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分发挥创业型城市的优势

  

  《中国城市经济》:在福建省第八次党代会上省委书记卢展工指出,要“发挥泉州创业型城市经济快速发展的支撑和带动作用,”如何理解这段话的内涵?

  郑道溪:首先,我认为这一要求切合实际,定位准确,也非常及时,饱含着福建省委对泉州的鼓舞和期望,我们要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切实担负起省委赋予的历史重任。至于内涵我觉得“支撑和带动作用”是目标和要求,“经济快速发展”是基础和前提,“创业型城市”是载体和定位。目前,泉州经济发展正处在工业化加速发展期和产业结构调整优化期,城市化进入跃升期,侨乡活力四射;创业环境吸引力较强,2004年泉州市入选中国“投资环境50优城市”,2005年被台湾地区电机电子工业同业公会列为“值得推荐”的城市,2006年被《中国经济周刊》评为“中国十大和谐城市”之一;创业资金较雄厚,金融系统存款余额超1600亿元,各项存款余额达1100多亿元,80%的创业资金来自民间。

  《中国城市经济》:“创业型城市”的定位将对泉州未来发展产生怎样的积极作用?

  郑道溪:这个定位高度概括了泉州发展历程、充分体现了泉州城市特征。 改革开放以来,泉州人充分发挥爱拼会赢和敢为人先的精神,闯出一条“以市场调节为主、外向型经济为主、股份合作制为主、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路子,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经济总量连续8年居全省首位,去年财政总收入185亿元,工业总产值3492亿元,港口吞吐量5100万吨。较大规模的产业体系、较为发达的民营经济、特色鲜明的县域经济,构成了辐射周边的经济基础;企业对外扩张、产业梯度转移的发展态势,形成带动周边发展“墨渍”效应;突出的侨台优势、优越的区位优势、独特的港口优势、日趋完善的立体交通网络,有利于促进区域市场、产业对接,使泉州支撑和带动全省发展有一定的基础和条件。应当说,“创业型城市”是省委对泉州发展的新定位、新期待,既是对泉州发展路径的科学总结,又为泉州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体现了省委决策部署的科学性、务实性。

  《中国城市经济》:建设“创业型城市”是个系统工程,请问切入点在哪里?

  郑道溪:发挥泉州创业型城市经济快速发展的支撑和带动作用,既是泉州的发展需要,也是泉州的发展责任,我们感到责任重大、压力重大。我认为,泉州要着力建设“创业型城市”,关键在于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增强经济持续快速发展能力,增强区域对资金、人才、技术等资源的吸引力和聚合力,推动经济又好又快、好中求快发展,实现支撑带动作用。

  《中国城市经济》:在您看来,泉州发挥支撑和带动作用,需要同时推进哪些层面的工作?

  郑道溪:从服务海西建设大局出发,立足泉州现有发展的基础、条件、优势和潜力,今后,泉州着重在六个方面努力发挥支撑和带动作用。首先是产业发展的支柱作用。产业发展是建设海西的重要依托,泉州要继续“提质扩量”,大力实施“228”产业集群发展规划,力争到2010年产业集群总产值达5000亿元,进一步壮大产业发展基础和实力,同时,着力培育新兴产业集群,积极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促进区域产业对接,实现区域产业资源优化配置;其次是民营经济的示范作用。泉州素有“民办特区”之称,加快新一轮发展,要继续把这一特色和优势巩固好、发挥好,争取在产权制度、自主创新、资源利用、品牌培育、管理服务等方面进行创新,千方百计为民营企业营造低成本、高效率的发展环境,为全省民营经济发展提供更多的经验;第三是县域经济的引领作用。从某种意义说,泉州能否在海西建设中发挥支撑和带动作用,关键在于县域经济能否继续走在全省、全国前列。经济发达的县域,要发挥先行优势,积极融入国际、区际分工协作进程,率先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基本实现现代化的目标;中等发展水平县域,要发挥后发优势,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促进实力增强;经济欠发达县域,要发挥比较优势,立足实际发展特色产业,主动承接发达地区产业梯度转移,增强自我发展能力;第四是对台工作的前沿作用。泉州是台湾汉族同胞的主要祖籍地,福建对台工作的“五缘”优势在泉州得到充分体现,泉州理应在拓展“六求”方面先行先试,力争产业对接有新突破、直接往来有新拓展、文化交流有新成效,促进闽台合作向更大范围、更高水平方向发展;第五是对外开放的先行作用。泉州现已成为融入世界的开放型城市,至2006年底,有66个国家和地区的客商来泉投资,与196个国家和地区建立贸易往来关系,去年全社会出口商品交货总值近100亿美元。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海西建设向纵深推进,泉州要进一步突出招商选资、突出载体建设、突出外贸增长方式转变,推动对外开放上新台阶、新水平;第六是中心城市的辐射作用。泉州作为全省三大中心城市之一,近年来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带动作用日益凸显。今后,泉州要进一步撑大城市发展空间,着力实施港城联动战略,着力推进城市联盟,加强与福、厦、漳等周边城市的分工协作,密切闽中区域经济合作联系,形成“合理分工、优势互补、协调发展、利益共享”的区域经济一体化格局。

  《中国城市经济》:泉州发挥支撑和带动作用是否有一个明确的发展目标?

  郑道溪:这个目标我们通过充分酝酿、科学论证,已经成为全市上上下下的普遍共识,具体就是在未来五年中,扎实推进富裕民主的海峡西岸社会主义新农村、更富竞争力的海峡西岸经济强市、先进繁荣的海峡西岸文化名城、和睦安定的海峡西岸和谐泉州四大建设,并且把这一奋斗目标纳入法制化轨道。

  《中国城市经济》:当前让您感到最欣慰的事情是什么?

  郑道溪:最欣慰的就是泉州现在形成了一种“人人谈发展、人人想发展、人人抓发展”的良好氛围,大家对泉州实现又好又快、好中求快发展,并在海西建设大局中切实发挥支撑和带动作用充满信心。我相信,泉州一定会实现一个精彩的跨越。

  

  《中国城市经济》:在福建省第八次党代会上省委书记卢展工指出,要“发挥泉州创业型城市经济快速发展的支撑和带动作用,”如何理解这段话的内涵?

  郑道溪:首先,我认为这一要求切合实际,定位准确,也非常及时,饱含着福建省委对泉州的鼓舞和期望,我们要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切实担负起省委赋予的历史重任。至于内涵我觉得“支撑和带动作用”是目标和要求,“经济快速发展”是基础和前提,“创业型城市”是载体和定位。目前,泉州经济发展正处在工业化加速发展期和产业结构调整优化期,城市化进入跃升期,侨乡活力四射;创业环境吸引力较强,2004年泉州市入选中国“投资环境50优城市”,2005年被台湾地区电机电子工业同业公会列为“值得推荐”的城市,2006年被《中国经济周刊》评为“中国十大和谐城市”之一;创业资金较雄厚,金融系统存款余额超1600亿元,各项存款余额达1100多亿元,80%的创业资金来自民间。

  《中国城市经济》:“创业型城市”的定位将对泉州未来发展产生怎样的积极作用?

  郑道溪:这个定位高度概括了泉州发展历程、充分体现了泉州城市特征。 改革开放以来,泉州人充分发挥爱拼会赢和敢为人先的精神,闯出一条“以市场调节为主、外向型经济为主、股份合作制为主、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路子,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经济总量连续8年居全省首位,去年财政总收入185亿元,工业总产值3492亿元,港口吞吐量5100万吨。较大规模的产业体系、较为发达的民营经济、特色鲜明的县域经济,构成了辐射周边的经济基础;企业对外扩张、产业梯度转移的发展态势,形成带动周边发展“墨渍”效应;突出的侨台优势、优越的区位优势、独特的港口优势、日趋完善的立体交通网络,有利于促进区域市场、产业对接,使泉州支撑和带动全省发展有一定的基础和条件。应当说,“创业型城市”是省委对泉州发展的新定位、新期待,既是对泉州发展路径的科学总结,又为泉州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体现了省委决策部署的科学性、务实性。

  《中国城市经济》:建设“创业型城市”是个系统工程,请问切入点在哪里?

  郑道溪:发挥泉州创业型城市经济快速发展的支撑和带动作用,既是泉州的发展需要,也是泉州的发展责任,我们感到责任重大、压力重大。我认为,泉州要着力建设“创业型城市”,关键在于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增强经济持续快速发展能力,增强区域对资金、人才、技术等资源的吸引力和聚合力,推动经济又好又快、好中求快发展,实现支撑带动作用。

  《中国城市经济》:在您看来,泉州发挥支撑和带动作用,需要同时推进哪些层面的工作?

  郑道溪:从服务海西建设大局出发,立足泉州现有发展的基础、条件、优势和潜力,今后,泉州着重在六个方面努力发挥支撑和带动作用。首先是产业发展的支柱作用。产业发展是建设海西的重要依托,泉州要继续“提质扩量”,大力实施“228”产业集群发展规划,力争到2010年产业集群总产值达5000亿元,进一步壮大产业发展基础和实力,同时,着力培育新兴产业集群,积极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促进区域产业对接,实现区域产业资源优化配置;其次是民营经济的示范作用。泉州素有“民办特区”之称,加快新一轮发展,要继续把这一特色和优势巩固好、发挥好,争取在产权制度、自主创新、资源利用、品牌培育、管理服务等方面进行创新,千方百计为民营企业营造低成本、高效率的发展环境,为全省民营经济发展提供更多的经验;第三是县域经济的引领作用。从某种意义说,泉州能否在海西建设中发挥支撑和带动作用,关键在于县域经济能否继续走在全省、全国前列。经济发达的县域,要发挥先行优势,积极融入国际、区际分工协作进程,率先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基本实现现代化的目标;中等发展水平县域,要发挥后发优势,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促进实力增强;经济欠发达县域,要发挥比较优势,立足实际发展特色产业,主动承接发达地区产业梯度转移,增强自我发展能力;第四是对台工作的前沿作用。泉州是台湾汉族同胞的主要祖籍地,福建对台工作的“五缘”优势在泉州得到充分体现,泉州理应在拓展“六求”方面先行先试,力争产业对接有新突破、直接往来有新拓展、文化交流有新成效,促进闽台合作向更大范围、更高水平方向发展;第五是对外开放的先行作用。泉州现已成为融入世界的开放型城市,至2006年底,有66个国家和地区的客商来泉投资,与196个国家和地区建立贸易往来关系,去年全社会出口商品交货总值近100亿美元。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海西建设向纵深推进,泉州要进一步突出招商选资、突出载体建设、突出外贸增长方式转变,推动对外开放上新台阶、新水平;第六是中心城市的辐射作用。泉州作为全省三大中心城市之一,近年来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带动作用日益凸显。今后,泉州要进一步撑大城市发展空间,着力实施港城联动战略,着力推进城市联盟,加强与福、厦、漳等周边城市的分工协作,密切闽中区域经济合作联系,形成“合理分工、优势互补、协调发展、利益共享”的区域经济一体化格局。

  《中国城市经济》:泉州发挥支撑和带动作用是否有一个明确的发展目标?

  郑道溪:这个目标我们通过充分酝酿、科学论证,已经成为全市上上下下的普遍共识,具体就是在未来五年中,扎实推进富裕民主的海峡西岸社会主义新农村、更富竞争力的海峡西岸经济强市、先进繁荣的海峡西岸文化名城、和睦安定的海峡西岸和谐泉州四大建设,并且把这一奋斗目标纳入法制化轨道。

  《中国城市经济》:当前让您感到最欣慰的事情是什么?

  郑道溪:最欣慰的就是泉州现在形成了一种“人人谈发展、人人想发展、人人抓发展”的良好氛围,大家对泉州实现又好又快、好中求快发展,并在海西建设大局中切实发挥支撑和带动作用充满信心。我相信,泉州一定会实现一个精彩的跨越。


相关内容

  • 中共河北省委十二五规划建议
  • 中共河北省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2010年11月3日中国共产党河北省第七届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通过) 中国共产党河北省第七届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根据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在总结经验.分析形势.研究未来的基础上,讨论了制定我省"十二五"时期(20 ...

  • 南京13次党代会报告
  • 杨卫泽在南京市第十三次党代会上的报告 gov.longhoo.net 来源:南京日报 2011-10-24 10:41:19 评论 进入论坛 杨卫泽 (2011年10月16日) 各位代表,同志们: 现在,我代表中共南京市第十二届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 这次大会,是在南京"两个率先" ...

  • 福州市高层次人才政策研究
  • (三)高层次人才政策的经验借鉴 在科技日新月异.经济全球化.人才流动国际化的背景下,引进人才尤其是高层次人才是世界各国面临的共同课题,各国纷纷出台重要的人才制度和政策,加大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力度.美国通过移民政策.留学政策.提供充足的科研经费.依托高校资源建立科学园区等做法吸引和留住人才:美国国 ...

  • 市创建创新型城市工作规划
  • 为加快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全面提升城市自主创新能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按照国家关于推进国家创新型城市试点工作的有关部署和要求,根据《中共沈阳市委沈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的意见》(沈委发〔2011〕11号),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规划。 一、面临的形势和基础条件 ( ...

  • 国务院印发[北京加强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总体方案]
  • 9月6日,北京市委.市政府隆重召开北京市科技创新大会.会议深入学习贯彻全国科技创新大会精神,系统部署加强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为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世界科技强国作出贡献.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北京市委书记郭金龙,全国政协副主席.科学技术部部长万钢,北京市委副书记.市长王安顺出席会议并发表讲话,市人大常 ...

  • 赴南昌.上高.湘东.广丰.玉山五县(区)考察报告
  • 赴南昌.上高.湘东.广丰.玉山五县(区)考察报告 3月23日至29日,县委安排有关乡镇原党委书记.乡镇长一行13人,外出参观了南昌县小蓝工业园.澄碧湖周边城市建设,上高县镜山工业园,萍乡湘东区乡镇经济建设,广丰县芦林工业园.湖丰镇工业小区,玉山县行政中心和市政广场.外出考察同志孜孜探寻先进县区经济发 ...

  • 在四川省浙江商会回乡座谈会上的讲话提纲
  • 在四川省浙江商会回乡投资考察 座谈会上的讲话提纲 各位乡贤,各位来宾: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四川省浙江商会回乡投资考察座谈会,畅叙乡情,共话发展,倍感亲切和高兴.你们的来临,让我深切地感受到,30多万在川浙江人虽然生活在他乡.创业在他乡.成功在他乡,但对家乡的感情始终没有变,对浙江始终怀有一种特殊的 ...

  • 深圳市科技和信息局
  • 关于加快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的若干意见 深圳科技和信息局门户网站 www.szsti.net 2009-3-31 来源: 选择字号[大中小] 中共深圳市委 深圳市人民政府 关于加快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的若干意见 深发[2008]8号 (2008年9月19日)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党中央. ...

  • 北部湾城市发展规划
  • 附件 北部湾城市群发展规划 国家发展改革委 住房城乡建设部 目 第一章录规划背景......................................................................3 发展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