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一.成本的内涵:生产经营过程中所耗费的生产资料转移的价值和劳动者为自己劳动所创造的价值的货币表现,也就是企业在生产经营中所耗费的资金的总和。P2
二.理论成本和实际成本的差别
1、实际工作中的成本开支范围与理论成本包括的内容有一定差别。
2、实际工作中的成本计算仅指狭义的成本,即产品制造成本,而不是全部理论成本。 全部理论成本包括(1)制造成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制造费用
(2)期间费用:管理费用,销售费用,财务费用。(在制造成本法下,直接计入当期损益。
3、实际工作中的成本概念已经超出了商品产品成本的范围。
三.成本会计的职能:基本职能是反映和监督。
1.反映:以已经发生的各种费用为依据,为经营管理提供真实的、可以验证的成本信息,从而使成本分析、考核等工作建立在有客观依据的基础上。是对实际发生的生产经营耗费的反映。
2.监督:对各项生产经营耗费的合理性、合法性和有效性进行监督,以达到预期的成本管理目标。包括事前、事中和事后监督。
四.成本会计的对象:是指成本会计反映和监督的内容
(1)按照工业企业会计制度的有关规定,可以把工业企业成本会计的对象概括为:工业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产品生产成本和期间费用。
(2)从现行企业会计制度的有关规定出发,可以把成本会计的对象概括为: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生产经营业务成本和期间费用。
五.成本会计工作的组织
1.设置成本会计机构
成本会计工作的组织形式通常有以下两种:(各自优缺点P14)
(1)集中工作方式:适用于生产规模小、管理层次少、成本会计工作比较简单的小型企业。
(2)分散式:适用于生产规模大、职能部门多、管理层次多的大中型企业。
2.配备必要的成本会计人员
3.制定科学合理的成本会计制度
(1)关于成本预测和决策的制度; ⑵关于成本定额、成本计划的编制方法;
⑶关于成本控制的制度; ⑷关于成本核算制度;
⑸有关责任成本制度; ⑹企业内部结算价格的制订和结算办法等;
⑺关于成本报表的制度; ⑻其它有关成本会计的制度(例如成本分析的制度)。
第二章
一.正确划分各种费用界限
1、正确划分应否计入产品成本、期间费用的界限;
2、正确划分生产费用(制造成本)与期间费用的界限;
3、正确划分各月份的费用界限; 4、正确划分各种产品的费用界限;
5、正确划分在产品和完工产品的费用界限。
二.产品制造成本核算的基本步骤
(1)各项要素费用的分配; (2)待摊费用和预提费用的分配;
(3)辅助生产费用的分配; (4)基本生产车间制造费用的分配;
(5)废品损失和停工损失的分配 ;(6)完工产品和月末在产品之间的费用划分。
三.费用的分类(P21)
第三章
一.费用的分配(计算题)
(1)各项要素费用的分配:① 材料费用的分配(P31)②外购动力费用的分配(P38)
(2)辅助生产费用的分配:①交互分配法(p61) ②按计划成本分配法(P65)
(3)制造费用的分配:按年度计划分配率分配法(P70)
(4)废品损失和停工损失的核算(P72)
第四章P83
一.(计算题)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与在产品之间的分配方法:约当产量比例法P88
定义(1)约当产量:指月末在产品按照其投料和加工程度折算为相当于完工产品的数量。
(2)约当产量法:将生产费用合计按完工产品产量和期末在产品约当产量的比例进行分配的一种方法。
例:某产品本月完工24件,在产品10件,其中5件已投入原材料60%,已加工40%,另5件原材料已投足,已加工80%。
解:在产品按投料程度计算的约当产量:5×60%+5×100%=8 (件)
在产品按加工程度计算的约当产量: 5×80%+5×40%=6 (件)
第五章
一.生产的分类:(P101)
按工艺过程特点分类:单步骤生产,多步骤生产
按生产组织特点分类:大量生产,成批生产,单件生产
二.成品计算的基本方法与辅助方法
1.成本计算的基本方法:品种法、分步法和分批法。其中品种法又是最基本的方法。
2.成本计算的辅助方法:定额法、分类法等,它们不能单独进行,必须结合基本方法运用
3.区分产品成本计算基本方法和辅助方法的标志:
(1)是否与生产类型特点有直接联系(2)是否涉及和解决成本计算对象问题
(3)从计算产品实际成本的角度看,是否是必不可少
4.成本计算对象是设置产品成本明细账,归集生产费用,计算产品成本的前提,是构成成本计算方法的主要标志,因而也是对成本计算方法起决定作用,是区分各种基本方法的标志。
企业产品成本计算方法的选择
三.基本方法(对象,使用范围P105)
(一)品种法的特点
(1)定义及适用范围
1、大量大批单步骤生产的企业
2、大量大批多步骤生产但成本管理不要求分步计算成本的企业
(2)品种法的基本特点
1、成本计算对象:产品品种
①如只有一种产品,则只设一张成本计算单
②如生产多种产品,则需设多张成本计算单
2、成本计算期:按月定期进行,固定在月末
3、月末在产品成本的计算
①单步骤生产或月末没有在产品时,不需要计算在产品成本
②多步骤生产一般需要计算在产品成本
(二)分批法的特点
(1)分批法的定义及适用范围:适用于管理上不要求分步骤计算成本的小批单件生产
(2)分批法的基本特点
①成本计算对象 ②成本计算期 ③费用在完工产品与在产品之间的分配
(3)简化分批法(又称为不分批计算在产品成本的分批法)该种方法适用于在同一月份内,生产批数较多,月末未完工批数也较多的小批单件生产的企业。
(三)分步法的特点(P127)
(1)定义及适用范围
它是按照产品品种及其各生产步骤归集生产费用,计算产品成本的一种方法。
它适用于成本管理上要求分步计算产品成本的大量大批多步骤生产的企业。
(2)分步法的基本特点
1、成本计算对象 2、成本计算期3、费用在完工产品与在产品之间的分配
4、各步骤之间成本的结转 上一步骤生产的半成品是下一步骤的加工对象
(3)分类
1.逐步结转分步法。又称顺序结转分步法或计列半成品成本分步法。
①综合结转法 (P130) ②分项结转法(P139)
2.平行结转分步法。又称不计列半成品成本分步法。(P142)
①定义:是指各生产步骤不计算半成品成本,只归集本步骤所发生的生产费用,计算这些费用中应计入产成品成本的份额,然后将各步骤应计入同一产成品成本的份额平行结转,汇总计算产成品成本的方法。
②适用范围:该种方法适用于半成品不对外销售,管理上也不要求单独计算半成品成本的大量大批多步骤生产的企业。
③优缺点(P148)
第一章
一.成本的内涵:生产经营过程中所耗费的生产资料转移的价值和劳动者为自己劳动所创造的价值的货币表现,也就是企业在生产经营中所耗费的资金的总和。P2
二.理论成本和实际成本的差别
1、实际工作中的成本开支范围与理论成本包括的内容有一定差别。
2、实际工作中的成本计算仅指狭义的成本,即产品制造成本,而不是全部理论成本。 全部理论成本包括(1)制造成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制造费用
(2)期间费用:管理费用,销售费用,财务费用。(在制造成本法下,直接计入当期损益。
3、实际工作中的成本概念已经超出了商品产品成本的范围。
三.成本会计的职能:基本职能是反映和监督。
1.反映:以已经发生的各种费用为依据,为经营管理提供真实的、可以验证的成本信息,从而使成本分析、考核等工作建立在有客观依据的基础上。是对实际发生的生产经营耗费的反映。
2.监督:对各项生产经营耗费的合理性、合法性和有效性进行监督,以达到预期的成本管理目标。包括事前、事中和事后监督。
四.成本会计的对象:是指成本会计反映和监督的内容
(1)按照工业企业会计制度的有关规定,可以把工业企业成本会计的对象概括为:工业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产品生产成本和期间费用。
(2)从现行企业会计制度的有关规定出发,可以把成本会计的对象概括为: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生产经营业务成本和期间费用。
五.成本会计工作的组织
1.设置成本会计机构
成本会计工作的组织形式通常有以下两种:(各自优缺点P14)
(1)集中工作方式:适用于生产规模小、管理层次少、成本会计工作比较简单的小型企业。
(2)分散式:适用于生产规模大、职能部门多、管理层次多的大中型企业。
2.配备必要的成本会计人员
3.制定科学合理的成本会计制度
(1)关于成本预测和决策的制度; ⑵关于成本定额、成本计划的编制方法;
⑶关于成本控制的制度; ⑷关于成本核算制度;
⑸有关责任成本制度; ⑹企业内部结算价格的制订和结算办法等;
⑺关于成本报表的制度; ⑻其它有关成本会计的制度(例如成本分析的制度)。
第二章
一.正确划分各种费用界限
1、正确划分应否计入产品成本、期间费用的界限;
2、正确划分生产费用(制造成本)与期间费用的界限;
3、正确划分各月份的费用界限; 4、正确划分各种产品的费用界限;
5、正确划分在产品和完工产品的费用界限。
二.产品制造成本核算的基本步骤
(1)各项要素费用的分配; (2)待摊费用和预提费用的分配;
(3)辅助生产费用的分配; (4)基本生产车间制造费用的分配;
(5)废品损失和停工损失的分配 ;(6)完工产品和月末在产品之间的费用划分。
三.费用的分类(P21)
第三章
一.费用的分配(计算题)
(1)各项要素费用的分配:① 材料费用的分配(P31)②外购动力费用的分配(P38)
(2)辅助生产费用的分配:①交互分配法(p61) ②按计划成本分配法(P65)
(3)制造费用的分配:按年度计划分配率分配法(P70)
(4)废品损失和停工损失的核算(P72)
第四章P83
一.(计算题)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与在产品之间的分配方法:约当产量比例法P88
定义(1)约当产量:指月末在产品按照其投料和加工程度折算为相当于完工产品的数量。
(2)约当产量法:将生产费用合计按完工产品产量和期末在产品约当产量的比例进行分配的一种方法。
例:某产品本月完工24件,在产品10件,其中5件已投入原材料60%,已加工40%,另5件原材料已投足,已加工80%。
解:在产品按投料程度计算的约当产量:5×60%+5×100%=8 (件)
在产品按加工程度计算的约当产量: 5×80%+5×40%=6 (件)
第五章
一.生产的分类:(P101)
按工艺过程特点分类:单步骤生产,多步骤生产
按生产组织特点分类:大量生产,成批生产,单件生产
二.成品计算的基本方法与辅助方法
1.成本计算的基本方法:品种法、分步法和分批法。其中品种法又是最基本的方法。
2.成本计算的辅助方法:定额法、分类法等,它们不能单独进行,必须结合基本方法运用
3.区分产品成本计算基本方法和辅助方法的标志:
(1)是否与生产类型特点有直接联系(2)是否涉及和解决成本计算对象问题
(3)从计算产品实际成本的角度看,是否是必不可少
4.成本计算对象是设置产品成本明细账,归集生产费用,计算产品成本的前提,是构成成本计算方法的主要标志,因而也是对成本计算方法起决定作用,是区分各种基本方法的标志。
企业产品成本计算方法的选择
三.基本方法(对象,使用范围P105)
(一)品种法的特点
(1)定义及适用范围
1、大量大批单步骤生产的企业
2、大量大批多步骤生产但成本管理不要求分步计算成本的企业
(2)品种法的基本特点
1、成本计算对象:产品品种
①如只有一种产品,则只设一张成本计算单
②如生产多种产品,则需设多张成本计算单
2、成本计算期:按月定期进行,固定在月末
3、月末在产品成本的计算
①单步骤生产或月末没有在产品时,不需要计算在产品成本
②多步骤生产一般需要计算在产品成本
(二)分批法的特点
(1)分批法的定义及适用范围:适用于管理上不要求分步骤计算成本的小批单件生产
(2)分批法的基本特点
①成本计算对象 ②成本计算期 ③费用在完工产品与在产品之间的分配
(3)简化分批法(又称为不分批计算在产品成本的分批法)该种方法适用于在同一月份内,生产批数较多,月末未完工批数也较多的小批单件生产的企业。
(三)分步法的特点(P127)
(1)定义及适用范围
它是按照产品品种及其各生产步骤归集生产费用,计算产品成本的一种方法。
它适用于成本管理上要求分步计算产品成本的大量大批多步骤生产的企业。
(2)分步法的基本特点
1、成本计算对象 2、成本计算期3、费用在完工产品与在产品之间的分配
4、各步骤之间成本的结转 上一步骤生产的半成品是下一步骤的加工对象
(3)分类
1.逐步结转分步法。又称顺序结转分步法或计列半成品成本分步法。
①综合结转法 (P130) ②分项结转法(P139)
2.平行结转分步法。又称不计列半成品成本分步法。(P142)
①定义:是指各生产步骤不计算半成品成本,只归集本步骤所发生的生产费用,计算这些费用中应计入产成品成本的份额,然后将各步骤应计入同一产成品成本的份额平行结转,汇总计算产成品成本的方法。
②适用范围:该种方法适用于半成品不对外销售,管理上也不要求单独计算半成品成本的大量大批多步骤生产的企业。
③优缺点(P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