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环境保与管理护论文

海洋环境保护与管理论文

摘要:

海洋是生命的摇蓝,风雨的故乡,食物的宝库,航运的通道。海洋环境与人类息息相关,所以我们要保护海洋家园和珍惜海洋资源。就如今的海洋环境严峻,所以保护环境是我们每个人义不容辞的责任。 海洋是人类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稳定全球环境的机能和容纳净化

一.中国海洋资源

我国是一个海洋大国,大陆及岛屿海岸线长达3.2万公里,除拥有

960万平方公里的陆地国土外,还有300万平方公里的“蓝色国土”,包括内海、领海、毗邻区、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蕴藏着极其丰富的资源,如能源、金属矿物、化工原料、食品、药物、珊瑚礁、海柳等水下植物等,最重要的是水、空间和环境。目前已探明的资源有:(1)面积广阔的浅海滩涂资源;(2)160多处优良港湾;(3)繁多的物种,记录在案的有2万多种;(4)蕴藏量达数百亿吨的油气田;(5)矿床800多个;(6)含有丰富盐和其他化工原料的海水;(7)潮汐、波浪、海流、盐差和温差等巨大的再生能源等。未探明的资源还很多,如埋藏在深海底下的甲烷,由于低温高压形成一种象干冰一样的结晶体,称海洋底下的可燃冰或称天燃气水合物。将来仅开采这种能源就够人类使用上几百年。因此,科学家认为21世纪人类将回归海洋,将21世纪称为海洋世纪。

海洋是生命的摇篮,地球上许多生物就是从海洋中发展起来的,至今仍有80%的动、植物生活在海洋中,在动植物界的63个纲中,海洋中竞有51个纲。海洋生物约有20多万种,按其性质不同分为海洋植物,海洋动物和海洋微生物,按其生物习惯又分为浮游生物、游泳动物和底栖生物。海洋中每年生产的生物量约1300×108t,每年可向人类提供3×108t鱼类和贝类,所以海洋是人类食物蛋白质的主要来源。

对于海洋生态系统来说,生物群落如相互联系的动物植物、微生物等是其中的生物成分,而非生物成分即是海洋环境:阳光、空气、海水、无机盐等。 海洋生态系统包括四个成员:无生命的海洋环境(物

质和能量),生产者就是海藻等植物;消费者:不管是大鱼、小鱼、虾还是海瘙,它们都不能自己制造有机物质,而只能靠捕食为生;再就是分解者了,主要是微生物,它们是辛勤的“清道夫”,如果没有它们,海洋恐怕用不了多长时间会被动植物的排汇物或遗体填满了,在这个物质循环链中,缺少哪个环节都不行,机器就不会运转, 它们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克相生。海洋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都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在无外界干扰的情况下,就会达到一个动态平衡状态。因此,过渡的开采与捕捞海洋生物,就会导致一个环节生物量的减少,这也必然导致下一个相连环节生物数量的减少。海洋污染是海洋生态系统平衡失调的一大“罪魁”。海洋污染时,首先受到危害的就是海洋动植物,而最终受损的还是人类自身利益。 海洋生物资源主要包括浅海生物资源、滩涂生物资源、药用生物资源。对人类而言,鱼类是经济价值最高的海洋生物,海洋鱼类是非常重要的蛋白质来源。 中国海沿岸滩涂总面积为19660平方千米,生物种类为1544种,其中无脊椎动物1173种,占总种类73%,鱼类51种占3%,植物320种占21%(其中藻类占植物总种数的98%)。

化学元素有100多种而海洋中就有80余种,尤其是Na+、K+、Cl-、I-、Br-、、等非常丰富,每立方公里海水中含NaCl l2000多万吨,据预测如果将渤海海水中的氯化钠全部提取出来足有583亿吨,够10亿人吃10万年[2]。汹涌澎湃的海洋永远不会停息,真正是拥有用之不竭的动力资源。目前正在研究利用的海洋动力资源有:潮汐发电、海浪发电、温差发电、海流发电、海水浓差发电和海水压力差的能量

利用等,通称为海洋能源。其中潮汐发电应用较为普遍,并具有较大规模的实用意义。海洋能与其它能源比较,具有资源丰富、不会污染、占地少,可综合利用等优点。它的不足之处是密度小、稳定性差,设备材料及技术要求高,开发利用工艺复杂、成本高等。然而由于石化燃料和煤不可再生能源对环境污染造成严重的挑战,所以海洋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却是人类新能源开发的署光。

二.中国海洋污染现状

海洋的污染是由于人类的活动改变了海洋原来的状态,使人类和生物在海洋中各种活动受到不利的影响。由于海水水量之巨大和海浪的澎湃波涛,一般的污染在大洋中容易驱散通过大海得到自净。同时因为海洋容量非常大,以至包括海洋深层的海水循环一周需要数百年,因此海洋遭受的重型污染影响海洋机能所潜优的危机可能暂不易发现,一旦出问题,可能就非人类力量所能解决的了。

中国的某些沿岸的海湾、河口及局部海域,如大连湾、辽河口、锦州湾、渤海湾、莱州湾和胶州湾等环境污染比较严重;某些海洋水产资源衰落,渔获量减少,少数珍贵海产品受损,一些海洋水产资源质量受到影响;部分滩涂荒废,滨海环境遭到损害。就海区而言,渤海沿岸污染较严重,东海和黄海次之,南海污染较轻,基本尚属正常。长期以来,由于人们对海洋资源环境缺乏保护意识,轻保护,重开发,向海洋索取多,投入少,也由于部分地区贯彻落实国家的法律、法规、政策不到位,缺乏有力的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措施等等,致使我国海洋

资源环境明显恶化:一是无序无度的海洋开发使海洋生态环境遭受严重破坏。20世纪六、七十年代,我国掀起围海造田热,80年代以来,由于海水养殖业的兴起,遍及沿海各地的围垦热再次出现。沿海水域由于无序无度的开发利用,海湾及海岸带生态系统如红森林、珊瑚礁、滨海湿地、海草床、河口等受到严重破坏,分布区域严重萎缩,使鱼、虾、贝、藻等海洋生物失去了很多繁殖、生长栖息场所,加速了海洋生物退化、濒危和灭绝。如历史称“金湾”、“银湾”的海门湾、企望湾已荒漠化,海门湾的中华白海豚(俗称“白鹅”)已销声匿迹;二是海洋捕捞强度控制措施不力,造成渔业资源急剧衰退。由于改革开放以来,渔船猛增,捕捞能力已大大超过了资源的再生能力,出现酷捕滥捕现象,使渔场变迁或缩减,渔获量明显减少,近海资源密度比80年代初下降七、八倍,沿海传统20大渔汛基本消失,有的品种甚至到了濒危的地步。如金钱鱼、鲸、绿海龟、鲎、鹦鹉螺等。 三是海洋环境污染加剧致使赤潮频繁发生。随着工农业生产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大量未经处理的工业污水、生活污水源源不断排入江河、湖泊、最后流入海洋,海洋无形成为陆域污水、垃圾的“排放场”,沿海、海域纳污自净能力不断下降,使海洋水体污染严重,导致赤潮频繁发生。

海洋污染的主要表现有赤潮、黑潮和原油泄漏造成海湾大面积污染,海生生物、海鸥生灵涂炭。水体富营养化作用使藻类在海湾大量繁殖是形成赤潮的主要原因。藻类(algae)属低等植物的一大群类,形成赤潮的藻类主要是甲藻。当水中含N>0.2~0.3mg/L、

ρ>0.02~0.03mg/L时,藻类等浮游生物暴发性地增殖、夺取水中溶解氧,而藻类代谢死亡又导致水体腐败,散发鱼腥味、霉腐味和硫醇、吲哚的恶臭,使鱼虾大量死亡,漂浮于水面引起严重厌氧。有的藻类还能产生毒素,传播疾病直接危害人的健康。赤潮高潮时使大片海域生态环境严重破坏,形成公害。

海洋污染物绝大部分于陆地上的生产过程。海岸活动,例如倾倒废物和港口工程建设等,也向沿岸海域排入污染物。海洋污染物绝大部分于陆地上的生产过程。海岸活动,例如倾倒废物和港口工程建设等,也向沿岸海域排入污染物, 工业生产过程中排出的废弃物是海洋污染物的主要来源,它们集中在大型港口和工业城市附近。核电站和工厂排出的冷却水,水温较高,流入河口或海中时,往往给海洋生物带来影响。施入农田的杀虫剂随雨水流进河流,或者随土壤颗粒在河口附近淤积,最终进入海洋。偶发性的海上石油平台和油轮事故,引起石油渗漏和溢出,造成海洋污染。随着沿海经济的迅猛发展,近海海域遭到越来越严重的污染,使海域环境质量明显下降,生态环境日趋恶化,并对生物资源和人体健康产生有害影响。近海水域的污染已成为世界各国,特别是象我国这样具有相当长的海岸线和众多海湾的国家所共同关心的环境问题。

海洋经济的发展还面临严酷的海洋自然环境,海洋灾害直接影响着海洋经济的发展规模、速度和效益,精确预报海洋灾害的发生、发展和应该采取何种防灾、抗灾和减灾工程措施,也成为严重关注的环境问题。为了开发海洋中的空间、矿产、渔业、能源等物质资源,需要

在海上进行各类工程建设,在目前科技日益发展的情况下,工程建设的规模日益巨大,这些大规模的工程建设和海洋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也将是开发海洋中的一个应引起特别关注的重要问题。为了适应我国海洋经济的快速发展,海洋环境的日益恶化,海洋灾害的频发和海洋工程向大型化发展,近海石油气田的开发,以及海岸带开发过程中的后效问题的研究需要,针对我国重大海洋环境与保护问题开展研究是十分必要和迫切的。

三.海洋环境管理与保护改善措施

海洋环境与陆上不同,一旦被污染,即使采取措施,其危害也难以在短时间内消除。因为治理海域污染比治理陆上污染所化费的时间要长,技术上要复杂,难度要大,投资也高,而且还不易收到良好效果。所以保护海洋环境,应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合理开发,综合利用。这应该说是保护海洋环境的基本策略。保护海洋环境不仅需要有正确的海洋开发政策和先进的科学技术,还需要有一整套科学的、严格的管理制度和方法,尤其是要抓好污染源的管理,这是海洋环境保护的重要环节。海洋的自净能力也是一种资源,我们应该充分利用海域的自净能力,以利于降低治理“三废”的成本,发展生产,同时有效地控制污染物的入海量,要避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弯路。

许多年来,中国在工农业蓬勃发展的同时,积极治理工业“三废”,大搞技术革新,广泛开展综合利用,为消除污染,保护和改善环境,保障人民健康,促进社会主义建设,做出了很大成绩。在广泛地调查

研究和积累许多宝贵经验的基础上,制定出中国环境保护的基本方针:“全面规划,合理布局,综合利用,化害为利,依靠群众,大家动手,保护环境,造福人民”。实践证明,这也是搞好海洋环境保护的正确方针。在保证海洋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基础上,强化开发深度和广度,提高开发的科技含量,不断提高海洋开发和海洋服务领域的技术水平,加快先进适用技术的推广应用,争取海洋经济增加值的最大化。综合开发利用海洋资源,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不断发现新资源,利用新技术,形成和发展海洋新产业,推动海洋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综合利用,化害为利”,是发展社会主义企业和消除环境污染的有效途径。“害”与“利”是对立统一的矛盾,它们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害”是由生产中的“废”所造成的,“废”与“宝”又是对立统一的矛盾,在一定条件下,它们也可以相互转化。

依靠群众,大家动手”,这是党的群众路线在海洋环境保护工作上的体现,也是加强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保证。保护和改善环境,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涉及每个人和各个方面。只有依靠群众,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人人动手,个个关心,大家齐心协力,海洋环境保护工作才能顺利进行,许多海洋环境保护措施才能落实,海洋环境保护工作才能搞好。因此,海洋环境保护工作必须坚持群众路线,放手发动群众。

完善海洋综合管理体系,制定引导性的、统一的海洋开发政策,建立、健全有利于海洋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法律法规,逐步完善各

种海洋开发活动的管理协调工作,实现对海洋资源的法制化、资产化管理。总之,海洋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目的在于建设良性循环的海洋生态系统,形成科学合理的海洋开发体系,促进海洋经济持续发展。

人类的生存与海洋生态环境息息相关,而人类的生存,离不开发展,而长久的发展、可持续的发展离不开对海洋的保护、呵护。新时代,我们要以更理性,更科学的态度面对发展问题,要真真正正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人类发展与海洋生态保护的和谐。保护海洋环境,是我们每个人义不容辞的责任,让我们行动起来,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保护我们的海洋家园。

海洋环境保护与管理论文

摘要:

海洋是生命的摇蓝,风雨的故乡,食物的宝库,航运的通道。海洋环境与人类息息相关,所以我们要保护海洋家园和珍惜海洋资源。就如今的海洋环境严峻,所以保护环境是我们每个人义不容辞的责任。 海洋是人类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稳定全球环境的机能和容纳净化

一.中国海洋资源

我国是一个海洋大国,大陆及岛屿海岸线长达3.2万公里,除拥有

960万平方公里的陆地国土外,还有300万平方公里的“蓝色国土”,包括内海、领海、毗邻区、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蕴藏着极其丰富的资源,如能源、金属矿物、化工原料、食品、药物、珊瑚礁、海柳等水下植物等,最重要的是水、空间和环境。目前已探明的资源有:(1)面积广阔的浅海滩涂资源;(2)160多处优良港湾;(3)繁多的物种,记录在案的有2万多种;(4)蕴藏量达数百亿吨的油气田;(5)矿床800多个;(6)含有丰富盐和其他化工原料的海水;(7)潮汐、波浪、海流、盐差和温差等巨大的再生能源等。未探明的资源还很多,如埋藏在深海底下的甲烷,由于低温高压形成一种象干冰一样的结晶体,称海洋底下的可燃冰或称天燃气水合物。将来仅开采这种能源就够人类使用上几百年。因此,科学家认为21世纪人类将回归海洋,将21世纪称为海洋世纪。

海洋是生命的摇篮,地球上许多生物就是从海洋中发展起来的,至今仍有80%的动、植物生活在海洋中,在动植物界的63个纲中,海洋中竞有51个纲。海洋生物约有20多万种,按其性质不同分为海洋植物,海洋动物和海洋微生物,按其生物习惯又分为浮游生物、游泳动物和底栖生物。海洋中每年生产的生物量约1300×108t,每年可向人类提供3×108t鱼类和贝类,所以海洋是人类食物蛋白质的主要来源。

对于海洋生态系统来说,生物群落如相互联系的动物植物、微生物等是其中的生物成分,而非生物成分即是海洋环境:阳光、空气、海水、无机盐等。 海洋生态系统包括四个成员:无生命的海洋环境(物

质和能量),生产者就是海藻等植物;消费者:不管是大鱼、小鱼、虾还是海瘙,它们都不能自己制造有机物质,而只能靠捕食为生;再就是分解者了,主要是微生物,它们是辛勤的“清道夫”,如果没有它们,海洋恐怕用不了多长时间会被动植物的排汇物或遗体填满了,在这个物质循环链中,缺少哪个环节都不行,机器就不会运转, 它们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克相生。海洋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都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在无外界干扰的情况下,就会达到一个动态平衡状态。因此,过渡的开采与捕捞海洋生物,就会导致一个环节生物量的减少,这也必然导致下一个相连环节生物数量的减少。海洋污染是海洋生态系统平衡失调的一大“罪魁”。海洋污染时,首先受到危害的就是海洋动植物,而最终受损的还是人类自身利益。 海洋生物资源主要包括浅海生物资源、滩涂生物资源、药用生物资源。对人类而言,鱼类是经济价值最高的海洋生物,海洋鱼类是非常重要的蛋白质来源。 中国海沿岸滩涂总面积为19660平方千米,生物种类为1544种,其中无脊椎动物1173种,占总种类73%,鱼类51种占3%,植物320种占21%(其中藻类占植物总种数的98%)。

化学元素有100多种而海洋中就有80余种,尤其是Na+、K+、Cl-、I-、Br-、、等非常丰富,每立方公里海水中含NaCl l2000多万吨,据预测如果将渤海海水中的氯化钠全部提取出来足有583亿吨,够10亿人吃10万年[2]。汹涌澎湃的海洋永远不会停息,真正是拥有用之不竭的动力资源。目前正在研究利用的海洋动力资源有:潮汐发电、海浪发电、温差发电、海流发电、海水浓差发电和海水压力差的能量

利用等,通称为海洋能源。其中潮汐发电应用较为普遍,并具有较大规模的实用意义。海洋能与其它能源比较,具有资源丰富、不会污染、占地少,可综合利用等优点。它的不足之处是密度小、稳定性差,设备材料及技术要求高,开发利用工艺复杂、成本高等。然而由于石化燃料和煤不可再生能源对环境污染造成严重的挑战,所以海洋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却是人类新能源开发的署光。

二.中国海洋污染现状

海洋的污染是由于人类的活动改变了海洋原来的状态,使人类和生物在海洋中各种活动受到不利的影响。由于海水水量之巨大和海浪的澎湃波涛,一般的污染在大洋中容易驱散通过大海得到自净。同时因为海洋容量非常大,以至包括海洋深层的海水循环一周需要数百年,因此海洋遭受的重型污染影响海洋机能所潜优的危机可能暂不易发现,一旦出问题,可能就非人类力量所能解决的了。

中国的某些沿岸的海湾、河口及局部海域,如大连湾、辽河口、锦州湾、渤海湾、莱州湾和胶州湾等环境污染比较严重;某些海洋水产资源衰落,渔获量减少,少数珍贵海产品受损,一些海洋水产资源质量受到影响;部分滩涂荒废,滨海环境遭到损害。就海区而言,渤海沿岸污染较严重,东海和黄海次之,南海污染较轻,基本尚属正常。长期以来,由于人们对海洋资源环境缺乏保护意识,轻保护,重开发,向海洋索取多,投入少,也由于部分地区贯彻落实国家的法律、法规、政策不到位,缺乏有力的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措施等等,致使我国海洋

资源环境明显恶化:一是无序无度的海洋开发使海洋生态环境遭受严重破坏。20世纪六、七十年代,我国掀起围海造田热,80年代以来,由于海水养殖业的兴起,遍及沿海各地的围垦热再次出现。沿海水域由于无序无度的开发利用,海湾及海岸带生态系统如红森林、珊瑚礁、滨海湿地、海草床、河口等受到严重破坏,分布区域严重萎缩,使鱼、虾、贝、藻等海洋生物失去了很多繁殖、生长栖息场所,加速了海洋生物退化、濒危和灭绝。如历史称“金湾”、“银湾”的海门湾、企望湾已荒漠化,海门湾的中华白海豚(俗称“白鹅”)已销声匿迹;二是海洋捕捞强度控制措施不力,造成渔业资源急剧衰退。由于改革开放以来,渔船猛增,捕捞能力已大大超过了资源的再生能力,出现酷捕滥捕现象,使渔场变迁或缩减,渔获量明显减少,近海资源密度比80年代初下降七、八倍,沿海传统20大渔汛基本消失,有的品种甚至到了濒危的地步。如金钱鱼、鲸、绿海龟、鲎、鹦鹉螺等。 三是海洋环境污染加剧致使赤潮频繁发生。随着工农业生产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大量未经处理的工业污水、生活污水源源不断排入江河、湖泊、最后流入海洋,海洋无形成为陆域污水、垃圾的“排放场”,沿海、海域纳污自净能力不断下降,使海洋水体污染严重,导致赤潮频繁发生。

海洋污染的主要表现有赤潮、黑潮和原油泄漏造成海湾大面积污染,海生生物、海鸥生灵涂炭。水体富营养化作用使藻类在海湾大量繁殖是形成赤潮的主要原因。藻类(algae)属低等植物的一大群类,形成赤潮的藻类主要是甲藻。当水中含N>0.2~0.3mg/L、

ρ>0.02~0.03mg/L时,藻类等浮游生物暴发性地增殖、夺取水中溶解氧,而藻类代谢死亡又导致水体腐败,散发鱼腥味、霉腐味和硫醇、吲哚的恶臭,使鱼虾大量死亡,漂浮于水面引起严重厌氧。有的藻类还能产生毒素,传播疾病直接危害人的健康。赤潮高潮时使大片海域生态环境严重破坏,形成公害。

海洋污染物绝大部分于陆地上的生产过程。海岸活动,例如倾倒废物和港口工程建设等,也向沿岸海域排入污染物。海洋污染物绝大部分于陆地上的生产过程。海岸活动,例如倾倒废物和港口工程建设等,也向沿岸海域排入污染物, 工业生产过程中排出的废弃物是海洋污染物的主要来源,它们集中在大型港口和工业城市附近。核电站和工厂排出的冷却水,水温较高,流入河口或海中时,往往给海洋生物带来影响。施入农田的杀虫剂随雨水流进河流,或者随土壤颗粒在河口附近淤积,最终进入海洋。偶发性的海上石油平台和油轮事故,引起石油渗漏和溢出,造成海洋污染。随着沿海经济的迅猛发展,近海海域遭到越来越严重的污染,使海域环境质量明显下降,生态环境日趋恶化,并对生物资源和人体健康产生有害影响。近海水域的污染已成为世界各国,特别是象我国这样具有相当长的海岸线和众多海湾的国家所共同关心的环境问题。

海洋经济的发展还面临严酷的海洋自然环境,海洋灾害直接影响着海洋经济的发展规模、速度和效益,精确预报海洋灾害的发生、发展和应该采取何种防灾、抗灾和减灾工程措施,也成为严重关注的环境问题。为了开发海洋中的空间、矿产、渔业、能源等物质资源,需要

在海上进行各类工程建设,在目前科技日益发展的情况下,工程建设的规模日益巨大,这些大规模的工程建设和海洋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也将是开发海洋中的一个应引起特别关注的重要问题。为了适应我国海洋经济的快速发展,海洋环境的日益恶化,海洋灾害的频发和海洋工程向大型化发展,近海石油气田的开发,以及海岸带开发过程中的后效问题的研究需要,针对我国重大海洋环境与保护问题开展研究是十分必要和迫切的。

三.海洋环境管理与保护改善措施

海洋环境与陆上不同,一旦被污染,即使采取措施,其危害也难以在短时间内消除。因为治理海域污染比治理陆上污染所化费的时间要长,技术上要复杂,难度要大,投资也高,而且还不易收到良好效果。所以保护海洋环境,应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合理开发,综合利用。这应该说是保护海洋环境的基本策略。保护海洋环境不仅需要有正确的海洋开发政策和先进的科学技术,还需要有一整套科学的、严格的管理制度和方法,尤其是要抓好污染源的管理,这是海洋环境保护的重要环节。海洋的自净能力也是一种资源,我们应该充分利用海域的自净能力,以利于降低治理“三废”的成本,发展生产,同时有效地控制污染物的入海量,要避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弯路。

许多年来,中国在工农业蓬勃发展的同时,积极治理工业“三废”,大搞技术革新,广泛开展综合利用,为消除污染,保护和改善环境,保障人民健康,促进社会主义建设,做出了很大成绩。在广泛地调查

研究和积累许多宝贵经验的基础上,制定出中国环境保护的基本方针:“全面规划,合理布局,综合利用,化害为利,依靠群众,大家动手,保护环境,造福人民”。实践证明,这也是搞好海洋环境保护的正确方针。在保证海洋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基础上,强化开发深度和广度,提高开发的科技含量,不断提高海洋开发和海洋服务领域的技术水平,加快先进适用技术的推广应用,争取海洋经济增加值的最大化。综合开发利用海洋资源,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不断发现新资源,利用新技术,形成和发展海洋新产业,推动海洋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综合利用,化害为利”,是发展社会主义企业和消除环境污染的有效途径。“害”与“利”是对立统一的矛盾,它们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害”是由生产中的“废”所造成的,“废”与“宝”又是对立统一的矛盾,在一定条件下,它们也可以相互转化。

依靠群众,大家动手”,这是党的群众路线在海洋环境保护工作上的体现,也是加强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保证。保护和改善环境,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涉及每个人和各个方面。只有依靠群众,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人人动手,个个关心,大家齐心协力,海洋环境保护工作才能顺利进行,许多海洋环境保护措施才能落实,海洋环境保护工作才能搞好。因此,海洋环境保护工作必须坚持群众路线,放手发动群众。

完善海洋综合管理体系,制定引导性的、统一的海洋开发政策,建立、健全有利于海洋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法律法规,逐步完善各

种海洋开发活动的管理协调工作,实现对海洋资源的法制化、资产化管理。总之,海洋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目的在于建设良性循环的海洋生态系统,形成科学合理的海洋开发体系,促进海洋经济持续发展。

人类的生存与海洋生态环境息息相关,而人类的生存,离不开发展,而长久的发展、可持续的发展离不开对海洋的保护、呵护。新时代,我们要以更理性,更科学的态度面对发展问题,要真真正正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人类发展与海洋生态保护的和谐。保护海洋环境,是我们每个人义不容辞的责任,让我们行动起来,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保护我们的海洋家园。


相关内容

  • 海洋环境立体监测系统的设计方法
  • 海洋环境立体监测系统的设计方法 罗续业 摘 要 九五 十五 1, 2 曹东 计划的支持下 3 1. 266003 2. 3001713. 300111中国海洋大学国家海洋信息中心国家海洋技术中心 在国家海洋 在这两个示范系统的技术研究成果的基础上 提出了区域性海洋环境立体监测系统的设计原则和设计方法 ...

  • 海洋生物学结业论文
  • 海南大学 海洋生物学结业论文 题目:海洋生物的保护 学号: 姓名: 年级:2011级 学院:材料与化工学院 专业:生物工程 完成时间:20121112 摘要:多姿多彩的海洋动物,五颜六色的海洋植物,形态各异的海洋微生物,我们的海洋世界是如此的美丽,她蕴含着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藏,是地球生命的摇篮, ...

  • 环境工程毕业论文题目和文献
  • 毕业论文(设计) 题 目 学 院 学 院 专 业 学生姓名 学 号 年级 级 指导教师 教务处制表 二〇一三 年 三月 二十 日 环境工程毕业论文题目和文献 本团队专业从事论文写作与论文发表服务,擅长案例分析.仿真编程.数据统计.图表绘制以及相关理论分析等. 环境工程毕业论文题目和文献: 苯加氢精制 ...

  • 海洋环保论文
  • <人与环境>课程论文 作者:XXX , 学院:xxxxx 专业:XXX 学号:XXX 海洋环境保护 摘要:水是生命之源,既是人体组成的基础物质,又是新陈代谢的主要介质.人类视水为生命的源泉,视水为经济的命脉,视水为宝贵的资源.水有极大的热容量,因此,水对调节地球的生态系统起着巨大的作用. ...

  • 我国海洋钻井平台发展现状与趋势
  • 2008年第37卷 石油矿场机械 第9期第14页011.FIEI.DEQUIPMENT 2008.37(9):14-17 文章编号:100卜3482(2008)09-0014-04 我国海洋钻井平台发展现状与趋势 张用德1,袁学强2 (1.中石油海洋工程公司研究中心,北京100176:2.大港油fi ...

  • 海上石油开发风险分析与安全对策
  • 擎黧:篇勰窒 t中国高新技术企业 海上石油开发风险分析与安全对策 ◆文/毕彩霞武英山宋永和 [摘要] 海洋石油开发是世界上公认安全风险最大的行业之一,本文针对风险海洋石油开发风险进行原因 分析,并提出安全时策. [关键词]海洋石油开发风险作业安全 1引言 海洋白.油开发是世界上公认安全风险最大的行业 ...

  • 环境管理论文
  • 摘要)环境问题一直是困扰人类发展的大问题,在已经面临很多环境问题的情况下,人类要发展,就需要一种指导思想来避免造成对环境更难挽回的伤害,这个就是可持续发展思想. (关键字)海洋污染 生态破坏 环境问题是人类面临的一个错综复杂的问题复合体,在这里有限的篇幅中很难把它们完全理清楚.它主要分为生态破坏.环 ...

  • 海洋食品安全论文
  • 海洋食品安全 摘要:如今人们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消费也逐渐趋于多元化,人们对于健康的追求渐渐成为一大消费热点.随着海洋食品的发展,人们发现海洋生物中含有多种生物活性物质,具有独特的营养价值,同时也是不可多得的美味.于是健康.营养的海洋食品正成为人们喜爱的食物之一.然而,保障海洋食品的安全也是一个不容 ...

  • 2011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论文集目录
  • 生态安全与环境风险防范法治建设 -- 2011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 中国法学会环境资源法学研究会 桂 林 电 子 科 技 大 学 2011年8月6~9日 • 桂林 中国法学会环境资源法学研究会2011年年会与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Proceedings of Conference 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