 蔚蓝色的海洋,波涛汹涌,无边无际. 2. 向日葵在微风中向我们轻轻地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