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畈中低产田改造项目
工
作
总
结
二0一二年一月
??县??畈中低产田改造项目
工 作 总 结
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县??畈中低产田改造项目从2008年4月开始调查摸底和可行性研究,同年9月上报,20??年3月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正式批复立项(??省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20??]?号关于下达20??年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中央财政和省财政资金投资控制指标和编报项目计划的通知文件),3-4月施工设计,7-10月主体工程招投标,12月底份开始进场施工,项目工程于2011年5月底基本完成项目任务,10月份单项工程验收,10-12月工程竣工审计,20??年2月项目财务审计。该项目根据上级有关文件精神、规划设计和施工设计要求及有关法律、法规,在上级农业综合开发部门重视和大力支持下,在县委县政府正确领导下,由??县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和??镇人民政府牵头认真组织实施,现将项目建设情况总结如下:
一、项目区概况
该项目位于??县东部,距??市区18公里,东邻??市,南接??镇和??镇,西接??镇,北邻??江。项目区涉及??村等7个行政村,涉及农户??户,农业人口??人,有农业劳动力/?人。项目区现有土地面积1.141万亩,其中耕地面积1.1万亩。项目区改造目的主要是改善农田水利基础配套设施落后,布局不合理;田畈间
机耕桥、路稀少;田间灌溉、排涝治渍系统不完善,灌排不合理,渗漏水严重,输配水能力差,渠泵水利用率低;河道淤积严重,水利基础设施陈旧,标准不高;输水效率低;农业措施水平不高,农业科技含量水平低,科技推广应用落后,粮食亩产偏低;农业作业机械化程度低,农业作业以传统的抬、挑、背等手工为主;农田防护林、水土涵养林偏少,林网控制率低等现状。
二、开发任务完成情况
(一)、工程完成情况
1、开发任务
??畈中低产田改造项目计划改造中低产田1.1万亩。其中:水利工程计划新建U型渠道22.05公里,新建灌溉站(泵房)23座,疏浚渠(河)道2公里,配套渠系建筑1845处;农业工程计划改良土壤5000亩,机耕路20.40公里;新建机耕桥6座;林业工程计划种植农田防护林75亩;科技工程计划技术推广5项,农业技术培训8期550人次。
项目工程计划总投资963万元,其中水利工程285.63万元,占总投资29.66%;农业工程561.64万元,占总投资58.32%;林业工程12.65万元,占总投资1.31%;农业科技推广工程31.11万元,占总投资3.23%;其他勘测设计、监理等59.97万元,占总投资6.23%。
2、工程建设完成情况
??畈中低产田改造项目区工程完成情况
(二)、投资计划完成情况
20??年国家农业综合开发??畈中低产田改造项目实际总投资??万元,其中水利工程??万元,农业工程??万元,林业工程??万元,科技推广工程??万元,监理费??万元,管理费??万元,管护费??万元,设计费??万元,工程审价费??万元。
资金来源:财政资金??万元,村集体及群众筹资投劳??万元(其中自筹资金??万元,投工投劳??万元)。
三、工程项目改造效益
经过项目区广大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通过对渠、泵、路、桥、林等综合措施,全面打造高标准农田,破解了当地农业发展瓶颈,提高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了农业结构调整,达到了农业增收、农民增收的项目建设目标。
(一)、社会效益
项目区通过中低产田改造,一是改善了交通环境,项目区原来7
个村都不通路,村与村之间农业机械、粮食等搬运全靠船运,通过改造7个村路都通了,渠相连了,路通、桥通减轻了劳动力运输成本,极大地改善了交通环境。二是增加了农业基础设施投入,通过低产畈改造,服务于“一事一议”,??村、??村投入资金170余万元,硬化道路15800平方米,为工商业主投入效益农业、服务于农业“二区”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三是改善了灌溉条件,灌溉面积0.80万亩,新增灌溉面积0.2万亩,新增除涝面积0.1万亩,改善除涝面积0.7万亩,年节水90万立方,新增农机动力200千瓦。四是极大改善农业生产基础条件,按照“田成方,路成网,渠相连,林成行,旱能灌,涝能排”建设要求,使项目区农田排灌自如,旱涝保收的稳产高产农田;五是加快农业机械化步伐,由于彻底改善道路等农业生产的基础条件,使项目区加快了农业机械化化的应用步伐,机械耕作,机械病虫 综合防治率可达90%以上,机械收割率可达95%以上,机械运输率可达100%,基本实现了农业机械化,大大减轻了农民的劳动强度。六是农技措施到位,农业结构得到调整优化,农业生产综合效益提高,项目区全面实
行了“良种、良制、良结、良田、良机”的五良配套。根据推广的农业技术,结合农事季节和生产环节,通过对项目区种粮大户及示范户早、晚稻高产节本增效技术、早晚稻轻型栽培技术、富硒稻米生产技术、测土配方、粮食功能区建设等技术培训推广,使项目区生产经营户真正掌握现代科学种田本领,及时掌握先进生产技术,提高科技成果的普及率和到位率,改变了以往农业生产中不良的生产操作习惯,从而使生产经营户提高了科技意识,提高了农产品质量和产量,增加粮食55万公斤,优质粮食种植达0.67万亩(其中新增0.25万亩),新增效益农业面积0.33万亩。
农业综合开发工作体现了党和政府对农业工作的重视和支持,集中财力搞农业基本建设,解决了一家一户想办而办不了的事。正如县、镇人大代表去年6月对整体改造工程视察后认为,????畈改造项目确实为??老百姓办了件大好事、大实事。同时通过中低产田改造,进一步调动了项目区各村对农田基础设施投入的积极性。
(二)、经济效益
项目区累计增收245万元左右(其中直接农民年纯收入增加120万
元左右),每亩增收228元左右。项目通过农业基础设施的改造完善和先进适用农业技术的示范推广,既为农业增收增效,又为百姓节本增效,给??7个行政村1.1万亩良田带来了勃勃生机,实实在在地发展了农业,富裕了百姓。??村种粮大户??谈起综合开发,这位大户脸上露出了笑容。余朝根说:“以前我装运农药化肥、粮食必须通过水路,都要肩挑船载,并且要至少二次搬运,大大地增加了人工成本,
现在拖拉机、收割机都可直接到田头搬运,船已全部退休了,既减轻了劳动成本,又增加了农民收入。”据介绍,目前,他的粮食生产已实行了全程机械化。
项目区内,路、渠、埠、泵等基础设施的完善,使运输更加方便了,田地的抗洪排涝能力大大提高,昔日路桥不通的??畈现在已成为农业开发热土,许多种养户、企业主都来投资开发了。该镇??村村委主任??告诉记者,自从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实施后,加快了我村农业结构调整,道路通了,一些来自??的瓜农纷纷来这里租地种西瓜。今年该村连片种植的大棚西瓜达300多亩,每亩租费由原来的250元上升到700多元。又如一工商业主在??村租地350亩,承包内塘100余亩,投资280余万元新建??县??专业合作社,集机械插秧、谷物烘干、优质高效高产的水稻评比试验,高效大棚蔬菜,农业科技示范试验为一体的农业综合示范性基地,伟农业产业化开辟了新路,亩增效益350元,已成为省级粮食功能区的核心区块。??业租地600亩,新增投资1800万元,大力推广“稻、草、鹅”农作制度创新,亩产达到“千斤粮、万元钱”,被省农技推广基金会列入资助项目,并在全省借鉴推广,省畜牧局局长???、??市市长??曾来参观考察时,给予了高度评价和肯定。
(三)、生态效益
通过开展农业适用技术、农业规模化种养技术和稻米检测测土配方技术等农业高产节本增效技术的培训推广,可以减少化肥、农药的施用量,高毒高残留农药的禁用,减轻农业面源污染,极大改善农业
生态环境,提高稻米的品质,保障人民身体健康,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四、工程项目实施措施
(一)、科学规划,高标开发
20??年度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区安排在??镇。县农业综合开发领导小组认真总结前几年工作经验,按照“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益开发”的原则,于??年4月份到6月份近二个月时间,深入项目区,在充分认清制约当地农业生产主要因素的基础上,对项目区的地形、地貌、地质结构等进行了全面实地勘察,现场测量,实行专家与群众相结合、室内材料与现场勘察相结合、上级要求与当地实际相结合的办法,统筹规划、打破村与村行政区域界限,该沟通的道路、该架设的桥梁、该疏通的渠道全部开通,形成统一的网格框架和完整的灌排体系,并把所有的建筑物、机井、道路、衬砌渠道定点、定位、达到规划科学、布局合理。
(二)、加强领导,精心组织
??镇成立了由分管农业的镇领导和农办同志组成的项目管理小组,深入项目日常建设管理,协调放样、政策处理,监督、检查工程质量,处理矛盾纠纷等,为项目顺利实施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财政、水利、农业、国土、林业等农口部门通力合作、密切配合,积极参与项目立项、论证、评估、实施和验收工作,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和行业优势,形成了项目开发的合力。
(三)、制度落实,确保质量。
首先是严格落实工程招投标制。为防止人情工程,杜绝暗箱操作,由??人民政府和县农业综合开发领导小组统一组织、公开招标,委托具有招标资质的中介结构代理。在县招投标中心面向全社会具有水利二级资质的建筑公司招标,并对开标过程进行了公证。经过规范、合法、有序、公平、公正、公开招投标活动的开展,为项目工程按标准完成开发任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其次是严格落实工程监理制,项目按标段分别与水利工程监理二级资质的???工程监理公司签订了监理合同,对每座建筑物、每眼泵站、每条衬砌渠道、机耕路和每座机耕桥等工程的规格、型号、标准进行工程监督。根据省办要求,对涉及公共安全的机耕桥工程,我们还委托了??工程检测有限公司进行了第三方检测。同时我们还发动群众一起进行项目建设监督,项目区专门成立了由镇和村熟悉工程监督工作的干部群众组成的??人田间工程质量管理小组,常驻项目区监督检查工程质量,充分发挥受益群众的监督职能,形成由专业监理公司、县农发办和受益群众三方共同监理的体系,有效地确保了项目工程建设质量。
(四)、强化维管,效益长久
强化建后管护工作是确保各建设项目发挥长久效益的关键。为此,我们首先坚持“高质量施工,高标准管理”的原则,把建后工程的管护列入开发工作的重要日程,完善制定了各项目工程管护制度,检查督导项目区工程管护措施的落实以及损毁工程的维修等。切实加大对建后工程管护工作的领导力度。其次,督促项目区政府与涉及村签订了管护协议,落实管护人员,由镇统一管理,管护经费在筹集上坚持
“谁受益,谁承担,谁管护”的原则,主要用于管护人员工资及奖励,损毁工程的修复等。其三,不断创新管理机制,明晰项目产权。项目竣工验收合格后,及时移交给项目区所在乡镇政府负责全面的管理工作,县农开办将定期或不定期地进行检查,以确保项目工程的完好,使其发挥长久的效益。
五、项目建设的主要体会
(一)落实组织,切实加强领导是搞好项目建设的有力保证。项目实施得到了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和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主要得益于三个方面:一是领导重视,镇党委、政府把??畈中低产田改造项目提高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和确保我镇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和新农村建设的高度来认识。镇政府主要领导亲自把关,从计划审定、筹集资金、项目的规划到实施,反复征求多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并多次到现场实地踏看,检查工程质量和进度,省、市、县农发办领导也多次来现场指导。从而确保了整个工程投资省、标准高、见效快,受益广。二是部门配合。项目实施得到县农业、水利、财政、审计等局办的大力支持,使项目得到顺利实施。县农业综合开发的几位专业技术人员多次深入项目区实地检查,对施工当中存在问题及时提出整改意见,严把工程质量关。三是群众参与。项目实施以来,我们充分发动各村群众,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充分调动了农民群众的参与积极性,有力促进了项目工程的实施进度。
(二)项目实施注重与农业结构调整升级相结合是搞好农业综合开发的有效途径。农业综合开发从抓农产品产量增加转变到产量与质量同
时增加,突出效益的轨道上来,鼓励项目区农民发展高产高效水稻、稻鸭共育等节本增效种养业,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目前项目区水稻等农产品品质得到进一步的优化升级,土地利用率不断加大,由原来亩效益不足千元上升到1500元左右。
(三)科技兴农,是搞好农业综合开发的根本保障。在抓紧建设现代农业园区的同时,着重进行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设备的试验、示范、推广,着重提高农产品的科技含量,通过技术培训、镇有线广播电视台和印发技术资料来有效转变农民的传统观念,提高农民科学技术素养和加入市场竞争和抵抗市场风险的能力,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步伐。
(四)结合实际、科学规划是搞好农业综合开发的关键。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注重促进农村两个文明建设。项目建设与新农村建设相辅相成,农田机耕路与村庄道路、大交通干线相互连接,既方便了生产又美化了村庄环境,提高了社会综合效益。提高开发,农民普遍富裕起来了,村级集体经济实力也得到增强,干群关系融洽了,促进了农村的新农村建设。
六、存在问题与改进措施
??县2009年??畈中低产田改造工程建设项目虽已全部建设完成,但对照建设要求我们也不是十全十美,主要表现在:一是政策处理难。路渠面花赔偿、土地征用难度较大,虽然村民得到实惠,但村级经济投入较多,据统计全镇补偿土地款20余万元,有的村租地通路,对村级经济带来长期负担;二是粮经矛盾突出,使大批经济作物涌入,
导致粮食生产被经济作物占有;三是改造工价较低,导致承包者信心不足,延长了工期时间;四是项目建成以后的管理与维护上有待进一步完善,要建立长效机制;五是增加效益农业抵抗市场风险的能力,有待进一步加强;六是如何进一步发挥综合效益问题和新农村建设相辅相成。
下一步打算:一是认真总结。要组织镇、村二级干部对整个项目的实施进行一次全面认真的回顾,总结经验,纠正缺点,吸取教训。同时,还要表彰项目建设中涌现的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二是制定制度。工程建设是短期的,而工程建设的管理和维护却是长期的,因此要求各村,认真做好工程项目的维护和检查,同时要完善工程管护制度,使工程为新农村建设发挥更大作用。
??县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
??县??镇人民政府
2012年1月
??县??畈中低产田改造项目
工
作
总
结
二0一二年一月
??县??畈中低产田改造项目
工 作 总 结
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县??畈中低产田改造项目从2008年4月开始调查摸底和可行性研究,同年9月上报,20??年3月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正式批复立项(??省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20??]?号关于下达20??年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中央财政和省财政资金投资控制指标和编报项目计划的通知文件),3-4月施工设计,7-10月主体工程招投标,12月底份开始进场施工,项目工程于2011年5月底基本完成项目任务,10月份单项工程验收,10-12月工程竣工审计,20??年2月项目财务审计。该项目根据上级有关文件精神、规划设计和施工设计要求及有关法律、法规,在上级农业综合开发部门重视和大力支持下,在县委县政府正确领导下,由??县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和??镇人民政府牵头认真组织实施,现将项目建设情况总结如下:
一、项目区概况
该项目位于??县东部,距??市区18公里,东邻??市,南接??镇和??镇,西接??镇,北邻??江。项目区涉及??村等7个行政村,涉及农户??户,农业人口??人,有农业劳动力/?人。项目区现有土地面积1.141万亩,其中耕地面积1.1万亩。项目区改造目的主要是改善农田水利基础配套设施落后,布局不合理;田畈间
机耕桥、路稀少;田间灌溉、排涝治渍系统不完善,灌排不合理,渗漏水严重,输配水能力差,渠泵水利用率低;河道淤积严重,水利基础设施陈旧,标准不高;输水效率低;农业措施水平不高,农业科技含量水平低,科技推广应用落后,粮食亩产偏低;农业作业机械化程度低,农业作业以传统的抬、挑、背等手工为主;农田防护林、水土涵养林偏少,林网控制率低等现状。
二、开发任务完成情况
(一)、工程完成情况
1、开发任务
??畈中低产田改造项目计划改造中低产田1.1万亩。其中:水利工程计划新建U型渠道22.05公里,新建灌溉站(泵房)23座,疏浚渠(河)道2公里,配套渠系建筑1845处;农业工程计划改良土壤5000亩,机耕路20.40公里;新建机耕桥6座;林业工程计划种植农田防护林75亩;科技工程计划技术推广5项,农业技术培训8期550人次。
项目工程计划总投资963万元,其中水利工程285.63万元,占总投资29.66%;农业工程561.64万元,占总投资58.32%;林业工程12.65万元,占总投资1.31%;农业科技推广工程31.11万元,占总投资3.23%;其他勘测设计、监理等59.97万元,占总投资6.23%。
2、工程建设完成情况
??畈中低产田改造项目区工程完成情况
(二)、投资计划完成情况
20??年国家农业综合开发??畈中低产田改造项目实际总投资??万元,其中水利工程??万元,农业工程??万元,林业工程??万元,科技推广工程??万元,监理费??万元,管理费??万元,管护费??万元,设计费??万元,工程审价费??万元。
资金来源:财政资金??万元,村集体及群众筹资投劳??万元(其中自筹资金??万元,投工投劳??万元)。
三、工程项目改造效益
经过项目区广大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通过对渠、泵、路、桥、林等综合措施,全面打造高标准农田,破解了当地农业发展瓶颈,提高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了农业结构调整,达到了农业增收、农民增收的项目建设目标。
(一)、社会效益
项目区通过中低产田改造,一是改善了交通环境,项目区原来7
个村都不通路,村与村之间农业机械、粮食等搬运全靠船运,通过改造7个村路都通了,渠相连了,路通、桥通减轻了劳动力运输成本,极大地改善了交通环境。二是增加了农业基础设施投入,通过低产畈改造,服务于“一事一议”,??村、??村投入资金170余万元,硬化道路15800平方米,为工商业主投入效益农业、服务于农业“二区”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三是改善了灌溉条件,灌溉面积0.80万亩,新增灌溉面积0.2万亩,新增除涝面积0.1万亩,改善除涝面积0.7万亩,年节水90万立方,新增农机动力200千瓦。四是极大改善农业生产基础条件,按照“田成方,路成网,渠相连,林成行,旱能灌,涝能排”建设要求,使项目区农田排灌自如,旱涝保收的稳产高产农田;五是加快农业机械化步伐,由于彻底改善道路等农业生产的基础条件,使项目区加快了农业机械化化的应用步伐,机械耕作,机械病虫 综合防治率可达90%以上,机械收割率可达95%以上,机械运输率可达100%,基本实现了农业机械化,大大减轻了农民的劳动强度。六是农技措施到位,农业结构得到调整优化,农业生产综合效益提高,项目区全面实
行了“良种、良制、良结、良田、良机”的五良配套。根据推广的农业技术,结合农事季节和生产环节,通过对项目区种粮大户及示范户早、晚稻高产节本增效技术、早晚稻轻型栽培技术、富硒稻米生产技术、测土配方、粮食功能区建设等技术培训推广,使项目区生产经营户真正掌握现代科学种田本领,及时掌握先进生产技术,提高科技成果的普及率和到位率,改变了以往农业生产中不良的生产操作习惯,从而使生产经营户提高了科技意识,提高了农产品质量和产量,增加粮食55万公斤,优质粮食种植达0.67万亩(其中新增0.25万亩),新增效益农业面积0.33万亩。
农业综合开发工作体现了党和政府对农业工作的重视和支持,集中财力搞农业基本建设,解决了一家一户想办而办不了的事。正如县、镇人大代表去年6月对整体改造工程视察后认为,????畈改造项目确实为??老百姓办了件大好事、大实事。同时通过中低产田改造,进一步调动了项目区各村对农田基础设施投入的积极性。
(二)、经济效益
项目区累计增收245万元左右(其中直接农民年纯收入增加120万
元左右),每亩增收228元左右。项目通过农业基础设施的改造完善和先进适用农业技术的示范推广,既为农业增收增效,又为百姓节本增效,给??7个行政村1.1万亩良田带来了勃勃生机,实实在在地发展了农业,富裕了百姓。??村种粮大户??谈起综合开发,这位大户脸上露出了笑容。余朝根说:“以前我装运农药化肥、粮食必须通过水路,都要肩挑船载,并且要至少二次搬运,大大地增加了人工成本,
现在拖拉机、收割机都可直接到田头搬运,船已全部退休了,既减轻了劳动成本,又增加了农民收入。”据介绍,目前,他的粮食生产已实行了全程机械化。
项目区内,路、渠、埠、泵等基础设施的完善,使运输更加方便了,田地的抗洪排涝能力大大提高,昔日路桥不通的??畈现在已成为农业开发热土,许多种养户、企业主都来投资开发了。该镇??村村委主任??告诉记者,自从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实施后,加快了我村农业结构调整,道路通了,一些来自??的瓜农纷纷来这里租地种西瓜。今年该村连片种植的大棚西瓜达300多亩,每亩租费由原来的250元上升到700多元。又如一工商业主在??村租地350亩,承包内塘100余亩,投资280余万元新建??县??专业合作社,集机械插秧、谷物烘干、优质高效高产的水稻评比试验,高效大棚蔬菜,农业科技示范试验为一体的农业综合示范性基地,伟农业产业化开辟了新路,亩增效益350元,已成为省级粮食功能区的核心区块。??业租地600亩,新增投资1800万元,大力推广“稻、草、鹅”农作制度创新,亩产达到“千斤粮、万元钱”,被省农技推广基金会列入资助项目,并在全省借鉴推广,省畜牧局局长???、??市市长??曾来参观考察时,给予了高度评价和肯定。
(三)、生态效益
通过开展农业适用技术、农业规模化种养技术和稻米检测测土配方技术等农业高产节本增效技术的培训推广,可以减少化肥、农药的施用量,高毒高残留农药的禁用,减轻农业面源污染,极大改善农业
生态环境,提高稻米的品质,保障人民身体健康,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四、工程项目实施措施
(一)、科学规划,高标开发
20??年度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区安排在??镇。县农业综合开发领导小组认真总结前几年工作经验,按照“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益开发”的原则,于??年4月份到6月份近二个月时间,深入项目区,在充分认清制约当地农业生产主要因素的基础上,对项目区的地形、地貌、地质结构等进行了全面实地勘察,现场测量,实行专家与群众相结合、室内材料与现场勘察相结合、上级要求与当地实际相结合的办法,统筹规划、打破村与村行政区域界限,该沟通的道路、该架设的桥梁、该疏通的渠道全部开通,形成统一的网格框架和完整的灌排体系,并把所有的建筑物、机井、道路、衬砌渠道定点、定位、达到规划科学、布局合理。
(二)、加强领导,精心组织
??镇成立了由分管农业的镇领导和农办同志组成的项目管理小组,深入项目日常建设管理,协调放样、政策处理,监督、检查工程质量,处理矛盾纠纷等,为项目顺利实施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财政、水利、农业、国土、林业等农口部门通力合作、密切配合,积极参与项目立项、论证、评估、实施和验收工作,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和行业优势,形成了项目开发的合力。
(三)、制度落实,确保质量。
首先是严格落实工程招投标制。为防止人情工程,杜绝暗箱操作,由??人民政府和县农业综合开发领导小组统一组织、公开招标,委托具有招标资质的中介结构代理。在县招投标中心面向全社会具有水利二级资质的建筑公司招标,并对开标过程进行了公证。经过规范、合法、有序、公平、公正、公开招投标活动的开展,为项目工程按标准完成开发任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其次是严格落实工程监理制,项目按标段分别与水利工程监理二级资质的???工程监理公司签订了监理合同,对每座建筑物、每眼泵站、每条衬砌渠道、机耕路和每座机耕桥等工程的规格、型号、标准进行工程监督。根据省办要求,对涉及公共安全的机耕桥工程,我们还委托了??工程检测有限公司进行了第三方检测。同时我们还发动群众一起进行项目建设监督,项目区专门成立了由镇和村熟悉工程监督工作的干部群众组成的??人田间工程质量管理小组,常驻项目区监督检查工程质量,充分发挥受益群众的监督职能,形成由专业监理公司、县农发办和受益群众三方共同监理的体系,有效地确保了项目工程建设质量。
(四)、强化维管,效益长久
强化建后管护工作是确保各建设项目发挥长久效益的关键。为此,我们首先坚持“高质量施工,高标准管理”的原则,把建后工程的管护列入开发工作的重要日程,完善制定了各项目工程管护制度,检查督导项目区工程管护措施的落实以及损毁工程的维修等。切实加大对建后工程管护工作的领导力度。其次,督促项目区政府与涉及村签订了管护协议,落实管护人员,由镇统一管理,管护经费在筹集上坚持
“谁受益,谁承担,谁管护”的原则,主要用于管护人员工资及奖励,损毁工程的修复等。其三,不断创新管理机制,明晰项目产权。项目竣工验收合格后,及时移交给项目区所在乡镇政府负责全面的管理工作,县农开办将定期或不定期地进行检查,以确保项目工程的完好,使其发挥长久的效益。
五、项目建设的主要体会
(一)落实组织,切实加强领导是搞好项目建设的有力保证。项目实施得到了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和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主要得益于三个方面:一是领导重视,镇党委、政府把??畈中低产田改造项目提高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和确保我镇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和新农村建设的高度来认识。镇政府主要领导亲自把关,从计划审定、筹集资金、项目的规划到实施,反复征求多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并多次到现场实地踏看,检查工程质量和进度,省、市、县农发办领导也多次来现场指导。从而确保了整个工程投资省、标准高、见效快,受益广。二是部门配合。项目实施得到县农业、水利、财政、审计等局办的大力支持,使项目得到顺利实施。县农业综合开发的几位专业技术人员多次深入项目区实地检查,对施工当中存在问题及时提出整改意见,严把工程质量关。三是群众参与。项目实施以来,我们充分发动各村群众,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充分调动了农民群众的参与积极性,有力促进了项目工程的实施进度。
(二)项目实施注重与农业结构调整升级相结合是搞好农业综合开发的有效途径。农业综合开发从抓农产品产量增加转变到产量与质量同
时增加,突出效益的轨道上来,鼓励项目区农民发展高产高效水稻、稻鸭共育等节本增效种养业,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目前项目区水稻等农产品品质得到进一步的优化升级,土地利用率不断加大,由原来亩效益不足千元上升到1500元左右。
(三)科技兴农,是搞好农业综合开发的根本保障。在抓紧建设现代农业园区的同时,着重进行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设备的试验、示范、推广,着重提高农产品的科技含量,通过技术培训、镇有线广播电视台和印发技术资料来有效转变农民的传统观念,提高农民科学技术素养和加入市场竞争和抵抗市场风险的能力,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步伐。
(四)结合实际、科学规划是搞好农业综合开发的关键。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注重促进农村两个文明建设。项目建设与新农村建设相辅相成,农田机耕路与村庄道路、大交通干线相互连接,既方便了生产又美化了村庄环境,提高了社会综合效益。提高开发,农民普遍富裕起来了,村级集体经济实力也得到增强,干群关系融洽了,促进了农村的新农村建设。
六、存在问题与改进措施
??县2009年??畈中低产田改造工程建设项目虽已全部建设完成,但对照建设要求我们也不是十全十美,主要表现在:一是政策处理难。路渠面花赔偿、土地征用难度较大,虽然村民得到实惠,但村级经济投入较多,据统计全镇补偿土地款20余万元,有的村租地通路,对村级经济带来长期负担;二是粮经矛盾突出,使大批经济作物涌入,
导致粮食生产被经济作物占有;三是改造工价较低,导致承包者信心不足,延长了工期时间;四是项目建成以后的管理与维护上有待进一步完善,要建立长效机制;五是增加效益农业抵抗市场风险的能力,有待进一步加强;六是如何进一步发挥综合效益问题和新农村建设相辅相成。
下一步打算:一是认真总结。要组织镇、村二级干部对整个项目的实施进行一次全面认真的回顾,总结经验,纠正缺点,吸取教训。同时,还要表彰项目建设中涌现的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二是制定制度。工程建设是短期的,而工程建设的管理和维护却是长期的,因此要求各村,认真做好工程项目的维护和检查,同时要完善工程管护制度,使工程为新农村建设发挥更大作用。
??县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
??县??镇人民政府
2012年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