侧面描写人物

侧面描写人物

侧面描写,顾名思义,不是从正面直接描写人物,而是描写主要任务周围的情、景、人、物等,用周围的一切条件作陪衬来烘托人物的一种描写方法。我们为什么要学习用这种方法去描写人物呢?同学们想想看:如果写人物单从正面入手,那么要写的人物往往比较单薄。如果再从侧面描写这位人物,那么你所写的人物形象就丰满一些。 例文:叔叔,你在哪里

叔叔,你在哪里?我的眼前总是浮现着你的身影。我的心中一直珍藏着那件像贝壳一样闪闪发亮的往事。

那是去年夏天的一个烈日吐火的日子,由于一个月来连降暴雨,河水猛涨,水位早已超过警戒线了,情况非常危急。干部们正在紧张地组织群众转移,一个连的解放军叔叔也加入了抢险的行列,正在挥汗如雨地加固大堤,男女老少,凡是能抬动土筐的人都在险处战斗着。我想,大堤哪能破,有那么多人保卫还不牢固?再说,即使破了,听到水声再往离我家只有200米得大堤上跑也来得及。于是我就趁照管我们这些孩子的阿姨不注意,溜回屋里,四下寻找我视为珍宝的那本《数学奥林匹克丛书》。

突然,“轰”的一声,堤决口了!我扒着窗户朝远一望,洪水正滚滚地像我家的瓦房涌来,霎时,洪水就冲到了门口。我没命地爬上窗户,两手使劲抓住钢筋,哭喊起来。一会儿,只见在齐腰的洪水中,一位解放军叔叔飞奔而来。他冲到窗台下,一把扯下我,高喊:“趴在我背上!”他用两只胳膊把我勒紧后就向坝边跑。突然,一股激流猛冲过来,把我们往后冲了几米。“扑通”一声,我俩栽倒在水里。我的嘴里、鼻子里、耳朵里全是水,我只觉得天旋地转。叔叔费了好大的劲才艰难地爬起来,挺直身子向岸边挪动。他的两条胳膊像钳子一样把我夹得更紧了,我一动也不能动。

这时,水流更凶猛了,激流打着旋儿,溅起一米多高的水花,要前进半步都困难。“趴好!不要动!”叔叔厉声命令道。一步、两步、三步……恶流逼人,迈动一步都非常吃力。我紧紧贴在叔叔的脊背上,闭上双眼,只觉得一股股暖流涌进我的心田。叔叔似乎忘记了一切,用用尽力气向底边猛扑。我清楚地听到他在“呼呼”地喘着粗气。啊!听清岸边嘈杂的讲话声了!近了,近了,更近了……最后叔叔终于把我背上了堤。“小弟弟,你……你没事吧?”叔叔把我放下来。我这时才看清他的面容:一张清瘦的脸上溅满泥浆……还没来得及仔细端详,叔叔便上气不接下气地对围过来的群众说:“请……请照顾一下这孩子,我……我还有任务……”我一把抓住她的手,半天才挤出一句话:“叔叔,你!……”他把手一甩,用力分开人群向决口处跑去。我抬起头,随着人们的目光望着叔叔远去的背影,泪花在我的眼里转着,转着……

从那以后,我再也没有见到那位叔叔,可惜他的名字我也不知道。 事情过去快一年了,可是我永远忘不了,忘不了叔叔那双坚定有力,把我夹得紧紧的肩膀;忘不了叔叔那宽大而温暖的脊背;忘不了叔叔那张任浊流冲打,溅满泥浆的清瘦的脸!

啊!叔叔,你在哪里?

思考:1、这篇文章的主要人物是谁?写了一件什么事?

2、这件事发生在怎样的环境中?

3、环境描写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小结:作者极力渲染“叔叔”救我的环境:“水流更猛了,捡起一尺来高,打着旋儿,”这些描写从侧面反映出“叔叔救我”的艰难,烘托出“叔叔”的品质,通过描写周围的环境烘托人物。把人物放在特定的环境中去写,能更好地反映人物的精神面貌,展现人物的形象。但同学们需要注意的是,环境描写时,要紧紧围绕中心思想,而且不能过于冗长,以免冲淡了文章的中心。

例文:一个助人为乐的人

每当我看到放在书架上的拼图板,就会想起我的同学李冰蓉。 我来这班不久,就和李冰蓉成了好朋友。她为人直爽、憨厚,整天笑眯眯的,一看就是个热心人。

星期三的下午,我一来,就走到李冰蓉眼前。只见她正在整理第一节地理课的用品。我推了推她:“李冰蓉,你这拼图板是在哪儿买的呀?”“我就买了。”她抬起头答道。“唉!我妈为我跑遍了几个大商场,都没买着。”我很失望,不是吗?问了那么多同学,得到的都是两句话:“不知道。我早就买了。”一会儿,上课铃响,我无精打采地回到座位上,只见别人的课桌上都摆着拼图板,可我的课桌上却没有。我觉得这课桌上非常单调,只有一本地理书、地图册。更使人伤心的是:一次不带拼图板就要扣零点五分,没办法,学期结束地理只好得零分了。就这样,我上了一节没意思的地理课。

星期五又有一节地理课。早上我来到教室,等待着组长的询问。可是听到的却是这样的声音:“马多磊,李冰蓉把拼图板给你带来了。”我感到莫名其妙,不解地问:“什么拼图板?”组长答道:“她看你买不到拼图板很着急,就把自己的借给你用。”我忙问:“那她自己呢?”“我还有一盒。”李冰蓉插了一句。

我回到座位上,看到课桌上放着的拼图板,心里高兴极了。“那我什么时候还给你呀?”我问。“等你买到了,再换给我好啦。”李冰蓉干脆地回答。

好容易盼到上第二节课,我把地理课要用的全放在了桌上。“叮铃铃”上课了,我往这拼图板,不由得回头望了李冰蓉一眼,我觉得此时的她真太美了!

思考:1、本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表现了什么?

2、本文主要写李冰蓉,却着墨不多,相反着力描写了“我”的心理活动,这是为什么?找出文中描写自己心理活动的句子,画出来。

小结:这篇文章与一般写人的文章不同,它没有很多的直接描写,

但它却有极其生动细腻的侧面烘托,通过“我”的语言和心理活动,衬托出李冰蓉的形象。侧面描写可以通过周围其他人物的反应来衬托主要人物。

例文:爸爸真好

星期六晚上,我和表姐正津津有味地看着电视节目《动物世界》,姑姑进来冷冷地对表姐说:“没考上重点中学,还有脸看电视!”表姐委屈地回放看书去了。姑姑接着又冲着爸爸开了火:“小晨都六年级了,你还不抓他学习!”爸爸笑笑说:“看这样的电视片,开眼界,长知识,不就是学习吗?”姑姑气得扭头走了。

记得我刚会说话的时候,爸爸就拿他的集邮册当教科书给我上课了。他一张一张地指给我看:这是黑羚羊,这是长颈鹿……我依依呀呀地念着,牢牢地记住了这些美丽的动物的名字。

上小学后,看到班上的同学集邮,我也要集邮,爸爸痛痛快快地把所有的动物邮票都给了我。我正要谢谢他,他却说:“别忙着谢我,给你邮票是有条件的,你要用标签一一写出所有动物的名称,并把它分别按纲、目、科、属、种有次序地拍起来,你到得到吗?”我高兴地答应了。我很快为自己知道的动物做了标签。但是,我我叫不上名字的要多些,就问爸爸。这是,爸爸把一本有关许多动物知识的书放在我手上,挺严肃地说:“书是最好的老师,不知道的东西,它能告诉你,认真读书吧!”这样我完成了爸爸布置的任务,不仅学到了知识,也养成了爱读书的习惯。

后来,我又迷上了养小动物。先后养过乌龟、螃蟹、刺猬、小兔等等。在爸爸的指导下,我天天注意观察小动物的生活,写下了一篇篇观察日记。

姑姑有时提醒爸爸,别让我从小就玩物丧志,爸爸却说:“玩物也可以立志嘛!”的确,我对动物的喜爱促使我看了许多书,感到自然界有说不尽的奥妙,我立志长大后去研究这些奥妙……

表姐背单词的声音打断了我的回忆。接着,传来姑姑的声音:“明天哪儿也不许去,在家里背一天!”我忙问爸爸星期天的安排。爸爸凑到我耳边小声说:“去动物园,给集邮册上没有的动物照相。”爸爸真好!

思考:1、本文主要写爸爸正确教育“我”的事,可为什么又要写姑姑教育表姐的事?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2、文中还有一处对比,你能找出来吗?能体会到作者这样对比的作用吗?

小结:作者把姑姑的教育方法和爸爸的教育方法作比,衬托出“爸爸真好。”侧面描写人物,还可以用其他人物与主要人物对比,突出主要人物。

作业:我爱我的老师

要求:文中要运用侧面描写。

1.三(1)班小朋友做玩具,一共做了48个,送给幼儿园15个,其余的平均分给一年级3个班,每班可以分得几个?

2.张教师带100元去商场买3个小足球,找回了7元,你能知道每个小足球多少元吗?

3.一本《故事大王》共65页,小明打算4天看完,小花打算6天看完,小明平均每天要看多少页?小花呢?

4.用6个边长1厘米的小正方形拼成一个大长方形,拼成的长方形的长和宽各是多少厘米?周长是多少厘米?

5.一个长方形操场,长55米,宽35米,小华沿操场的边跑了2圈,跑了多少米?

6.用一根线正好围成一个边长是8厘米的正方形。这根线长多少厘米?

7.有一块土地, 用来种西红柿, 用来种茄子,其余用种西瓜。西瓜占地几分之几?

8.李大伯家养了200只鸡,第一天先卖128只,平均每只鸡可卖9元,李大伯这天能卖多少元?

剩下的鸡第二天卖,每8只装一笼,能装多少笼?

9.同学们要种93棵树,已经种了18棵,剩下的树苗平均分给5个小组,每个小组还要种多少棵?

10.每根跳绳长2米。65米长的一根绳子,最多能剪多少根跳绳?还剩几米?

侧面描写人物

侧面描写,顾名思义,不是从正面直接描写人物,而是描写主要任务周围的情、景、人、物等,用周围的一切条件作陪衬来烘托人物的一种描写方法。我们为什么要学习用这种方法去描写人物呢?同学们想想看:如果写人物单从正面入手,那么要写的人物往往比较单薄。如果再从侧面描写这位人物,那么你所写的人物形象就丰满一些。 例文:叔叔,你在哪里

叔叔,你在哪里?我的眼前总是浮现着你的身影。我的心中一直珍藏着那件像贝壳一样闪闪发亮的往事。

那是去年夏天的一个烈日吐火的日子,由于一个月来连降暴雨,河水猛涨,水位早已超过警戒线了,情况非常危急。干部们正在紧张地组织群众转移,一个连的解放军叔叔也加入了抢险的行列,正在挥汗如雨地加固大堤,男女老少,凡是能抬动土筐的人都在险处战斗着。我想,大堤哪能破,有那么多人保卫还不牢固?再说,即使破了,听到水声再往离我家只有200米得大堤上跑也来得及。于是我就趁照管我们这些孩子的阿姨不注意,溜回屋里,四下寻找我视为珍宝的那本《数学奥林匹克丛书》。

突然,“轰”的一声,堤决口了!我扒着窗户朝远一望,洪水正滚滚地像我家的瓦房涌来,霎时,洪水就冲到了门口。我没命地爬上窗户,两手使劲抓住钢筋,哭喊起来。一会儿,只见在齐腰的洪水中,一位解放军叔叔飞奔而来。他冲到窗台下,一把扯下我,高喊:“趴在我背上!”他用两只胳膊把我勒紧后就向坝边跑。突然,一股激流猛冲过来,把我们往后冲了几米。“扑通”一声,我俩栽倒在水里。我的嘴里、鼻子里、耳朵里全是水,我只觉得天旋地转。叔叔费了好大的劲才艰难地爬起来,挺直身子向岸边挪动。他的两条胳膊像钳子一样把我夹得更紧了,我一动也不能动。

这时,水流更凶猛了,激流打着旋儿,溅起一米多高的水花,要前进半步都困难。“趴好!不要动!”叔叔厉声命令道。一步、两步、三步……恶流逼人,迈动一步都非常吃力。我紧紧贴在叔叔的脊背上,闭上双眼,只觉得一股股暖流涌进我的心田。叔叔似乎忘记了一切,用用尽力气向底边猛扑。我清楚地听到他在“呼呼”地喘着粗气。啊!听清岸边嘈杂的讲话声了!近了,近了,更近了……最后叔叔终于把我背上了堤。“小弟弟,你……你没事吧?”叔叔把我放下来。我这时才看清他的面容:一张清瘦的脸上溅满泥浆……还没来得及仔细端详,叔叔便上气不接下气地对围过来的群众说:“请……请照顾一下这孩子,我……我还有任务……”我一把抓住她的手,半天才挤出一句话:“叔叔,你!……”他把手一甩,用力分开人群向决口处跑去。我抬起头,随着人们的目光望着叔叔远去的背影,泪花在我的眼里转着,转着……

从那以后,我再也没有见到那位叔叔,可惜他的名字我也不知道。 事情过去快一年了,可是我永远忘不了,忘不了叔叔那双坚定有力,把我夹得紧紧的肩膀;忘不了叔叔那宽大而温暖的脊背;忘不了叔叔那张任浊流冲打,溅满泥浆的清瘦的脸!

啊!叔叔,你在哪里?

思考:1、这篇文章的主要人物是谁?写了一件什么事?

2、这件事发生在怎样的环境中?

3、环境描写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小结:作者极力渲染“叔叔”救我的环境:“水流更猛了,捡起一尺来高,打着旋儿,”这些描写从侧面反映出“叔叔救我”的艰难,烘托出“叔叔”的品质,通过描写周围的环境烘托人物。把人物放在特定的环境中去写,能更好地反映人物的精神面貌,展现人物的形象。但同学们需要注意的是,环境描写时,要紧紧围绕中心思想,而且不能过于冗长,以免冲淡了文章的中心。

例文:一个助人为乐的人

每当我看到放在书架上的拼图板,就会想起我的同学李冰蓉。 我来这班不久,就和李冰蓉成了好朋友。她为人直爽、憨厚,整天笑眯眯的,一看就是个热心人。

星期三的下午,我一来,就走到李冰蓉眼前。只见她正在整理第一节地理课的用品。我推了推她:“李冰蓉,你这拼图板是在哪儿买的呀?”“我就买了。”她抬起头答道。“唉!我妈为我跑遍了几个大商场,都没买着。”我很失望,不是吗?问了那么多同学,得到的都是两句话:“不知道。我早就买了。”一会儿,上课铃响,我无精打采地回到座位上,只见别人的课桌上都摆着拼图板,可我的课桌上却没有。我觉得这课桌上非常单调,只有一本地理书、地图册。更使人伤心的是:一次不带拼图板就要扣零点五分,没办法,学期结束地理只好得零分了。就这样,我上了一节没意思的地理课。

星期五又有一节地理课。早上我来到教室,等待着组长的询问。可是听到的却是这样的声音:“马多磊,李冰蓉把拼图板给你带来了。”我感到莫名其妙,不解地问:“什么拼图板?”组长答道:“她看你买不到拼图板很着急,就把自己的借给你用。”我忙问:“那她自己呢?”“我还有一盒。”李冰蓉插了一句。

我回到座位上,看到课桌上放着的拼图板,心里高兴极了。“那我什么时候还给你呀?”我问。“等你买到了,再换给我好啦。”李冰蓉干脆地回答。

好容易盼到上第二节课,我把地理课要用的全放在了桌上。“叮铃铃”上课了,我往这拼图板,不由得回头望了李冰蓉一眼,我觉得此时的她真太美了!

思考:1、本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表现了什么?

2、本文主要写李冰蓉,却着墨不多,相反着力描写了“我”的心理活动,这是为什么?找出文中描写自己心理活动的句子,画出来。

小结:这篇文章与一般写人的文章不同,它没有很多的直接描写,

但它却有极其生动细腻的侧面烘托,通过“我”的语言和心理活动,衬托出李冰蓉的形象。侧面描写可以通过周围其他人物的反应来衬托主要人物。

例文:爸爸真好

星期六晚上,我和表姐正津津有味地看着电视节目《动物世界》,姑姑进来冷冷地对表姐说:“没考上重点中学,还有脸看电视!”表姐委屈地回放看书去了。姑姑接着又冲着爸爸开了火:“小晨都六年级了,你还不抓他学习!”爸爸笑笑说:“看这样的电视片,开眼界,长知识,不就是学习吗?”姑姑气得扭头走了。

记得我刚会说话的时候,爸爸就拿他的集邮册当教科书给我上课了。他一张一张地指给我看:这是黑羚羊,这是长颈鹿……我依依呀呀地念着,牢牢地记住了这些美丽的动物的名字。

上小学后,看到班上的同学集邮,我也要集邮,爸爸痛痛快快地把所有的动物邮票都给了我。我正要谢谢他,他却说:“别忙着谢我,给你邮票是有条件的,你要用标签一一写出所有动物的名称,并把它分别按纲、目、科、属、种有次序地拍起来,你到得到吗?”我高兴地答应了。我很快为自己知道的动物做了标签。但是,我我叫不上名字的要多些,就问爸爸。这是,爸爸把一本有关许多动物知识的书放在我手上,挺严肃地说:“书是最好的老师,不知道的东西,它能告诉你,认真读书吧!”这样我完成了爸爸布置的任务,不仅学到了知识,也养成了爱读书的习惯。

后来,我又迷上了养小动物。先后养过乌龟、螃蟹、刺猬、小兔等等。在爸爸的指导下,我天天注意观察小动物的生活,写下了一篇篇观察日记。

姑姑有时提醒爸爸,别让我从小就玩物丧志,爸爸却说:“玩物也可以立志嘛!”的确,我对动物的喜爱促使我看了许多书,感到自然界有说不尽的奥妙,我立志长大后去研究这些奥妙……

表姐背单词的声音打断了我的回忆。接着,传来姑姑的声音:“明天哪儿也不许去,在家里背一天!”我忙问爸爸星期天的安排。爸爸凑到我耳边小声说:“去动物园,给集邮册上没有的动物照相。”爸爸真好!

思考:1、本文主要写爸爸正确教育“我”的事,可为什么又要写姑姑教育表姐的事?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2、文中还有一处对比,你能找出来吗?能体会到作者这样对比的作用吗?

小结:作者把姑姑的教育方法和爸爸的教育方法作比,衬托出“爸爸真好。”侧面描写人物,还可以用其他人物与主要人物对比,突出主要人物。

作业:我爱我的老师

要求:文中要运用侧面描写。

1.三(1)班小朋友做玩具,一共做了48个,送给幼儿园15个,其余的平均分给一年级3个班,每班可以分得几个?

2.张教师带100元去商场买3个小足球,找回了7元,你能知道每个小足球多少元吗?

3.一本《故事大王》共65页,小明打算4天看完,小花打算6天看完,小明平均每天要看多少页?小花呢?

4.用6个边长1厘米的小正方形拼成一个大长方形,拼成的长方形的长和宽各是多少厘米?周长是多少厘米?

5.一个长方形操场,长55米,宽35米,小华沿操场的边跑了2圈,跑了多少米?

6.用一根线正好围成一个边长是8厘米的正方形。这根线长多少厘米?

7.有一块土地, 用来种西红柿, 用来种茄子,其余用种西瓜。西瓜占地几分之几?

8.李大伯家养了200只鸡,第一天先卖128只,平均每只鸡可卖9元,李大伯这天能卖多少元?

剩下的鸡第二天卖,每8只装一笼,能装多少笼?

9.同学们要种93棵树,已经种了18棵,剩下的树苗平均分给5个小组,每个小组还要种多少棵?

10.每根跳绳长2米。65米长的一根绳子,最多能剪多少根跳绳?还剩几米?


相关内容

  • 曾老师原创:成长作文--非常生动的叙事
  • 第三章准备好写作原材料第一单元 学会叙事 第六讲非常生动的叙事 非常生动的叙事,就是在对每个动作进行发散描写的同时,加入侧面描写,将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结合起来,全方位刻画构成故事情节的个体动作,我们的叙事就会因此变得更加细腻生动. 一.侧面描写四元素 正面描写就是通过刻画A来表现A:侧面描写就是通过 ...

  • 侧面描写场面描写等
  • 侧面描写 侧面描写,又叫间接描写,是从侧面烘托人物形象,是指在文学创作中,作者通过对周围人物或环境的描绘来表现所要描写的对象,以使其鲜明突出,即间接地对描写对象进行刻画描绘.通常情况下,文学作品人物形象的刻画多采用正面描写的手法,即直接通过对人物的肖像.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方面的描写,去表现人物 ...

  • 分析传记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 [解题钥匙] 一.传记的基本特征 传记属于应用文体,同时兼具纪实性和文学性的特征. 纪实性要求传记记述的事是客观存在的,不能虚构.可以说,纪实性是传记的生命.因为传记叙写的是历史或现实中真实存在的人,有真名实姓.生活经历.历史背景等,反映了人物在品行修养.志趣追求与才能业绩诸方面的真实面貌.写作时, ...

  • [最后的姿势]说课稿
  • 6<最后的姿势>说课稿 教材简析: <最后的姿势>是苏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人间真情"为主题单元中的一篇讲读课文,是根据发生在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省汶川县80级特大地震中的真实事件改写的感人故事课文记叙了地震来临的瞬间,谭千秋老师 ...

  •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完整版
  • 记叙文阅读 一.解题技巧: 详见现代文阅读解题指导专题训练 二.文体知识: 1记叙的顺序:顺叙.倒叙.插叙. 倒叙:把事情的结局或某个最突出的片段先写出来,然后写事情的发生.经过等.倒叙作用:倒叙一般是为了突出中心.使内容集中,对比鲜明.或使叙述有波澜.或为了造成结构悬念,引人入胜. 2.记叙的线索 ...

  • 小学生常用的关联词说明方法描写方法
  • 小学生常用的关联词 说明方法 描写方到具体而鲜明的印象.事物的特征也往往在法 比较中显现出来. 1 转折关系 在作比较的时候,可以是同类相比,也可以尽管--.可是-- 虽然--但是异类相比,可以对事物进行"横比",也是-- --却-- --然而-- 可以对事物进行"纵比 ...

  • 小说三要素
  • 小说三要素 小说是以刻画人物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或通过情节的展开和环境的渲染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小说有三个要素: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典型环境(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概述 人物是小说的核心,情节是小说的骨架,环境是小说的背景.[1] 主要手段 ...

  • 读名篇写作文研究课课堂实录
  • 读名篇写作文指导课课堂实录 一.导入:人物描写例子 师:我国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浒传>在放假的时候已经布置大家阅读过并要求你们做了读书笔记,今天我就来考考你们,老师选取了<水浒传>中108好汉中的几位,大家看看这些人物描写的片段,我们来猜猜他们都是谁? 投影资料: (宋江 眼如 ...

  • 初中记叙文阅读答题技巧大全
  • 初中记叙文阅读答题技巧 1:内容概括的形式命题:做这类题目,要抓住核心要素----人物和事件.当然,有时候,重要的时间.地点.人物的身份,事件的起因和结果也要体现在答题中,同时,要注意题目是否有字数方面的限制,在字数范围之类,尽可能详细,字数超过要删去次要信息. 2:文章开头一段的某一句话在文章中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