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压煤村庄搬迁模式探究_乔皎

34

实践交流

各地压煤村庄搬迁模式探究

乔皎 徐海红

压煤村庄搬迁是一项关系矿区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工作。我国幅员辽阔,不同地区压煤村庄搬迁与村民安置面临摘要:

的情况有所不同,通过对中、东、西部具有代表性的4座煤矿进行调查,对比各个地区压煤村庄特点和搬迁方式,总结出我国不同地区在压煤村庄搬迁方面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结合已经形成的5种压煤村庄搬迁模式,进一步提出因地制宜的搬迁思路,以及重视搬迁成本研究的建议。压煤村庄;搬迁模式;总结;建议关键词:

中图分类号:X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444(2014)06-0034-03

2013年我国煤炭消费占一次能源消费的比重达65.7%[1]。随着煤炭资源的持续开采,采煤沉陷区面积不断增大,不仅对当地的地形地貌、生态环境造成破坏,也加大了因采煤沉陷造成的村庄搬迁工作量。针对煤炭资源赋存地区的人口分布特点及城镇化发展趋势,结合地方搬迁政策要求、经济发展模式的不同,将沉陷区居民搬迁同地方新农村建设、地方经济发展规划相结合,不仅是释放村庄压覆煤炭资源的必需条件,也是维护社会稳定、推进新农村建设的现实需要。本文以东、中、西部具有代表性的4座煤矿为例,在回顾分析搬迁量、搬迁方式等的基础上,提出不同地区的搬迁原则及搬迁工作建议。

甘青为自给区。各区压煤村庄分布特征及搬迁方案均有所不同。

布散,压煤村庄搬迁工作量相对较小;地处河南、安徽等中东部的煤矿,由于地处平原,地表水网密布,耕地分布广,耕种面积大,矿区内村庄密集、人口众多且集中,农民多依靠耕地作为主要经济来源,压煤村庄搬迁工作量大,人地矛盾问题相对突出。

压煤村庄分布特征

我国煤炭资源的分布存在不均衡性,西北多、东南少,仅陕晋蒙三省的煤炭储量就占了全国煤炭储量的2/3左右[2]。由于不同地域人口分布的差异,煤田内村庄压煤情况也有所不同。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在建筑物下、铁路下和水体下的“三下”压煤量达137.9亿t ,其中建筑物下压煤量为87.6亿t ,村庄下压煤量为52.21亿t ,占建筑物下压煤量的60%。在人口密集、村庄集中的河北、山东、河南、安徽、江苏平原地区,各矿区村庄下压煤量占全国村庄下压煤量的55%以上。相对而言,处于山区、高原地形的西北部煤田,矿区内村庄分布稀疏,村庄下压煤量相对较少。以具有代表性的4座煤矿为例,不同地区部分煤矿搬迁村庄情况如表1所示[3-6]。

由于自然和区位条件的差异,地处陕西、山西等中西部高原、丘陵或沙丘地貌区的煤矿,因沉陷区地形复杂,地表或呈沟谷梁峁,起伏陡峭,或为风成沙丘,植被稀疏,井田内耕地面积较少,矿区内村庄规模小且分

压煤村庄搬迁方案

鉴于煤矿所在区域的自然环境、地质条件及农民经济来源等的不同,在制订压煤村庄搬迁方案时,搬迁方式和迁入地的选择也存在差异。通过多年探索,我国压煤村庄的搬迁工作已形成5种模式[7],即:城郊社区型、依镇建村型、矿村结合型、中心集聚型以及沉稳区安置型。不同地区4座煤矿村庄搬迁方案如表2所示[3-6]。

受地形坡度、地质条件及自然资源赋存情况的影响,西部地区煤矿矿区内自然村庄数量少且住户分散,根据村庄分布情况可采取投产前一次性搬迁或分阶段搬迁的方式;随着地理位置向中东部地区推移,地形逐渐平缓,自然条件优越,属于全国粮食生产的主要分布区域,可耕作土地较多,所涉及的村庄也逐渐增多,考虑到搬迁的可操作性,多采用分阶段搬迁的

压煤村庄分布特征及搬迁方案

从煤炭资源赋存及开发条件的角度出发,《煤炭工业发展“十一五”规划》将我国煤炭生产开发布局划分为三个功能区,即:煤炭调入区、煤炭调出区和煤炭自给区。其中,西北部的晋陕蒙宁属调出区,京津冀、东北、华东、中南属调入区,西南、新

35

表1

不同地区部分煤矿搬迁村庄情况统计表

表2

不同地区部分煤矿村庄搬迁方案对比表

方式,即首先对首采区受影响居民进行搬迁安置,随着煤矿开采技术水平的提升及“三下”采煤保护措施的改进,适时调整受影响居民的搬迁方案。

考虑到土地是搬迁农民的生存根本,为尽量减小搬迁对农民生产生活的影响,各地区压煤村庄搬迁均按照就近搬迁的原则,尽量使搬迁农民的新住址距离耕作的土地较近;搬迁工作一般由企业出资、地方政府组织实施,依据行政村、所属乡镇的归属进行安置地的选择,避免在具体安置实施过程中出现人员、财产及房屋土地等补偿统计的遗漏和偏差。

目前,搬迁工作的着眼点仅集中在解决现有问题方面,对于中长期移民搬迁规划、提高搬迁居民生活水平等问题仍缺乏整体性和长远性考虑。因此,在搬迁成本与各方利益的平衡

方面还有大量的工作要做。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等相关发展规划实现了初步结合,但仍存在不足。

西部地区的主要问题为:搬迁补偿方式较单一,多数煤矿仅采用货币补偿方式,未实现货币补偿、实物补偿、就业补偿和社会保障补偿等多种补偿方式相结合;补偿标准偏低,部分地区补偿标准尚不足以弥补村民的搬迁损失;搬迁居民生产生活问题未得到彻底解决,第二、第三产业不发达,搬迁农民就业出路少,劳动力转移困难;搬迁后多数村庄生活污水、生活垃圾不能实现集中处理或安全处置;搬迁制度不完善,新村建设随意性较大,缺乏整体规划。

中东部地区的主要问题为:迁入地环境容量有限;部分安置小区基础设施不够完善,与居民生产生活要求存在较大差距;对生态环境保护与恢

不同地区搬迁总结

近年来,各地区压煤村庄搬迁工作均取得了较大进步。总体而言,中东部煤炭调入区和自给区生态环境比较稳定,已有矿区开发时间长、强度大,有些矿区已进入衰老报废期,可供新开发的煤炭资源不多,其着力点是在稳定现有规模的基础上寻找接续资源,其压煤村庄搬迁模式也已相对成熟;西部煤炭调出区生态环境较为脆弱,煤炭资源丰富,未来煤炭产能将继续快速增长,其压煤村庄搬迁模式仍处在摸索过程中。

不同地区压煤村庄搬迁工作总结如表3所示。可以看出,中东部地区压煤村庄搬迁规划与当地城乡发展规

表3

不同地区压煤村庄搬迁工作总结

注:在生态保护与恢复方面,西部采煤塌陷区多数恢复为林草地,东部多数恢复为耕地,从生态功能角度而言,西部较好,且西部塌陷区生态环境恢复后较之前有所改善。

36

实践交流

复问题重视不够,部分搬迁后的村庄展壮大多种经济,解决村民就业问题,迹地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恢复。

保障搬迁居民生活质量,减小环境污染,正确选择搬迁新址,合理规划新压煤村庄搬迁建议

村布局,使搬迁方案符合当地相关规划要求。中东部地区人口众多,搬迁压煤村庄搬迁不仅是一个经济问工作量较大,生态环境相对稳定,但题,还是一个社会问题,是一项关系环境承载力有限,在制订搬迁方案时矿区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工作。综合应当着重考虑迁入地的环境容量、公以上分析,在此提出我国压煤村庄搬共设施以及就业岗位是否满足大量迁迁的基本思路及工作建议。

入居民的需求,同时重视搬迁中的生压煤村庄搬迁的基本原则为:符态环境保护与恢复问题。各地应因地合当地相关规划,统筹考虑资源、环制宜地确定合理的搬迁费用,建立和境、经济及社会因素,兼顾国家和村谐的矿地关系,最终形成适合本地区民利益,保证村民生活、交通方便,的搬迁模式。

改善村民居住条件,避免二次压煤,我国村庄下压煤量巨大,对压煤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村庄实施搬迁是释放村庄下煤炭资源由于各煤矿所处的区位、规模、的有效途径,也是合理利用资源的现地质条件、开采条件不尽相同,以及实要求。各地区压煤村庄搬迁工作均压煤村庄的位置、规模、人口构成等取得了较大进展,但仍存在不足,西千差万别,在搬迁时应因地制宜地选部和中东部情况不尽相同。在建设和择适合该矿的搬迁模式。同一煤矿不谐社会、绿色矿区的大前提下,强调同区域、不同时期搬迁的压煤村庄,以人为本、实现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也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不同的搬迁模相统一,是最根本的出发点。不同地式。西部地区地形复杂,生态环境脆区应逐步探索总结出适合自身特点的弱,在选择搬迁方案时,应以少占耕搬迁模式,这不仅是改善矿区居民生地、有利于生态恢复为基础,同时尽活质量的基础和前提,也是构建和谐可能实现补偿方式多样化,提高补偿矿区、和谐社会的基础和前提。

标准,政府应提供政策资金支持,发

目前已形成的5种压煤村庄搬迁

>>不同地区应逐步探索总结出适合自身特点的压煤村庄搬迁模式,这不仅是改善矿区居民生活质量的基础和前提,也是构建和谐矿区、和谐社会的基础和前提

模式各有其不同的适用性,需要紧密地与当地社会经济发展规划相衔接。建议对已搬迁居民的生活质量、就业情况等进行跟踪调查,总结缺陷与不足,最大限度地优化未来压煤村庄搬迁方案;进而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以制度保证搬迁工作与社会经济发展相协调。在实践中探索新的搬迁模式,寻求搬迁成本与搬迁对象、煤炭企业以及社会利益之间的平衡点。

参考文献:

[1] 吴新雄. 转方式调结构促改革强监管保供给惠民生 扎实做好2014年能源工作——2014年全国能源工作会议[Z]. 2014-01-13.[2] 李世涌, 施国庆, 李君浒, 等. 煤炭开发非自愿移民的外部成本分析[J]. 煤炭经济研究, 2007(10): 11-13.

[3] 煤炭科学研究总院西安分院. 陕西省汇森煤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榆神矿区凉水井矿井及选煤厂环境影响报告书[R]. 西安: 煤炭科学研究总院西安分院, 2005.

[4] 中煤国际工程集团北京华宇工程有限公司. 山西大土河煤业有限责任公司光明矿井及选煤厂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R]. 北京: 中煤国际工程集团北京华宇工程有限公司, 2010.[5] 中煤国际工程集团北京华宇工程有限公司. 郑州华辕煤业有限公司李粮店矿井及选煤厂环境影响报告书[R]. 北京: 中煤国际工程

集团北京华宇工程有限公司, 2011.

[6] 中煤国际工程集团北京华宇工程有限公司. 安徽淮北矿区邹庄矿井及选煤厂环境影响报告书[R]. 北京: 中煤国际工程集团北京华宇工程有限公司, 2012.

[7] 黄翌, 李效顺, 汪云甲, 等. 压煤村庄搬迁的理论分析与绩效评价[J]. 中国煤炭, 2013, 39(5): 5-10.

收稿日期:

2014-09-01作者简介:乔皎、徐海红,环境保护部环境工程评估中心。

34

实践交流

各地压煤村庄搬迁模式探究

乔皎 徐海红

压煤村庄搬迁是一项关系矿区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工作。我国幅员辽阔,不同地区压煤村庄搬迁与村民安置面临摘要:

的情况有所不同,通过对中、东、西部具有代表性的4座煤矿进行调查,对比各个地区压煤村庄特点和搬迁方式,总结出我国不同地区在压煤村庄搬迁方面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结合已经形成的5种压煤村庄搬迁模式,进一步提出因地制宜的搬迁思路,以及重视搬迁成本研究的建议。压煤村庄;搬迁模式;总结;建议关键词:

中图分类号:X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444(2014)06-0034-03

2013年我国煤炭消费占一次能源消费的比重达65.7%[1]。随着煤炭资源的持续开采,采煤沉陷区面积不断增大,不仅对当地的地形地貌、生态环境造成破坏,也加大了因采煤沉陷造成的村庄搬迁工作量。针对煤炭资源赋存地区的人口分布特点及城镇化发展趋势,结合地方搬迁政策要求、经济发展模式的不同,将沉陷区居民搬迁同地方新农村建设、地方经济发展规划相结合,不仅是释放村庄压覆煤炭资源的必需条件,也是维护社会稳定、推进新农村建设的现实需要。本文以东、中、西部具有代表性的4座煤矿为例,在回顾分析搬迁量、搬迁方式等的基础上,提出不同地区的搬迁原则及搬迁工作建议。

甘青为自给区。各区压煤村庄分布特征及搬迁方案均有所不同。

布散,压煤村庄搬迁工作量相对较小;地处河南、安徽等中东部的煤矿,由于地处平原,地表水网密布,耕地分布广,耕种面积大,矿区内村庄密集、人口众多且集中,农民多依靠耕地作为主要经济来源,压煤村庄搬迁工作量大,人地矛盾问题相对突出。

压煤村庄分布特征

我国煤炭资源的分布存在不均衡性,西北多、东南少,仅陕晋蒙三省的煤炭储量就占了全国煤炭储量的2/3左右[2]。由于不同地域人口分布的差异,煤田内村庄压煤情况也有所不同。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在建筑物下、铁路下和水体下的“三下”压煤量达137.9亿t ,其中建筑物下压煤量为87.6亿t ,村庄下压煤量为52.21亿t ,占建筑物下压煤量的60%。在人口密集、村庄集中的河北、山东、河南、安徽、江苏平原地区,各矿区村庄下压煤量占全国村庄下压煤量的55%以上。相对而言,处于山区、高原地形的西北部煤田,矿区内村庄分布稀疏,村庄下压煤量相对较少。以具有代表性的4座煤矿为例,不同地区部分煤矿搬迁村庄情况如表1所示[3-6]。

由于自然和区位条件的差异,地处陕西、山西等中西部高原、丘陵或沙丘地貌区的煤矿,因沉陷区地形复杂,地表或呈沟谷梁峁,起伏陡峭,或为风成沙丘,植被稀疏,井田内耕地面积较少,矿区内村庄规模小且分

压煤村庄搬迁方案

鉴于煤矿所在区域的自然环境、地质条件及农民经济来源等的不同,在制订压煤村庄搬迁方案时,搬迁方式和迁入地的选择也存在差异。通过多年探索,我国压煤村庄的搬迁工作已形成5种模式[7],即:城郊社区型、依镇建村型、矿村结合型、中心集聚型以及沉稳区安置型。不同地区4座煤矿村庄搬迁方案如表2所示[3-6]。

受地形坡度、地质条件及自然资源赋存情况的影响,西部地区煤矿矿区内自然村庄数量少且住户分散,根据村庄分布情况可采取投产前一次性搬迁或分阶段搬迁的方式;随着地理位置向中东部地区推移,地形逐渐平缓,自然条件优越,属于全国粮食生产的主要分布区域,可耕作土地较多,所涉及的村庄也逐渐增多,考虑到搬迁的可操作性,多采用分阶段搬迁的

压煤村庄分布特征及搬迁方案

从煤炭资源赋存及开发条件的角度出发,《煤炭工业发展“十一五”规划》将我国煤炭生产开发布局划分为三个功能区,即:煤炭调入区、煤炭调出区和煤炭自给区。其中,西北部的晋陕蒙宁属调出区,京津冀、东北、华东、中南属调入区,西南、新

35

表1

不同地区部分煤矿搬迁村庄情况统计表

表2

不同地区部分煤矿村庄搬迁方案对比表

方式,即首先对首采区受影响居民进行搬迁安置,随着煤矿开采技术水平的提升及“三下”采煤保护措施的改进,适时调整受影响居民的搬迁方案。

考虑到土地是搬迁农民的生存根本,为尽量减小搬迁对农民生产生活的影响,各地区压煤村庄搬迁均按照就近搬迁的原则,尽量使搬迁农民的新住址距离耕作的土地较近;搬迁工作一般由企业出资、地方政府组织实施,依据行政村、所属乡镇的归属进行安置地的选择,避免在具体安置实施过程中出现人员、财产及房屋土地等补偿统计的遗漏和偏差。

目前,搬迁工作的着眼点仅集中在解决现有问题方面,对于中长期移民搬迁规划、提高搬迁居民生活水平等问题仍缺乏整体性和长远性考虑。因此,在搬迁成本与各方利益的平衡

方面还有大量的工作要做。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等相关发展规划实现了初步结合,但仍存在不足。

西部地区的主要问题为:搬迁补偿方式较单一,多数煤矿仅采用货币补偿方式,未实现货币补偿、实物补偿、就业补偿和社会保障补偿等多种补偿方式相结合;补偿标准偏低,部分地区补偿标准尚不足以弥补村民的搬迁损失;搬迁居民生产生活问题未得到彻底解决,第二、第三产业不发达,搬迁农民就业出路少,劳动力转移困难;搬迁后多数村庄生活污水、生活垃圾不能实现集中处理或安全处置;搬迁制度不完善,新村建设随意性较大,缺乏整体规划。

中东部地区的主要问题为:迁入地环境容量有限;部分安置小区基础设施不够完善,与居民生产生活要求存在较大差距;对生态环境保护与恢

不同地区搬迁总结

近年来,各地区压煤村庄搬迁工作均取得了较大进步。总体而言,中东部煤炭调入区和自给区生态环境比较稳定,已有矿区开发时间长、强度大,有些矿区已进入衰老报废期,可供新开发的煤炭资源不多,其着力点是在稳定现有规模的基础上寻找接续资源,其压煤村庄搬迁模式也已相对成熟;西部煤炭调出区生态环境较为脆弱,煤炭资源丰富,未来煤炭产能将继续快速增长,其压煤村庄搬迁模式仍处在摸索过程中。

不同地区压煤村庄搬迁工作总结如表3所示。可以看出,中东部地区压煤村庄搬迁规划与当地城乡发展规

表3

不同地区压煤村庄搬迁工作总结

注:在生态保护与恢复方面,西部采煤塌陷区多数恢复为林草地,东部多数恢复为耕地,从生态功能角度而言,西部较好,且西部塌陷区生态环境恢复后较之前有所改善。

36

实践交流

复问题重视不够,部分搬迁后的村庄展壮大多种经济,解决村民就业问题,迹地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恢复。

保障搬迁居民生活质量,减小环境污染,正确选择搬迁新址,合理规划新压煤村庄搬迁建议

村布局,使搬迁方案符合当地相关规划要求。中东部地区人口众多,搬迁压煤村庄搬迁不仅是一个经济问工作量较大,生态环境相对稳定,但题,还是一个社会问题,是一项关系环境承载力有限,在制订搬迁方案时矿区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工作。综合应当着重考虑迁入地的环境容量、公以上分析,在此提出我国压煤村庄搬共设施以及就业岗位是否满足大量迁迁的基本思路及工作建议。

入居民的需求,同时重视搬迁中的生压煤村庄搬迁的基本原则为:符态环境保护与恢复问题。各地应因地合当地相关规划,统筹考虑资源、环制宜地确定合理的搬迁费用,建立和境、经济及社会因素,兼顾国家和村谐的矿地关系,最终形成适合本地区民利益,保证村民生活、交通方便,的搬迁模式。

改善村民居住条件,避免二次压煤,我国村庄下压煤量巨大,对压煤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村庄实施搬迁是释放村庄下煤炭资源由于各煤矿所处的区位、规模、的有效途径,也是合理利用资源的现地质条件、开采条件不尽相同,以及实要求。各地区压煤村庄搬迁工作均压煤村庄的位置、规模、人口构成等取得了较大进展,但仍存在不足,西千差万别,在搬迁时应因地制宜地选部和中东部情况不尽相同。在建设和择适合该矿的搬迁模式。同一煤矿不谐社会、绿色矿区的大前提下,强调同区域、不同时期搬迁的压煤村庄,以人为本、实现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也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不同的搬迁模相统一,是最根本的出发点。不同地式。西部地区地形复杂,生态环境脆区应逐步探索总结出适合自身特点的弱,在选择搬迁方案时,应以少占耕搬迁模式,这不仅是改善矿区居民生地、有利于生态恢复为基础,同时尽活质量的基础和前提,也是构建和谐可能实现补偿方式多样化,提高补偿矿区、和谐社会的基础和前提。

标准,政府应提供政策资金支持,发

目前已形成的5种压煤村庄搬迁

>>不同地区应逐步探索总结出适合自身特点的压煤村庄搬迁模式,这不仅是改善矿区居民生活质量的基础和前提,也是构建和谐矿区、和谐社会的基础和前提

模式各有其不同的适用性,需要紧密地与当地社会经济发展规划相衔接。建议对已搬迁居民的生活质量、就业情况等进行跟踪调查,总结缺陷与不足,最大限度地优化未来压煤村庄搬迁方案;进而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以制度保证搬迁工作与社会经济发展相协调。在实践中探索新的搬迁模式,寻求搬迁成本与搬迁对象、煤炭企业以及社会利益之间的平衡点。

参考文献:

[1] 吴新雄. 转方式调结构促改革强监管保供给惠民生 扎实做好2014年能源工作——2014年全国能源工作会议[Z]. 2014-01-13.[2] 李世涌, 施国庆, 李君浒, 等. 煤炭开发非自愿移民的外部成本分析[J]. 煤炭经济研究, 2007(10): 11-13.

[3] 煤炭科学研究总院西安分院. 陕西省汇森煤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榆神矿区凉水井矿井及选煤厂环境影响报告书[R]. 西安: 煤炭科学研究总院西安分院, 2005.

[4] 中煤国际工程集团北京华宇工程有限公司. 山西大土河煤业有限责任公司光明矿井及选煤厂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R]. 北京: 中煤国际工程集团北京华宇工程有限公司, 2010.[5] 中煤国际工程集团北京华宇工程有限公司. 郑州华辕煤业有限公司李粮店矿井及选煤厂环境影响报告书[R]. 北京: 中煤国际工程

集团北京华宇工程有限公司, 2011.

[6] 中煤国际工程集团北京华宇工程有限公司. 安徽淮北矿区邹庄矿井及选煤厂环境影响报告书[R]. 北京: 中煤国际工程集团北京华宇工程有限公司, 2012.

[7] 黄翌, 李效顺, 汪云甲, 等. 压煤村庄搬迁的理论分析与绩效评价[J]. 中国煤炭, 2013, 39(5): 5-10.

收稿日期:

2014-09-01作者简介:乔皎、徐海红,环境保护部环境工程评估中心。


相关内容

  • 煤矿特殊开采方法题目
  • 特殊开采方法习题及答案 单选题 1.引起矿区内地表移动与变形,并导致地面建筑物破坏的主要原因是(C). A.掘进作业 B.地震 C.地下开采 D.地下水位下降 2.积聚在江.海.河.湖.水库.沼泽.水渠.坑.塘和塌陷区中的水统称为(B). A.地下水 B.地表水 C.矿井水 D.大气降水 3.按照水 ...

  • 论农村土地整理
  • 论新农村建设中农村居民点土地整理 摘 要:新农村建设中农村居民点整理事关我国农村农业现代化建设中农村土地的集约化程度和用地效率,是促进农村土地有序.合理与科学化利用的重要手段.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对改善农村生态环境,提高农民生活质量,缓解用地矛盾,实现耕地占补平衡,发展农村经济,促进城镇化,缩小城乡差 ...

  • 中国土地科学-江阴
  • 第22卷第2期 2008年2月中国土地科学ChinaLandScienceVol.22No.2Feb.,2008 江阴市新农村建设中村庄调整规划研究 管驰明1,李昌峰2,熊国平3 (1.东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江苏南京210096:2.南京财经大学经济学院,江苏南京210046: 3.清华大学建筑学院 ...

  • 对农村旧村改造工作的思考与建议
  • 对农村旧村改造工作的思考与建议 徐占明 近年来,怀柔区委.区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锐意进取.科学谋划.精心绘制了推进我区农村城市化发展,实现怀柔经济社会战略大发展的宏伟蓝图.但是,怀柔区目前仍有相当一部分村,规划建设比较散 ...

  • 全市避灾扶贫搬迁工作现场会讲话稿
  • 这次会议主要任务是,部署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避灾扶贫搬迁任务,动员全市上下以决胜之势打好避灾扶贫搬迁攻坚战,为如期实现脱贫攻坚目标赢得主动.下面,我讲几点意见: 二是促进脱贫致富,提升了民生质量.坚持"一点一策.一户一法",开展产业扶持.就业培训.社会保障等叠加式套餐扶贫,5.65 ...

  • 对如何搞好村庄规划的探讨
  • 对如何搞好村庄规划的探讨 [摘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村庄规划逐渐被提升到城乡统筹发展的重要日程,特别是城乡规划法的颁布及城乡规划法实施办法的出台,荥阳市在村庄规划编制方面,通过分析村庄规划建设的关键性内容,对新兴农村社区规划建设的关键问题作了初步探讨,逐步摸索出一套切实可行的政策.措施. [ ...

  • 试论新型农村社区建设
  • 试论新型农村社区建设 建设新型农村社区是青岛和即墨两级党委.政府为统筹城乡发展.推进新农村建设作出的重大决策,是改善农村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的必然要求,是加快建设宜居幸福的现代化国际城市的重要举措,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以下是笔者从建设新型农村社区的重要意义.面临的问题及工作开展方面所做的思考 ...

  • 幸福,从乡村开始
  • 幸福,从美丽乡村开始 诗画江南,山水浙江,我们的乡村,似珍珠洒落在缱绻的自然景色之中,山水隐村落,村落连山水.从田园风光到秀山丽水再到海岛风情,美丽乡村,恰似一幅幅风格迥异.精美绝伦的画作,令人流连. 广袤的乡村大地,是大都市的后花园,是心灵的栖息地,更是老百姓们生活着的幸福家园.它孕育了一代又一代 ...

  • 对河北省农村新民居建设中有关土地问题的调查
  • 对河北省农村新民居建设中有关土地问题的调查 2010-03-25 21:46 近年来,各地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正在陆续开展大规模的新民居建设工程.新民居建设涉及农村建设用地重新整理和利用,对治理空心村.盘活村庄闲置土地,增加耕地后备资源,缓解当前建设用地紧张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能有效拉动投资,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