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89分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一、判断题 (10 道)

1. 十六大明确提出到2010年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正确 错误

2. “法治中国”是“法治国家”的“升级版”。

正确 错误

3. 十八大提出要更加注重发挥法治在国家治理和社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正确 错误

4. 目前我国正在逐步适量加大适用死刑的罪名。

正确 错误

5. 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

正确 错误

6. 当前,我国民众普遍缺乏安全感,这与我国的法治制度不够健全、法治环境不够完善没有任何关系。

正确 错误

7. 十八大提出,要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正确 错误

8. 我们要坚持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宪法理念。 正确

错误

9.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增强法律文书说理性,推动公开法院生效裁判文书。

正确 错误

10. 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严格规范减刑、假释、保外就医程序,强化监督制度。

正确 错误

二、单选题 (25 道)

1. ()是世界各国通过实践总结的治国原理,是现代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

A. 人治 B. 法制 C. 专制 D. 法治

2. 政治权力的()问题,是首要解决的问题。

A. 权属 B. 规范性 C. 合理性 D. 合法性

3. ()认为法治就是对法律的普遍服从,同时法律本身应该是良法。

A. 亨廷顿 B. 丹宁勋爵 C. 柏拉图 D. 亚里士多德

4. 法治思维的前提和基础是()。 A. 德治

B. 以民为本 C. 法治 D. 法律

5.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A. 原则 B. 重大任务 C. 意义 D. 总目标

6. 中国共产党能够以其独特的魅力,最后成为执政党,其中三大纪律占了很重要的地位,下面属于三大纪律的是:()。

A. 不拿群众一针一线 B. 说话和气 C. 借东西要还 D. 买卖公平

7. 中国的宪法是在()年公布实施的。

A. 1962 B. 1972 C. 1982 D. 1992

8. ()是制度和规则的权威和成熟的表现形式。

A. 法律 B. 经济 C. 文化 D. 政治

9. ()是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必由之路。

A. 德治 B. 法制 C. 人治 D. 法治

10. ()是指行为是否符合法律的规定和要求。

A. 合法性思维 B. 权利义务思维 C. 公平正义思维 D. 责任后果思维

11. (),是我们党培养干部的目标。

A. 和谐发展 B. 以人为本 C. 任人唯贤 D. 德才兼备

12. ()是我国的根本大法。

A. 宪法 B. 民法 C. 刑法 D. 行政法

13. 依法治国是()法治的路径,它与法治是根本一致的,它是通向法治的必由之路。

A. 实施 B. 开展 C. 实现

D. 预设

14. (),即要求领导干部旗帜鲜明地站在党和人民群众一边。

A. 政治立场 B. 政治态度 C. 政治方向 D. 政治纪律

15. 在()国家里,国家的公权力受到法律的控制和社会的监督。

A. 社会主义 B. 资本主义 C. 法治 D. 封建

16. 规则在适用中具有()特点。

A. 灵活性 B. 分轨性 C. 专一性 D. 针对性

17. 城管粗暴执法凸显()缺位。

A. 合法性思维 B. 权利义务思维 C. 公平正义思维 D. 责任后果思维

18. 依法治国是()法治的路径,它与法治是根本一致的,它是通向法治的必由之路。

A. 实施 B. 开展

C. 实现 D. 预设

19. 社会主义改革的目的是为了()。

A. 更好地实现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B. 解决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的矛盾 C. 建立一个好制度 D. 改变我国的落后制度

20. 法治的核心是()。

A. 权利的保障性与权力的制约性 B. 法的存在 C. 法的正义性 D. 法的至上性

21. 对违反相关法律、法规的非正常上访行为,则依法予以()。

A. 取缔 B. 逮捕 C. 打击 D. 罚款

22. 在社会主义法制的基本要素中,作为依法办事中心环节的是()。

A. 有法可依 B. 有法必依 C. 执法必严 D. 违法必究

23. 政治权力的()问题,是首要解决的问题。 A. 权属

B. 规范性 C. 合理性 D. 合法性

24. “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这句话出自()。

A. 王岐山 B. 习近平 C. 温家宝 D. 李克强

25. ()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A. 社会主义制度 B. 人民民主专政制度 C. 民主集中制度 D.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三、多选题 (15 道)

1. 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

A. 优化司法职权配置

B. 健全宪法实施和监督制度

C. 完善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宪法监督制度

D. 健全宪法解释程序机制

2. 法治与人治的区别在于法治强调()。

A. 依法治理

B. 因人而异

C. 个人权威

D. 弘扬民主

3. 目前我国法治建设中面临的主要问题有()。

A. 保证宪法和法律实施的监督机制和具体制度还不健全

B. 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执法司法问题还比较突出

C. 一些公职人员滥用职权、失职渎职、执法犯法甚至徇私枉法严重损害国家法制权威

D. 公民包括一些领导干部的宪法和法律意识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4. 十一届三中全会指出,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做到()。

A. 有法可依

B. 有法必依

C. 执法必严

D. 违法必究

5.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优化司法职权配置,健全司法权力()机制。

A. 分工负责

B. 统一实施

C. 互相配合

D. 互相制约

6. 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深化司法体制改革的主要任务有()。

A. 完善司法管理体制和司法权力运行机制

B. 完善确保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和检察权的制度

C. 优化司法职权配置

D. 推进严格司法

7. 依法行政的基本要求有()。

A. 合法行政

B. 合理行政

C. 程序正当

D. 高效便民

8. 中国宪法的作用包括()。

A. 健全和发展了民主政治

B. 推动了社会主义法治建设

C. 保障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

D. 促进人权事业和各项社会事业的进步

9. 十八大报告提出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能力。

A. 法治思维

B. 法律意识

C. 法律体系

D. 法治方式

10. 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指()。

A. 唯一可以实现的是规则平等

B. 平等主要是法律适用上的平等,不是指法律内容上的相等

C.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并不排斥差别对待

D. 平等还应当包括空间上的平等与时间上的平等

11. 法治思维是指运用()对问题进行分析、判断,形成决定的思想认识活动。

A. 法律体系

B. 法律规范

C. 法律原则

D. 法律精神

12. 十八届四中全会在加强法治工作队伍建设方面提出的三项任务是()。

A. 建设高素质法治专门队伍

B. 加强法律服务队伍建设

C. 提高打击违法犯罪行为

D. 创新法治人才培养机制

13. 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各级政府必须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在法治轨道上开展工作,加快建设()的法治政府。

A. 职能科学

B. 权责法定

C. 执法严明

D. 公开公正

14. 实现我国和平发展的战略目标,必须更好发挥法治的()作用。

A. 主导

B. 强力

C. 引领

D. 规范

15. 全面贯彻实施宪法,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

A. 首要任务

B. 基础性工作

C. 根本任务

D. 全局任务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一、判断题 (10 道)

1. 十六大明确提出到2010年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正确 错误

2. “法治中国”是“法治国家”的“升级版”。

正确 错误

3. 十八大提出要更加注重发挥法治在国家治理和社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正确 错误

4. 目前我国正在逐步适量加大适用死刑的罪名。

正确 错误

5. 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

正确 错误

6. 当前,我国民众普遍缺乏安全感,这与我国的法治制度不够健全、法治环境不够完善没有任何关系。

正确 错误

7. 十八大提出,要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正确 错误

8. 我们要坚持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宪法理念。 正确

错误

9.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增强法律文书说理性,推动公开法院生效裁判文书。

正确 错误

10. 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严格规范减刑、假释、保外就医程序,强化监督制度。

正确 错误

二、单选题 (25 道)

1. ()是世界各国通过实践总结的治国原理,是现代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

A. 人治 B. 法制 C. 专制 D. 法治

2. 政治权力的()问题,是首要解决的问题。

A. 权属 B. 规范性 C. 合理性 D. 合法性

3. ()认为法治就是对法律的普遍服从,同时法律本身应该是良法。

A. 亨廷顿 B. 丹宁勋爵 C. 柏拉图 D. 亚里士多德

4. 法治思维的前提和基础是()。 A. 德治

B. 以民为本 C. 法治 D. 法律

5.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A. 原则 B. 重大任务 C. 意义 D. 总目标

6. 中国共产党能够以其独特的魅力,最后成为执政党,其中三大纪律占了很重要的地位,下面属于三大纪律的是:()。

A. 不拿群众一针一线 B. 说话和气 C. 借东西要还 D. 买卖公平

7. 中国的宪法是在()年公布实施的。

A. 1962 B. 1972 C. 1982 D. 1992

8. ()是制度和规则的权威和成熟的表现形式。

A. 法律 B. 经济 C. 文化 D. 政治

9. ()是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必由之路。

A. 德治 B. 法制 C. 人治 D. 法治

10. ()是指行为是否符合法律的规定和要求。

A. 合法性思维 B. 权利义务思维 C. 公平正义思维 D. 责任后果思维

11. (),是我们党培养干部的目标。

A. 和谐发展 B. 以人为本 C. 任人唯贤 D. 德才兼备

12. ()是我国的根本大法。

A. 宪法 B. 民法 C. 刑法 D. 行政法

13. 依法治国是()法治的路径,它与法治是根本一致的,它是通向法治的必由之路。

A. 实施 B. 开展 C. 实现

D. 预设

14. (),即要求领导干部旗帜鲜明地站在党和人民群众一边。

A. 政治立场 B. 政治态度 C. 政治方向 D. 政治纪律

15. 在()国家里,国家的公权力受到法律的控制和社会的监督。

A. 社会主义 B. 资本主义 C. 法治 D. 封建

16. 规则在适用中具有()特点。

A. 灵活性 B. 分轨性 C. 专一性 D. 针对性

17. 城管粗暴执法凸显()缺位。

A. 合法性思维 B. 权利义务思维 C. 公平正义思维 D. 责任后果思维

18. 依法治国是()法治的路径,它与法治是根本一致的,它是通向法治的必由之路。

A. 实施 B. 开展

C. 实现 D. 预设

19. 社会主义改革的目的是为了()。

A. 更好地实现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B. 解决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的矛盾 C. 建立一个好制度 D. 改变我国的落后制度

20. 法治的核心是()。

A. 权利的保障性与权力的制约性 B. 法的存在 C. 法的正义性 D. 法的至上性

21. 对违反相关法律、法规的非正常上访行为,则依法予以()。

A. 取缔 B. 逮捕 C. 打击 D. 罚款

22. 在社会主义法制的基本要素中,作为依法办事中心环节的是()。

A. 有法可依 B. 有法必依 C. 执法必严 D. 违法必究

23. 政治权力的()问题,是首要解决的问题。 A. 权属

B. 规范性 C. 合理性 D. 合法性

24. “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这句话出自()。

A. 王岐山 B. 习近平 C. 温家宝 D. 李克强

25. ()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A. 社会主义制度 B. 人民民主专政制度 C. 民主集中制度 D.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三、多选题 (15 道)

1. 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

A. 优化司法职权配置

B. 健全宪法实施和监督制度

C. 完善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宪法监督制度

D. 健全宪法解释程序机制

2. 法治与人治的区别在于法治强调()。

A. 依法治理

B. 因人而异

C. 个人权威

D. 弘扬民主

3. 目前我国法治建设中面临的主要问题有()。

A. 保证宪法和法律实施的监督机制和具体制度还不健全

B. 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执法司法问题还比较突出

C. 一些公职人员滥用职权、失职渎职、执法犯法甚至徇私枉法严重损害国家法制权威

D. 公民包括一些领导干部的宪法和法律意识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4. 十一届三中全会指出,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做到()。

A. 有法可依

B. 有法必依

C. 执法必严

D. 违法必究

5.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优化司法职权配置,健全司法权力()机制。

A. 分工负责

B. 统一实施

C. 互相配合

D. 互相制约

6. 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深化司法体制改革的主要任务有()。

A. 完善司法管理体制和司法权力运行机制

B. 完善确保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和检察权的制度

C. 优化司法职权配置

D. 推进严格司法

7. 依法行政的基本要求有()。

A. 合法行政

B. 合理行政

C. 程序正当

D. 高效便民

8. 中国宪法的作用包括()。

A. 健全和发展了民主政治

B. 推动了社会主义法治建设

C. 保障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

D. 促进人权事业和各项社会事业的进步

9. 十八大报告提出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能力。

A. 法治思维

B. 法律意识

C. 法律体系

D. 法治方式

10. 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指()。

A. 唯一可以实现的是规则平等

B. 平等主要是法律适用上的平等,不是指法律内容上的相等

C.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并不排斥差别对待

D. 平等还应当包括空间上的平等与时间上的平等

11. 法治思维是指运用()对问题进行分析、判断,形成决定的思想认识活动。

A. 法律体系

B. 法律规范

C. 法律原则

D. 法律精神

12. 十八届四中全会在加强法治工作队伍建设方面提出的三项任务是()。

A. 建设高素质法治专门队伍

B. 加强法律服务队伍建设

C. 提高打击违法犯罪行为

D. 创新法治人才培养机制

13. 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各级政府必须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在法治轨道上开展工作,加快建设()的法治政府。

A. 职能科学

B. 权责法定

C. 执法严明

D. 公开公正

14. 实现我国和平发展的战略目标,必须更好发挥法治的()作用。

A. 主导

B. 强力

C. 引领

D. 规范

15. 全面贯彻实施宪法,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

A. 首要任务

B. 基础性工作

C. 根本任务

D. 全局任务


相关内容

  •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
  • 原标题: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 依法治国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明确提出全 ...

  • 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 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来源:中国法学会 作者:佚名 日期:2014年11月03日 浏览:357 编者按: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于2014年10月20日至23日在北京胜利召开,全会研究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重大问题,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 ...

  • 学习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有奖知识竞赛
  • 学习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 有奖知识竞赛 (第二卷) 一.填空题 1.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于2014年10月20日至23日在北京举行 2.十八届四中全会的全称是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 3.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每届任期5年 4.全会听取和讨论了习近平受中央政 ...

  •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公需科目培训考试参考答案
  • 一.单选题. 1.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以(依法治国) 2. 中国特色国家治理体系的(核心内涵)是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有机 统一. 3. 西方的文官制度最早形成于(19世纪中叶) 4. "为保证政府工作联系性和稳定性,各国对公务员都坚持("政治中立"原则) ...

  • 李林:在历史新起点上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和国家站在历史新起点上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基于1997年党的十五大确立依法治国基本方略以来我国法治建设的理论发展和实践创新,根据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一系列重要讲话的新精神新要求,我们可从以下方面来把握和深化对全 ...

  • 关于法治新常态的若干思考
  • 关于法治新常态的若干思考 作者:蒋熙辉 < 光明日报 >( 2014年12月24日 13 版) 十八届四中全会作出<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提出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开启了法治中国建设的新航程 ...

  • 四中全会[决定]的说明
  • 习近平关于四中全会<决定>的说明 受中央政治局委托,我就<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起草情况向全会作说明. 一.关于全会决定起草背景和过程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后,中央即着手研究和考虑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的议题.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党 ...

  • 十八大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
  • 理论知识考试应知必会 1000 题 十八大精神及三中.四中全会 (共 200 题) 一.单选题(70 题) 1. 党的十八大以来, 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从实现 "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 战略高度,紧紧围绕(A)在全党作出的战略抉择,在完善 和发 ...

  • 四依法治国
  • 2014年度干部基础理论知识考试试题(四) (依法治国) 一.单选题(63题) 1.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战略高度,紧紧围绕( )在全党作出的战略抉择,在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 ...

  • 从中国实际出发推进依法治国
  • 2014年12月01日 08:30:09 来源:<求是>2014/23    作者:张来明 字号:[ 大 中 小 ] 核心要点: ■ 中国实际决定中国特色.能不能把握好中国实际,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能否走得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能否建得成.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群众对立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