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篱笆那边》教学案例
[教学设想]
《篱笆那边》是狄金森的一首短诗,诗歌短小精悍、语言平易,既可爱又包含哲理,是一首耐人咀嚼的好诗。文中不论是“上帝、篱笆”,还是“草莓、小孩”,都有很强的现实象征意义,读懂好诗,对学生做人亦有很大益处。这首诗与中国当代诗人韩乐创作的《山民》在意象运用和哲理表达上有很多相似点。我在教学本文时,想把两首诗放在一起对比鉴赏,让同学们理解两首诗歌在意象上的象征意义,理解不同的国度选择不同的意象可表达相同的感情,对我们有相同的启示,希望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引导学生朗读诗歌,并思考以下两个问题:
1.诗中选择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有什么特征?
2.联系现实,这些意象有怎样的象征意义呢?
三、解决思考题:
师:通过阅读,同学们在诗中找到了哪些意象?
生:篱笆、草莓、上帝、小孩。
师:那么,这些意象有什么特点?有什么象征意义呢?同学们可以讨论一下,然后各抒己见,表述一下自己的观点。
(学生分组讨论)
(学生回答问题)
生1:篱笆是环绕在房屋、场地等周围的用竹子、芦苇、树枝等编成遮拦物,人来回是个障碍,所以我们认为它象征的是一个难以逾越的路障。
生2:还认为可以象征实现理想境界时现实阻碍,诸如困难、挫折,各方面的压力。
生3:我们认为还可以象征约束人的传统观念,是一些维护道德的规则,是禁锢人思想的道德规则。
生4:我们认为还可以象征应试教育,它束缚我们思维,禁锢我们的心灵,让我们不能自由发挥。
师:说得不错,联系到了我们自身的实际。
生1:我认为还可以象征我们的家长,总是不能放开我们的手脚。
师:很好,大家理解的都不错,可见篱笆就象征我们人生前进所遇的阻碍。那么草莓象征什么呢?
生2:草莓外形色泽鲜艳、圆润可爱;味道酸甜可口,味道鲜美。我认为可以象征美好的愿望。
生3:我认为也可以象征我们心仪已久的一个美好的地方。
生4:我认为也可以我们心中美好的爱人,也可以象征美好的事物。
师:太好了,“草莓”就象征生活中神秘的诱惑,甜蜜的梦想或疯狂的梦想,总之它象征世间一切美好的事物。“我”想不想爬过?为什么?
生1:想,因为“草莓,真甜”,谁心中也有美好的事物。
师:“我”能不能爬过?
生2:能,“如果我愿,我能爬过。”
师:“我”愿不愿爬过呢?
生:愿意。
师:为什么不爬过呢?
生3:因为有上帝。上帝,我国古代指天上主宰万物的神,基督教所崇奉的神,被认为是宇宙万物的缔造者、主宰者。所以我认为它是至高无上的权力象征,权威象征。
生4:我认为还可看作是道德规则、传统观念、正统思想的维护者。
生1:还可以象征传统的教育制度,它禁锢我们的心灵,束缚我们的思想,制约我们的自然发展。
生2:我认为还以象征我们的家长、长辈,他们总是发号施令,无视我们的天性,让我们按他们的设计成长。
师:是不是也包括我们教师呢?
(生大笑)
师:那么孩子呢?
生3:孩子天真活泼,对外界充满好奇,未受到世俗污染,他们敢想敢做,我认为象征那些敢于听凭心灵召唤的人。
生4:我认为象征那些不墨守陈规,不因循守旧的敢作敢为的人,敢于向世俗挑战的人。
师:不错,既然大家都能把握意象的象征意义,我想问同学们:如何理解“我”想爬过,“能爬过”,却又因为怕脏了围裙,没有爬过?联系我们学生的生活实际谈谈你的感受。
(生自由畅谈)
师:你们理解了本文的哲理了吗?谁来总结一下。
生1:对生活中的美好事物我们一定要敢于追求,不懈追求,不要受到外界的阻碍就缩脚,退缩不前。
师:非常好!老师还有一首诗,是中国当代诗人韩东的《山民》,大家想不想听。
生:想。
师:听完后还要回答老师的问题,可以吗?
生(高兴地):可以。
师:朗读《山民》。
本诗与《山民》在意象运用和哲理表达上有什么相似点?
(生思考)
生2:意象运用上,篱笆与大山都是落后、守旧、阻隔的象征,草莓和大海是美好事物的象征,“他”与“我”都是对美好未来的追求者、探索者,“父亲”和“上帝”都是落后礼制、规矩的执行者。
师:理解非常好,联系生活实际,谈谈自己成长过程中的“篱笆”和“大山”,“父亲”和“上帝”。
(生自由谈)
师:那么同学上课时是不是也该推倒心中的“篱笆”、“上帝”,敢于畅所欲言呢?
(生大笑)
[教学效果]
通过一些环环相扣的问题,以及联系现实生活,学生充分认识到本文的象征意义,理解了诗中的哲理,并在和谐的课堂气氛中进行,学生敢于放开胆子,说心中之所想,效果出乎意料地好。
1.设计好所要讲的问题,问题之间要环环相扣,前后衔接,系统宏观地把握整个诗歌的内容。
2.把课堂全交给学生,让他们在七嘴八舌中品味诗歌,鉴赏诗歌。
3.加强课外联系,让学生更加深刻理解所学内容的现实意义。
4.课堂要为学生创造一个和谐的氛围。
需改进的地方:
1.一些教学环节要处理得自然些,细腻些。
2.教师多作些正面引导,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篱笆那边》教学案例
[教学设想]
《篱笆那边》是狄金森的一首短诗,诗歌短小精悍、语言平易,既可爱又包含哲理,是一首耐人咀嚼的好诗。文中不论是“上帝、篱笆”,还是“草莓、小孩”,都有很强的现实象征意义,读懂好诗,对学生做人亦有很大益处。这首诗与中国当代诗人韩乐创作的《山民》在意象运用和哲理表达上有很多相似点。我在教学本文时,想把两首诗放在一起对比鉴赏,让同学们理解两首诗歌在意象上的象征意义,理解不同的国度选择不同的意象可表达相同的感情,对我们有相同的启示,希望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引导学生朗读诗歌,并思考以下两个问题:
1.诗中选择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有什么特征?
2.联系现实,这些意象有怎样的象征意义呢?
三、解决思考题:
师:通过阅读,同学们在诗中找到了哪些意象?
生:篱笆、草莓、上帝、小孩。
师:那么,这些意象有什么特点?有什么象征意义呢?同学们可以讨论一下,然后各抒己见,表述一下自己的观点。
(学生分组讨论)
(学生回答问题)
生1:篱笆是环绕在房屋、场地等周围的用竹子、芦苇、树枝等编成遮拦物,人来回是个障碍,所以我们认为它象征的是一个难以逾越的路障。
生2:还认为可以象征实现理想境界时现实阻碍,诸如困难、挫折,各方面的压力。
生3:我们认为还可以象征约束人的传统观念,是一些维护道德的规则,是禁锢人思想的道德规则。
生4:我们认为还可以象征应试教育,它束缚我们思维,禁锢我们的心灵,让我们不能自由发挥。
师:说得不错,联系到了我们自身的实际。
生1:我认为还可以象征我们的家长,总是不能放开我们的手脚。
师:很好,大家理解的都不错,可见篱笆就象征我们人生前进所遇的阻碍。那么草莓象征什么呢?
生2:草莓外形色泽鲜艳、圆润可爱;味道酸甜可口,味道鲜美。我认为可以象征美好的愿望。
生3:我认为也可以象征我们心仪已久的一个美好的地方。
生4:我认为也可以我们心中美好的爱人,也可以象征美好的事物。
师:太好了,“草莓”就象征生活中神秘的诱惑,甜蜜的梦想或疯狂的梦想,总之它象征世间一切美好的事物。“我”想不想爬过?为什么?
生1:想,因为“草莓,真甜”,谁心中也有美好的事物。
师:“我”能不能爬过?
生2:能,“如果我愿,我能爬过。”
师:“我”愿不愿爬过呢?
生:愿意。
师:为什么不爬过呢?
生3:因为有上帝。上帝,我国古代指天上主宰万物的神,基督教所崇奉的神,被认为是宇宙万物的缔造者、主宰者。所以我认为它是至高无上的权力象征,权威象征。
生4:我认为还可看作是道德规则、传统观念、正统思想的维护者。
生1:还可以象征传统的教育制度,它禁锢我们的心灵,束缚我们的思想,制约我们的自然发展。
生2:我认为还以象征我们的家长、长辈,他们总是发号施令,无视我们的天性,让我们按他们的设计成长。
师:是不是也包括我们教师呢?
(生大笑)
师:那么孩子呢?
生3:孩子天真活泼,对外界充满好奇,未受到世俗污染,他们敢想敢做,我认为象征那些敢于听凭心灵召唤的人。
生4:我认为象征那些不墨守陈规,不因循守旧的敢作敢为的人,敢于向世俗挑战的人。
师:不错,既然大家都能把握意象的象征意义,我想问同学们:如何理解“我”想爬过,“能爬过”,却又因为怕脏了围裙,没有爬过?联系我们学生的生活实际谈谈你的感受。
(生自由畅谈)
师:你们理解了本文的哲理了吗?谁来总结一下。
生1:对生活中的美好事物我们一定要敢于追求,不懈追求,不要受到外界的阻碍就缩脚,退缩不前。
师:非常好!老师还有一首诗,是中国当代诗人韩东的《山民》,大家想不想听。
生:想。
师:听完后还要回答老师的问题,可以吗?
生(高兴地):可以。
师:朗读《山民》。
本诗与《山民》在意象运用和哲理表达上有什么相似点?
(生思考)
生2:意象运用上,篱笆与大山都是落后、守旧、阻隔的象征,草莓和大海是美好事物的象征,“他”与“我”都是对美好未来的追求者、探索者,“父亲”和“上帝”都是落后礼制、规矩的执行者。
师:理解非常好,联系生活实际,谈谈自己成长过程中的“篱笆”和“大山”,“父亲”和“上帝”。
(生自由谈)
师:那么同学上课时是不是也该推倒心中的“篱笆”、“上帝”,敢于畅所欲言呢?
(生大笑)
[教学效果]
通过一些环环相扣的问题,以及联系现实生活,学生充分认识到本文的象征意义,理解了诗中的哲理,并在和谐的课堂气氛中进行,学生敢于放开胆子,说心中之所想,效果出乎意料地好。
1.设计好所要讲的问题,问题之间要环环相扣,前后衔接,系统宏观地把握整个诗歌的内容。
2.把课堂全交给学生,让他们在七嘴八舌中品味诗歌,鉴赏诗歌。
3.加强课外联系,让学生更加深刻理解所学内容的现实意义。
4.课堂要为学生创造一个和谐的氛围。
需改进的地方:
1.一些教学环节要处理得自然些,细腻些。
2.教师多作些正面引导,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