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肩膀》作文的评讲
一、目标:通过具体例文的分析,让学生明白不足,并找到升格的方向,进而提高学生修改作文的兴趣及水平。
二、课时安排:二课时
三、文题回顾:
以《肩膀》为题,写一篇800字的作文,除诗歌外题材不限。
四、立意点拨(此为借鉴网友的,表示感谢):
结合作文审题的“化实为虚”的要求,展开联想
第一、从本义出发,写肩膀的“依靠”或“支撑”的作用。
如写父母为自己的付出,想到父母是自己的人生依靠,是自己人生之旅的拐杖。(需要发散思维,采取虚实结合的方法立意。)
第二、从肩膀的功能出发,写肩膀存在的价值意义。
如,写肩膀的存在使一个人趋于完整,再引申到学校、企业单位组织机构中,某个部位的存在意义,甚至是引申到国家政府的机构设置的问题。
第三、从肩膀的比喻义和引伸义来思考。这是创新的最佳角度。
如肩膀是信念,是理想,是希望,这些支撑了一个人的精神世界,我们需要依靠信念、理想与希望。同时肩膀也是一种责任,写自己所肩负的个人责任、社会责任与国家责任。
第四、肩膀是一个民族腾飞的保障。
自古“铁肩担道义”,以国家的防御建筑、古今的英雄人物的事例来说明中心。
第五、从矛盾哲学的角度出发,肩膀的多少与我们成长有何联系?
肩膀是越多越好,还是越少越好?多,可以使我们衣食无忧,学习无苦,但却带来了好逸恶劳、不思进取的坏毛病;肩膀少,虽然会使我们经历人生的种种不幸或苦难,但却带来我们对人生、对社会的深刻认识,增强自我抗挫折能力,使自己更健康地成长。
五、略点本次作文的情况。
(以上内容采用多媒体显示,简单处理;以下内容则印发资料,详细分析。)
六、升格示范:
(一)记叙文修改:
1、例文:
肩膀
小时候,最让我感到温暖、踏实的地方,就是父亲的肩膀。
总记得儿时,我跟父亲是聚少离多的,他总是不在我的身边,独自一人在社会上打滚。养家糊口,多不容易啊!
我家的上几代人,几乎都是穷光棍的,祖父辈们还只是勉强能够过上挨饿但不至于饿死的生活,所以父亲读完中学,十几岁就要跟着大伯到社会上去打滚。虽说有大伯的照顾,但吃苦还是免不了的。慢慢的,我们家的生活可好多了,在当时可算是小康水平了。生活的压力,造就了父亲坚实的肩膀。
就在20世纪90年代第三个年头,风雨交加的那个晚上,我破蛋而出。我的诞生,可喜可悲,给父亲添加爱子的同时无疑增加了父亲肩膀上的重担。没办法,这是无可避免的,我小时候,父亲正是在深圳打滚时,一年中好像只能与父亲相处几天而已。还记
得小时候,每逢春节父亲回到家时,我总是先躲在门角里,等父亲找一会儿,然后才跑出来挨在父亲的怀里撒娇,那时看到父亲好像挺害羞的,慢慢地,找回熟悉感,就整天缠着父亲不放,总是骑在父亲的肩膀上,高高在上,父亲给予了我坚实的平台。
前些年,祖母病重时,我感到父亲真的累了,每天晚上不是不睡,就是睡不安稳,整个人瘦了一圈,肩膀上的担子压得他几乎喘不过气来。是的,这是可想而知的。我原先以为祖母的逝去会减轻父亲肩膀上的担子,但事实上不是这样,这并不能减轻父亲的负担,因为我还未能自立,还未能摆脱对家庭的依赖,对父母的依赖,我的未来父亲还要为我想,为我创造条件。我想一个为人父的人,只有到了老了,腰弯了,儿孙满堂时,他的肩膀才能轻松,不再背负着重担。父亲的肩膀,给我以温暖、踏实。
生活就是这样,总是耐人寻味。
2、学生阅读讨论例文存在的不足。
3、教师明确意见:记叙文的要旨就是以真情来打动人,以细节来表情。本例文的审题是合格的,叙事的柜架是完整的,但恰恰最缺乏能表现父亲形象的细节,某些语句表达不得体。
4、发放升格范文,让学生阅读感受。
肩膀
小时候,最让我感到温暖、踏实的地方,就是父亲的肩膀。
尽管儿时,我跟父亲总是聚少离多,因为父亲长年在外工作,只有时节才回家。但是,只要父亲回来了,他总要把我扛上他的肩膀玩骑高马的游戏。那时,我坐在他的肩膀上,双手扶着他的头,抓着他的头发,还喜欢摸他扎手的胡子,揪他大大的耳朵,在父亲作马奔跑状时,我就会开心得咯咯咯地笑,而当父亲作出要摔倒等的危险动作时,我会吓得高声尖叫,然后又开心地央求父亲再来一次,又再来一次,乐此不疲。有时,父亲带我出去,走到人多热闹的地方,他也会把我扛上肩膀,双手稳稳地抓住我的脚。那样,我就安全地坐在上面,并能看到更多更精彩的东西。
那时候,在我小小的心里还曾一度埋怨过父亲,怪他一个人在外面过好生活,只有时节才买回大包小包的东西哄我们开心。唉,小孩子的眼睛只看到父亲回家时的光鲜,只知道外面的世界繁华而精彩,却不知那片刻的光鲜是父亲苦苦劳作了一整年才换来的,外面的繁华与精彩根本不属于父亲。父亲的肩膀上扛着多大的压力啊,这个我却一无所知。
是的,父亲肩膀上的担子很重。我家祖父辈们都是山里人,常年辛苦耕作只能勉强吃饱穿暖,没有任何余钱。于是不服气的父亲读完中学后,就跟着大伯出外打工了。虽然有大伯的照顾,但吃苦还是难免的。那时社会的就业机会不多,都是些城里人不肯干的脏活累活,工资也不高,可父亲都愿意干。90年代初,我的出生给父亲带来了为人父的喜悦却也加重了他肩膀上的负担。一个人养家糊口,实在不容易啊!于是他回家的次数更少了,只有春节才回家几天。那时,父亲去了深圳,做过很多工作,建筑工、装修工,餐饮业、服务业,小作坊、大企业,什么工作工资高就做什么。家庭的压力全压在了父亲一人的肩膀上,可父亲并未被压垮,在他的努力下,我们家的生活越来越好了。
前些年,祖母病重时,我真切地感受到了父亲的累。巨额的医疗费用,长期的陪床看护,压得父亲几乎喘不过气来。那段时间,每天晚上父亲不是失眠就是睡不安稳,整个人瘦了一圈。祖母离去后,我曾不敬地猜想,父亲终于摆脱了沉重的负担,终于可以歇一口气了。其实不然,因为我和妹妹还未能自立,还未能摆脱对家庭的依赖,对父母
的依赖,我们的未来还要父亲为我们设想,为我们创造条件。这一切仍旧压在父亲的肩膀上,他仍须辛苦操劳。
我想,一个为人父的人,只有到了老了,腰弯了,儿孙满堂时,他肩膀上的重担才能卸下,才能轻松享福吧。
父亲的肩膀,给我的何止是温暖与踏实呢?
5、讲授修改的理由:
第2段照应开头增加细节描写,表现父亲的肩膀给我的“温暖、踏实”的感觉。
第3段增加“我”对父亲的不理解的心理描写,引出下文。
第4、5段根据原文进行梳理并展开细节描写,表现父亲的肩膀上承担的重任。对原文的一些不得体的语句进行增删:如“风雨交加的那个晚上,我破蛋而出”,显得不伦不类;“我原先以为祖母的逝去会减轻父亲肩膀上的担子”则对“祖母”显得不敬。 原文的结尾太“耐人寻味”,未能深化主题。改为反问,则显意蕴悠长。
(二)议论文修改:
操作步骤与记叙文的修改升格是一样的。
1、例文:
肩膀
每个人都有一双肩膀,或是结实的,或是单薄的。 古往今来,许多能人志士用他们自己宽厚而殷实的肩膀迎接风雨,挑战黑暗。
韩信有一双忍辱负重的肩膀。堂堂男子汉大丈夫岂能忍受跨下之辱呢?为什么就不能有骨气一点,宁死不屈呢?在别人看来,这无疑是可耻的,可是,韩信的肩膀里承担着一种对自己的责任。韩信忍受跨下之辱并不是苟且偷生,委曲求全,而是暂放尊严,保住性命,为他日卷土重来养精蓄锐。对于韩信来说这何尝不是致命的痛呢?人最宝贵的自尊被人踩在脚下,双膝跪在地上,身体蜷缩着从别人的跨下爬过,支撑韩信完成这一艰难的过程的正是他那忍辱负重的肩膀。这一双肩膀扛起了别人的侮辱,讥笑和吐骂,也迎来了韩信之后成为大将军的胜利。
鲁迅有双保家卫国的肩膀。鲁迅先生本来在日本学医,后来他在日本看到中国留学生对日本人屠杀中国人民时所表现出来的冷血无情,他明白了做医生只能救部分人的生命而不能救整个国家的生命。所以他毅然弃医从文,奋书疾笔,怀着满腔的热血,用有力的文字参与斗争。为什么鲁迅能够放弃自己的理想,弃医从文呢?这是因为鲁迅是中国人,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正是他的一双保家卫国、拯救人民于水深火热的肩膀支撑着他弃医从文。这一双坚强的肩膀,在文学上挡住了炮弹,迎来了新的文学时代。
而我,也有一双坚强的,迎接风雨的肩膀。我生活的时代并不像韩信和鲁迅的那样艰辛,所以,我所遇到的困难险阻也不算得了什么,因此,我会视困难为挑战,我的肩膀支撑着我独立生活。在上高中的这个时段,我学会了自己搭公车上学放学,学会了自己照顾自己的生活。我的肩膀支撑着我面对考试失败。在我考试失利时,我会告诉自己要紧紧记住这次的痛,他日一定要卷土重来!我的肩膀支撑着我面对朋友的背叛,亲人的离世------
其实,每个人都有一双迎接风雨的肩膀。这双肩膀也许是自信,也许是坚强------
2、不足:本例文存在两个较大的不足,一是观点不鲜明,二举例后的分析不精辟。 原文的“每个人都有一双肩膀,或是结实的,或是单薄的”只停留在标题的“实”的角度,未能从“虚”处明确。而“古往今来,许多能人志士用他们自己宽厚而殷实的肩膀迎接风雨,挑战黑暗”则不能给我们“为什么能迎接风雨,挑战黑暗”的答案。
因为中心论点的不明确,直接影响了两个分论点的表达以及例后的分析。如“支撑韩信完成这一艰难的过程的正是他那忍辱负重的肩膀。这一双肩膀扛起了别人的侮辱,讥笑和吐骂,也迎来了韩信之后成为大将军的胜利” ,“ 正是他的一双保家卫国、拯救人民于水深火热的肩膀支撑着他弃医从文”,这叫人如何信服?
3、升格范文:
肩膀
每个人都有一双肩膀,或结实,或纤弱,或宽厚,或单薄。可不管什么样的肩膀,它们都是为承担而生。
古往今来,许多能人志士用他们宽厚而结实的肩膀迎接风雨挑战黑暗,并告诉我们,肩膀是用来承担的!
韩信的肩膀上承担着信念。堂堂男子汉大丈夫岂能忍受跨下之辱呢?为什么就不能有骨气一点,宁死不屈呢?在别人看来,韩信的选择是可耻的,可是,韩信的胸膛里燃烧着一种信念,一种相信自己的才能,相信自己以后的成就的信念,他深知,大丈夫能屈能伸,小不忍则乱大谋。于是,他弯下了尊严的腰,双膝跪在地上,身体蜷缩着从别人的跨下爬过,然后拍拍尘土,挺起信念的肩膀,迎着无赖的侮辱,旁人的讥笑,他人的不解,昂头向前,最终迎来了功成名就的一刻。支撑韩信完成这一艰难过程的正是他肩膀上所承担的信念,有了信念,韩信才有了蔑视、克服困难的勇气与毅力,才有了最终的成功。
鲁迅的肩膀上承担着责任。鲁迅先生本来学医,可现实让他明白了做医生只能救部分人的生命而不能救整个国家的生命。所以他毅然弃医从文,怀着满腔的热血,奋笔疾书,以笔为枪,射向敌人的心脏,以文字为药,救治国民于麻木与冷漠之中。为什么鲁迅先生能够放弃自己的理想?是良知,是赤子的爱国之心,更是一份公民的责任。鲁迅先生知道,个人的理想与国家的命运比起来微不足道,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每一个中国人的肩膀上都扛着振兴中华的重任。这一份强烈的民族责任心让鲁迅先生即使身处险境,仍然能够挺起肩膀,从容前行,并换来了国人的觉醒,民族的解放。
布鲁诺的肩膀上承担着真理,所以他宁愿葬身火海也不愿向谬论低头;萨马兰奇的肩膀上承担着梦想,所以他才能用十八年的激情奋斗换取国际奥委会的入门券;陈光标的肩膀上承担着良知,所以他才会做出高调慈善、百年后“裸捐”的惊人之举;王凯、王锐兄弟肩膀上承担着孝顺,所以兄弟俩尽管年近六旬还拉着由板车改造的“房车”,载着81岁的老母亲,从黑龙江一路走到台湾去旅游。太多太多的例子告诉我们,肩膀是用来承担并且能够承担的,而且正因为肩膀上所承担的,我们才能在人生的旅途中越走越远。
而我,也有一双坚强的,能迎接风雨的肩膀。虽然我生活的时代并不像韩信和鲁迅先生的那样艰辛,我所遇到的困难险阻也不算得了什么,但对我而言,它们仍是我人生路途中的绊脚石。但是,我的肩膀上也承担着我的信念、我的责任、我的梦想、我的道义、我的目标、我的义务------因此,它们会给我人生的方向,给我前进的动力,给我坚持的力量,会支撑着我挑战困难,支撑着我独立生活,支撑着我直面失败,支撑着我笑
对朋友的背叛,支撑着我走过亲人离世的感伤------
其实,每个人都有一双能迎接风雨的肩膀,只要你的肩膀上有所承担。
4、升格修改理由:
第1段化实为虚,把“肩膀”抽象概括,明确中心论点为“肩膀为承担而生”。
第2段承上启下,并再次强调中心论点。
第3、4段两个分论点照应中心论点,明确“肩膀”所承担的内容。
第5段增加略例,增强说服力。
第6段仍然是照应“承担”这一中心论点,梳理联系自我这一部分的内容。 结尾深化中心论点。
七、课后作业:仔细阅读自己的作文,找出不足并加以修改升格。
关于《肩膀》作文的评讲
一、目标:通过具体例文的分析,让学生明白不足,并找到升格的方向,进而提高学生修改作文的兴趣及水平。
二、课时安排:二课时
三、文题回顾:
以《肩膀》为题,写一篇800字的作文,除诗歌外题材不限。
四、立意点拨(此为借鉴网友的,表示感谢):
结合作文审题的“化实为虚”的要求,展开联想
第一、从本义出发,写肩膀的“依靠”或“支撑”的作用。
如写父母为自己的付出,想到父母是自己的人生依靠,是自己人生之旅的拐杖。(需要发散思维,采取虚实结合的方法立意。)
第二、从肩膀的功能出发,写肩膀存在的价值意义。
如,写肩膀的存在使一个人趋于完整,再引申到学校、企业单位组织机构中,某个部位的存在意义,甚至是引申到国家政府的机构设置的问题。
第三、从肩膀的比喻义和引伸义来思考。这是创新的最佳角度。
如肩膀是信念,是理想,是希望,这些支撑了一个人的精神世界,我们需要依靠信念、理想与希望。同时肩膀也是一种责任,写自己所肩负的个人责任、社会责任与国家责任。
第四、肩膀是一个民族腾飞的保障。
自古“铁肩担道义”,以国家的防御建筑、古今的英雄人物的事例来说明中心。
第五、从矛盾哲学的角度出发,肩膀的多少与我们成长有何联系?
肩膀是越多越好,还是越少越好?多,可以使我们衣食无忧,学习无苦,但却带来了好逸恶劳、不思进取的坏毛病;肩膀少,虽然会使我们经历人生的种种不幸或苦难,但却带来我们对人生、对社会的深刻认识,增强自我抗挫折能力,使自己更健康地成长。
五、略点本次作文的情况。
(以上内容采用多媒体显示,简单处理;以下内容则印发资料,详细分析。)
六、升格示范:
(一)记叙文修改:
1、例文:
肩膀
小时候,最让我感到温暖、踏实的地方,就是父亲的肩膀。
总记得儿时,我跟父亲是聚少离多的,他总是不在我的身边,独自一人在社会上打滚。养家糊口,多不容易啊!
我家的上几代人,几乎都是穷光棍的,祖父辈们还只是勉强能够过上挨饿但不至于饿死的生活,所以父亲读完中学,十几岁就要跟着大伯到社会上去打滚。虽说有大伯的照顾,但吃苦还是免不了的。慢慢的,我们家的生活可好多了,在当时可算是小康水平了。生活的压力,造就了父亲坚实的肩膀。
就在20世纪90年代第三个年头,风雨交加的那个晚上,我破蛋而出。我的诞生,可喜可悲,给父亲添加爱子的同时无疑增加了父亲肩膀上的重担。没办法,这是无可避免的,我小时候,父亲正是在深圳打滚时,一年中好像只能与父亲相处几天而已。还记
得小时候,每逢春节父亲回到家时,我总是先躲在门角里,等父亲找一会儿,然后才跑出来挨在父亲的怀里撒娇,那时看到父亲好像挺害羞的,慢慢地,找回熟悉感,就整天缠着父亲不放,总是骑在父亲的肩膀上,高高在上,父亲给予了我坚实的平台。
前些年,祖母病重时,我感到父亲真的累了,每天晚上不是不睡,就是睡不安稳,整个人瘦了一圈,肩膀上的担子压得他几乎喘不过气来。是的,这是可想而知的。我原先以为祖母的逝去会减轻父亲肩膀上的担子,但事实上不是这样,这并不能减轻父亲的负担,因为我还未能自立,还未能摆脱对家庭的依赖,对父母的依赖,我的未来父亲还要为我想,为我创造条件。我想一个为人父的人,只有到了老了,腰弯了,儿孙满堂时,他的肩膀才能轻松,不再背负着重担。父亲的肩膀,给我以温暖、踏实。
生活就是这样,总是耐人寻味。
2、学生阅读讨论例文存在的不足。
3、教师明确意见:记叙文的要旨就是以真情来打动人,以细节来表情。本例文的审题是合格的,叙事的柜架是完整的,但恰恰最缺乏能表现父亲形象的细节,某些语句表达不得体。
4、发放升格范文,让学生阅读感受。
肩膀
小时候,最让我感到温暖、踏实的地方,就是父亲的肩膀。
尽管儿时,我跟父亲总是聚少离多,因为父亲长年在外工作,只有时节才回家。但是,只要父亲回来了,他总要把我扛上他的肩膀玩骑高马的游戏。那时,我坐在他的肩膀上,双手扶着他的头,抓着他的头发,还喜欢摸他扎手的胡子,揪他大大的耳朵,在父亲作马奔跑状时,我就会开心得咯咯咯地笑,而当父亲作出要摔倒等的危险动作时,我会吓得高声尖叫,然后又开心地央求父亲再来一次,又再来一次,乐此不疲。有时,父亲带我出去,走到人多热闹的地方,他也会把我扛上肩膀,双手稳稳地抓住我的脚。那样,我就安全地坐在上面,并能看到更多更精彩的东西。
那时候,在我小小的心里还曾一度埋怨过父亲,怪他一个人在外面过好生活,只有时节才买回大包小包的东西哄我们开心。唉,小孩子的眼睛只看到父亲回家时的光鲜,只知道外面的世界繁华而精彩,却不知那片刻的光鲜是父亲苦苦劳作了一整年才换来的,外面的繁华与精彩根本不属于父亲。父亲的肩膀上扛着多大的压力啊,这个我却一无所知。
是的,父亲肩膀上的担子很重。我家祖父辈们都是山里人,常年辛苦耕作只能勉强吃饱穿暖,没有任何余钱。于是不服气的父亲读完中学后,就跟着大伯出外打工了。虽然有大伯的照顾,但吃苦还是难免的。那时社会的就业机会不多,都是些城里人不肯干的脏活累活,工资也不高,可父亲都愿意干。90年代初,我的出生给父亲带来了为人父的喜悦却也加重了他肩膀上的负担。一个人养家糊口,实在不容易啊!于是他回家的次数更少了,只有春节才回家几天。那时,父亲去了深圳,做过很多工作,建筑工、装修工,餐饮业、服务业,小作坊、大企业,什么工作工资高就做什么。家庭的压力全压在了父亲一人的肩膀上,可父亲并未被压垮,在他的努力下,我们家的生活越来越好了。
前些年,祖母病重时,我真切地感受到了父亲的累。巨额的医疗费用,长期的陪床看护,压得父亲几乎喘不过气来。那段时间,每天晚上父亲不是失眠就是睡不安稳,整个人瘦了一圈。祖母离去后,我曾不敬地猜想,父亲终于摆脱了沉重的负担,终于可以歇一口气了。其实不然,因为我和妹妹还未能自立,还未能摆脱对家庭的依赖,对父母
的依赖,我们的未来还要父亲为我们设想,为我们创造条件。这一切仍旧压在父亲的肩膀上,他仍须辛苦操劳。
我想,一个为人父的人,只有到了老了,腰弯了,儿孙满堂时,他肩膀上的重担才能卸下,才能轻松享福吧。
父亲的肩膀,给我的何止是温暖与踏实呢?
5、讲授修改的理由:
第2段照应开头增加细节描写,表现父亲的肩膀给我的“温暖、踏实”的感觉。
第3段增加“我”对父亲的不理解的心理描写,引出下文。
第4、5段根据原文进行梳理并展开细节描写,表现父亲的肩膀上承担的重任。对原文的一些不得体的语句进行增删:如“风雨交加的那个晚上,我破蛋而出”,显得不伦不类;“我原先以为祖母的逝去会减轻父亲肩膀上的担子”则对“祖母”显得不敬。 原文的结尾太“耐人寻味”,未能深化主题。改为反问,则显意蕴悠长。
(二)议论文修改:
操作步骤与记叙文的修改升格是一样的。
1、例文:
肩膀
每个人都有一双肩膀,或是结实的,或是单薄的。 古往今来,许多能人志士用他们自己宽厚而殷实的肩膀迎接风雨,挑战黑暗。
韩信有一双忍辱负重的肩膀。堂堂男子汉大丈夫岂能忍受跨下之辱呢?为什么就不能有骨气一点,宁死不屈呢?在别人看来,这无疑是可耻的,可是,韩信的肩膀里承担着一种对自己的责任。韩信忍受跨下之辱并不是苟且偷生,委曲求全,而是暂放尊严,保住性命,为他日卷土重来养精蓄锐。对于韩信来说这何尝不是致命的痛呢?人最宝贵的自尊被人踩在脚下,双膝跪在地上,身体蜷缩着从别人的跨下爬过,支撑韩信完成这一艰难的过程的正是他那忍辱负重的肩膀。这一双肩膀扛起了别人的侮辱,讥笑和吐骂,也迎来了韩信之后成为大将军的胜利。
鲁迅有双保家卫国的肩膀。鲁迅先生本来在日本学医,后来他在日本看到中国留学生对日本人屠杀中国人民时所表现出来的冷血无情,他明白了做医生只能救部分人的生命而不能救整个国家的生命。所以他毅然弃医从文,奋书疾笔,怀着满腔的热血,用有力的文字参与斗争。为什么鲁迅能够放弃自己的理想,弃医从文呢?这是因为鲁迅是中国人,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正是他的一双保家卫国、拯救人民于水深火热的肩膀支撑着他弃医从文。这一双坚强的肩膀,在文学上挡住了炮弹,迎来了新的文学时代。
而我,也有一双坚强的,迎接风雨的肩膀。我生活的时代并不像韩信和鲁迅的那样艰辛,所以,我所遇到的困难险阻也不算得了什么,因此,我会视困难为挑战,我的肩膀支撑着我独立生活。在上高中的这个时段,我学会了自己搭公车上学放学,学会了自己照顾自己的生活。我的肩膀支撑着我面对考试失败。在我考试失利时,我会告诉自己要紧紧记住这次的痛,他日一定要卷土重来!我的肩膀支撑着我面对朋友的背叛,亲人的离世------
其实,每个人都有一双迎接风雨的肩膀。这双肩膀也许是自信,也许是坚强------
2、不足:本例文存在两个较大的不足,一是观点不鲜明,二举例后的分析不精辟。 原文的“每个人都有一双肩膀,或是结实的,或是单薄的”只停留在标题的“实”的角度,未能从“虚”处明确。而“古往今来,许多能人志士用他们自己宽厚而殷实的肩膀迎接风雨,挑战黑暗”则不能给我们“为什么能迎接风雨,挑战黑暗”的答案。
因为中心论点的不明确,直接影响了两个分论点的表达以及例后的分析。如“支撑韩信完成这一艰难的过程的正是他那忍辱负重的肩膀。这一双肩膀扛起了别人的侮辱,讥笑和吐骂,也迎来了韩信之后成为大将军的胜利” ,“ 正是他的一双保家卫国、拯救人民于水深火热的肩膀支撑着他弃医从文”,这叫人如何信服?
3、升格范文:
肩膀
每个人都有一双肩膀,或结实,或纤弱,或宽厚,或单薄。可不管什么样的肩膀,它们都是为承担而生。
古往今来,许多能人志士用他们宽厚而结实的肩膀迎接风雨挑战黑暗,并告诉我们,肩膀是用来承担的!
韩信的肩膀上承担着信念。堂堂男子汉大丈夫岂能忍受跨下之辱呢?为什么就不能有骨气一点,宁死不屈呢?在别人看来,韩信的选择是可耻的,可是,韩信的胸膛里燃烧着一种信念,一种相信自己的才能,相信自己以后的成就的信念,他深知,大丈夫能屈能伸,小不忍则乱大谋。于是,他弯下了尊严的腰,双膝跪在地上,身体蜷缩着从别人的跨下爬过,然后拍拍尘土,挺起信念的肩膀,迎着无赖的侮辱,旁人的讥笑,他人的不解,昂头向前,最终迎来了功成名就的一刻。支撑韩信完成这一艰难过程的正是他肩膀上所承担的信念,有了信念,韩信才有了蔑视、克服困难的勇气与毅力,才有了最终的成功。
鲁迅的肩膀上承担着责任。鲁迅先生本来学医,可现实让他明白了做医生只能救部分人的生命而不能救整个国家的生命。所以他毅然弃医从文,怀着满腔的热血,奋笔疾书,以笔为枪,射向敌人的心脏,以文字为药,救治国民于麻木与冷漠之中。为什么鲁迅先生能够放弃自己的理想?是良知,是赤子的爱国之心,更是一份公民的责任。鲁迅先生知道,个人的理想与国家的命运比起来微不足道,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每一个中国人的肩膀上都扛着振兴中华的重任。这一份强烈的民族责任心让鲁迅先生即使身处险境,仍然能够挺起肩膀,从容前行,并换来了国人的觉醒,民族的解放。
布鲁诺的肩膀上承担着真理,所以他宁愿葬身火海也不愿向谬论低头;萨马兰奇的肩膀上承担着梦想,所以他才能用十八年的激情奋斗换取国际奥委会的入门券;陈光标的肩膀上承担着良知,所以他才会做出高调慈善、百年后“裸捐”的惊人之举;王凯、王锐兄弟肩膀上承担着孝顺,所以兄弟俩尽管年近六旬还拉着由板车改造的“房车”,载着81岁的老母亲,从黑龙江一路走到台湾去旅游。太多太多的例子告诉我们,肩膀是用来承担并且能够承担的,而且正因为肩膀上所承担的,我们才能在人生的旅途中越走越远。
而我,也有一双坚强的,能迎接风雨的肩膀。虽然我生活的时代并不像韩信和鲁迅先生的那样艰辛,我所遇到的困难险阻也不算得了什么,但对我而言,它们仍是我人生路途中的绊脚石。但是,我的肩膀上也承担着我的信念、我的责任、我的梦想、我的道义、我的目标、我的义务------因此,它们会给我人生的方向,给我前进的动力,给我坚持的力量,会支撑着我挑战困难,支撑着我独立生活,支撑着我直面失败,支撑着我笑
对朋友的背叛,支撑着我走过亲人离世的感伤------
其实,每个人都有一双能迎接风雨的肩膀,只要你的肩膀上有所承担。
4、升格修改理由:
第1段化实为虚,把“肩膀”抽象概括,明确中心论点为“肩膀为承担而生”。
第2段承上启下,并再次强调中心论点。
第3、4段两个分论点照应中心论点,明确“肩膀”所承担的内容。
第5段增加略例,增强说服力。
第6段仍然是照应“承担”这一中心论点,梳理联系自我这一部分的内容。 结尾深化中心论点。
七、课后作业:仔细阅读自己的作文,找出不足并加以修改升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