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施土家族吊脚楼的文化价值与保护研究

20

第36卷第4期

10年2月

西建筑

&"小ⅨIARCHITEC兀瓜E

V01.36No.4Feb.2010

・5・

文章编号:1009缶825(20lO)04埘∞5.02

恩施土家族吊脚楼的文化价值与保护研究*

张劲松

摘要:从地理、气候、生活模式和适宜技术方面探究了湖北恩施土家族“吊脚楼”的成因、特征和独特的美学价值,研究表明吊脚楼仍值得继续传承和发扬,值得现代建筑设计借鉴,还对土家吊脚楼的保护、利用和更新提出了具体的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吊脚楼,民居,美学价值,保护利用中图分类号:TU一87

湖北西南部恩施自治州广大山区,是土家族传统聚居地。由于气候阴雨多变,潮湿多雾,再加上山高坡陡,“吊脚楼”这种民居形式就应运而生。一走进恩施土家族山村,就可以看到在丛山树影中一个个依山而建、凌空而立的黑灰色瓦木民居建筑,那就是土家族的“吊脚楼”。1

1.1

文献标识码:A

充足,可以欣赏到室外优美的自然景观。它还建有“走栏”和“丝檐”(覆盖走栏的雨搭),它们是吊脚楼室内空间的外延,直接沟通室外自然景观,从而在屋宇构造上尽量保持着与自然共存的有机空间形态。吊脚楼的内部结构一般分3层,下层为牲畜杂物,人居住在第二层,第三层用于储存谷物农具等,各层之间以木梯相连接。吊脚楼的整个构架,均以榫卯相衔,不用一钉一铆,结构非常严密,浑然一体,十分牢固。不管是外形还是内部结构,都呈现出恰到好处的比例关系,吊脚楼房顶、屋身、楼基各部分之间气韵和谐,建造严密,理路清晰。

吊脚楼起源和成因

历史渊源

土家族吊脚楼形式的住屋至少已有两千四五百年的历史,其

原型是干栏式建筑。《魏书・僚传》日:“依树积木,以居其上,名日千兰[1|。”研究者普遍认为“干栏”源于“巢居”,其发源地在远古的森林里,以适应狩猎、采集为主的原始生活。随着农耕技术的发展,人们逐渐走出森林,模仿巢居式样,离地数尺架空构筑居室,形成“上以自处,下居鸡豕”的空问格局,这种巢居形式后来逐步演变为干栏建筑形式。随着历史的发展,干栏式建筑变化出多种形式,从形制上可以简单归纳为“高脚干栏”和“矮脚干栏”两类。土家族传统民居是两种干栏的结合:高脚的厢房与矮脚的主屋。厢房吊脚楼数柱落地、横梁对穿、楼台悬空,在外观上充分展现其结构层次;而主屋则直接置于夯土整平后的平台上,这样就形成了两个室内标高,从外形看,房子坐基而建,也称“座子屋”。土家吊脚楼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受自然环境、气候、风土习俗的影响,形成了独特的建筑文化特征,具有鲜明的土家族民族特色。

2.2吊脚楼装饰艺术特色

由于吊脚楼的全木质结构,木雕是它最主要的装饰手法,布局构思巧妙,疏密讲究,造型生动活泼,层次丰富清晰,体现一种古朴灵秀之美。在装饰色彩上没有大面积使用鲜艳的色彩,而是充分利用材料本身的色泽与纹理,小面积采用钴蓝、天蓝、土红和土黄进行点缀,清艳脱俗。整个建筑的天然色彩与大自然完全融为一体,诗意洋溢。

装饰的题材内容主要取自本民族的神话传说以及图腾,主要有以下几类:1)字类:各种艺术笔体的汉字,如福字、万字、寿字等,随处可见木栏上雕“回”字格、“喜”字格、“亚”字格等吉祥图案;2)锦类:即锦纹,指由两方连续或多方连续图案构成的花纹,以回纹锦、拐子锦的使用为最多;3)祥禽瑞兽类:如龙凤呈祥、凤栖牡丹、喜鹊登梅等图案;4)寓意类:运用事物名称的汉字谐音组成祥瑞词语,以表达吉祥意愿,如采用蝠、磬谐“福庆”之音,以瓶、鹌谐“平安”之音,以柿、如意组成“事事如意”等【2J。

1.2适应地形和气候条件

鄂西山区是云贵高原尾闾,山多平地少,地形地貌复杂。土家族地区有“八山一水半分田”之称,境内崇山峻岭,山峦起伏,江河深层切割。为不占或尽量少占宝贵的耕地资源,顺应山区和河岸坎坡的复杂地形,最大限度地利用空间,吊脚楼多依山就坡而建,以吊脚之高低来适应地形之变化,并将楼房与平房结为一体,创造出廊台上挑,柱脚下吊,屋宇重叠的建筑形式。在气候上,土家聚居地处于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地带,雨量充沛,空气湿度大,特别是夏季湿热气候突出,如地面上直接造房,不利于人类居住。土家吊脚楼克服了这些不利因素,使居室脱离地面,人居其上,畜养其下,这样既达到了隔潮的目的,又可防止毒蛇猛兽对人们的侵袭,这也是土家吊脚楼形成和发展至今的重要原因。

2.3传统吊脚楼的自然美

中国传统美学观从文化性格来说,是内向、含蓄的。建筑美学也不例外,以表现含蓄、幽曲的特征为主,并追求与大自然之间及建筑自身之间的和谐、统一。恩施多山地陡坡和河岸坎坡,居民在利用地形、争取居住空间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吊脚楼依山临水而建,在苛刻的自然条件限制下拔地而起,淡薄了正统的建筑概念,也不讲究什么轴线和中心等,随坡就坎,随曲就折。吊脚楼这种随意的意识不受任何规矩的约束,“道法自然”,强调建筑造型与山地空间环境之间的自然平衡,充分利用山地自然空间,形成了千变万化的建筑风格b】。

2土家吊脚楼的结构装饰与美学价值

2.1

3土家族吊脚楼的开发与保护利用

民居形式不是一成不变的,生产生活方式的改变必定带来作为其载体的人居环境的改变,这是历史的必然规律。土家吊脚楼文化面对现代化的涤荡,正在面临破坏和消减,急需抢救与保护¨J。吊脚楼文化是土家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发并利用它,

形态结构

吊脚楼讲究室内外空间的渗透与交融,追求人工与天然的统

一,强调将建筑融入环境,并与之相互衬托I21。它的楼阁相当开敞,楼内外空间流通渗透,对应的门窗使室内通风良好,自然采光

收稿日期:2009.10,1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项目编号:40274005)

作者简介:张劲松(1968.),男,工程硕士,高级工程师,湖北民族学院,湖北恩施445000

・6・

2O

第36卷第4期

1O年2月

SHANXI

西

ARCHITECTU王E

建筑

Vd.36N0.4Feb.20lO

文章编号:1009—6825(2010)04瑚06-03

城市地域文化伍同校校园环境设计中的应用

田鸿喜范利飞

摘要:研究了城市地域文化特色的内涵,提出了具有城市地域文化特色的校园环境设计要求,分析了景德镇地域文化在陶瓷学院校园环境设计中的应用,以设计出极具城市特色和城市文化代表性的大学校园。关键词:地域文化,校园,环境,设计,陶瓷艺术中图分类号:玎J984.14

校园环境设计是一个功能复杂的综合体,如果只注重解决功能问题,还不足以成为优秀的校园设计。现在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学校培养学生道德品质和综合能力的功能应大于其传播知识的功能,这对校园环境提出了新的要求。大学所在的城市或地区的地域文化将成为影响大学校园环境设计的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值得我们很好的去探讨和研究,并且要能够把它很好的应用于现实高校校园环境规划和建设中去。

文献标识码:A

城市的发展、变化直接与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同步,综合反映着社会的面貌。城市的风貌又是地域文化的集中体现,城市的风貌不仅反映了城市建设者和广大居民所共同创造的物质成果,更蕴藏着长期以来该城市精神文明的积累,因而,每个城市的独特风貌都有着极为深刻的社会、文化内涵。

t芒{}

2具有城市地域文化特色的校园环境设计要求

2.1

因地制宜

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中国人自古以来都崇尚田园式的生

1城市地域文化特色的内涵

城市是历史文化的载体,城市的发展在人类历史文化上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特定的城市空间形态反映了特有的地域文化,既可以保护这一优秀的传统文化,又可以为振兴土家经济找到一条实现途径。单纯把吊脚楼作为一种空壳进行保护是不可取的,只有积极地对其进行保护利用和改造,才可以促进其可持续发展,使其随新时代进步。

1)要加强对吊脚楼文化的登记和保护。要认真做好对吊脚楼文化资源的调查摸底,对建造年代久远、保存较为完整、民族民间特色浓郁的吊脚楼建筑要实行登记、挂牌,列为重点保护文物。在深入调查论证的基础上,提出具体的可行性保护对象与规划,设置专门机构看管,适时进行维护修缮、环境清理工作,防止各种人为破坏和自然破坏,在吊脚楼较为集中的村寨,还应着重抓好消防工作,消除火灾隐患。

2)以市场为导向,加强土家族吊脚楼建筑旅游业开发。民族文化发展的活力来自于创新,因此,在开发利用吊脚楼文化资源时,要用发展的眼光、动态的思维来全盘统筹,把文化资源用“活”。在开发过程中,既要保留吊脚楼的原生性,又要大胆创新,不仅要有古老的吊脚楼,还要有现代风格的吊脚楼,这个问题在民族地区特别重要【3l。民族历史文化旅游已成为当前民族地区发展的一种优势,可以依山傍水建造一些外部形象为土家吊脚楼,内部设施却是现代化的小型宾馆,辅以民族风情表演和民族饮食,一定会吸引游客慕名而来。在开发时,为吸引更多游人,尽量与现有旅游风景区靠近,把土家族的风土人情渗透到旅游环境

活。因地制宜、强化地方独有特色、顺应地方文脉、反映地方特色,形成良好的社会效益。在规划设计构思上深入研究,使校园设之中,让游人参与,把旅游和体验生活结合在一起,全面宣传土家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如服饰文化、饮食文化、节日文化、宗教仪式、民族歌舞等,突出民族特色,发挥民族优势。

4结语

从形式上讲,恩施吊脚楼是对干栏建筑的继承和发展;从内容上讲,土家吊脚楼是一种与自然地理环境相协调、与气候特征相适应、与生产生活实践相结合、与民族文化相包容的居住模式。吊脚楼具有独特灵巧的设计理念,如:底层架空处理、灵巧的结构体系、模糊宅间的应用、良好的生态性等,其蕴含的自然朴素的建筑方法和独特的美学价值,仍然值得我们传承和借鉴。总之,对独具魅力的土家吊脚楼文化,我们应该做的是,一手抓登记与保护,一手抓开发与利用。参考文献:

[1]段超.土家族文化史[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0.[2]张瑞瑞,涂凌琳.鄂西土家吊脚楼的装饰特点[J].台声・新

视角,2005(6):244.

[3]祝国超.土家族吊脚楼文化研究[J].重庆电力高等专科学

校学报,2006,11(6):46—48.

[4】向龙,龙湘平.论土家吊脚楼的文化价值取向[J].装饰,

2005(6):108—109.

CulturevalueandprotectionresearchofthestiltedhollseinEnshiT吣community

ZHANGJhso嚷

Abs仉Ict:Itstudi謦caus鹤,charactdsti∞anduIliquea苍thetic、柚ueofthestiltedhoLl鸵of

pect

ET曲i

Tus蚴uIlity

inHubeiprovince

is

from

as—

0fgeDb。gy,cl洒_late越ldlifem。de,researchprov签t}latthestiltedhouseisstiuvalue

t0

inheritaJld

forrIl()dernbuildingd苍ign,and

pro、树器o。雠tesu酗tions

popuL商ze,which

value

t0

refer饥ce

forp11Dtection,utilizationaI】d

rene而ng0fTusstiItedh)uSe.

1研words:stiltedh)use,residenoe,aestheticvalue,protection

收稿日期:2009—10.10

utilizati∞

作者简介:田鸿喜(1959.),男,教授.景德镇陶瓷学院,江西景德镇333001

范利飞(1981一),男,景德镇陶瓷学院硕士研究生,江西景德镇333001

恩施土家族吊脚楼的文化价值与保护研究

作者:作者单位:刊名:英文刊名:年,卷(期):引用次数:

张劲松

湖北民族学院,湖北恩施,445000山西建筑

SHANXI ARCHITECTURE2010,36(4)0次

参考文献(4条)

1.段超.土家族文化史[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0.

2.张瑞瑞,涂凌琳.鄂西土家吊脚楼的装饰特点[J].台声·新视角,2005(6):244.3.祝国超.土家族吊脚楼文化研究[J].重庆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11(6):46-48.4.向龙,龙湘平.论土家吊脚楼的文化价值取向[J].装饰,2005(6):108-109.

相似文献(10条)

1.会议论文 卢峰.朱昌廉 重庆吊脚楼民居的保护与改造策略诌议 2001

重庆吊脚楼民居是重庆地区独特的山地地貌特征与传统文化长期融合演化的结果,体现出浓郁的地域文化特征和独特个性,在当前的城市更新过程中,重庆吊脚楼民居作为一种适应陡坡地形的特殊民居形式.具有较高的文化保护和开发利用价值.本文针对重庆吊脚楼民居与环境结合的特点,从相关环境、整体风貌、保护与开发、继承与发展等几个方面探讨了吊脚楼民居保护与改造的策略.、

2.期刊论文 卢峰.朱昌廉 重庆吊脚楼民居的保护与改造策略 -住宅科技2003(2)

重庆吊脚楼民居是重庆地区独特的山地地貌特征与传统文化长期融合演化的结果,体现出浓郁的地域文化特征和独特个性.在当前的城市更新过程中,重庆吊脚楼民居作为一种适应陡坡地形的特殊民居形式,具有较高的文化保护和开发利用价值.文章针对重庆吊脚楼民居与环境结合的特点,从相关环境、整体风貌、保护与开发、继承与发展等几个方面提出了吊脚楼民居保护与改造的策略.

3.会议论文 魏挹澧 吊脚楼——土家族民居之瑰宝 2001

土家族是一个有着独立传统文化的民族,本文对土家族吊脚楼的基本平面类型及结构方面的两种不同形式进行了介绍,并就土家族民居的平面功能、立体造型、外部造型进行了简述。

4.期刊论文 张超.李智伟.ZHANG Chao.LI Zhi-wei 贵州苗族吊脚楼民居对中国现代新农村民宅建设的启示 -贵州民族研究2008,28(5)

贵州苗族吊脚楼民居是我国少数民族建筑的优秀代表,其外部形态、内部结构、建筑材料、空间布局都独具一格,极富民族地域特色.我国是一个山多地少的国家,有限的土地资源正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不断在减少;在农村,富裕起来的农民兴起的大规模住宅建设,更是加剧了这种紧张形式.在这一过程中,把保护耕地和建造具有地域特色的民族民居有效的结合起来,把节约资源与开发新的建筑材料结舍起来,传承和发扬我国优秀的民族建筑文化,贵州苗族吊脚楼民居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5.期刊论文 于薇.解本娟.YU Wei.XIE Benjuan 湘西的风土民居——吊脚楼 -沈阳大学学报2007,19(2)

考察了湘西的自然环境和土家族建筑的传统,说明是这些因素促成了吊脚楼这种特殊的建筑形式.阐述了吊脚楼的主要特点、类型、结构及构造.

6.学位论文 匡红 重庆民居“吊脚楼”生态优化与整合技术研究 2009

我国传统乡土建筑分布在广大农村,经历长期发展,蕴含着传统简单的生态思想和生态技术,形成了适合各地不同环境气候的独具特色的建筑形态。但随着农村生活质量的提高,传统乡土建筑显露出许多弊端:功能不完善、卫生条件差、不适合现代家用电器的安装使用等,已不能满足人们日益现代化的生活方式和生活需求。因此人们纷纷把目光转向千篇一律的砖房,而忽视对传统乡土建筑的改造利用,大量的建设造成农村生态环境的逐步恶化。同时,农村因经济限制及缺乏相应引导,在新能源、新技术的利用方面十分滞后。 本文在这样的背景下,选取吊脚楼为研究对象,以重庆彭水县鞍子乡新四村四组的吊脚楼为例,从改造利用角度出发对其进行相关研究,希望能从设计策略角度改进吊脚楼,使其在保持地域特色的同时满足人们的生活要求。 首先,对吊脚楼的发展演变、区域分布、基本类型、基本形态及体现的生态思想进行论述,并分析吊脚楼的现存状态,从整体上对吊脚楼进行了解。 其次,针对重庆彭水县鞍子乡新四村四组的吊脚楼,在广泛调研及仪器测量基础上,充分了解吊脚楼的使用状况(包括热舒适型、卫生状况、邻里交往、功能实用性等)、建造方式、人们的经济收入和生态意识等等,分析其生态适应性和经济适应性,探索吊脚楼的生态本质,发掘其中有价值的策略和技术。同时了解当地吊脚楼各方面的优缺点,为进一步的改造利用提供参考。 再次,通过之前的分析调研,选取当地比较普遍的一种形式“L”型,并在不影响经济性和易于建造的原则下进行适当改进,包括平面功能的完善、建筑材料的整合运用、物理性能的改进和新能源的利用等,意在能够保持这种独具特色的建筑形态的同时,改善人们的生活环境,并做到因地制宜、就地取材。 最后,结语部分对全文进行了总结,并指出该论文的不足之处以及后续研究的可能性和研究的方向。 本文结论:传统吊脚楼尽管存在很多不足之处,但能通过相应的设计策略和适宜的技术策略加以克服。当然,改进后的吊脚楼能否满足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追求以及经济性的要求还有待实践的证明。 关键词:生态建筑;吊脚楼;生态适应性;生态改进

7.期刊论文 郑涛 读湘西吊脚楼 -四川建筑2008,28(2)

湘西民居无论是在形态布局、与自然结合,还是在乡土文化方面都有着自身的特点,它不拘一格,生动活泼.通过对湘西民居吊脚楼的布局、形制等因素的解读,来研究湘西民居的特点,寻找它的建筑思想源泉,审视其建筑布局特征和形式,在新的时代里,结合现时的建筑潮流,给予其更深更广的生命力.

8.期刊论文 王炎松.袁铮.WANG Yansong.Yuan Zheng 鄂西宣恩县土家族吊脚楼民居特征及其保护研究 -华中建筑2005,23(z1)

从鄂西宣恩县土家村寨和民居的现状和发展入手,分析了土家吊脚楼民居的特征及其存在的问题,对土家吊脚楼的保护和利用提出了具体的意见和建议.

9.期刊论文 夏斐.唐文 侗族民居建筑特色及其文化内涵探析 -艺术探索2009,23(2)

扬我国少数民族传统民居建筑文化.

10.期刊论文 龙自立.LONG Zi-li 浅析湘西山地民居与环境 -山西建筑2008,34(32)

对湘西山地民居进行了分析,从湘西山地民居的类型、布局以及湘西人的民居环境观三方面进行了研究,指出湘西山地民居古朴粗犷、取材方便、依山就势、灵活多样,是中国民居建筑不可忽视的宝贵遗产.

本文链接:http://d.g.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_shanxjz201004003.aspx

下载时间:2010年5月6日

20

第36卷第4期

10年2月

西建筑

&"小ⅨIARCHITEC兀瓜E

V01.36No.4Feb.2010

・5・

文章编号:1009缶825(20lO)04埘∞5.02

恩施土家族吊脚楼的文化价值与保护研究*

张劲松

摘要:从地理、气候、生活模式和适宜技术方面探究了湖北恩施土家族“吊脚楼”的成因、特征和独特的美学价值,研究表明吊脚楼仍值得继续传承和发扬,值得现代建筑设计借鉴,还对土家吊脚楼的保护、利用和更新提出了具体的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吊脚楼,民居,美学价值,保护利用中图分类号:TU一87

湖北西南部恩施自治州广大山区,是土家族传统聚居地。由于气候阴雨多变,潮湿多雾,再加上山高坡陡,“吊脚楼”这种民居形式就应运而生。一走进恩施土家族山村,就可以看到在丛山树影中一个个依山而建、凌空而立的黑灰色瓦木民居建筑,那就是土家族的“吊脚楼”。1

1.1

文献标识码:A

充足,可以欣赏到室外优美的自然景观。它还建有“走栏”和“丝檐”(覆盖走栏的雨搭),它们是吊脚楼室内空间的外延,直接沟通室外自然景观,从而在屋宇构造上尽量保持着与自然共存的有机空间形态。吊脚楼的内部结构一般分3层,下层为牲畜杂物,人居住在第二层,第三层用于储存谷物农具等,各层之间以木梯相连接。吊脚楼的整个构架,均以榫卯相衔,不用一钉一铆,结构非常严密,浑然一体,十分牢固。不管是外形还是内部结构,都呈现出恰到好处的比例关系,吊脚楼房顶、屋身、楼基各部分之间气韵和谐,建造严密,理路清晰。

吊脚楼起源和成因

历史渊源

土家族吊脚楼形式的住屋至少已有两千四五百年的历史,其

原型是干栏式建筑。《魏书・僚传》日:“依树积木,以居其上,名日千兰[1|。”研究者普遍认为“干栏”源于“巢居”,其发源地在远古的森林里,以适应狩猎、采集为主的原始生活。随着农耕技术的发展,人们逐渐走出森林,模仿巢居式样,离地数尺架空构筑居室,形成“上以自处,下居鸡豕”的空问格局,这种巢居形式后来逐步演变为干栏建筑形式。随着历史的发展,干栏式建筑变化出多种形式,从形制上可以简单归纳为“高脚干栏”和“矮脚干栏”两类。土家族传统民居是两种干栏的结合:高脚的厢房与矮脚的主屋。厢房吊脚楼数柱落地、横梁对穿、楼台悬空,在外观上充分展现其结构层次;而主屋则直接置于夯土整平后的平台上,这样就形成了两个室内标高,从外形看,房子坐基而建,也称“座子屋”。土家吊脚楼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受自然环境、气候、风土习俗的影响,形成了独特的建筑文化特征,具有鲜明的土家族民族特色。

2.2吊脚楼装饰艺术特色

由于吊脚楼的全木质结构,木雕是它最主要的装饰手法,布局构思巧妙,疏密讲究,造型生动活泼,层次丰富清晰,体现一种古朴灵秀之美。在装饰色彩上没有大面积使用鲜艳的色彩,而是充分利用材料本身的色泽与纹理,小面积采用钴蓝、天蓝、土红和土黄进行点缀,清艳脱俗。整个建筑的天然色彩与大自然完全融为一体,诗意洋溢。

装饰的题材内容主要取自本民族的神话传说以及图腾,主要有以下几类:1)字类:各种艺术笔体的汉字,如福字、万字、寿字等,随处可见木栏上雕“回”字格、“喜”字格、“亚”字格等吉祥图案;2)锦类:即锦纹,指由两方连续或多方连续图案构成的花纹,以回纹锦、拐子锦的使用为最多;3)祥禽瑞兽类:如龙凤呈祥、凤栖牡丹、喜鹊登梅等图案;4)寓意类:运用事物名称的汉字谐音组成祥瑞词语,以表达吉祥意愿,如采用蝠、磬谐“福庆”之音,以瓶、鹌谐“平安”之音,以柿、如意组成“事事如意”等【2J。

1.2适应地形和气候条件

鄂西山区是云贵高原尾闾,山多平地少,地形地貌复杂。土家族地区有“八山一水半分田”之称,境内崇山峻岭,山峦起伏,江河深层切割。为不占或尽量少占宝贵的耕地资源,顺应山区和河岸坎坡的复杂地形,最大限度地利用空间,吊脚楼多依山就坡而建,以吊脚之高低来适应地形之变化,并将楼房与平房结为一体,创造出廊台上挑,柱脚下吊,屋宇重叠的建筑形式。在气候上,土家聚居地处于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地带,雨量充沛,空气湿度大,特别是夏季湿热气候突出,如地面上直接造房,不利于人类居住。土家吊脚楼克服了这些不利因素,使居室脱离地面,人居其上,畜养其下,这样既达到了隔潮的目的,又可防止毒蛇猛兽对人们的侵袭,这也是土家吊脚楼形成和发展至今的重要原因。

2.3传统吊脚楼的自然美

中国传统美学观从文化性格来说,是内向、含蓄的。建筑美学也不例外,以表现含蓄、幽曲的特征为主,并追求与大自然之间及建筑自身之间的和谐、统一。恩施多山地陡坡和河岸坎坡,居民在利用地形、争取居住空间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吊脚楼依山临水而建,在苛刻的自然条件限制下拔地而起,淡薄了正统的建筑概念,也不讲究什么轴线和中心等,随坡就坎,随曲就折。吊脚楼这种随意的意识不受任何规矩的约束,“道法自然”,强调建筑造型与山地空间环境之间的自然平衡,充分利用山地自然空间,形成了千变万化的建筑风格b】。

2土家吊脚楼的结构装饰与美学价值

2.1

3土家族吊脚楼的开发与保护利用

民居形式不是一成不变的,生产生活方式的改变必定带来作为其载体的人居环境的改变,这是历史的必然规律。土家吊脚楼文化面对现代化的涤荡,正在面临破坏和消减,急需抢救与保护¨J。吊脚楼文化是土家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发并利用它,

形态结构

吊脚楼讲究室内外空间的渗透与交融,追求人工与天然的统

一,强调将建筑融入环境,并与之相互衬托I21。它的楼阁相当开敞,楼内外空间流通渗透,对应的门窗使室内通风良好,自然采光

收稿日期:2009.10,1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项目编号:40274005)

作者简介:张劲松(1968.),男,工程硕士,高级工程师,湖北民族学院,湖北恩施445000

・6・

2O

第36卷第4期

1O年2月

SHANXI

西

ARCHITECTU王E

建筑

Vd.36N0.4Feb.20lO

文章编号:1009—6825(2010)04瑚06-03

城市地域文化伍同校校园环境设计中的应用

田鸿喜范利飞

摘要:研究了城市地域文化特色的内涵,提出了具有城市地域文化特色的校园环境设计要求,分析了景德镇地域文化在陶瓷学院校园环境设计中的应用,以设计出极具城市特色和城市文化代表性的大学校园。关键词:地域文化,校园,环境,设计,陶瓷艺术中图分类号:玎J984.14

校园环境设计是一个功能复杂的综合体,如果只注重解决功能问题,还不足以成为优秀的校园设计。现在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学校培养学生道德品质和综合能力的功能应大于其传播知识的功能,这对校园环境提出了新的要求。大学所在的城市或地区的地域文化将成为影响大学校园环境设计的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值得我们很好的去探讨和研究,并且要能够把它很好的应用于现实高校校园环境规划和建设中去。

文献标识码:A

城市的发展、变化直接与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同步,综合反映着社会的面貌。城市的风貌又是地域文化的集中体现,城市的风貌不仅反映了城市建设者和广大居民所共同创造的物质成果,更蕴藏着长期以来该城市精神文明的积累,因而,每个城市的独特风貌都有着极为深刻的社会、文化内涵。

t芒{}

2具有城市地域文化特色的校园环境设计要求

2.1

因地制宜

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中国人自古以来都崇尚田园式的生

1城市地域文化特色的内涵

城市是历史文化的载体,城市的发展在人类历史文化上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特定的城市空间形态反映了特有的地域文化,既可以保护这一优秀的传统文化,又可以为振兴土家经济找到一条实现途径。单纯把吊脚楼作为一种空壳进行保护是不可取的,只有积极地对其进行保护利用和改造,才可以促进其可持续发展,使其随新时代进步。

1)要加强对吊脚楼文化的登记和保护。要认真做好对吊脚楼文化资源的调查摸底,对建造年代久远、保存较为完整、民族民间特色浓郁的吊脚楼建筑要实行登记、挂牌,列为重点保护文物。在深入调查论证的基础上,提出具体的可行性保护对象与规划,设置专门机构看管,适时进行维护修缮、环境清理工作,防止各种人为破坏和自然破坏,在吊脚楼较为集中的村寨,还应着重抓好消防工作,消除火灾隐患。

2)以市场为导向,加强土家族吊脚楼建筑旅游业开发。民族文化发展的活力来自于创新,因此,在开发利用吊脚楼文化资源时,要用发展的眼光、动态的思维来全盘统筹,把文化资源用“活”。在开发过程中,既要保留吊脚楼的原生性,又要大胆创新,不仅要有古老的吊脚楼,还要有现代风格的吊脚楼,这个问题在民族地区特别重要【3l。民族历史文化旅游已成为当前民族地区发展的一种优势,可以依山傍水建造一些外部形象为土家吊脚楼,内部设施却是现代化的小型宾馆,辅以民族风情表演和民族饮食,一定会吸引游客慕名而来。在开发时,为吸引更多游人,尽量与现有旅游风景区靠近,把土家族的风土人情渗透到旅游环境

活。因地制宜、强化地方独有特色、顺应地方文脉、反映地方特色,形成良好的社会效益。在规划设计构思上深入研究,使校园设之中,让游人参与,把旅游和体验生活结合在一起,全面宣传土家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如服饰文化、饮食文化、节日文化、宗教仪式、民族歌舞等,突出民族特色,发挥民族优势。

4结语

从形式上讲,恩施吊脚楼是对干栏建筑的继承和发展;从内容上讲,土家吊脚楼是一种与自然地理环境相协调、与气候特征相适应、与生产生活实践相结合、与民族文化相包容的居住模式。吊脚楼具有独特灵巧的设计理念,如:底层架空处理、灵巧的结构体系、模糊宅间的应用、良好的生态性等,其蕴含的自然朴素的建筑方法和独特的美学价值,仍然值得我们传承和借鉴。总之,对独具魅力的土家吊脚楼文化,我们应该做的是,一手抓登记与保护,一手抓开发与利用。参考文献:

[1]段超.土家族文化史[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0.[2]张瑞瑞,涂凌琳.鄂西土家吊脚楼的装饰特点[J].台声・新

视角,2005(6):244.

[3]祝国超.土家族吊脚楼文化研究[J].重庆电力高等专科学

校学报,2006,11(6):46—48.

[4】向龙,龙湘平.论土家吊脚楼的文化价值取向[J].装饰,

2005(6):108—109.

CulturevalueandprotectionresearchofthestiltedhollseinEnshiT吣community

ZHANGJhso嚷

Abs仉Ict:Itstudi謦caus鹤,charactdsti∞anduIliquea苍thetic、柚ueofthestiltedhoLl鸵of

pect

ET曲i

Tus蚴uIlity

inHubeiprovince

is

from

as—

0fgeDb。gy,cl洒_late越ldlifem。de,researchprov签t}latthestiltedhouseisstiuvalue

t0

inheritaJld

forrIl()dernbuildingd苍ign,and

pro、树器o。雠tesu酗tions

popuL商ze,which

value

t0

refer饥ce

forp11Dtection,utilizationaI】d

rene而ng0fTusstiItedh)uSe.

1研words:stiltedh)use,residenoe,aestheticvalue,protection

收稿日期:2009—10.10

utilizati∞

作者简介:田鸿喜(1959.),男,教授.景德镇陶瓷学院,江西景德镇333001

范利飞(1981一),男,景德镇陶瓷学院硕士研究生,江西景德镇333001

恩施土家族吊脚楼的文化价值与保护研究

作者:作者单位:刊名:英文刊名:年,卷(期):引用次数:

张劲松

湖北民族学院,湖北恩施,445000山西建筑

SHANXI ARCHITECTURE2010,36(4)0次

参考文献(4条)

1.段超.土家族文化史[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0.

2.张瑞瑞,涂凌琳.鄂西土家吊脚楼的装饰特点[J].台声·新视角,2005(6):244.3.祝国超.土家族吊脚楼文化研究[J].重庆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11(6):46-48.4.向龙,龙湘平.论土家吊脚楼的文化价值取向[J].装饰,2005(6):108-109.

相似文献(10条)

1.会议论文 卢峰.朱昌廉 重庆吊脚楼民居的保护与改造策略诌议 2001

重庆吊脚楼民居是重庆地区独特的山地地貌特征与传统文化长期融合演化的结果,体现出浓郁的地域文化特征和独特个性,在当前的城市更新过程中,重庆吊脚楼民居作为一种适应陡坡地形的特殊民居形式.具有较高的文化保护和开发利用价值.本文针对重庆吊脚楼民居与环境结合的特点,从相关环境、整体风貌、保护与开发、继承与发展等几个方面探讨了吊脚楼民居保护与改造的策略.、

2.期刊论文 卢峰.朱昌廉 重庆吊脚楼民居的保护与改造策略 -住宅科技2003(2)

重庆吊脚楼民居是重庆地区独特的山地地貌特征与传统文化长期融合演化的结果,体现出浓郁的地域文化特征和独特个性.在当前的城市更新过程中,重庆吊脚楼民居作为一种适应陡坡地形的特殊民居形式,具有较高的文化保护和开发利用价值.文章针对重庆吊脚楼民居与环境结合的特点,从相关环境、整体风貌、保护与开发、继承与发展等几个方面提出了吊脚楼民居保护与改造的策略.

3.会议论文 魏挹澧 吊脚楼——土家族民居之瑰宝 2001

土家族是一个有着独立传统文化的民族,本文对土家族吊脚楼的基本平面类型及结构方面的两种不同形式进行了介绍,并就土家族民居的平面功能、立体造型、外部造型进行了简述。

4.期刊论文 张超.李智伟.ZHANG Chao.LI Zhi-wei 贵州苗族吊脚楼民居对中国现代新农村民宅建设的启示 -贵州民族研究2008,28(5)

贵州苗族吊脚楼民居是我国少数民族建筑的优秀代表,其外部形态、内部结构、建筑材料、空间布局都独具一格,极富民族地域特色.我国是一个山多地少的国家,有限的土地资源正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不断在减少;在农村,富裕起来的农民兴起的大规模住宅建设,更是加剧了这种紧张形式.在这一过程中,把保护耕地和建造具有地域特色的民族民居有效的结合起来,把节约资源与开发新的建筑材料结舍起来,传承和发扬我国优秀的民族建筑文化,贵州苗族吊脚楼民居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5.期刊论文 于薇.解本娟.YU Wei.XIE Benjuan 湘西的风土民居——吊脚楼 -沈阳大学学报2007,19(2)

考察了湘西的自然环境和土家族建筑的传统,说明是这些因素促成了吊脚楼这种特殊的建筑形式.阐述了吊脚楼的主要特点、类型、结构及构造.

6.学位论文 匡红 重庆民居“吊脚楼”生态优化与整合技术研究 2009

我国传统乡土建筑分布在广大农村,经历长期发展,蕴含着传统简单的生态思想和生态技术,形成了适合各地不同环境气候的独具特色的建筑形态。但随着农村生活质量的提高,传统乡土建筑显露出许多弊端:功能不完善、卫生条件差、不适合现代家用电器的安装使用等,已不能满足人们日益现代化的生活方式和生活需求。因此人们纷纷把目光转向千篇一律的砖房,而忽视对传统乡土建筑的改造利用,大量的建设造成农村生态环境的逐步恶化。同时,农村因经济限制及缺乏相应引导,在新能源、新技术的利用方面十分滞后。 本文在这样的背景下,选取吊脚楼为研究对象,以重庆彭水县鞍子乡新四村四组的吊脚楼为例,从改造利用角度出发对其进行相关研究,希望能从设计策略角度改进吊脚楼,使其在保持地域特色的同时满足人们的生活要求。 首先,对吊脚楼的发展演变、区域分布、基本类型、基本形态及体现的生态思想进行论述,并分析吊脚楼的现存状态,从整体上对吊脚楼进行了解。 其次,针对重庆彭水县鞍子乡新四村四组的吊脚楼,在广泛调研及仪器测量基础上,充分了解吊脚楼的使用状况(包括热舒适型、卫生状况、邻里交往、功能实用性等)、建造方式、人们的经济收入和生态意识等等,分析其生态适应性和经济适应性,探索吊脚楼的生态本质,发掘其中有价值的策略和技术。同时了解当地吊脚楼各方面的优缺点,为进一步的改造利用提供参考。 再次,通过之前的分析调研,选取当地比较普遍的一种形式“L”型,并在不影响经济性和易于建造的原则下进行适当改进,包括平面功能的完善、建筑材料的整合运用、物理性能的改进和新能源的利用等,意在能够保持这种独具特色的建筑形态的同时,改善人们的生活环境,并做到因地制宜、就地取材。 最后,结语部分对全文进行了总结,并指出该论文的不足之处以及后续研究的可能性和研究的方向。 本文结论:传统吊脚楼尽管存在很多不足之处,但能通过相应的设计策略和适宜的技术策略加以克服。当然,改进后的吊脚楼能否满足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追求以及经济性的要求还有待实践的证明。 关键词:生态建筑;吊脚楼;生态适应性;生态改进

7.期刊论文 郑涛 读湘西吊脚楼 -四川建筑2008,28(2)

湘西民居无论是在形态布局、与自然结合,还是在乡土文化方面都有着自身的特点,它不拘一格,生动活泼.通过对湘西民居吊脚楼的布局、形制等因素的解读,来研究湘西民居的特点,寻找它的建筑思想源泉,审视其建筑布局特征和形式,在新的时代里,结合现时的建筑潮流,给予其更深更广的生命力.

8.期刊论文 王炎松.袁铮.WANG Yansong.Yuan Zheng 鄂西宣恩县土家族吊脚楼民居特征及其保护研究 -华中建筑2005,23(z1)

从鄂西宣恩县土家村寨和民居的现状和发展入手,分析了土家吊脚楼民居的特征及其存在的问题,对土家吊脚楼的保护和利用提出了具体的意见和建议.

9.期刊论文 夏斐.唐文 侗族民居建筑特色及其文化内涵探析 -艺术探索2009,23(2)

扬我国少数民族传统民居建筑文化.

10.期刊论文 龙自立.LONG Zi-li 浅析湘西山地民居与环境 -山西建筑2008,34(32)

对湘西山地民居进行了分析,从湘西山地民居的类型、布局以及湘西人的民居环境观三方面进行了研究,指出湘西山地民居古朴粗犷、取材方便、依山就势、灵活多样,是中国民居建筑不可忽视的宝贵遗产.

本文链接:http://d.g.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_shanxjz201004003.aspx

下载时间:2010年5月6日


相关内容

  • 土家族吊脚楼的文化内涵及传承研究
  • 摘 要:土家族吊脚楼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土家族人民的家庭伦理观念和宗教民族信仰,并对土家族人民的教育.文化.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对于土家族人民的文化内涵和文化传承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文章就从土家族吊脚楼的基本类型出发,分析土家族吊脚楼的基本作用,并由此探索土家族吊脚楼的文化内涵 ...

  • 恩施大峡谷旅游攻略
  • 誉为与美国科罗拉多大峡谷难分伯仲的湖北清江恩施大峡谷位于长江三峡附近的鄂西南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恩施市屯堡乡和板桥镇境内,是清江大峡谷中的一段.峡谷全长108千米,总面积300多平方千米.峡谷中的百里绝壁.千丈瀑布.傲啸独峰.原始森林.远村 寨等景点美不胜收. 壮美无比的恩施大峡谷空间宏伟开阔,景观 ...

  • 湖北导游基础知识
  • 湖北导游基础知识 一.多项选择题 1.2008年12月10日,湖北省政府在北京与国家旅游局就加快湖北省旅游产业发展正式签署合作协议,规划了"一城两圈"旅游发展战略, "一城两圈"中的"两圈"是指( ). A.武汉城市旅游圈 B.江汉平原城市 ...

  • 最新恩施州情
  • 恩施州情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成立于1983年,是共和国最年轻的自治州,也是湖北省唯一的少数民族自治州和唯一被纳入国家西部大开发范围的地区.全州国土面积2.4万平方公里,辖恩施.利川两市和建始.巴东.宣恩.咸丰.来凤.鹤峰六县,总人口397万,其中土家族.苗族等28个少数民族占54%. 恩施州是一个 ...

  • 土家特色餐饮项目计划书
  • 土 家 特 产 与 餐 饮 计 划 书 吴登奇 QQ :1179421078 2015年10月7日星期三 一.概述 恩施是土家族.苗族聚集的地方,因此有很多具有本土特色的菜肴,主要有合渣.腊蹄子火锅.土家香肠.春芽炒鸡蛋.豆豉炒腊肉.鲊广椒炒腊肉.土家炸土豆片.洋芋粑粑.泡酸洋火儿.酸萝卜炒肉.腌则 ...

  • 外国人眼里中国最美的10个景点
  • 外国人眼里中国最美的10个景点 外国友人眼里中国最美的景色,你都去过哪些了呢?来看看吧,喜欢就加入自己的旅行清单吧! 01. 宁夏沙湖 宁夏沙湖中国观鸟的首选之地.每年有各种各样的迁徙鸟类在宁夏这片湿地栖息,数量多达100万只.鸟类栖息的时间段分布为4-5月和9-10月.在这片80平方千米的广阔地域 ...

  • 川盐古道研究刍论--基于川盐古道的实地考察
  • 邓军:川盐古道研究刍论--基于川盐古道的实地考察 ·41· 川盐古道研究刍论 --基于川盐古道的实地考察 邓 军 摘 要:对川盐古道的研究,有助于扩展盐业史研究的新视野,是盐业史.盐文化研究中的重要学术生长 点.但是,目前对川盐古道的概念.路线和辐射范围.盐运文化遗产保护等问题还欠缺大量的基础性和学 ...

  • 恩施土司城
  • 恩施土司城里面有许多的着名景点,比如说:风雨桥.土司王府九进堂.钟楼.鼓楼.百花园.土家族民居等等等等今天,我就要介绍几个. 我就先来说说土家族民居吧,这里是典型的土家族民居建筑吊脚楼.吊脚楼多依山傍水而建,房前屋后多植果木与竹林.在绿树掩遇中,一楼挑出,凸显出小桥流水人家的优美.这叫一开三间的单边 ...

  • 文化馆的工作汇报例文
  • 文化馆是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精神食粮的重要阵地.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面对西方文化产品及其文化理念.价值观念的强大攻势,我国群众文化工作面临着坚守阵地.谋求发展的新课题.下面是近两年来咸丰县文化馆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县城社区和乡镇.农村为重点,坚持文艺为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