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过贾谊宅

长沙过贾谊宅

  三年谪宦此栖迟,万古惟留楚客悲。

  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

  汉文有道恩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

  寂寂江山摇落处,怜君何事到天涯!

⑴贾谊:西汉文帝时政治家、文学家。后被贬为长沙王太傅,长沙有其故址。

  ⑵刘长卿,“刚而犯上,两遭迁谪”,此诗作于诗人第二次迁谪来到长沙的时候所做。

  ⑶谪宦:贬官。

  ⑷栖迟:淹留。

  ⑸楚客:指贾谊。长沙旧属楚地,故有此称。 

  ⑹汉文:指汉文帝。

作品韵译

  贾谊被贬长沙,居此虽只三年;千秋万代,长给楚客留下伤悲。

  古人去后,我独向秋草中觅迹;旧宅萧条,只见寒林披着余晖。

  汉文帝虽是明主,却皇恩太薄,湘水无情,凭吊屈原岂有人知?

  沉寂的江山,草木摇落的地方,可怜你,为何来到这海角天涯?

作品鉴赏

  这是一篇堪称唐诗精品的七律。诗的内容,与作者的迁谪生涯有关。第一次迁谪在公元758年(唐肃宗至德三年)春天,由苏州长洲县尉被贬为潘州南巴县尉;第二次在公元773年(唐代宗大历八年)至777年(大历十二年)间的一个深秋,因被诬陷,由淮西鄂岳转运留后被贬为睦州司马。从这首诗所描写的深秋景象来看,诗当作于第二次迁谪来到长沙的时候,那时正是秋冬之交,与诗中节令恰相符合。

  在一个深秋的傍晚,诗人只身来到长沙贾谊的故居。贾谊,是汉文帝时著名的政论家,因被权贵中伤,出为长沙王太傅三年。后虽被召回京城,但不得大用,抑郁而死。类似的遭遇,使刘长卿伤今怀古,感慨万千,而吟哦出这首律诗。“三年谪宦此栖迟,万古惟留楚客悲。”“三年谪宦”,只落得“万古”留悲,上下句意钩连相生,呼应紧凑,给人以抑郁沉重的悲凉之感。“此”字,点出了“贾谊宅”。“栖迟”,像鸟儿那样的敛翅歇息,飞不起来,这种生活本就是惊惶不安的,用以暗喻贾谊的侘傺失意,是恰切的。“楚客”,流落在楚地的客子,标举贾谊的身份。一个“悲”字,直贯篇末,奠定了全诗凄怆忧愤的基调,不仅切合贾谊的一生,也暗寓了刘长卿自己迁谪的悲苦命运。

  “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颔联是围绕题中的“过”字展开描写的。“秋草”,“寒林”,“人去”,“日斜”,渲染出故宅一片萧条冷落的景色,而在这样的氛围中,诗人还要去“独寻”,一种景仰向慕、寂寞兴叹的心情,油然而生。寒林日斜,不仅是眼前所见,也是贾谊当时的实际处境,也正是李唐王朝危殆形势的写照。

  “汉文有道恩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颈联从贾谊的见疏,隐隐联系到自己。出句要注意一个“有道”,一个“犹”字。号称“有道”的汉文帝,对贾谊尚且这样薄恩,那么,当时昏聩无能的唐代宗,对刘长卿当然更谈不上什么恩遇了;刘长卿的一贬再贬,沉沦坎坷,也就是必然的了。这就是所谓“言外之意”。

  诗人将暗讽的笔触曲折地指向当今皇上,手法是相当高妙的。接着,笔锋一转,写出了这一联的对句“湘水无情吊岂知”。这也是颇得含蓄之妙的。湘水无情,流去了多少年光。楚国的屈原哪能知道上百年后,贾谊会来到湘水之滨吊念自己;西汉的贾谊更想不到近千年后的刘长卿又会迎着萧瑟的秋风来凭吊自己的遗址。后来者的心曲,恨不起古人于地下来倾听,当世更没有人能理解。诗人由衷地在寻求知音,那种抑郁无诉、徒呼负负的心境,刻画得十分动情,十分真切。

  “寂寂江山摇落处,怜君何事到天涯!”读此尾联的出句,好像刘长卿就站在读者面前。他在宅前徘徊,暮色更浓了,江山更趋寂静。一阵秋风掠过,黄叶纷纷飘落,在枯草上乱舞。这幅荒村日暮图,正是刘长卿活动的典型环境。它象征着当时国家的衰败局势,与第四句的“日斜时”映衬照应,加重了诗篇的时代气息和感情色彩。“君”,既指代贾谊,也指代刘长卿自己;“怜君”,不仅是怜人,更是怜己。“何事到天涯”,可见二人原本不应该放逐到天涯。这里的弦外音是:我和您都是无罪的呵,为什么要受到这样严厉的惩罚!这是对强加在他们身上的不合理现实的强烈控诉。读着这故为设问的结尾,仿佛看到了诗人抑制不住的泪水,听到了诗人一声声伤心哀惋的叹喟。

  诗人联系与贾谊遭贬的共同的遭遇,心理上更使眼中的景色充满凄凉寥落之情。满腹牢骚,对历来有才人多遭不幸感慨系之,更是将自己和贾谊融为一体。

  这首怀古诗表面上咏的是古人古事,实际上还是着眼于今人今事,字里行间处处有诗人的自我在,但这些又写得不那么露,而是很讲究含蓄蕴藉的,诗人善于把自己的身世际遇、悲愁感兴,巧妙地结合到诗歌的形象中去。于曲折处微露讽世之意,给人以警醒的感觉。

作者简介:

刘长卿像

刘长卿

  (约709-约785年)唐代诗人,字文房,河间(今河北省河间县)人,开元(713-741)进士,曾任长州县尉,遭贬后出。唐肃宗至德(756-758)年间,曾任淮西鄂岳转运留后,因被人诬陷,下姑苏(今江苏省苏州市)狱,后贬为潘州(今广东省茂名市)南巴尉,移陆州司马。官至随州刺史,世称刘随州。一生不得志,写诗抒政治失意,写自然景物简括鲜明,五绝、七律成就较高,自称“五言长城”。有《刘随州诗集》。

长沙过贾谊宅

  三年谪宦此栖迟,万古惟留楚客悲。

  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

  汉文有道恩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

  寂寂江山摇落处,怜君何事到天涯!

⑴贾谊:西汉文帝时政治家、文学家。后被贬为长沙王太傅,长沙有其故址。

  ⑵刘长卿,“刚而犯上,两遭迁谪”,此诗作于诗人第二次迁谪来到长沙的时候所做。

  ⑶谪宦:贬官。

  ⑷栖迟:淹留。

  ⑸楚客:指贾谊。长沙旧属楚地,故有此称。 

  ⑹汉文:指汉文帝。

作品韵译

  贾谊被贬长沙,居此虽只三年;千秋万代,长给楚客留下伤悲。

  古人去后,我独向秋草中觅迹;旧宅萧条,只见寒林披着余晖。

  汉文帝虽是明主,却皇恩太薄,湘水无情,凭吊屈原岂有人知?

  沉寂的江山,草木摇落的地方,可怜你,为何来到这海角天涯?

作品鉴赏

  这是一篇堪称唐诗精品的七律。诗的内容,与作者的迁谪生涯有关。第一次迁谪在公元758年(唐肃宗至德三年)春天,由苏州长洲县尉被贬为潘州南巴县尉;第二次在公元773年(唐代宗大历八年)至777年(大历十二年)间的一个深秋,因被诬陷,由淮西鄂岳转运留后被贬为睦州司马。从这首诗所描写的深秋景象来看,诗当作于第二次迁谪来到长沙的时候,那时正是秋冬之交,与诗中节令恰相符合。

  在一个深秋的傍晚,诗人只身来到长沙贾谊的故居。贾谊,是汉文帝时著名的政论家,因被权贵中伤,出为长沙王太傅三年。后虽被召回京城,但不得大用,抑郁而死。类似的遭遇,使刘长卿伤今怀古,感慨万千,而吟哦出这首律诗。“三年谪宦此栖迟,万古惟留楚客悲。”“三年谪宦”,只落得“万古”留悲,上下句意钩连相生,呼应紧凑,给人以抑郁沉重的悲凉之感。“此”字,点出了“贾谊宅”。“栖迟”,像鸟儿那样的敛翅歇息,飞不起来,这种生活本就是惊惶不安的,用以暗喻贾谊的侘傺失意,是恰切的。“楚客”,流落在楚地的客子,标举贾谊的身份。一个“悲”字,直贯篇末,奠定了全诗凄怆忧愤的基调,不仅切合贾谊的一生,也暗寓了刘长卿自己迁谪的悲苦命运。

  “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颔联是围绕题中的“过”字展开描写的。“秋草”,“寒林”,“人去”,“日斜”,渲染出故宅一片萧条冷落的景色,而在这样的氛围中,诗人还要去“独寻”,一种景仰向慕、寂寞兴叹的心情,油然而生。寒林日斜,不仅是眼前所见,也是贾谊当时的实际处境,也正是李唐王朝危殆形势的写照。

  “汉文有道恩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颈联从贾谊的见疏,隐隐联系到自己。出句要注意一个“有道”,一个“犹”字。号称“有道”的汉文帝,对贾谊尚且这样薄恩,那么,当时昏聩无能的唐代宗,对刘长卿当然更谈不上什么恩遇了;刘长卿的一贬再贬,沉沦坎坷,也就是必然的了。这就是所谓“言外之意”。

  诗人将暗讽的笔触曲折地指向当今皇上,手法是相当高妙的。接着,笔锋一转,写出了这一联的对句“湘水无情吊岂知”。这也是颇得含蓄之妙的。湘水无情,流去了多少年光。楚国的屈原哪能知道上百年后,贾谊会来到湘水之滨吊念自己;西汉的贾谊更想不到近千年后的刘长卿又会迎着萧瑟的秋风来凭吊自己的遗址。后来者的心曲,恨不起古人于地下来倾听,当世更没有人能理解。诗人由衷地在寻求知音,那种抑郁无诉、徒呼负负的心境,刻画得十分动情,十分真切。

  “寂寂江山摇落处,怜君何事到天涯!”读此尾联的出句,好像刘长卿就站在读者面前。他在宅前徘徊,暮色更浓了,江山更趋寂静。一阵秋风掠过,黄叶纷纷飘落,在枯草上乱舞。这幅荒村日暮图,正是刘长卿活动的典型环境。它象征着当时国家的衰败局势,与第四句的“日斜时”映衬照应,加重了诗篇的时代气息和感情色彩。“君”,既指代贾谊,也指代刘长卿自己;“怜君”,不仅是怜人,更是怜己。“何事到天涯”,可见二人原本不应该放逐到天涯。这里的弦外音是:我和您都是无罪的呵,为什么要受到这样严厉的惩罚!这是对强加在他们身上的不合理现实的强烈控诉。读着这故为设问的结尾,仿佛看到了诗人抑制不住的泪水,听到了诗人一声声伤心哀惋的叹喟。

  诗人联系与贾谊遭贬的共同的遭遇,心理上更使眼中的景色充满凄凉寥落之情。满腹牢骚,对历来有才人多遭不幸感慨系之,更是将自己和贾谊融为一体。

  这首怀古诗表面上咏的是古人古事,实际上还是着眼于今人今事,字里行间处处有诗人的自我在,但这些又写得不那么露,而是很讲究含蓄蕴藉的,诗人善于把自己的身世际遇、悲愁感兴,巧妙地结合到诗歌的形象中去。于曲折处微露讽世之意,给人以警醒的感觉。

作者简介:

刘长卿像

刘长卿

  (约709-约785年)唐代诗人,字文房,河间(今河北省河间县)人,开元(713-741)进士,曾任长州县尉,遭贬后出。唐肃宗至德(756-758)年间,曾任淮西鄂岳转运留后,因被人诬陷,下姑苏(今江苏省苏州市)狱,后贬为潘州(今广东省茂名市)南巴尉,移陆州司马。官至随州刺史,世称刘随州。一生不得志,写诗抒政治失意,写自然景物简括鲜明,五绝、七律成就较高,自称“五言长城”。有《刘随州诗集》。


相关内容

  • 刘长卿:长沙过贾谊宅
  • 作者:刘长卿 三年谪宦此栖迟,万古惟留楚客悲. 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 汉文有道恩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 寂寂江山摇落处,怜君何事到天涯.刘长卿:长沙过贾谊宅. 注释: 1.谪宦:官吏被贬职流放. 2.栖迟:居留. 3.楚客:指贾谊,也包括自己和别的游人.长沙古属楚国境. 4.汉文句:汉文 ...

  • 咏史三首 导学案含答案
  • 12. 咏史诗三首 高___级___班 学生姓名:_______ 文题解读 <长沙过贾谊宅> 长沙就是今湖南省长沙市."过"是拜访的意思.贾谊宅:西汉贾谊为大臣所忌,贬为长沙王太傅,所以长沙有他的故宅.题目点明了作诗的地点和歌咏的对象. <金铜仙人辞汉歌> ...

  • 关于贾谊的诗
  • 关于贾谊的诗 一.贾生 唐 李商隐 宣室求贤访逐客, 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 不问苍生问鬼神. 贾谊贬长沙,久已成为诗人们抒写不遇之感的熟滥题材.作者独辟蹊径,特意选取贾谊自长沙召回,宣室夜对的情节作为诗材.<史记.屈贾列传>载:贾生征见.孝文帝方受厘(刚举行过祭祀,接受神的 ...

  • 贾谊[鵩鸟赋]中的道学思想探微(1)
  • 贾谊<鵩鸟赋>中的道学思想探微 梁晓东 (定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甘肃定西743000) 摘要 西汉贾谊<鵩鸟赋>以推度鵩鸟之意抒发对人生.世界之看法,豁达中见悲愤,作者乐观旷达但又无法摆脱其政治失意的痛苦,故作品中既有积极进取的苦恼,又有乐观旷达的道学追求,但道学思想却是贾谊 ...

  • 从[[服鸟]鸟赋]看贾谊的人生观
  • 文 学 评 析 从 < 鸟 赋 > 贾 谊 的 人 生 观 鹏 看 张天权 贾谊 是 西汉初 年著名 的政 治 家 . 学家 , 而 , 是这 文 然 就 一 . 人生是 变化的 样一位才华横溢的人才 ,却英年早逝,不能不令人深感惋 惜.为此 , 有必要从其名篇< 鹏鸟赋> ...

  • 西汉文学家贾谊简介,贾谊是谁?
  • 让购物,成为职业www.fenglingou.com 西汉文学家贾谊简介,贾谊是谁? 贾谊简介 贾谊(公元前200年-公元年168年),西汉时期洛阳人,今河南省洛阳东市,曾做过长沙王太傅,所以世人也称呼贾谊为贾太傅,贾长沙.是汉朝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他的著作<过秦论>.<治安策& ...

  • 长沙贾谊故居写错皇帝名 管理部门:改起来麻烦
  • 正文 我来说两句(627人参与) 2012年08月30日03:53 来源:红网-潇湘晨报 作者:王塔 夏盛 刘莎 打印 字号 大|中|小 保存到博客 保存到相册 8月29日,长沙贾谊故居,一块牌匾中汉文帝的名字"刘恒"雕刻成了"刘桓".图/记者 邵骁歆 贾谊故 ...

  • 长沙城市宣传片制作方案
  • 长沙城市宣传片策划方案 片长:15秒 策划人:吴兴甜 时间:20011.10.13 一:主题定位: 长沙城市宣传片"神韵长沙" 二:整体定位: 长沙作为中南地区的商贸中心,历史悠久,地位突出.长沙流通业发达,商务游客成为重要的客源. 21世纪长沙的个性与灵魂,就是湖湘文化在新的历 ...

  •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阅读答案
  • 文言阅读,完成下列各题. 贾生名谊,雒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孝文皇帝初立,闻河南守吴公治平为天下第一,故与李斯同邑而常学事焉,乃征为廷尉.廷尉乃言贾生年少,颇通诸子百家之书.文帝召以为博士. 是时贾生年二十余,最为少.每诏令议下,诸老先生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