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一、判断题 (10 道)
1. 十六大明确提出到2010年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正确 错误
2. “法治中国”是“法治国家”的“升级版”。
正确 错误
3. 十八大提出要更加注重发挥法治在国家治理和社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正确 错误
4. 目前我国正在逐步适量加大适用死刑的罪名。
正确 错误
5. 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
正确 错误
6. 当前,我国民众普遍缺乏安全感,这与我国的法治制度不够健全、法治环境不够完善没有任何关系。
正确 错误
7. 十八大提出,要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正确 错误
8. 我们要坚持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宪法理念。 正确
错误
9.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增强法律文书说理性,推动公开法院生效裁判文书。
正确 错误
10. 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严格规范减刑、假释、保外就医程序,强化监督制度。
正确 错误
二、单选题 (25 道)
1. ()是世界各国通过实践总结的治国原理,是现代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
A. 人治 B. 法制 C. 专制 D. 法治
2. 政治权力的()问题,是首要解决的问题。
A. 权属 B. 规范性 C. 合理性 D. 合法性
3. ()认为法治就是对法律的普遍服从,同时法律本身应该是良法。
A. 亨廷顿 B. 丹宁勋爵 C. 柏拉图 D. 亚里士多德
4. 法治思维的前提和基础是()。 A. 德治
B. 以民为本 C. 法治 D. 法律
5.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A. 原则 B. 重大任务 C. 意义 D. 总目标
6. 中国共产党能够以其独特的魅力,最后成为执政党,其中三大纪律占了很重要的地位,下面属于三大纪律的是:()。
A. 不拿群众一针一线 B. 说话和气 C. 借东西要还 D. 买卖公平
7. 中国的宪法是在()年公布实施的。
A. 1962 B. 1972 C. 1982 D. 1992
8. ()是制度和规则的权威和成熟的表现形式。
A. 法律 B. 经济 C. 文化 D. 政治
9. ()是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必由之路。
A. 德治 B. 法制 C. 人治 D. 法治
10. ()是指行为是否符合法律的规定和要求。
A. 合法性思维 B. 权利义务思维 C. 公平正义思维 D. 责任后果思维
11. (),是我们党培养干部的目标。
A. 和谐发展 B. 以人为本 C. 任人唯贤 D. 德才兼备
12. ()是我国的根本大法。
A. 宪法 B. 民法 C. 刑法 D. 行政法
13. 依法治国是()法治的路径,它与法治是根本一致的,它是通向法治的必由之路。
A. 实施 B. 开展 C. 实现
D. 预设
14. (),即要求领导干部旗帜鲜明地站在党和人民群众一边。
A. 政治立场 B. 政治态度 C. 政治方向 D. 政治纪律
15. 在()国家里,国家的公权力受到法律的控制和社会的监督。
A. 社会主义 B. 资本主义 C. 法治 D. 封建
16. 规则在适用中具有()特点。
A. 灵活性 B. 分轨性 C. 专一性 D. 针对性
17. 城管粗暴执法凸显()缺位。
A. 合法性思维 B. 权利义务思维 C. 公平正义思维 D. 责任后果思维
18. 依法治国是()法治的路径,它与法治是根本一致的,它是通向法治的必由之路。
A. 实施 B. 开展
C. 实现 D. 预设
19. 社会主义改革的目的是为了()。
A. 更好地实现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B. 解决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的矛盾 C. 建立一个好制度 D. 改变我国的落后制度
20. 法治的核心是()。
A. 权利的保障性与权力的制约性 B. 法的存在 C. 法的正义性 D. 法的至上性
21. 对违反相关法律、法规的非正常上访行为,则依法予以()。
A. 取缔 B. 逮捕 C. 打击 D. 罚款
22. 在社会主义法制的基本要素中,作为依法办事中心环节的是()。
A. 有法可依 B. 有法必依 C. 执法必严 D. 违法必究
23. 政治权力的()问题,是首要解决的问题。 A. 权属
B. 规范性 C. 合理性 D. 合法性
24. “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这句话出自()。
A. 王岐山 B. 习近平 C. 温家宝 D. 李克强
25. ()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A. 社会主义制度 B. 人民民主专政制度 C. 民主集中制度 D.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三、多选题 (15 道)
1. 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
A. 优化司法职权配置
B. 健全宪法实施和监督制度
C. 完善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宪法监督制度
D. 健全宪法解释程序机制
2. 法治与人治的区别在于法治强调()。
A. 依法治理
B. 因人而异
C. 个人权威
D. 弘扬民主
3. 目前我国法治建设中面临的主要问题有()。
A. 保证宪法和法律实施的监督机制和具体制度还不健全
B. 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执法司法问题还比较突出
C. 一些公职人员滥用职权、失职渎职、执法犯法甚至徇私枉法严重损害国家法制权威
D. 公民包括一些领导干部的宪法和法律意识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4. 十一届三中全会指出,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做到()。
A. 有法可依
B. 有法必依
C. 执法必严
D. 违法必究
5.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优化司法职权配置,健全司法权力()机制。
A. 分工负责
B. 统一实施
C. 互相配合
D. 互相制约
6. 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深化司法体制改革的主要任务有()。
A. 完善司法管理体制和司法权力运行机制
B. 完善确保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和检察权的制度
C. 优化司法职权配置
D. 推进严格司法
7. 依法行政的基本要求有()。
A. 合法行政
B. 合理行政
C. 程序正当
D. 高效便民
8. 中国宪法的作用包括()。
A. 健全和发展了民主政治
B. 推动了社会主义法治建设
C. 保障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
D. 促进人权事业和各项社会事业的进步
9. 十八大报告提出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能力。
A. 法治思维
B. 法律意识
C. 法律体系
D. 法治方式
10. 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指()。
A. 唯一可以实现的是规则平等
B. 平等主要是法律适用上的平等,不是指法律内容上的相等
C.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并不排斥差别对待
D. 平等还应当包括空间上的平等与时间上的平等
11. 法治思维是指运用()对问题进行分析、判断,形成决定的思想认识活动。
A. 法律体系
B. 法律规范
C. 法律原则
D. 法律精神
12. 十八届四中全会在加强法治工作队伍建设方面提出的三项任务是()。
A. 建设高素质法治专门队伍
B. 加强法律服务队伍建设
C. 提高打击违法犯罪行为
D. 创新法治人才培养机制
13. 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各级政府必须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在法治轨道上开展工作,加快建设()的法治政府。
A. 职能科学
B. 权责法定
C. 执法严明
D. 公开公正
14. 实现我国和平发展的战略目标,必须更好发挥法治的()作用。
A. 主导
B. 强力
C. 引领
D. 规范
15. 全面贯彻实施宪法,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
A. 首要任务
B. 基础性工作
C. 根本任务
D. 全局任务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一、判断题 (10 道)
1. 十六大明确提出到2010年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正确 错误
2. “法治中国”是“法治国家”的“升级版”。
正确 错误
3. 十八大提出要更加注重发挥法治在国家治理和社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正确 错误
4. 目前我国正在逐步适量加大适用死刑的罪名。
正确 错误
5. 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
正确 错误
6. 当前,我国民众普遍缺乏安全感,这与我国的法治制度不够健全、法治环境不够完善没有任何关系。
正确 错误
7. 十八大提出,要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正确 错误
8. 我们要坚持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宪法理念。 正确
错误
9.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增强法律文书说理性,推动公开法院生效裁判文书。
正确 错误
10. 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严格规范减刑、假释、保外就医程序,强化监督制度。
正确 错误
二、单选题 (25 道)
1. ()是世界各国通过实践总结的治国原理,是现代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
A. 人治 B. 法制 C. 专制 D. 法治
2. 政治权力的()问题,是首要解决的问题。
A. 权属 B. 规范性 C. 合理性 D. 合法性
3. ()认为法治就是对法律的普遍服从,同时法律本身应该是良法。
A. 亨廷顿 B. 丹宁勋爵 C. 柏拉图 D. 亚里士多德
4. 法治思维的前提和基础是()。 A. 德治
B. 以民为本 C. 法治 D. 法律
5.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A. 原则 B. 重大任务 C. 意义 D. 总目标
6. 中国共产党能够以其独特的魅力,最后成为执政党,其中三大纪律占了很重要的地位,下面属于三大纪律的是:()。
A. 不拿群众一针一线 B. 说话和气 C. 借东西要还 D. 买卖公平
7. 中国的宪法是在()年公布实施的。
A. 1962 B. 1972 C. 1982 D. 1992
8. ()是制度和规则的权威和成熟的表现形式。
A. 法律 B. 经济 C. 文化 D. 政治
9. ()是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必由之路。
A. 德治 B. 法制 C. 人治 D. 法治
10. ()是指行为是否符合法律的规定和要求。
A. 合法性思维 B. 权利义务思维 C. 公平正义思维 D. 责任后果思维
11. (),是我们党培养干部的目标。
A. 和谐发展 B. 以人为本 C. 任人唯贤 D. 德才兼备
12. ()是我国的根本大法。
A. 宪法 B. 民法 C. 刑法 D. 行政法
13. 依法治国是()法治的路径,它与法治是根本一致的,它是通向法治的必由之路。
A. 实施 B. 开展 C. 实现
D. 预设
14. (),即要求领导干部旗帜鲜明地站在党和人民群众一边。
A. 政治立场 B. 政治态度 C. 政治方向 D. 政治纪律
15. 在()国家里,国家的公权力受到法律的控制和社会的监督。
A. 社会主义 B. 资本主义 C. 法治 D. 封建
16. 规则在适用中具有()特点。
A. 灵活性 B. 分轨性 C. 专一性 D. 针对性
17. 城管粗暴执法凸显()缺位。
A. 合法性思维 B. 权利义务思维 C. 公平正义思维 D. 责任后果思维
18. 依法治国是()法治的路径,它与法治是根本一致的,它是通向法治的必由之路。
A. 实施 B. 开展
C. 实现 D. 预设
19. 社会主义改革的目的是为了()。
A. 更好地实现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B. 解决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的矛盾 C. 建立一个好制度 D. 改变我国的落后制度
20. 法治的核心是()。
A. 权利的保障性与权力的制约性 B. 法的存在 C. 法的正义性 D. 法的至上性
21. 对违反相关法律、法规的非正常上访行为,则依法予以()。
A. 取缔 B. 逮捕 C. 打击 D. 罚款
22. 在社会主义法制的基本要素中,作为依法办事中心环节的是()。
A. 有法可依 B. 有法必依 C. 执法必严 D. 违法必究
23. 政治权力的()问题,是首要解决的问题。 A. 权属
B. 规范性 C. 合理性 D. 合法性
24. “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这句话出自()。
A. 王岐山 B. 习近平 C. 温家宝 D. 李克强
25. ()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A. 社会主义制度 B. 人民民主专政制度 C. 民主集中制度 D.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三、多选题 (15 道)
1. 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
A. 优化司法职权配置
B. 健全宪法实施和监督制度
C. 完善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宪法监督制度
D. 健全宪法解释程序机制
2. 法治与人治的区别在于法治强调()。
A. 依法治理
B. 因人而异
C. 个人权威
D. 弘扬民主
3. 目前我国法治建设中面临的主要问题有()。
A. 保证宪法和法律实施的监督机制和具体制度还不健全
B. 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执法司法问题还比较突出
C. 一些公职人员滥用职权、失职渎职、执法犯法甚至徇私枉法严重损害国家法制权威
D. 公民包括一些领导干部的宪法和法律意识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4. 十一届三中全会指出,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做到()。
A. 有法可依
B. 有法必依
C. 执法必严
D. 违法必究
5.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优化司法职权配置,健全司法权力()机制。
A. 分工负责
B. 统一实施
C. 互相配合
D. 互相制约
6. 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深化司法体制改革的主要任务有()。
A. 完善司法管理体制和司法权力运行机制
B. 完善确保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和检察权的制度
C. 优化司法职权配置
D. 推进严格司法
7. 依法行政的基本要求有()。
A. 合法行政
B. 合理行政
C. 程序正当
D. 高效便民
8. 中国宪法的作用包括()。
A. 健全和发展了民主政治
B. 推动了社会主义法治建设
C. 保障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
D. 促进人权事业和各项社会事业的进步
9. 十八大报告提出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能力。
A. 法治思维
B. 法律意识
C. 法律体系
D. 法治方式
10. 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指()。
A. 唯一可以实现的是规则平等
B. 平等主要是法律适用上的平等,不是指法律内容上的相等
C.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并不排斥差别对待
D. 平等还应当包括空间上的平等与时间上的平等
11. 法治思维是指运用()对问题进行分析、判断,形成决定的思想认识活动。
A. 法律体系
B. 法律规范
C. 法律原则
D. 法律精神
12. 十八届四中全会在加强法治工作队伍建设方面提出的三项任务是()。
A. 建设高素质法治专门队伍
B. 加强法律服务队伍建设
C. 提高打击违法犯罪行为
D. 创新法治人才培养机制
13. 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各级政府必须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在法治轨道上开展工作,加快建设()的法治政府。
A. 职能科学
B. 权责法定
C. 执法严明
D. 公开公正
14. 实现我国和平发展的战略目标,必须更好发挥法治的()作用。
A. 主导
B. 强力
C. 引领
D. 规范
15. 全面贯彻实施宪法,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
A. 首要任务
B. 基础性工作
C. 根本任务
D. 全局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