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如何提升农村初中学生作文能力
雷州市雷高初级中学 陈海玲
作文能力是一个人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水平往往代表一个人的文化程度,代表一个人的文化素养。可见,学生的作文能力是何等重要。但我根据多年的初中语文教学经验,却发现在农村初中学生中,除了少数学生的作文能力基本达标外,大部分学生的作文能力都没有达到要求,而且相当大部分学生的作文能力都相对低下。面对这种情况,如何提升他们的作文能力,就成了一大教学难题。为攻克这一难题,我在教学实践中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尝试。
一. 化难为易,让学生肯写
语文教育具有很强的实践性,作文教学更是如此。学生不亲自实践,提升作文能力就无从谈起。但根据学生作文能力发展严重滞后的实际情况,如果教师死板地按照作文教学的学段要求来教学,就容易让学生产生畏难情绪,而放弃实践。为让学生肯写能写,教师可以灵活地降低作文的难度,化难为易。比如,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作文话题是“寻觅春天的踪迹”,要求以“我心目中的春”或“在这个不寻常的春天里”为题写一篇作文。鉴于学生作文能力普遍不高,我把作文的要求降低了,改成要求学生利用一周或两周的时间观察校园里的玉兰树的变化,然后把观察到的写成一篇400字左右的短文,名为《春天里的玉兰树》。这样指定了观察的对象,缩小了作文的范围,由于在校内,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具体的观察指导,也方便学生观察。这样一来,绝大部分学生都能较顺利地完成作文。又如,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作文话题是“战争”,战争离学生的现实生活较远,
让学生作文的话,会不知从何写起。为降低作文的难度,让学生有话可说,我让学生在学习第一单元,了解到的战争的残酷的基础上,仔细阅读综合性学习中的参考资料四——安妮和她的日记(记录是是一个少女对战争的的看法),然后写一篇《安妮日记》读后感。在我的稍加指导下,学生都能顺利完成作文。而且这不仅达到了进行写作训练的目的,而且加深了学生对战争的了解和认识。这种“化难为易”的方法在任何单元作文教学中均可实施,其原则就是以学生的实际为立足点,灵活降低作文的难度,让学生有话可说,有内容可写,让学生写自己能写的东西,而不至于因为作文难度太大为交差而去抄袭,导致作文训练成了走过场的形式。
二.促进平时积累,让学生有东西可写
农村初中学生由于课外阅读较少,平时又很少有主动积累语言的习惯,他们写起作文来,往往是词汇缺乏,比如,有学生写人物外貌时,写道“她长着圆圆的脸,圆圆的眼睛,圆圆的鼻子,圆圆的嘴巴,圆圆的耳朵”,这就是典型的词汇严重缺乏的例子。语言是作文的材料,要让学生写作起来得心应手,教师就要促进学生平时注意积累。
我的具体做法是,新接手一届学生,就首先要求学生每人准备一个精美的笔记本,命名为“读书摘抄本”。同时告诉学生可以在摘抄过程中,随心所欲地自行排版,并可以根据自己的审美爱好美化版面。平时茶余饭后读读看看摘抄的内容。这样要求,是想把这摘抄活动变得是充满情趣的,而不是枯燥无味的苦差事。这样的要求,学生的兴趣果然很高。为防止学生摘抄只是一时热情,我还提出学期末进行摘抄本评比活动要求,学期末时进行摘抄本评比,评选优秀。这种做法能很好地促进学生积极地完成摘
抄任务。坚持这样要求一两年,学生就会养成注意平时积累的习惯。这积累的习惯养成了,对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是大有裨益的。
其次是对学生的摘抄内容做具体的指导。1.指导学生根据课文内容来积累。“重视文本”是新课标的要求,而且很多课文的研讨与练习中都出现“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摘抄好词,佳句”这样的要求,让学生把每篇课文中自己认为值得摘抄的好词、佳句、美段摘抄下来,闲时反复诵读,把玩,时间一长,这些摘抄的内容就会在无形中内化为学生的语言,知识了。而且课本是现成的,从课文内容摘抄,也是最容易操作的。2.指导学生从名著中摘抄积累 。 要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光靠一本语文书是不行的,还得设法让学生多读课外书才行。而课外书首选名著。要求学生从名著上摘抄,无形中也促进了学生的课外阅读。在课外阅读这方面,农村学生面临着无书可读的困境,为此,我的对策是给学生推荐一系列书目,如巴金的《家》《春》《秋》,海伦·凯勒的《请给我三天光明》,路遥的《平凡的世界》,周国平的《妞妞》,还有夏洛蒂·勃朗特的《简爱》,以及中国的四大古典名著等。然后要求学生自行组织读书社,每个社员每学期交10块钱,把筹到的钱用来置办必读名著,这办法较好地解决了无书可读的难题。在有书的情况下,就可以严格要求学生每人每学期至少读两本名著,并坚持做摘抄。把自己感兴趣的词语,句子,段落抄到摘抄本上,反复把玩。3.要求学生坚持记日记 。 学生写作水平不高,而日记形式自由,篇幅不限,学生想怎么写就怎么写,较容易完成,所以,记日记是提高学生书面表达能力的有效办法,且坚持记日记也在无形中养成学生积累写作素材的习惯。在写日记方面,学生除了写自己的日常生活,我还特别要求
学生要坚持关注时事,对社会上的热点问题,要在日记里有所记述,并写上一两句自己的看法。这能很好地培养学生关注生活关注社会的习惯。
以上几项工作,可以让学生养成积累写作材料的习惯,有了这习惯,学生到写作时就不会“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了。
三.给成功的体验,让学生乐写
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时时学习的愿望,请你注意无论如何不要使这种力量消失,缺少这种力量,教育上的任何巧妙措施都是无济于事的。苏霍姆林斯基如是说。写作对大部分学生来说还是件苦差事。如何让他们乐于写作?答案是给每个学生成功的体验。基于这个因素,我的具体做法是:1.利用每次批改作文的机会,尽最大的努力给每个学生热情的鼓励,给每个学生足够的关注。尤其是对作文基础差的学生,只要他们能写上几个通顺的句子,我都会由衷地给予赞美:“这几个句子就很通顺,不错,继续加油!”2.利用作文评讲课,让写得好的学生上台朗读自己的文章。3.对基础差的学生写得好的一段话,给大家读一读,表扬其进步。4.每次习作后,让班长组织,把优秀习作用信纸抄写好,张贴到学习园地上。这些做法把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关注到了,都给予不同程度的鼓励,可以说每个学生都有过成功的体验,这体验会消除学生对写作的畏难情绪,会激发学生的写作内需,让学生渐渐变得乐于写作文。
四.结合生活经历,让学生勤写
写作水平只有在实践中才能提高。基于学生基础普遍薄弱,自发进行写作训练有一定的难度,我便尝试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经历,给学生出题目并简要提示写作内容,要求学生进行写作训练。比如,新学期伊始,我就布置学生写“我的寒假生活”指导时强调要写真事,抒真情,告诉学生
只要写了自己真实的假期生活,就是有个性的,就是好文章。由于学生刚过完寒假,寒假的经历还记忆犹新,所以写起来还是有话可说。这样,学生不仅容易完成,且让老师了解到学生们真实的假期生活,了解到他们生活的丰富多彩。又如,学期初学校召开“开学典礼暨学期表彰”大会,对这,学生普遍比较敏感,因而也较关注。于是我在会后就抓紧时间布置他们写《开学典礼》,并提示学生记述开学典礼的经过,注意详略,重点写自己在开学典礼过程中的心理活动。学生很快就完成了习作,且大多学生写得真实具体,个别学生写得非常深刻,把自己看到别人领奖那种羡慕,不甘心,下决心努力的心理写得活灵活现。一个学期中。我总根据学生的切身生活体验,适时地给学生布置作文训练任务,如“中秋节”“农忙假”“听演讲后”“清明节”“一节音乐课”等等,这种结合学生生活经历,及时作文的方法,学生因为刚刚经历过,写作时都有话可说,有东西可写,也很容易写出真情实感,写多了,写作的能力就会上去了。
五.教给写法,让学生会写
在学生经过一定的写作实践之后,要让学生的作文能力有所提升,很有必要在写法上做适当的指导。在这点上,我主要从三个方面来努力。
1. 坚持要求“写真事,抒真情”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要求学生说真话,说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的感受和真切的体验”。写作有个性有创意,这是作文的关键所在。由于现在网络的普遍,大多初中学生都有通过上网查找作文,然后改头换面,以假乱真,应付交差的做法。这种作文习惯若不改掉,学生的作文水平不仅无法真正提
高,还会导致学生养成弄虚作假的坏习气。所以,我始终把“写真事,抒真情”作为学生写作的指导思想,贯穿在整个作文教学过程中。
2.结合课内阅读,借鉴写作方法
语文教材中的文章种类齐全,表现手法各具特色,这些文章既是学生阅读的材料,又是学生作文的范例。在教学中,可以有选择地有意识地指导学生借鉴和学习文章的写法。比如,教学八年级上册的《芦花荡》,可以指导学生借鉴“通过景物描写,渲染气氛或加强抒情效果”的写法,教《背影》就要求学生借鉴“从独特的角度来写父爱或母爱”,教《故宫博物院》要求学生借鉴“按空间顺序,详略得当”写一篇介绍自己的学校的说明文,教《阿长与山海经》,要求学生借鉴“通过多个事例,详略得当,表现人物”也写一个人等,这种结合课内阅读,指导学生作文的方法,坚持下来,学生就会慢慢掌握一些常用的写作方法,学生写作难的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3.在作文评讲中,指出学生写作中的普遍存在问题
要让学生会写作,除了利用课内阅读教给学生写作方法外,还可以利用作文评讲,给学生指出存在问题,让学生不断修正自己的写作行为。
每次作文批改,我都会记录下学生作文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比如在学生写《我的寒假生活》一习作训练中,我就记录下如下存在问题:
①句子不通顺
②不具体
③没有明确的中心
④缺少真情实感
⑤详略不当
然后在讲评时,给学生出示存在的问题,并给学生读读有关的病文,然后提出修改的意见。坚持这样做,时间长了,学生就会明白该如何写作文。学生的写作经验也会越来越丰富,写作就不会是一件苦差事了。
总之,我坚持从以上几个方面努力,一年下来,大部分学生对作文不再畏惧,相当大部分学生的作文能力都得到了提升。
谈谈如何提升农村初中学生作文能力
雷州市雷高初级中学 陈海玲
作文能力是一个人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水平往往代表一个人的文化程度,代表一个人的文化素养。可见,学生的作文能力是何等重要。但我根据多年的初中语文教学经验,却发现在农村初中学生中,除了少数学生的作文能力基本达标外,大部分学生的作文能力都没有达到要求,而且相当大部分学生的作文能力都相对低下。面对这种情况,如何提升他们的作文能力,就成了一大教学难题。为攻克这一难题,我在教学实践中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尝试。
一. 化难为易,让学生肯写
语文教育具有很强的实践性,作文教学更是如此。学生不亲自实践,提升作文能力就无从谈起。但根据学生作文能力发展严重滞后的实际情况,如果教师死板地按照作文教学的学段要求来教学,就容易让学生产生畏难情绪,而放弃实践。为让学生肯写能写,教师可以灵活地降低作文的难度,化难为易。比如,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作文话题是“寻觅春天的踪迹”,要求以“我心目中的春”或“在这个不寻常的春天里”为题写一篇作文。鉴于学生作文能力普遍不高,我把作文的要求降低了,改成要求学生利用一周或两周的时间观察校园里的玉兰树的变化,然后把观察到的写成一篇400字左右的短文,名为《春天里的玉兰树》。这样指定了观察的对象,缩小了作文的范围,由于在校内,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具体的观察指导,也方便学生观察。这样一来,绝大部分学生都能较顺利地完成作文。又如,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作文话题是“战争”,战争离学生的现实生活较远,
让学生作文的话,会不知从何写起。为降低作文的难度,让学生有话可说,我让学生在学习第一单元,了解到的战争的残酷的基础上,仔细阅读综合性学习中的参考资料四——安妮和她的日记(记录是是一个少女对战争的的看法),然后写一篇《安妮日记》读后感。在我的稍加指导下,学生都能顺利完成作文。而且这不仅达到了进行写作训练的目的,而且加深了学生对战争的了解和认识。这种“化难为易”的方法在任何单元作文教学中均可实施,其原则就是以学生的实际为立足点,灵活降低作文的难度,让学生有话可说,有内容可写,让学生写自己能写的东西,而不至于因为作文难度太大为交差而去抄袭,导致作文训练成了走过场的形式。
二.促进平时积累,让学生有东西可写
农村初中学生由于课外阅读较少,平时又很少有主动积累语言的习惯,他们写起作文来,往往是词汇缺乏,比如,有学生写人物外貌时,写道“她长着圆圆的脸,圆圆的眼睛,圆圆的鼻子,圆圆的嘴巴,圆圆的耳朵”,这就是典型的词汇严重缺乏的例子。语言是作文的材料,要让学生写作起来得心应手,教师就要促进学生平时注意积累。
我的具体做法是,新接手一届学生,就首先要求学生每人准备一个精美的笔记本,命名为“读书摘抄本”。同时告诉学生可以在摘抄过程中,随心所欲地自行排版,并可以根据自己的审美爱好美化版面。平时茶余饭后读读看看摘抄的内容。这样要求,是想把这摘抄活动变得是充满情趣的,而不是枯燥无味的苦差事。这样的要求,学生的兴趣果然很高。为防止学生摘抄只是一时热情,我还提出学期末进行摘抄本评比活动要求,学期末时进行摘抄本评比,评选优秀。这种做法能很好地促进学生积极地完成摘
抄任务。坚持这样要求一两年,学生就会养成注意平时积累的习惯。这积累的习惯养成了,对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是大有裨益的。
其次是对学生的摘抄内容做具体的指导。1.指导学生根据课文内容来积累。“重视文本”是新课标的要求,而且很多课文的研讨与练习中都出现“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摘抄好词,佳句”这样的要求,让学生把每篇课文中自己认为值得摘抄的好词、佳句、美段摘抄下来,闲时反复诵读,把玩,时间一长,这些摘抄的内容就会在无形中内化为学生的语言,知识了。而且课本是现成的,从课文内容摘抄,也是最容易操作的。2.指导学生从名著中摘抄积累 。 要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光靠一本语文书是不行的,还得设法让学生多读课外书才行。而课外书首选名著。要求学生从名著上摘抄,无形中也促进了学生的课外阅读。在课外阅读这方面,农村学生面临着无书可读的困境,为此,我的对策是给学生推荐一系列书目,如巴金的《家》《春》《秋》,海伦·凯勒的《请给我三天光明》,路遥的《平凡的世界》,周国平的《妞妞》,还有夏洛蒂·勃朗特的《简爱》,以及中国的四大古典名著等。然后要求学生自行组织读书社,每个社员每学期交10块钱,把筹到的钱用来置办必读名著,这办法较好地解决了无书可读的难题。在有书的情况下,就可以严格要求学生每人每学期至少读两本名著,并坚持做摘抄。把自己感兴趣的词语,句子,段落抄到摘抄本上,反复把玩。3.要求学生坚持记日记 。 学生写作水平不高,而日记形式自由,篇幅不限,学生想怎么写就怎么写,较容易完成,所以,记日记是提高学生书面表达能力的有效办法,且坚持记日记也在无形中养成学生积累写作素材的习惯。在写日记方面,学生除了写自己的日常生活,我还特别要求
学生要坚持关注时事,对社会上的热点问题,要在日记里有所记述,并写上一两句自己的看法。这能很好地培养学生关注生活关注社会的习惯。
以上几项工作,可以让学生养成积累写作材料的习惯,有了这习惯,学生到写作时就不会“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了。
三.给成功的体验,让学生乐写
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时时学习的愿望,请你注意无论如何不要使这种力量消失,缺少这种力量,教育上的任何巧妙措施都是无济于事的。苏霍姆林斯基如是说。写作对大部分学生来说还是件苦差事。如何让他们乐于写作?答案是给每个学生成功的体验。基于这个因素,我的具体做法是:1.利用每次批改作文的机会,尽最大的努力给每个学生热情的鼓励,给每个学生足够的关注。尤其是对作文基础差的学生,只要他们能写上几个通顺的句子,我都会由衷地给予赞美:“这几个句子就很通顺,不错,继续加油!”2.利用作文评讲课,让写得好的学生上台朗读自己的文章。3.对基础差的学生写得好的一段话,给大家读一读,表扬其进步。4.每次习作后,让班长组织,把优秀习作用信纸抄写好,张贴到学习园地上。这些做法把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关注到了,都给予不同程度的鼓励,可以说每个学生都有过成功的体验,这体验会消除学生对写作的畏难情绪,会激发学生的写作内需,让学生渐渐变得乐于写作文。
四.结合生活经历,让学生勤写
写作水平只有在实践中才能提高。基于学生基础普遍薄弱,自发进行写作训练有一定的难度,我便尝试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经历,给学生出题目并简要提示写作内容,要求学生进行写作训练。比如,新学期伊始,我就布置学生写“我的寒假生活”指导时强调要写真事,抒真情,告诉学生
只要写了自己真实的假期生活,就是有个性的,就是好文章。由于学生刚过完寒假,寒假的经历还记忆犹新,所以写起来还是有话可说。这样,学生不仅容易完成,且让老师了解到学生们真实的假期生活,了解到他们生活的丰富多彩。又如,学期初学校召开“开学典礼暨学期表彰”大会,对这,学生普遍比较敏感,因而也较关注。于是我在会后就抓紧时间布置他们写《开学典礼》,并提示学生记述开学典礼的经过,注意详略,重点写自己在开学典礼过程中的心理活动。学生很快就完成了习作,且大多学生写得真实具体,个别学生写得非常深刻,把自己看到别人领奖那种羡慕,不甘心,下决心努力的心理写得活灵活现。一个学期中。我总根据学生的切身生活体验,适时地给学生布置作文训练任务,如“中秋节”“农忙假”“听演讲后”“清明节”“一节音乐课”等等,这种结合学生生活经历,及时作文的方法,学生因为刚刚经历过,写作时都有话可说,有东西可写,也很容易写出真情实感,写多了,写作的能力就会上去了。
五.教给写法,让学生会写
在学生经过一定的写作实践之后,要让学生的作文能力有所提升,很有必要在写法上做适当的指导。在这点上,我主要从三个方面来努力。
1. 坚持要求“写真事,抒真情”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要求学生说真话,说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的感受和真切的体验”。写作有个性有创意,这是作文的关键所在。由于现在网络的普遍,大多初中学生都有通过上网查找作文,然后改头换面,以假乱真,应付交差的做法。这种作文习惯若不改掉,学生的作文水平不仅无法真正提
高,还会导致学生养成弄虚作假的坏习气。所以,我始终把“写真事,抒真情”作为学生写作的指导思想,贯穿在整个作文教学过程中。
2.结合课内阅读,借鉴写作方法
语文教材中的文章种类齐全,表现手法各具特色,这些文章既是学生阅读的材料,又是学生作文的范例。在教学中,可以有选择地有意识地指导学生借鉴和学习文章的写法。比如,教学八年级上册的《芦花荡》,可以指导学生借鉴“通过景物描写,渲染气氛或加强抒情效果”的写法,教《背影》就要求学生借鉴“从独特的角度来写父爱或母爱”,教《故宫博物院》要求学生借鉴“按空间顺序,详略得当”写一篇介绍自己的学校的说明文,教《阿长与山海经》,要求学生借鉴“通过多个事例,详略得当,表现人物”也写一个人等,这种结合课内阅读,指导学生作文的方法,坚持下来,学生就会慢慢掌握一些常用的写作方法,学生写作难的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3.在作文评讲中,指出学生写作中的普遍存在问题
要让学生会写作,除了利用课内阅读教给学生写作方法外,还可以利用作文评讲,给学生指出存在问题,让学生不断修正自己的写作行为。
每次作文批改,我都会记录下学生作文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比如在学生写《我的寒假生活》一习作训练中,我就记录下如下存在问题:
①句子不通顺
②不具体
③没有明确的中心
④缺少真情实感
⑤详略不当
然后在讲评时,给学生出示存在的问题,并给学生读读有关的病文,然后提出修改的意见。坚持这样做,时间长了,学生就会明白该如何写作文。学生的写作经验也会越来越丰富,写作就不会是一件苦差事了。
总之,我坚持从以上几个方面努力,一年下来,大部分学生对作文不再畏惧,相当大部分学生的作文能力都得到了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