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 大学普通选修课
课
程
论
文 课程名称:土木工程概论
指导老师:xxx 教授
论文 作 者:xxx
学号:xxxxxxxxxx
院 系 班 级:xx 学院xx 级xxx 班
提 交 日 期:2010年12月22日
论抗震救灾的现实意义
【摘要】中国是个地震频发的国家,因此抗震救灾具有巨大的现实意义:1、抗震救灾能减少灾害损失,抚慰受灾群众心灵,帮助其树立重建家园的信心;2、抗震救灾能检验政府的领导、执政能力,考察当政者的爱民之心与亲民程度;3、抗震救灾能彰显中华民族精神,增强民族的凝聚力,团结全体中华民族同胞。所以,一个国家或民族的文明程度可以从其对灾害的应对方法上看出。
【关键词】抗震救灾;树立信心;民族精神;政府能力
一、中国抗震救灾的背景
中国位于世界两大地震带-环太平洋地震带与欧亚地震带的交汇部位,地震频繁震灾严重。[1]千百年来,坚强勇敢且充满智慧的中华民族在于地震的抗争中积累了丰富的抗震救灾经验。从唐山的7.8级地震,死亡24万余人到汶川的8级地震,死亡6万余人,地震震级虽然增加,死亡人数却大幅度减少,这是一个多么伟大的进步!中国抗震救灾实力的增强,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得到更大的保障,这一切与中国抗震救灾意识的增强及抗震救灾经验的丰富关系十分密切。可见抗震救灾具有着相当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抗震救灾的现实意义
1、抗震救灾能减少灾害损失,抚慰受灾群众心灵,帮助受灾群众树立重建家园的信心
在各次地震后的抗震救灾斗争中,我国所进行的抗震救灾行动都能最大限度地减低灾害造成的损失:1. “坚持把抢救人的生命摆在第
一位,只要有一线希望就尽百倍努力尽力抢救幸存人员”,[2]使得大量受困群众被从废墟中抢救出来,使“众多伤病员得到及时救治,受灾群众生活妥善安置, 受灾群众基本生活得到保障,灾区困难群众得到救助。2. 使基础设施如:饮用水、天然气、交通、电力、通信、广电等均得到及时恢复。”[2] 3.及时处理和化解堰塞湖等次生灾害,及时准确公布余震灾情,大大减少了群众二次伤害的可能性。在各次地震后的抗震救灾斗争中,我国所进行的抗震救灾行动都在积极地抚慰受灾群众心灵:1. 组织心理医生进驻灾民安置点,随时解决群众心理问题;2. 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与灾民面对面交谈,倾听群众的真实心声。在各次地震后的抗震救灾斗争中,我国所进行的抗震救灾行动都在努力帮助受灾群众树立重建家园的信心:1. 加强政策扶持,及时制定有关条例、指导意见和规划,全力抓好灾区生产恢复工作;2. 中央财政建立专项基金,组织实施对口支援,使灾区群众看到了家园重建的希望。
2、 抗震救灾能检验政府的领导、执政能力,考察当政者的爱民之心与亲民程度
在各次地震后的抗震救灾斗争中,我国所进行的抗震救灾行动都能充分体现中国政府的领导、执政能力:1. 在地震灾害发生后,党中央迅速召开会议研究部署抗震救灾,人民解放军、武警部队、公安干警、医生护士、媒体记者以及志愿者等迅速向灾区集结并及时开展救援行动,各类救灾物资迅速向灾区调集,全国各地的政府、企业和民众迅速行动起来支援灾区抗震救灾。使世界人民看到中国政府拥有着
强劲有力、果断坚决的领导能力。2. 地震灾害发生后,从我国政府及时发布了地震消息,到党中央国务院在第一时间做出反应,到迅速召开会议进行部署,再到党中央、国务院主要领导亲赴灾区指挥抗震救灾,紧张有序、高效迅捷的完成的这一件件事,以及对于灾情和救灾情况及时召开新闻发布会予以公布,新闻媒体大视角、大深度、大容量、高精准及时滚动进行报道,使广大人民群众在第一时间了解到灾区情况等,都无不体现了中国政府拥有公开透明、及时高效的执政能力。在各次地震后的抗震救灾斗争中,我国所进行的抗震救灾行动向全世界人民展示了中国当政者的决策能力及亲民程度:1. 当地震发生后,胡锦涛主席立即指示:“尽快抢救伤员,确保灾区人民群众生命安全。”[3]温总理更是在第一时间、在余震不断的情况下冒着生命危险奔赴灾区,日夜辗转在灾情最严重的地方,指挥抗震救灾。在指挥救灾的过程中,面对满目疮痍的灾区,面对逝去的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年过花甲的温总理悲痛不已,对那些遇难的学生深深地鞠躬。[3]他多次走进灾民安置点与受灾群众交流,儿童们亲切的称他“温爷爷”。
3.2008年5月19日,2010年4月21日中国分别为在汶川大地震、玉树大地震中逝去的同胞举行国哀,举国祭奠遇难群众。这些实实在在的事例都使我们看到中国当政者对人民视如己出的拳拳爱民之心,也能看到人民群众对这样领导者的敬仰与爱戴之情。
3、抗震救灾能彰显中华民族精神,增强民族的凝聚力,团结全体中华民族同胞
各次地震后的抗震救灾斗争中,我国所进行的抗震救灾行动都能
彰显中华民族精神,增强民族的凝聚力,团结全体中华民族同胞。地震发生后,全国各省市纷纷发扬“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精神,尽自己所能提供帮助——紧急派出大批抢险、医疗卫生、通信抢修等队伍全力参与搜救被困群众、救助伤员、防控疫情、抢修基础设施等工作,同时紧急向灾区运送大批救灾物资,[3]这时候,无论是灾区群众还是非灾区群众,甚至是港、澳、台同胞和海外华人侨胞,只要是中华民族的一份子,人人都心系灾情,对灾区同胞的苦难感同身受,与灾区人民齐头并进,心手相牵,以各种行动方式付出真情和爱心,充分展现了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畏艰险、百折不挠、以人为本、尊重科学”。[4]民族凝聚力空前强化,全体中华民族同胞无比紧密的团结在一起,汇聚成了一股无坚不摧的力量。
【参考文献及网站】
[1]中国地震带-百度百科 http://baike.baidu.com/view/1588742.html
[注]此处数据来源:百度百科http://baike.baidu.com
[2]搜狐新闻中心http://news.sohu.com/
[3]《抗震救灾精神的现实意义》;《人民论坛》(2009年第17期)/章曰春著
[4] 抗震救灾精神-百度百科http://baike.baidu.com/view/1789962.html
xx 大学普通选修课
课
程
论
文 课程名称:土木工程概论
指导老师:xxx 教授
论文 作 者:xxx
学号:xxxxxxxxxx
院 系 班 级:xx 学院xx 级xxx 班
提 交 日 期:2010年12月22日
论抗震救灾的现实意义
【摘要】中国是个地震频发的国家,因此抗震救灾具有巨大的现实意义:1、抗震救灾能减少灾害损失,抚慰受灾群众心灵,帮助其树立重建家园的信心;2、抗震救灾能检验政府的领导、执政能力,考察当政者的爱民之心与亲民程度;3、抗震救灾能彰显中华民族精神,增强民族的凝聚力,团结全体中华民族同胞。所以,一个国家或民族的文明程度可以从其对灾害的应对方法上看出。
【关键词】抗震救灾;树立信心;民族精神;政府能力
一、中国抗震救灾的背景
中国位于世界两大地震带-环太平洋地震带与欧亚地震带的交汇部位,地震频繁震灾严重。[1]千百年来,坚强勇敢且充满智慧的中华民族在于地震的抗争中积累了丰富的抗震救灾经验。从唐山的7.8级地震,死亡24万余人到汶川的8级地震,死亡6万余人,地震震级虽然增加,死亡人数却大幅度减少,这是一个多么伟大的进步!中国抗震救灾实力的增强,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得到更大的保障,这一切与中国抗震救灾意识的增强及抗震救灾经验的丰富关系十分密切。可见抗震救灾具有着相当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抗震救灾的现实意义
1、抗震救灾能减少灾害损失,抚慰受灾群众心灵,帮助受灾群众树立重建家园的信心
在各次地震后的抗震救灾斗争中,我国所进行的抗震救灾行动都能最大限度地减低灾害造成的损失:1. “坚持把抢救人的生命摆在第
一位,只要有一线希望就尽百倍努力尽力抢救幸存人员”,[2]使得大量受困群众被从废墟中抢救出来,使“众多伤病员得到及时救治,受灾群众生活妥善安置, 受灾群众基本生活得到保障,灾区困难群众得到救助。2. 使基础设施如:饮用水、天然气、交通、电力、通信、广电等均得到及时恢复。”[2] 3.及时处理和化解堰塞湖等次生灾害,及时准确公布余震灾情,大大减少了群众二次伤害的可能性。在各次地震后的抗震救灾斗争中,我国所进行的抗震救灾行动都在积极地抚慰受灾群众心灵:1. 组织心理医生进驻灾民安置点,随时解决群众心理问题;2. 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与灾民面对面交谈,倾听群众的真实心声。在各次地震后的抗震救灾斗争中,我国所进行的抗震救灾行动都在努力帮助受灾群众树立重建家园的信心:1. 加强政策扶持,及时制定有关条例、指导意见和规划,全力抓好灾区生产恢复工作;2. 中央财政建立专项基金,组织实施对口支援,使灾区群众看到了家园重建的希望。
2、 抗震救灾能检验政府的领导、执政能力,考察当政者的爱民之心与亲民程度
在各次地震后的抗震救灾斗争中,我国所进行的抗震救灾行动都能充分体现中国政府的领导、执政能力:1. 在地震灾害发生后,党中央迅速召开会议研究部署抗震救灾,人民解放军、武警部队、公安干警、医生护士、媒体记者以及志愿者等迅速向灾区集结并及时开展救援行动,各类救灾物资迅速向灾区调集,全国各地的政府、企业和民众迅速行动起来支援灾区抗震救灾。使世界人民看到中国政府拥有着
强劲有力、果断坚决的领导能力。2. 地震灾害发生后,从我国政府及时发布了地震消息,到党中央国务院在第一时间做出反应,到迅速召开会议进行部署,再到党中央、国务院主要领导亲赴灾区指挥抗震救灾,紧张有序、高效迅捷的完成的这一件件事,以及对于灾情和救灾情况及时召开新闻发布会予以公布,新闻媒体大视角、大深度、大容量、高精准及时滚动进行报道,使广大人民群众在第一时间了解到灾区情况等,都无不体现了中国政府拥有公开透明、及时高效的执政能力。在各次地震后的抗震救灾斗争中,我国所进行的抗震救灾行动向全世界人民展示了中国当政者的决策能力及亲民程度:1. 当地震发生后,胡锦涛主席立即指示:“尽快抢救伤员,确保灾区人民群众生命安全。”[3]温总理更是在第一时间、在余震不断的情况下冒着生命危险奔赴灾区,日夜辗转在灾情最严重的地方,指挥抗震救灾。在指挥救灾的过程中,面对满目疮痍的灾区,面对逝去的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年过花甲的温总理悲痛不已,对那些遇难的学生深深地鞠躬。[3]他多次走进灾民安置点与受灾群众交流,儿童们亲切的称他“温爷爷”。
3.2008年5月19日,2010年4月21日中国分别为在汶川大地震、玉树大地震中逝去的同胞举行国哀,举国祭奠遇难群众。这些实实在在的事例都使我们看到中国当政者对人民视如己出的拳拳爱民之心,也能看到人民群众对这样领导者的敬仰与爱戴之情。
3、抗震救灾能彰显中华民族精神,增强民族的凝聚力,团结全体中华民族同胞
各次地震后的抗震救灾斗争中,我国所进行的抗震救灾行动都能
彰显中华民族精神,增强民族的凝聚力,团结全体中华民族同胞。地震发生后,全国各省市纷纷发扬“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精神,尽自己所能提供帮助——紧急派出大批抢险、医疗卫生、通信抢修等队伍全力参与搜救被困群众、救助伤员、防控疫情、抢修基础设施等工作,同时紧急向灾区运送大批救灾物资,[3]这时候,无论是灾区群众还是非灾区群众,甚至是港、澳、台同胞和海外华人侨胞,只要是中华民族的一份子,人人都心系灾情,对灾区同胞的苦难感同身受,与灾区人民齐头并进,心手相牵,以各种行动方式付出真情和爱心,充分展现了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畏艰险、百折不挠、以人为本、尊重科学”。[4]民族凝聚力空前强化,全体中华民族同胞无比紧密的团结在一起,汇聚成了一股无坚不摧的力量。
【参考文献及网站】
[1]中国地震带-百度百科 http://baike.baidu.com/view/1588742.html
[注]此处数据来源:百度百科http://baike.baidu.com
[2]搜狐新闻中心http://news.sohu.com/
[3]《抗震救灾精神的现实意义》;《人民论坛》(2009年第17期)/章曰春著
[4] 抗震救灾精神-百度百科http://baike.baidu.com/view/17899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