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蒹葭]课堂实录

《蒹葭》课堂实录

浙江省2010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评比一等奖课《蒹葭》实录整理

执教者 永嘉县实验中学 范圣龙

师(满怀深情):在很久很久以前,一个深秋的清晨,晨雾朦胧,芦苇飘荡,一位痴情的恋者徘徊河畔,为他心中的恋人唱出了缠绵悱恻的情歌,你听——

教师深情朗读第一节,(舒缓,绵长,全场默然,迅速被感染)

学生自由放声地朗读全诗——

邀请三个同学每人读一节

师:非常有感觉,投入了情感,这三节诗之间有什么特点?

生:三句话好像都表达了同样的意思,只是改变了一些字词

师:还有要说的吗

生:都有“溯洄从之,溯游从之„„”

师:也就是说句式相同,你们很敏感地发现它们相同的地方,我们称之为“重章叠句” 一唱三叹,有一种美感,我们一起来读来感受这艺术魅力

学生齐读

师:蒹葭是一首诗,也是一幅画,俗话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走近这幅画,你依稀看见了什么?

生;:我依稀看见了芦苇飘荡,尽头有一位美丽的女子在对男子微笑

师:这是怎样的芦苇?

生:很浩荡,飘忽不定

师:哪个词告诉你这些?

生:是蒹葭苍苍的苍苍

师:你读一下 同时教师出示幻灯,屏幕上两句蒹葭苍苍,第二句后面加了一个破折号 师:大家感受一下,这两句的不同之处,读一读

生:第二句有停顿,有延长,可以体现出惆怅的感觉

生:第二种拉长后有一种风吹过来芦苇在飘荡的感觉,芦苇的叶子上似乎有霜花

师:读急了,感觉就消失了„„拉长了读可以将惆怅凄美表达出来„„我们再读

生齐读“蒹葭苍——苍——”

师:假如老师再改成蒹葭苍盛行不行?对,不行,味道没有了。这就是诗经的叠词之美。其实蒹葭两字本身就很有韵味,

教师在屏幕上打出叠词二字,已经蒹葭两字的拼音,说:这叫做双声„„

大家齐读包含蒹葭二字的句子

师:是啊,这么美的画面,刚才有位同学说还有一位美丽的女子„„她在哪里?

生:在芦苇的尽头

师:还可能在哪里?

生:在诗人的心中

师:是啊,距离产生美,他们之间有距离,产生了朦胧之美„„

还有,他们的位置是固定的吗?

生:是飘忽不定的„„

师:从此你心中就走进了这样的一位女子——你们还看见了什么?

生:看到了主人公追逐的步伐,也依稀浮现在我面前

师:是啊,每个同学的心中都有这样的一幅画,它们都是朦胧的美丽的,其实这里还有一种声音,走近诗歌,你仿佛也听见了什么?

生生交流,屏幕上一行字——我们听见了——

生:我仿佛听见了水流的声音,带着主人公的心情

师:你走近了主人公的内心世界,我们将写水的几句拿出来欣赏一下,„„这两句诗中,主人公有怎样的心情?我们选读„„在水一方„„

生齐读——

师:此时„„心情怎么样?

生:悲伤,因为对面的伊人是可望不可即的

师:我追问你一句,虽然在河对岸,但伊人在不在?生:在

师:主人公就坚信他在对岸,虽然有一段距离,但他还悲伤吗?

生:是激动,是兴奋

师:是高兴的,满怀憧憬的„„这种憧憬集中在哪个字上面?

生:在

师请同学读这句,读出这种憧憬,并板书憧憬二字

生读一遍

师:我们要关注这个 在 字,连读三遍,加强感觉

师:如果要加一个感叹词,你加什么?

生:加“啊”

师:应该是一声轻轻地不太响亮的 啊,为什么

生:虽然看到了,隐隐约约的感觉,除了激动憧憬可能还有——

生:是发自内心的情感,如果太响了就会破坏这种感觉

师:你很懂得这种默默的欣喜——再读,读出这种幸福欣喜憧憬

生齐读,加了啊的这句

师:我们回到原文,再读回没有啊的原文,这个啊字的味道已经藏在哪了?对,“在”字中 男生齐读 在水一方 这句 全班和一遍 在水一方 四字

师:是啊,自己心中的伊人就在水对岸„„回到第二句,主人公还是那么幸福吗? 生:焦急的,看到了却不能到达

师:哪一个字就能体会这种情感

生:宛

师:焦急的,怎么办啊,想追寻却又找不到,有一种淡淡的失落

再请一个同学读这第二句,读出这种淡淡的惆怅

生读„„一遍,宛 字拉长

师:再放松一点,这 宛字 再读一遍

生读,大家读再读一遍该句

师:如果加一个感叹词,加什么呢,对 “唉”字 齐读 加了字的原文

再请一个女同学读 唉 字意味全包含在原文中了

同样请一同学读,全班和一遍最后一句

师:除了有流水的声音,有没有划水的声音?

生:溯游从之 等句子中有

师:这种逆流而上的划船声是轻松的还是艰辛的,还有其他词表现吗?

生:阻 长 等字

师:请一同学试着读这种追寻的艰辛

生读一遍

师:有感觉,我们重点关注 溯游从之道阻且长的阻和长就像主人公船桨一样每一下都那么艰辛,跟老师一起读,眉头皱起来,可能更能传达„„

生齐读一遍

师:出示这三句,大家一起读这三句

师:是啊,如此艰辛的追寻,我们似乎听到了主人公划船的喘气声,这是一副有声有色的画面,更是有温度的画面,我们再读,真切地感受到了什么?

生:感受到了主人公炽热的情感„„

师:从什么地方?

生:溯游从之等句,感受到了主人公奋力向前„„

师:同学们,他奋力向前,追求不止,一共几次啊?

生:三次,也许六次

师:还有不同的意见吗?

生:两次

生:无数次,地点的转化体现了无数次

师:应该是无数次,我们的主人公不达目的不罢休,生命不止,追求不止

生:表现了他执着的精神

生:坚韧的精神

师板书 执着

师:追寻的结果可能是百年好合也可能是永远追求不到,但是重要的是追寻的过程,他追寻了两千多年,让我们起立,拿起课本,在朗读声中感受这种执着的精神,老师读第一节,大家读二三两节——配乐——

请坐,大家齐读理学家朱熹的一段话„„

师:伊人仅仅就是爱人吗?

生:追求的梦想,目标吧

生:作者也是一个痴人,在寻梦,寻找心中的海市蜃楼„„

师:追寻这种看到就摸不到的„„感觉

生:追寻一种幸福„„

生:一种心灵的寄托„„实际上虽然得不到,但是要拼搏——

师:我们都在追求美好哦,我们读这段话,一起共勉吧

“在追寻的路上,我们热烈地期盼和追寻这美好,也许这种追修前路不能实现,但路上的风景我们的希望足以温暖我们无悔的青春——”

《蒹葭》课堂实录

浙江省2010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评比一等奖课《蒹葭》实录整理

执教者 永嘉县实验中学 范圣龙

师(满怀深情):在很久很久以前,一个深秋的清晨,晨雾朦胧,芦苇飘荡,一位痴情的恋者徘徊河畔,为他心中的恋人唱出了缠绵悱恻的情歌,你听——

教师深情朗读第一节,(舒缓,绵长,全场默然,迅速被感染)

学生自由放声地朗读全诗——

邀请三个同学每人读一节

师:非常有感觉,投入了情感,这三节诗之间有什么特点?

生:三句话好像都表达了同样的意思,只是改变了一些字词

师:还有要说的吗

生:都有“溯洄从之,溯游从之„„”

师:也就是说句式相同,你们很敏感地发现它们相同的地方,我们称之为“重章叠句” 一唱三叹,有一种美感,我们一起来读来感受这艺术魅力

学生齐读

师:蒹葭是一首诗,也是一幅画,俗话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走近这幅画,你依稀看见了什么?

生;:我依稀看见了芦苇飘荡,尽头有一位美丽的女子在对男子微笑

师:这是怎样的芦苇?

生:很浩荡,飘忽不定

师:哪个词告诉你这些?

生:是蒹葭苍苍的苍苍

师:你读一下 同时教师出示幻灯,屏幕上两句蒹葭苍苍,第二句后面加了一个破折号 师:大家感受一下,这两句的不同之处,读一读

生:第二句有停顿,有延长,可以体现出惆怅的感觉

生:第二种拉长后有一种风吹过来芦苇在飘荡的感觉,芦苇的叶子上似乎有霜花

师:读急了,感觉就消失了„„拉长了读可以将惆怅凄美表达出来„„我们再读

生齐读“蒹葭苍——苍——”

师:假如老师再改成蒹葭苍盛行不行?对,不行,味道没有了。这就是诗经的叠词之美。其实蒹葭两字本身就很有韵味,

教师在屏幕上打出叠词二字,已经蒹葭两字的拼音,说:这叫做双声„„

大家齐读包含蒹葭二字的句子

师:是啊,这么美的画面,刚才有位同学说还有一位美丽的女子„„她在哪里?

生:在芦苇的尽头

师:还可能在哪里?

生:在诗人的心中

师:是啊,距离产生美,他们之间有距离,产生了朦胧之美„„

还有,他们的位置是固定的吗?

生:是飘忽不定的„„

师:从此你心中就走进了这样的一位女子——你们还看见了什么?

生:看到了主人公追逐的步伐,也依稀浮现在我面前

师:是啊,每个同学的心中都有这样的一幅画,它们都是朦胧的美丽的,其实这里还有一种声音,走近诗歌,你仿佛也听见了什么?

生生交流,屏幕上一行字——我们听见了——

生:我仿佛听见了水流的声音,带着主人公的心情

师:你走近了主人公的内心世界,我们将写水的几句拿出来欣赏一下,„„这两句诗中,主人公有怎样的心情?我们选读„„在水一方„„

生齐读——

师:此时„„心情怎么样?

生:悲伤,因为对面的伊人是可望不可即的

师:我追问你一句,虽然在河对岸,但伊人在不在?生:在

师:主人公就坚信他在对岸,虽然有一段距离,但他还悲伤吗?

生:是激动,是兴奋

师:是高兴的,满怀憧憬的„„这种憧憬集中在哪个字上面?

生:在

师请同学读这句,读出这种憧憬,并板书憧憬二字

生读一遍

师:我们要关注这个 在 字,连读三遍,加强感觉

师:如果要加一个感叹词,你加什么?

生:加“啊”

师:应该是一声轻轻地不太响亮的 啊,为什么

生:虽然看到了,隐隐约约的感觉,除了激动憧憬可能还有——

生:是发自内心的情感,如果太响了就会破坏这种感觉

师:你很懂得这种默默的欣喜——再读,读出这种幸福欣喜憧憬

生齐读,加了啊的这句

师:我们回到原文,再读回没有啊的原文,这个啊字的味道已经藏在哪了?对,“在”字中 男生齐读 在水一方 这句 全班和一遍 在水一方 四字

师:是啊,自己心中的伊人就在水对岸„„回到第二句,主人公还是那么幸福吗? 生:焦急的,看到了却不能到达

师:哪一个字就能体会这种情感

生:宛

师:焦急的,怎么办啊,想追寻却又找不到,有一种淡淡的失落

再请一个同学读这第二句,读出这种淡淡的惆怅

生读„„一遍,宛 字拉长

师:再放松一点,这 宛字 再读一遍

生读,大家读再读一遍该句

师:如果加一个感叹词,加什么呢,对 “唉”字 齐读 加了字的原文

再请一个女同学读 唉 字意味全包含在原文中了

同样请一同学读,全班和一遍最后一句

师:除了有流水的声音,有没有划水的声音?

生:溯游从之 等句子中有

师:这种逆流而上的划船声是轻松的还是艰辛的,还有其他词表现吗?

生:阻 长 等字

师:请一同学试着读这种追寻的艰辛

生读一遍

师:有感觉,我们重点关注 溯游从之道阻且长的阻和长就像主人公船桨一样每一下都那么艰辛,跟老师一起读,眉头皱起来,可能更能传达„„

生齐读一遍

师:出示这三句,大家一起读这三句

师:是啊,如此艰辛的追寻,我们似乎听到了主人公划船的喘气声,这是一副有声有色的画面,更是有温度的画面,我们再读,真切地感受到了什么?

生:感受到了主人公炽热的情感„„

师:从什么地方?

生:溯游从之等句,感受到了主人公奋力向前„„

师:同学们,他奋力向前,追求不止,一共几次啊?

生:三次,也许六次

师:还有不同的意见吗?

生:两次

生:无数次,地点的转化体现了无数次

师:应该是无数次,我们的主人公不达目的不罢休,生命不止,追求不止

生:表现了他执着的精神

生:坚韧的精神

师板书 执着

师:追寻的结果可能是百年好合也可能是永远追求不到,但是重要的是追寻的过程,他追寻了两千多年,让我们起立,拿起课本,在朗读声中感受这种执着的精神,老师读第一节,大家读二三两节——配乐——

请坐,大家齐读理学家朱熹的一段话„„

师:伊人仅仅就是爱人吗?

生:追求的梦想,目标吧

生:作者也是一个痴人,在寻梦,寻找心中的海市蜃楼„„

师:追寻这种看到就摸不到的„„感觉

生:追寻一种幸福„„

生:一种心灵的寄托„„实际上虽然得不到,但是要拼搏——

师:我们都在追求美好哦,我们读这段话,一起共勉吧

“在追寻的路上,我们热烈地期盼和追寻这美好,也许这种追修前路不能实现,但路上的风景我们的希望足以温暖我们无悔的青春——”


相关内容

  •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学实录课堂视频公开课名师授课录像优质课观摩课
  • 查看: 1422|回复: 0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学实录课堂视频公开课名师授课录像优质课观摩课[复制链接] admin 管理员 串个门 加好友 打招呼 发消息 电梯直达 楼主 发表于 2011-12-29 19:40:37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分享到:开心网搜狐微博网易微博新浪微博百 ...

  • 名师(特级教师)课堂实录集锦(王君篇)
  • 王君,重庆市中学语文特级教师,全国中语优秀教师,全国中语教改新星,重庆市骨干教师.多次获得国家级.省级课堂教学大赛一等奖.在国家级报刊发表教育教学文章 150 多篇,近 10 篇被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语文教学通讯><教育文摘周报>等多家报刊推荐为封面人物.头版人物.曾应邀 ...

  • 读[我这样教数学]有感
  • 读<我这样教数学>有感 <我这样教数学--华应龙课堂实录>这本书的封面赫然油印着华老师的几张课堂实录照片,看起来并不魁梧还有点消瘦的华应龙老师在课堂上指点江山,那双明亮而深邃的小眼睛仿佛对每一位看到这本书的老师说:"跟我来吧,我传你课堂真经!"这本将近30 ...

  • 研读钱梦龙先生执教[愚公移山]的课堂实录有感(陶有杏)
  • 研读钱梦龙先生执教<愚公移山>的课堂实录有感 龙街中学 陶有杏 在仔细研读了钱先生执教<愚公移山>的课堂实录之后,我深受启发.以前我在教学生学习文言文的时候,主要侧重的是字.词.句和文意的基本把握,只要上文言文,课堂气氛就一片沉寂,学生都感觉非常的枯燥乏味.而钱先生所上的这篇 ...

  • 从[企业经营者的素质]课堂实录看教学对话
  • 从<企业经营者的素质>课堂实录看教学对话 [关键词]课堂实录教学对话 观察目的:授课教师林凡工作6年,已经进行过高中教学的大循环.我们对她进行观察的主要目的是促进她向骨干教师转化.因此,既要发现她课堂的不足,进行矫正性观察:又要注意捕捉她成功的经验,进行分析,利于她教学风格的形成. 观察 ...

  • 浅入或能深出_浅读则难深入_评_将进酒_课堂实录_郭惠宇
  • 中学语文教学 2006年3月 着好的生成.诗的语言简约凝练,诗的意境含蓄蕴藉,品味诗歌需要慢慢"浸泡".教师用竞聘"摄影家"的方式,把音乐引进课堂,把摄影引进课堂,激活了学生的想象力.学生用绘画的眼睛,音乐的耳朵,诗意的心灵感知作品,欣赏作品,演绎出一段段荡人 ...

  • [黄山奇石]课堂实录
  • [<黄山奇石>课堂实录] <黄山奇石>课堂实录 浙江省临安市於潜二小管建刚执教预设目标:1.随文学习生字及通过联系上下文等方法理解新词的意义,<黄山奇石>课堂实录.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有能力的当堂熟读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3.通过看图.学文,运用讲.读.写.画等形 ...

  • 一师一优课技术标准
  • "一师一优课"和"一课一名师"活动 "优课"技术标准 一.作品包制作技术标准 (一)作品包定义及规范 在本活 动中,教师展示.交流的基本单元为一个"作品包".作品包须设为一个独立文件夹,由一个课堂教学视频及相关文件组成. ...

  • 钱梦龙先生的[愚公移山]课堂实录观后评析
  • 钱梦龙先生的<愚公移山>课堂实录观后评析 在观看了钱梦龙先生的<愚公移山>教学实录之后,我受益匪浅.他的教学过程充分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着眼于学生自身发展的过程,改变学生听和教师讲为学生主动接受知识的教学模式. 从课堂的一开始,钱梦龙先生就是让学生们朗读一遍文章,读完 ...

  • 窗前的气球课堂实录
  • [窗前的气球课堂实录] 课前师生一起唱<歌声与微笑> 师:带着你的微笑,我们一起写课题 (师板书课题,生看) 齐读课题 师:窗前的气球想看吗?那就打开课文读吧! (生自由读课文) 师:如果小伙伴读得好,你怎么办?(生:称赞他)如果他读得不好呢?(生:帮助他) 再读的时候,我相信你们会读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