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旁的橡树》说课稿
教师:陈武荣 时间:2016.3.16
一、说教材
《路旁的橡树》是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的一篇略读课文,讲述了人与橡树和谐共处的感人故事。为了保护这棵高大、粗壮、挺拔的橡树,筑路工人和工程师在经历了一番思想斗争后,最后圆满地完成了施工计划,又完好地保留了者棵粗壮的橡树,体现了人们对环保的高度重视。文章语言质朴无华,反映了人们高尚的行为。基于本文的环保教育意义,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目标,并以一课时来进行教学。
1.学生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懂课文的主要内容。
2.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从筑路工人和工程师的行动中受到环保启发。
3.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培养环保意识,体会环保的重要性。 根据教学目标,我把本文的教学重点定为引导学生体会人们为保护橡树体现出的一颗高尚的心,联系生活实际为保护环境作出的自己的努力。教学难点是理解文章的写作方法,通过对一件平常小事处理却不寻常的做法的描写。
二、说教法学法
本文的教学过程中,我主要采用了情境创设法、情感体验法、想象朗读法等教学方法,力图让学生走进文本,探索文字背后的精神世
界。学生在教师引导下通过朗读感悟、放飞想象、移情体验等方法与文本物我同一,在自然的状态下,在想象的推助下感悟文本,获得情感体验。
三、说教学过程
略读课文有别于精读课文的教学,精读是理解,略读是运用。因此,我在整个教学环节中比较重视学生独立阅读能力的培养。现将我的设计流程做如下讲解:
(一)图片激情,谈话导入
1.课的伊始,我以这样的谈话方式开场:小朋友们,喜欢旅游吗?今天老师就带你们去森林旅游!创设这样的语言情境是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的注意力在最短的时间内集中。再课件出示一张张精美的森林图片,其中就包含了几张橡树图片,并让学生说说对这些图片的看法。这样为学习课文做好一个情感铺垫,初步渗透了环保的意识。
2.接着很自然地引出课题,导入新课。
(二)初步感知,了解大意
1.先让学生自由默读课文,读正确流利,难读的多读几次。默读课文的设计主要为了培养三年级学生的语文能力,默读有助于学生潜心会文,注意力更加集中。默读完后,我让学生互相交流碰到的难读、难懂的字词,然后再请学生说出还不懂的字词,教师板书出来引导学生认读、理解。这里的生字认读环节设计有别于精读课文的集中出示字词,因为略读课文的生字词教学应该体现出学生的自主性、独
立性。
2.再次默读课文,要求学生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每一次朗读都要有目的性,这次的要求比第一次更高,无形中在考验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默读就是要培养学生从文本中搜索有用的信息,把文本语言整理变成自己的语言。
(三)聚焦重点,突破难点
1.谈话过渡:当游客们坐车经过这个地方看到这棵橡树的时候,(简笔画橡树)总会不约而同地发出怎样的赞叹?接着出示课文最后一段话:“筑这条路的人一定有一颗高尚的心。”先让学生以游客的身份来读这句话,再让学生理解人们为什么这样说。这里我主要抓住“高尚”一词来解决课文的重点,(板书:高尚)以“你从哪儿可以看出筑这条路的人一定有一颗高尚的心”为主线让学生再次去朗读文本,走进文本。这样的设计比较开放,随学生对文字的敏感性而定。教师要随着学生的视角去触摸文本,展开引导。在引导学生感悟文本重点句的时候,主要通过抓重点词和文本空白处来感悟人们高尚的心。
我预设以下几个重点句:
1.第三段:(句子略)
先出示橡树图片并让学生去朗读句子,读出它的粗壮、结实、挺拔,(板书)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假如你是筑路工人,你看到这样的橡树会想些什么?让学生走进文本的背后,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
2.第四段:(句子略)
这段教学主要抓住“沉默不语”、“长久”、“沉重叹气”等几个词
来让学生体会人们高尚的心,并及时在文本空白处让学生放飞想象:工程师此时在想什么?他为什么叹气?让学生再一次走进文字的背后去进一步探索人物灵魂深处的灵动。这里可以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自己家附近的环境。如果有这样的一棵橡树会给人们带来什么?让学生用自己的生活经验、知识沉淀和教师创设的问题情境产生智慧的碰撞,从而获得新的感悟。结合移情体验后,让学生再次回到文本世界中体会工人们和工程师的内心挣扎,使人物形象在学生心目中烙下深深的影子并与之产生共鸣。这个环节,我主要抓这两处来引导学生感悟人们高尚的心。学生可能还会提出不同的句子,老师就简单地引导感悟一下。
(四)体悟写法,升华情感
这课的难点,我是定为让学生理解文章的特殊写法:通过对一件小事,处理却不寻常的做法的描写。以使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学以致用,培养语文素养。
(五)课外拓展,布置作业
1.把这个故事讲给父母听;
2.抄写自己觉得优美的好词好句;
3.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保护环境的事情。
四、说板书设计
板书是文本的微型缩影,要力求精美、简约,体现教师教与学生学的过程。本课板书,我这样设计,以简笔画的形式简化文本,突出主题,体现精神。
《路旁的橡树》说课稿
教师:陈武荣 时间:2016.3.16
一、说教材
《路旁的橡树》是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的一篇略读课文,讲述了人与橡树和谐共处的感人故事。为了保护这棵高大、粗壮、挺拔的橡树,筑路工人和工程师在经历了一番思想斗争后,最后圆满地完成了施工计划,又完好地保留了者棵粗壮的橡树,体现了人们对环保的高度重视。文章语言质朴无华,反映了人们高尚的行为。基于本文的环保教育意义,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目标,并以一课时来进行教学。
1.学生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懂课文的主要内容。
2.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从筑路工人和工程师的行动中受到环保启发。
3.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培养环保意识,体会环保的重要性。 根据教学目标,我把本文的教学重点定为引导学生体会人们为保护橡树体现出的一颗高尚的心,联系生活实际为保护环境作出的自己的努力。教学难点是理解文章的写作方法,通过对一件平常小事处理却不寻常的做法的描写。
二、说教法学法
本文的教学过程中,我主要采用了情境创设法、情感体验法、想象朗读法等教学方法,力图让学生走进文本,探索文字背后的精神世
界。学生在教师引导下通过朗读感悟、放飞想象、移情体验等方法与文本物我同一,在自然的状态下,在想象的推助下感悟文本,获得情感体验。
三、说教学过程
略读课文有别于精读课文的教学,精读是理解,略读是运用。因此,我在整个教学环节中比较重视学生独立阅读能力的培养。现将我的设计流程做如下讲解:
(一)图片激情,谈话导入
1.课的伊始,我以这样的谈话方式开场:小朋友们,喜欢旅游吗?今天老师就带你们去森林旅游!创设这样的语言情境是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的注意力在最短的时间内集中。再课件出示一张张精美的森林图片,其中就包含了几张橡树图片,并让学生说说对这些图片的看法。这样为学习课文做好一个情感铺垫,初步渗透了环保的意识。
2.接着很自然地引出课题,导入新课。
(二)初步感知,了解大意
1.先让学生自由默读课文,读正确流利,难读的多读几次。默读课文的设计主要为了培养三年级学生的语文能力,默读有助于学生潜心会文,注意力更加集中。默读完后,我让学生互相交流碰到的难读、难懂的字词,然后再请学生说出还不懂的字词,教师板书出来引导学生认读、理解。这里的生字认读环节设计有别于精读课文的集中出示字词,因为略读课文的生字词教学应该体现出学生的自主性、独
立性。
2.再次默读课文,要求学生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每一次朗读都要有目的性,这次的要求比第一次更高,无形中在考验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默读就是要培养学生从文本中搜索有用的信息,把文本语言整理变成自己的语言。
(三)聚焦重点,突破难点
1.谈话过渡:当游客们坐车经过这个地方看到这棵橡树的时候,(简笔画橡树)总会不约而同地发出怎样的赞叹?接着出示课文最后一段话:“筑这条路的人一定有一颗高尚的心。”先让学生以游客的身份来读这句话,再让学生理解人们为什么这样说。这里我主要抓住“高尚”一词来解决课文的重点,(板书:高尚)以“你从哪儿可以看出筑这条路的人一定有一颗高尚的心”为主线让学生再次去朗读文本,走进文本。这样的设计比较开放,随学生对文字的敏感性而定。教师要随着学生的视角去触摸文本,展开引导。在引导学生感悟文本重点句的时候,主要通过抓重点词和文本空白处来感悟人们高尚的心。
我预设以下几个重点句:
1.第三段:(句子略)
先出示橡树图片并让学生去朗读句子,读出它的粗壮、结实、挺拔,(板书)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假如你是筑路工人,你看到这样的橡树会想些什么?让学生走进文本的背后,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
2.第四段:(句子略)
这段教学主要抓住“沉默不语”、“长久”、“沉重叹气”等几个词
来让学生体会人们高尚的心,并及时在文本空白处让学生放飞想象:工程师此时在想什么?他为什么叹气?让学生再一次走进文字的背后去进一步探索人物灵魂深处的灵动。这里可以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自己家附近的环境。如果有这样的一棵橡树会给人们带来什么?让学生用自己的生活经验、知识沉淀和教师创设的问题情境产生智慧的碰撞,从而获得新的感悟。结合移情体验后,让学生再次回到文本世界中体会工人们和工程师的内心挣扎,使人物形象在学生心目中烙下深深的影子并与之产生共鸣。这个环节,我主要抓这两处来引导学生感悟人们高尚的心。学生可能还会提出不同的句子,老师就简单地引导感悟一下。
(四)体悟写法,升华情感
这课的难点,我是定为让学生理解文章的特殊写法:通过对一件小事,处理却不寻常的做法的描写。以使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学以致用,培养语文素养。
(五)课外拓展,布置作业
1.把这个故事讲给父母听;
2.抄写自己觉得优美的好词好句;
3.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保护环境的事情。
四、说板书设计
板书是文本的微型缩影,要力求精美、简约,体现教师教与学生学的过程。本课板书,我这样设计,以简笔画的形式简化文本,突出主题,体现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