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梁台子产城一体化发展规划

南梁台子农牧场2012—2015年产城一体化发展规划

为了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扎实有序地推进南梁台子地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和谐发展,依照县委、县人民政府总体工作部署,结合本场实际,特制定本规划。

第一部分 基本概况

一、场域概况

南梁台子位于贺兰县西北,东距县城19公里,南距银川火车站20公里,包兰铁路南北贯穿而过,东西最宽4公里,最窄处不足1公里,南北长14公里,土地沙化严重,土地总面积3.9万亩,在册耕地1.62万亩,可利用面积2.2万亩,全场辖2个村16个村民小组,有人口1531户7318人,为纯回族聚集地区。

二、社会经济

1、经济结构

2011年完成地区纯收入3260万元,其中预计完成劳务产业纯收入1630万元,占50%;预计完成养殖业纯收入815万元,占25%;预计完成种植业纯收入798.7万元,占24.5%,其它产业纯收入179.3万元,占5.5%。预计完成农民人均纯收入4269元。预计2015末全场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9140元。

2、产业现状

(1)农业:2011年全场栽植枸杞300亩,西瓜套种油葵间作花生2200亩,种植饲草玉米11000亩,肉牛饲养量达

10840头,羊只10305只,奶牛存栏570头,家禽30652只。种植业以枸杞、西瓜、饲草玉米为主;养殖业以肉牛、奶牛、小家禽家畜为主。

(2)第三产业:2011年完成劳务输转1800人,完成劳务创收1630万元。

从整体发展看,南梁台子农牧场在县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经济社会及各项事业呈现加快发展、跨越发展的良好态势。但综观全县经济发展态势,南梁台子综合发展势力依然偏弱,仍处在爬坡追赶的阶段,特别是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农民人均纯收入与其它乡镇存在一定差距。具体表现在产业规模小,产品档次低、市场竞争力弱,与优势特色产业形成、加快现代农业发展存在一定差距;农业土地沙化严重,基础脆弱,农民生产生活环境较差,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完全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作为纯回族聚集区,经济发展、社会稳定与民族宗教还有不相适应的地方等等。

第二部分 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抓住中央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和发展沿黄经济带战略机遇,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同步全面实现宽裕型小康建设目标为主攻方向,以富裕农民、繁荣经济、优化生态为核心,挖掘科技、人才、信息和市场优势,突出特色、规模、品牌、生态四个环节,着力培育发展劳务产业、畜牧养殖、特色种植、观光旅游四大主导产业,大力推进农业稳场、畜牧活场、劳务强场、生态旅游兴场四大战略,推进产业

化进程,提高综合生产能力,加快脱贫致富步伐,实现经济的跨越式发展。

第三部分 基本原则及目标

一、基本原则

——坚持加快发展、跨越发展不动摇。发展是硬道理,也是解决南梁台子现有各种矛盾与问题的必由之路,同时也是缩小差距、实现全县“十二五”“战略目标的根本需要。“十二五”期间,南梁台子必须保持较高较快的发展速度,在经济增长上必须按照“一年一个新台阶,三年有个大跨越、五年实现翻一番”的要求, 尽快缩小与全县其它乡镇之间的差距,达到全县平均水平,力争走在全区其他移民乡镇和地区的前列,与全县同步实现宽裕型小康建设目标,为实现争作西部科学发展社会和谐排头兵作出最大贡献。

——坚持因地制宜、突出特色不动摇。特色就是优势,就是竞争力。在全县竞相发展的热潮中,必须按照全场区域布局和自然条件,因地制宜,树立“有所为有所不为”和“不求其多、但求其特”、“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理念,用全局思维审视南梁台子的优势和劣势,从全县发展的新定位、新格局中,选准南梁台子的“坐标”,走错位发展、差异化竞争之路,坚决防止盲目追风、不讲实际的行为。

——坚持规模效益、品牌引领不动摇。按照全县区域布局规划,实施整体推进、规模经营,扶持发展一批上规模、上水平、示范带动力强、在全县、全市乃至全区叫得响的农字号龙头企业,以此做大做强现有的产业,形成规模化、集约化、标

准化的产业链条。

——坚持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近期利益与长远利益相结合不动摇。南梁台子要实现跨越发展,在加快发展的基础上,必须围绕全县统筹城乡发展整体规划,争取国家、自治区、银川市和县委、政府及部门更多更大的项目支持,通过一大批的生态项目、交通水利项目、社会事业项目的整合实施,加快农业基础条件的改善,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高当地群众生产生活质量,以大投入促进大发展,实现生态环境改善与经济发展同步协调,以生态效益的最大化实现产业发展最大扩张,实现农民收入的快速增长。

——坚持稳定中求发展、发展中促稳定不动摇。发展是第一要务,稳定是第一任务。南梁台子是个移民吊庄地区,特殊的地理位臵、独特的民族聚集区、落后的发展局面,都是该地区社会不稳定的因素。南梁台子发展证明,如果不能处理好发展与稳定的关系,就没有一个和谐稳定的发展环境;如果没有一个坚强有力、团结务实的领导班子和一支高素质的干部队伍,南梁台子的快发展、大发展将困难重重。

二、总体目标和具体目标

(一)总体目标与定位

经过五年的努力,把南梁台子率先建设成为经济实力显著增强、人均水平跃居前列、特色优势更为突出、民族关系和谐融洽、生态环境明显改善的全区移民吊庄统筹发展的先行样板区,达到“一年一个新台阶,三年有个大跨越, 五年实现翻一番”的目标。

(二)具体目标

1、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到2015年,地区生产总值过

亿元,达到1.4亿元,年均递增25%;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20%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幅在全县领先。

2、产业结构调整趋于合理。到2015年,继续保持劳务产业是农民增收的主导地位,劳务收入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55%以上;农业经济结构基本完成向特色效益型农业转换,特色种植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15%左右;逐年提升畜牧养殖业在第一产业中的比重,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25%左右;发展上规模农业生态旅游观光园3个,“农家乐”项目点5个,生态旅游业占农民人均纯收入5%以上。

3、人民生活质量明显提高。到2015年,建成中心村2个,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新型农村养老保险为主的社会保障水平与全县保持同等水平;农民素质不断提高,全面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文化建设进一步增强,家用电器拥有量不断提高,农村信息化水平大幅提升;自来水普及率达到100%。

4、生态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加快庭院绿化、通道绿化和农田林网建设步伐,到2015年,绿地覆盖率达到50%以上,人均绿地达到30平方米;基础设施全面改善,道路硬化率和建成面均达到100%。实施土地整理项目,改造中低产田,渠道砌护率和工程配套率均达100 %。

5、服务管理工作进一步规范。到2015年,全场人口控制在8000人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5%0以内,计划生育

率达到100%;土地管理、宗教场所管理进一步规范,民族团结进一步加强,社会治安进一步好转。

第四部分 主要任务

第一:主攻“四大”主导产业

加快建设民富场强的新南梁

坚持在特色上做大文章,在优势上下大功夫,坚持不懈,集中精力主攻“四大产业”(即主攻劳务产业成为农民增收的主导产业,主攻畜牧产业成为农民增收的优势产业,主攻特色种植成为农民增收的稳定产业,主攻生态旅游成为促进农民增收的亮点产业),建设四个基地(发挥人均土地少、农村富余劳动力多的特点,建设全县劳务输出聚集基地;发挥穆斯林群众擅长养殖牛羊的特点,建设全县清真牛羊肉养殖基地;依托西瓜种植、枸杞种植等特色产业,建设有机枸杞种植、瓜菜种植基地;发挥临近贺兰山、爱伊河的自然禀赋,建设“两河一山”生态旅游基地)。

——把劳务产业作为农民增收的主导产业。坚持“政府引导、市场运作、面向企业、定向培养”的原则,走技能输出型的劳务产业路子。依托南梁农场、暖泉农场、园艺场、德胜工业园区、暖泉工业区、海辰公司、银泰公司及各乡镇劳动力需求开展劳动力就近转移和向区外转移。到2015年,累计完成多类别、宽领域的技能人才培养2000人,劳务收入年递增25%以上,达到4110万元。实现劳务输出人员掌握至少两门以上技能,人均工资性收入达到5440元。

2012年:着眼于加强对青壮年农民和初高中毕业生的技能

培训,完成专业技能培训500人,技能鉴定300人,培育劳务经纪人30人,转移富余劳动力2000人,其中技能型人才300人,年内实现劳务收入2060万元,其中运输业收入820万元,农民人均劳务收入达到2780元。

2013年:根据市场需求,完成专业技能培训500人,技能鉴定300人;转移富余劳动力2000人,其中就近转移800人,向县城及银川周边转移700人,区外转移500人。不断壮大劳务产业,实现劳务收入2590万元以上,其中运输业收入1100万元,农民人均劳务收入达到3480元。

2014年:完成专业技能培训500人,技能鉴定300人,转移富余劳动力2000人,培育100名种植、养殖、运输、农产品加工等产业创业典型,并以此带动富余劳动力就业,促进社会稳定,实现劳务收入3260万元,其中运输业收入1300万元,农民人均劳务收入达到4350元。

2015年:完成专业技能培训500人,完成技能鉴定300人,转移富余劳动力2000人,创造宽松的创业环境,鼓励、支持有志青年创业,积极投身农业产业化和第三产业发展,新增餐饮、商贸15家,实现劳务收入4110万元,其中运输业收入1500万元,农民人均劳务收入达到5440元。

——把肉牛产业作为农民增收的优势产业。按照企业带动、分户养殖、集中销售的原则,依托德胜工业园区清真食品产业园,突出发展以肉牛饲养为主的养殖业,重点发展高产肉牛,以科学饲养为支撑,扩量提质并抓,走以量的扩张占领市场,质的提升增加收入的路子,提高养殖产业在农民人均纯收入中的比重,打造“清真”、“绿色”牛羊肉产业品牌。到2015年,建成养殖核心区1个,培育存栏在1000头以上的龙头企业2个,全场肉牛饲养量达到1.7万头以上。实现户均肉牛存栏4头,人均养殖肉牛1头,农民人均畜牧业纯收入达到2280元。

2012年:规模养殖户占有量由10 %提高到15 %,存栏5头以上肉牛养殖户达到90户,存栏10头以上肉牛养殖户达到20户,存栏30头以上的肉牛养殖户达到8 户,存栏500头以上的养殖户达到3户;引进优质种牛10头,完成肉牛品种改良150头;依托振林肉牛养殖专业合作社,建立一个年存栏达1200头以上的肉牛养殖园区1个,入社人数达到50户以上;肉牛年饲养量达到9400头以上,农民人均畜牧业纯收入达到1310元。

2013年:规模养殖户占有量由15 %提高到20 %,存栏5头以上肉牛养殖户达到120户,存栏10头以上肉牛养殖户达到30户,存栏30头以上的肉牛养殖户达到15户,存栏500头以上的养殖户达到4户;引进优质种牛15头,完成肉牛品种改良200头;不断完善肉牛养殖园区基础设施,入社人数达到100户以上;肉牛年饲养量达到12000头以上,农民人均畜牧业纯收入达到1610元。

2014年:规模养殖户占有量由20%提高到25 %,存栏5头

以上肉牛养殖户达到150户,存栏10头以上肉牛养殖户达到50户,存栏30头以上的肉牛养殖户达到20户,存栏500头以上的肉牛养殖户达到5户,引进优质种牛20头,完成肉牛品种改良300头;不断完善肉牛养殖园区基础设施,入社人数达到200户以上;肉牛年饲养量达到20000头以上,农民人均畜牧业纯收入达到1910元。

2015年:规模养殖户占有量由25%提高到30%,存栏5头以上肉牛养殖户达到260户,存栏10头以上肉牛养殖户达到80户,存栏30头以上的肉牛养殖户达到30 户,存栏500头以上的养殖户达到5户;引进优质种牛30头,完成肉牛品种改良500头;不断完善肉牛养殖园区基础设施,入社人数达到300户以上;肉牛年饲养量达到17000头以上,农民人均畜牧业纯收入达到2280元。

南梁台子2012—2015年畜牧产业发展规划(附表三)

——把特色种植作为农民增收的稳定产业。在稳定粮食种植面积的基础上,加快土地流转,提高经果林、经济作物比重,巩固西瓜套种油葵间作花生特色种植,逐年扩大以枸杞为主的

经果林种植规模,推进庭院经济发展。到2015年,全场种植枸杞达到4000亩以上,苹果、葡萄、桃、李、枣树等小杂果栽植面积达到2500亩以上。实现农民人均种植业纯收入达到1110元。

2012年:巩固万亩玉米制种基地成果,种植西瓜2000亩,在铁西建立一个占地1500亩以上的枸杞种植园区,枸杞种植面积发展到2800亩;通过土地流转在铁东建立一个占地300亩的瓜菜种植园区1个;在农户庭院及道路两侧新栽植小杂果400亩,栽植总面积达到1700亩;农民人均种植业纯收入达到970元。

2013年:进一步巩固万亩玉米制种基地成果,种植西瓜2000亩,不断完善各枸杞种植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枸杞种植面积发展到3300亩;不断完善铁东瓜菜种植园区基础设施和扩建工程,扩建规模达800亩;在农户庭院及道路两侧新栽植小杂果300亩,栽植总面积达到2000亩;农民人均种植业纯收入达到1010元。

2014年:进一步巩固万亩玉米制种基地成果,种植西瓜1000亩,规划建设500亩以上枸杞园区1个,枸杞种植面积发展到3800亩;不断完善铁东瓜菜种植园区基础设施和扩建工程,扩建规模达1600亩;在农户庭院及道路两侧新栽植小杂果300亩,栽植总面积达到2300亩;农民人均种植业纯收入达到1070元。

2015年:进一步巩固万亩玉米制种基地成果,新规划建设500亩以上枸杞园区1个,枸杞种植面积发展到4000亩;不断完善铁东瓜菜种植园区基础设施和扩建工程,扩建规模达3000亩;在庄点巷道及农户庭院新栽植小杂果200亩,栽植总面积

达到2500亩;农民人均种植业纯收入达到 1110元。

——把生态旅游作为促进农民增收的亮点产业。依托爱伊河优势资源开发生态旅游,积极支持银泰公司、海辰公司、蓝湾生态公司,加快爱伊河沿岸休闲观光旅游度假区建设进度。建成农业生态旅游观光园3个,“农家乐”项目点5个。

2012年:银泰、海辰农业生态观光园效益发挥日益明显,蓝湾生态园林旅游度假村建成并开始运营,建成第二家“农家乐”项目点。

2013年:银泰、海辰农业生态观光园年内客源拥有量达到一定规模,蓝湾生态园林旅游度假村产生效益,建成第三家“农家乐”项目点。

2014年:银泰、海辰农业生态观光园,蓝湾生态园林旅游度假村年内客源拥有量达到一定规模,建成第五家“农家乐”项目点。

2015年:现代农业得到进一步发展壮大,各生态观光园已具有了品牌效应。

第二:突出四大基础建设

加快建设生态文明环境优美的新南梁

坚持项目带动战略,积极争取国家、区市县各级支持,通过分年分期、有重点的实施农田水利、村庄道路、农村社区、生态林业“四大”建设项目,彻底改变现有农业发展基础薄弱、生态环境脆弱的现状,集中力量将南梁台子建设成为全县生态文明、环境优美的示范区。

1、加快农业基础建设。大力实施农业综合开发、农田水

利工程,实现境内沟、渠、田、林、路综合配套建设。2015年,实施土地整理10000 亩,改造中低产田10000亩。渠道砌护率和工程配套率均达到100 %。

2012年:以巩固提高高标准农田建设、改造中低产田为目标,提升农田建设产出效益,结合村容村貌综合整治,对沟、渠、路全面配套,达到渠好灌,沟能排,路畅通的良好局面。重点建设铁东7-9队农田片区,建设高标准农田0.5万亩,改造中低产田0.3万亩,改善灌溉面积0.3万亩,建设畦田0.5万亩。

2013年:以“全面恢复,综合整治”为目标,实现沟、渠、田、林、路、庄全面整治,重点建设铁东1-6队农田片区,计划建设高标准农田0.75万亩,改造中低产田0.2万亩,改善灌溉面积0.25万亩,建设畦田0.75万亩。

2014-2015年:进一步巩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成果,对全场破损的沟、渠、路进行全面整治。

2、加快乡村道路建设。按照“统筹兼顾、分步实施”的原则,在2012年内完成辖区所有主干道、主巷道建设,道路硬化率到100%。

3、加快村庄改造提升。坚持因地制宜、节约用地、保护环境、有利生产、方便生活的原则,推进中心村建设。按照全县庄点建设总体工作部署和我场现行庄点规划布局,组装拼盘社区,建成中心村2个,完成农户入住800户,社区入住率达到50%;结合中心村建设,建设户用沼气池500座。

2012—2013年:围绕南梁台子集贸市场,实施铁东农村社区拼盘建设,完成农村社区入住400户;利用现有资源,围绕铁西大队部完成铁西农村社区拼盘规划。完成沼气池建设200

口。

2014—2015年:实施铁西农村社区拼盘建设,完成农村社区入住400户。完成沼气池建设200口。

4、加快生态环境建设。按照适地适树的原则,通过实施重点区域绿化,围绕通道绿化、庄点绿化、庭院绿化、农田林网做好生态文章,切实改善生态环境,2012—2015年绿化覆盖率分别达到25%、30%、35%、40%、50%。

第三:统筹六项事业协调发展

建设全区移民吊庄统筹发展的先行样板区

要按照县委、政府在“十二五”期间,提出的建设“争做西部科学发展社会和谐排头兵”的目标和“在统筹社会保障上要有新进步、在优化资源配臵上取得新进步”的部署,努力实现南梁地区与全县其他乡镇在教育、文化、医疗卫生、社会保障、民族宗教、村级经济“六项事业”上的统筹同步发展,建设“和谐南梁、诚信南梁、平安南梁、法治南梁”。

1、加快发展教育事业。力争“十二五”期间,全面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实现初中以上学生全部在县城就读目标,实现农村适龄儿童全部接受学前教育。

2、发展医疗卫生事业。深化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完善场村两级卫生服务网络,逐步解决农民“看病难”的问题,全场农民享受新型合作医疗成果的比例达到100%。稳定和完善现行的生育政策,加强农村计划生育服务设施建设和服务工作,实施“少生快富”工程,抓好早婚早育和计划外生育的监管,做好流动人口管理,积极争创计划生育星级乡镇(场),

全场出生政策符合率达到100%,优质服务率达95%以上。

3、繁荣农村文化事业。深入开展创建和谐乡镇(场)、和谐村组活动,加强农民法制培训和科技培训,认真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扎实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形成文明向上的社会风貌。加强文体设施和文化活动场所建设,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多方面、多层次、多样性的精神文化需求。结合村部建设改造,实现场有文化活动中心,村有文化娱乐场所。

4、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事业。完善农村社会救助体系和五保供养制度,建立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积极稳妥地推进以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基本生活保障为主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保障人数逐年增加达到100%,逐步与城市社会保障制度接轨,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

5、加强民族宗教事务管理。弘扬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主题,依法加强对宗教事务管理,加强各教派之间的交流,严禁乱建清真寺,推进合坊并寺进程,保持现有宗教格局不变,使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民族关系。

6、不断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积极引导各村结合本村实际,依托优势资源,大力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通过发展资本经营型经济,实现一年发展、三年提升、五年壮大目标,五年内村集体经济收入分别达到2万、4万、7万、10万、15万元目标,促进场域经济全面发展。

第五部分 保障措施

(一)因地制宜、科学规划。要立足南梁台子区位优势和

资源优势,综合考虑资源条件、产业基础、市场环境及资金、技术等方面的因素,按照南梁台子农牧场优势特色产业发展目标,研究制定科学可行、操作性强的详细规划,一次规划分年实施。同时根据场村现状、经济实力、人口结构、风俗习惯等具体情况,对产业发展、生产生活设施改善、生态环境建设、社会事业发展等方面实施分项规划,明确工作重点,落实发展项目,推动整体工作有计划、有步骤地逐步推进。此外,结合全县村庄规划布局和中心村建设,加快编制好农村社区规划。

(二)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以创先争优为载体,以干部考核为抓手,深入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增强干部群众责任感和发展的紧迫感,以思想的大解放,带动各项事业的大发展,使班子成员和干部群众把思想集中到发展上,把力量凝集到发展上,营造想干事、干成事、能干事的良好氛围。

(三)争取项目支持,以大投资带动大发展。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各项任务,充分利用国家对移民吊庄地区在扶贫政策上给予倾斜的有利时机,积极争取区、市、县财政资金支持,加大对农业特色优势产业、基础设施、农业科技、农民培训、农村社会事业、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等方面的投入力度。要加快农村扶贫创业资金引进力度,不断扩大铁东、铁西妇女创业基金会互助资金融资额度,成立村级发展互助资金协会,加大社会资金的引进力度,活跃南梁台子小额贷款金融市场,为当地移民群众发展生产特别是搞牛羊养殖提供资金支持,到2015年,通过妇女研究会、扶贫部门、金融部门融资和群众配股,使群众受益面达到80%以上。

(四)优化整合资源,实现升级。一是扶持典型,以点带面。扶持一批当地产业经营大户;鼓励一批科技人员、场村干

部,领头创办优高农业种植示范基地;引进一批农业龙头企业到南梁台子投资臵业。二是推进公司+支部+协会的模式带动产业发展。在现有协会的基础上,鼓励引导农民建立其它群众协会,通过协会将千家万户组织起来,实现统一生产、统一管理、统一销售,提高农业效益;另一方面,将铁东(铁西)妇女创业基金会、铁西劳务输出协会、铁东运输协会联合起来,实现诸多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三是整合科技队伍,加大技术扶持。充分调动科技特派员和农技人员的积极性,加大农业技术培训和宣传力度,从产、供、销等方面强化农民技术培训,培养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管理、善经营的新型农民。加快新品种的引进、推广,积极领办优高农业示范项目。四是依靠中介组织、流通大户进行产后物流配送。充分依靠行业协会、联营超市、农副产品批发市场等中介组织和流通大户,建立现代物流配送机制,解决农产品销售的后顾之忧,减少中间环节,提高农产品的销售价格,畅通农产品的销售渠道,增加农民收入。五是创办农产品加工企业。一方面,努力引进一批规模农产品加工项目,实现农产品的加工增值;另一方面,鼓励引导农产品行业协会和种养大户采取自办、联办等方式创办农产品加工企业,实现产、供、销一条龙服务。

(五)深化改革,整村推进。突出抓好以土地为主的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在南梁台子试点并全面开展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证、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证、房屋所有权证、宅基地等确权发证工作,为广大农民进行土地流转或交易创造基础条件。

南梁台子农牧场2012—2015年产城一体化发展规划

为了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扎实有序地推进南梁台子地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和谐发展,依照县委、县人民政府总体工作部署,结合本场实际,特制定本规划。

第一部分 基本概况

一、场域概况

南梁台子位于贺兰县西北,东距县城19公里,南距银川火车站20公里,包兰铁路南北贯穿而过,东西最宽4公里,最窄处不足1公里,南北长14公里,土地沙化严重,土地总面积3.9万亩,在册耕地1.62万亩,可利用面积2.2万亩,全场辖2个村16个村民小组,有人口1531户7318人,为纯回族聚集地区。

二、社会经济

1、经济结构

2011年完成地区纯收入3260万元,其中预计完成劳务产业纯收入1630万元,占50%;预计完成养殖业纯收入815万元,占25%;预计完成种植业纯收入798.7万元,占24.5%,其它产业纯收入179.3万元,占5.5%。预计完成农民人均纯收入4269元。预计2015末全场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9140元。

2、产业现状

(1)农业:2011年全场栽植枸杞300亩,西瓜套种油葵间作花生2200亩,种植饲草玉米11000亩,肉牛饲养量达

10840头,羊只10305只,奶牛存栏570头,家禽30652只。种植业以枸杞、西瓜、饲草玉米为主;养殖业以肉牛、奶牛、小家禽家畜为主。

(2)第三产业:2011年完成劳务输转1800人,完成劳务创收1630万元。

从整体发展看,南梁台子农牧场在县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经济社会及各项事业呈现加快发展、跨越发展的良好态势。但综观全县经济发展态势,南梁台子综合发展势力依然偏弱,仍处在爬坡追赶的阶段,特别是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农民人均纯收入与其它乡镇存在一定差距。具体表现在产业规模小,产品档次低、市场竞争力弱,与优势特色产业形成、加快现代农业发展存在一定差距;农业土地沙化严重,基础脆弱,农民生产生活环境较差,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完全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作为纯回族聚集区,经济发展、社会稳定与民族宗教还有不相适应的地方等等。

第二部分 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抓住中央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和发展沿黄经济带战略机遇,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同步全面实现宽裕型小康建设目标为主攻方向,以富裕农民、繁荣经济、优化生态为核心,挖掘科技、人才、信息和市场优势,突出特色、规模、品牌、生态四个环节,着力培育发展劳务产业、畜牧养殖、特色种植、观光旅游四大主导产业,大力推进农业稳场、畜牧活场、劳务强场、生态旅游兴场四大战略,推进产业

化进程,提高综合生产能力,加快脱贫致富步伐,实现经济的跨越式发展。

第三部分 基本原则及目标

一、基本原则

——坚持加快发展、跨越发展不动摇。发展是硬道理,也是解决南梁台子现有各种矛盾与问题的必由之路,同时也是缩小差距、实现全县“十二五”“战略目标的根本需要。“十二五”期间,南梁台子必须保持较高较快的发展速度,在经济增长上必须按照“一年一个新台阶,三年有个大跨越、五年实现翻一番”的要求, 尽快缩小与全县其它乡镇之间的差距,达到全县平均水平,力争走在全区其他移民乡镇和地区的前列,与全县同步实现宽裕型小康建设目标,为实现争作西部科学发展社会和谐排头兵作出最大贡献。

——坚持因地制宜、突出特色不动摇。特色就是优势,就是竞争力。在全县竞相发展的热潮中,必须按照全场区域布局和自然条件,因地制宜,树立“有所为有所不为”和“不求其多、但求其特”、“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理念,用全局思维审视南梁台子的优势和劣势,从全县发展的新定位、新格局中,选准南梁台子的“坐标”,走错位发展、差异化竞争之路,坚决防止盲目追风、不讲实际的行为。

——坚持规模效益、品牌引领不动摇。按照全县区域布局规划,实施整体推进、规模经营,扶持发展一批上规模、上水平、示范带动力强、在全县、全市乃至全区叫得响的农字号龙头企业,以此做大做强现有的产业,形成规模化、集约化、标

准化的产业链条。

——坚持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近期利益与长远利益相结合不动摇。南梁台子要实现跨越发展,在加快发展的基础上,必须围绕全县统筹城乡发展整体规划,争取国家、自治区、银川市和县委、政府及部门更多更大的项目支持,通过一大批的生态项目、交通水利项目、社会事业项目的整合实施,加快农业基础条件的改善,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高当地群众生产生活质量,以大投入促进大发展,实现生态环境改善与经济发展同步协调,以生态效益的最大化实现产业发展最大扩张,实现农民收入的快速增长。

——坚持稳定中求发展、发展中促稳定不动摇。发展是第一要务,稳定是第一任务。南梁台子是个移民吊庄地区,特殊的地理位臵、独特的民族聚集区、落后的发展局面,都是该地区社会不稳定的因素。南梁台子发展证明,如果不能处理好发展与稳定的关系,就没有一个和谐稳定的发展环境;如果没有一个坚强有力、团结务实的领导班子和一支高素质的干部队伍,南梁台子的快发展、大发展将困难重重。

二、总体目标和具体目标

(一)总体目标与定位

经过五年的努力,把南梁台子率先建设成为经济实力显著增强、人均水平跃居前列、特色优势更为突出、民族关系和谐融洽、生态环境明显改善的全区移民吊庄统筹发展的先行样板区,达到“一年一个新台阶,三年有个大跨越, 五年实现翻一番”的目标。

(二)具体目标

1、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到2015年,地区生产总值过

亿元,达到1.4亿元,年均递增25%;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20%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幅在全县领先。

2、产业结构调整趋于合理。到2015年,继续保持劳务产业是农民增收的主导地位,劳务收入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55%以上;农业经济结构基本完成向特色效益型农业转换,特色种植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15%左右;逐年提升畜牧养殖业在第一产业中的比重,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25%左右;发展上规模农业生态旅游观光园3个,“农家乐”项目点5个,生态旅游业占农民人均纯收入5%以上。

3、人民生活质量明显提高。到2015年,建成中心村2个,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新型农村养老保险为主的社会保障水平与全县保持同等水平;农民素质不断提高,全面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文化建设进一步增强,家用电器拥有量不断提高,农村信息化水平大幅提升;自来水普及率达到100%。

4、生态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加快庭院绿化、通道绿化和农田林网建设步伐,到2015年,绿地覆盖率达到50%以上,人均绿地达到30平方米;基础设施全面改善,道路硬化率和建成面均达到100%。实施土地整理项目,改造中低产田,渠道砌护率和工程配套率均达100 %。

5、服务管理工作进一步规范。到2015年,全场人口控制在8000人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5%0以内,计划生育

率达到100%;土地管理、宗教场所管理进一步规范,民族团结进一步加强,社会治安进一步好转。

第四部分 主要任务

第一:主攻“四大”主导产业

加快建设民富场强的新南梁

坚持在特色上做大文章,在优势上下大功夫,坚持不懈,集中精力主攻“四大产业”(即主攻劳务产业成为农民增收的主导产业,主攻畜牧产业成为农民增收的优势产业,主攻特色种植成为农民增收的稳定产业,主攻生态旅游成为促进农民增收的亮点产业),建设四个基地(发挥人均土地少、农村富余劳动力多的特点,建设全县劳务输出聚集基地;发挥穆斯林群众擅长养殖牛羊的特点,建设全县清真牛羊肉养殖基地;依托西瓜种植、枸杞种植等特色产业,建设有机枸杞种植、瓜菜种植基地;发挥临近贺兰山、爱伊河的自然禀赋,建设“两河一山”生态旅游基地)。

——把劳务产业作为农民增收的主导产业。坚持“政府引导、市场运作、面向企业、定向培养”的原则,走技能输出型的劳务产业路子。依托南梁农场、暖泉农场、园艺场、德胜工业园区、暖泉工业区、海辰公司、银泰公司及各乡镇劳动力需求开展劳动力就近转移和向区外转移。到2015年,累计完成多类别、宽领域的技能人才培养2000人,劳务收入年递增25%以上,达到4110万元。实现劳务输出人员掌握至少两门以上技能,人均工资性收入达到5440元。

2012年:着眼于加强对青壮年农民和初高中毕业生的技能

培训,完成专业技能培训500人,技能鉴定300人,培育劳务经纪人30人,转移富余劳动力2000人,其中技能型人才300人,年内实现劳务收入2060万元,其中运输业收入820万元,农民人均劳务收入达到2780元。

2013年:根据市场需求,完成专业技能培训500人,技能鉴定300人;转移富余劳动力2000人,其中就近转移800人,向县城及银川周边转移700人,区外转移500人。不断壮大劳务产业,实现劳务收入2590万元以上,其中运输业收入1100万元,农民人均劳务收入达到3480元。

2014年:完成专业技能培训500人,技能鉴定300人,转移富余劳动力2000人,培育100名种植、养殖、运输、农产品加工等产业创业典型,并以此带动富余劳动力就业,促进社会稳定,实现劳务收入3260万元,其中运输业收入1300万元,农民人均劳务收入达到4350元。

2015年:完成专业技能培训500人,完成技能鉴定300人,转移富余劳动力2000人,创造宽松的创业环境,鼓励、支持有志青年创业,积极投身农业产业化和第三产业发展,新增餐饮、商贸15家,实现劳务收入4110万元,其中运输业收入1500万元,农民人均劳务收入达到5440元。

——把肉牛产业作为农民增收的优势产业。按照企业带动、分户养殖、集中销售的原则,依托德胜工业园区清真食品产业园,突出发展以肉牛饲养为主的养殖业,重点发展高产肉牛,以科学饲养为支撑,扩量提质并抓,走以量的扩张占领市场,质的提升增加收入的路子,提高养殖产业在农民人均纯收入中的比重,打造“清真”、“绿色”牛羊肉产业品牌。到2015年,建成养殖核心区1个,培育存栏在1000头以上的龙头企业2个,全场肉牛饲养量达到1.7万头以上。实现户均肉牛存栏4头,人均养殖肉牛1头,农民人均畜牧业纯收入达到2280元。

2012年:规模养殖户占有量由10 %提高到15 %,存栏5头以上肉牛养殖户达到90户,存栏10头以上肉牛养殖户达到20户,存栏30头以上的肉牛养殖户达到8 户,存栏500头以上的养殖户达到3户;引进优质种牛10头,完成肉牛品种改良150头;依托振林肉牛养殖专业合作社,建立一个年存栏达1200头以上的肉牛养殖园区1个,入社人数达到50户以上;肉牛年饲养量达到9400头以上,农民人均畜牧业纯收入达到1310元。

2013年:规模养殖户占有量由15 %提高到20 %,存栏5头以上肉牛养殖户达到120户,存栏10头以上肉牛养殖户达到30户,存栏30头以上的肉牛养殖户达到15户,存栏500头以上的养殖户达到4户;引进优质种牛15头,完成肉牛品种改良200头;不断完善肉牛养殖园区基础设施,入社人数达到100户以上;肉牛年饲养量达到12000头以上,农民人均畜牧业纯收入达到1610元。

2014年:规模养殖户占有量由20%提高到25 %,存栏5头

以上肉牛养殖户达到150户,存栏10头以上肉牛养殖户达到50户,存栏30头以上的肉牛养殖户达到20户,存栏500头以上的肉牛养殖户达到5户,引进优质种牛20头,完成肉牛品种改良300头;不断完善肉牛养殖园区基础设施,入社人数达到200户以上;肉牛年饲养量达到20000头以上,农民人均畜牧业纯收入达到1910元。

2015年:规模养殖户占有量由25%提高到30%,存栏5头以上肉牛养殖户达到260户,存栏10头以上肉牛养殖户达到80户,存栏30头以上的肉牛养殖户达到30 户,存栏500头以上的养殖户达到5户;引进优质种牛30头,完成肉牛品种改良500头;不断完善肉牛养殖园区基础设施,入社人数达到300户以上;肉牛年饲养量达到17000头以上,农民人均畜牧业纯收入达到2280元。

南梁台子2012—2015年畜牧产业发展规划(附表三)

——把特色种植作为农民增收的稳定产业。在稳定粮食种植面积的基础上,加快土地流转,提高经果林、经济作物比重,巩固西瓜套种油葵间作花生特色种植,逐年扩大以枸杞为主的

经果林种植规模,推进庭院经济发展。到2015年,全场种植枸杞达到4000亩以上,苹果、葡萄、桃、李、枣树等小杂果栽植面积达到2500亩以上。实现农民人均种植业纯收入达到1110元。

2012年:巩固万亩玉米制种基地成果,种植西瓜2000亩,在铁西建立一个占地1500亩以上的枸杞种植园区,枸杞种植面积发展到2800亩;通过土地流转在铁东建立一个占地300亩的瓜菜种植园区1个;在农户庭院及道路两侧新栽植小杂果400亩,栽植总面积达到1700亩;农民人均种植业纯收入达到970元。

2013年:进一步巩固万亩玉米制种基地成果,种植西瓜2000亩,不断完善各枸杞种植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枸杞种植面积发展到3300亩;不断完善铁东瓜菜种植园区基础设施和扩建工程,扩建规模达800亩;在农户庭院及道路两侧新栽植小杂果300亩,栽植总面积达到2000亩;农民人均种植业纯收入达到1010元。

2014年:进一步巩固万亩玉米制种基地成果,种植西瓜1000亩,规划建设500亩以上枸杞园区1个,枸杞种植面积发展到3800亩;不断完善铁东瓜菜种植园区基础设施和扩建工程,扩建规模达1600亩;在农户庭院及道路两侧新栽植小杂果300亩,栽植总面积达到2300亩;农民人均种植业纯收入达到1070元。

2015年:进一步巩固万亩玉米制种基地成果,新规划建设500亩以上枸杞园区1个,枸杞种植面积发展到4000亩;不断完善铁东瓜菜种植园区基础设施和扩建工程,扩建规模达3000亩;在庄点巷道及农户庭院新栽植小杂果200亩,栽植总面积

达到2500亩;农民人均种植业纯收入达到 1110元。

——把生态旅游作为促进农民增收的亮点产业。依托爱伊河优势资源开发生态旅游,积极支持银泰公司、海辰公司、蓝湾生态公司,加快爱伊河沿岸休闲观光旅游度假区建设进度。建成农业生态旅游观光园3个,“农家乐”项目点5个。

2012年:银泰、海辰农业生态观光园效益发挥日益明显,蓝湾生态园林旅游度假村建成并开始运营,建成第二家“农家乐”项目点。

2013年:银泰、海辰农业生态观光园年内客源拥有量达到一定规模,蓝湾生态园林旅游度假村产生效益,建成第三家“农家乐”项目点。

2014年:银泰、海辰农业生态观光园,蓝湾生态园林旅游度假村年内客源拥有量达到一定规模,建成第五家“农家乐”项目点。

2015年:现代农业得到进一步发展壮大,各生态观光园已具有了品牌效应。

第二:突出四大基础建设

加快建设生态文明环境优美的新南梁

坚持项目带动战略,积极争取国家、区市县各级支持,通过分年分期、有重点的实施农田水利、村庄道路、农村社区、生态林业“四大”建设项目,彻底改变现有农业发展基础薄弱、生态环境脆弱的现状,集中力量将南梁台子建设成为全县生态文明、环境优美的示范区。

1、加快农业基础建设。大力实施农业综合开发、农田水

利工程,实现境内沟、渠、田、林、路综合配套建设。2015年,实施土地整理10000 亩,改造中低产田10000亩。渠道砌护率和工程配套率均达到100 %。

2012年:以巩固提高高标准农田建设、改造中低产田为目标,提升农田建设产出效益,结合村容村貌综合整治,对沟、渠、路全面配套,达到渠好灌,沟能排,路畅通的良好局面。重点建设铁东7-9队农田片区,建设高标准农田0.5万亩,改造中低产田0.3万亩,改善灌溉面积0.3万亩,建设畦田0.5万亩。

2013年:以“全面恢复,综合整治”为目标,实现沟、渠、田、林、路、庄全面整治,重点建设铁东1-6队农田片区,计划建设高标准农田0.75万亩,改造中低产田0.2万亩,改善灌溉面积0.25万亩,建设畦田0.75万亩。

2014-2015年:进一步巩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成果,对全场破损的沟、渠、路进行全面整治。

2、加快乡村道路建设。按照“统筹兼顾、分步实施”的原则,在2012年内完成辖区所有主干道、主巷道建设,道路硬化率到100%。

3、加快村庄改造提升。坚持因地制宜、节约用地、保护环境、有利生产、方便生活的原则,推进中心村建设。按照全县庄点建设总体工作部署和我场现行庄点规划布局,组装拼盘社区,建成中心村2个,完成农户入住800户,社区入住率达到50%;结合中心村建设,建设户用沼气池500座。

2012—2013年:围绕南梁台子集贸市场,实施铁东农村社区拼盘建设,完成农村社区入住400户;利用现有资源,围绕铁西大队部完成铁西农村社区拼盘规划。完成沼气池建设200

口。

2014—2015年:实施铁西农村社区拼盘建设,完成农村社区入住400户。完成沼气池建设200口。

4、加快生态环境建设。按照适地适树的原则,通过实施重点区域绿化,围绕通道绿化、庄点绿化、庭院绿化、农田林网做好生态文章,切实改善生态环境,2012—2015年绿化覆盖率分别达到25%、30%、35%、40%、50%。

第三:统筹六项事业协调发展

建设全区移民吊庄统筹发展的先行样板区

要按照县委、政府在“十二五”期间,提出的建设“争做西部科学发展社会和谐排头兵”的目标和“在统筹社会保障上要有新进步、在优化资源配臵上取得新进步”的部署,努力实现南梁地区与全县其他乡镇在教育、文化、医疗卫生、社会保障、民族宗教、村级经济“六项事业”上的统筹同步发展,建设“和谐南梁、诚信南梁、平安南梁、法治南梁”。

1、加快发展教育事业。力争“十二五”期间,全面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实现初中以上学生全部在县城就读目标,实现农村适龄儿童全部接受学前教育。

2、发展医疗卫生事业。深化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完善场村两级卫生服务网络,逐步解决农民“看病难”的问题,全场农民享受新型合作医疗成果的比例达到100%。稳定和完善现行的生育政策,加强农村计划生育服务设施建设和服务工作,实施“少生快富”工程,抓好早婚早育和计划外生育的监管,做好流动人口管理,积极争创计划生育星级乡镇(场),

全场出生政策符合率达到100%,优质服务率达95%以上。

3、繁荣农村文化事业。深入开展创建和谐乡镇(场)、和谐村组活动,加强农民法制培训和科技培训,认真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扎实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形成文明向上的社会风貌。加强文体设施和文化活动场所建设,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多方面、多层次、多样性的精神文化需求。结合村部建设改造,实现场有文化活动中心,村有文化娱乐场所。

4、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事业。完善农村社会救助体系和五保供养制度,建立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积极稳妥地推进以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基本生活保障为主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保障人数逐年增加达到100%,逐步与城市社会保障制度接轨,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

5、加强民族宗教事务管理。弘扬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主题,依法加强对宗教事务管理,加强各教派之间的交流,严禁乱建清真寺,推进合坊并寺进程,保持现有宗教格局不变,使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民族关系。

6、不断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积极引导各村结合本村实际,依托优势资源,大力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通过发展资本经营型经济,实现一年发展、三年提升、五年壮大目标,五年内村集体经济收入分别达到2万、4万、7万、10万、15万元目标,促进场域经济全面发展。

第五部分 保障措施

(一)因地制宜、科学规划。要立足南梁台子区位优势和

资源优势,综合考虑资源条件、产业基础、市场环境及资金、技术等方面的因素,按照南梁台子农牧场优势特色产业发展目标,研究制定科学可行、操作性强的详细规划,一次规划分年实施。同时根据场村现状、经济实力、人口结构、风俗习惯等具体情况,对产业发展、生产生活设施改善、生态环境建设、社会事业发展等方面实施分项规划,明确工作重点,落实发展项目,推动整体工作有计划、有步骤地逐步推进。此外,结合全县村庄规划布局和中心村建设,加快编制好农村社区规划。

(二)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以创先争优为载体,以干部考核为抓手,深入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增强干部群众责任感和发展的紧迫感,以思想的大解放,带动各项事业的大发展,使班子成员和干部群众把思想集中到发展上,把力量凝集到发展上,营造想干事、干成事、能干事的良好氛围。

(三)争取项目支持,以大投资带动大发展。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各项任务,充分利用国家对移民吊庄地区在扶贫政策上给予倾斜的有利时机,积极争取区、市、县财政资金支持,加大对农业特色优势产业、基础设施、农业科技、农民培训、农村社会事业、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等方面的投入力度。要加快农村扶贫创业资金引进力度,不断扩大铁东、铁西妇女创业基金会互助资金融资额度,成立村级发展互助资金协会,加大社会资金的引进力度,活跃南梁台子小额贷款金融市场,为当地移民群众发展生产特别是搞牛羊养殖提供资金支持,到2015年,通过妇女研究会、扶贫部门、金融部门融资和群众配股,使群众受益面达到80%以上。

(四)优化整合资源,实现升级。一是扶持典型,以点带面。扶持一批当地产业经营大户;鼓励一批科技人员、场村干

部,领头创办优高农业种植示范基地;引进一批农业龙头企业到南梁台子投资臵业。二是推进公司+支部+协会的模式带动产业发展。在现有协会的基础上,鼓励引导农民建立其它群众协会,通过协会将千家万户组织起来,实现统一生产、统一管理、统一销售,提高农业效益;另一方面,将铁东(铁西)妇女创业基金会、铁西劳务输出协会、铁东运输协会联合起来,实现诸多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三是整合科技队伍,加大技术扶持。充分调动科技特派员和农技人员的积极性,加大农业技术培训和宣传力度,从产、供、销等方面强化农民技术培训,培养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管理、善经营的新型农民。加快新品种的引进、推广,积极领办优高农业示范项目。四是依靠中介组织、流通大户进行产后物流配送。充分依靠行业协会、联营超市、农副产品批发市场等中介组织和流通大户,建立现代物流配送机制,解决农产品销售的后顾之忧,减少中间环节,提高农产品的销售价格,畅通农产品的销售渠道,增加农民收入。五是创办农产品加工企业。一方面,努力引进一批规模农产品加工项目,实现农产品的加工增值;另一方面,鼓励引导农产品行业协会和种养大户采取自办、联办等方式创办农产品加工企业,实现产、供、销一条龙服务。

(五)深化改革,整村推进。突出抓好以土地为主的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在南梁台子试点并全面开展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证、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证、房屋所有权证、宅基地等确权发证工作,为广大农民进行土地流转或交易创造基础条件。


相关内容

  • 南梁精神的历史价值
  • 甘肃省委党史研究室 2013年01月18日08:47   来源:甘肃日报 南梁精神的历史价值--理论 [字号 大 中 小] 打印 社区 手机点评  纠错E-mail推荐: 分享 南梁精神,是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形成的一种宝贵的精神财富,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井冈山开篇之作后的延续,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西北 ...

  • 论南梁精神的教育价值
  • 摘 要 南梁精神作为红色革命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过程中,应在扩大教育对象.拓宽教育渠道.革新教育载体方面进一步挖掘发挥南梁精神的教育价值,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经济建设和文化发展. 关键词 南梁精神 科学内涵 教育价值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1研究现状 依 ...

  • 南梁红色之旅心得体会
  • 南梁红色之旅心得体会 --喻贵富 为了加深我们对中国共产党党史的认识,培养我们与革命前辈的感情,领会中国共产党员的先进性的深刻内涵,让我们这些预备党员能够更好接受红色革命的传统教育,提高员工的思想政治素质,公司借中国共产党建党九十周年之际,策划组织全体员工前往红色革命圣地--南梁,参观和学习革命圣地 ...

  • 缅怀革命先烈传承革命精神
  • 缅怀革命先烈 传承革命精神 --西峰区彭原初中党员教师赴南梁革命圣地参观学习 来源: 作者:齐宁博 日期:2010-10-18 点击: 次 西峰区教育系统以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为契机,全面掀起"缅怀革命先烈,增强教师党员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的学习教育活动.近日,彭原初中17名党员 ...

  • [魅力华池]最新华池宣传片出炉,华池电视台带您感受这片红色热土!
  • [魅力华池] 塞下古郡  秦风汉韵 两点一存  陇上逸境 这是黄土塬璀璨耀眼的明珠, 这是花池水汩汩流淌的热土, 这是子午岭原始梢林的遗脉, 这是秦直道纵贯千古的驿站, 这是姊妹塔守望洪荒的时空, 这是中国革命两点一存的承载地. 这就是-- 塞下古郡.秦风汉韵.两点一存.陇上逸境的华池! 乘着塞上的 ...

  • 挖掘红色文化资源 推动廉政文化建设·甘肃日报 数字报刊平台
  • 挖掘红色文化资源 推动廉政文化建设 甘肃省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美术作品展览吸引观众驻足留影. 今年以来,省文化厅党组组织全省文化系统开展了"深入挖掘红色文化资源,开展廉政教育,进一步推动廉政文化建设活动".各地市积极行动起来,以甘肃丰富的红色资源为载体,充分利用红西路军烈士纪念馆等爱 ...

  • "千军万马避白袍"白袍是何意?揭秘真实的陈庆之
  • "千军万马避白袍"白袍是何意?揭秘真实的陈庆之 早几年,日本作家田中芳树依据中国南北朝时南梁伐魏之战改写的历史小说<奔流>,很是火了一把.被世人惊羡为"战神"."千古第一名将"的"白袍将军"--陈庆之,也就由 ...

  • 农村信用社典型材料事迹
  • 近几年来, 县农村信用社工作在市县行业管理部门的正确领导和监管下,以"xxxx"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全省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工作会议和全市信合会议精神,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全局,以促进业务发展为目的,以服务"三农"为宗旨,坚持一手抓改革,一手抓经营管理,经过 ...

  • 图说中国历代君主帝王120---南北朝--南朝陈及高祖陈霸先
  • 陈朝(557年-589年),是中国历史上南北朝时期南朝最后一个朝代,由陈霸先代梁所建立的,以建康(今南京)为首都,国号陈.陈朝建立时已经出现南朝转弱,北朝转强的局面.陈朝刚建立时面临北方政权的入侵,形势十分危急.陈朝开国皇帝陈霸先带领军队一举击败敌军,形势有所好转.亡国君为陈后主陈叔宝,陈最后被隋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