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上报《青山镇易地扶贫搬迁“十三五”规划》的请 示
县发改委:
现将《青山镇易地扶贫搬迁“十三五”规划》随文呈上,请审示。
青山镇人民政府
2015年7月8日
青山镇易地扶贫搬迁“十三五”规划
一、基本情况和面临形势
(一)“十二五”易地扶贫搬迁实施情况
青山镇位于金寨县东南部,响洪甸水库上游,总面积164.4平方公里,总人口近2.4万人,209省道和丁青公路穿境而过,境内抱儿山、姜河两个村为贫困村,是全县典型的库区一线乡镇、高寒山区贫困乡镇。2014年起,被金寨县委县政府列为全县六大重点发展乡镇之一。
十二五期间,我镇实施了以工代赈易地扶贫搬迁汪院移民点建设项目,该项目计划安置120户500人,在青山集镇新区集中新建住房 120套。项目总投资350万元,村民每人补助3000元,其余用于道路、供水、排水、污水、绿化等配套基础设施建设。目前,移民区道路、排水、供水、污水、路灯等公共设施已完成投入使用,人行道、绿化根据工程进展也实施了一部分。汪院移民点安置房已建成73套,搬迁入住18户,年内还将搬迁入住40户以上。太冲移民点已完成土地征收、图纸设计,正在实施改渠工程,预计年内开工建设;陈岭移民点正在开展土地征收和林地报批工作,争取年底开工建设。2014年我镇还在汤店村实施了水库移民避险解困搬迁试点工程,共搬迁移民87户290人,项目实施效果明显。
易地扶贫搬迁工作是优化农村产业结构、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是提高高寒山区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促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必然要求。根据县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相关文件精神,镇组织人员进行全镇以工代赈易地扶贫搬迁“十三五”规划调查工作,拟在“十三五”期间采取“移民进镇”办法实施易地扶贫搬迁。
(二)“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面临的形势
1、当前高寒山区存在的主要困难
(1)村组道路通行条件差,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差
全镇山多地少,地形地貌复杂,群山起伏,河流纵横,通路难仍一直困扰着广大农民群众的生产生活。近年来在上级支持下,修建了一批通村水泥路,但是仍然远远达不到群众需求,而且村组道路标准低,路面狭窄,坡陡弯急,道路通行条件差,联户路、生产路更是任重道远。
(2)水利工程设施老化,水毁严重,堤脚虚空,耕地、家园受洪水威胁大,农村饮水困难
多年来,我镇未进行大规模的农田水利建设,现有水利设施大都修建于上世纪七十年代,年久失修,大都塌陷、开裂、变形,不同程度出现损坏,部分河堤已成危堤工程,有的已冲毁多年。更多的山区村组没有任何水利设施,直接承受着洪水的冲击。
近年来,实施了一些农村安全饮水工程,但是仅覆盖到集镇和部分中心村庄,大部分居住偏远、分散的农户仍然不能吃上放心的自来水。
(3)人居环境较差
全镇农村人口80%在深山区、库区,由于受居住环境及资源的限制,相当一部分的农民生活贫困,贫困和愚昧、迷信、落后紧密相关,是山区不稳定因素综合体现。农户厕所基本上为旱厕,环境卫生差,房前屋后杂物随意堆放,脏乱差现象突出,群众建房随意性大,无统一规划或未按规划建房,公共服务设施条件差。
(4)农业没有形成支柱产业,生产水平低下
全镇高寒山区交通闭塞,信息不灵,仍处在封闭或半封闭状态。山区农民固守“有山、砍山、吃山”的时代早已过去。除茶叶、板栗等少数传统产业外,没有形成可持续发展的增收骨干产业,农业经营方式仍为传统的小农经营方式,农业总体收入偏低;村民的主要收入来源以劳务收入为主,根据调查测算,约占村民总收入的60%,现有的农林牧副业收入仅占村民总收入的30%左右,如没有外出务工收入,靠农业收入要保持现有生活水平十分困难。
(5)生产技术落后,发展资金不足
全镇的主导产业茶叶、板栗、毛竹等农业生产项目,受市场、加工技术等原因仅靠卖原料,附加值低,群众增收困难。板栗树龄老化,病虫害重,结果率低,经济效益差。部分农户虽然想发展,但无资金支持,造成发展乏力。全镇农业收入的大部分来源于木竹、板栗、茶叶、中药材,收入的渠道比较单一,农产品大多以原始原料出售,未加工或加工的层次底,产业的链条短,受市场的冲击力大。
2、发展环境和有利条件
青山镇是撤区并乡前青山区委会所在地,集镇发展较早,基础设施相对比较完备。几十年以来一直是金寨东南部政治、经济、文化、服务重镇,贸流通,商贾云集,对青山镇及周边乡镇群众特别是山区、库区贫困户具有较大的吸引力。
(1)有丰富的移民安置实践经验。“十一五”期间,青山镇在茅坪、海莲等地建设了易地移民扶贫移民点,有力促进周边群众生产生活条件的改善和茅坪中心村庄的建设,村民搬迁户人均收入也得到较大提升,成为易地移民扶贫开发项目建设的成功典范。
“十二五”期间我镇又实施了汪院移民点扶贫搬迁工程。目前,移民区道路、排水、供水、污水、路灯等公共设施已完成投入使用,人行道、绿化根据工程进展也实施了一部分。汪院移民点安置房已建成73套,搬迁入住18户,年内还将搬迁入住40户以上。太冲移民点已完成土地征收、图纸设计,正在实施改渠工程,预计年内开工建设;陈岭移民点正在开展土地征收和林地报批工作,争取年底开工建设。2014年我镇还在汤店村实施了水库移民避险解困搬迁试点工程,共搬迁移民87户290人,项目实施效果明显。
(2)有强有力的组织政策保障。实施“扶贫攻坚战略”是青山镇“十三五”时期的一项基本方针,是加快农民脱贫致富步伐的重要途径。为此,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成立了“青山镇扶贫开发领导组”,由党政一把手任正副组长,分管领导具体抓,相关部门抽调精兵强将,各司其职。青山镇还为易地移民扶贫开发制定了各项优惠政策,在资金、技术、入学、就业、就医等方面提供全方位的优惠服务。易地移民搬迁扶贫开发有强有力的组织政策保障。
(3)有较好的移民条件。近年来外出创业、务工的农民越来越多,通过在外工作和生活,通过劳务输出,不仅在经济发达地区熟练地掌握一定劳动技能,完成了初期的原始积累,而且开阔了视野。山区群众向往移居集镇的积极性空前高涨,部分比较偏远的村庄有相当一部分已经迁入集镇或中心村庄,剩下的移民来源充足。
(4)有较完善的基础条件。青山集镇目前已聚集人口近10000人,为金寨县东部地区的中心集镇,209省道和丁青路在集镇交汇,交通条件便利;集镇内有110KV变电所一座;有日供水量1500吨自来水厂二座;新改建的液化气站和加油站各一座。镇区内有省级示范高中一所,镇初中已整体搬迁到集镇新区,同时在集镇还新建了全国第二所光爱学校,小学、幼儿园配套齐全,中心卫生院已完成扩建,新老镇区各建有一座污水处理站。正在建设中的集镇新区路网、亮化、绿化等已基本成型,新区开发初具规模,可供开发安置的土地规模较大,且土地指标已落实,土地征收已全面完成。镇内有多家劳动密集型企业,能为移民户提供生产、生活、就业、学习等全方位服务。
(5)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青山属淮阳古陆的一部分,绝大部分属岩浆岩。根据地质勘察表明,地质结构为片麻岩和第四系冲积物和崩塌物,地质状况适宜于建设。集镇安置区山清水秀,生态环境优美,宜居宜业宜游。
二、总体思路和基本原则
(一)总体思路
实施易地移民扶贫开发按照“移得来、留得住、能发展”的总体要求,依托小城镇集中安置,坚持以山库区中具备一定条件的贫困户为主体,兼顾吸纳一批能人大户,通过能人大户示范带动,开创一批独具特色的产业,以产业为支撑,逐步实现贫困户的自我服务、自我创业、自我发展。在资金的投入上,坚持以政府投入为引导,以移民户自主投入为主体。坚持移民扶贫开发与集镇建设、市场建设、产业开发相结合,优先保证移民区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加速生产要素取集,积极引导优势产业、招商项目在移民区实施,拓展移民的就业渠道,提升移民区的产业质量与档次。
(二)基本原则
1、坚持统一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项目建设立足于青山镇总体规划,充分考虑集镇近期、中期、远期发展要求,统一规划,分步实施,要兼顾建设条件和投资能力,尽量减少占用耕地,减少拆迁量和工程量,降低工程投资,提高扶贫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
2、坚持资源优化配置的原则。积极鼓励地域偏远、交通不便、有一定经济头脑和创业愿望,能寻找到就业门路的贫困户进镇居住经营。其所经营的农业资源就地流转给暂无力搬迁或不愿搬迁的贫困户,增加山区人均资源占有量,以阶梯式滚动扶贫实现“扶贫一户,脱贫多户”的目标。
3、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移民户不适宜耕作的田地、山场给予退耕还林,或由经济林改为生态林,保持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使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
4、坚持综合利用原则。项目建设与小城镇建设相结合,充分利用集镇内相对较好的医疗、教育、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提高基础设施利用率,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三)主要目标
全镇“十三五”期间,计划从全镇6个行政村易地搬迁860户3268人,进入青山集镇(汪院)新区落户安置。新建住房10.32万平方米,户均120平方米。确保“移得来、留得住、能发展”。
三、搬迁规模及安置方式
(一)实施区域与搬迁规模
1、搬迁总规模
全镇“十三五”期间,计划从全镇6个行政村易地搬迁860户3268人,其中20个整自然村在搬迁1000人,进入青山集镇新区落户安置。(见附表一)
2、搬迁对象的构成
搬迁对象主要是生活在缺乏基本生存条件地区、且具备搬迁和安置条件的农村贫困人口。主要包括三类:一是生活在自然条件差、生存环境恶劣地区的贫困人口;二是生活在生态位置重要、生态环境脆弱地区的贫困人口;三是受地质灾害和地方病严重威胁的贫困人口。
搬迁户具体要同时具备以下两个条件:
(1)搬迁理由。居住地生态环境恶劣,自然条件差的深山区贫困群众,人均耕地面积在0.5亩以下的;贫困地区的地质灾害治理区以及县、镇重大项目建设搬迁安置区;老镇区危房户群众。
(2)生存能力。搬迁对象要求有劳动能力,遵纪守法,愿意到搬迁地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脱贫致富的;或有三产经营能力,在新的安置点从事三产致富的;或愿意到集镇周边的产业基地务工。
3、区域分布
我镇分布在全镇姜河、抱儿山、茅坪、汤店、街道、尧塘六个行政村82个村民组,特别是偏远高寒山区村庄和山沟地质灾害威胁区。
4、年度搬迁规模
全镇计划五年内搬迁860户3268人。分年度为:2016年搬迁150户570人;2017年搬迁220户836人;2018年搬迁180户684人;2019年搬迁160户608人;2020年搬迁150户570人。
(二)搬迁方式
全镇计划五年内搬迁860户3268人,全部迁入青山中心集镇(汪院)新区安置。其中20个整自然村搬迁人口1000人,占总搬迁人口的30.6%。具体搬迁方式如下:
1、符合搬迁条件的农户到集镇购买安置房,按标准给予农户相应补助。不再分散安排土地建设移民安置区。
2、凡符合易地扶贫搬迁条件的农户,必须自愿提出申请,由村民组、村委会进行初核,镇人民政府、县发改委审查,县易地扶贫搬迁试点工作领导小组批准。
3、审批程序:搬迁户填写好《金寨县青山镇易地扶贫搬迁试点工程农户申请书》和《金寨县青山镇易地扶贫搬迁试点工程人口迁出审查表》各一式四份。居民组、村、派出所、镇人民政府审查后签意见盖章,再由镇人民政府统一报县发改委审查后,最后报县易地扶贫搬迁试点工作领导小组批准。
(三)安置方式
总价我镇“十一五”、“十二五”易地扶贫搬迁项目实施经验,“十三五”期间全镇易地扶贫搬迁860户3268人,采取“农民进镇”方式,全部搬迁到青山中心集镇(汪院)新区购房居住,政府直接打开发放购房补助到搬迁户。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等配套工程由政府和开发商统一配套建设。不再分散新建移民安置点,这样既减少投资、土地等宝贵要素,又不存在破坏环境,又能享受城市居民待遇,有利于一次性彻底改变贫困人口的生产生活条件。分年度为:2016年搬迁150户570人;2017年搬迁220户836人;2018年搬迁180户684人;2019年搬迁160户608人;2020年搬迁150户570人。
四、主要建设任务
(一)住房建设
五年内计划在青山中心集镇建设安置房860套10.32万平方米,户均住房面积120平方米,达到城镇居民住房标准和条件。
(二)配套基础设施
计划新建安置区道路7条7.5公里,铺设饮水管网14.5公里,架设电网10.9公里,铺设污水管网4000米,新建污水处理站一座,垃圾处理全部纳入镇区环卫保洁范围,由镇环卫公司统一清扫、收集、运至垃圾处理厂进行焚烧处理,配套建设公共停车场、公共绿化场地等5万平方米。
(三)公共服务设施
青山中心集镇现有省级示范高中一所,中心幼儿园一所,中心小学一所,中心卫生院一所、卫生室一处,文化综合站一处,距离安置区最远不超过1500米。2013年在安置新区已经建成了镇中心学校(初中部),占地面积40亩。“十三五”期间,将分年度建设幼儿园一所,卫生室一处,大型综合活动广场一处、规划占地面积25亩。
(四)土地整治
经测算,860户搬迁户可腾退宅基地及附属设施用地0.129万亩,其中具备复垦条件土地0.1032万亩。可退出或流转林地3.268万亩。
(五)产业发展与就业培训
计划五年培训搬迁人口1500人,户均培训1.74人。在集镇自主发展第三产业,或到集镇企业就业,或到集镇周边产业基地务工,获得报酬。目前,镇政府已在集镇规划区内规划一处生态农业加工产业园,占地约200亩,已有二家生态环保企业建成投产,将为下步易地搬迁农民提供就业岗位。同时,集镇周边还建有石斛基地、蔬菜基地、黄金茶基地、中药材基地等等,可为搬迁农民提供充分的务工机会。
(六)迁出区生态修复
经调查统计,全镇易地搬迁860户3268人,可修复生态区2.58万亩,户均30亩,将进一步巩固六个省级生态村和国家级生态镇创建成果。
五、资金测算与筹措方案
(一)资金需求测算
根据“十二五”物价水平,考虑“十三五”物价上涨因素,按照下列投资标准进行估算:
1、住房建设:按照2000元/平方米计算,户均120平方米,860套10.32万平方米,投资估算20640万元。
2、基础设施建设:道路(含人行道)按照650万元/公里计算,7条7.5公里,投资估算4875万元;自来水管网按照30万元/公里计算,全长14.5公里,投资估算435万元;电力线路(含变压设施)按照100万元/公里计算,全长10.9公里,投资估算1090万元;污水管网按照30万元/公里计算,全长14.5公里,投资估算435万元;排水管网按照30万元/公里计算,全长14.5公里,投资估算435万元;公共停车场按照500元/平方米计算,总面积6600平方米,投资估算330万元;公共活动广场按照300元/平方米计算,总面积16675平方米,投资估算500万元;路灯按照4000元/盞计算,共计250盞,投资估算100万元;其它估算100万元。按照以上标准计算,基础设施部分投资估算8300万元。
3、公共服务设施:中心学校用房按照2500元/平方米计算,总建筑面积10000平方米,投资估算2500万元;幼儿园用房(含设施)按照3000元/平方米计算,总建筑面积5000平方米,投资估算1500万元;卫生室按照3000元/平方米计算,总建筑面积500平方米,投资估算150万元;其它设施投资估算200万元。小计投资估算4350万元。
4、土地整治:主要是宅基地复垦,按照1.35万元/亩计算,总复垦面积1032亩,投资估算1390万元。
5、产业发展与就业培训:按照7300元/人计算,总培训人口1500人,投资估算1100万元。
6、迁出区生态修复:按照880元/平方米计算,总修复面积2.58万亩,投资估算2280万元。
7、其它:投资估算1000万元。
按以上标准测算,本项目规划总投资39060万元,其中安置住房建设20640万元,占总投资的52.8%;安置区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投资14040万元,占总投资的35.9%;产业发展及就业培训1100万元,占总投资的2.8%;迁出区生态修复2280万元,占总投资的5.8%;其它1000万元,占总投资的2.6%。
(二)资金筹措方案
本项目规划总投资39060万元,其中申请中央预算内专项资金16688万元,占总投资的42.7%;省级及以下政府专项补助资金3906万元,占总投资的10.0%;省级及以下整合部门资金1954万元,占总投资的5.0%;利用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筹集资金2064万元,占总投资的5.3%;群众自筹14448万元,占总投资的37%。
六、政策保障
(一)土地支持政策。近年来,该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积极谋划前期准备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本规划安置区总面积近300亩,已完成土地征收报批250亩,为“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解决瓶颈问题。
(二)金融支持政策。金寨县被纳入全国农村综合改革试点县、农村金融改革试点县、农村土地改革试点县。2013年以来,全县积极推行小额担保贷款,支持农民创业,我镇两年共获得小额贷款4000多万元,农民人均获得贷款2000元;2015年计划安排小额贷款1000万元以上。今年,金寨县委、县政府又在大力试点农村“三权一诚”抵押贷款,即农村居民财产权、土地承包经营权、林权和个人诚信,计划未来五年投放抵押贷款5亿元以上。这将为易地移民进镇创业提供有力的金额支持。
(三)产业发展扶持政策。2014年,金寨县委县政府出台了全县八大支柱特色产业扶持政策,每年设立专项扶持资金不少于1000万元。我镇茶叶、毛竹、石斛、猕猴桃等均在八大产业之列,也是全县重点现代特色农业发展重点乡镇。未来五年将获得更多的农业项目和资金支持,也将为进镇农民提供广阔的施展空间或务工机会。
(四)就业创业扶持政策。未来五年,计划培训易地搬迁农民1500人,户均达到1.74人。他们即可在集镇企业就业,也可自主创业,也可到周边农业产业基地从事农业生产(务工)。特别是今年张冲蓄能电站正式开工建设,整个建设期将持续八年左右,未来五年青山镇将很好地承接张冲蓄能电站建设,为易地扶贫搬迁农民带来空前的三产发展机遇。
(五)公共服务及社会保障政策。安置区内公共服务体系基本形成,镇政府机关及内设单位、财政所、农技中心、林技站、库区移民工作站等已于2014年下半年搬入安置区办公,林业派出所也正在规划设计,计划8月份开工建设。“十三五”期间,将分年度建设幼儿园一所,卫生室一处,大型综合活动广场一处、规划占地面积25亩。全镇农民已享受了农村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加上农村低保、计划生育奖扶等一系列社会保障政策,部分无劳动能力的搬迁移民基本生活完全有保障。
(六)其它政策。金寨县委县政府研究决定,将为全县六个重点发展乡镇出台专项支持政策,从土地、项目、资金等方面给予倾斜,快速推动乡镇经济社会发展。同时,今年8月底前将出台全县农民进城补助政策,也将覆盖部分重点建制镇,进一步拉动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建设,加速新型城镇化步伐。
七、组织实施
重点从建立领导机构、制定实施方案、积极筹措资金、部门协调配合、扶持产业发展和建立完善安置区社会保障体系等方面组织实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易地扶贫搬迁工程政策性强、涉及面广,协调任务重,工作难度大。镇党委、政府成立以主要负责人为组长的“青山镇易地扶贫搬迁建设项目领导组”,明确分管领导专抓,有关单位负责人为成员,抽调具体人员负责办公。建立“党委协调,政府负责,移民到村,搬迁到人”的工作运行机制。在县政府的领导和县发改委的指导下具体开展搬迁工作。
(二)加强统筹规划。根据中央、县有关政策要求,科学合理布局,与小城镇建设融为一体;统筹安排年度搬迁任务和建设项目,协调好局部与全局、需求与可能、扶贫与生态、近期与长远的关系;结合迁出区和安置区资源条件,统筹规划安置区建设,合理开展项目建设,处理好迁出区与安置区、保护与开发、搬迁农民与安置区当地农民的利益关系,衔接好与相关行业规划、农村经济和镇域经济发展的关系。突出规划的科学性、严谨性和可操作性。
(三)加强方案制定。切实开展好搬迁实施方案的编制工作。易地扶贫搬迁工程,依据规划因地制宜编制实施方案。主要内容包括:迁出地、安置地选择,搬迁对象确定,搬迁方式,安置方式,安置地项目建设,资金筹措,后续发展途径,配套政策措施,以及搬迁和安置工作的组织实施,重点解决搬迁群众的基本生产生活和后续发展途径问题。
(四)加强资金筹措。切实发挥好中央及地方各级政府支农投资的作用。易地扶贫搬迁工程涉及基础设施、社会事业、安居房、生态建设、产业扶持、劳动力培训等多方面建设内容,针对目前的中央补助资金只能满足搬迁群众最基本的生产生活需要,地方政府发挥统筹和整合作用,负责对口上报争取工作,按照“集中使用,渠道不乱,用途不变,各负其责,各记其功”的原则,引导生态、扶贫、水利、交通、农业综合开发、教育、卫生、文化、科技等资金共同促进安置区经济社会发展,发挥资金整体效益。同时,要以政府投资为引导,通过市场机制积极吸引社会投资合理开发安置区资源,促进相关产业发展,帮助搬迁群众脱贫致富。
(五)加强配套政策。切实保障好搬迁群众的生存利益。易地扶贫搬迁涉及到群众的土地调整、户籍、子女入学、税费减免、恢复生产、迁入地行政设置、基层党组织、群众性自治组织、农村社会服务体系等方面的政策问题,依据省市县的相关配套政策,使搬迁群众拥有永久居住权、子女有学上,享受与当地居民同等的权利,确保搬得出、稳得住。
(六)加强产业开发。切实扶持好安置区后续产业发展。坚持科技引路,抓好技术培训和科技示范工作,培养致富带头人,带领搬迁群众转变观念;依托当地资源优势,大力培育群众能谋生、能脱贫、能致富的特色优势产业和产品,特别是要把畜牧业和经济林果产业发展作为山区搬迁群众新的增长点;大力发展乡村流通服务业,鼓励和发展农民自办购销组织,大力培养农村经纪人、农产品运销专业化和农村各类流通中介组织,特别是要扶持发展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促进农产品流通,提高产业化组织程度;将易地扶贫搬迁同小城镇建设相结合,通过扶持中心城镇工业化、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加快剩余劳动力转移步伐,增加进镇人员的收入。
(七)加强群众参与度。切实组织好群众自力更生建设新家园。搬迁群众是扶持对象,更是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工程的主体。要多形式、多手段深入宣传易地扶贫搬迁政策,就搬迁工程和项目建设充分征求群众意见,尊重搬迁群众意愿。在此基础上,鼓励和引导搬迁群众参与直接受益工程建设,克服“等、靠、要”的依赖思想。使群众既感受劳动所得,又珍惜劳动所获,更体验到党的政策所惠。真正实现政府帮扶、群众参与、自建家园。 确保易地搬迁工程项目发挥成效,达到预期目标。
附件:
1、青山镇“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摸底调查情况表;
2、青山镇“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区规划表;
3、青山镇“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建设任务计划表;
4、青山镇“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规划投资及筹资方案表;
5、青山镇“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规划项目迁出区和安置区区域分布平面图。
青山镇易地附件表.xls [25.5 KB]
青山镇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迁出区和安置区区域分布平面图.jpg [4.8 MB]
[关闭][打印]
关于上报《青山镇易地扶贫搬迁“十三五”规划》的请 示
县发改委:
现将《青山镇易地扶贫搬迁“十三五”规划》随文呈上,请审示。
青山镇人民政府
2015年7月8日
青山镇易地扶贫搬迁“十三五”规划
一、基本情况和面临形势
(一)“十二五”易地扶贫搬迁实施情况
青山镇位于金寨县东南部,响洪甸水库上游,总面积164.4平方公里,总人口近2.4万人,209省道和丁青公路穿境而过,境内抱儿山、姜河两个村为贫困村,是全县典型的库区一线乡镇、高寒山区贫困乡镇。2014年起,被金寨县委县政府列为全县六大重点发展乡镇之一。
十二五期间,我镇实施了以工代赈易地扶贫搬迁汪院移民点建设项目,该项目计划安置120户500人,在青山集镇新区集中新建住房 120套。项目总投资350万元,村民每人补助3000元,其余用于道路、供水、排水、污水、绿化等配套基础设施建设。目前,移民区道路、排水、供水、污水、路灯等公共设施已完成投入使用,人行道、绿化根据工程进展也实施了一部分。汪院移民点安置房已建成73套,搬迁入住18户,年内还将搬迁入住40户以上。太冲移民点已完成土地征收、图纸设计,正在实施改渠工程,预计年内开工建设;陈岭移民点正在开展土地征收和林地报批工作,争取年底开工建设。2014年我镇还在汤店村实施了水库移民避险解困搬迁试点工程,共搬迁移民87户290人,项目实施效果明显。
易地扶贫搬迁工作是优化农村产业结构、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是提高高寒山区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促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必然要求。根据县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相关文件精神,镇组织人员进行全镇以工代赈易地扶贫搬迁“十三五”规划调查工作,拟在“十三五”期间采取“移民进镇”办法实施易地扶贫搬迁。
(二)“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面临的形势
1、当前高寒山区存在的主要困难
(1)村组道路通行条件差,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差
全镇山多地少,地形地貌复杂,群山起伏,河流纵横,通路难仍一直困扰着广大农民群众的生产生活。近年来在上级支持下,修建了一批通村水泥路,但是仍然远远达不到群众需求,而且村组道路标准低,路面狭窄,坡陡弯急,道路通行条件差,联户路、生产路更是任重道远。
(2)水利工程设施老化,水毁严重,堤脚虚空,耕地、家园受洪水威胁大,农村饮水困难
多年来,我镇未进行大规模的农田水利建设,现有水利设施大都修建于上世纪七十年代,年久失修,大都塌陷、开裂、变形,不同程度出现损坏,部分河堤已成危堤工程,有的已冲毁多年。更多的山区村组没有任何水利设施,直接承受着洪水的冲击。
近年来,实施了一些农村安全饮水工程,但是仅覆盖到集镇和部分中心村庄,大部分居住偏远、分散的农户仍然不能吃上放心的自来水。
(3)人居环境较差
全镇农村人口80%在深山区、库区,由于受居住环境及资源的限制,相当一部分的农民生活贫困,贫困和愚昧、迷信、落后紧密相关,是山区不稳定因素综合体现。农户厕所基本上为旱厕,环境卫生差,房前屋后杂物随意堆放,脏乱差现象突出,群众建房随意性大,无统一规划或未按规划建房,公共服务设施条件差。
(4)农业没有形成支柱产业,生产水平低下
全镇高寒山区交通闭塞,信息不灵,仍处在封闭或半封闭状态。山区农民固守“有山、砍山、吃山”的时代早已过去。除茶叶、板栗等少数传统产业外,没有形成可持续发展的增收骨干产业,农业经营方式仍为传统的小农经营方式,农业总体收入偏低;村民的主要收入来源以劳务收入为主,根据调查测算,约占村民总收入的60%,现有的农林牧副业收入仅占村民总收入的30%左右,如没有外出务工收入,靠农业收入要保持现有生活水平十分困难。
(5)生产技术落后,发展资金不足
全镇的主导产业茶叶、板栗、毛竹等农业生产项目,受市场、加工技术等原因仅靠卖原料,附加值低,群众增收困难。板栗树龄老化,病虫害重,结果率低,经济效益差。部分农户虽然想发展,但无资金支持,造成发展乏力。全镇农业收入的大部分来源于木竹、板栗、茶叶、中药材,收入的渠道比较单一,农产品大多以原始原料出售,未加工或加工的层次底,产业的链条短,受市场的冲击力大。
2、发展环境和有利条件
青山镇是撤区并乡前青山区委会所在地,集镇发展较早,基础设施相对比较完备。几十年以来一直是金寨东南部政治、经济、文化、服务重镇,贸流通,商贾云集,对青山镇及周边乡镇群众特别是山区、库区贫困户具有较大的吸引力。
(1)有丰富的移民安置实践经验。“十一五”期间,青山镇在茅坪、海莲等地建设了易地移民扶贫移民点,有力促进周边群众生产生活条件的改善和茅坪中心村庄的建设,村民搬迁户人均收入也得到较大提升,成为易地移民扶贫开发项目建设的成功典范。
“十二五”期间我镇又实施了汪院移民点扶贫搬迁工程。目前,移民区道路、排水、供水、污水、路灯等公共设施已完成投入使用,人行道、绿化根据工程进展也实施了一部分。汪院移民点安置房已建成73套,搬迁入住18户,年内还将搬迁入住40户以上。太冲移民点已完成土地征收、图纸设计,正在实施改渠工程,预计年内开工建设;陈岭移民点正在开展土地征收和林地报批工作,争取年底开工建设。2014年我镇还在汤店村实施了水库移民避险解困搬迁试点工程,共搬迁移民87户290人,项目实施效果明显。
(2)有强有力的组织政策保障。实施“扶贫攻坚战略”是青山镇“十三五”时期的一项基本方针,是加快农民脱贫致富步伐的重要途径。为此,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成立了“青山镇扶贫开发领导组”,由党政一把手任正副组长,分管领导具体抓,相关部门抽调精兵强将,各司其职。青山镇还为易地移民扶贫开发制定了各项优惠政策,在资金、技术、入学、就业、就医等方面提供全方位的优惠服务。易地移民搬迁扶贫开发有强有力的组织政策保障。
(3)有较好的移民条件。近年来外出创业、务工的农民越来越多,通过在外工作和生活,通过劳务输出,不仅在经济发达地区熟练地掌握一定劳动技能,完成了初期的原始积累,而且开阔了视野。山区群众向往移居集镇的积极性空前高涨,部分比较偏远的村庄有相当一部分已经迁入集镇或中心村庄,剩下的移民来源充足。
(4)有较完善的基础条件。青山集镇目前已聚集人口近10000人,为金寨县东部地区的中心集镇,209省道和丁青路在集镇交汇,交通条件便利;集镇内有110KV变电所一座;有日供水量1500吨自来水厂二座;新改建的液化气站和加油站各一座。镇区内有省级示范高中一所,镇初中已整体搬迁到集镇新区,同时在集镇还新建了全国第二所光爱学校,小学、幼儿园配套齐全,中心卫生院已完成扩建,新老镇区各建有一座污水处理站。正在建设中的集镇新区路网、亮化、绿化等已基本成型,新区开发初具规模,可供开发安置的土地规模较大,且土地指标已落实,土地征收已全面完成。镇内有多家劳动密集型企业,能为移民户提供生产、生活、就业、学习等全方位服务。
(5)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青山属淮阳古陆的一部分,绝大部分属岩浆岩。根据地质勘察表明,地质结构为片麻岩和第四系冲积物和崩塌物,地质状况适宜于建设。集镇安置区山清水秀,生态环境优美,宜居宜业宜游。
二、总体思路和基本原则
(一)总体思路
实施易地移民扶贫开发按照“移得来、留得住、能发展”的总体要求,依托小城镇集中安置,坚持以山库区中具备一定条件的贫困户为主体,兼顾吸纳一批能人大户,通过能人大户示范带动,开创一批独具特色的产业,以产业为支撑,逐步实现贫困户的自我服务、自我创业、自我发展。在资金的投入上,坚持以政府投入为引导,以移民户自主投入为主体。坚持移民扶贫开发与集镇建设、市场建设、产业开发相结合,优先保证移民区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加速生产要素取集,积极引导优势产业、招商项目在移民区实施,拓展移民的就业渠道,提升移民区的产业质量与档次。
(二)基本原则
1、坚持统一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项目建设立足于青山镇总体规划,充分考虑集镇近期、中期、远期发展要求,统一规划,分步实施,要兼顾建设条件和投资能力,尽量减少占用耕地,减少拆迁量和工程量,降低工程投资,提高扶贫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
2、坚持资源优化配置的原则。积极鼓励地域偏远、交通不便、有一定经济头脑和创业愿望,能寻找到就业门路的贫困户进镇居住经营。其所经营的农业资源就地流转给暂无力搬迁或不愿搬迁的贫困户,增加山区人均资源占有量,以阶梯式滚动扶贫实现“扶贫一户,脱贫多户”的目标。
3、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移民户不适宜耕作的田地、山场给予退耕还林,或由经济林改为生态林,保持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使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
4、坚持综合利用原则。项目建设与小城镇建设相结合,充分利用集镇内相对较好的医疗、教育、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提高基础设施利用率,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三)主要目标
全镇“十三五”期间,计划从全镇6个行政村易地搬迁860户3268人,进入青山集镇(汪院)新区落户安置。新建住房10.32万平方米,户均120平方米。确保“移得来、留得住、能发展”。
三、搬迁规模及安置方式
(一)实施区域与搬迁规模
1、搬迁总规模
全镇“十三五”期间,计划从全镇6个行政村易地搬迁860户3268人,其中20个整自然村在搬迁1000人,进入青山集镇新区落户安置。(见附表一)
2、搬迁对象的构成
搬迁对象主要是生活在缺乏基本生存条件地区、且具备搬迁和安置条件的农村贫困人口。主要包括三类:一是生活在自然条件差、生存环境恶劣地区的贫困人口;二是生活在生态位置重要、生态环境脆弱地区的贫困人口;三是受地质灾害和地方病严重威胁的贫困人口。
搬迁户具体要同时具备以下两个条件:
(1)搬迁理由。居住地生态环境恶劣,自然条件差的深山区贫困群众,人均耕地面积在0.5亩以下的;贫困地区的地质灾害治理区以及县、镇重大项目建设搬迁安置区;老镇区危房户群众。
(2)生存能力。搬迁对象要求有劳动能力,遵纪守法,愿意到搬迁地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脱贫致富的;或有三产经营能力,在新的安置点从事三产致富的;或愿意到集镇周边的产业基地务工。
3、区域分布
我镇分布在全镇姜河、抱儿山、茅坪、汤店、街道、尧塘六个行政村82个村民组,特别是偏远高寒山区村庄和山沟地质灾害威胁区。
4、年度搬迁规模
全镇计划五年内搬迁860户3268人。分年度为:2016年搬迁150户570人;2017年搬迁220户836人;2018年搬迁180户684人;2019年搬迁160户608人;2020年搬迁150户570人。
(二)搬迁方式
全镇计划五年内搬迁860户3268人,全部迁入青山中心集镇(汪院)新区安置。其中20个整自然村搬迁人口1000人,占总搬迁人口的30.6%。具体搬迁方式如下:
1、符合搬迁条件的农户到集镇购买安置房,按标准给予农户相应补助。不再分散安排土地建设移民安置区。
2、凡符合易地扶贫搬迁条件的农户,必须自愿提出申请,由村民组、村委会进行初核,镇人民政府、县发改委审查,县易地扶贫搬迁试点工作领导小组批准。
3、审批程序:搬迁户填写好《金寨县青山镇易地扶贫搬迁试点工程农户申请书》和《金寨县青山镇易地扶贫搬迁试点工程人口迁出审查表》各一式四份。居民组、村、派出所、镇人民政府审查后签意见盖章,再由镇人民政府统一报县发改委审查后,最后报县易地扶贫搬迁试点工作领导小组批准。
(三)安置方式
总价我镇“十一五”、“十二五”易地扶贫搬迁项目实施经验,“十三五”期间全镇易地扶贫搬迁860户3268人,采取“农民进镇”方式,全部搬迁到青山中心集镇(汪院)新区购房居住,政府直接打开发放购房补助到搬迁户。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等配套工程由政府和开发商统一配套建设。不再分散新建移民安置点,这样既减少投资、土地等宝贵要素,又不存在破坏环境,又能享受城市居民待遇,有利于一次性彻底改变贫困人口的生产生活条件。分年度为:2016年搬迁150户570人;2017年搬迁220户836人;2018年搬迁180户684人;2019年搬迁160户608人;2020年搬迁150户570人。
四、主要建设任务
(一)住房建设
五年内计划在青山中心集镇建设安置房860套10.32万平方米,户均住房面积120平方米,达到城镇居民住房标准和条件。
(二)配套基础设施
计划新建安置区道路7条7.5公里,铺设饮水管网14.5公里,架设电网10.9公里,铺设污水管网4000米,新建污水处理站一座,垃圾处理全部纳入镇区环卫保洁范围,由镇环卫公司统一清扫、收集、运至垃圾处理厂进行焚烧处理,配套建设公共停车场、公共绿化场地等5万平方米。
(三)公共服务设施
青山中心集镇现有省级示范高中一所,中心幼儿园一所,中心小学一所,中心卫生院一所、卫生室一处,文化综合站一处,距离安置区最远不超过1500米。2013年在安置新区已经建成了镇中心学校(初中部),占地面积40亩。“十三五”期间,将分年度建设幼儿园一所,卫生室一处,大型综合活动广场一处、规划占地面积25亩。
(四)土地整治
经测算,860户搬迁户可腾退宅基地及附属设施用地0.129万亩,其中具备复垦条件土地0.1032万亩。可退出或流转林地3.268万亩。
(五)产业发展与就业培训
计划五年培训搬迁人口1500人,户均培训1.74人。在集镇自主发展第三产业,或到集镇企业就业,或到集镇周边产业基地务工,获得报酬。目前,镇政府已在集镇规划区内规划一处生态农业加工产业园,占地约200亩,已有二家生态环保企业建成投产,将为下步易地搬迁农民提供就业岗位。同时,集镇周边还建有石斛基地、蔬菜基地、黄金茶基地、中药材基地等等,可为搬迁农民提供充分的务工机会。
(六)迁出区生态修复
经调查统计,全镇易地搬迁860户3268人,可修复生态区2.58万亩,户均30亩,将进一步巩固六个省级生态村和国家级生态镇创建成果。
五、资金测算与筹措方案
(一)资金需求测算
根据“十二五”物价水平,考虑“十三五”物价上涨因素,按照下列投资标准进行估算:
1、住房建设:按照2000元/平方米计算,户均120平方米,860套10.32万平方米,投资估算20640万元。
2、基础设施建设:道路(含人行道)按照650万元/公里计算,7条7.5公里,投资估算4875万元;自来水管网按照30万元/公里计算,全长14.5公里,投资估算435万元;电力线路(含变压设施)按照100万元/公里计算,全长10.9公里,投资估算1090万元;污水管网按照30万元/公里计算,全长14.5公里,投资估算435万元;排水管网按照30万元/公里计算,全长14.5公里,投资估算435万元;公共停车场按照500元/平方米计算,总面积6600平方米,投资估算330万元;公共活动广场按照300元/平方米计算,总面积16675平方米,投资估算500万元;路灯按照4000元/盞计算,共计250盞,投资估算100万元;其它估算100万元。按照以上标准计算,基础设施部分投资估算8300万元。
3、公共服务设施:中心学校用房按照2500元/平方米计算,总建筑面积10000平方米,投资估算2500万元;幼儿园用房(含设施)按照3000元/平方米计算,总建筑面积5000平方米,投资估算1500万元;卫生室按照3000元/平方米计算,总建筑面积500平方米,投资估算150万元;其它设施投资估算200万元。小计投资估算4350万元。
4、土地整治:主要是宅基地复垦,按照1.35万元/亩计算,总复垦面积1032亩,投资估算1390万元。
5、产业发展与就业培训:按照7300元/人计算,总培训人口1500人,投资估算1100万元。
6、迁出区生态修复:按照880元/平方米计算,总修复面积2.58万亩,投资估算2280万元。
7、其它:投资估算1000万元。
按以上标准测算,本项目规划总投资39060万元,其中安置住房建设20640万元,占总投资的52.8%;安置区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投资14040万元,占总投资的35.9%;产业发展及就业培训1100万元,占总投资的2.8%;迁出区生态修复2280万元,占总投资的5.8%;其它1000万元,占总投资的2.6%。
(二)资金筹措方案
本项目规划总投资39060万元,其中申请中央预算内专项资金16688万元,占总投资的42.7%;省级及以下政府专项补助资金3906万元,占总投资的10.0%;省级及以下整合部门资金1954万元,占总投资的5.0%;利用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筹集资金2064万元,占总投资的5.3%;群众自筹14448万元,占总投资的37%。
六、政策保障
(一)土地支持政策。近年来,该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积极谋划前期准备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本规划安置区总面积近300亩,已完成土地征收报批250亩,为“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解决瓶颈问题。
(二)金融支持政策。金寨县被纳入全国农村综合改革试点县、农村金融改革试点县、农村土地改革试点县。2013年以来,全县积极推行小额担保贷款,支持农民创业,我镇两年共获得小额贷款4000多万元,农民人均获得贷款2000元;2015年计划安排小额贷款1000万元以上。今年,金寨县委、县政府又在大力试点农村“三权一诚”抵押贷款,即农村居民财产权、土地承包经营权、林权和个人诚信,计划未来五年投放抵押贷款5亿元以上。这将为易地移民进镇创业提供有力的金额支持。
(三)产业发展扶持政策。2014年,金寨县委县政府出台了全县八大支柱特色产业扶持政策,每年设立专项扶持资金不少于1000万元。我镇茶叶、毛竹、石斛、猕猴桃等均在八大产业之列,也是全县重点现代特色农业发展重点乡镇。未来五年将获得更多的农业项目和资金支持,也将为进镇农民提供广阔的施展空间或务工机会。
(四)就业创业扶持政策。未来五年,计划培训易地搬迁农民1500人,户均达到1.74人。他们即可在集镇企业就业,也可自主创业,也可到周边农业产业基地从事农业生产(务工)。特别是今年张冲蓄能电站正式开工建设,整个建设期将持续八年左右,未来五年青山镇将很好地承接张冲蓄能电站建设,为易地扶贫搬迁农民带来空前的三产发展机遇。
(五)公共服务及社会保障政策。安置区内公共服务体系基本形成,镇政府机关及内设单位、财政所、农技中心、林技站、库区移民工作站等已于2014年下半年搬入安置区办公,林业派出所也正在规划设计,计划8月份开工建设。“十三五”期间,将分年度建设幼儿园一所,卫生室一处,大型综合活动广场一处、规划占地面积25亩。全镇农民已享受了农村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加上农村低保、计划生育奖扶等一系列社会保障政策,部分无劳动能力的搬迁移民基本生活完全有保障。
(六)其它政策。金寨县委县政府研究决定,将为全县六个重点发展乡镇出台专项支持政策,从土地、项目、资金等方面给予倾斜,快速推动乡镇经济社会发展。同时,今年8月底前将出台全县农民进城补助政策,也将覆盖部分重点建制镇,进一步拉动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建设,加速新型城镇化步伐。
七、组织实施
重点从建立领导机构、制定实施方案、积极筹措资金、部门协调配合、扶持产业发展和建立完善安置区社会保障体系等方面组织实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易地扶贫搬迁工程政策性强、涉及面广,协调任务重,工作难度大。镇党委、政府成立以主要负责人为组长的“青山镇易地扶贫搬迁建设项目领导组”,明确分管领导专抓,有关单位负责人为成员,抽调具体人员负责办公。建立“党委协调,政府负责,移民到村,搬迁到人”的工作运行机制。在县政府的领导和县发改委的指导下具体开展搬迁工作。
(二)加强统筹规划。根据中央、县有关政策要求,科学合理布局,与小城镇建设融为一体;统筹安排年度搬迁任务和建设项目,协调好局部与全局、需求与可能、扶贫与生态、近期与长远的关系;结合迁出区和安置区资源条件,统筹规划安置区建设,合理开展项目建设,处理好迁出区与安置区、保护与开发、搬迁农民与安置区当地农民的利益关系,衔接好与相关行业规划、农村经济和镇域经济发展的关系。突出规划的科学性、严谨性和可操作性。
(三)加强方案制定。切实开展好搬迁实施方案的编制工作。易地扶贫搬迁工程,依据规划因地制宜编制实施方案。主要内容包括:迁出地、安置地选择,搬迁对象确定,搬迁方式,安置方式,安置地项目建设,资金筹措,后续发展途径,配套政策措施,以及搬迁和安置工作的组织实施,重点解决搬迁群众的基本生产生活和后续发展途径问题。
(四)加强资金筹措。切实发挥好中央及地方各级政府支农投资的作用。易地扶贫搬迁工程涉及基础设施、社会事业、安居房、生态建设、产业扶持、劳动力培训等多方面建设内容,针对目前的中央补助资金只能满足搬迁群众最基本的生产生活需要,地方政府发挥统筹和整合作用,负责对口上报争取工作,按照“集中使用,渠道不乱,用途不变,各负其责,各记其功”的原则,引导生态、扶贫、水利、交通、农业综合开发、教育、卫生、文化、科技等资金共同促进安置区经济社会发展,发挥资金整体效益。同时,要以政府投资为引导,通过市场机制积极吸引社会投资合理开发安置区资源,促进相关产业发展,帮助搬迁群众脱贫致富。
(五)加强配套政策。切实保障好搬迁群众的生存利益。易地扶贫搬迁涉及到群众的土地调整、户籍、子女入学、税费减免、恢复生产、迁入地行政设置、基层党组织、群众性自治组织、农村社会服务体系等方面的政策问题,依据省市县的相关配套政策,使搬迁群众拥有永久居住权、子女有学上,享受与当地居民同等的权利,确保搬得出、稳得住。
(六)加强产业开发。切实扶持好安置区后续产业发展。坚持科技引路,抓好技术培训和科技示范工作,培养致富带头人,带领搬迁群众转变观念;依托当地资源优势,大力培育群众能谋生、能脱贫、能致富的特色优势产业和产品,特别是要把畜牧业和经济林果产业发展作为山区搬迁群众新的增长点;大力发展乡村流通服务业,鼓励和发展农民自办购销组织,大力培养农村经纪人、农产品运销专业化和农村各类流通中介组织,特别是要扶持发展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促进农产品流通,提高产业化组织程度;将易地扶贫搬迁同小城镇建设相结合,通过扶持中心城镇工业化、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加快剩余劳动力转移步伐,增加进镇人员的收入。
(七)加强群众参与度。切实组织好群众自力更生建设新家园。搬迁群众是扶持对象,更是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工程的主体。要多形式、多手段深入宣传易地扶贫搬迁政策,就搬迁工程和项目建设充分征求群众意见,尊重搬迁群众意愿。在此基础上,鼓励和引导搬迁群众参与直接受益工程建设,克服“等、靠、要”的依赖思想。使群众既感受劳动所得,又珍惜劳动所获,更体验到党的政策所惠。真正实现政府帮扶、群众参与、自建家园。 确保易地搬迁工程项目发挥成效,达到预期目标。
附件:
1、青山镇“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摸底调查情况表;
2、青山镇“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区规划表;
3、青山镇“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建设任务计划表;
4、青山镇“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规划投资及筹资方案表;
5、青山镇“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规划项目迁出区和安置区区域分布平面图。
青山镇易地附件表.xls [25.5 KB]
青山镇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迁出区和安置区区域分布平面图.jpg [4.8 MB]
[关闭][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