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课后练习题

《三峡》课后练习题

一、作家作品及地理常识

1、《三峡》的作者是_______,我国北魏杰出的_____学家、____家。他所著的《__ ____》是我国古代最全面、最系统的综合性地理著作,文笔绚烂,语言清丽。

2、三峡在长江上游重庆市奉节县至湖北省宜昌县之间,包括__ __峡、__ __峡和__ 峡。

二、给下列加点的字词注音。

略无阙.处( ) 重岩叠嶂.( ) 不见曦.月( ) 沿溯.阻绝(

素湍.绿潭( ) 绝巘.多生怪柏( ) 飞漱.其间( ) 属.引凄异(

三、指出通假字并作解释。

1.略无阙处 解释 2.哀转久绝 解释

四、对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进行解释。

1.自.三峡七百里中( ) 2.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 )(

3.至于夏水襄.陵( ) 4.或王..命急宣( )( )

5.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 6.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 )

7.则素.湍绿潭( ) 8. 绝. 巘.多生怪柏( )( )

9.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 10.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 )(

11.属. 引.凄异„„哀转久绝.( )( )( )

12.沿. 溯.阻绝( )( )

五、解释多义词。

1.绝 2.自

沿溯阻绝( ) 自三峡七百里中( )

哀转久绝( ) 自非亭午夜分 ( )

六、解释古今异义的词。

1、或.王命急宣(古义: ;今义: )

2、至于..夏水襄陵(古义: ;今义: )

七、解释词类活用的词。

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 ) ) ) )

2.素湍绿潭( ) .

3.晴初霜旦( ) .

八、译句

1、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2、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3、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阴绝。

4、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5、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6、绝巘多生怪柏。

7、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8、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

9、(猿啸)属引妻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10、故渔歌者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音泪沾裳。”

九、理解性默写

1、写三峡全景的句子是:2、文中侧面写出三峡夏季江水上涨、流湍急的句子是:_______ 3、写山高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

4、文中侧面写山之高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写两岸连山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由三峡水流汹涌湍急联想到李白的诗歌是:《。

7、三峡夏季江水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作者写春冬之时八种景物的特点和给予作者感受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三峡秋季景色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秋天,三峡高猿长啸给人的感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作者用来表达古代劳动人民在三峡中艰辛生活的名句是

12、写三峡春冬景色时,既描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静景,也描写

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动景,动静结合,相得益彰。

十、整体感知

1.感知文章内容,三峡景色的总特征是什么?

2.“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作用是什么?

3.作者写三峡春冬之景,用____________四字突出其特点。写秋季景色,用______________四字将景物的神韵生动地表现出来。

4.作者描写了春冬之时的八种景物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合写春冬的目的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作者写三峡秋景,什么景象最突出?有什么作用?

7.作者为什么先写夏三峡夏季的景色而最后写秋天的景色?

8.文末引用渔歌内容作结有什么作用?

9.请概括课文的中心思想。

10.体会课文的写作艺术。

十一、阅读《三峡》全文,做题。

1.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正确的一项( )

A.沿溯阻绝(顺流而下) B.乘奔御风(奔驰) ..

C.夏水襄陵(河岸) D.属引凄异(连续) ..

2.下面是“素湍绿潭,回清倒影”一句的翻译,请选出正确的一项( )

A.平时碧绿的潭水里,回旋着清波,倒映着影子。

B.向来碧绿的潭水里,清楚的倒映出各种景物的影子。

C.平静的河流,碧绿的潭水,都清楚的倒映出各种景物的影子。

D.白色的急流,碧绿的潭水,回旋着清波,倒映出各种景物的影子。

3.用自己的话分别概括“三峡的山”和“夏季的水”的特点。

4.诗人李白“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这两句诗,印证了本文中那些句子?

5.课文在写三峡春冬景色时,既描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静景,也描写

了”_________________”的动景,动静结合,相得益彰。

6.本文写景善于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写,寥寥几笔,便能将景物的神韵表现出来。如只用用”_________________”描绘了山形的挺拔险峻;用“___________________”8个字,便写出了春冬之时的江水澄澈,景色明媚;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尽了深秋的凄婉幽美。

7.文章最后的渔者歌谣体现了三峡秋景怎样的特点?作用是什么?

8..文章花了大量笔墨,运用正面描写的手法直接描绘三峡的景物,而第四段中却写到“渔者歌曰”,这是采用_______________的描写手法,其作用是 :_________________

9翻译句子

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

10.三峡适合修建水力发电站,也可以从本文找出两条理由,请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并写出文中证明理由的原句。(3分)

11. 2006年5月20日14时,三峡坝顶上激动的建设者们见证了大坝最后一方混凝土浇筑的历史性时刻。至此,世界规模最大的混凝土大坝终于在中国长江西陵峡全线建成。三峡大坝建成后,大坝本身就是一道壮丽的景观。北京三峡游的线路一直在追踪三峡大坝的建设进程。如果你是导游,试写一段导游词:

(一)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

曦月。

6.解释词语含义。

①略无 ②嶂

③蔽 ④曦

7.本段写出了三峡的什么特点?

8.结合有关语句,说一说三峡两岸山有什么特点。(试用两个字概括)

9.“重岩叠嶂”和“隐天蔽日”两句写景角度有什么不同?

10.“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一句的表达作用是什么?

《三峡》课后练习题

一、作家作品及地理常识

1、《三峡》的作者是_______,我国北魏杰出的_____学家、____家。他所著的《__ ____》是我国古代最全面、最系统的综合性地理著作,文笔绚烂,语言清丽。

2、三峡在长江上游重庆市奉节县至湖北省宜昌县之间,包括__ __峡、__ __峡和__ 峡。

二、给下列加点的字词注音。

略无阙.处( ) 重岩叠嶂.( ) 不见曦.月( ) 沿溯.阻绝(

素湍.绿潭( ) 绝巘.多生怪柏( ) 飞漱.其间( ) 属.引凄异(

三、指出通假字并作解释。

1.略无阙处 解释 2.哀转久绝 解释

四、对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进行解释。

1.自.三峡七百里中( ) 2.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 )(

3.至于夏水襄.陵( ) 4.或王..命急宣( )( )

5.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 6.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 )

7.则素.湍绿潭( ) 8. 绝. 巘.多生怪柏( )( )

9.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 10.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 )(

11.属. 引.凄异„„哀转久绝.( )( )( )

12.沿. 溯.阻绝( )( )

五、解释多义词。

1.绝 2.自

沿溯阻绝( ) 自三峡七百里中( )

哀转久绝( ) 自非亭午夜分 ( )

六、解释古今异义的词。

1、或.王命急宣(古义: ;今义: )

2、至于..夏水襄陵(古义: ;今义: )

七、解释词类活用的词。

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 ) ) ) )

2.素湍绿潭( ) .

3.晴初霜旦( ) .

八、译句

1、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2、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3、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阴绝。

4、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5、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6、绝巘多生怪柏。

7、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8、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

9、(猿啸)属引妻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10、故渔歌者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音泪沾裳。”

九、理解性默写

1、写三峡全景的句子是:2、文中侧面写出三峡夏季江水上涨、流湍急的句子是:_______ 3、写山高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

4、文中侧面写山之高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写两岸连山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由三峡水流汹涌湍急联想到李白的诗歌是:《。

7、三峡夏季江水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作者写春冬之时八种景物的特点和给予作者感受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三峡秋季景色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秋天,三峡高猿长啸给人的感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作者用来表达古代劳动人民在三峡中艰辛生活的名句是

12、写三峡春冬景色时,既描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静景,也描写

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动景,动静结合,相得益彰。

十、整体感知

1.感知文章内容,三峡景色的总特征是什么?

2.“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作用是什么?

3.作者写三峡春冬之景,用____________四字突出其特点。写秋季景色,用______________四字将景物的神韵生动地表现出来。

4.作者描写了春冬之时的八种景物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合写春冬的目的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作者写三峡秋景,什么景象最突出?有什么作用?

7.作者为什么先写夏三峡夏季的景色而最后写秋天的景色?

8.文末引用渔歌内容作结有什么作用?

9.请概括课文的中心思想。

10.体会课文的写作艺术。

十一、阅读《三峡》全文,做题。

1.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正确的一项( )

A.沿溯阻绝(顺流而下) B.乘奔御风(奔驰) ..

C.夏水襄陵(河岸) D.属引凄异(连续) ..

2.下面是“素湍绿潭,回清倒影”一句的翻译,请选出正确的一项( )

A.平时碧绿的潭水里,回旋着清波,倒映着影子。

B.向来碧绿的潭水里,清楚的倒映出各种景物的影子。

C.平静的河流,碧绿的潭水,都清楚的倒映出各种景物的影子。

D.白色的急流,碧绿的潭水,回旋着清波,倒映出各种景物的影子。

3.用自己的话分别概括“三峡的山”和“夏季的水”的特点。

4.诗人李白“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这两句诗,印证了本文中那些句子?

5.课文在写三峡春冬景色时,既描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静景,也描写

了”_________________”的动景,动静结合,相得益彰。

6.本文写景善于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写,寥寥几笔,便能将景物的神韵表现出来。如只用用”_________________”描绘了山形的挺拔险峻;用“___________________”8个字,便写出了春冬之时的江水澄澈,景色明媚;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尽了深秋的凄婉幽美。

7.文章最后的渔者歌谣体现了三峡秋景怎样的特点?作用是什么?

8..文章花了大量笔墨,运用正面描写的手法直接描绘三峡的景物,而第四段中却写到“渔者歌曰”,这是采用_______________的描写手法,其作用是 :_________________

9翻译句子

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

10.三峡适合修建水力发电站,也可以从本文找出两条理由,请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并写出文中证明理由的原句。(3分)

11. 2006年5月20日14时,三峡坝顶上激动的建设者们见证了大坝最后一方混凝土浇筑的历史性时刻。至此,世界规模最大的混凝土大坝终于在中国长江西陵峡全线建成。三峡大坝建成后,大坝本身就是一道壮丽的景观。北京三峡游的线路一直在追踪三峡大坝的建设进程。如果你是导游,试写一段导游词:

(一)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

曦月。

6.解释词语含义。

①略无 ②嶂

③蔽 ④曦

7.本段写出了三峡的什么特点?

8.结合有关语句,说一说三峡两岸山有什么特点。(试用两个字概括)

9.“重岩叠嶂”和“隐天蔽日”两句写景角度有什么不同?

10.“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一句的表达作用是什么?


相关内容

  • [三峡]练习题及答案
  • 26.<三峡> 复习目标: 1.掌握重点实词虚词: 2.掌握重点句子: 3.能对文章综合分析. 复习进程: 一.导入 二.导学-自主复习 (一)复习翻译.复习指导:把握翻译,快速朗读文章,参看文章翻译.勾画重点句子并记忆.5分钟. (二)重点实词虚词.复习指导:1.迅速记忆课下注释.(1 ...

  • [三峡]教学设计
  • [教学目标] 1.利用工具书熟练掌握生字,翻译.理解课文. 2.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反复朗读中形成初步的语感,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丰富其文学素养. 4.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学设想] 2.让学生懂得可以手中资料.网络媒介等来查找自己所需的资料,培养学生 ...

  • 最新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 六年级语文上册学期教学计划 学情分析 教材分析 一.教材简析: 六年级上册北师大版有8个单元,每个单元3篇主体课文,2篇拓展阅读,1个综合活动,主体课文下设2个思考题(内容/形式)主体课文侧面设"小资料/我的视角/日积月累"三个栏目,综合活动包括"导语--活动过程--单 ...

  • 化学选修1[化学与生活]课后习题答案
  • 化学<化学与生活>课后习题答案 1.1 生命的基础能源--糖类 1.糖类物质对人类生活有重要意义,可引导学生从人类的衣.食.住.行和人体健康等方面去讨论. 2.可从每天吃的主食(面食.大米.玉米等)和水果中列举. 3.纤维素有助于食物的消化和废物的排泄,可预防便秘.痔疮和直肠癌:降低胆固 ...

  • 视频反馈教学法在临床技能教学中的应用_马会浩
  • 临床教学///2013年3期 视频反馈教学法在临床技能教学中的应用 马会浩1 刘菊菊 谢远龙 覃 露 简道林* 朱小玲 (三峡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湖北 宜昌 443001) 摘 要:目的:对视频反馈教学法在临床技能教学中的应用及推广可行性进行研究和调查分析.方法:在三峡大学医学院09级中随机抽取两个 ...

  • [母亲河]课堂教学设计
  • <母亲河>课堂教学设计 教材版本: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上册 教学内容:第三单元<中华各族人民的家园>第二课山川秀美的第三子目:<母亲河>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方式:老师组织学生自主学习 第一部分 课前系统的设计 设计理念: 以发现探究为主的教学 ...

  • 巴东三峡2
  • 孟津县直中学教案设计 编号:01 年级段 课题 八年级 巴 东 三 峡 学科 时间:2011 年 语文 9 月 5 日 主备人 课时 郭爱芳 2-2 熟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课前准备 教 1.理清课文的结构,总结段意. 学 2. 重难点分析,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目 3.体会本文的写作特点 标 . 现 ...

  • 部编教材八年级语文[三峡]教学设计
  • <三峡>课堂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朗读课文,落实字词,理解文意,熟读成诵. 2. 品析课文,引导学生领略三峡景色之美. 3. 欣赏课文,引导学生揣摩作者笔法之妙.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由<三峡之歌>导入 二. 朗读,读出韵味. 1. 听读.听录音,或听教师泛读,要 ...

  • [三峡之秋]教学设计
  • <三峡之秋>教学设计 牡丹江市林口县奎山乡中心小学 鄂玉娟 教材说明: 这篇课文是作家方纪写的一篇描写长江三峡秋天的美景的散文,描写的是中秋这一天从早晨到夜晚三峡景色的变化.描写同一景物的变化,可以用许多方法,课文是按时间顺序写的.了解长江三峡秋天的美景,激发学生对长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