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2012下毛概简答题

第八章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所特有的制度特征?

作为社会主义的制度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在所有制结构上,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标准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社会主义服务。

二是在分配制度上,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三是在宏观调控上,以实现最广大劳动人民利益为出发点和归宿,社会主义国家能够把人民的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结合起来,是市场在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更好地发挥计划和市场两种手段的长处。

2、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及确立的基本依据?

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其确立的基本依据是:

第一,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区别于资本主义的本质特征,是劳动人民当家做主的经济基础,也是社会化大生产的客观要求。

第二,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还不发达,生产社会化的程度还不高,发展还很不平衡,需要在公有制为主体的条件下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以适应生产力的要求。 第三,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标准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发展社会主义服务。

3、邓小平“两个大局”的思想。胡锦涛“两个趋向”的思想?

两个大局:“沿海地区要加快对外开放,使这个拥有两亿的广大地带较快先发展起来,从而带动内地更好地发展,这是一个事关大局的问题。内地要顾全这个大局。反过来,发展到一定的时候,又要求沿海拿出更多力量来帮助内地发展,这也是个大局。那时沿海也要服从这个大局。”

两个趋向:“纵观一些工业化国家发展的历程,在工业化初始阶段,农业支持工业、为工业提供积累是带有普遍性的趋向;但在工业化达到相当程度以后,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实现工业与农业、城市与农村协调发展,也是带有普遍性的趋向。”

4、如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主要做到“两个坚持”和“三个转变”。

两个坚持:①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

②坚持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方针。

三个转变:①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 ②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 ③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

创新转变。

5、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总要求?

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

生产发展是新农村建设的中心环节,是实现其他目标的物质基础。

生活宽裕是新农村建设的目的,也是衡量我们工作的基本尺度。

乡风文明是农村素质的反映,体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要求。

村容整洁是展现农村新貌的窗口,是实现人与环境和谐发展的必然要求。

管理民主是新农村建设的政治保证,显示了对农民群众政治权利的尊重和维护。

6、如何建设生态文明?

建设生态文明必须着力做好四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毫不松懈地加强节能减排和生态保护工作,开展全民节能减排行动,完善有利于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法律和政策,加快形成可持续发展体制机制;

二是发展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建设科学合理的能源资源利用体系,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

三是加大节能环保投入,重点加强水、大气、土壤等污染防治,改善城乡人居环境; 四是加强水利、林木、草原建设,促进生态建设。

第九章

1、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原则、核心和自治权力?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原则是各民族平等、团结、合作和共同繁荣;

核心是保障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管理本民族、本地方事务的权利;

自治权力包括:一是自主管理本民族、本地区的内部事务;

二是享有制定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的权利;

三是享有宗教信仰自由的权利;

四是享有使用和发展本民族语言文字,按照传统风俗习惯生活及进行社会

活动的权利和自由。此外,还拥有自主安排、管理、发展经济建设事业,

自主发展教育、科技、文化等其他各项权利。

2、依法治国的意义?

依法治国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显著标志,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要求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第一,依法治国是中国共产党执政方式的重大转变,有利于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 第二,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保证。

第三,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扩大对外开放的客观需要。

第四,依法治国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

3、十七大提出的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具体措施?

十七大提出的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具体措施是:

①支持人民代表大会依法履行职能,善于使党的主张通过法定程序成为国家意志;

②保障人大代表依法行使职权,密切人大代表同人民的联系,建议逐步实行城乡按相同人口比例选举人大代表;

③加强人大常委会制度建设,优化组成人员知识结构和年龄结构。

第十章

1、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意义?

第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第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凝聚和激励全国各族人民的重要力量,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第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为现代化建设提供智力支持、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包括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

第十一章

1、 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现实依据?

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现实依据:

第一, 这是我们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必然要求。 第二, 这是我们把握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有力应对来自国际环境的各种挑战和风险的必

然要求。

第三, 这是巩固党执政地位的社会基础、实现党执政历史任务的必然要求。

2、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意义?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第一, 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是对马克思主

义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第二, 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深化,丰富和发展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第三, 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对共产党执政规律认识的深化,是党执政理念的

升华。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还具有十分重要的实践意义。

第一,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四位一体”总体布局的重要组

成部分,及时对构建和谐社会作出部署,有利于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第二, 使社会更加和谐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切实做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

会的各项工作,有利于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切实维护和促进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确实保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第三, 促进社会和谐是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各

项任务落到实处,有利于进一步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第四, 社会和谐是应对外部挑战的重要条件,保持国内安定和谐的社会政治局面,有利

于增强民族凝聚力和抗风险能力,更好地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

3、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原则?

第一, 必须坚持以人为本。

第二, 必须坚持科学发展。

第三, 必须坚持改革开放。

第四, 必须坚持民主法治。

第五, 必须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第六, 必须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全社会共同建设。

4、 如何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

1. 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

2. 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

3. 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增加城乡居民收入。

4. 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人民基本生活。

5. 建设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提高全民健康水平。

6.完善社会管理,维护社会安定团结。

5、 如何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

第一, 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健全劳动、资本、

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放手让一切劳动、资本、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以造福于

人民。

第二, 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

重。

第三, 加大个人收入分配调节力度,合理调整收入分配格局。

6、 如何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

第一, 完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

第二, 完善基本医疗保险制度。

第三, 完善基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第四, 发展社会救助与慈善事业。

第五, 积极发挥商业保险的补充作用。

第六, 要采取多种方式充实社会保障基金,搞好基金投资运营,实现保值增值;加强

基金监管,杜绝非法侵占、挪用,确保社保基金安全。

第七, 把解决住房问题放在重要位置。

第十三章

1、 中国为什么要走和平发展道路?如何处理维护国家主权、安全与走和平发展道路?

走和平发展道路,是中国政府和人民根据时代发展潮流和自身根本利益做出的战略决策。

走和平发展道路,就是要把中国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统一起来,把中国的发展与世界的发展联系起来,把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与世界人民的共同利益结合起来。

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是基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选择。

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是基于中国历史文化传统的必然选择。

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是基于当今世界发展潮流的必然选择。

第一,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

第二,维护世界多样性,促进国际关系民主化和发展模式多样化。

第三,树立新的安全观念,努力营造长期稳定的国际和平环境。

第四,推动建设持久和平与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第十五章

1、 中国共产党为什么作为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及“两个先锋队”的关系?

第一, 中国工人阶级的根本利益同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 第二, 成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内在要求。

第三, 成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也是当党以实现民族振兴为己任的必然选

择。

“两个先锋队”是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一方面,始终成为中国工人的先锋队,是党真正成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先锋队的政治前提。另一方面,自觉成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党真正成为中国工人阶级先锋队的必然要求。

2、 为什么坚持党的领导必须改善党的领导?如何改善党的领导?

第一, 从国际上看,当今世界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化,为适应国际环境的变化,

必须改善党的领导。只有改善党的领导,党才能够更好地应对日趋激烈的国际

竞争带来的严峻挑战,团结和带领人民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使中

华名族以崭新的姿态屹立于世界名族之巅。

第二, 从国内看,当代中国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革,新形势,新任务对我们党提

出了新的要求。如果党的领导方式,工作方法和具体制度不加改进和完善党就

难以适应新的要求。

第三 ,从党的自身状况看,目前,我们党的实际状况同党肩负的领导社会主义现代的光荣使命还有许多不相适应的地方。

首先,要正确处理党的领导和依法治国的关系。

其次,要改革、完善党和国家的领导制度。

最后,要进一步解决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这两

大历史性课题。

3、 如何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第一,根本立足点是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第二,妥善处理与兼顾不同阶层、不同方面群众的利益关系。

第三,切实解决好事关人民群众利益的实际问题。

第四,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中国共产党宗旨的根本体现,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

本质要求。

4、 为什么必须弘扬改革创新精神来推进党的建设?

世情,国情,党情的发展变化,决定了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既十分重要又十分紧迫。

第一,当今世界广泛而深刻的变化,要求大力弘扬改革创新精神。

第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蓬勃发展,要求大力弘扬改革创新精神。

第三,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要求大力弘扬改革创新精神。

第八章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所特有的制度特征?

作为社会主义的制度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在所有制结构上,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标准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社会主义服务。

二是在分配制度上,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三是在宏观调控上,以实现最广大劳动人民利益为出发点和归宿,社会主义国家能够把人民的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结合起来,是市场在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更好地发挥计划和市场两种手段的长处。

2、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及确立的基本依据?

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其确立的基本依据是:

第一,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区别于资本主义的本质特征,是劳动人民当家做主的经济基础,也是社会化大生产的客观要求。

第二,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还不发达,生产社会化的程度还不高,发展还很不平衡,需要在公有制为主体的条件下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以适应生产力的要求。 第三,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标准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发展社会主义服务。

3、邓小平“两个大局”的思想。胡锦涛“两个趋向”的思想?

两个大局:“沿海地区要加快对外开放,使这个拥有两亿的广大地带较快先发展起来,从而带动内地更好地发展,这是一个事关大局的问题。内地要顾全这个大局。反过来,发展到一定的时候,又要求沿海拿出更多力量来帮助内地发展,这也是个大局。那时沿海也要服从这个大局。”

两个趋向:“纵观一些工业化国家发展的历程,在工业化初始阶段,农业支持工业、为工业提供积累是带有普遍性的趋向;但在工业化达到相当程度以后,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实现工业与农业、城市与农村协调发展,也是带有普遍性的趋向。”

4、如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主要做到“两个坚持”和“三个转变”。

两个坚持:①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

②坚持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方针。

三个转变:①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 ②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 ③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

创新转变。

5、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总要求?

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

生产发展是新农村建设的中心环节,是实现其他目标的物质基础。

生活宽裕是新农村建设的目的,也是衡量我们工作的基本尺度。

乡风文明是农村素质的反映,体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要求。

村容整洁是展现农村新貌的窗口,是实现人与环境和谐发展的必然要求。

管理民主是新农村建设的政治保证,显示了对农民群众政治权利的尊重和维护。

6、如何建设生态文明?

建设生态文明必须着力做好四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毫不松懈地加强节能减排和生态保护工作,开展全民节能减排行动,完善有利于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法律和政策,加快形成可持续发展体制机制;

二是发展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建设科学合理的能源资源利用体系,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

三是加大节能环保投入,重点加强水、大气、土壤等污染防治,改善城乡人居环境; 四是加强水利、林木、草原建设,促进生态建设。

第九章

1、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原则、核心和自治权力?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原则是各民族平等、团结、合作和共同繁荣;

核心是保障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管理本民族、本地方事务的权利;

自治权力包括:一是自主管理本民族、本地区的内部事务;

二是享有制定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的权利;

三是享有宗教信仰自由的权利;

四是享有使用和发展本民族语言文字,按照传统风俗习惯生活及进行社会

活动的权利和自由。此外,还拥有自主安排、管理、发展经济建设事业,

自主发展教育、科技、文化等其他各项权利。

2、依法治国的意义?

依法治国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显著标志,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要求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第一,依法治国是中国共产党执政方式的重大转变,有利于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 第二,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保证。

第三,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扩大对外开放的客观需要。

第四,依法治国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

3、十七大提出的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具体措施?

十七大提出的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具体措施是:

①支持人民代表大会依法履行职能,善于使党的主张通过法定程序成为国家意志;

②保障人大代表依法行使职权,密切人大代表同人民的联系,建议逐步实行城乡按相同人口比例选举人大代表;

③加强人大常委会制度建设,优化组成人员知识结构和年龄结构。

第十章

1、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意义?

第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第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凝聚和激励全国各族人民的重要力量,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第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为现代化建设提供智力支持、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包括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

第十一章

1、 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现实依据?

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现实依据:

第一, 这是我们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必然要求。 第二, 这是我们把握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有力应对来自国际环境的各种挑战和风险的必

然要求。

第三, 这是巩固党执政地位的社会基础、实现党执政历史任务的必然要求。

2、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意义?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第一, 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是对马克思主

义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第二, 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深化,丰富和发展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第三, 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对共产党执政规律认识的深化,是党执政理念的

升华。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还具有十分重要的实践意义。

第一,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四位一体”总体布局的重要组

成部分,及时对构建和谐社会作出部署,有利于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第二, 使社会更加和谐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切实做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

会的各项工作,有利于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切实维护和促进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确实保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第三, 促进社会和谐是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各

项任务落到实处,有利于进一步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第四, 社会和谐是应对外部挑战的重要条件,保持国内安定和谐的社会政治局面,有利

于增强民族凝聚力和抗风险能力,更好地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

3、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原则?

第一, 必须坚持以人为本。

第二, 必须坚持科学发展。

第三, 必须坚持改革开放。

第四, 必须坚持民主法治。

第五, 必须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第六, 必须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全社会共同建设。

4、 如何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

1. 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

2. 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

3. 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增加城乡居民收入。

4. 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人民基本生活。

5. 建设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提高全民健康水平。

6.完善社会管理,维护社会安定团结。

5、 如何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

第一, 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健全劳动、资本、

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放手让一切劳动、资本、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以造福于

人民。

第二, 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

重。

第三, 加大个人收入分配调节力度,合理调整收入分配格局。

6、 如何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

第一, 完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

第二, 完善基本医疗保险制度。

第三, 完善基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第四, 发展社会救助与慈善事业。

第五, 积极发挥商业保险的补充作用。

第六, 要采取多种方式充实社会保障基金,搞好基金投资运营,实现保值增值;加强

基金监管,杜绝非法侵占、挪用,确保社保基金安全。

第七, 把解决住房问题放在重要位置。

第十三章

1、 中国为什么要走和平发展道路?如何处理维护国家主权、安全与走和平发展道路?

走和平发展道路,是中国政府和人民根据时代发展潮流和自身根本利益做出的战略决策。

走和平发展道路,就是要把中国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统一起来,把中国的发展与世界的发展联系起来,把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与世界人民的共同利益结合起来。

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是基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选择。

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是基于中国历史文化传统的必然选择。

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是基于当今世界发展潮流的必然选择。

第一,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

第二,维护世界多样性,促进国际关系民主化和发展模式多样化。

第三,树立新的安全观念,努力营造长期稳定的国际和平环境。

第四,推动建设持久和平与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第十五章

1、 中国共产党为什么作为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及“两个先锋队”的关系?

第一, 中国工人阶级的根本利益同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 第二, 成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内在要求。

第三, 成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也是当党以实现民族振兴为己任的必然选

择。

“两个先锋队”是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一方面,始终成为中国工人的先锋队,是党真正成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先锋队的政治前提。另一方面,自觉成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党真正成为中国工人阶级先锋队的必然要求。

2、 为什么坚持党的领导必须改善党的领导?如何改善党的领导?

第一, 从国际上看,当今世界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化,为适应国际环境的变化,

必须改善党的领导。只有改善党的领导,党才能够更好地应对日趋激烈的国际

竞争带来的严峻挑战,团结和带领人民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使中

华名族以崭新的姿态屹立于世界名族之巅。

第二, 从国内看,当代中国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革,新形势,新任务对我们党提

出了新的要求。如果党的领导方式,工作方法和具体制度不加改进和完善党就

难以适应新的要求。

第三 ,从党的自身状况看,目前,我们党的实际状况同党肩负的领导社会主义现代的光荣使命还有许多不相适应的地方。

首先,要正确处理党的领导和依法治国的关系。

其次,要改革、完善党和国家的领导制度。

最后,要进一步解决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这两

大历史性课题。

3、 如何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第一,根本立足点是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第二,妥善处理与兼顾不同阶层、不同方面群众的利益关系。

第三,切实解决好事关人民群众利益的实际问题。

第四,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中国共产党宗旨的根本体现,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

本质要求。

4、 为什么必须弘扬改革创新精神来推进党的建设?

世情,国情,党情的发展变化,决定了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既十分重要又十分紧迫。

第一,当今世界广泛而深刻的变化,要求大力弘扬改革创新精神。

第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蓬勃发展,要求大力弘扬改革创新精神。

第三,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要求大力弘扬改革创新精神。


相关内容

  • 历年北京中考作文汇编
  • 作文 [2009北京中考] 六.作文(60分) 21.题目:_________并没有结束 要求:(1)将题目补充完整并抄写在答题卡上. (2)不限文体(诗歌除外). (3)字数在600-1000之间. (4)作文中不要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或师生姓名. [2009北京·海淀一模] 六.作文(60分) 2 ...

  • 2011-2012学年党团知识竞赛活动方案
  • 2011~2012学年化学工程学院 党 团 知 识 竞 赛 方 案 化学工程学院 团总支组织部 2011年10月31日 党团知识竞赛活动方案 为进一步加强我院党员与团员之间的联系和沟通,充分发挥党员的组织能动性和创造性,展示党员思想的先进性和积极带头作用.加强团员对党的了解,促使团员积极向党组织靠拢 ...

  • 2012年初.中级会计职称考试题型公布
  • 2012年初.中级会计职称考试题型公布 关于2012年度全国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题型等有关问题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管理机构: 根据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全国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领导小组办公室印发<关于调整2012年度全国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日期 ...

  • 第三届汽车文化知识竞赛策划书
  • 第三届汽车文化知识竞赛 一. 活动背景 在我系学生文理参半的情况下,为了让同学们更加了解汽车文化.汽车知识,掌握更多关于汽车的技能知识,普及汽车文化,提高大家对汽车知识的兴趣,提高大家的就业竞争力! 二. 活动对象 汽车工程系2011.2012级学生 三.活动时间 4月下旬(待定) 四.活动地点 多 ...

  • 教育知识与能力历年辨析题与简答题
  • 教育知识与能力辨析题 ① 教育基础知识与基本原理 1.凡是能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活动都是教育 (2013上半年) 2.动物界也存在教育 (2012年上半年) 3.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的性质,因此教育没有自己的相对独立性(2013下半年) 4.教育可以改变政治经济制度的发展方向 (2012年下半年) ...

  • 2012年3月全国职称英语考试备考方案推荐
  • 目前,2012年的考试时间尚未公布,根据以往经验预测,2012年职称英语考试时间预计为2012年3月24日或25日(周六或周日)仅供参考,具体时间以人事考试中心公布为准! 考试时间安排:上午9:00~11:00,考试时长为2小时.考试题目全部为客观题,均在答题卡上作答. 祝参加2011年的职称英语考 ...

  • 第十章股份支付
  • 您测试得分:1.0 总共28题(其中主观题3道,客观题25道), 客观题答对1道, 客观题正确率: 4.00% [关闭本对话框] [显示错题] 今天是2014年10月26日 书山有路勤为径 退出登录 我的论坛 旧版我的家入口 [新版]我的网校我的家首页 网校首页 第十章 股份支付 打印大 中 小 一 ...

  • 行测常识答题技巧
  • 行测常识答题技巧 行测常识答题技巧20天,行测83分,申论81分 (适合:国家公务员,各省公务员,村官,事业单位,政法干警,警察,军转干,路转税,选 调生,党政公选,法检等考 试) ---知识改变命运,励志照亮人生 我是2010年10月15号报的国家公务员考试,职位是共青团中央国际联络部的青年外事工 ...

  • 行测高分答题技巧
  • 行测高分答题技巧 行测高分答题技巧20天,行测83分,申论81分 (适合:国家公务员,各省公务员,村官,事业单位,政法干警,警察,军转干,路转 税,选调生,党政公选,法检等考 试) ---知识改变命运,励志照亮人生 我是2010年10月15号报的国家公务员考试,职位是共青团中央国际联络部的青年外事工 ...

  • 测绘法宣传答题2
  • "8.29测绘法宣传日"测绘知识竞答 单位名称: 答题人: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数字安阳地理空间框架建设于列入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建设推广城市. A. 2011年6月 B. 2011年7月 C. 2011年8月 D. 2011年9月 2.测绘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