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贵有疑学会质疑

  【摘要】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它是人们不断在实践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从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建立起来的。“创造始于问题”,培养学生学会质疑不仅可以提高学习兴趣,发展智力,提高思维广度,更重要的在于可以让学生学会如何学习,如何思考。教师要注意培养师生间的情感,要以积极的态度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宽松的质疑环境,激发学生产生强烈的探索动机,启发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质疑习惯,培养学生可持续的学习和创造性学习的能力。  【关键词】学起于思 思源于疑 主动参与 乐于探究 勇于质疑 学会质疑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6-0095-02  物理课的教学过程是认知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的统一,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由无知到有知,由知信到行为;所以,物理课堂教学的重要一环就是怎样让学生由无知到有知,将知识内化。古语曰: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新课程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而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它是人们不断在实践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从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建立起来的。“创造始于问题”,培养学生学会质疑不仅可以提高学习兴趣,发展智力,提高思维广度,更重要的在于可以让学生学会如何学习,如何思考。那么,我们在教学中究竟应当怎样去培养和激发学生质疑的技能呢?  1.营造良好的环境,鼓励学生质疑  1.1培养师生情感,让学生敢问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放下架子,充分尊重学生,和学生建立一种朋友关系。将学生看作是平等的有思想的教学参与者,鼓励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不懂就问,敢于对老师、学生和教材质疑。对于学生大胆的猜测和疑问,即便是错误的也要首先肯定其积极动脑的一面,要保护学生的积极性,决不可嘲讽,而应调动全班学生进行思考、讨论,教师在一旁作引导、评介。例如:我在上“压强”课时,有学生提出:当在冰面上站立时,忽然发现冰马上要破裂了,这时应该采取什么措施?一部分学生认为应该迅速跑开,远离危险;另一部分学生提出要踮着脚尖慢慢走开;而只有一个学生提出要轻轻躺下,向岸边滚动,呼救。当时许多学生都嘲笑他,他当时很自卑。我立即引导学生用课堂上刚学过的压强知识进行分析、讨论,结果学生们发现他的方法是最安全可行的。再看那位同学,成功的喜悦溢于言表。中学生都喜欢表现自我,他们为了发现问题必定开动脑筋思考,挖空心思找疑问,而在教师长期的支持、鼓励下就能更加激起他们质疑的激情,愿意去问。  1.2采用丰富多彩的教育形式,使学生要问  传统的教学形式是“三尺讲台,一支粉笔”,教师灌输,学生接受。教学形式单调,学生学起来枯燥无味,没有主动性,更谈不上提出问题,为激发学生提出问题。教学中应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例如尽可能采用挂图、幻灯、录像、多媒体课件,精彩的演示实验或学生的分组实验等形式,还可以引导学生跳出书本,走出教室,关注社会,去田野,去工厂,尝试在现实中碰到的问题,通过采用这些形式,使学生有感而发,自然而出于内心地想提出问题。  2.善于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能问  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学生发现并提出问题是求知的起始,也是教师展开教学的最好开端。教师要能抓住教学的契机,让学生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  2.1提供实验器材,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发现问题,进而提出问题。例如:在讲“磁体与磁场”时,我让学生利用实验桌上提供的器材,自己去做实验,并告知他们要针对实验现象自己提出问题。学生们确实提出了很多问题:小磁针为什么总能指向南北?磁体为什么能吸引铁钉而不能吸引铜?为什么磁极间有时是相互吸引而有时是相互排斥?为什么铁钉也能变成磁体?  2.2对于已经通过实验探究解决了一些问题的同时,提出更高的要求。例如:学生在完成“安装直流电动机模型”实验后,有的学生能提出:怎样能让电动机转得更快?如何让电动机反转?通过这些问题的深入探讨,学生更好的理解了影响电动机转速和转向的因素。  2.3利用固有经验制造“悬念”,启发思维。例如在讲“物体的浮沉条件”时,教师可演示:将一个实心铁块分别放入水和水银中,在学生的思维定势中,实心的铁块放入液体中总是下沉的。当他们看到铁块在水中下沉,而在水银中漂浮时,与学生原有的知识产生了冲突,思维自然活跃起来,疑问自然产生了。  2.4引导学生多与日常生活现象中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伽利略发现钟摆,爱因斯坦发现光的色散,都是从日常生活中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的成功典范。刚开始学生从生活中发现的问题可能是比较幼稚的,但教师要多鼓励、支持,增加他们的信心,长期坚持必定会有所收获。例如有的学生坐在教学室两边,就会提出为什么看不清黑板上的字?有的学生在使用投影仪时,就会提出当屏幕上的字太小时,应当采取什么措施?  3.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想问  融洽的师生关系能让学生放开胆子敢问,而浓厚的兴趣是学生想问的源泉。初中的学生是最具活力的年龄,也是刚刚接触到物理学,我们要从他们的身心发展着手,激发学生的兴趣。  3.1利用奇妙的物理现象激发兴趣。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制造反差、设计悬念,激发学生的兴趣,形成疑问。例如:八年级的序言中,往装满水的杯子中放回形针,居然能放入三、四十个之多。再例如:在学习“液体沸点与气压的关系”时,有一个实验是:烧瓶中停止沸腾的水,当用橡皮塞塞住瓶口倒立,并在瓶底外壁上浇上冷水,会看到水重新沸腾。学生的激情一下子被调动起来了,更激发了探究其原因的动力,也就是更加“想问”了。  3.2利用物理学史中的人物故事激发兴趣。初中生有普遍的“追星潮”,他们对物理学界的名人也充满着崇敬。在实际教学中,我有意识地介绍一些物理学家的故事,这样既培养了学生正确的崇拜观,又激发了学习的兴趣,更将“有条件的怀疑”寓于故事之中。例如:伽利略对亚里士多德的怀疑和批判,推翻了错误的落体定律和强迫运动定律,得出了惯性定律,为经典力学的建交打下了理论基础。法拉第由于坚信各种自然力的统一性,并以此为标准来裁定和审视自己进行的科学实验,为此他顶住了各种流言蜚语、讽刺打击,忍受了不少权威人士的白眼和讥笑,终于一鸣惊人,以电磁感应现象的发现为今后的电力革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正是无数的物理学家坚持有条件的怀疑主义思想,不迷信权威,力求以发展、变化、联系的思想,以实践和逻辑为标准来审视和判断一切科学假设与科学理论,才给物理学的发展不断增添了前进的动力。先辈们的成功经验也让学生对大师们的才华由衷赞叹,也更好地激励有志于科学的青年勤于思考,善于发现问题并勇于质疑。  4.教师要教学生质疑的方法,让学生会问  4.1联系实际引发质疑  联系实际引发质疑就是通过分析,比较某种观点看法和已知事实现象或新的实验事实是否矛盾,从而提出质疑。如近两千多年以来,人们都相信亚里士多德的“圣言”认为重的物体比轻的物体下落的快,伽利略在做单摆实验时发现,摆线上系轻重不同的石块,从最高点到最低点所用的时间都相同,因此提出了质疑。后经反复实验和研究,推翻了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并建立了科学的落体定律。又如原子结构的假说,开始汤姆生提出了“枣糕”模型,后来,卢瑟福做了著名的α粒子散射实验,发现汤姆生的“枣糕”模型和α粒子散射实验相矛盾,于是产生了质疑并提出了核式结构学说。  4.2改变条件引发质疑  物理规律都有一定的适用范围,在教学过程中可引导学生改变条件,想一想在不同条件下的表达形式;同一物理问题处理起来往往有多种方法,有时改变条件进行思考,能获得最佳的求解方法。  4.3追求因果进行质疑  我们要教育学生保持旺盛的发奇心和求知欲,脑海中要经常出现“为什么”三个字,要经常追问物理概念为什么要这样定义?物理规律是如何得来的?实验为什么要这样设计?做物理习题做错时更要问一下为什么会做错?原因是什么?发现某物理现象也要经常问问产生的原因是什么。例如为什么我们乘车时会看到远处的太阳向前走面是近处的树木会向后走?为什么眼睛会看见东西?雨后的天空为什么会出现彩虹?机油落在水面后为什么会出现五彩缤纷的斑纹?原子弹,氢弹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威力?……坚持不懈地寻根问底常常会引出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或能加深对它们的理解,有时可能还会出现意想不到的收获。  总之“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教师要注意培养师生间的情感,要以积极的态度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宽松的质疑环境,激发学生产生强烈的探索动机,启发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质疑习惯,培养学生可持续的学习和创造性学习的能力。通过质疑能力的培养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这正是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目标,是现行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  参考文献:  [1]崔秀梅.初中物理新课程教学法[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2]冯贵东.物理教学中应重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J].中学物理,2007(6):7-8

  【摘要】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它是人们不断在实践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从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建立起来的。“创造始于问题”,培养学生学会质疑不仅可以提高学习兴趣,发展智力,提高思维广度,更重要的在于可以让学生学会如何学习,如何思考。教师要注意培养师生间的情感,要以积极的态度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宽松的质疑环境,激发学生产生强烈的探索动机,启发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质疑习惯,培养学生可持续的学习和创造性学习的能力。  【关键词】学起于思 思源于疑 主动参与 乐于探究 勇于质疑 学会质疑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6-0095-02  物理课的教学过程是认知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的统一,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由无知到有知,由知信到行为;所以,物理课堂教学的重要一环就是怎样让学生由无知到有知,将知识内化。古语曰: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新课程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而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它是人们不断在实践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从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建立起来的。“创造始于问题”,培养学生学会质疑不仅可以提高学习兴趣,发展智力,提高思维广度,更重要的在于可以让学生学会如何学习,如何思考。那么,我们在教学中究竟应当怎样去培养和激发学生质疑的技能呢?  1.营造良好的环境,鼓励学生质疑  1.1培养师生情感,让学生敢问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放下架子,充分尊重学生,和学生建立一种朋友关系。将学生看作是平等的有思想的教学参与者,鼓励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不懂就问,敢于对老师、学生和教材质疑。对于学生大胆的猜测和疑问,即便是错误的也要首先肯定其积极动脑的一面,要保护学生的积极性,决不可嘲讽,而应调动全班学生进行思考、讨论,教师在一旁作引导、评介。例如:我在上“压强”课时,有学生提出:当在冰面上站立时,忽然发现冰马上要破裂了,这时应该采取什么措施?一部分学生认为应该迅速跑开,远离危险;另一部分学生提出要踮着脚尖慢慢走开;而只有一个学生提出要轻轻躺下,向岸边滚动,呼救。当时许多学生都嘲笑他,他当时很自卑。我立即引导学生用课堂上刚学过的压强知识进行分析、讨论,结果学生们发现他的方法是最安全可行的。再看那位同学,成功的喜悦溢于言表。中学生都喜欢表现自我,他们为了发现问题必定开动脑筋思考,挖空心思找疑问,而在教师长期的支持、鼓励下就能更加激起他们质疑的激情,愿意去问。  1.2采用丰富多彩的教育形式,使学生要问  传统的教学形式是“三尺讲台,一支粉笔”,教师灌输,学生接受。教学形式单调,学生学起来枯燥无味,没有主动性,更谈不上提出问题,为激发学生提出问题。教学中应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例如尽可能采用挂图、幻灯、录像、多媒体课件,精彩的演示实验或学生的分组实验等形式,还可以引导学生跳出书本,走出教室,关注社会,去田野,去工厂,尝试在现实中碰到的问题,通过采用这些形式,使学生有感而发,自然而出于内心地想提出问题。  2.善于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能问  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学生发现并提出问题是求知的起始,也是教师展开教学的最好开端。教师要能抓住教学的契机,让学生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  2.1提供实验器材,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发现问题,进而提出问题。例如:在讲“磁体与磁场”时,我让学生利用实验桌上提供的器材,自己去做实验,并告知他们要针对实验现象自己提出问题。学生们确实提出了很多问题:小磁针为什么总能指向南北?磁体为什么能吸引铁钉而不能吸引铜?为什么磁极间有时是相互吸引而有时是相互排斥?为什么铁钉也能变成磁体?  2.2对于已经通过实验探究解决了一些问题的同时,提出更高的要求。例如:学生在完成“安装直流电动机模型”实验后,有的学生能提出:怎样能让电动机转得更快?如何让电动机反转?通过这些问题的深入探讨,学生更好的理解了影响电动机转速和转向的因素。  2.3利用固有经验制造“悬念”,启发思维。例如在讲“物体的浮沉条件”时,教师可演示:将一个实心铁块分别放入水和水银中,在学生的思维定势中,实心的铁块放入液体中总是下沉的。当他们看到铁块在水中下沉,而在水银中漂浮时,与学生原有的知识产生了冲突,思维自然活跃起来,疑问自然产生了。  2.4引导学生多与日常生活现象中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伽利略发现钟摆,爱因斯坦发现光的色散,都是从日常生活中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的成功典范。刚开始学生从生活中发现的问题可能是比较幼稚的,但教师要多鼓励、支持,增加他们的信心,长期坚持必定会有所收获。例如有的学生坐在教学室两边,就会提出为什么看不清黑板上的字?有的学生在使用投影仪时,就会提出当屏幕上的字太小时,应当采取什么措施?  3.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想问  融洽的师生关系能让学生放开胆子敢问,而浓厚的兴趣是学生想问的源泉。初中的学生是最具活力的年龄,也是刚刚接触到物理学,我们要从他们的身心发展着手,激发学生的兴趣。  3.1利用奇妙的物理现象激发兴趣。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制造反差、设计悬念,激发学生的兴趣,形成疑问。例如:八年级的序言中,往装满水的杯子中放回形针,居然能放入三、四十个之多。再例如:在学习“液体沸点与气压的关系”时,有一个实验是:烧瓶中停止沸腾的水,当用橡皮塞塞住瓶口倒立,并在瓶底外壁上浇上冷水,会看到水重新沸腾。学生的激情一下子被调动起来了,更激发了探究其原因的动力,也就是更加“想问”了。  3.2利用物理学史中的人物故事激发兴趣。初中生有普遍的“追星潮”,他们对物理学界的名人也充满着崇敬。在实际教学中,我有意识地介绍一些物理学家的故事,这样既培养了学生正确的崇拜观,又激发了学习的兴趣,更将“有条件的怀疑”寓于故事之中。例如:伽利略对亚里士多德的怀疑和批判,推翻了错误的落体定律和强迫运动定律,得出了惯性定律,为经典力学的建交打下了理论基础。法拉第由于坚信各种自然力的统一性,并以此为标准来裁定和审视自己进行的科学实验,为此他顶住了各种流言蜚语、讽刺打击,忍受了不少权威人士的白眼和讥笑,终于一鸣惊人,以电磁感应现象的发现为今后的电力革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正是无数的物理学家坚持有条件的怀疑主义思想,不迷信权威,力求以发展、变化、联系的思想,以实践和逻辑为标准来审视和判断一切科学假设与科学理论,才给物理学的发展不断增添了前进的动力。先辈们的成功经验也让学生对大师们的才华由衷赞叹,也更好地激励有志于科学的青年勤于思考,善于发现问题并勇于质疑。  4.教师要教学生质疑的方法,让学生会问  4.1联系实际引发质疑  联系实际引发质疑就是通过分析,比较某种观点看法和已知事实现象或新的实验事实是否矛盾,从而提出质疑。如近两千多年以来,人们都相信亚里士多德的“圣言”认为重的物体比轻的物体下落的快,伽利略在做单摆实验时发现,摆线上系轻重不同的石块,从最高点到最低点所用的时间都相同,因此提出了质疑。后经反复实验和研究,推翻了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并建立了科学的落体定律。又如原子结构的假说,开始汤姆生提出了“枣糕”模型,后来,卢瑟福做了著名的α粒子散射实验,发现汤姆生的“枣糕”模型和α粒子散射实验相矛盾,于是产生了质疑并提出了核式结构学说。  4.2改变条件引发质疑  物理规律都有一定的适用范围,在教学过程中可引导学生改变条件,想一想在不同条件下的表达形式;同一物理问题处理起来往往有多种方法,有时改变条件进行思考,能获得最佳的求解方法。  4.3追求因果进行质疑  我们要教育学生保持旺盛的发奇心和求知欲,脑海中要经常出现“为什么”三个字,要经常追问物理概念为什么要这样定义?物理规律是如何得来的?实验为什么要这样设计?做物理习题做错时更要问一下为什么会做错?原因是什么?发现某物理现象也要经常问问产生的原因是什么。例如为什么我们乘车时会看到远处的太阳向前走面是近处的树木会向后走?为什么眼睛会看见东西?雨后的天空为什么会出现彩虹?机油落在水面后为什么会出现五彩缤纷的斑纹?原子弹,氢弹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威力?……坚持不懈地寻根问底常常会引出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或能加深对它们的理解,有时可能还会出现意想不到的收获。  总之“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教师要注意培养师生间的情感,要以积极的态度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宽松的质疑环境,激发学生产生强烈的探索动机,启发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质疑习惯,培养学生可持续的学习和创造性学习的能力。通过质疑能力的培养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这正是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目标,是现行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  参考文献:  [1]崔秀梅.初中物理新课程教学法[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2]冯贵东.物理教学中应重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J].中学物理,2007(6):7-8


相关内容

  • 指导学生学会提问,培养质疑问难能力
  • 指导学生学会提问,培养质疑问难能力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问,有利于解惑:问,有助于知新.让学生学会提问,是突出主体,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的重要体现,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指导学生学会提问,培养他们质疑问难能力,是摆脱这种困境的一种有效方法.那么,怎样指导学生学会提问, ...

  • 让质疑成为学生自我发展的内驱力
  • 让质疑成为学生自我发展的内驱力 邳州市占城镇中心小学 李敏 [1**********] 内容摘要: 良好的习惯使学生受益终生,而好习惯要从小培养,习惯的培养需要学校和社会的共同 努力.如何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呢?本文从三个方面谈了要培养学生提问的好习惯:第一, 建立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第二,提供质疑的 ...

  • 教给学生质疑的方法
  • 教给学生质疑的方法 好奇是儿童的天性,是儿童求知欲的表现,教师要利用学生的这份天性,教给学生质疑的方法,让学生学会把学习过程中有价值的疑难问题提出来.训练初期,教师要做好示范.学生的一切活动都是从模仿开始的,质疑也是如此.还应使学生明确在那找疑点,让其质疑时有方法可循,有路可走.在方法上,引导学生学 ...

  • 大学校长寄语集锦
  • 北京大学校长周其凤:做新时代的主人 看着你们欢快地走入燕园,我常常想起我的"初入燕园".尽管路途辛苦,但满怀憧憬,无比兴奋和激动.不同的是,你们大多不必像我那样光脚走路和站乘火车了.这种"不同",从一个侧面反映了45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国家取得的巨大进 ...

  • 课题研究总结
  • 交流,拓宽了学生的学习渠道,创设出了五种之多的计算方法.这样设计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我获取信息的能力,为自主发展打下了基础. 本学期我们每位数学教师都是课堂教学的实践者,为保证新课程标准的落实,我们把课堂教学作为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索的数学学习环境,把学生在获得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在情感.态度 ...

  • 怎样引导学生质疑
  • 首先,寻找所要质的"疑".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这里就有一个方法问题.(1)要运用多种手段创设良好的氛围保护好学生的好问和好奇的天性.(2)教师要善于利用儿童这份天性,教给质疑方法,使学生乐于质疑,从中能享受到质疑的乐趣,而不是把它 ...

  • 高中语文教学实践怎么样引导学生质疑
  • 高中语文教学实践怎么样引导学生质疑 在新的学习方式下,学习的主体是学生,然而在教学中,我们 发现很多学生面对文本,无论是预习.复习,不是课堂学习.合作 探究都无的放矢,甚而无所事事,没有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为此, 学会质疑方法自然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内容,合作探究的必要 前提,打开知识宝库的金钥匙 ...

  • 浅谈"六环节"数学教学法
  • "六环节"是情境创设. 独立学习 . 合作交流. 展示成果 . 质疑释疑 .当堂检测.这种教学模式的精髓和灵魂在于课堂由过去的老师讲变为学生讲,教师由过去的演员变为导演.这种教学模式的改革目的在于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而不是接受知识的容器.问题情境具有情感上 ...

  • 新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华中科大校长
  • 华中科大校长李培根(根叔)在2007.2008.2009.2010年新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演讲稿) 每年的开学和毕业两大典礼,被视为高校的第一课和最后一课.据悉,每年开学典礼和毕业典礼上的讲稿都由李培根自己起草.李培根2005年3月出任华中科技大学校长.近6年来,他每年的"开学第一课&q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