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南族猴鼓舞的传说

  相传,在一个林木茂密、山明水秀的地方,住着一户人家,丈夫早亡,遗下三个儿子,妻子一人含辛茹苦,以到山上采集青冈子酿酒维持生计。一天,兄弟三人到山上采摘青冈子,不知不觉小兄弟与两个哥哥走散了,两位哥哥采到天快黑的时候才发现弟弟不见了,连忙跑回家叫来母亲和村里的邻居,打着火把上山去找,但是一连三天都找不着,他的母亲为痛失儿子,每天都以泪洗面,时间一长,就把眼睛哭瞎了。  这个小儿子发现哥哥不见了,心里十分害怕,满山遍野哭喊着寻找两位哥哥,不知不觉中走到密林深处,迷失了回家的路,最后一不小心就掉进了山洞里,原来他掉进的是猴子居住的山洞,洞里住着一大群猴子,小儿子在洞里和猴子一起生活、玩耍,饿了就吃猴子们摘来的野果,渴了就和猴子们去喝山泉水。年长月久,这个小孩的身上渐渐的长满了毛,而且也学会了猴子的语言,连原来的话也不会说了。  过了许多年以后,这个小孩子的母亲因为思念儿子过度,就忧郁而终,按照毛南族的民族习俗,在出葬那天法师要用铜鼓来祭祀死去的老人,一时间阵阵低沉的铜鼓声响彻云霄,传到了千里以外的荒山上,正在猴群里玩耍的小儿子听到了远处传来家乡熟悉的铜鼓声,就顺着鼓声找到了回家的路,他走到离村子不远的地方仔细张望,发现铜鼓声正是从自己家里传出,而且门前挂着白布,两位哥哥跪在棺材前一边哭一边烧香烧纸,便意识到母亲已经去逝,就不顾一切地往自己家跑去,但跑到门口后,才发现家里的人已认不出自己了,自己也不会说话,只会发出像猴子一样的叫声,他为了向母亲表达自己的思念和悲伤之情,他捡起一段空树筒,用围在腰间的兽皮蒙上,做成了一面兽皮鼓,他举起兽皮鼓手舞足蹈的边喊边叫,口里发出“嚎、嚎、嚎”的声音,并且围着兽皮鼓不停的跳舞,以表达自己离开家人多年的悲伤心情,在场的人开始还以为是山坡上的猴子在胡闹,但见到他眼里不停流着泪水,总是不愿离去,才想到他是不是十多年以前丢失的小孩,当两个哥哥认出他的时候,兄弟三人跪在母亲的灵前已经泣不成声。  后来,毛南族为了纪念死去的亲人,就用兽皮做成手鼓,把三兄弟的传说演变成民族舞蹈的形式来纪念对亲人的深厚感情,流传到后来就成为毛南族的文化经典—“猴鼓舞”。毛南族对去世的老人出葬时除要用铜鼓来祭祀死去的亲人外,还必须用“猴鼓舞”来表达对亲人的怀念,因其节奏欢快、动作滑稽,故而逐步演变到本民族的一些欢庆节日中,成为毛南族的传统舞蹈。

  相传,在一个林木茂密、山明水秀的地方,住着一户人家,丈夫早亡,遗下三个儿子,妻子一人含辛茹苦,以到山上采集青冈子酿酒维持生计。一天,兄弟三人到山上采摘青冈子,不知不觉小兄弟与两个哥哥走散了,两位哥哥采到天快黑的时候才发现弟弟不见了,连忙跑回家叫来母亲和村里的邻居,打着火把上山去找,但是一连三天都找不着,他的母亲为痛失儿子,每天都以泪洗面,时间一长,就把眼睛哭瞎了。  这个小儿子发现哥哥不见了,心里十分害怕,满山遍野哭喊着寻找两位哥哥,不知不觉中走到密林深处,迷失了回家的路,最后一不小心就掉进了山洞里,原来他掉进的是猴子居住的山洞,洞里住着一大群猴子,小儿子在洞里和猴子一起生活、玩耍,饿了就吃猴子们摘来的野果,渴了就和猴子们去喝山泉水。年长月久,这个小孩的身上渐渐的长满了毛,而且也学会了猴子的语言,连原来的话也不会说了。  过了许多年以后,这个小孩子的母亲因为思念儿子过度,就忧郁而终,按照毛南族的民族习俗,在出葬那天法师要用铜鼓来祭祀死去的老人,一时间阵阵低沉的铜鼓声响彻云霄,传到了千里以外的荒山上,正在猴群里玩耍的小儿子听到了远处传来家乡熟悉的铜鼓声,就顺着鼓声找到了回家的路,他走到离村子不远的地方仔细张望,发现铜鼓声正是从自己家里传出,而且门前挂着白布,两位哥哥跪在棺材前一边哭一边烧香烧纸,便意识到母亲已经去逝,就不顾一切地往自己家跑去,但跑到门口后,才发现家里的人已认不出自己了,自己也不会说话,只会发出像猴子一样的叫声,他为了向母亲表达自己的思念和悲伤之情,他捡起一段空树筒,用围在腰间的兽皮蒙上,做成了一面兽皮鼓,他举起兽皮鼓手舞足蹈的边喊边叫,口里发出“嚎、嚎、嚎”的声音,并且围着兽皮鼓不停的跳舞,以表达自己离开家人多年的悲伤心情,在场的人开始还以为是山坡上的猴子在胡闹,但见到他眼里不停流着泪水,总是不愿离去,才想到他是不是十多年以前丢失的小孩,当两个哥哥认出他的时候,兄弟三人跪在母亲的灵前已经泣不成声。  后来,毛南族为了纪念死去的亲人,就用兽皮做成手鼓,把三兄弟的传说演变成民族舞蹈的形式来纪念对亲人的深厚感情,流传到后来就成为毛南族的文化经典—“猴鼓舞”。毛南族对去世的老人出葬时除要用铜鼓来祭祀死去的亲人外,还必须用“猴鼓舞”来表达对亲人的怀念,因其节奏欢快、动作滑稽,故而逐步演变到本民族的一些欢庆节日中,成为毛南族的传统舞蹈。


相关内容

  • 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名录
  • 广西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名录(1人) 序号 姓名 性别 年龄 项目名称 地区 分类 1 杨似玉 男 52岁 侗族木构建筑营造技艺 广西壮族自治区三江侗族自治县 传统手工技艺 广西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名录(10人) 序号 姓名 性别 年龄 项目名称 地区 分类 1 吴光祖 男 ...

  • 五十六个民族服饰
  • 阿昌族是中国云南省特有的少数民族之一,阿昌族也是中国云南境内最早的世居民族之一.阿昌族的歌谣.故事.传说等口头文学十分丰富.民间流传着不少优美的传说, 白族是我国西南边疆一个少数民族.茶马古道就是白族马帮与藏区进行茶马交易走出来的哦. 白族人崇尚白色,服饰款式各地略有不同,以白色衣服为尊贵. 布朗族 ...

  • 518项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哪些
  • 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共计518项) 一.民间文学 (共计31项) 序号 编 号 项目名称 申报地区或单位 1 Ⅰ-1 苗族古歌 贵州省台江县.黄平县 2 Ⅰ-2 布洛陀 广西壮族自治区田阳县 3 Ⅰ-3 遮帕麻和遮咪麻 云南省梁河县 4 Ⅰ-4 牡帕密帕 云南省思茅市 5 Ⅰ-5 刻道 ...

  • 广西传说典故:广西深厚的民族文化和历史文化
  • ; 广西有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蕴和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大力发展先进文化,要在不断吸收和借鉴世界上一切优秀文化成果的同时,注重突出广西民族文化的三大优势:一是发挥民族地域文化特色优势.广西民族地域文化绚丽多姿,民族民间音乐舞蹈如扁担舞.铜鼓舞.绣球舞.芦笙舞等各具特色:民族传统文化节日活动如壮族三月三歌节 ...

  • 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 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06年 (共计518项) 一.民间文学 (共计31项) 序号 编 号 项目名称 申报地区或单位 1 Ⅰ-1 苗族古歌 贵州省台江县.黄平县 2 Ⅰ-2 3 Ⅰ-3 4 Ⅰ-4 5 Ⅰ-5 6 Ⅰ-6 7 Ⅰ-7 8 Ⅰ-8 9 Ⅰ-9 10 Ⅰ-10 布洛陀 广西 ...

  • 56个民族来历大全
  • 1.蒙古族 (m ě ng g ǔ zú) 蒙古族是一个历史悠久而又富有传奇色彩的民族,过着 ' 逐水草而迁徙 ' 的游牧生活.中国的大部分草原都留下了蒙古族牧民的足迹,因而被誉为 ' 草原骄子 '.每年七.八月牲畜肥壮的季节举行 ' 那达慕 ' 大会是蒙古族历史悠久的传统节日,这是人们为了庆祝丰收 ...

  • 2016异彩纷呈的民族文化教程考试(期末试题)91分答案
  • 1 [单选题](3分) 俄罗斯套娃通常是一个健壮能干.略显肥胖的俄罗斯( D )的形象. A. 少年 B. 老妇 C. 少女 D. 妇女 2 [单选题](3分) 从骆越文化和发现的文物中可以推测出岩画上的内容就是骆越人祭祀水神.2000多年前,生活在左右江流域的骆越人便发明了造船技术,最早的船是用木 ...

  • 谁来落实.怎么落实.何时落实
  • 李岷:党代会为贵州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省财政厅厅长李岷代表认为"党代会的政策措施,将为贵州发展注入新的活力."李岷表示,财政部门作为政府的综合部门,要增强政治意识和全局观念,坚持立党为公.为民理财.要按照千方百计把我省整体实力.综合竞争力和人民生活水平搞上去的要求,扎实推进我省财政 ...

  • 各个地方各具特色粽子
  • 各个地方各具特色粽子 端午吃粽子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习俗,有着悠久的历史,而中华民族幅员辽阔,各个地方有着不同的饮食习惯,自然端午节吃的粽子也各具特色,下面就和小编一起来看一下吧. 各个地方各具特色粽子 1.广东粽子 广东粽子是南方粽子的代表品种,不仅在端午节,在日常生活中广东人也时常会吃粽子的.广东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