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6-16 09:18 来源:文汇报 我有话说有8人参与
作者:华东师范大学政治学系教授 齐卫平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正式将“治理”确立为国家建设的理念,提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这个目标,对党的建设提出了新任务。国家需要治理,政党需要建设,深刻认识两者关系的生成逻辑,对于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具有重要意义。
国家治理与执政党建设相契合
党中央确立治理的理念,本身就是现代价值取向植入国家建设的体现。与“统治”、“管理”等传统概念相比,“治理”所包含的民主含量更为丰富,反映的时代价值更为鲜亮。党执政历史实践中先后形成过工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国防现代化、科学技术现代化、文化现代化等提法,确立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理念,是对现代化理论创造性的贡献,是深化社会主义现代化含义认识的标志性成果。
治理作为国家功能,主要含义是指通过权力的制度安排、职能履行和实践运作,有效处置各种冲突与矛盾,维护社会秩序,保障人民利益,推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发展。世界上各个国家都有自己的治理模式,不同的治理模式有特定的治理体系作支撑,同时又反映着相应的治理能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下,国家治理与执政党建设具有高度契合性的关联。
从制度规定看,契合性表现在国家利益与执政党利益相一致。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政治协商制度和多党合作制度的构成表明,我国政治制度中,国家制度与政党制度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中,执政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除了人民利益没有其自身利益。国家以发展生产力和福祉人民为宗旨,国家意志服从人民意志。执政党与国家在利益目标上都以实现人民利益为落脚点。执政党、国家利益的同质性,使国家治理与执政党建设形成内在的逻辑关系,治国与治党不可分开。党中央反复强调: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从严治党,国家才有安全,人民才能幸福,社会才会和谐。
从国体规定看,契合性表现在国家性质与执政党属性相一致。我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这个国体定位,规定了社会主义民主以人民当家作主为本质特征。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先进政党,中国工人阶级、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先锋队的组织属性,决定了它的执政使命必须体现社会主义的国家性质,必须反映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特征。发扬党内民主和促进人民民主相统一,既是加强执政党建设的目标,又是推进国家建设的要求。国家治理与执政党建设的契合建立于执政党的马克思主义先进属性与国家的社会主义性质的匹配关系。
从角色规定看,契合性表现在国家架构与执政党地位相一致。国家架构表示的是社会各种结构元素的组成,包括中央与地方、人民与权力、政党与政权、国家力量与社会组织等关系等。当代中国的国家架构中,中国共产党居于长期执政的地位,它不仅是执政党,而且是领导党。执政地位反映国家政权中的政党角色。领导地位反映社会关系中的政党功能。这样的双重角色决定了它既在国家架构中上起着决定作用,又在社会层面上占据主导地位。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看,执掌权力的干部主体出自于中国共产党,他们的能力和水平直接关系到国家治理能力的强弱。由此而论,治党与治国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下是粘连在一起的逻辑命题,从某种意义上甚至可以说,执政党建设水平决定着国家治理水平。
[责任编辑:蒋正翔]
0
猜你喜欢
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必然要求 _理论热点
唐皇凤:中国特色现代国家治理体系的建构(1)_主编推荐
俞可平:沿着民主法治的道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1)_理论热点
许耀桐、刘祺:当代中国国家治理体系分析(4)_理论讲坛
社会主义社会国家治理的“时间窗口”已经打开 _理论热点
2014-06-16 09:18 来源:文汇报 我有话说有8人参与
作者:华东师范大学政治学系教授 齐卫平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正式将“治理”确立为国家建设的理念,提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这个目标,对党的建设提出了新任务。国家需要治理,政党需要建设,深刻认识两者关系的生成逻辑,对于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具有重要意义。
国家治理与执政党建设相契合
党中央确立治理的理念,本身就是现代价值取向植入国家建设的体现。与“统治”、“管理”等传统概念相比,“治理”所包含的民主含量更为丰富,反映的时代价值更为鲜亮。党执政历史实践中先后形成过工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国防现代化、科学技术现代化、文化现代化等提法,确立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理念,是对现代化理论创造性的贡献,是深化社会主义现代化含义认识的标志性成果。
治理作为国家功能,主要含义是指通过权力的制度安排、职能履行和实践运作,有效处置各种冲突与矛盾,维护社会秩序,保障人民利益,推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发展。世界上各个国家都有自己的治理模式,不同的治理模式有特定的治理体系作支撑,同时又反映着相应的治理能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下,国家治理与执政党建设具有高度契合性的关联。
从制度规定看,契合性表现在国家利益与执政党利益相一致。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政治协商制度和多党合作制度的构成表明,我国政治制度中,国家制度与政党制度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中,执政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除了人民利益没有其自身利益。国家以发展生产力和福祉人民为宗旨,国家意志服从人民意志。执政党与国家在利益目标上都以实现人民利益为落脚点。执政党、国家利益的同质性,使国家治理与执政党建设形成内在的逻辑关系,治国与治党不可分开。党中央反复强调: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从严治党,国家才有安全,人民才能幸福,社会才会和谐。
从国体规定看,契合性表现在国家性质与执政党属性相一致。我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这个国体定位,规定了社会主义民主以人民当家作主为本质特征。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先进政党,中国工人阶级、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先锋队的组织属性,决定了它的执政使命必须体现社会主义的国家性质,必须反映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特征。发扬党内民主和促进人民民主相统一,既是加强执政党建设的目标,又是推进国家建设的要求。国家治理与执政党建设的契合建立于执政党的马克思主义先进属性与国家的社会主义性质的匹配关系。
从角色规定看,契合性表现在国家架构与执政党地位相一致。国家架构表示的是社会各种结构元素的组成,包括中央与地方、人民与权力、政党与政权、国家力量与社会组织等关系等。当代中国的国家架构中,中国共产党居于长期执政的地位,它不仅是执政党,而且是领导党。执政地位反映国家政权中的政党角色。领导地位反映社会关系中的政党功能。这样的双重角色决定了它既在国家架构中上起着决定作用,又在社会层面上占据主导地位。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看,执掌权力的干部主体出自于中国共产党,他们的能力和水平直接关系到国家治理能力的强弱。由此而论,治党与治国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下是粘连在一起的逻辑命题,从某种意义上甚至可以说,执政党建设水平决定着国家治理水平。
[责任编辑:蒋正翔]
0
猜你喜欢
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必然要求 _理论热点
唐皇凤:中国特色现代国家治理体系的建构(1)_主编推荐
俞可平:沿着民主法治的道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1)_理论热点
许耀桐、刘祺:当代中国国家治理体系分析(4)_理论讲坛
社会主义社会国家治理的“时间窗口”已经打开 _理论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