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就业率比较

论未来学校就业率比较

—高职生就业率与本科生就业率比较

引言:本科和高职是高等教育的两个分支。本科生所接触的知识面更为广泛,更侧重于理论知识的学习;高职生的知识面则相对较小,侧重于专业技能的学习和掌握。但在就业上,哪一方面更有优势,在社会上引起了不小的争议。

一 调查背景

(一)调查目的

了解当前就业形势,分析高职生与本科生各自优势,调整自身发展方向,适应社会需求;

(二)调查内容

高职生就业率高还是本科生的就业率高;

(三)调查方式

问卷调查、查找文献、网络资源;

(四)调查范围

为了覆盖全面,我们小组成员在网络中搜寻了大量资源,包含了:云南、四川、安徽、上海、海南等各大城市的就业率比较,并在昆明市分发问卷及访谈,进行了高职生与本科生就业率的调查分析。

二 总体状况及分析

(一)调查结果

1 问卷调查显示

① 不同学历的就业率比较

调查显示高职生就业率达50 %,本科生就业率达32 %,其他包含研究生及初中毕业生等就业率达18 %,本科生就业率低于高职生就业率。

② 不同学历对其工作满意度的调查

工作满意程度调查表

调查显示高职生普遍对其工作满意度较高,到达74.00 %,而本科生对其工作满意度最低,仅只62.50 %。

③ 不同学历在工作中能接受的最低工资

最低工资接受力调查表

调查所示,高职生对3000一下的工资也能接,本科生大多数无法接受3000以下的工资薪酬。

④ 不同学历的工作者认为学历对满意度的影响

对工作的满意度与学历是否相关

人们普遍认为学历的高低对自身工作的满意度具有一定的影响。 ⑤ 访谈显示,大部分人们认为高职生就业率稍高于本科生。 2网络调查显示:

(1)云南省高职生与本科生就业状况

① 高校2012年毕业生初次就业白皮书显示:截至9月1日,云南高校2012届毕业生中,本科生就业率为83.1%,高职生就业率为87.4%。其中,部分高职院校毕业生初次就业率更高1。

② 截至2013年9月1日,全省高校2013届毕业生就业率达86.6%。其中,单从就业率来看,高职生仍然高过本科生,这已是我省高校高职生就业率连续3年超过本科生。 (2)根据四川省教育厅统计:

① 2009年,四川省87所高校将有毕业生28.18万人,其中本科生12.93万人,高职生13.43万人。截至2008年12月底,全省2009届高校毕业生共签约7.64万人,签约率27.11%。其中本科生签约2.98万人,签约率23.06%;高职生签约4.12万人,签约率30.75%。

② 2013年毕业生离校后的统计数据为例,截至8月底,全四川省高校毕业生已就业人数达29.5万人,就业率86.3%,其中研究生就业19593人,就业率84.19%;本科生就业138496人,就业率83.81%;高职生就业137163人,就业率89.3%。本科生的就业率是最低的。

(3)根据安徽省统计,截至今年4月底,全省普通高校毕业生签约率45.32%,低于去年同期1.2个百分点。其中,本科生签约率为39.35%,高职(高职)生签约率49.47%,本科生签约率比高职生低了10个百分点。

(4)根据上海市统计:上海本科生就业率为86%,同比降幅不到1个百分点;高职生就业率也达90%,同比上升2.8个百分点。不同类别高校的就业状况也可见一些差异性变化。如作为研究型大学的复旦大学,本科生培养的主要目标以读研为主,在这届2833名毕业生中,继续深造求学比例达62%,进入就业市场的毕业生仅800人左右,这些研究生以及少量本科生的就业率已双双突破95%。在同时拥有本科与高职教育的上海电机学院,应届毕业生总体就业率现为87.07%,其中本科就业率86.67%;高职就业率则略高一点,达87.68%。与之相比,高职高专院校的就业率有“逆袭”之势,如上海思博职业技术学院1846名应届生的签约率已达91.1%,比去年同期增加8个百分点,初岗起薪在3000元至3200元的占80%。

(5)海南省就业局统计:2009年海南共有研究生毕业生556人,2010年共有588人,2011年共有792人。三年间,海南省研究生的就业率虽然从32.91%增长到了59.22%,但仍然连续三年低于本科生。与之相比,从2009年至2011年,高职生的就业率也连续三年高于本科生,一直保持在87.6%左右。

(二)调查结果分析

无论是问卷调查还是网络文献的调查,高职生的就业率总高于本科生,那高职生就业率高于本科生的原因又是什么? 1高职生自身因素:

① 高职生对自己未来的期望更加务实,不像高学历者那般好高骛远,调整起来相对容易,高职生毕业后愿意当蓝领,任何行业出现萎缩了,马上调头,转投前景较好的专业,定位就务实很多,往往能勤恳的干好用人单位交办的平凡工作,而无任何怨言。也很少动辄就产生高科技的念头,这种期望值显然适合用人单位的发展需要。

② 高职生具有较高的稳定性。与期望值相对应的就是稳定性,对未来期望值高的人才,往往稳定性不强,而如果期望值不是特别高,就会有比较强的稳定。用人单位并不希望在倾力培训了一个人才后,他却立马转投他处。而在问卷调查显示,高职生对自身工作满意度普遍较高,跳槽的几率较低。

③ 高职生期初投入人才培育的成本低,就业姿态低,心目中有有较为合理的薪酬标准,不会狮子大开口,问卷中也提到,高职生大都能接受1000-2000的工资标准,这就同一需求,人员能力同等的情况下,降低了用人单位的劳务成本,提高了高职生就业的竞争力。

2高职院校的优势:

① 以应用型的培养模式为主,培养出来的学生动手能力较强,接触工作时能以较短的时间达到熟悉的程度,深受用人单位的喜爱。

② 高职院校创新方法,找准经济社会的切入点,对实习实训抓得紧,大部分高职院校,在校期间,学生实训课程多,并且均为社会实践丰富的老师带领实训;其次,在外实习时间长,减轻了初入社会,心理的不适,与社会磨合程度高,经验及适应能力大大提高。

③ 大部分高职院校实行“双证制”,高职院校鼓励高职生都考技能证,提供各种技能培训的机会,因此高职生在毕业时,除了有毕业证,通常还有一张到几张的技能证,毕业就可以直接上岗,这就在就业市场上非常有竞争力。

④ 在现代社会里,信息的沟通与对接是制胜的关键。高职院校专业贴近社会,专业细分程度高,人才培养与社会行业发展贴得紧,与产业发展的关系很密切,如当今社会稀缺蓝领,高职院校变抓住机遇,大量培养蓝领人才。

⑤ 校企合作,展开订单式培养,企业需要哪种人才可直接与高职院校进行对接,高职院校积极调整学院专业,培养企业所需人才,实行了良好的供需关系,保证了高职院校的就业签约率。

3本科生自身因素

① 本科生缺乏自我规划,一方面认为自己专业不对口,抱怨当初选择专业不对,不愿踏实学习。另一面又不愿意积极进取,学习新技术,导致本身学术能力低,心态不稳。

② 本科生成就动机水平高,但害怕面对现实。成就动机就是想把事情做好的动力,它与个人对自己的高要求、高标准有很大的关系。本科生前期投入教育成本较高,有着强烈的成就感,什么事情都希望能够做的比别

人好,能够出彩,认为待在城市才对得起前期的投入,基层工作不愿意去,不体面的工作不愿承担。

③本科生未脱离“离开象牙塔就成为高端人才的意识”,只愿在人才资源丰富的中心城市工作,而不愿意去有大量需求的边远地区,导致了就业面的狭窄,从而影响了本科生的就业率。

③本科生大多期望找到薪水更高工作更轻松的职位,调查显示大多本科生对3000元以下的薪资都不予考虑,表示难以接受,但其实际能力并没有展现得比高职生强多少。 4本科院校的不足:

① 自98年来大学生扩招,大学由精英化教育走向大众化教育,大学生越来越多,师资力量匹配却不恰当,培养的本科生专业技能和动手能力不如高职生,理论研究能力又不如研究生,用人单位如果需要研究性人才自然目光投向研究生,而要招聘实干人员,目光又会投向较为低成本的高职生。本科院校扩招的来的本科生就陷入了尴尬的境地。

② 本科院校重理论、轻实践,培养的学生社会竞争力差。课程只一味的模仿、照搬重点大学的经验,多年不会更新,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忽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理论课时总是占总学时的绝大多数,为数不多的实践课,老师又缺乏正确的观念,认为只是让学生自己看录像、自己上机、自己做作业就可以了,没有进行有效的指导,造成了大量本科生理论不足,实践更不足的尴尬境地。

③ 本科院校学生毕业后,学校极少会关注学生走向,大多由学生自力更生,鲜有与企业合作,帮助学生就业的行为。因此,与社会企业对接不够,导致就业率低。

5用人单位态度的转变

① 务实的态度提高,随着社会择才由“学历型”向“能力型”转变,用人单位不再盲目地追求高学历。 “轻学历、重能力”已成为很多企业的共识。这些企业认为,本科生是流动性最强的群体,往往“眼高手低”,不能安心地去一线工作。

② 在同一能力水平下,更愿意聘用低成本的高职生。近年本科生往往都自恃过高,薪酬要求高,而工作积极性并不高,工作适应性差,相比之下,高职生反而工作积极性强,动手能力极高,而态度也较为诚恳踏实。

③市场机制的逐步完善,企业竞争程度的加剧,企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愈来愈高,注重研究的企业,目光更是投入了高精尖的人才,而这部分人才大量聚集在研究生人群中,本科生的几乎没有可以相比的就业优势。

三 总结对策

(一)从高职生的视野出发

1应明白自身的劣势

高职生就业的压力很大程度在于就业前的先天劣势———学历低。面对这样的客观现实,高职生更应该保持一个谦逊的态度,不狂妄自大,在校期间的进行自我提高,以求让自身的能力及诚恳的态度打动用人单位。 2应多拓宽知识面

高职生在校期间往往知识面较为狭隘,在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也要注意尽量拓宽和专业有关的知识面。力争取得超过别人的优势,择业时与本专业人才的竞争中才会掌握主动权,也才有可能被优先聘用。

3应以实际应用为重点

高职生的主要工作岗位在基层一线,因此以应用为重点才是高职生的优势所在。在有实际操作的机会时,应当牢牢抓住,进行自我实操能力的提高,一个高职毕业生,有较强的动手实践能力,能够随时灵活熟练地处理生产第一线的问题,必然会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 4还当关注社会热点

高职教育的特点要求在教学中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由于种种原因,高职生接触新知识、新技术的机会比较少,这就要求高职生在打好专业基础的同时,尽可能多地关注当前社会中包括科技发明、地理发现等各类热点问题,当步入社会时,能够将生活与实践联系起来,增强自身竞争力。

(二)从本科生角度出发

1进行自我规划

在校期间,提前做好人生规划,如果认为自身专业不对口,及早做好准备,学习新的专业能力,或改变心态,踏实学习,明白任何专业只要做好,达到金字塔尖端,自然无需担心就业问题。 2提高自身能力

知识经济的竞争,不知是知识的竞争,而是能力和综合素质的竞争,本科生应当明白,单靠学校给予的老旧知识,在社会上并不能给自己增添光彩,应当顺应时代的要讲求,树立现代学习观念,提高自身的的能力,多抓住实训机会,提高动手能力。

3端正职业态度

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并不是只有在宽敞明亮的办公室工作才体面,职业没有卑贱之分,只要自身能力够,任何工作达到一定质的积累后,自然会发生质变。

4调整自身心态,提高抗挫折能力

面试失败并不是可怕,可怕的是摧毁了自信心,大多本科生要面子,一次两次失败后,就不愿意在进行尝试,应当提高自身抗挫能力,虚心的去介绍自己,让用人单位看到自身的亮点。

5就业的期望值要适度

明白薪酬的高低与自身能力水平相关,不好高骛远,放低姿态,谦逊的去寻找属于自己的工作,循序渐进在今后的工作生活中逐渐展现自身能力,用人单位看到后自会调整薪酬。

(本报告实际字数:5,210)

参考文献:

1来自春城晚报《教育厅的统计显示云南高职生就业率连续3年超本科生》

来自A11版郑州民生《本科生找工作比不过高职生》 11

11

论未来学校就业率比较

—高职生就业率与本科生就业率比较

引言:本科和高职是高等教育的两个分支。本科生所接触的知识面更为广泛,更侧重于理论知识的学习;高职生的知识面则相对较小,侧重于专业技能的学习和掌握。但在就业上,哪一方面更有优势,在社会上引起了不小的争议。

一 调查背景

(一)调查目的

了解当前就业形势,分析高职生与本科生各自优势,调整自身发展方向,适应社会需求;

(二)调查内容

高职生就业率高还是本科生的就业率高;

(三)调查方式

问卷调查、查找文献、网络资源;

(四)调查范围

为了覆盖全面,我们小组成员在网络中搜寻了大量资源,包含了:云南、四川、安徽、上海、海南等各大城市的就业率比较,并在昆明市分发问卷及访谈,进行了高职生与本科生就业率的调查分析。

二 总体状况及分析

(一)调查结果

1 问卷调查显示

① 不同学历的就业率比较

调查显示高职生就业率达50 %,本科生就业率达32 %,其他包含研究生及初中毕业生等就业率达18 %,本科生就业率低于高职生就业率。

② 不同学历对其工作满意度的调查

工作满意程度调查表

调查显示高职生普遍对其工作满意度较高,到达74.00 %,而本科生对其工作满意度最低,仅只62.50 %。

③ 不同学历在工作中能接受的最低工资

最低工资接受力调查表

调查所示,高职生对3000一下的工资也能接,本科生大多数无法接受3000以下的工资薪酬。

④ 不同学历的工作者认为学历对满意度的影响

对工作的满意度与学历是否相关

人们普遍认为学历的高低对自身工作的满意度具有一定的影响。 ⑤ 访谈显示,大部分人们认为高职生就业率稍高于本科生。 2网络调查显示:

(1)云南省高职生与本科生就业状况

① 高校2012年毕业生初次就业白皮书显示:截至9月1日,云南高校2012届毕业生中,本科生就业率为83.1%,高职生就业率为87.4%。其中,部分高职院校毕业生初次就业率更高1。

② 截至2013年9月1日,全省高校2013届毕业生就业率达86.6%。其中,单从就业率来看,高职生仍然高过本科生,这已是我省高校高职生就业率连续3年超过本科生。 (2)根据四川省教育厅统计:

① 2009年,四川省87所高校将有毕业生28.18万人,其中本科生12.93万人,高职生13.43万人。截至2008年12月底,全省2009届高校毕业生共签约7.64万人,签约率27.11%。其中本科生签约2.98万人,签约率23.06%;高职生签约4.12万人,签约率30.75%。

② 2013年毕业生离校后的统计数据为例,截至8月底,全四川省高校毕业生已就业人数达29.5万人,就业率86.3%,其中研究生就业19593人,就业率84.19%;本科生就业138496人,就业率83.81%;高职生就业137163人,就业率89.3%。本科生的就业率是最低的。

(3)根据安徽省统计,截至今年4月底,全省普通高校毕业生签约率45.32%,低于去年同期1.2个百分点。其中,本科生签约率为39.35%,高职(高职)生签约率49.47%,本科生签约率比高职生低了10个百分点。

(4)根据上海市统计:上海本科生就业率为86%,同比降幅不到1个百分点;高职生就业率也达90%,同比上升2.8个百分点。不同类别高校的就业状况也可见一些差异性变化。如作为研究型大学的复旦大学,本科生培养的主要目标以读研为主,在这届2833名毕业生中,继续深造求学比例达62%,进入就业市场的毕业生仅800人左右,这些研究生以及少量本科生的就业率已双双突破95%。在同时拥有本科与高职教育的上海电机学院,应届毕业生总体就业率现为87.07%,其中本科就业率86.67%;高职就业率则略高一点,达87.68%。与之相比,高职高专院校的就业率有“逆袭”之势,如上海思博职业技术学院1846名应届生的签约率已达91.1%,比去年同期增加8个百分点,初岗起薪在3000元至3200元的占80%。

(5)海南省就业局统计:2009年海南共有研究生毕业生556人,2010年共有588人,2011年共有792人。三年间,海南省研究生的就业率虽然从32.91%增长到了59.22%,但仍然连续三年低于本科生。与之相比,从2009年至2011年,高职生的就业率也连续三年高于本科生,一直保持在87.6%左右。

(二)调查结果分析

无论是问卷调查还是网络文献的调查,高职生的就业率总高于本科生,那高职生就业率高于本科生的原因又是什么? 1高职生自身因素:

① 高职生对自己未来的期望更加务实,不像高学历者那般好高骛远,调整起来相对容易,高职生毕业后愿意当蓝领,任何行业出现萎缩了,马上调头,转投前景较好的专业,定位就务实很多,往往能勤恳的干好用人单位交办的平凡工作,而无任何怨言。也很少动辄就产生高科技的念头,这种期望值显然适合用人单位的发展需要。

② 高职生具有较高的稳定性。与期望值相对应的就是稳定性,对未来期望值高的人才,往往稳定性不强,而如果期望值不是特别高,就会有比较强的稳定。用人单位并不希望在倾力培训了一个人才后,他却立马转投他处。而在问卷调查显示,高职生对自身工作满意度普遍较高,跳槽的几率较低。

③ 高职生期初投入人才培育的成本低,就业姿态低,心目中有有较为合理的薪酬标准,不会狮子大开口,问卷中也提到,高职生大都能接受1000-2000的工资标准,这就同一需求,人员能力同等的情况下,降低了用人单位的劳务成本,提高了高职生就业的竞争力。

2高职院校的优势:

① 以应用型的培养模式为主,培养出来的学生动手能力较强,接触工作时能以较短的时间达到熟悉的程度,深受用人单位的喜爱。

② 高职院校创新方法,找准经济社会的切入点,对实习实训抓得紧,大部分高职院校,在校期间,学生实训课程多,并且均为社会实践丰富的老师带领实训;其次,在外实习时间长,减轻了初入社会,心理的不适,与社会磨合程度高,经验及适应能力大大提高。

③ 大部分高职院校实行“双证制”,高职院校鼓励高职生都考技能证,提供各种技能培训的机会,因此高职生在毕业时,除了有毕业证,通常还有一张到几张的技能证,毕业就可以直接上岗,这就在就业市场上非常有竞争力。

④ 在现代社会里,信息的沟通与对接是制胜的关键。高职院校专业贴近社会,专业细分程度高,人才培养与社会行业发展贴得紧,与产业发展的关系很密切,如当今社会稀缺蓝领,高职院校变抓住机遇,大量培养蓝领人才。

⑤ 校企合作,展开订单式培养,企业需要哪种人才可直接与高职院校进行对接,高职院校积极调整学院专业,培养企业所需人才,实行了良好的供需关系,保证了高职院校的就业签约率。

3本科生自身因素

① 本科生缺乏自我规划,一方面认为自己专业不对口,抱怨当初选择专业不对,不愿踏实学习。另一面又不愿意积极进取,学习新技术,导致本身学术能力低,心态不稳。

② 本科生成就动机水平高,但害怕面对现实。成就动机就是想把事情做好的动力,它与个人对自己的高要求、高标准有很大的关系。本科生前期投入教育成本较高,有着强烈的成就感,什么事情都希望能够做的比别

人好,能够出彩,认为待在城市才对得起前期的投入,基层工作不愿意去,不体面的工作不愿承担。

③本科生未脱离“离开象牙塔就成为高端人才的意识”,只愿在人才资源丰富的中心城市工作,而不愿意去有大量需求的边远地区,导致了就业面的狭窄,从而影响了本科生的就业率。

③本科生大多期望找到薪水更高工作更轻松的职位,调查显示大多本科生对3000元以下的薪资都不予考虑,表示难以接受,但其实际能力并没有展现得比高职生强多少。 4本科院校的不足:

① 自98年来大学生扩招,大学由精英化教育走向大众化教育,大学生越来越多,师资力量匹配却不恰当,培养的本科生专业技能和动手能力不如高职生,理论研究能力又不如研究生,用人单位如果需要研究性人才自然目光投向研究生,而要招聘实干人员,目光又会投向较为低成本的高职生。本科院校扩招的来的本科生就陷入了尴尬的境地。

② 本科院校重理论、轻实践,培养的学生社会竞争力差。课程只一味的模仿、照搬重点大学的经验,多年不会更新,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忽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理论课时总是占总学时的绝大多数,为数不多的实践课,老师又缺乏正确的观念,认为只是让学生自己看录像、自己上机、自己做作业就可以了,没有进行有效的指导,造成了大量本科生理论不足,实践更不足的尴尬境地。

③ 本科院校学生毕业后,学校极少会关注学生走向,大多由学生自力更生,鲜有与企业合作,帮助学生就业的行为。因此,与社会企业对接不够,导致就业率低。

5用人单位态度的转变

① 务实的态度提高,随着社会择才由“学历型”向“能力型”转变,用人单位不再盲目地追求高学历。 “轻学历、重能力”已成为很多企业的共识。这些企业认为,本科生是流动性最强的群体,往往“眼高手低”,不能安心地去一线工作。

② 在同一能力水平下,更愿意聘用低成本的高职生。近年本科生往往都自恃过高,薪酬要求高,而工作积极性并不高,工作适应性差,相比之下,高职生反而工作积极性强,动手能力极高,而态度也较为诚恳踏实。

③市场机制的逐步完善,企业竞争程度的加剧,企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愈来愈高,注重研究的企业,目光更是投入了高精尖的人才,而这部分人才大量聚集在研究生人群中,本科生的几乎没有可以相比的就业优势。

三 总结对策

(一)从高职生的视野出发

1应明白自身的劣势

高职生就业的压力很大程度在于就业前的先天劣势———学历低。面对这样的客观现实,高职生更应该保持一个谦逊的态度,不狂妄自大,在校期间的进行自我提高,以求让自身的能力及诚恳的态度打动用人单位。 2应多拓宽知识面

高职生在校期间往往知识面较为狭隘,在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也要注意尽量拓宽和专业有关的知识面。力争取得超过别人的优势,择业时与本专业人才的竞争中才会掌握主动权,也才有可能被优先聘用。

3应以实际应用为重点

高职生的主要工作岗位在基层一线,因此以应用为重点才是高职生的优势所在。在有实际操作的机会时,应当牢牢抓住,进行自我实操能力的提高,一个高职毕业生,有较强的动手实践能力,能够随时灵活熟练地处理生产第一线的问题,必然会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 4还当关注社会热点

高职教育的特点要求在教学中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由于种种原因,高职生接触新知识、新技术的机会比较少,这就要求高职生在打好专业基础的同时,尽可能多地关注当前社会中包括科技发明、地理发现等各类热点问题,当步入社会时,能够将生活与实践联系起来,增强自身竞争力。

(二)从本科生角度出发

1进行自我规划

在校期间,提前做好人生规划,如果认为自身专业不对口,及早做好准备,学习新的专业能力,或改变心态,踏实学习,明白任何专业只要做好,达到金字塔尖端,自然无需担心就业问题。 2提高自身能力

知识经济的竞争,不知是知识的竞争,而是能力和综合素质的竞争,本科生应当明白,单靠学校给予的老旧知识,在社会上并不能给自己增添光彩,应当顺应时代的要讲求,树立现代学习观念,提高自身的的能力,多抓住实训机会,提高动手能力。

3端正职业态度

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并不是只有在宽敞明亮的办公室工作才体面,职业没有卑贱之分,只要自身能力够,任何工作达到一定质的积累后,自然会发生质变。

4调整自身心态,提高抗挫折能力

面试失败并不是可怕,可怕的是摧毁了自信心,大多本科生要面子,一次两次失败后,就不愿意在进行尝试,应当提高自身抗挫能力,虚心的去介绍自己,让用人单位看到自身的亮点。

5就业的期望值要适度

明白薪酬的高低与自身能力水平相关,不好高骛远,放低姿态,谦逊的去寻找属于自己的工作,循序渐进在今后的工作生活中逐渐展现自身能力,用人单位看到后自会调整薪酬。

(本报告实际字数:5,210)

参考文献:

1来自春城晚报《教育厅的统计显示云南高职生就业率连续3年超本科生》

来自A11版郑州民生《本科生找工作比不过高职生》 11

11


相关内容

  • 大学生就业心理调查报告
  • 大学生就业心理调查报告 即将踏入大四,面临即将实习找工作问题的我们,对大学生就业知之甚少. 而专家认为"将有六成应届毕业生面临岗位缺口."那么我们就业究竟面临哪些问题呢?利用寒假时间就大学生就业问题,做了个小调查. 从此次的调查结果,我们可以略微了解大学生的就业心理. 一.就薪金 ...

  • 大学生就业心理调查报告范文
  • 即将踏入大四,面临即将实习找工作问题的我们,对大学生就业知之甚少. 而专家认为"将有六成应届毕业生面临岗位缺口."那么我们就业究竟面临哪些问题呢?利用寒假时间就大学生就业问题,做了个小调查. 从此次的调查结果,我们可以略微了解大学生的就业心理. 一.就薪金的期望值 艺术类专业的大 ...

  • 物流专业大学生就业意向调查分析报告
  • 大学生就业意向调查分析报告 系别:市场营销 班级:09物本一 学号:2009049146 姓名:蔡坤宏 一.概述 (一)调查说明 为深入了解当前大学生求职意向和状况,分析就业形势,指导和帮助大学生就业,并为大学生提供一定数据参考,郑州升达大学09级物本专业于近期开展了大学生就业意向调研活动.本次调研 ...

  • 大学生就业压力的心理学分析
  • 摘要:本文首先分析了当前大学生就业中常见的心理问题的现状及其对学生造成的危害,然后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可行的解决办法,高校应该关注大学生的心理问题,运用适当的心理学方法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帮助其建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采用正确的心理疏导办法帮助学生疏通心理障碍,增强其就业信心,化解其就业中的心理压力 ...

  • 浙江大学2013界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
  • 2013届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 2014年2月 目 录 一.学校概况 二.就业基本情况 (一)毕业生结构 (二)初次就业率 (三)就业行业流向 (四)就业地区流向 (五)本科生国(境)内外升学情况 三.就业工作主要特点 (一)领导高度重视,保障积极有力 (二)整合校内力量,打造精品课程 (三)创设学习 ...

  • 大学生就业方式与就业态度心得报告
  • 大学生就业方式与就业观念心得报告 一.前言 随着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的改革和高校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毕业生的数量随之逐年剧增,特别是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社会劳动力资源配置日趋合理.这些不仅使得大学毕业生就业的社会形势发生了巨大变化,大学毕业生的就业观念.就业取向.就业方式等随之也发生了根本 ...

  • 目前大学生就业情况调查与思考
  • 目前大学生就业情况调查与思考 如今就业问题已经成为困绕大学生的主要难题.也是迫与这个压力,我对大学生就业情况做了一次比较详细的调查.近几年来,大学生天之骄子的优越感已经荡然无存,取而代之的是每日为找一份工作的奔波.就业,已经成为了毕业生人生转折的一个重要转折. 就业,已经成为政府.学校.个人三者共同 ...

  • 关于大学生就业观念的调查报告
  • 前言 作为大二的学生在不久以后即将踏入社会,开始我们人生中的又一个旅程.走出校园,我们面临的第一个问题就是择业.随着时间的发展已成为大学生面临的严峻问题.选择什么样的具体职业应该根据每个人的潜能和特长来确定.要量体裁衣,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现代社会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行业的更加细化,与此相对的职业也更 ...

  • 教育学考研就业前景
  • 教育学考研就业前景 很多教育学研究生对于教育学专业的就业很迷茫,甚至有部分人并不看好此专业,其实广大考生大可不必为此担心,根据这几年的数据表明教育学研究生的就业前景是很广阔的,随着国家对教育的越来越重视和教师待遇的不断提高,教育学专业正在逐渐成为一门热门专业,就业渠道并不是像想象的那么单一,以下是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