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通信技术》专业课程设计
题目系部:电子与信息工程系
专业班级:
学生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时间:2012.10.8-2012.10.19
完成时间2012年10
月
目录
1总体设计方案.................................................................................................... 1
1.1课程设计的任务与要求.......................................................................... 1
1.1.1课程设计的任务........................................................................... 1
1.1.2课程设计的要求........................................................................... 2
1.2超声波测距原理...................................................................................... 2
1.3超声波测距系统的总体方案................................................................... 32系统硬件电路设计............................................................................................ 5
2.1STC89C52芯片介绍................................................................................. 5
2.2单片机最小系统...................................................................................... 5
2.3超声波模块............................................................................................. 7
2.3.1超声波发射模块........................................................................... 7
2.3.2超声波接收模块........................................................................... 7
2.4LED 数码管显示模块............................................................................... 8
2.5报警模块................................................................................................. 93系统软件设计.................................................................................................. 10
3.1Keil uVision3软件介绍...................................................................... 10
3.2软件流程图........................................................................................... 10
3.3系统的软件调试.................................................................................... 114硬件调试.......................................................................................................... 135设计总结.......................................................................................................... 15参考文献............................................................................................................. 16附录..................................................................................................................... 16
2012.10上海师范大学天华学院电信系现代通信技术专业课程设计1
1总体设计方案
1.1课程设计的任务与要求
1.1.1课程设计的任务
利用所学数字电子技术、信号处理、控制等技术,设计、制作并调试完成一个单片机最小化系统,并在此基础上,将最小系统与综合实验开发平台上的超声波模块、显示模块进行正确的链接(如图2.1所示),使单片机可接收超声波模块输出的距离信号,并对其进行合理的处理后,在显示模块上实时显示超声波模块与障碍物的距离(单位:cm ,精确到小数点后1位)。障
碍
物超声波模块51单片机系统
显示模块
图1.1系统连接示意图
具体内容如下:
(1)设计最小化单片机系统;
(2)装焊、调试最小化单片机系统;
(3)设计并编程,以构成超声波测距信号发生回路;
(4)设计并编程,完成超声波信号处理,以实现测距功能;
(5)设计并编程,以实现超声波测距结果显示;
(6)设计并编程,以实现超声波测距报警功能;
2上海师范大学天华学院电信系现代通信技术专业课程设计2012.10
(7)设计并完成系统启动/复位功能。
1.1.2课程设计的要求
(1)实验开发平台上的数码管可实时显示障碍物与超声波模块的距离信息,单位为cm ,精确到小数点后1位(如显示27.2表示27.2cm );
(2)当测试距离小于10cm 或大于50cm 时报警,且以上两种情况的报警方式需有明显区别(可采用蜂鸣器的蜂鸣时间长短加以区别,或在显示模块上显示不同的报警信息);
(3)系统应具备测距启动功能,或当系统报警后,可以复位系统,使其开始重新测距。
1.2超声波测距原理
超声波测距原理是通过超声波发射传感器向某一方向发射超声波,在发射时刻的同时开始计时,超声波在空气中传播,途中碰到障碍物就立即返回来,超声波接收器收到反射波就停止计时。常温下超声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C=340m/s,根据计时器记录的时间t ,就可以计算出发射点距障碍物的距离S ,如公式2.1所示:
S=C*t/2=C*t0
其中,t 0就是所谓的渡越时间。
可以看出主要部分有:
(1)供应电能的脉冲发生器(发射电路);
(2)使接收和发射隔离的开关部分;
(3)转换电能为声能,且将声能透射到介质中的发射传感器;
(4)接收反射声能(回波)和转换声能为电信号的接收传感器;
(5)接收放大器,可以使微弱的回声放大到一定幅度,并使回声激发记(1.1)
2012.10上海师范大学天华学院电信系现代通信技术专业课程设计3录设备;
(6)记录/控制设备,通常控制发射到传感器中的电能,并控制声能脉冲发射到记录回波的时间,存储所要求的数据,并将时间间隔转换成距离。
距离测量系统常用的频率范围为25KHz ~300KHz 的脉冲压力波,发射和接收的传感器有时共用一个,或者两个是分开使用的。发射电路一般由振荡和功放两部分组成,负责向传感器输出一个有一定宽度的高压脉冲串,并由传感器转换成声能发射出去;接收放大器用于放大回声信号以便记录,同时为了使它能接收具有一定频带宽度的短脉冲信号,接收放大器要有足够的频带宽度。
在超声波测量系统中,频率取得太低,外界的杂音干扰较多;频率取得太高,在传播的过程中衰减较大。故在超声波测量中,常使用40KHz 的超声波。由于超声波发射与接收器件具有固有的频率特性,具有很高的抗干扰性能,目前超声波测量的距离一般为几米到几十米,是一种适合室内测量的方式。
1.3超声波测距系统的总体方案
由于超声波指向性强,能量消耗缓慢,在介质中传播的距离较远,因而超声波经常用于距离的测量。利用超声波检测距离,设计比较方便,计算处理也较简单,并且在测量精度方面也能达到农业生产等自动化的使用要求[9]。
超声波发生器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用电气方式产生超声波,一类是用机械方式产生超声波。电气方式包括压电型、电动型等;机械方式有加尔统笛、液哨和气流旋笛等。它们所产生的超声波的频率、功率、和声波特性各不相同,因而用途也各不相同。目前在近距离测量方面常用的是压电式超声波换能器。根据设计要求并综合各方面因素,本次设计采用STC89C52单片机作为控制器,用动态扫描法实现LED 数字显示,超声波驱动信号用单片机的定时器。
如图2.2所示,为超声波测距系统原理框图,系统的设计及器件的选择正是在这个基础上进行的。整个系统由STC89C52芯片、超声波发射模块、超声[8]
4上海师范大学天华学院电信系现代通信技术专业课程设计2012.10波接收模块、LED 数码管显示模块、报警模块以及稳压电源组成,最后通过硬件和软件来实现各个模块的功能。发射
LED 显示
STC
报警89
C52
接收
稳压电源接收电路探头发射电路探头
图2.2超声波测距系统原理框图
从STC89C52芯片IN 脚输入40KH 的方波信号,也可从单片机的I/O口连续发出高低电平,产生方波,方波的个数一般为10个左右,发出后用户启动定时器,开始计时,此时,超声波发射头开始发出超声波,当发出的超声波被前方的障碍物返射回来,返射回来的超声波被接收探头接收到,此时,模块的OUT 引脚会产生一个从高电平到低电平的跳变,此时要停止计时,通过计时的时间,根据公式2.2计算测量距离:
测量距离=[时间*声速(340m/s) ]/2(1.2)
距离测量完毕后,将在LED 数码管上显示目前的距离,当距离小于25cm 或大于27cm 时,蜂鸣器就会报警,报警完毕后,系统复位,重新开始测距。
超声波模块测得的是被测物体与探头之间的垂直距离,测量时要保持探头正对被测物体。超声波测量会受环境风速、温度等的影响。由于超声波有测量盲区的固有特性,当测量位置发生变化而接收到的数据不变时,说明进入了测量盲区。
2012.10上海师范大学天华学院电信系现代通信技术专业课程设计5
2系统硬件电路设计
2.1STC89C52芯片介绍
STC89C52系列单片机是新一代超强抗干扰、高速、低功耗的单片机,是MCS-51系列单片机的派生产品。它在指令系统、硬件系统和片内资源中与标准的8052单片机完全兼容,DIP-40封装系列与8051为pin-to-pin 兼容,指令代码是与8051完全兼容的单片机[4]。
8位的CPU ,片内有振荡器和时钟电路,工作频率为0~24MHz ;片内有256个字节的数据存储器RAM ;片内还有8K 字节的程序存储器ROM ;4个8位的并行I/O口(P0、P1、P2、P3);1个全双工串行通讯口;3个16位的定时器/计数器(T0、T1、T2)可处理6个中断源,两级中断优先级。
P0.0—P0.7:8位数据口和输出低8位地址复用口(复用时是双向口、不复用时也是准双向口);P1.0—P1.7:通用I/O口(准双向口);P2.0—P2.7:输出高8位地址(用于寻址时是输出口、不寻址时是准双向口);3.0—P3.7:具有特定的第二功能(准双向口)[1]。注意:在不外扩ROM/RAM时,P0~P3均可作
P1—P3通用I/O口使用,而且都是准双向I/O口;并且P0口需外接上拉电阻,
可接也可不接,但用作输入时都需要先置“1”。
2.2单片机最小系统
单片机最小系统主要由电源、复位、振荡电路以及扩展部分等部分组成。对于一个完整的电子设计来讲,首要考虑的就是为整个系统提供电源的供电模块,电源模块的稳定可靠是系统平稳运行的前提和基础。最小系统中的电源供电模块的电源可以通过计算机的USB 口供给,也可使用外部稳定的5V 电源供电模块供给。
6上海师范大学天华学院电信系现代通信技术专业课程设计2012.10
复位电路由按键复位和上电复位两部分组成。单片机的置位和复位,都是为了把电路初始化到一个确定的状态,一般来说,单片机复位电路作用是把一个例如状态机初始化到空状态,而在单片机内部,复位的时候单片机是把一些寄存器以及存储设备装入厂商预设的一个值。单片机复位电路原理是在单片机的复位引脚RST 上外接电阻和电容,实现上电复位。当复位电平持续两个机器周期以上时复位有效。复位电平的持续时间必须大于单片机的两个机器周期。
最小系统里都有晶振,在单片机系统里晶振作用非常大,全称叫晶体振荡器,它结合单片机内部电路产生单片机所需的时钟频率,单片机晶振提供的时钟频率越高,那么单片机运行速度就越快,单片机接的一切指令的执行都是建立在单片机晶振提供的时钟频率上。
如图3.1所示,为单片机最小系统电路图。
[6]图3.1单片机最小系统电路图
2012.10上海师范大学天华学院电信系现代通信技术专业课程设计7
2.3超声波模块
2.3.1超声波发射模块
发射电路由脉冲产生电路和发射电路组成。脉冲产生电路的主要任务是产生40KHz 脉冲电压。它由与非门和电阻电容构成振荡电路,由STC89C52芯片的P3.3口控制其是否工作。脉冲产生电路的输出电压经脉冲变压器升压后输出到超声波传感器[3]。其中,脉冲变压器对脉冲电压变换值的大小直接影响测距范围,应尽量提供脉冲变压器副边电压幅值。
如图2.2所示,为超声波发射电路。
.3
图2.2超声波发射电路
2.3.2超声波接收模块
接收电路的主要任务是检测回波,并向STC89C52芯片发出中断以停止计时,由STC89C52芯片的P3.2口控制其是否工作。接收电路设计的好坏直接影响超声波在空气中传播时间的测量。
接收部分电路由检波电路、滤波放大电路和整形电路组成。检波电路拾取回波中的正半波,以便后级电路放大;整形电路把回波信号整理为STC89C52芯片能够接收的信号并向STC89C52芯片申请中断以停止计时。接收电路的主体是滤波放大电路。由于超声回波信号十分微弱并含有噪声,S/N较小,所以
8上海师范大学天华学院电信系现代通信技术专业课程设计2012.10接收电路设置了两级高Q 值的滤波放大电路[2]。滤波放大电路采用二阶带通滤波放大器,一级和二级滤波放大电路采用相同的结构和参数。
如图3.3所示,为超声波接收电路。
图2.3超声波接收电路
2.4LED 数码管显示模块
显示器是一个典型的输出设备,而且其应用是极为广泛的,几乎所有的电子产品都要使用显示器,其差别仅在于显示器的结构类型不同而已。最简单的显示器可以使LED 发光二极管,给出一个简单的开关量信息,而复杂的较完整的显示器应该是CRT 监视器或者屏幕较大的LCD 液晶屏。
综合课题的实际要求以及考虑单片机的接口资源,采用串行方式显示的LED 驱动输出设备。由于测试所得的距离需要精确到小数点后1位,所以本设计采用3个LED 数码管来表示距离的cm 数值。
本设计采用共阳级数码管,我们将LED 数码管显示模块上的J1上的8个端口与STC8951芯片上的P0.0—P0.7相连接,作为段选;再将J2上的3个端口与STC89C52芯片上的P2.1—P2.3相连接,作为位选。[7]
2012.10上海师范大学天华学院电信系现代通信技术专业课程设计9
如图3.4所示,为LED 数码管显示电路。
图3.4LED 数码管显示电路
2.5报警模块
报警模块由P1.0控制试验箱的LED 灯构成。在超声波模块所测距离大于25cm ,小于28cm 时,LED 灯不亮,系统起到报警的作用。主要是用LED 灯的点亮和熄灭对应超声波测距的距离。用LED 灯做报警系统,系统操作简单,报警提示明显。
10上海师范大学天华学院电信系现代通信技术专业课程设计2012.10
3系统软件设计
3.1Keil uVision3软件介绍
Keil uVision3开发工具提供数个十分有用的特性可以帮助你快速地成功开发嵌入式应用,这些工具使用简单并保证达到你的设计目的。
Keil uVision3是一个基于Window 的开发平台,包含一个高效的编辑器、一个项目管理器和一个MAKE 工具。Keil uVision3支持所有的KEIL8051工具,包括C 编译器宏汇编器连接/定位器目标代码到HEX 的转换器。
Keil uVision3通过以下特性加速你的嵌入式系统的开发过程:
(1)全功能的源代码编辑器;
(2)器件库用来配置开发工具设置;
(3)项目管理器用来创建和维护你的项目;
(4)集成的MAKE 工具可以汇编编译和连接你的嵌入式应用;
(5)所有开发工具的设置都是对话框形式;
(6)真正的源代码级的对CPU 和外围器件的调试器;
(7)高级GDIAGDI 接口用来在目标硬件上进行软件调试以及和Monitor-51进行通信;
(8)与开发工具手册和器件数据手册和用户指南有直接的链接。
3.2软件流程图
超声波测距器的软件设计主要由主程序、超声波发生子程序、超声波接收中断程序及显示子程序组成。
软件主要分为两个部分:主程序和中断服务程序。如图4.1所示,为软件流程图,左图为主程序流程图,右图为中断服务程序流程图。主程序完成初始
2012.10上海师范大学天华学院电信系现代通信技术专业课程设计11化工作、超声波发射和接收的控制等。中断服务程序主要完成时间值的读取、距离计算、结果的输出等工作。主程序中断入口
系统初始化读取时间值
计算距离
发送超声波脉冲
结果输出
等待反射超声波
开始外部中断
收到反射超声波
返回
计算距离
显示结果
图3.1软件流程图
3.3系统的软件调试
超声波测距仪的制作和调试都比较简单,其中超声波发射和接收采用Φ15的超声波换能器TCT40-10F1(T 发射)和TCT40-10S1(R 接收),中心频率为40kHz ,安装时应保持两换能器中心轴线平行并相距4~8cm ,其余元件无特殊要求。若能将超声波接收电路用金属壳屏蔽起来,则可提高抗干扰能力。根据测量范围要求不同,可适当调整与接收换能器并接的滤波电容C0的大小,以获得合适的接收灵敏度和抗干扰能力[5]。
12上海师范大学天华学院电信系现代通信技术专业课程设计2012.10
硬件电路制作完成并调试后,将编译好的软件程序下载到STC89C52芯片中(软件的调试程序清单见附录),然后与单片机实践平台连接:
(1)LED 数码管段选P0.0—P0.7与实践平台显示模块上J1八个接口相连;
(2)LED 数码管位选P2.1—P2.3与实践平台显示模块上J2三个接口相连;
(3)超声波模块上的信号输入接口与芯片上的P3.3相连;
(4)超声波模块上的信号输出接口与芯片上的P3.2相连;
(5)报警模块P1.0与实践平台显示模块上J5一个接口相连。
调试,出现了问题,只显示十位和百位,各位无法显示。当时的位选是芯片的P2.0—P2.2。多次尝试小组成员的硬件,结果一样,所以我们决定换位选端口,变为P2.1—P2.3。最后调试成功,数码管正常显示距离,保留一位小数,最大距离达到92cm 左右。
2012.10上海师范大学天华学院电信系现代通信技术专业课程设计13
4硬件调试
LED 灯不亮,如图4.1为起始状态。在未测量距离时,数码管显示00.0cm
。
图4.1起始状态
如图4.2为测量距离,数码管显示15.4cm ,LED
灯亮,不报警。
图4.2测量距离
如图4.3为报警状态,数码管显示25.8灯不亮,系统报警。
14上海师范大学天华学院电信系现代通信技术专业课程设计
2012.10
图4.3报警状态
图4.4为最大距离,数码管显示92.2cm ,LED
灯亮,系统不报警。
图4.4最大距离
2012.10上海师范大学天华学院电信系现代通信技术专业课程设计15
5设计总结
首先,我要感谢我们的指导老师在课程设计中给予我的细心指导和严格要求。在这为期两周的课程设计期间,各位老师给我提供了各种专业知识上的指导和日常生活上的关怀,没有您们这样的帮助和关怀,我不会这么顺利的完成课程设计,借此机会,向您们表示由衷的感激。同时还要感谢系实验室在课程设计期间提供给我们优越的实验条件。
接着,我要感谢和我一起完成课程设计的小组成员。在课程设计的短短两个星期里,你们给我提出很多宝贵的意见,给了我不少帮助还有工作上的支持,在此也真诚的谢谢你们。同时,我还要感谢我的寝室同学和身边的朋友,正是在这样一个团结友爱,相互促进的环境中,在和他们的相互帮助和启发中,才有我今天的小小收获。
基于单片机控制的超声波测距报警系统设计终于顺利完成,在整个设计过程中,出现过很多的难题,但都在老师的帮助以及小组成员全力合作下得到了顺利的解决,在不断的学习过程中我体会到要成功地完成一个设计,我们必须要把理论和实际结合起来,光学会理论是远远不够的,并且我们还要具备永不言败的精神。
总之,通过课程设计,我刻体会到要做好一个完整的事情,需要有系统的思维方式和方法,对待要解决的问题,要耐心、要善于运用已有的资源来充实自己。同时我也深刻的认识到,在对待一个新事物时,一定要从整体考虑,完成一步之后再作下一步,这样才能更加有效。
16上海师范大学天华学院电信系现代通信技术专业课程设计2012.10
参考文献
[1]徐瑞华.单片机原理与接口技术[M].北京:人民电邮出版社,1997.1
[2]苏长赞.红外线与超声波遥控[M].北京:人民电邮出版社,1993.7
[3]张谦琳.超声波检测原理和方法[M].北京:中国科技大学出版社,1993.10
[4]李华.51系列单片机实用接口技术[M].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1993.6
[5]陈莹.基于单片机的超声波测距系统[M].武汉: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4.4
[6]徐淑华.单片机微型机原理及应用[M].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1999.6
[7]陈光东.单片机微型计算机原理与接口技术[M].武汉: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94.4
[8]建兵.超声波精确测距的研究[M].南京: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4.2
[9]时德刚.超声波测距的研究[M].南京: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4.2
[10]华兵.51系列单片机原理应用[M].武汉: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2.5
附录
超声波模块显示程序
#include//包括一个52标准内核的头文件
#defineuchar unsigned char //定义一下方便使用
#defineuint unsigned int
#defineulong unsigned long
sbit Tx =P3^3;//产生脉冲引脚
sbit Rx =P3^2;//回波引脚
uchar code SEG7[10]={0xC0,0xF9,0xA4,0xB0,0x99,0x92,0x82,0xF8,0x80,0x90};//数码管0-9uint distance[4];//测距接收缓冲区
uchar ge,shi,bai,temp,flag,outcomeH,outcomeL,i; //自定义寄存器
bit succeed_flag;//测量成功标志
sbit LED =P1^0;
//***************************************************************
//函数声明
void conversion(uinttemp_data);
2012.10上海师范大学天华学院电信系现代通信技术专业课程设计17void delay_20us();
void pai_xu();
//***************************************************************//主程序
void main(void)
{uint distance_data,a,b;
uchar CONT_1;
i=0;
flag=0;
Tx=0;
TMOD=0x11;
TR0=1;
IT0=0;
ET0=1;
EX0=0;
EA=1;
while(1)
{
EA=0;
Tx=1;
delay_20us();
Tx=0;//产生一个20us 的脉冲,在Tx 引脚
//清测量成功标志
//打开外部中断
//定时器1清零
//定时器1清零
//
//启动定时器1while(Rx==0);//等待Rx 回波引脚变高电平succeed_flag=0;EX0=1;TH1=0;TL1=0;TF1=0;TR1=1;
EA=1;
while(TH1
TR1=0;
EX0=0;
if(succeed_flag==1)
{
distance_data=outcomeH;
distance_data
distance_data=distance_data|outcomeL;//与低8位合并成为16位结果数据
18上海师范大学天华学院电信系现代通信技术专业课程设计2012.10
distance_data*=12;
distance_data/=58;
}
=(X 秒*340)/2//因为定时器默认为12分频//微秒的单位除以58等于厘米//为什么除以58等于厘米,Y 米
//X 秒=(2*Y米)/340==》
X 秒=0.0058*Y米==》厘米=微秒/58
if(succeed_flag==0)
{
distance_data=0;
}
distance[i]=distance_data;//将测量结果的数据放入缓冲区
i++;
if(i==3)
{
distance_data=(distance[0]+distance[1]+distance[2]+distance[3])/4;
pai_xu();
distance_data=distance[1];
a=distance_data;
if(b==a)CONT_1=0;
if(b!=a)CONT_1++;
if(CONT_1>=3)
{CONT_1=0;
b=a;
conversion(b);
}
i=0;
}
}
}
//***************************************************************//外部中断0,用做判断回波电平
INTO_()interrupt 0
{
outcomeH =TH1;
outcomeL =TL1;
succeed_flag=1;
EX0=0;
}//取出定时器的值//取出定时器的值//至成功测量的标志//关闭外部中断//外部中断是0号//没有回波则清零
2012.10上海师范大学天华学院电信系现代通信技术专业课程设计19//****************************************************************//定时器0中断, 用做显示
timer0()interrupt 1//定时器0中断是1号
{
TH0=0xfd;//写入定时器0初始值
TL0=0x77;
switch(flag)
{case0x00:P0=ge;P2=0xfd;flag++;break;
case 0x01:P0=shi;P2=0xfb;flag++;break;
case 0x02:P0=bai;P2=0xf7;flag=0;break;
}
}
//***************************************************************//显示数据转换程序
void conversion(uinttemp_data)
{
uchar ge_data,shi_data,bai_data,s;
bai_data=temp_data/100;
temp_data=temp_data%100;
shi_data=temp_data/10;
temp_data=temp_data%10;
ge_data=temp_data;
bai_data=SEG7[bai_data];
shi_data=SEG7[shi_data]&0x7f;
ge_data=SEG7[ge_data];
s=100*bai_data+10*shi_data+ge_data;
if(s>25)
LED=1;
else LED=0;
if(s
LED=1;
else LED=0;
EA=0;
bai =bai_data;
shi =shi_data;//取余运算//取余运算
20上海师范大学天华学院电信系现代通信技术专业课程设计2012.10
ge =ge_data;
EA=1;
}
//******************************************************************void delay_20us()
{uchar bt ;
for(bt=0;bt
}
void pai_xu()
{uint t;
if (distance[0]>distance[1])
{t=distance[0];distance[0]=distance[1];distance[1]=t;}
if(distance[0]>distance[2])
{t=distance[2];distance[2]=distance[0];distance[0]=t;}
if(distance[1]>distance[2])
{t=distance[1];distance[1]=distance[2];distance[2]=t;}
}
《现代通信技术》专业课程设计
题目系部:电子与信息工程系
专业班级:
学生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时间:2012.10.8-2012.10.19
完成时间2012年10
月
目录
1总体设计方案.................................................................................................... 1
1.1课程设计的任务与要求.......................................................................... 1
1.1.1课程设计的任务........................................................................... 1
1.1.2课程设计的要求........................................................................... 2
1.2超声波测距原理...................................................................................... 2
1.3超声波测距系统的总体方案................................................................... 32系统硬件电路设计............................................................................................ 5
2.1STC89C52芯片介绍................................................................................. 5
2.2单片机最小系统...................................................................................... 5
2.3超声波模块............................................................................................. 7
2.3.1超声波发射模块........................................................................... 7
2.3.2超声波接收模块........................................................................... 7
2.4LED 数码管显示模块............................................................................... 8
2.5报警模块................................................................................................. 93系统软件设计.................................................................................................. 10
3.1Keil uVision3软件介绍...................................................................... 10
3.2软件流程图........................................................................................... 10
3.3系统的软件调试.................................................................................... 114硬件调试.......................................................................................................... 135设计总结.......................................................................................................... 15参考文献............................................................................................................. 16附录..................................................................................................................... 16
2012.10上海师范大学天华学院电信系现代通信技术专业课程设计1
1总体设计方案
1.1课程设计的任务与要求
1.1.1课程设计的任务
利用所学数字电子技术、信号处理、控制等技术,设计、制作并调试完成一个单片机最小化系统,并在此基础上,将最小系统与综合实验开发平台上的超声波模块、显示模块进行正确的链接(如图2.1所示),使单片机可接收超声波模块输出的距离信号,并对其进行合理的处理后,在显示模块上实时显示超声波模块与障碍物的距离(单位:cm ,精确到小数点后1位)。障
碍
物超声波模块51单片机系统
显示模块
图1.1系统连接示意图
具体内容如下:
(1)设计最小化单片机系统;
(2)装焊、调试最小化单片机系统;
(3)设计并编程,以构成超声波测距信号发生回路;
(4)设计并编程,完成超声波信号处理,以实现测距功能;
(5)设计并编程,以实现超声波测距结果显示;
(6)设计并编程,以实现超声波测距报警功能;
2上海师范大学天华学院电信系现代通信技术专业课程设计2012.10
(7)设计并完成系统启动/复位功能。
1.1.2课程设计的要求
(1)实验开发平台上的数码管可实时显示障碍物与超声波模块的距离信息,单位为cm ,精确到小数点后1位(如显示27.2表示27.2cm );
(2)当测试距离小于10cm 或大于50cm 时报警,且以上两种情况的报警方式需有明显区别(可采用蜂鸣器的蜂鸣时间长短加以区别,或在显示模块上显示不同的报警信息);
(3)系统应具备测距启动功能,或当系统报警后,可以复位系统,使其开始重新测距。
1.2超声波测距原理
超声波测距原理是通过超声波发射传感器向某一方向发射超声波,在发射时刻的同时开始计时,超声波在空气中传播,途中碰到障碍物就立即返回来,超声波接收器收到反射波就停止计时。常温下超声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C=340m/s,根据计时器记录的时间t ,就可以计算出发射点距障碍物的距离S ,如公式2.1所示:
S=C*t/2=C*t0
其中,t 0就是所谓的渡越时间。
可以看出主要部分有:
(1)供应电能的脉冲发生器(发射电路);
(2)使接收和发射隔离的开关部分;
(3)转换电能为声能,且将声能透射到介质中的发射传感器;
(4)接收反射声能(回波)和转换声能为电信号的接收传感器;
(5)接收放大器,可以使微弱的回声放大到一定幅度,并使回声激发记(1.1)
2012.10上海师范大学天华学院电信系现代通信技术专业课程设计3录设备;
(6)记录/控制设备,通常控制发射到传感器中的电能,并控制声能脉冲发射到记录回波的时间,存储所要求的数据,并将时间间隔转换成距离。
距离测量系统常用的频率范围为25KHz ~300KHz 的脉冲压力波,发射和接收的传感器有时共用一个,或者两个是分开使用的。发射电路一般由振荡和功放两部分组成,负责向传感器输出一个有一定宽度的高压脉冲串,并由传感器转换成声能发射出去;接收放大器用于放大回声信号以便记录,同时为了使它能接收具有一定频带宽度的短脉冲信号,接收放大器要有足够的频带宽度。
在超声波测量系统中,频率取得太低,外界的杂音干扰较多;频率取得太高,在传播的过程中衰减较大。故在超声波测量中,常使用40KHz 的超声波。由于超声波发射与接收器件具有固有的频率特性,具有很高的抗干扰性能,目前超声波测量的距离一般为几米到几十米,是一种适合室内测量的方式。
1.3超声波测距系统的总体方案
由于超声波指向性强,能量消耗缓慢,在介质中传播的距离较远,因而超声波经常用于距离的测量。利用超声波检测距离,设计比较方便,计算处理也较简单,并且在测量精度方面也能达到农业生产等自动化的使用要求[9]。
超声波发生器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用电气方式产生超声波,一类是用机械方式产生超声波。电气方式包括压电型、电动型等;机械方式有加尔统笛、液哨和气流旋笛等。它们所产生的超声波的频率、功率、和声波特性各不相同,因而用途也各不相同。目前在近距离测量方面常用的是压电式超声波换能器。根据设计要求并综合各方面因素,本次设计采用STC89C52单片机作为控制器,用动态扫描法实现LED 数字显示,超声波驱动信号用单片机的定时器。
如图2.2所示,为超声波测距系统原理框图,系统的设计及器件的选择正是在这个基础上进行的。整个系统由STC89C52芯片、超声波发射模块、超声[8]
4上海师范大学天华学院电信系现代通信技术专业课程设计2012.10波接收模块、LED 数码管显示模块、报警模块以及稳压电源组成,最后通过硬件和软件来实现各个模块的功能。发射
LED 显示
STC
报警89
C52
接收
稳压电源接收电路探头发射电路探头
图2.2超声波测距系统原理框图
从STC89C52芯片IN 脚输入40KH 的方波信号,也可从单片机的I/O口连续发出高低电平,产生方波,方波的个数一般为10个左右,发出后用户启动定时器,开始计时,此时,超声波发射头开始发出超声波,当发出的超声波被前方的障碍物返射回来,返射回来的超声波被接收探头接收到,此时,模块的OUT 引脚会产生一个从高电平到低电平的跳变,此时要停止计时,通过计时的时间,根据公式2.2计算测量距离:
测量距离=[时间*声速(340m/s) ]/2(1.2)
距离测量完毕后,将在LED 数码管上显示目前的距离,当距离小于25cm 或大于27cm 时,蜂鸣器就会报警,报警完毕后,系统复位,重新开始测距。
超声波模块测得的是被测物体与探头之间的垂直距离,测量时要保持探头正对被测物体。超声波测量会受环境风速、温度等的影响。由于超声波有测量盲区的固有特性,当测量位置发生变化而接收到的数据不变时,说明进入了测量盲区。
2012.10上海师范大学天华学院电信系现代通信技术专业课程设计5
2系统硬件电路设计
2.1STC89C52芯片介绍
STC89C52系列单片机是新一代超强抗干扰、高速、低功耗的单片机,是MCS-51系列单片机的派生产品。它在指令系统、硬件系统和片内资源中与标准的8052单片机完全兼容,DIP-40封装系列与8051为pin-to-pin 兼容,指令代码是与8051完全兼容的单片机[4]。
8位的CPU ,片内有振荡器和时钟电路,工作频率为0~24MHz ;片内有256个字节的数据存储器RAM ;片内还有8K 字节的程序存储器ROM ;4个8位的并行I/O口(P0、P1、P2、P3);1个全双工串行通讯口;3个16位的定时器/计数器(T0、T1、T2)可处理6个中断源,两级中断优先级。
P0.0—P0.7:8位数据口和输出低8位地址复用口(复用时是双向口、不复用时也是准双向口);P1.0—P1.7:通用I/O口(准双向口);P2.0—P2.7:输出高8位地址(用于寻址时是输出口、不寻址时是准双向口);3.0—P3.7:具有特定的第二功能(准双向口)[1]。注意:在不外扩ROM/RAM时,P0~P3均可作
P1—P3通用I/O口使用,而且都是准双向I/O口;并且P0口需外接上拉电阻,
可接也可不接,但用作输入时都需要先置“1”。
2.2单片机最小系统
单片机最小系统主要由电源、复位、振荡电路以及扩展部分等部分组成。对于一个完整的电子设计来讲,首要考虑的就是为整个系统提供电源的供电模块,电源模块的稳定可靠是系统平稳运行的前提和基础。最小系统中的电源供电模块的电源可以通过计算机的USB 口供给,也可使用外部稳定的5V 电源供电模块供给。
6上海师范大学天华学院电信系现代通信技术专业课程设计2012.10
复位电路由按键复位和上电复位两部分组成。单片机的置位和复位,都是为了把电路初始化到一个确定的状态,一般来说,单片机复位电路作用是把一个例如状态机初始化到空状态,而在单片机内部,复位的时候单片机是把一些寄存器以及存储设备装入厂商预设的一个值。单片机复位电路原理是在单片机的复位引脚RST 上外接电阻和电容,实现上电复位。当复位电平持续两个机器周期以上时复位有效。复位电平的持续时间必须大于单片机的两个机器周期。
最小系统里都有晶振,在单片机系统里晶振作用非常大,全称叫晶体振荡器,它结合单片机内部电路产生单片机所需的时钟频率,单片机晶振提供的时钟频率越高,那么单片机运行速度就越快,单片机接的一切指令的执行都是建立在单片机晶振提供的时钟频率上。
如图3.1所示,为单片机最小系统电路图。
[6]图3.1单片机最小系统电路图
2012.10上海师范大学天华学院电信系现代通信技术专业课程设计7
2.3超声波模块
2.3.1超声波发射模块
发射电路由脉冲产生电路和发射电路组成。脉冲产生电路的主要任务是产生40KHz 脉冲电压。它由与非门和电阻电容构成振荡电路,由STC89C52芯片的P3.3口控制其是否工作。脉冲产生电路的输出电压经脉冲变压器升压后输出到超声波传感器[3]。其中,脉冲变压器对脉冲电压变换值的大小直接影响测距范围,应尽量提供脉冲变压器副边电压幅值。
如图2.2所示,为超声波发射电路。
.3
图2.2超声波发射电路
2.3.2超声波接收模块
接收电路的主要任务是检测回波,并向STC89C52芯片发出中断以停止计时,由STC89C52芯片的P3.2口控制其是否工作。接收电路设计的好坏直接影响超声波在空气中传播时间的测量。
接收部分电路由检波电路、滤波放大电路和整形电路组成。检波电路拾取回波中的正半波,以便后级电路放大;整形电路把回波信号整理为STC89C52芯片能够接收的信号并向STC89C52芯片申请中断以停止计时。接收电路的主体是滤波放大电路。由于超声回波信号十分微弱并含有噪声,S/N较小,所以
8上海师范大学天华学院电信系现代通信技术专业课程设计2012.10接收电路设置了两级高Q 值的滤波放大电路[2]。滤波放大电路采用二阶带通滤波放大器,一级和二级滤波放大电路采用相同的结构和参数。
如图3.3所示,为超声波接收电路。
图2.3超声波接收电路
2.4LED 数码管显示模块
显示器是一个典型的输出设备,而且其应用是极为广泛的,几乎所有的电子产品都要使用显示器,其差别仅在于显示器的结构类型不同而已。最简单的显示器可以使LED 发光二极管,给出一个简单的开关量信息,而复杂的较完整的显示器应该是CRT 监视器或者屏幕较大的LCD 液晶屏。
综合课题的实际要求以及考虑单片机的接口资源,采用串行方式显示的LED 驱动输出设备。由于测试所得的距离需要精确到小数点后1位,所以本设计采用3个LED 数码管来表示距离的cm 数值。
本设计采用共阳级数码管,我们将LED 数码管显示模块上的J1上的8个端口与STC8951芯片上的P0.0—P0.7相连接,作为段选;再将J2上的3个端口与STC89C52芯片上的P2.1—P2.3相连接,作为位选。[7]
2012.10上海师范大学天华学院电信系现代通信技术专业课程设计9
如图3.4所示,为LED 数码管显示电路。
图3.4LED 数码管显示电路
2.5报警模块
报警模块由P1.0控制试验箱的LED 灯构成。在超声波模块所测距离大于25cm ,小于28cm 时,LED 灯不亮,系统起到报警的作用。主要是用LED 灯的点亮和熄灭对应超声波测距的距离。用LED 灯做报警系统,系统操作简单,报警提示明显。
10上海师范大学天华学院电信系现代通信技术专业课程设计2012.10
3系统软件设计
3.1Keil uVision3软件介绍
Keil uVision3开发工具提供数个十分有用的特性可以帮助你快速地成功开发嵌入式应用,这些工具使用简单并保证达到你的设计目的。
Keil uVision3是一个基于Window 的开发平台,包含一个高效的编辑器、一个项目管理器和一个MAKE 工具。Keil uVision3支持所有的KEIL8051工具,包括C 编译器宏汇编器连接/定位器目标代码到HEX 的转换器。
Keil uVision3通过以下特性加速你的嵌入式系统的开发过程:
(1)全功能的源代码编辑器;
(2)器件库用来配置开发工具设置;
(3)项目管理器用来创建和维护你的项目;
(4)集成的MAKE 工具可以汇编编译和连接你的嵌入式应用;
(5)所有开发工具的设置都是对话框形式;
(6)真正的源代码级的对CPU 和外围器件的调试器;
(7)高级GDIAGDI 接口用来在目标硬件上进行软件调试以及和Monitor-51进行通信;
(8)与开发工具手册和器件数据手册和用户指南有直接的链接。
3.2软件流程图
超声波测距器的软件设计主要由主程序、超声波发生子程序、超声波接收中断程序及显示子程序组成。
软件主要分为两个部分:主程序和中断服务程序。如图4.1所示,为软件流程图,左图为主程序流程图,右图为中断服务程序流程图。主程序完成初始
2012.10上海师范大学天华学院电信系现代通信技术专业课程设计11化工作、超声波发射和接收的控制等。中断服务程序主要完成时间值的读取、距离计算、结果的输出等工作。主程序中断入口
系统初始化读取时间值
计算距离
发送超声波脉冲
结果输出
等待反射超声波
开始外部中断
收到反射超声波
返回
计算距离
显示结果
图3.1软件流程图
3.3系统的软件调试
超声波测距仪的制作和调试都比较简单,其中超声波发射和接收采用Φ15的超声波换能器TCT40-10F1(T 发射)和TCT40-10S1(R 接收),中心频率为40kHz ,安装时应保持两换能器中心轴线平行并相距4~8cm ,其余元件无特殊要求。若能将超声波接收电路用金属壳屏蔽起来,则可提高抗干扰能力。根据测量范围要求不同,可适当调整与接收换能器并接的滤波电容C0的大小,以获得合适的接收灵敏度和抗干扰能力[5]。
12上海师范大学天华学院电信系现代通信技术专业课程设计2012.10
硬件电路制作完成并调试后,将编译好的软件程序下载到STC89C52芯片中(软件的调试程序清单见附录),然后与单片机实践平台连接:
(1)LED 数码管段选P0.0—P0.7与实践平台显示模块上J1八个接口相连;
(2)LED 数码管位选P2.1—P2.3与实践平台显示模块上J2三个接口相连;
(3)超声波模块上的信号输入接口与芯片上的P3.3相连;
(4)超声波模块上的信号输出接口与芯片上的P3.2相连;
(5)报警模块P1.0与实践平台显示模块上J5一个接口相连。
调试,出现了问题,只显示十位和百位,各位无法显示。当时的位选是芯片的P2.0—P2.2。多次尝试小组成员的硬件,结果一样,所以我们决定换位选端口,变为P2.1—P2.3。最后调试成功,数码管正常显示距离,保留一位小数,最大距离达到92cm 左右。
2012.10上海师范大学天华学院电信系现代通信技术专业课程设计13
4硬件调试
LED 灯不亮,如图4.1为起始状态。在未测量距离时,数码管显示00.0cm
。
图4.1起始状态
如图4.2为测量距离,数码管显示15.4cm ,LED
灯亮,不报警。
图4.2测量距离
如图4.3为报警状态,数码管显示25.8灯不亮,系统报警。
14上海师范大学天华学院电信系现代通信技术专业课程设计
2012.10
图4.3报警状态
图4.4为最大距离,数码管显示92.2cm ,LED
灯亮,系统不报警。
图4.4最大距离
2012.10上海师范大学天华学院电信系现代通信技术专业课程设计15
5设计总结
首先,我要感谢我们的指导老师在课程设计中给予我的细心指导和严格要求。在这为期两周的课程设计期间,各位老师给我提供了各种专业知识上的指导和日常生活上的关怀,没有您们这样的帮助和关怀,我不会这么顺利的完成课程设计,借此机会,向您们表示由衷的感激。同时还要感谢系实验室在课程设计期间提供给我们优越的实验条件。
接着,我要感谢和我一起完成课程设计的小组成员。在课程设计的短短两个星期里,你们给我提出很多宝贵的意见,给了我不少帮助还有工作上的支持,在此也真诚的谢谢你们。同时,我还要感谢我的寝室同学和身边的朋友,正是在这样一个团结友爱,相互促进的环境中,在和他们的相互帮助和启发中,才有我今天的小小收获。
基于单片机控制的超声波测距报警系统设计终于顺利完成,在整个设计过程中,出现过很多的难题,但都在老师的帮助以及小组成员全力合作下得到了顺利的解决,在不断的学习过程中我体会到要成功地完成一个设计,我们必须要把理论和实际结合起来,光学会理论是远远不够的,并且我们还要具备永不言败的精神。
总之,通过课程设计,我刻体会到要做好一个完整的事情,需要有系统的思维方式和方法,对待要解决的问题,要耐心、要善于运用已有的资源来充实自己。同时我也深刻的认识到,在对待一个新事物时,一定要从整体考虑,完成一步之后再作下一步,这样才能更加有效。
16上海师范大学天华学院电信系现代通信技术专业课程设计2012.10
参考文献
[1]徐瑞华.单片机原理与接口技术[M].北京:人民电邮出版社,1997.1
[2]苏长赞.红外线与超声波遥控[M].北京:人民电邮出版社,1993.7
[3]张谦琳.超声波检测原理和方法[M].北京:中国科技大学出版社,1993.10
[4]李华.51系列单片机实用接口技术[M].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1993.6
[5]陈莹.基于单片机的超声波测距系统[M].武汉: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4.4
[6]徐淑华.单片机微型机原理及应用[M].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1999.6
[7]陈光东.单片机微型计算机原理与接口技术[M].武汉: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94.4
[8]建兵.超声波精确测距的研究[M].南京: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4.2
[9]时德刚.超声波测距的研究[M].南京: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4.2
[10]华兵.51系列单片机原理应用[M].武汉: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2.5
附录
超声波模块显示程序
#include//包括一个52标准内核的头文件
#defineuchar unsigned char //定义一下方便使用
#defineuint unsigned int
#defineulong unsigned long
sbit Tx =P3^3;//产生脉冲引脚
sbit Rx =P3^2;//回波引脚
uchar code SEG7[10]={0xC0,0xF9,0xA4,0xB0,0x99,0x92,0x82,0xF8,0x80,0x90};//数码管0-9uint distance[4];//测距接收缓冲区
uchar ge,shi,bai,temp,flag,outcomeH,outcomeL,i; //自定义寄存器
bit succeed_flag;//测量成功标志
sbit LED =P1^0;
//***************************************************************
//函数声明
void conversion(uinttemp_data);
2012.10上海师范大学天华学院电信系现代通信技术专业课程设计17void delay_20us();
void pai_xu();
//***************************************************************//主程序
void main(void)
{uint distance_data,a,b;
uchar CONT_1;
i=0;
flag=0;
Tx=0;
TMOD=0x11;
TR0=1;
IT0=0;
ET0=1;
EX0=0;
EA=1;
while(1)
{
EA=0;
Tx=1;
delay_20us();
Tx=0;//产生一个20us 的脉冲,在Tx 引脚
//清测量成功标志
//打开外部中断
//定时器1清零
//定时器1清零
//
//启动定时器1while(Rx==0);//等待Rx 回波引脚变高电平succeed_flag=0;EX0=1;TH1=0;TL1=0;TF1=0;TR1=1;
EA=1;
while(TH1
TR1=0;
EX0=0;
if(succeed_flag==1)
{
distance_data=outcomeH;
distance_data
distance_data=distance_data|outcomeL;//与低8位合并成为16位结果数据
18上海师范大学天华学院电信系现代通信技术专业课程设计2012.10
distance_data*=12;
distance_data/=58;
}
=(X 秒*340)/2//因为定时器默认为12分频//微秒的单位除以58等于厘米//为什么除以58等于厘米,Y 米
//X 秒=(2*Y米)/340==》
X 秒=0.0058*Y米==》厘米=微秒/58
if(succeed_flag==0)
{
distance_data=0;
}
distance[i]=distance_data;//将测量结果的数据放入缓冲区
i++;
if(i==3)
{
distance_data=(distance[0]+distance[1]+distance[2]+distance[3])/4;
pai_xu();
distance_data=distance[1];
a=distance_data;
if(b==a)CONT_1=0;
if(b!=a)CONT_1++;
if(CONT_1>=3)
{CONT_1=0;
b=a;
conversion(b);
}
i=0;
}
}
}
//***************************************************************//外部中断0,用做判断回波电平
INTO_()interrupt 0
{
outcomeH =TH1;
outcomeL =TL1;
succeed_flag=1;
EX0=0;
}//取出定时器的值//取出定时器的值//至成功测量的标志//关闭外部中断//外部中断是0号//没有回波则清零
2012.10上海师范大学天华学院电信系现代通信技术专业课程设计19//****************************************************************//定时器0中断, 用做显示
timer0()interrupt 1//定时器0中断是1号
{
TH0=0xfd;//写入定时器0初始值
TL0=0x77;
switch(flag)
{case0x00:P0=ge;P2=0xfd;flag++;break;
case 0x01:P0=shi;P2=0xfb;flag++;break;
case 0x02:P0=bai;P2=0xf7;flag=0;break;
}
}
//***************************************************************//显示数据转换程序
void conversion(uinttemp_data)
{
uchar ge_data,shi_data,bai_data,s;
bai_data=temp_data/100;
temp_data=temp_data%100;
shi_data=temp_data/10;
temp_data=temp_data%10;
ge_data=temp_data;
bai_data=SEG7[bai_data];
shi_data=SEG7[shi_data]&0x7f;
ge_data=SEG7[ge_data];
s=100*bai_data+10*shi_data+ge_data;
if(s>25)
LED=1;
else LED=0;
if(s
LED=1;
else LED=0;
EA=0;
bai =bai_data;
shi =shi_data;//取余运算//取余运算
20上海师范大学天华学院电信系现代通信技术专业课程设计2012.10
ge =ge_data;
EA=1;
}
//******************************************************************void delay_20us()
{uchar bt ;
for(bt=0;bt
}
void pai_xu()
{uint t;
if (distance[0]>distance[1])
{t=distance[0];distance[0]=distance[1];distance[1]=t;}
if(distance[0]>distance[2])
{t=distance[2];distance[2]=distance[0];distance[0]=t;}
if(distance[1]>distance[2])
{t=distance[1];distance[1]=distance[2];distance[2]=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