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认识人民币]教材简析

第五单元《认识人民币》教材简析

中宁九小 冯秀彩

一、【 单元知识体系】

认识人民币及其单位和进率,简单的购物。

分两段安排:

1.认识1元及面值小于1元的人民币,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及进率,1元

以内的简单购物(P68~70);

2.认识面值大于1元的人民币,超过1元的简单购物(P71~73)。

另外安排一次实践活动“小小商店”(P74~75)。

二、【课标要求及解读】:

教学重点和难点:本单元重点是学习人民币的单位、进率以及换币和购

物时的计算。

1.以购物为主线安排教学内容。

教材首先呈现购物的场面,引出对人民币的认识,然后在购物活动中认

识人民币的进率。在练习中联系物价巩固对人民币的认识,使学生不仅认了钱,还认识了它所标志的实际价值,在购物活动中学习人民币的加、减计算,最后安排实践活动进行模拟购物或实际购物。这样安排能使学生感受人民币的作用,逐步学会解决现实的购物问题。

2.先认识1元、1角、1分的人民币,再认识其他人民币。

先认识1元、1角、1分的人民币,有利于了解人民币的单位,容易建立

元、角、分的进率的概念,教材从“买1元钱的笔记本付10角可以吗”的讨论引入人民币的进率,并以换算图示表示出人民币单位之间的进率,可以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接着认识其他面值的人民币,之后安排伍角币、贰角币与1元币的换币活动,加深对元与角之间进率的认识。要领会教材的编排

意图,突出认识人民币中的数学知识,即人民币的单位及进率。

3.在认币活动中既要基于学生的已有经验,又要突出重点。

多数学生已经认识了小面值的人民币,有的曾有过独自购物的经历,但

也可能有学生没有接触过人民币,教学前应了解学生的认币情况。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带来一些人民币,教师也可准备一些人民币,让学生分组活动,指认人民币。在交流时重点应放在了解人民币的币值,认识大写的壹、贰、伍、拾、佰和繁体字圆,当然也要认识币面上用阿拉伯数字写的1元、1角、2角、5角等。至于人民币的颜色、形状、图案、印制日期等不要作为教学内容,学生提出了就让他说说,没提到不要往上面引导,鉴定真假人民币显然不是一年级学生的工作职责。还有的把人民币上的盲点也教给学生,这更是多此一举,因为教师如果不看资料也未必了解。数学课上的认识人民币重点是学习人民币的单位、进率以及换币和购物时的计算,要突出数学内容。

4.要利用练习题进行数学思考,发展分析和推理能力。

如P70③、⑤,让学生从给出的人民币中拿出5角或付出8角,拿法、付法是多样的,题目极具开放性,要让学生思考出尽量多的组合,并通过交流得到比较全面的认识。不能只图课堂上热闹,过多地安排排队购物,而把这些题目弃之不用。P72⑤需要想像,P73⑥⑦⑧题也都具有开放性,也是发展学生分析、推理能力的良好素材,都应认真组织学生独立思考,相互交流,以发展思维能力。

5.要认真组织实践活动。

P74~75“小小商店”属于综合型的实践活动,前半部分是情境问题型,让学生面对提供的情境解决数学问题,为后面的活动提供经验支持。后半部分属于动手操作型,组织学生进行现实的或模拟的购物活动。教师可根据当地学生的经济状况安排活动,可以从商店批发一些便宜的文具,让学生进行真实的购买活动,或让学生自带玩具标出价格在教室里买卖,也可以发些写有币值的纸片模拟购物。在活动过程中要教育学生遵守秩序,准确计算,正确付币、找币,活动结束后还要让学生说说买东西的经过,也就是让学生反思购物过程,积累 购物经验。

三、【内容编排】

本单元教材的的主要情境是第一例题的两幅情境图。首先通过观察三个小朋友走进商店购物的情境图,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引起学生认识人民币的心理需要。同时引导学生结合已有的认识人民币的经验,认识1元、1角和1分的人民币。第二幅情境图是三个小朋友在商店购物的情境图,讨论买笔记本时遇到的问题。激活学生的生活积累,想到付币的方法,而不再出现知识讲授式的教学。

四、【具体解读】

小面值人民币(1元、1角、1分) 相邻单位间的进率

5角、2角,5分、2分 小面值换币,小金额付钱与找钱

大面值人民币(2元、5元、10元、20元、50元、100元)大面值换币,较大金额的付钱与找钱

实践活动(在自办的“小小商店”里进行购物活动 解决实际问题,积累购物经验)

从表中可以看到,教材编排是很有层次的。先教学小面值的人民币,再教学大面值的人民币,是合理的认知线索。先教学1元、1角和1分,因为它们是人民币的主币,元、角、分是人民币的单位;后教学其他面值的人民币,这些都是辅币,分别由若干个1元、1角或1分组成的。还安排了许多换币、付钱、找钱等使用人民币经常进行的活动,能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利用已有经验,设计多种活动,帮助学生逐步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 学生在生活中都见过人民币,对人民币或多或少有一些认识,部分学生还有购物的经验。

教材充分利用这些资源,组织本单元的教学,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数学知识。

第68页利用小朋友在商场门口的画面,引出本单元的课题。前后共3

次提问“你认识下面的人民币吗”,引导学生观察各种面值的人民币,在交流中互补,在合作中学习,避免了教师讲、学生听的单一教学方式。“想想做做”第69页第1题、第71页第1题根据价钱把物品与相应面值的人民币用线连一连,不仅再次认识人民币,而且联系物品的价钱,感受了人民币的面值。

教材没有对元、角、分间的进率采用灌输式教学。第68页插图中笔记本1元钱,引导学生认识到“付10角也是可以的”,从生活经验中提炼出1元=10角,并类推到1角=10分。再通过第69页的图示,帮助学生理解进率。

在学生知道1元=10角以后,教材通过“试一试”在换钱活动中巩固进率。1张1元币可以换2张5角币,5张2角币可以换1张1元币,因为2个5角与5个2角都是10角,也就是1元。第72页第3题先通过1张5元币可以换5张1元币,体会几元就是几个1元。然后进行大面值人民币的换钱活动,让学生联系已有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进行思考,并验证换的钱是否正确。有了换钱的经验,才能在购物时合理付钱。

2、付钱的方案往往有多种,要看自己有哪些面值的人民币,从而灵活选择比较简便的

方案。

买东西要付钱。教材第70页“想想做做”第3题,让学生思考从1张5角币、2张2角币、5张1角币里怎样拿出5角钱。这道题取钱的方案很多,可以取同一种币(1张5角或5张1角),也可以取几种币合起来(2张2角与1张1角、1张2角与3张1角)。第5题“怎样付8角钱”的问题能使学生明白,付钱时要根据自己有哪几种面值的人民币,并选择比较简便的方案。付几种不同面值的钱是比较难的,第70页第2题和第71页第2题为此作了铺垫。

第70页第4题“1元钱可以买哪几样东西”、第73页第6题“可以怎样付钱”、第7题“10元钱可以买哪些东西”等问题能让学生知道,付出的钱可以刚好与所购物品的价钱相同,也可以略多于物品的价钱,同时还要根据自己有哪些面值的人民币灵活地确定付钱方法。如果付出的钱多于物品的价钱,应该找回一些钱。为此,教材里安排了一些算找回多少钱的练习。如第70页第4题、第72页第4题。

教材让学生在付钱的问题中进行简单的判断和推理,发展思维能力。第72页第5题提出买1个单价48元的足球,都付10元的人民币,应该付几张的问题,再次体会应付的钱不能少于、尽量接近物品的价钱。这题如果付40元显然是不够的,付60元是不合理的。第73页第8题也以付钱经验为基础,在寻找正确答案的过程中还要进行简单的计算。

3、在购物活动中经历买东西的过程,积累经验。

认识人民币的教学,课堂应该是开放的。初步学会使用人民币是本单元的教学要求,参加购物实践是认识人民币的最好方式。第73页第9题引导学生走进商店了解物品的价钱,观察他人的购物过程,体会买东西时的主要活动,为自己购物作准备。

《小小商店》是一次实践活动,有两部分内容: 一是在购物环境中回答

几个问题(第74页)。这些问题涉及买东西时经常进行的计算、估计和判断,都是买东西需要具备的基本能力。二是在教室里办一个小小商店,大家都来买东西(第75页)。商品由学生带来,价钱由学生规定,买什么由学生自己选择。几名学生当营业员,负责收钱和找钱,其他学生当顾客。教材中“你能和同伴说一说买东西的经过吗”这一问题是学生参加小小商店的购物活动后,对买东西过程的回忆和反思,能帮助学生积累生活经验。

五、【练习说明及学习困难分析】

(一) 对例题的选用建议

本单元共有3个例题。第一个例题的教学通过购物的情境图,引导学生回忆自己购物的经历,激活了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又使学生对学习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调动了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第二和第三个例题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直接出示各种面值的人民币,引导学生在观察和交流等活动中认识人民币。例题安排有层次,有一定的价值。

(二) 对练习的选用建议

两课时的想想做做的安排有一定的层次性。使学生在任币、换币、付币、找币等活动中得到充分的发展。如P70③、⑤,让学生从给出的人民币中拿出5角或付出8角,拿法、付法是多样的,题目极具开放性,要让学生思考出尽量多的组合,并通过交流得到比较全面的认识。不能只图课堂上热闹,过多地安排排队购物,而把这些题目弃之不用。P72⑤需要想像,P73⑥⑦⑧题也都具有开放性,也是发展学生分析、推理能力的良好素材,都应认真组织学生独立思考,相互交流,以发展思维能力。

(三) 对课外作业选用的建议

与教材相配套的练习册和补充习题上的题目不错,我们基本上用足这些课外作业。练习册上46页换币和第5题要多练习。另外要布置一些课外购物的实践活动。

第五单元《认识人民币》教材简析

中宁九小 冯秀彩

一、【 单元知识体系】

认识人民币及其单位和进率,简单的购物。

分两段安排:

1.认识1元及面值小于1元的人民币,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及进率,1元

以内的简单购物(P68~70);

2.认识面值大于1元的人民币,超过1元的简单购物(P71~73)。

另外安排一次实践活动“小小商店”(P74~75)。

二、【课标要求及解读】:

教学重点和难点:本单元重点是学习人民币的单位、进率以及换币和购

物时的计算。

1.以购物为主线安排教学内容。

教材首先呈现购物的场面,引出对人民币的认识,然后在购物活动中认

识人民币的进率。在练习中联系物价巩固对人民币的认识,使学生不仅认了钱,还认识了它所标志的实际价值,在购物活动中学习人民币的加、减计算,最后安排实践活动进行模拟购物或实际购物。这样安排能使学生感受人民币的作用,逐步学会解决现实的购物问题。

2.先认识1元、1角、1分的人民币,再认识其他人民币。

先认识1元、1角、1分的人民币,有利于了解人民币的单位,容易建立

元、角、分的进率的概念,教材从“买1元钱的笔记本付10角可以吗”的讨论引入人民币的进率,并以换算图示表示出人民币单位之间的进率,可以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接着认识其他面值的人民币,之后安排伍角币、贰角币与1元币的换币活动,加深对元与角之间进率的认识。要领会教材的编排

意图,突出认识人民币中的数学知识,即人民币的单位及进率。

3.在认币活动中既要基于学生的已有经验,又要突出重点。

多数学生已经认识了小面值的人民币,有的曾有过独自购物的经历,但

也可能有学生没有接触过人民币,教学前应了解学生的认币情况。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带来一些人民币,教师也可准备一些人民币,让学生分组活动,指认人民币。在交流时重点应放在了解人民币的币值,认识大写的壹、贰、伍、拾、佰和繁体字圆,当然也要认识币面上用阿拉伯数字写的1元、1角、2角、5角等。至于人民币的颜色、形状、图案、印制日期等不要作为教学内容,学生提出了就让他说说,没提到不要往上面引导,鉴定真假人民币显然不是一年级学生的工作职责。还有的把人民币上的盲点也教给学生,这更是多此一举,因为教师如果不看资料也未必了解。数学课上的认识人民币重点是学习人民币的单位、进率以及换币和购物时的计算,要突出数学内容。

4.要利用练习题进行数学思考,发展分析和推理能力。

如P70③、⑤,让学生从给出的人民币中拿出5角或付出8角,拿法、付法是多样的,题目极具开放性,要让学生思考出尽量多的组合,并通过交流得到比较全面的认识。不能只图课堂上热闹,过多地安排排队购物,而把这些题目弃之不用。P72⑤需要想像,P73⑥⑦⑧题也都具有开放性,也是发展学生分析、推理能力的良好素材,都应认真组织学生独立思考,相互交流,以发展思维能力。

5.要认真组织实践活动。

P74~75“小小商店”属于综合型的实践活动,前半部分是情境问题型,让学生面对提供的情境解决数学问题,为后面的活动提供经验支持。后半部分属于动手操作型,组织学生进行现实的或模拟的购物活动。教师可根据当地学生的经济状况安排活动,可以从商店批发一些便宜的文具,让学生进行真实的购买活动,或让学生自带玩具标出价格在教室里买卖,也可以发些写有币值的纸片模拟购物。在活动过程中要教育学生遵守秩序,准确计算,正确付币、找币,活动结束后还要让学生说说买东西的经过,也就是让学生反思购物过程,积累 购物经验。

三、【内容编排】

本单元教材的的主要情境是第一例题的两幅情境图。首先通过观察三个小朋友走进商店购物的情境图,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引起学生认识人民币的心理需要。同时引导学生结合已有的认识人民币的经验,认识1元、1角和1分的人民币。第二幅情境图是三个小朋友在商店购物的情境图,讨论买笔记本时遇到的问题。激活学生的生活积累,想到付币的方法,而不再出现知识讲授式的教学。

四、【具体解读】

小面值人民币(1元、1角、1分) 相邻单位间的进率

5角、2角,5分、2分 小面值换币,小金额付钱与找钱

大面值人民币(2元、5元、10元、20元、50元、100元)大面值换币,较大金额的付钱与找钱

实践活动(在自办的“小小商店”里进行购物活动 解决实际问题,积累购物经验)

从表中可以看到,教材编排是很有层次的。先教学小面值的人民币,再教学大面值的人民币,是合理的认知线索。先教学1元、1角和1分,因为它们是人民币的主币,元、角、分是人民币的单位;后教学其他面值的人民币,这些都是辅币,分别由若干个1元、1角或1分组成的。还安排了许多换币、付钱、找钱等使用人民币经常进行的活动,能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利用已有经验,设计多种活动,帮助学生逐步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 学生在生活中都见过人民币,对人民币或多或少有一些认识,部分学生还有购物的经验。

教材充分利用这些资源,组织本单元的教学,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数学知识。

第68页利用小朋友在商场门口的画面,引出本单元的课题。前后共3

次提问“你认识下面的人民币吗”,引导学生观察各种面值的人民币,在交流中互补,在合作中学习,避免了教师讲、学生听的单一教学方式。“想想做做”第69页第1题、第71页第1题根据价钱把物品与相应面值的人民币用线连一连,不仅再次认识人民币,而且联系物品的价钱,感受了人民币的面值。

教材没有对元、角、分间的进率采用灌输式教学。第68页插图中笔记本1元钱,引导学生认识到“付10角也是可以的”,从生活经验中提炼出1元=10角,并类推到1角=10分。再通过第69页的图示,帮助学生理解进率。

在学生知道1元=10角以后,教材通过“试一试”在换钱活动中巩固进率。1张1元币可以换2张5角币,5张2角币可以换1张1元币,因为2个5角与5个2角都是10角,也就是1元。第72页第3题先通过1张5元币可以换5张1元币,体会几元就是几个1元。然后进行大面值人民币的换钱活动,让学生联系已有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进行思考,并验证换的钱是否正确。有了换钱的经验,才能在购物时合理付钱。

2、付钱的方案往往有多种,要看自己有哪些面值的人民币,从而灵活选择比较简便的

方案。

买东西要付钱。教材第70页“想想做做”第3题,让学生思考从1张5角币、2张2角币、5张1角币里怎样拿出5角钱。这道题取钱的方案很多,可以取同一种币(1张5角或5张1角),也可以取几种币合起来(2张2角与1张1角、1张2角与3张1角)。第5题“怎样付8角钱”的问题能使学生明白,付钱时要根据自己有哪几种面值的人民币,并选择比较简便的方案。付几种不同面值的钱是比较难的,第70页第2题和第71页第2题为此作了铺垫。

第70页第4题“1元钱可以买哪几样东西”、第73页第6题“可以怎样付钱”、第7题“10元钱可以买哪些东西”等问题能让学生知道,付出的钱可以刚好与所购物品的价钱相同,也可以略多于物品的价钱,同时还要根据自己有哪些面值的人民币灵活地确定付钱方法。如果付出的钱多于物品的价钱,应该找回一些钱。为此,教材里安排了一些算找回多少钱的练习。如第70页第4题、第72页第4题。

教材让学生在付钱的问题中进行简单的判断和推理,发展思维能力。第72页第5题提出买1个单价48元的足球,都付10元的人民币,应该付几张的问题,再次体会应付的钱不能少于、尽量接近物品的价钱。这题如果付40元显然是不够的,付60元是不合理的。第73页第8题也以付钱经验为基础,在寻找正确答案的过程中还要进行简单的计算。

3、在购物活动中经历买东西的过程,积累经验。

认识人民币的教学,课堂应该是开放的。初步学会使用人民币是本单元的教学要求,参加购物实践是认识人民币的最好方式。第73页第9题引导学生走进商店了解物品的价钱,观察他人的购物过程,体会买东西时的主要活动,为自己购物作准备。

《小小商店》是一次实践活动,有两部分内容: 一是在购物环境中回答

几个问题(第74页)。这些问题涉及买东西时经常进行的计算、估计和判断,都是买东西需要具备的基本能力。二是在教室里办一个小小商店,大家都来买东西(第75页)。商品由学生带来,价钱由学生规定,买什么由学生自己选择。几名学生当营业员,负责收钱和找钱,其他学生当顾客。教材中“你能和同伴说一说买东西的经过吗”这一问题是学生参加小小商店的购物活动后,对买东西过程的回忆和反思,能帮助学生积累生活经验。

五、【练习说明及学习困难分析】

(一) 对例题的选用建议

本单元共有3个例题。第一个例题的教学通过购物的情境图,引导学生回忆自己购物的经历,激活了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又使学生对学习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调动了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第二和第三个例题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直接出示各种面值的人民币,引导学生在观察和交流等活动中认识人民币。例题安排有层次,有一定的价值。

(二) 对练习的选用建议

两课时的想想做做的安排有一定的层次性。使学生在任币、换币、付币、找币等活动中得到充分的发展。如P70③、⑤,让学生从给出的人民币中拿出5角或付出8角,拿法、付法是多样的,题目极具开放性,要让学生思考出尽量多的组合,并通过交流得到比较全面的认识。不能只图课堂上热闹,过多地安排排队购物,而把这些题目弃之不用。P72⑤需要想像,P73⑥⑦⑧题也都具有开放性,也是发展学生分析、推理能力的良好素材,都应认真组织学生独立思考,相互交流,以发展思维能力。

(三) 对课外作业选用的建议

与教材相配套的练习册和补充习题上的题目不错,我们基本上用足这些课外作业。练习册上46页换币和第5题要多练习。另外要布置一些课外购物的实践活动。


相关内容

  • 新编教科版小学科学三下教材简析
  • 新编教科版小学科学三下教材简析 第一单元 植物的生长变化 三下<植物的一生>单元内容 + 四上<有生命的物体>单元部分内容--→三下<植物的生长变化> 新教材三上<植物> 新教材三下<植物的生长变化> 旧教材三下<植物的一生> ...

  • 13长歌行
  • 13 教材简析 本单元以"时间"为主题, 第一篇主体课文是节选的<长歌行>,是古代民歌<乐府歌辞>的后四句,内容也通俗易懂,诵读起来琅琅上口.最后两句"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学生已经比较熟悉.通过仔细品读,让学生了解诗歌的大意,知道 ...

  • 第十一册语文教学计划
  • 2003学年度 第一学期 班级情况简析:  班级人数 60人 上学期合格率 100% 上学期优秀率 71.7%  本学期合格率指标 100% 本学期优秀率指标  上 期 差 生 率 本 期 转 化 率 本班大部分学生能利用汉语拼音帮助识字、阅读和学习普通话识字2159个。能辨别常见的同音字和形近字, ...

  • 三上各单元教材分析doc
  • 第一单元 混合运算 单元教学目标: (1)通过购物等活动, 初步感受混合运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并能运用有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结合具体情境, 体会到混合运算要有一定的顺序;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 发现先乘除后加减的运算顺序, 以及小括号在运算中的作用. 与课标对应的知识技能目标: ( ...

  • 第四册语文教学计划
  • 一九九九学年度第二学期 《语文·思想品德》第四册教学计划 班级情况简析:  班级人数 57 上学期合格率 100% 上学期优秀率  本学期合格率指标 100% 本学期优秀率指标  上 期 差 生 率 本 期 转 化 率 经过一学年半的学习,本班学生已都能较熟练地掌握汉语拼音,能正确拼读音节,能借助拼 ...

  • 二年级上册第4单元基于课程标准教案
  • <识字4>教案 总序号:36 教材来源:小学二年级<语文>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版 内容来源: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 主题:识字4 课时:共2课时 第一课时 授课对象:二年级学生 设计者:李美玲 大孟镇大吕小学 目标确定的依据: 1.会认本单元47个要求会认得 ...

  • 中国小学科学课程改革历史简析
  • 中国小学科学课程改革历史简析 人民教育出版社 李 华 仅就有文字记载部分而言,中国小学科学教育的发展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在这漫长的两千多年间,科学教育在整个小学课程中所占的分量.科学课程开设的形式.课程目标以及课程内容与教法的选择都经历过无数次重大的改革与变动,而且至今还在经历着一场新的变革.为了 ...

  • 小学第十二册语文教学计划
  • 2003学年度 第一学期 班级情况简析:  班级人数 60人 上学期合格率 100% 上学期优秀率  本学期合格率指标 100% 本学期优秀率指标  上 期 差 生 率 本 期 转 化 率 本班大部分学生能利用汉语拼音帮助识字、阅读和学习普通话识字2277个。能辨别常见的同音字和形近字,能认读学过的 ...

  • 2010年第十二册小学语文教学计划
  • 班级情况简析: 班级人数: 60人 上学期合格率: 100% 上学期优秀率: 本学期合格率指标: 100% 本学期优秀率指标 上期差生率 本期转化率 本班大部分学生能利用汉语拼音帮助识字.阅读和学习普通话识字2277个.能辨别常见的同音字和形近字,能认读学过的多音字.会读写学过的词语,懂得意思,一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