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下观察物体教学反思

三下观察物体教学反思

篇一:三下观察物体>教学反思

《观察物体》是小学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三册第三单元的教学内容,本单元是在学生一年级时学过的“从正面、侧面两个方向观察简单物体”的基础上学习的。本节课的设计意图在于让学生通过观察活动,体验站在不同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不一样,使学生体验到:站在不同的位置观察长方体,最多只能看到三个面,并能具体说出哪个位置能看到哪个面,能正确辨认长方体的上面、侧面、正面,从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为后面学习打下基础。

我将从以下几方面对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及教学实施作以反思: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着名教育家皮亚杰曾说过:“儿童是有主动性的人,他的活动受兴趣和需要的支配,一切有成效的活动都须有某种兴趣做先决条件。”兴趣是学生学习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学习有兴趣,才能取得好的效果。为了让学生对学习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教师应创设一些情境,把枯燥的数学知识和生动的>故事情境、贴近学生的生活情境、引人思索的问题情境结合起来,引起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好奇心,进而引发浓厚的兴趣。本节课教学中,我就特别重视情境的创设。课一开始,通过猜班集体中的小钢琴家的情境,使学生生活情境和数学知识潜移默化的结合起来,增强了学生的兴趣,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教学过程中,首先引出了福娃这个同学们喜闻乐见的玩具,一下吸引了学生。继而通过福娃这条主线,很好的把教学的各个环节串连起来,形成了很美好的故事情境,深深的吸引了学生的兴趣。特别是“祝福箱”这个情境的创设,更是激发起学生的观察兴趣,使学生在美好的祝福中,学到了知识。在练习时,创设了猜一猜的游戏情境,通过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物体的不同形状猜测物体,发挥了学生的想象力,也很大程度上调动了学生兴趣。这节课中,学生被很多的生动有趣的情境调动着,因此学习兴趣一直很浓厚。

二、注重体验教学,让学生经历知识形成过程。

体验教学作为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的一条是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变被动为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精神,并通过勤于动手、乐于探究的多种形式探究活动,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体验科学的过程和方法,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教学中我尽可能给学生提供观察、思考的机会;参与、表现的机会,注意学生的亲身体验。在观察福娃这个环节,我事先准备了四个同学观察福娃的录像和四个方向看到的情景让学生判断,然后让亲自从四个方向进行观察,学生经历了亲身体验后,进一步感知到:站在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图像是不一样的。学生在体验中学习,在活动中交流,同时对自己的感悟加以验证。在体验中学生学会避免、战胜和转化消极的情感和错误认识,发展、享受和利用积极的情感与正确的认识,使学生充分感受蕴藏于这种教学活动中的欢乐与愉悦,从而达到促进学生自主发展的目的。

三、猜想验证,促进知识形成。

猜想,已经成为学生当今学习数学的一种重要方式,从>心理学角度看,是一项思维活动,是学生有方向的猜测与判断,包含了理性的思考和直觉的推断;从学生的学习过程来看,猜想是学生有效学习的良好准备,它包含了学生从事新的学习或实践的知识准备、积极动机和良好情感。在数学学习中,猜想作为一种手段,目的是为了验证猜想是否正确,从而使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的过程,使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猜想是一种探索性活动,具有一定的规律和方法,在探索中,这些规律和思维方法的实践与领悟,必然会对学生智能的开发和数学思维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推进作用。

本节课教学中,我就给学生创造了猜想的过程。首先,在新授课的教学中,设计了猜想环节。当学生明确了长方体的祝福箱有六个面之后,让学生猜想,你站在一个位置上不动,最多只能看到几个面得到哪些祝福。学生根据已有知识或经验,对要研究的问题做出逼近结论方向的猜想。其次,在练习设计中,设计了猜想过程。教师分步出示了房子、路灯从上面、侧面、正面的观察效果图,让学生猜想,可能是什么?学生的思维是活跃的,想象力是丰富的,因此答案也是五花八门的,在这样的猜想中,发散了学生思维,培养了思维的灵活性。

本节课教学中也有一些不足地方:

1、在观察讲台的时候,为了便于所有的同学都能看到某位同学的观察结果,我采用了用数码相机拍照的形式,但是忽略了应站在学生位置以学生的高度进行拍摄,今后应注意。

2、在一位同学在桌子一个角的位置观察讲台时,让学生说出:这三个面的名字。这里忽略了学生是站在桌角的位置,所以,使得学生无从说起。

3、通过课后测查我发现,学生们能够正确区分欢欢的不同方向看到图片的时候,在区分前后两张图片时,100%的同学判断正确,但是在区分左右两张图片时,判断正确的同学占75.7%,也就是说,还有将近四分之一的同学在区分左右的时候还有困难,在重新备课时,要在这个地方进行调整。

在今后教学中,我要更加深入研究教材,钻研教法,更加深入领会编者意图,不断提高自己教学水平,设计出学生喜闻乐见的课。

篇二:三下观察物体教学反思

在本课教学中,学生的主体意识得到了充分的张扬,创新的思维火花、热烈的气氛都有利于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课堂上努力体现“三性”

(一)主体性

张扬、培植受教育者的主体性,理应成为现代教育追求的目标。培养、发展人的主体性,是教育改革的一个主题,也是深化当前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突破口。基于这一指导思想,本课的设计始终围绕着“自主参与──独立学习──深刻体验”的学习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增强自主意识,从而主动去获取和领悟感性材料中的简单数学问题。如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并配以轻柔愉悦的音乐,让学生不由自主地进入学习活动中,继而让学生独立沉浸在丰富的学习材料之中,有玩具,也有生活用品,鼓励学生自己选择观察的方向,再画一画,画好后又让他们离开自己的座位,从不同的方向去观察所画的物体,最后,通过小组合作交流,互相启迪,体会到在实际的生活中,几乎所有的物体都是立体的,而观察的方向不同,看到的形状也就不一样。

(二)探究性

本节课注重为学生营造探究条件,一方面让学生自己带东西到课堂上来,有玩具汽车、飞机、水壶、钟、塑料椅子、绒毛玩具等物品,再从中选取信息探究新知;另一方面我也参与到学生的探究活动之中,如应用拓展的练习“摆正方体”,看着组合图形的三视图把图形摆出来,这样的操作活动对于需要教师点拨指导的学生来说,既能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又能通过他们的探索逐步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三)实践性

数学是一种工具,一种将自然、社会运动现象法则化、简约化的工具。数学学习的最重要的成果就是学会建立数学模型,用以解决实际问题。因此,在这节课中,大量地创设条件,让学生把课堂中所学的知识和方法应用于生活实际之中,“学以致用”,让学生切实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如上课伊始的猜冰箱,课中观察玩具、用品,给熊猫照相等,都采用了贴近学生生活的材料,旨在联系生活,开阔视野,同时延伸学习,使学生能从看到的物体的某一个面,联想到整个物体的形状,培养其观察立体实物的能力,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形象思维。本课的所有教学环节都注重借助学生生活中常见的事物为知识载体,意在让学生感悟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生活离不开数学”。

二、需进一步探究的问题

“观察物体”的内容主要是对简单物体正面、侧面、上面形状的观察,因此本节课选择了大量生活中的实物让学生观察,旨在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但同时,生活中有些柱形体的几个面没有明显的区别,这些物体的观察又如何与本课的学习目标有机结合,它们的尺度该如何把握,都是有待进一步探究的问题。

本节课课末的拓展练习中已涉及观察三视图后摆出组合图形,这个要求有一定的难度,但对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却是极其有效的。

篇三:三下观察物体教学反思

教完这堂课觉得,虽然这节课的操作性很强,六人小组观察验证的时候要轮流,在本节课的三个层次学习中中,第二、三层次,我设计了一张表格,让学生自己观察验证,

填写,得出结论,这样既能避免环节的重复,更能真正发挥小组合作探用,在本节课中我更加注重看、想、动三方面相结合。课堂中,我给学生提供了直观的、形象的学习材料,注重了学生动手操作,让学生自己体验观察的方法。比如,猜猜看(美丽的学校):判断是从正面、侧面,还是从上面拍摄的。让每个学生结合学校的实景观察图片,再一次地体验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同一物体时,形状是不一样的;通过用手中的正方体,摆出各种图形,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物体正面、上面和侧面的理解。同时鼓励学生离开自己的座位,自由地观察其他同学摆的图形,把所看到的和周围的同学说一说,站在什么位置看到了图形哪几个面,最多能看到物体的三个面。这几个操作活动,充分体现了教师的民主作风,为学生提供了更大的探索、交流、合作空间。

不过,本节课也有一些值得我思考的地方:

大部分学生对于立体图形中是“由几个正方体组成的”这个问题不是十分清楚,在最初观察时,有的学生观察不全面,只说出正面看到的正方体的个数。细思原因,就是学生思考问题不细致,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慢慢培养这种能力。

2.本节课的亮点在于学生动了起来,思维也活跃起来了,不过学生活动的有些没有章法,课堂秩序有些混乱,教师会没有很容易地把握学生的学习状态。这点值得我在今后的教学中认真思考:如何在新课改课堂中,教学既能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让学生学的“活而不乱”。

三下观察物体教学反思

篇一:三下观察物体>教学反思

《观察物体》是小学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三册第三单元的教学内容,本单元是在学生一年级时学过的“从正面、侧面两个方向观察简单物体”的基础上学习的。本节课的设计意图在于让学生通过观察活动,体验站在不同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不一样,使学生体验到:站在不同的位置观察长方体,最多只能看到三个面,并能具体说出哪个位置能看到哪个面,能正确辨认长方体的上面、侧面、正面,从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为后面学习打下基础。

我将从以下几方面对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及教学实施作以反思: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着名教育家皮亚杰曾说过:“儿童是有主动性的人,他的活动受兴趣和需要的支配,一切有成效的活动都须有某种兴趣做先决条件。”兴趣是学生学习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学习有兴趣,才能取得好的效果。为了让学生对学习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教师应创设一些情境,把枯燥的数学知识和生动的>故事情境、贴近学生的生活情境、引人思索的问题情境结合起来,引起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好奇心,进而引发浓厚的兴趣。本节课教学中,我就特别重视情境的创设。课一开始,通过猜班集体中的小钢琴家的情境,使学生生活情境和数学知识潜移默化的结合起来,增强了学生的兴趣,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教学过程中,首先引出了福娃这个同学们喜闻乐见的玩具,一下吸引了学生。继而通过福娃这条主线,很好的把教学的各个环节串连起来,形成了很美好的故事情境,深深的吸引了学生的兴趣。特别是“祝福箱”这个情境的创设,更是激发起学生的观察兴趣,使学生在美好的祝福中,学到了知识。在练习时,创设了猜一猜的游戏情境,通过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物体的不同形状猜测物体,发挥了学生的想象力,也很大程度上调动了学生兴趣。这节课中,学生被很多的生动有趣的情境调动着,因此学习兴趣一直很浓厚。

二、注重体验教学,让学生经历知识形成过程。

体验教学作为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的一条是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变被动为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精神,并通过勤于动手、乐于探究的多种形式探究活动,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体验科学的过程和方法,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教学中我尽可能给学生提供观察、思考的机会;参与、表现的机会,注意学生的亲身体验。在观察福娃这个环节,我事先准备了四个同学观察福娃的录像和四个方向看到的情景让学生判断,然后让亲自从四个方向进行观察,学生经历了亲身体验后,进一步感知到:站在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图像是不一样的。学生在体验中学习,在活动中交流,同时对自己的感悟加以验证。在体验中学生学会避免、战胜和转化消极的情感和错误认识,发展、享受和利用积极的情感与正确的认识,使学生充分感受蕴藏于这种教学活动中的欢乐与愉悦,从而达到促进学生自主发展的目的。

三、猜想验证,促进知识形成。

猜想,已经成为学生当今学习数学的一种重要方式,从>心理学角度看,是一项思维活动,是学生有方向的猜测与判断,包含了理性的思考和直觉的推断;从学生的学习过程来看,猜想是学生有效学习的良好准备,它包含了学生从事新的学习或实践的知识准备、积极动机和良好情感。在数学学习中,猜想作为一种手段,目的是为了验证猜想是否正确,从而使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的过程,使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猜想是一种探索性活动,具有一定的规律和方法,在探索中,这些规律和思维方法的实践与领悟,必然会对学生智能的开发和数学思维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推进作用。

本节课教学中,我就给学生创造了猜想的过程。首先,在新授课的教学中,设计了猜想环节。当学生明确了长方体的祝福箱有六个面之后,让学生猜想,你站在一个位置上不动,最多只能看到几个面得到哪些祝福。学生根据已有知识或经验,对要研究的问题做出逼近结论方向的猜想。其次,在练习设计中,设计了猜想过程。教师分步出示了房子、路灯从上面、侧面、正面的观察效果图,让学生猜想,可能是什么?学生的思维是活跃的,想象力是丰富的,因此答案也是五花八门的,在这样的猜想中,发散了学生思维,培养了思维的灵活性。

本节课教学中也有一些不足地方:

1、在观察讲台的时候,为了便于所有的同学都能看到某位同学的观察结果,我采用了用数码相机拍照的形式,但是忽略了应站在学生位置以学生的高度进行拍摄,今后应注意。

2、在一位同学在桌子一个角的位置观察讲台时,让学生说出:这三个面的名字。这里忽略了学生是站在桌角的位置,所以,使得学生无从说起。

3、通过课后测查我发现,学生们能够正确区分欢欢的不同方向看到图片的时候,在区分前后两张图片时,100%的同学判断正确,但是在区分左右两张图片时,判断正确的同学占75.7%,也就是说,还有将近四分之一的同学在区分左右的时候还有困难,在重新备课时,要在这个地方进行调整。

在今后教学中,我要更加深入研究教材,钻研教法,更加深入领会编者意图,不断提高自己教学水平,设计出学生喜闻乐见的课。

篇二:三下观察物体教学反思

在本课教学中,学生的主体意识得到了充分的张扬,创新的思维火花、热烈的气氛都有利于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课堂上努力体现“三性”

(一)主体性

张扬、培植受教育者的主体性,理应成为现代教育追求的目标。培养、发展人的主体性,是教育改革的一个主题,也是深化当前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突破口。基于这一指导思想,本课的设计始终围绕着“自主参与──独立学习──深刻体验”的学习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增强自主意识,从而主动去获取和领悟感性材料中的简单数学问题。如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并配以轻柔愉悦的音乐,让学生不由自主地进入学习活动中,继而让学生独立沉浸在丰富的学习材料之中,有玩具,也有生活用品,鼓励学生自己选择观察的方向,再画一画,画好后又让他们离开自己的座位,从不同的方向去观察所画的物体,最后,通过小组合作交流,互相启迪,体会到在实际的生活中,几乎所有的物体都是立体的,而观察的方向不同,看到的形状也就不一样。

(二)探究性

本节课注重为学生营造探究条件,一方面让学生自己带东西到课堂上来,有玩具汽车、飞机、水壶、钟、塑料椅子、绒毛玩具等物品,再从中选取信息探究新知;另一方面我也参与到学生的探究活动之中,如应用拓展的练习“摆正方体”,看着组合图形的三视图把图形摆出来,这样的操作活动对于需要教师点拨指导的学生来说,既能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又能通过他们的探索逐步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三)实践性

数学是一种工具,一种将自然、社会运动现象法则化、简约化的工具。数学学习的最重要的成果就是学会建立数学模型,用以解决实际问题。因此,在这节课中,大量地创设条件,让学生把课堂中所学的知识和方法应用于生活实际之中,“学以致用”,让学生切实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如上课伊始的猜冰箱,课中观察玩具、用品,给熊猫照相等,都采用了贴近学生生活的材料,旨在联系生活,开阔视野,同时延伸学习,使学生能从看到的物体的某一个面,联想到整个物体的形状,培养其观察立体实物的能力,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形象思维。本课的所有教学环节都注重借助学生生活中常见的事物为知识载体,意在让学生感悟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生活离不开数学”。

二、需进一步探究的问题

“观察物体”的内容主要是对简单物体正面、侧面、上面形状的观察,因此本节课选择了大量生活中的实物让学生观察,旨在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但同时,生活中有些柱形体的几个面没有明显的区别,这些物体的观察又如何与本课的学习目标有机结合,它们的尺度该如何把握,都是有待进一步探究的问题。

本节课课末的拓展练习中已涉及观察三视图后摆出组合图形,这个要求有一定的难度,但对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却是极其有效的。

篇三:三下观察物体教学反思

教完这堂课觉得,虽然这节课的操作性很强,六人小组观察验证的时候要轮流,在本节课的三个层次学习中中,第二、三层次,我设计了一张表格,让学生自己观察验证,

填写,得出结论,这样既能避免环节的重复,更能真正发挥小组合作探用,在本节课中我更加注重看、想、动三方面相结合。课堂中,我给学生提供了直观的、形象的学习材料,注重了学生动手操作,让学生自己体验观察的方法。比如,猜猜看(美丽的学校):判断是从正面、侧面,还是从上面拍摄的。让每个学生结合学校的实景观察图片,再一次地体验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同一物体时,形状是不一样的;通过用手中的正方体,摆出各种图形,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物体正面、上面和侧面的理解。同时鼓励学生离开自己的座位,自由地观察其他同学摆的图形,把所看到的和周围的同学说一说,站在什么位置看到了图形哪几个面,最多能看到物体的三个面。这几个操作活动,充分体现了教师的民主作风,为学生提供了更大的探索、交流、合作空间。

不过,本节课也有一些值得我思考的地方:

大部分学生对于立体图形中是“由几个正方体组成的”这个问题不是十分清楚,在最初观察时,有的学生观察不全面,只说出正面看到的正方体的个数。细思原因,就是学生思考问题不细致,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慢慢培养这种能力。

2.本节课的亮点在于学生动了起来,思维也活跃起来了,不过学生活动的有些没有章法,课堂秩序有些混乱,教师会没有很容易地把握学生的学习状态。这点值得我在今后的教学中认真思考:如何在新课改课堂中,教学既能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让学生学的“活而不乱”。


相关内容

  • 新编教科版小学科学三下教材简析
  • 新编教科版小学科学三下教材简析 第一单元 植物的生长变化 三下<植物的一生>单元内容 + 四上<有生命的物体>单元部分内容--→三下<植物的生长变化> 新教材三上<植物> 新教材三下<植物的生长变化> 旧教材三下<植物的一生> ...

  • 北师大版三下什么是面积
  • <什么是面积>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 教学目标: 1.通过对具体实物和平面图形的感知理解面积的含义: 2.经历比较两个图形面积大小的过程,体验比较策略的多样性.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及难点:理解面积的含义. 教学准备:不同形状的实物.长方 ...

  • 青岛版科学三下[土壤里有什么]教学案例
  • .土壤里有什么 [教 材] 青岛版科学教材四年级下册 [教学目标] 1.能用各种感官直接感知自然事物并用语言或图画描述所观察的事物的形态特征:能用简单器材做简单的观察实验,并做实验记录:会查阅书刊及其他信息源:能选择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述研究过程和结果. 2.培养学生想知道,爱提问:尊重证据:愿意合作交 ...

  • 三下科学教学计划和进度表2015-03
  • 苏州市学士中心小学校2014-2015年度第二学期 小学科学第二册教学计划 一. 全册教学总目标 1.科学概念 教材设计了大量的探究性活动,希望学生对每一个科学概念的发展都是建立在已有认识.探究所获得的事实和逻辑思维加工的基础之上.同时希望学生在具体概念的基础上能有一定程度的抽象概括,获得概念性理解 ...

  • 三下语文教学反思
  • <真情的回报>教学反思: 课结束时再次理解课文题目,我安排了这样一个环节让学生结合实际谈谈,在现实生活中有过付出真情得到回报的类似事例.小手如林,有的说:"我常帮邻居奶奶到垃圾,老奶奶的儿女回来看她时带的好吃的,总给我留着."有的说:"我上次帮李叔叔搬煤了, ...

  • 三下实践课[有趣的乘法计算]
  • ----三年级数学综合实践课 活动目标: 1. 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中特殊数相乘所得得数的规律,并能初步运用这一规律进行一些计算. 2. 学生经历探索规律的过程,通过比较,理解并掌握找规律的方法,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推理能力.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观察并发现数学的秘密,找出事物的简 ...

  • 三下科学实验通知单
  • 三下科学实验通知单(20010.1-2010.7) 1. 课题 植物新生命的 实验名称 观察植物的种子开始实验班 级 实验时 间三年级 实验类别 B实验组数12任课教师实验 准备(教师准备)猫给小猫哺乳的图片.鸡妈妈带小鸡吃食的图片.向日葵小苗的图片. 各种植物的种子(向日葵.花生.四季豆.南瓜.小 ...

  • 苏少版美术三下[鸟和家禽]教学设计
  • 苏少版小学美术课程标准教材第6册第9课 <鸟和家禽>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内容分析 本课是"信息技术与网络教学相结合"前提下的一节美术课,它打破了以往教学的常规,在网络这个无限的空间内,运用电脑.鼠标进行绘画和创作.教材选自苏少版美术教材第6册第9课&l ...

  • 教科版三下1.7[我们的大丰收]教案1
  • 7 我们的大丰收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一粒种子在适宜的环境下能发育成一株植物,并结出许多种子:绿色开花植物通过种子繁衍后代:植物都有自己的生命周期,绿色开花植物一生中会经历种子萌发.幼苗期.营养生长期和开花结果期:植物的生长发育需要阳光.土壤.适宜的水分和温度. 过程与方法:用估算.制作统计图 ...