茯苓四逆汤

(方组、临床参考用量)茯苓12g  人参3g  附子9g  炙

甘草6g  干姜4.5g

上5味,以水1000m[,煮取600ml,去滓,温服140ml,日

服2次。

(功效)回阳益阴,兼顾利水.

(主治)

主证:四肢厥逆,脉微欲绝,烦躁,心悸,小便不利,舌质

淡,舌苔白滑。

副证:或见四逆汤证之“或然证”。

(临证加减}

L茯苓四逆汤的临床应用:根据报道用本方治疗“阳亡正

虚烦躁案”、“发热不愈正虚亡阳案”、“三阴疟疾案”、“虚寒眼疾

案”、“癫狂案”等均获良效。本方具有温肾燥湿,补阴回阳之

功。凡上述各证,只要具有四肢厥逆、脉沉微欲绝或浮弦、面青

黑无华、舌白多津等肾寒、脾湿、正虚、阳弱证候者,均可用本

方治之。但病有轻重,证有缓急,在用药上必须灵活加减,方能

切中病机。.[中医杂志,1965,(1):28]

2。茯苓四逆汤加减治疗心衰等疾病:用本方加减治疗风心

病、肺心病引起之心力衰竭;冠心病心肌梗死完全性右束支传导

阻滞、急性胃炎、慢性胃肠炎;震颤性麻痹等有一定疗效。[浙江

中医杂志,1981,(10):422]

3.论茯苓四逆汤中茯苓之功效;尽管张仲景在《伤寒论》中

用茯苓绝大多数是用来淡渗利水的,但这并不能说明张仲景在茯苓

四逆汤中使用茯苓就是用来利水。这不仅是因为茯苓四逆证的病

机是阴阳两虚,并无水湿内阻,或者即使有也不严重,否则果真是

水湿并重的话,张仲景当用苓术附相配的真武汤一类,而且茯苓本

身确具有良好的宁心安神除烦躁之功效。如《名医别录》谓其

“开胸腹,调脏气,伐肾邪,长阴,益气力,保神安中”;《药性论》

谓其“开胃,止呃逆,善安心神”;《药证》谓其“主治悸及肉困筋

惕,旁治头眩烦躁”;《千金方》妇女产后淡竹茹方注云:“若有人

参用一两,若无加茯苓一两半亦佳.”《千金翼方》有“人参、茯苓

皆治心烦闷及心惊悸,安定精神”的记载,可见茯苓四逆汤以茯苓

为君,重在宁心安神。正如《方函口诀》所云:“此方君茯苓,以

烦躁为目的。本草云,茯苓主烦满。盖古义也。凡四逆汤证,而汗

出烦躁不止者,非此方不能救。”[河北中医,1996,《3,:Zol

4。重剂茯苓四逆汤加味治疗急性心功能不全:云苓60g,

制附片、红参、丹参各30g,干姜15g,炙甘草lOg,川芎24g,

泽泻40g,红花20g,制成口服液(河南省郑州市中医院研制),

50ml/d,数次口服或鼻饲;并用150ml/d,2次直肠滴人。酌用

高流量吸氧、镇静、利尿及输液等。旧医论坛,1996,c6,:153

(方组、临床参考用量)茯苓12g  人参3g  附子9g  炙

甘草6g  干姜4.5g

上5味,以水1000m[,煮取600ml,去滓,温服140ml,日

服2次。

(功效)回阳益阴,兼顾利水.

(主治)

主证:四肢厥逆,脉微欲绝,烦躁,心悸,小便不利,舌质

淡,舌苔白滑。

副证:或见四逆汤证之“或然证”。

(临证加减}

L茯苓四逆汤的临床应用:根据报道用本方治疗“阳亡正

虚烦躁案”、“发热不愈正虚亡阳案”、“三阴疟疾案”、“虚寒眼疾

案”、“癫狂案”等均获良效。本方具有温肾燥湿,补阴回阳之

功。凡上述各证,只要具有四肢厥逆、脉沉微欲绝或浮弦、面青

黑无华、舌白多津等肾寒、脾湿、正虚、阳弱证候者,均可用本

方治之。但病有轻重,证有缓急,在用药上必须灵活加减,方能

切中病机。.[中医杂志,1965,(1):28]

2。茯苓四逆汤加减治疗心衰等疾病:用本方加减治疗风心

病、肺心病引起之心力衰竭;冠心病心肌梗死完全性右束支传导

阻滞、急性胃炎、慢性胃肠炎;震颤性麻痹等有一定疗效。[浙江

中医杂志,1981,(10):422]

3.论茯苓四逆汤中茯苓之功效;尽管张仲景在《伤寒论》中

用茯苓绝大多数是用来淡渗利水的,但这并不能说明张仲景在茯苓

四逆汤中使用茯苓就是用来利水。这不仅是因为茯苓四逆证的病

机是阴阳两虚,并无水湿内阻,或者即使有也不严重,否则果真是

水湿并重的话,张仲景当用苓术附相配的真武汤一类,而且茯苓本

身确具有良好的宁心安神除烦躁之功效。如《名医别录》谓其

“开胸腹,调脏气,伐肾邪,长阴,益气力,保神安中”;《药性论》

谓其“开胃,止呃逆,善安心神”;《药证》谓其“主治悸及肉困筋

惕,旁治头眩烦躁”;《千金方》妇女产后淡竹茹方注云:“若有人

参用一两,若无加茯苓一两半亦佳.”《千金翼方》有“人参、茯苓

皆治心烦闷及心惊悸,安定精神”的记载,可见茯苓四逆汤以茯苓

为君,重在宁心安神。正如《方函口诀》所云:“此方君茯苓,以

烦躁为目的。本草云,茯苓主烦满。盖古义也。凡四逆汤证,而汗

出烦躁不止者,非此方不能救。”[河北中医,1996,《3,:Zol

4。重剂茯苓四逆汤加味治疗急性心功能不全:云苓60g,

制附片、红参、丹参各30g,干姜15g,炙甘草lOg,川芎24g,

泽泻40g,红花20g,制成口服液(河南省郑州市中医院研制),

50ml/d,数次口服或鼻饲;并用150ml/d,2次直肠滴人。酌用

高流量吸氧、镇静、利尿及输液等。旧医论坛,1996,c6,:153


相关内容

  • 伤寒论考试
  • 伤寒论学习掌握内容 伤寒:伤寒的含义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伤寒,使之一切外感病的总称.狭义伤寒,是之外感风寒,感而即发的疾病 直中:病邪不经太阳初期及三阳阶段,直接进入三阴经的一种发病方式.凡直中者,病情一般较重 胸胁苦满:苦,用作动词.即病人苦于胸胁满闷不适 谵语:神志不清,胡言乱语,多声音高亢 ...

  • 伤寒论类方法案汇参
  • 基本资料 伤寒论类方法案汇参 作者: 左季云著 出版社: 出版年: 2000年01月第1版 页数: 定价: 32 装帧: ISAN: 内容简介 附:伤寒论大要 书  目: 举报失效目录 超星 第一章 桂枝汤类 第一节 桂枝汤 第二节 桂枝加附子汤 第三节 桂枝加桂汤 第四节 桂枝去芍药汤 第五节 桂 ...

  • 倪海厦老师常用经方点要概览
  • 倪海厦老师常用经方点要概览 妇儿病方 01 胶姜汤(血崩) 19 当归芍药散(孕妇水肿腹痛) 02 温经汤(更年期.调经.不孕) 20 当归贝母苦参丸(怀孕期小便难) 03 矾石丸(经闭.白带外用药) 21干姜人参半夏丸(妊娠呕吐.害喜) 04 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白带) 05 百合地黄汤.百合 ...

  • 金匮要略方剂目录
  • 拼音排序 名称 1 白术散 2 白头翁汤 3 白头翁加甘草阿胶汤 4 白术附子汤 5 白虎加人参汤 6 白虎加桂枝汤 7 百合洗方 8 百合地黄汤 9 百合知母汤 10 百合滑石散 11 百合鸡子黄汤 12 柏叶汤 13 半夏泻心汤 14 半夏干姜散 15 半夏厚朴汤 16 半夏麻黄丸 17 奔豚汤 ...

  • 伤寒论方歌
  • 伤寒论方歌(刘渡舟) 另有长沙方歌括可参考 一.麻黄汤类方歌 1. 麻黄汤 麻黄汤治太阳风,麻桂杏枣四味联, 表实无汗头身疼,脉紧气喘更恶寒. 2. 大青龙汤 大青麻杏石膏枣,桂姜相加七位好, 不汗焦躁身疼痛,饮流四肢肿胀讨. 3. 小青龙汤 小青龙汤用麻黄,桂芍辛味与干姜, 半夏炙草同剂量,表寒里 ...

  • 金匮要略原文
  • <金匮要略> ▲[原文] 问曰:上工治未病,何也?师曰:夫治未病者,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四季脾旺不受邪,即勿补之:中工不晓相传,见肝之病,不解实脾,惟治肝也. 夫肝之病,补用酸,助用焦苦,益用甘味之药调之.酸入肝,焦苦入心,甘入脾.脾能伤肾,肾气微弱,则水不行:水不行,则心火气 ...

  • 无敌记忆(方剂趣味整理)
  • 方剂趣味记忆歌诀 解表剂 麻黄汤--干妈贵姓 (炙甘草 麻黄 桂枝 杏仁) 小青龙汤--少将为嘛甘心下跪(芍药 干姜 五味子 麻黄 炙甘草 细辛 半夏 桂枝) 2.泻下剂 大承气汤--皇后只笑(芒硝 大黄 枳实 厚朴) 麻子仁丸--朴实妈要黄杏蜜(厚朴 枳实 麻子仁 芍药 大黄 杏仁 蜂蜜 ) 3. ...

  • 长沙方歌括
  • 桂枝汤 项强头痛汗憎风,桂芍生姜三两同,枣十二枚甘二两,解肌还藉粥之功. 枝枝加葛根汤 葛根四两走经输,项背几几反汗濡,只取桂枝汤-料,加来此味妙相须. 桂枝加附子汤 汗因过发漏浸浸,肢急常愁伸屈难,尚有尿难风又恶,桂枝加附一枚安. 桂枝去芍药汤 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 桂枝去芍义何居,胸满阴弥要急除, ...

  • 中医医院皮肤科常用中药方剂目录
  • 中医医院皮肤科常用中药方剂 1. 八珍汤:人参 熟地 白术 茯苓 当归 白芍 川芎 炙甘草 方歌:双补气血八珍汤,四君四物合成方:煎加枣姜调营卫,气血亏虚服之康. 趣:当地人找熊,将住少甘岭. 译: 当地人枣芎,姜术芍甘苓. 2.白虎汤:石膏 知母 甘草 粳米 方歌:白虎膏知甘草粳,气分大热此方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