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自己文章的审稿人

每一篇我们投给编辑部的文章,期刊的编辑都会根据文章的内容或者作者自己推荐的信息选择合适的审稿专家审理这篇文章。审稿人拿到待审的稿件后,会根据自己的科研经验认真的分析这篇文章,最后给出自己的判断,认同或者反对。很多人很惧怕审稿专家,怕审稿专家不能看透自己自己文章的惊人意义,怕审稿专家把自己的科研价值歪曲了,怕审稿专家把自己文章的硬伤指出来,怕审稿专家把文章给枪毙了。。。

当我们拿到审稿意见时,多数文章是要修改的,很多作者会惊奇的发现,审稿人真的或多或少的把自己隐匿在文章里的瑕疵点出来了,审稿人先是用简单的一小段总结出了文章的主要内容,新意怎样,顺便谦虚的赞扬下文章的意义,然后直奔主题,修改还是退稿,然后在下面层次清晰的给出文章需要改进的1、2、3、4 点。有的人可能会抱怨审稿人不留情面,有的人后悔自己当初为什么没有那样做,有的人认为审稿人意见完全正确,将被退的稿子改投IF=零点几的小刊物上,有的人按照审稿人的意见重新设计试验,重新补数据、重新写文章。。。

但是大家有没有换位的想一想,为什么要把自己的文章放在审稿人的笔管下痛批,为什么要按照审稿人的要求详详细细的改文章,投出去的文章为什么修改意见密密麻麻,我的回答是大多数作者写完文章后对自己文章的审视程度不够深,对自己文章的评价态度多数停留在感性认知上,没有站在审稿人的高度来审视自己的文章。事实上,我认为每个人都应作为自己文章的第一审稿人,用自己就是审稿人的态度来对待自己的文章。

很多人对自己的文章报喜不报忧,把坏的性能隐藏的很深很深,把自己文章的意义写的很神秘,自己读起来很兴奋。用非常高深的理论模型证明自己的推理,把简单的理论复杂化,将可以轻描淡写的的图表画的极其神秘,以此来迷惑审稿人,因为审稿人不可能对每篇文章的一切内容全部掌握,对自己拿不准的东西一般不会轻易否定,这样作者就得以蒙混过关,小修发表。这样做是对自己文章的极其不负责,对自己不负责,我们有没有想过,如果你自己是文章的审稿人,拿到别人的这篇文章,你的第一反映是什么,当然是直奔主题,将硬伤全部揭穿,枪毙文章。那我们就应该想一想了,自己认为有问题的文章能投出去吗?投出去了能中吗?多数是会被拒掉的,因为审稿人都是同领域的一流学者,他们对该领域的横纵向学科都有很清晰的把握。所以要想文章能够被认可,先要当好自己文章的审稿人。

用审稿人的高度审视自己的文章,试验结果的某些性能好,但也带来了负面的影响,在文章里要以科学的态度表达出自己的不足,因为自己是文章的审稿人。写出文章的不足,认清文章的软肋并不代表否认了自己的价值,因为任何一篇文章都应该是值得推敲的,都应该有进一步继续研究的必要性的。如果自己用审稿专家的观点审视出了文章的不足,我们可以对他进行修改,进行直言不讳的修改,要把自己文章的意义表达到一个极其科学准确的层面上,要对自己试验不足的地方进行改进,要对一些材料的缺陷进行重新剖析,要在做一些补充试验丰富文章的数据,要把别人的工作在前言处表达完整,要把自己和别人的异同准确的剖析。要知道自己的创新点,文章的优势,更要点出文章的不足,在讨论处对这些不足进行详细论证,指出不足的原因,更要点出改进的科学方法,课题今后的研究难点、研究重点、发展趋势。。。

作为自己文章的审稿人严格审查自己的文章,一遍一遍认真的修改它,雕琢他,无形中会发现自己在进步,再用审视的观点做科研,自己的境界再慢慢的提升,自己的能力在审视中得到极大的锻炼。。。慢慢的会发现,文章真正的成为了自己的一部分,成为自己的骄傲。。。

以审稿人的态度审视并修改后的文章投出去,命中的几率当然会大大提高了,因为审稿人要提的意见已经全部在文章里回答了,审稿意见应该是GOOD PAPER,GOOG IDEA。。。,即便文章退稿了,这只能说明我们现在的能力还需要提升,还需要锻炼,但在今后的提升过程中,审视的眼光会帮助我们飞快的进步。。。

做好自己文章的审稿人,即提高了文章水平,也审视了自己,磨练了品质。

每一篇我们投给编辑部的文章,期刊的编辑都会根据文章的内容或者作者自己推荐的信息选择合适的审稿专家审理这篇文章。审稿人拿到待审的稿件后,会根据自己的科研经验认真的分析这篇文章,最后给出自己的判断,认同或者反对。很多人很惧怕审稿专家,怕审稿专家不能看透自己自己文章的惊人意义,怕审稿专家把自己的科研价值歪曲了,怕审稿专家把自己文章的硬伤指出来,怕审稿专家把文章给枪毙了。。。

当我们拿到审稿意见时,多数文章是要修改的,很多作者会惊奇的发现,审稿人真的或多或少的把自己隐匿在文章里的瑕疵点出来了,审稿人先是用简单的一小段总结出了文章的主要内容,新意怎样,顺便谦虚的赞扬下文章的意义,然后直奔主题,修改还是退稿,然后在下面层次清晰的给出文章需要改进的1、2、3、4 点。有的人可能会抱怨审稿人不留情面,有的人后悔自己当初为什么没有那样做,有的人认为审稿人意见完全正确,将被退的稿子改投IF=零点几的小刊物上,有的人按照审稿人的意见重新设计试验,重新补数据、重新写文章。。。

但是大家有没有换位的想一想,为什么要把自己的文章放在审稿人的笔管下痛批,为什么要按照审稿人的要求详详细细的改文章,投出去的文章为什么修改意见密密麻麻,我的回答是大多数作者写完文章后对自己文章的审视程度不够深,对自己文章的评价态度多数停留在感性认知上,没有站在审稿人的高度来审视自己的文章。事实上,我认为每个人都应作为自己文章的第一审稿人,用自己就是审稿人的态度来对待自己的文章。

很多人对自己的文章报喜不报忧,把坏的性能隐藏的很深很深,把自己文章的意义写的很神秘,自己读起来很兴奋。用非常高深的理论模型证明自己的推理,把简单的理论复杂化,将可以轻描淡写的的图表画的极其神秘,以此来迷惑审稿人,因为审稿人不可能对每篇文章的一切内容全部掌握,对自己拿不准的东西一般不会轻易否定,这样作者就得以蒙混过关,小修发表。这样做是对自己文章的极其不负责,对自己不负责,我们有没有想过,如果你自己是文章的审稿人,拿到别人的这篇文章,你的第一反映是什么,当然是直奔主题,将硬伤全部揭穿,枪毙文章。那我们就应该想一想了,自己认为有问题的文章能投出去吗?投出去了能中吗?多数是会被拒掉的,因为审稿人都是同领域的一流学者,他们对该领域的横纵向学科都有很清晰的把握。所以要想文章能够被认可,先要当好自己文章的审稿人。

用审稿人的高度审视自己的文章,试验结果的某些性能好,但也带来了负面的影响,在文章里要以科学的态度表达出自己的不足,因为自己是文章的审稿人。写出文章的不足,认清文章的软肋并不代表否认了自己的价值,因为任何一篇文章都应该是值得推敲的,都应该有进一步继续研究的必要性的。如果自己用审稿专家的观点审视出了文章的不足,我们可以对他进行修改,进行直言不讳的修改,要把自己文章的意义表达到一个极其科学准确的层面上,要对自己试验不足的地方进行改进,要对一些材料的缺陷进行重新剖析,要在做一些补充试验丰富文章的数据,要把别人的工作在前言处表达完整,要把自己和别人的异同准确的剖析。要知道自己的创新点,文章的优势,更要点出文章的不足,在讨论处对这些不足进行详细论证,指出不足的原因,更要点出改进的科学方法,课题今后的研究难点、研究重点、发展趋势。。。

作为自己文章的审稿人严格审查自己的文章,一遍一遍认真的修改它,雕琢他,无形中会发现自己在进步,再用审视的观点做科研,自己的境界再慢慢的提升,自己的能力在审视中得到极大的锻炼。。。慢慢的会发现,文章真正的成为了自己的一部分,成为自己的骄傲。。。

以审稿人的态度审视并修改后的文章投出去,命中的几率当然会大大提高了,因为审稿人要提的意见已经全部在文章里回答了,审稿意见应该是GOOD PAPER,GOOG IDEA。。。,即便文章退稿了,这只能说明我们现在的能力还需要提升,还需要锻炼,但在今后的提升过程中,审视的眼光会帮助我们飞快的进步。。。

做好自己文章的审稿人,即提高了文章水平,也审视了自己,磨练了品质。


相关内容

  • 写SCI论文的技巧
  • 首先在上一年里,做好充分的准备(当然是不可缺少的) 在你所研究的范围内, 同时进行几个方向的思考和研究 并与在你的领域内的大牛们(或者其中一个)进 行讨论,听听他们的意见大多的时候,他们的意见就是你的文章的主体结构,而且 大牛们不会和你争文章的署名次序的问题,而一般的小小牛们就差得太多了. 在上一年 ...

  • 工科博士发文章的心得
  • 五年的博士学习终于结束了(本科直博),这期间欢乐,痛苦,无助,希望,兴奋交替其中,我想只有读博的朋友们能够体会.我的专业领域有点偏工程,相较材料或者理论研究等好发论文的方向比较难发.最后取得的成绩是五篇SCI,其中3篇是本领域公认的顶级期刊,2篇高水平期刊,2篇本领域顶级会议,3份专利.自己感觉也算 ...

  • 投稿感谢信
  • 体味感恩 现实生活中有很多值得我们感恩的地方,当然感恩是不需要标榜的,它是一种潜移默化 的东西,这需要我们在生活中慢慢地去感受,体会. 人的本性都是善的,这一点早在道书晋葛洪的<枕中记>中就有记载,原始人类之中, 使人初备人伦,有了道德观念,人类由此开化,拥有了人性.其实,人性的好坏都是 ...

  • 写过高水平文章的学长经验交流
  • [交流]环境学院研究生国际SCI 高水平刊物投稿心得体会交流会 初始悬赏金币 10 个 环境学院研究生国际SCI 高水平刊物投稿心得体会交流会(更新) (该新闻的实际发布时间是2006-01-02) 发明专利是判断一个国家科学技术实际应用创新能力大小的一个最重要的指标:SCI 论文是判断一个国家科学 ...

  • 材料类的国外期刊以及投稿经验
  • 英文材料期刊简介 JournalofAlloysandCompounds<合金与化合物杂志>瑞士 ISSN:0925-8388,1959年创刊,全年36期,ElsevierScience出版社出版,SCI收录期刊,SCI2003年影响因子1.080.国际性材料科学和固体化学与固体物理学杂 ...

  • 前言的作用与特点
  • 前言的作用与特点 前言是写在文章或书籍前面的一段文字,可以是作者向读者说明撰写本书的意图及书中阐明的主要问题,又或者是其他人对书稿的评介.推荐以及对有关问题的研究阐述. 前言是书稿的门面,是一个人的形态外表,文章或书籍的前言第一个重要作用便是让审稿人明白书稿的价值,因为很多作者的前言都有他们自己独到 ...

  • 如何推荐审稿人(转载)
  • 这几天投稿,发现投稿要求里需要提供三个审稿人.发现这篇博文写的挺好,拿来分享.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343841 很多期刊(包括我们自己Asian Journal of Andrology)都会在作者投稿的时候,要求列出几个 ...

  • 怎样发表高质量学术论文
  • 从审稿人角度谈如何发表高质量的学术论文 dmfang@paper, from:lqqm 我觉得作为投稿的作者,知道或者了解该期刊对审稿人的审稿要求很重要,只有了解期刊对审稿人的审稿要求,你才知道自己的文章是否合适投稿到或者发表到该期刊.当然,每个期刊的审稿要求或许不一样,而且每个审稿人审稿时把握的尺 ...

  • 如何发表和撰写SCI论文
  • 如何发表和撰写sci论文对从事基础研究的科学工作者,能否在sci收录的杂志发表论文,是能否进入学术前沿,在国际公认的同一个平台上参与学术竞争,做出原创性贡献的一个基本标志。那么怎样的论文才是合格的?本文提出一些建议供大家参考。在国际核心刊物发表学术论文是基础研究工作者的贡任,大者作为国家,小者作为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