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省环境优美乡镇的生态镇提纲

XX市(州)XX县(市、区)XX乡(镇) 创建省级生态乡镇工作总结、技术报告

一、工作总结

(一)省级生态乡镇申报表

(二)申请验收文件

市、县级环保部门和乡镇政府申请验收文件。

(三)创建工作总结

创建总的工作总结和分年度(至少两年)工作总结。

二、技术报告

(一)前言

镇(乡)域自然、社会、经济及开展创建工作的简要报告(1000余字)

(二)基本条件

1、机制健全。建立了乡镇环境保护工作机制,成立以乡镇政府领导为组长,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乡镇环境保护工作领导小组。乡镇设置了专门的环境保护机构或配备了专职环境保护工作人员,建立了相应的工作制度。

(1)情况说明

围绕该基本条件进行说明(700余字即可)

(2)证明材料

成立创建领导小组和其它机构的文件、环保专职人员任职通知、环保机构管理网络组成、创建工作计划(实施方案)、与乡

镇相关部门签定的创建目标责任书、创建的工作例会、检查与督查制度和创建历年来的关于创建工作会议(每年不少于二次)签到和会议纪要等。

2、基础扎实。开展生态乡镇创建一年以上,且60%以上行政村达到市级以上生态村建设标准。编制或修订了乡镇环境保护规划,并经县级人大或政府批准后组织实施一年以上。

(1)情况说明

围绕关于生态乡镇、生态村、生态家园的创建和乡镇环境规划的文本编制、评审和上一级政府或人大的批复等内容做简要介绍(600余字)

(2)证明材料

所辖行政村数量的证明文件及生态村、生态家园的命名文件;乡镇环境规划的县级政府或人大批准文件。

创建生态乡镇规划的各重点项目完成情况进度表(且按每个项目进行细化完成内容和资金到位情况)。

3、政策落实。完成上级政府下达的主要污染物减排任务。认真贯彻执行环境保护政策和法律法规,乡镇辖区内无滥垦、滥伐、滥采、滥挖现象,无捕杀、销售和食用珍稀野生动物现象,近三年内未发生较大(Ⅲ级)以上级别环境污染事件。基本农田得到有效保护。

(1)情况说明

对该镇节能减排、执行环评和“三同时”制度、污染治理、固危废监督管理、清洁生产和林业部门对野生动植物保护、矿山资源开发、生态环境保护、管理等方面作出的工作成效的介绍。

(2)证明材料

上级政府下达的能源消耗降低、主要污染物减排指标的相关文件或任务书;其指标完成情况证明材料。有关建设项目环境管理、执行“三同时”、乡镇辖区内有无滥垦、滥伐、滥采、滥挖现象,无捕杀、销售和食用珍稀野生动物现象的证明,;近三年内未发生较大(Ⅲ级)以上级别环境污染事件和基本农田得到有效保护等有关证明材料。

4、环境整洁。乡镇建成区布局合理,公共设施完善,环境状况良好。村庄环境无“脏、乱、差”现象,秸秆焚烧和“白色污染”基本得到控制。

(1)情况说明

关于乡镇建成区布局合理,公共设施完善,环境状况良好。村庄环境无“脏、乱、差”现象,秸秆焚烧和“白色污染”基本得到控制内容的简要情况说明(800余字)

(2)证明材料

关于乡镇功能分区、建成区公共设施完善情况、城乡环境综合整治等介绍及证明;创建历年来的环境卫生、环境综合整治、烟尘、扬尘控制、街道绿化等方面的工作思路、总结和获奖奖牌照片。

5、公众满意。乡镇环境保护社会氛围浓厚,群众反映的各类环境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公众对环境状况的满意率≥95%。

(1)情况说明

对乡镇环保宣传、群众对环境状况是否满意、有无环境问题投诉等情况的简要说明(500余字)。

(2)证明材料

关于本乡镇创建生态乡镇告全乡镇群众书及照片、群众对环境满意率问卷调查表样张和调查汇总表、宣传活动及宣传标牌、宣传栏照片等。

(三)考核指标

1、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 农村饮用水卫生合格率 县(市、区)环保部门关于划定集中式饮用水源地的文件、水源地水质达标率证明和监测报告

县(市、区)卫生部门关于以自来水厂或手压井形式取得饮用水的村镇人口占总人口的百分率;雨水收集系统和其它饮水形式的合格与否需经检测确定,其饮用水水质需符合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规定的证明并附饮用水质检测报告。

2、地表水环境质量、空气环境质量、声环境质量

县(市、区)以上环保部门关于乡镇辖区内主要河流、湖泊、水库等水体水达到功能区要求的证明和相关监测报告。

县(市、区)以上环保部门关于乡镇建成区内大气达到环境功能区要求的证明和相关监测报告。

县(市、区)以上环保部门关于乡镇建成区内声环境达到环境功能区要求的证明和相关监测报告。

3、建成区生活污水处理率、开展生活污水治理的行政村比例

县级以上建设部门、环保部门关于建成区生活污水产生量、处理工艺技术、管网收集率、处理率情况说明和相关证明;

县级以上建设部门、环保部门关于行政村开展符合当地实际的生活污水治理的情况说明及处理生活污水行政村比例和受益农户达规定比例的证明。

4、建成区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开展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的行政村比例

县级以上城建(环卫)部门、统计部门关于乡镇建成区经无害化处理的生活垃圾方式、情况说明及处理数量占生活垃圾产生总量的百分比证明。

县级以上城建(环卫)部门、统计部门关于乡镇非建成区开展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的情况说明和行政村占非建成区行政村总数的比例的证明。

5、重点工业污染源排放达标率

县级以上环保部门关于乡镇辖区内实现稳定达标排放的重点工业污染源(分废水、废气)的汇总表和重点工业污染源(废水、废气)达标证明,并附每个企业的监测报告。

6、饮食业油烟达标排放率

县级以上环保部门关于街道(镇)辖区内油烟废气达标排放的饮食业单位占所有排放油烟废气的饮食业单位总数的百分比的证明,并附不得低于街道辖区内排放油烟废气的饮食业单位总数的20%饮食业单位的抽样监测报告。

7、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粪便综合利用率

县级以上环保部门、农业部门关于乡镇辖区内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综合利用的畜禽养殖粪便的处理方式、种养平衡说明和综合利用的畜禽养殖粪便与产生总量的比例的证明。

8、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

县级以上环保部门、农业部门关于乡镇辖区内综合利用的农作物秸秆方式及综合利用的农作物秸秆数量占农作物秸秆产生总量的百分比的证明并细化秸秆综合利用方式。

9、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

县级以上卫生、建设部门关于乡镇辖区内使用卫生厕所的农户数占农户总户数的比例的证明。

10、农用化肥施用强度、农药施用强度

县级以上农业、统计部门关于乡镇辖区内实际用于农业生产的化肥施用量(包括氮肥、磷肥、钾肥和复合肥)与播种总面积之比即农用化肥施用强度的证明。

县级以上农业、统计部门关于乡镇辖区内实际用于农业生产的农药施用量与播种总面积之比即农药施用强度证明。

11、使用清洁能源的居民户数比例

县级以上统计、经贸、能源、农业、环保等部门关于乡镇辖区内使用清洁能源的种类及使用清洁能源的居民户数占居民总户数的百分比证明。

12、人均公共绿地面积

县级以上城建部门关于乡镇建成区(中心村)公共绿地(指乡镇建成区内对公众开放的公园(包括园林)、街道绿地及高架道路绿化地面,企事业单位内部的绿地、乡镇建成区周边山林不包括在内)面积与建成区常住人口的比值的证明。

13、主要道路绿化普及率

县级以上城建部门、园林部门关于乡镇建成区(中心村)主要街道两旁栽种行道树(包括灌木)的长度与主要街道总长度之比的证明。

14、森林覆盖率

县级以上统计、林业部关于乡镇辖区内森林(包括郁闭度0.2以上的乔木林地、经济林地和竹林地。同时,依据国家特别规定的灌木林地、农田林网以及村旁、路旁、水旁、山旁、宅旁林木面积折算为森林面积的标准计算。高寒区或草原区考核林草覆盖率,具体指标值参照山区森林覆盖率标准执行)面积占土地面积的百分比的证明。

15、主要农产品中有机、绿色及无公害产品种植(养殖)面积的比重

县级以上农业、林业、环保、质检、统计部门关于乡镇辖区内,主要农(林)产品、水产品中,认证为有机、绿色及无公害农产品的种植(养殖)面积的认证证明和占总种植(养殖)面积的比例的证明。

三、图片及影像资料

XX市(州)XX县(市、区)XX乡(镇) 创建省级生态乡镇工作总结、技术报告

一、工作总结

(一)省级生态乡镇申报表

(二)申请验收文件

市、县级环保部门和乡镇政府申请验收文件。

(三)创建工作总结

创建总的工作总结和分年度(至少两年)工作总结。

二、技术报告

(一)前言

镇(乡)域自然、社会、经济及开展创建工作的简要报告(1000余字)

(二)基本条件

1、机制健全。建立了乡镇环境保护工作机制,成立以乡镇政府领导为组长,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乡镇环境保护工作领导小组。乡镇设置了专门的环境保护机构或配备了专职环境保护工作人员,建立了相应的工作制度。

(1)情况说明

围绕该基本条件进行说明(700余字即可)

(2)证明材料

成立创建领导小组和其它机构的文件、环保专职人员任职通知、环保机构管理网络组成、创建工作计划(实施方案)、与乡

镇相关部门签定的创建目标责任书、创建的工作例会、检查与督查制度和创建历年来的关于创建工作会议(每年不少于二次)签到和会议纪要等。

2、基础扎实。开展生态乡镇创建一年以上,且60%以上行政村达到市级以上生态村建设标准。编制或修订了乡镇环境保护规划,并经县级人大或政府批准后组织实施一年以上。

(1)情况说明

围绕关于生态乡镇、生态村、生态家园的创建和乡镇环境规划的文本编制、评审和上一级政府或人大的批复等内容做简要介绍(600余字)

(2)证明材料

所辖行政村数量的证明文件及生态村、生态家园的命名文件;乡镇环境规划的县级政府或人大批准文件。

创建生态乡镇规划的各重点项目完成情况进度表(且按每个项目进行细化完成内容和资金到位情况)。

3、政策落实。完成上级政府下达的主要污染物减排任务。认真贯彻执行环境保护政策和法律法规,乡镇辖区内无滥垦、滥伐、滥采、滥挖现象,无捕杀、销售和食用珍稀野生动物现象,近三年内未发生较大(Ⅲ级)以上级别环境污染事件。基本农田得到有效保护。

(1)情况说明

对该镇节能减排、执行环评和“三同时”制度、污染治理、固危废监督管理、清洁生产和林业部门对野生动植物保护、矿山资源开发、生态环境保护、管理等方面作出的工作成效的介绍。

(2)证明材料

上级政府下达的能源消耗降低、主要污染物减排指标的相关文件或任务书;其指标完成情况证明材料。有关建设项目环境管理、执行“三同时”、乡镇辖区内有无滥垦、滥伐、滥采、滥挖现象,无捕杀、销售和食用珍稀野生动物现象的证明,;近三年内未发生较大(Ⅲ级)以上级别环境污染事件和基本农田得到有效保护等有关证明材料。

4、环境整洁。乡镇建成区布局合理,公共设施完善,环境状况良好。村庄环境无“脏、乱、差”现象,秸秆焚烧和“白色污染”基本得到控制。

(1)情况说明

关于乡镇建成区布局合理,公共设施完善,环境状况良好。村庄环境无“脏、乱、差”现象,秸秆焚烧和“白色污染”基本得到控制内容的简要情况说明(800余字)

(2)证明材料

关于乡镇功能分区、建成区公共设施完善情况、城乡环境综合整治等介绍及证明;创建历年来的环境卫生、环境综合整治、烟尘、扬尘控制、街道绿化等方面的工作思路、总结和获奖奖牌照片。

5、公众满意。乡镇环境保护社会氛围浓厚,群众反映的各类环境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公众对环境状况的满意率≥95%。

(1)情况说明

对乡镇环保宣传、群众对环境状况是否满意、有无环境问题投诉等情况的简要说明(500余字)。

(2)证明材料

关于本乡镇创建生态乡镇告全乡镇群众书及照片、群众对环境满意率问卷调查表样张和调查汇总表、宣传活动及宣传标牌、宣传栏照片等。

(三)考核指标

1、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 农村饮用水卫生合格率 县(市、区)环保部门关于划定集中式饮用水源地的文件、水源地水质达标率证明和监测报告

县(市、区)卫生部门关于以自来水厂或手压井形式取得饮用水的村镇人口占总人口的百分率;雨水收集系统和其它饮水形式的合格与否需经检测确定,其饮用水水质需符合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规定的证明并附饮用水质检测报告。

2、地表水环境质量、空气环境质量、声环境质量

县(市、区)以上环保部门关于乡镇辖区内主要河流、湖泊、水库等水体水达到功能区要求的证明和相关监测报告。

县(市、区)以上环保部门关于乡镇建成区内大气达到环境功能区要求的证明和相关监测报告。

县(市、区)以上环保部门关于乡镇建成区内声环境达到环境功能区要求的证明和相关监测报告。

3、建成区生活污水处理率、开展生活污水治理的行政村比例

县级以上建设部门、环保部门关于建成区生活污水产生量、处理工艺技术、管网收集率、处理率情况说明和相关证明;

县级以上建设部门、环保部门关于行政村开展符合当地实际的生活污水治理的情况说明及处理生活污水行政村比例和受益农户达规定比例的证明。

4、建成区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开展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的行政村比例

县级以上城建(环卫)部门、统计部门关于乡镇建成区经无害化处理的生活垃圾方式、情况说明及处理数量占生活垃圾产生总量的百分比证明。

县级以上城建(环卫)部门、统计部门关于乡镇非建成区开展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的情况说明和行政村占非建成区行政村总数的比例的证明。

5、重点工业污染源排放达标率

县级以上环保部门关于乡镇辖区内实现稳定达标排放的重点工业污染源(分废水、废气)的汇总表和重点工业污染源(废水、废气)达标证明,并附每个企业的监测报告。

6、饮食业油烟达标排放率

县级以上环保部门关于街道(镇)辖区内油烟废气达标排放的饮食业单位占所有排放油烟废气的饮食业单位总数的百分比的证明,并附不得低于街道辖区内排放油烟废气的饮食业单位总数的20%饮食业单位的抽样监测报告。

7、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粪便综合利用率

县级以上环保部门、农业部门关于乡镇辖区内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综合利用的畜禽养殖粪便的处理方式、种养平衡说明和综合利用的畜禽养殖粪便与产生总量的比例的证明。

8、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

县级以上环保部门、农业部门关于乡镇辖区内综合利用的农作物秸秆方式及综合利用的农作物秸秆数量占农作物秸秆产生总量的百分比的证明并细化秸秆综合利用方式。

9、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

县级以上卫生、建设部门关于乡镇辖区内使用卫生厕所的农户数占农户总户数的比例的证明。

10、农用化肥施用强度、农药施用强度

县级以上农业、统计部门关于乡镇辖区内实际用于农业生产的化肥施用量(包括氮肥、磷肥、钾肥和复合肥)与播种总面积之比即农用化肥施用强度的证明。

县级以上农业、统计部门关于乡镇辖区内实际用于农业生产的农药施用量与播种总面积之比即农药施用强度证明。

11、使用清洁能源的居民户数比例

县级以上统计、经贸、能源、农业、环保等部门关于乡镇辖区内使用清洁能源的种类及使用清洁能源的居民户数占居民总户数的百分比证明。

12、人均公共绿地面积

县级以上城建部门关于乡镇建成区(中心村)公共绿地(指乡镇建成区内对公众开放的公园(包括园林)、街道绿地及高架道路绿化地面,企事业单位内部的绿地、乡镇建成区周边山林不包括在内)面积与建成区常住人口的比值的证明。

13、主要道路绿化普及率

县级以上城建部门、园林部门关于乡镇建成区(中心村)主要街道两旁栽种行道树(包括灌木)的长度与主要街道总长度之比的证明。

14、森林覆盖率

县级以上统计、林业部关于乡镇辖区内森林(包括郁闭度0.2以上的乔木林地、经济林地和竹林地。同时,依据国家特别规定的灌木林地、农田林网以及村旁、路旁、水旁、山旁、宅旁林木面积折算为森林面积的标准计算。高寒区或草原区考核林草覆盖率,具体指标值参照山区森林覆盖率标准执行)面积占土地面积的百分比的证明。

15、主要农产品中有机、绿色及无公害产品种植(养殖)面积的比重

县级以上农业、林业、环保、质检、统计部门关于乡镇辖区内,主要农(林)产品、水产品中,认证为有机、绿色及无公害农产品的种植(养殖)面积的认证证明和占总种植(养殖)面积的比例的证明。

三、图片及影像资料


相关内容

  • 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乡镇创建规划编制指南
  • 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乡镇 创建规划编制指南 二〇一五年六月 附件 为指导和规范生态文明建设示范乡镇创建规划编制工作,制定<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乡镇创建规划编制指南>(以下简称<指南>).生态文明建设示范乡镇实施方案编制可参照本<指南>. 一.规划编制总体要求 (一 ...

  • 县委书记乡镇调研讲话提纲
  • 县委书记乡镇调研讲话提纲 区委书记 王朝元 (2013年11月12日) 同志们: 今天来调研,主要目的有三个,一是听取各乡镇村"两委班子"换届情况:二是听取2013年工作情况和2014年工作打算:三是听取对区委.政府的工作的意见建议. 区委对这次乡镇的村"两委班子&qu ...

  • 读书会发言提纲
  • 市人大常委会在时间过半.工作过半的时候召开读书会,对于我们回顾总结今年来的工作,理清下半年工作思路,创造性地做好各项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下面,我将临安市人大常委会今年上半年的主要工作.下半年打算以及学习贯彻省委人大工作会议精神的情况一并作一简要汇报: 一.上半年的主要工作 (一)认真筹备和组织 ...

  • 省市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传达提纲
  • 省市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传达提纲 (2010年3月) 一.全省农村工作会议基本情况及主要精神 2010年1月17日,全省农村工作会议在武汉召开.会议 的主要任务是:传达贯彻党的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总结2009年全省"三农"工作,分析研究当前形势,安排部署201 ...

  • 市委宣传部文明单位创建汇报提纲
  • 中共xx市委宣传部共有在职人员22人,其中大专以上学历达到90%以上.共设6个科室,代管市文联.文明办.xx年8月分被命名为省级文明单位.近几年,我部在市委.市政府和上级宣传部门的正确领导下,在市文明委的指导帮助下,始终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努 ...

  • 关于建设国家级生态乡镇的实施方案
  • 中共禄劝彝族苗族自治县则黑乡委员会文件 则发﹝ 2011﹞ 3 号 ★ 关于开展创建国家级生态乡镇的 实 施 方 案 各村委会.乡属各中心: 为进一步加强对我乡创建国家级生态乡镇的领导,明确任务.落实职责,使我乡创建国家级生态乡镇工作有序.顺利实施,构建人与自然和谐统一,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qu ...

  • 市委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汇报提纲
  • 市委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汇报提纲 根据三峡市纪委.三峡市委组织部关于县级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的部署和要求,我们通过深入学习和深刻反思,并采取下发征求意见表.召开座谈会等多种形式,广泛听取了社会各方面的意见,回顾总结了一年来的主要成绩,查找出了各方面存在的问题,剖析了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并初步提出了下一步 ...

  • 内蒙古自治区第九次党代会会议提纲
  • 自治区第九次党代会精神传达提纲 (2011年11月17日) 同志们: 2011年11月10日-13日,自治区召开第九次党员代表大会.胡春华同志代表中共内蒙古自治区第八届委员会向大会作了题为<坚持科学发展,推进富民强区,努力把内蒙古建设得更加繁荣富裕.和谐美好>的工作报告,这次会议精神主要 ...

  • 镇创建国家级生态乡镇工作总结
  • 镇创建国家级生态乡镇工作总结 镇2010年被县委县政府确定创建全国环境优美乡镇.二年来,镇党委.政府一班人始终将创建工作作为重点工作来抓,纳入党委.政府议事日程,常抓不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定不移地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在加快发展经济的同时,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工作,实现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q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